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搜索文档
1月经营数据点评:稳步前行
国泰君安· 2024-02-21 00:00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公司的投资评级为“增持” [5] 核心观点 - 公司1月合约销售金额同比下跌9%,跌幅小于TOP50房企的36%,显示出较强的销售韧性 [3] - 公司1月销售面积环比上涨5%,在行业销售淡季中表现亮眼 [3] - 公司1月无新增土地储备,与核心房企拿地投资节奏放缓的表现一致 [3] - 公司1月销售均价为11167元/平方米,较2023年全年均价下滑8%,预期与推盘情况有关 [3] 财务摘要 - 2023年预计营业收入为58,14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1% [2] - 2023年预计毛利润为7,695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6.7% [2] - 2023年预计净利润为2,938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6.7% [2] - 2023年预计PE为1.89,PB为0.19 [2] 经营数据 - 2024年1月公司合约销售面积为21万方,合约销售金额为24亿元,分别同比下跌8%和9% [3] - 截至2024年1月底,公司累计认购未签约金额为9亿元,认购未签约面积为7万方 [3] 市场表现 - 公司当前股价为1.72港元,当前市值为6,122百万港元 [4][5] - 52周内股价区间为1.67-4.59港元 [4] 行业分析 - 公司聚焦中高端市场,1月销售均价为11167元/平方米,较2023年全年均价下滑8% [3] - 公司1月无新增土地储备,与核心房企拿地投资节奏放缓的表现一致 [3]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19 12:02
营业收入 - 公司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同比增长10% [1] - 本季度营业收入为500万元,环比增长5% [2] 净利润 - 公司净利润为200万元,同比增长15% [1] - 本季度净利润为100万元,环比增长8% [2] 毛利率 - 公司毛利率为30%,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 [3] - 本季度毛利率为25%,较上一季度下降了1个百分点 [4]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9 16:4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271.7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8%[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7.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8%[9] - 每股基本盈利为48.3分人民币[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44.3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0%,毛利率为16.3%[2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人民币32.7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7.9%[2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人民币0.2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人民币0.73亿元[2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为人民币12.4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人民币5.91亿元[2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9.91亿元,同比下降25.6%[5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7,172,133千元,同比下降8.8%,其中销售物业收入为27,058,190千元,同比下降8.8%[66] - 物业租金收入为93,552千元,同比下降15.4%,酒店及其他服务收入为20,391千元,同比增长372.8%[6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分部溢利为3,308,670千元,其中物业投资及发展分部溢利为3,304,776千元,物业租赁分部溢利为63,416千元,其他分部亏损59,522千元[7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前溢利为3,234,739千元[7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719,060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2,449,936千元有所下降[83] 股息与分红 - 公司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港币5仙[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港币0.05元,合共港币177,969,000元,相当于约人民币163,454,000元[8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中期股息为每股港币5仙,较2022年的每股港币6仙下降16.7%[125] 土地储备与开发 - 公司新增权益楼面面积471,100平方米,新增权益土地价格为人民币35.46亿元[13] - 公司土地储备总楼面面积为21,792,400平方米,其中权益楼面面积为18,342,000平方米[13] - 公司在建项目实时在建规模超过1,400万平方米,按时入伙套数约为20,000套,交付满意度为89%[1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以总代价人民币35.46亿元购入三幅土地,吸纳楼面面积约471,100平方米[26]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土地储备总面积为21,792,400平方米,较2022年12月31日的24,532,600平方米有所减少[2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竣工并具备入伙条件的楼面面积为3,131,500平方米,其中约85%已在期末前出售[3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主要项目的确认入账收入中,合肥中海上东区等项目贡献最高,达到人民币54.04亿元[3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物业销售及发展分部的溢利为人民币33.05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44.68亿元有所下降[3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购买土地使用权费用为3,545,690千元,较2022年的4,084,310千元下降13.2%[120] 销售与市场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及联营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额为人民币259.40亿元,同比上升24.6%,合约销售面积为2,145,200平方米,同比上升7.7%[12] - 公司住宅平均销售价格约为每平方米人民币13,000元,同比上升8.5%[1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合约销售额人民币259.40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4.6%[2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合约销售额为人民币259.40亿元,同比增长24.6%,合约面积为2,145,200平方米,同比增长7.7%[2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主要项目的合约销售中,合肥璟园项目销售额最高,达到人民币35.24亿元,合约面积为147,177平方米[3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物业销售及发展分部的入账收入为人民币270.58亿元,同比下降8.8%,毛利率收窄至16.1%[34] 融资与债务 - 公司现金储备超过人民币320亿元,净负债比率由去年末的48.8%下降至40.5%[1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4.4%,保持行业低位[14] - 公司成功发行行业首笔纯公司信用碳中和债券,金额人民币5亿元,利率3.05%[14]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成功增发境内公司债券总额为22亿元人民币,年利率为3.8%至3.9%[42]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发行了行业首笔纯公司信用碳中和债券,金额为5亿元人民币,年利率为3.05%[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营运资金净额为676.76亿元人民币,流动比率为1.7[43]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为69.00亿元人民币,偿还贷款为94.95亿元人民币[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328.0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末增加34.76亿元人民币[45]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4.4%,较去年末的4.2%有所上升[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净负债比率为40.5%,较去年末的48.8%有所下降[45] - 公司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7.2%,净负债率为40.5%,现金短债比为1.8倍,未触碰任何一条红线,维持为“绿档”企业[46] - 公司可动用资金(包括现金及银行结余)达人民币439.84亿元,较2022年底的人民币403.02亿元有所增加[46] - 公司总借款中,人民币及港币/美元分别占比59%及41%,人民币兑港币贬值约3.1%,导致资产净值减少人民币5.43亿元[47] - 公司承担总额为人民币203.04亿元,较2022年底的人民币264.89亿元有所减少[4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新增银行及其他借款6,900,526千元,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9,495,162千元[5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发行公司债券所得款项为2,700,000千元[5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36,609,446,000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8,205,162,000元有所下降[96]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以港币列账的借款年利率为6.01%至6.93%,以人民币列账的借款年利率为3.00%至4.60%[102] - 公司担保票据账面值从2022年12月31日的3,593,302千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3,709,323千元,增长3.2%[103][104] - 公司债券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1,000,000千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3,700,000千元,增长270%[10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发行了三笔公司债券,总额为2,700,000千元,分别于2026年、2028年和2027年到期[106] - 公司于2023年1月18日签订一笔最高金额达港币10亿元的信贷,期限为60个月[139]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汕头市中海宏洋置业有限公司订立融资计划,拟借贷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期限为5年[141] - 中海宏洋地产于2023年2月24日发行了2023年公司债券(第一期),本金为人民币10亿元,利率为3.9%,所得款项净额约为人民币9.986亿元,用于偿还有息债务及补充流动资金[143] - 中海宏洋地产于2023年3月31日发行了2023年公司债券(第二期),本金为人民币12亿元,利率为3.8%,所得款项净额约为人民币11.9832亿元,用于偿还有息债务[143] - 中海宏洋地产于2023年6月6日发行了2023年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第一期),本金为人民币5亿元,利率为3.05%,所得款项净额约为人民币4.993亿元,用于偿还绿色项目贷款及绿色项目建设[143] 投资物业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新增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6.34亿元人民币,新增楼面面积为89,300平方米[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投资物业总楼面面积为330,300平方米,包括6个写字楼、7个购物中心和1个长租公寓[40]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租金收入为0.9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0.17亿元人民币[4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平价值为4,579,513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3,990,235千元有所增长[85]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将投资物业用途改为自用,重新分类为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楼宇及使用权资产,金额分别为人民币227,755,000元和人民币121,184,000元[86]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已发行股份为3,559,374,732股[7]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日期为2023年8月23日[7] - 公司除息日期为2023年9月18日[7]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为卓佳标准有限公司[6]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6]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净额为人民币42,559,000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5,138,000元有所下降[8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为人民币719,333,000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58,407,000元有所增加[8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预付款及按金结余为人民币1,259,901,000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70,000,000元大幅增加[91]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4,030,572,000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9,433,181,000元有所增加[92]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人民币15,839,917,000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8,748,443,000元有所下降[93] - 公司股本从2022年1月1日的5,579,100千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6,047,372千元,增长8.4%[107] - 公司已签约但未在财务报表中拨备的股权投资从2022年12月31日的204,600千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348,600千元,增长70.4%[110] - 公司已签约但未在财务报表中拨备的物业发展从2022年12月31日的26,284,621千元减少至2023年6月30日的17,938,485千元,下降31.8%[110] - 公司已授权但未签订合约的收购土地从2022年12月31日的0千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1,687,180千元[110] - 公司为物业客户提供的按揭贷款担保从2022年12月31日的32,901,601千元减少至2023年6月30日的27,846,657千元,下降15.4%[114] - 公司为非控股股东支付的股息从2022年6月30日的174,000,000千元减少至2023年6月30日的69,124,000千元,下降60.3%[115]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物业建筑费为88,600千元,较2022年的164,367千元下降46.1%[12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支付特许费用为1,927千元,较2022年的1,685千元增长14.4%[120] - 公司物业管理费费用为156,367千元,较2022年的116,411千元增长34.3%[120]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的公平价值为6,948,310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437,085千元增长56.6%[123]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559,374,732股普通股[127] - 公司董事及行政总裁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好仓总额为463,045,98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13.01%[129] - 中国建筑集团持有公司股份1,410,758,152股,占已发行股份的39.63%[134] - Diamond Key Enterprises持有公司股份190,910,903股,占已发行股份的5.36%[134] - On Fat Profits Corporation持有公司股份181,706,786股,占已发行股份的5.11%[134] - UBS TC持有公司股份372,617,689股,占已发行股份的10.47%[134] - 徐芝潔女士及其配偶持有公司股份463,045,98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13.01%[134] - FIL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213,122,397股,占已发行股份的5.99%[134] - Pandanus Partners L.P.持有公司股份213,122,397股,占已发行股份的5.99%[134] - Pandanus Associates Inc.持有公司股份213,122,397股,占已发行股份的5.99%[134] - 审核委员会审阅了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报告,并与管理层讨论了审核、内部监控及其他重要事项[144] 宏观经济与政策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生产总值增长5.5%[10] - 公司预计下半年政策会持续加力增强,因城施策方面有望继续落实资金支持政策[17]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3 12:00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合约销售额达259.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6%[1] - 本集团收入为271.7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8%,毛利率为16.3%[2] - 本集团經營溢利为32.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9%,每股基本盈利为48.3分[3] - 本集团及关联公司新购土地总面积约471,100平方米,总代价约35.46亿元人民币[4] - 本集团及关联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内地拥有土地储备总面积达21,792,400平方米[5]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实现合同销售额人民币259.40亿元,同比增长24.6%[35] - 期内收入为人民币271.72亿元,同比下降8.8%,毛利率为16.3%[36] - 期内经营溢利为人民币32.73亿元,同比下降27.9%[38] - 本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7.19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48.3分[42]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合同销售额达人民币259.40亿元,同比增长24.6%,合同面积合共2,145,200平方米[45]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入账收入为270.5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8.8%[48] - 本分部期内总溢利为33.0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11.63亿元人民币[50] - 本分部持有的投资物业总楼面面积为330,300平方米,包括六个写字楼、七个购物中心和一个长租公寓[57] - 公司主要业务收入来源包括销售物业、物业租金收入和酒店及其他服务收入[100] - 物业投资及发展分部主要在中国建设住宅和商业物业[101] - 物业租赁分部主要持有办公室、商业单位和酒店物业供出租[102]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收入为27,172,133人民币[107] - 物业投资及发展部门在该期间的收入为27,058,190人民币[107] - 本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收入为29,796,142人民币[108] - 物业租赁部门在该期间的收入为110,639人民币[108]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所得税前溢利为3,234,739人民币[107] - 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折旧总额为61,012人民币[109] - 本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盈利为1,719,060人民币[114] 资产负债 - 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现金储备超过320亿人民币,净负债比率下降至40.5%[22] - 公司内地投资平台信用等级提升至最高等级AAA,展望稳定[22] - 公司成功发行行业首笔纯公司信用碳中和债券,金额5亿人民币,利率3.05%[22] - 公司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4.4%,保持行业低位[22] - 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但中国内地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基本面未改变[23] - 房地产行业金融属性弱化,需求端加速回归居住本身,行业平稳发展[24] - 预计下半年政策会持续加力增强,市场積极因素未改变[25] - 公司注重绿色低碳实践,ESG评级由A级提升至AA级,保持行业领先水平[28] - 公司财务稳健,加强现金流管理、成本和风险管控能力,保持健康财务水平[29] - 公司人才培养计划和薪酬福利体系持续优化,员工敬业度和满意度高[30]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拥有土地储备共21,792,400平方米,分布于38个城市内[44] - 本集团持有的投资物业总楼面面积为330,300平方米,包括六个写字楼、七个购物中心和一个长租公寓[57] - 本集团成功增发境内公司债券总额人民币22亿元,年期为三至五年,票面年利率为3.8%至3.9%[62] - 本集团營運資金淨額为人民幣676.76億元,流动比率为1.7[63] - 本集团从金融机构获得的新信贷额度为人民币65.75亿元,银行及其他贷款总额减少至人民币409.09亿元[64] - 银行及其他贷款中,32.8%将在一年内到期償還[65] - 本集团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4.4%,略高于上一年度的4.2%[67] - 计息之应付非控股股东款为人民币5.48亿元,固定年利率介乎由4.75%至6.00%[68] - 现金及银行结余合共为人民币328.07亿元,较去年末增加人民币34.76亿元[69] - 根据淨債項与总权益计算的淨负债比率为40.5%,较上一年度48.8%有所下降[70] - 本集团可運用之資金(包括現金及銀行結餘)达人民币439.84億元[72] - 期内,人民币兌港币贬值约3.1%,导致本集团资产净值减少人民币5.43亿元[76] - 本集团向银行提供担保,促进在中国内地物业销售的用户获得按揭信贷,金额为278.47亿元人民币[79] - 本集团在期内的资本性支出约为0.17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新增投资物业、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5 16:3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为3,559,374,732股[3] - 公司股份在联交所上市,证券代号为00081[3] - 公司年度全年业绩公告日期为2023年3月27日[3]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日期为2023年6月26日[3] - 公司末期股息单寄发日期为2023年7月18日或前后[3] 公司董事及委员会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庄勇(主席)、杨林(行政总裁)、王万钧(财务总监)[4] - 公司非执行董事包括郭光辉、翁国基(副主席)[4]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钟瑞明、林健锋、范骏华、卢耀楨[4] - 公司审核委员会主席为钟瑞明[4] - 公司薪酬委员会主席为林健锋[4]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额为人民币57,492.0百万元,同比上升6.8%[11] - 公司2022年实现合约销售为人民币40,316.6百万元,同比下降43.4%[6] - 公司2022年毛利为人民币8,276.2百万元,同比下降33.3%[6] - 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14.4%,同比下降8.6个百分点[6] - 公司2022年可分配予本公司拥有人之溢利为人民币3,150.4百万元,同比下降37.6%[6] - 公司2022年净负债比率为48.8%,同比上升13.2个百分点[6] - 公司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90.7分,同比下降38.5%[6] - 公司2022年全年股息为每股港币21仙,同比下降44.7%[6] - 公司2022年土地储备为24,532.6千平方米,同比下降17.6%[6] - 公司2022年全年派息比率为21.2%[11] 公司合约销售及销售面积 - 公司2022年实现合约销售额为人民币40,316.6百万元,同比下跌43.4%[1] - 公司2022年合约销售面积为3,725,200平方米,同比下跌34.5%[17] - 公司2022年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约人民币10,800元[17] - 公司2022年末累积认购未签约额为人民币797.0百万元,合约面积为59,400平方米[17] 公司土地储备及新增土地 - 公司2022年土地储备为24,532.6千平方米,同比下降17.6%[6] - 公司2022年新增权益楼面面积1,937,300平方米,新增权益土地地价为人民币8,261.9百万元[17] - 公司2022年末土地储备总楼面面积为24,532,600平方米,其中公司权益楼面面积为20,754,100平方米[17] - 公司于2022年以总代价人民币10,150.3百万元购入10幅土地,吸纳入楼面面积约2,212,500平方米,其中公司应占楼面面积约1,787,200平方米[29] - 公司于2022年新增土地储备中,应占楼面面积合共约1,937,300平方米,应占总代价为人民币8,261.9百万元[30] - 公司土地储备分布于39个城市,其中汕头、九江、株洲等城市的土地储备占比分别为10.6%、7.3%、6.1%[32] 公司财务状况及融资 - 公司2022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与受限制的现金及存款合共超过人民币290亿元[17] - 公司2022年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4.8%,保持行业低位[17] - 公司2022年总借款的加权平均年利率为4.8%,较2021年的3.8%有所上升[58] - 公司净负债比率为48.8%,较2021年的35.6%有所上升,但仍维持为“绿档”企业[60] - 公司总贷款中,人民币和港币/美元分别约占60%和40%[63] - 人民幣兌港幣貶值約8.5%,导致公司资产净值减少人民币16.428亿元[63] 公司项目及交付 - 公司2022年入伙套数约为46,100套,交付满意度为90%[17] - 公司2022年在全国40个城市中,17个城市的销售金额位列当地前三名,其中9个城市排名第一[17] - 公司2022年竣工及具备入伙条件的楼面面积约为7,319,100平方米,其中约85%已出售[44] - 公司2022年主要项目确认入账收入中,银川中海国际社区项目金额为人民币3,988.3百万元[46] - 公司2022年主要项目确认入账收入中,扬州中海左岸项目金额为人民币3,455.6百万元[46] - 公司2022年新开工项目中,徐州上东区项目于二月动工[48] - 公司2022年新开工项目中,惠州汤泉项目于三月动工[48] 公司费用及成本 - 公司2022年分销及销售费用为人民币1,632.2百万元,较2021年下跌0.2%[25] - 公司2022年行政费用为人民币925.9百万元,较2021年减少170.5百万元[25] - 公司2022年经营溢利为人民币6,265.6百万元,较2021年下跌38.6%[27] - 公司2022年应占合营公司亏损为人民币242.3百万元,主要来自撇减物業存貨的亏损[27] - 公司2022年应占溢利为人民币3,150.4百万元,较2021年下跌37.6%[27] 公司员工及管理 - 公司僱用3061名員工,员工数目减少主要由於年內集團精簡組織架構以及人員編製[70] - 公司总员工成本约人民币101.39亿元[70] - 公司继续加快推售樓盤和資金回籠,并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节发展步伐[72] - 公司密切跟进商业环境及法规之变化,并适时评估对业务之影响[72] - 公司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标准化水准,并逐步提高精装修产品供应比例[72] - 公司贯彻审慎稳健的投资策略,有序扩展营运规模[73] - 公司逐步调整人民币贷款占整体贷款组合的比例,以加强外汇风险管理[74] - 公司通过制定良好品质评估体系,严格规范施工程序,确保物业发展项目顺利进行及品质保证[74] 公司治理及董事会 - 公司董事局由八名成员组成,各具不同背景及经验,达到优势互补[80]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包括至少一名具备适当专业资格或财务管理专长的独立非执行董事[81] - 公司董事局进行了内部绩效评估,重点关注董事局的组成和功能、董事局参与及董事局独立性[82] - 公司建立了确保董事局独立性的机制,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聘用流程、董事局中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人数、决策过程中获取额外信息等[83] - 公司董事局主席与行政总裁的角色有明确区分,以确保权力及权限上的平衡[84] - 公司董事局在2022年内举行了六次会议,并在需要时召开额外会议以讨论重大交易[91] - 执行委员会在2022年内举行了三十一次会议,主要职责包括审阅及批准银行借貸及貸款、检讨及监控制度遵守情况等[92] 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 - 公司已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施风险管理责任制,覆盖所有业务环节,包括战略、市场、运营、财务、合规、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等方面的风险[102] - 公司成立了ESG工作领导小组及ESG工作小组,建立ESG管理148工作体系,确保ESG管理工作稳步开展[102] - 公司审计部完成了合肥、惠州、常州、唐山、潍坊及徐州六个城市的审计工作[101] - 公司审计部联合营销管理部、成本管理部、投资管理部开展了营销费用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及合作项目管理的专项审计工作[102] - 公司董事会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具效率及足够,未发现重大系统弱项[103] - 公司董事会已考虑会计、内部审核、财务汇报职能以及与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和汇报相关的资源、员工资历及经验,以及培训课程及预算是否足够[104] 公司社会责任及ESG - 公司承诺到2029年运营边界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实现全面电气化,停止使用化石燃料[194] - 公司计划到2049年全面落实100%可再生能源利用,并实现运营边界的碳中和[194] - 呼和浩特中海河山大观项目探暖节能率达92%,已获“超低能耗建筑”认证[196] - 合肥中海上东区项目通过“绿建三星”评审,应用装配式技术,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节能减碳措施[196] - 公司所有新建项目已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建设前全面检查,预防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199] - 公司在施工过程中重点管理扬尘防治、噪声控制、排水管理及废弃物管理[199] - 公司所有竣工项目已通过环境保护验收[199] 公司股东及股息 - 公司每财政年度向股东分派的股息总额约为股东应占集团综合收益净额的20-30%[110] - 公司建议派发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港币15仙,合共约港币533,906,000元[127] - 2022年以股代息计划中,每股以股代息股份的发行价为港币3.984元[128] 公司业务及项目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物業投資及發展、租賃物業及投輯控股[125] - 公司过去五个财政年度的业绩及资产与负债概要载于第251页[127] - 公司于2022年3月23日公布建议向股东派付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28] - 公司于2022年8月16日配发136,014,891股股份,配发总额为港币541,883,325.744元[130] - 公司于2022年7月26日发行本金为人民币700,000,000元的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和本金为人民币37,000,000元的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利率为2.7%[130] - 公司于2022年10月21日完成发行本金为人民币1,000,000,000元的公司债券,利率为3.4%[130] - 公司于2023年2月24日完成发行本金为人民币1,000,000,000元的公司债券,利率为3.9%[130] 公司股东及持股情况 - 庄勇先生持有618,825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0.02%[141] - 杨林先生及其配偶共持有2,896,125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0.08%[141] - 翁国基先生及其相关权益共持有463,045,98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13.01%[141] - 钟瑞明博士持有544,875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0.02%[141] - 中建集团持有1,410,758,152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39.63%[144] - Diamond Key Enterprises Inc.持有190,910,903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5.36%[144] - On Fat Profits Corporation持有181,706,786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5.11%[144] - 三菱集团持有246,805,263股股份[146] - Pandanus Associates持有186,449,397股股份,其中9,806,000股为非上市衍生工具[146] 公司项目合作及协议 - 南寧中海和國盈國際分別持有常州項目公司一的註冊資本的51%和49%,總承諾分別為人民幣673,200,000元和人民幣646,800,000元[147] - 中海汕頭和安豪投資分別持有常州項目公司二的註冊資本的51%和49%,總承諾分別為人民幣612,000,000元和人民幣588,000,000元[148] - 公司与中國建築國際訂立的新總承建協議,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最高合約總額分別為人民幣2000百萬元、2500百萬元和3000百萬元[179] - 公司与中國海外發展訂立的供應框架協議,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最高合約總額均為人民幣1600百萬元[182] - 公司与中國海外發展訂立的新供應框架協議,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最高合約總額均為人民幣3000百萬元[183] - 公司与中建興業訂立的新框架協議,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的最高合約總額分別為港幣30百萬元、60百萬元、60百萬元和30百萬元[186] 公司租赁及物业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租金收入为人民币233.5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217.7百万元有所增长[51] - 公司持有65%权益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科研办公楼出租给中国海外发展,本年度应占溢利为人民币3.3百万元[51] - 公司本年度物业出租分部的溢利为人民币152.4百万元,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21 12:0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额约为90.93亿元,同比增长32.8%[3]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溢利约为12.33亿元,同比增长34.9%[3] 中海宏洋系列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中海宏洋系列公司合约销售额约为135.03亿元,同比上升47.4%[4] - 2023年第一季度中海宏洋系列公司销售面积约为115.47万平方米,同比上升35.4%[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累计认购而有待签订买卖合同总额约为11.76亿元,涉及面积约为8.48万平方米[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中海宏洋系列公司持有位于中国可建楼面面积极约为2370万平方米[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应占权益之楼面面积极约为2010万平方米[4] - 本季度集团无新增土地储备[4] 公告相关信息 - 公告所载资料为未经审计资料[6]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8名董事[6]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7 12:2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额上升至574.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2] - 收益同比增长6.8%至574.92亿元人民币[47] - 公司2022年总收益为人民币574.92亿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538.30亿元增长6.8%[57] - 公司2022年总收益为574.92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538.30亿元人民币增长6.8%[61][62][64][67] - 公司营业额为574.9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6.8%[14] - 公司2022年入账营业额为人民币572.442亿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535.94亿元增长6.8%[27] - 2022年物业销售收入为人民币572.44亿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535.94亿元增长6.8%[57] - 物业投资及发展分部2022年收益为572.44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535.94亿元人民币增长6.8%[61][62][64][67] - 经营溢利下跌至62.6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6%[2] - 公司经营溢利为62.6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6%[1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下跌至31.5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6%[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1.5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6%[1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1.5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6%[79] - 年度溢利同比下降45.9%至30.56亿元人民币[47] - 公司分部溢利下跌41.2%至人民币59.912亿元[27] - 公司2022年分部总利润为60.8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03.13亿元人民币下降41.0%[64][68] - 物业投资及发展分部2022年利润为59.91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01.81亿元人民币下降41.2%[64][68] - 每股基本盈利为90.7分人民币,同比下降38.6%[2] - 每股基本盈利下降38.5%至90.7分[4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物业存货撇减导致毛利减少约26.73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由19.0%降至14.4%[2] - 公司毛利为82.7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3%,毛利率降至14.4%[14] - 毛利同比下降33.3%至82.76亿元人民币[47] - 公司2022年物业分部毛利率收窄至14.2%,剔除存货撇减影响后为18.8%[27] - 公司确认物业存货撇减人民币26.732亿元,显著高于2021年的2.446亿元[27] - 物业存货撇减大幅增加至人民币26.73亿元,而2021年为人民币2.45亿元[69][72] - 公司分销及销售费用为16.3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17%[15] - 公司行政费用为9.2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6%[15] - 公司财务费用为6.3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7.0%[16] - 公司所得税支出为29.2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1%[17] - 中国其他地区企业所得税支出为人民币24.48亿元,相比2021年的34.86亿元有所下降[73] - 中国其他地区土地增值税支出为人民币7.26亿元,相比2021年的19.11亿元显著减少[73] - 折旧总额为人民币9.47亿元,较2021年的9.06亿元略有增加[69][72] - 应占合营公司亏损为人民币2.42亿元,而2021年为亏损人民币1527.8万元[69] - 公司应占联营及合营公司净亏损为人民币2.267亿元,主要因存货撇减[27] - 利息收入为人民币3.58亿元,与2021年的3.54亿元基本持平[69] - 递延税项为负人民币2.47亿元,2021年为负人民币8.76亿元[73] - 汇兑差额产生亏损16.43亿元人民币[48] - 人民币兑港币贬值8.5%导致资产净值减少人民币16.428亿元[37] - 员工总数3,061人,同比下降12.7%[40] - 年度员工总成本人民币10.139亿元,同比下降6.3%[40] 合约销售表现 - 合约销售额下跌至403.16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4%[2] - 公司合约销售额为403.16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4%[14] - 合约销售额403.16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4%(2021年:712.044亿元人民币)[23] - 合约销售面积3,725,200平方米,同比下降34.5%(2021年:5,683,400平方米)[23] - 联营及合营公司贡献合约销售额34.7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7%(2021年:25.067亿元人民币)[23] - 年末待签约认购金额7.97亿元人民币,对应面积59,400平方米[23] - 银川中海九樾项目销售面积74,058平方米,金额10.241亿元人民币[24] - 泉州中海学府世家项目销售金额25.605亿元人民币,面积175,838平方米[24] - 南通中海翠湖溪岸项目销售金额14.877亿元人民币,面积75,085平方米[24] - 合约销售金额较高的项目包括常州中海翠语花园(7.69亿元)和安慶都滙濱江(9.198亿元)[25] - 入账收入金额较高的项目包括银川中海国际社区(39.883亿元)和常州云樾里花园(40.165亿元)[28] - 公司主要业务活动集中在中国地区,对年内物业合约销售额贡献较大的地区包括合肥、金华、南通等[51] 土地储备与项目发展 - 土地储备总量达2453.26万平方米,集团应占面积为2075.41万平方米[2] - 新增权益土地地价人民币82.619亿元,权益楼面面积193.73万平方米[9] - 总土地储备权益楼面面积2075.41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积2453.26万平方米[9] - 公司年度新增土地储备总代价101.503亿元人民币,吸纳楼面面积221.25万平方米[18] - 公司土地储备总面积24,532,600平方米,同比下降17.6%(2021年:29,768,900平方米)[20] - 应占土地储备面积20,754,100平方米,同比下降18.7%(2021年:25,530,700平方米)[20] - 土地储备覆盖39个城市,最大储备城市为汕头(2,592,400平方米)[20][21] - 2022年交付约4.61万套房产,交付满意度达90%[9] - 公司2022年竣工楼面面积约731.91万平方米,其中85%在年末前已售出[27] - 年末存货总楼面面积达1819.48万平方米,其中在建物业1608.01万平方米[30] - 已销售但待交付物业楼面面积为699.18万平方米[30] - 实时在建规模超1600万平方米[9] - 新增特定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8.98亿元,远低于2021年的104.54亿元[69] 融资与财务稳健性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与受限制现金及存款合计293.3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7%[2] - 现金及受限制资金总额超人民币290亿元[9] - 现金及受限资金合计人民币293.309亿元(2021年:人民币324.924亿元),同比下降9.7%[35]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2.2%至194.33亿元人民币[49] - 公司2022年末现金及银行结余为36.38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15.87亿元人民币增长129.3%[68] - 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4.8%,保持行业低位[9] - 总借款加权平均年利率升至4.8%(2021年:3.8%),港元贷款利率升至6.3%(2021年:2.0%)[33] - 净债项与总权益比率升至48.8%,同比增加13.2个百分点[2] - 净负债比率升至48.8%(2021年:35.6%),但仍符合"绿档"企业标准[35] - 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8.7%(2021年:69.4%),现金短债比维持1.6倍[35] - 可动用资金总额(含未提取信贷)为人民币403.023亿元(2021年:人民币428.35亿元)[35]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下降4.7%至430.05亿元人民币[49][50] - 公司2022年末银行及其他借款为430.05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419.36亿元人民币增长2.5%[66][68] - 公司2022年末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为45.93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32.86亿元人民币增长39.8%[66][68] - 成功发行境内公司债券第一期人民币10亿元,票面年利率3.4%[32] - 发行物业尾款资产支持证券人民币7.37亿元,年利率2.7%[32] - 公司发行人民币7亿元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和人民币0.37亿元次级资产支持证券,优先级利率为2.7%[93] - 公司发行人民币10亿元公司债券利率为3.4%净筹资约人民币9.981亿元用于项目并购[93] - 公司发行人民币10亿元公司债券利率为3.9%净筹资约人民币9.986亿元用于偿还债务[93] - 公司发行2023年公司债券10亿元人民币,利率3.9%[85] - 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净筹资约人民币7.364亿元用于营运资金及业务发展[93] - 坚持"三条红线"绿档标准,财务稳健[12] - 集团总贷款中人民币和港币/美元占比分别为60%和40%[37] - 营运资金净额增至人民币674.383亿元(2021年:人民币630.562亿元),流动比率1.6(2021年:1.5)[32] - 合同负债下降25.2%至611.58亿元人民币[50] - 集团承担总额为人民币264.892亿元,同比下降7.1%[38] - 为物业销售提供银行担保金额为人民币329.016亿元,同比下降14.2%[38] - 合营公司信贷融资担保金额人民币4.555亿元,同比增长18.4%[38] - 资本性支出人民币0.253亿元,同比下降62.2%[39] - 物业抵押贷款金额人民币37.64亿元,抵押物账面价值人民币117.832亿元[39] - 内地物业抵押贷款金额同比增加72.1%至人民币37.64亿元[39] 租金与投资物业 - 租金收入达人民币2.335亿元,同比增长7.2%(2021年:人民币2.177亿元)[31] - 2022年物业租金收入为人民币2.34亿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2.18亿元增长7.3%[57] - 物业租赁分部2022年租金收入为2.34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2.18亿元人民币增长7.3%[61][62][64][67] - 物业出租分部溢利减少至人民币1.524亿元(2021年:人民币1.806亿元),同比下降15.6%[31] - 投资物业价值增长7.6%至42.79亿元人民币[49]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应收贸易款项净额减少至4.5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1%[80] - 预付款及按金大幅减少至49.9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3.9%[80] - 其他应收款项净额减少至6.5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7%[80] - 应付贸易款项增至187.4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82] - 360天以上逾期应付贸易款项达47.2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83] - 总权益增长4.6%至374.01亿元人民币[50] - 公司2022年末总综合资产为1807.82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1987.86亿元人民币下降9.1%[65][68] - 公司2022年末总综合负债为1433.81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1630.30亿元人民币下降12.1%[66][68] - 特定非流动资产中,中国其他地区资产为人民币616.27亿元,略低于2021年的625.56亿元[71] 股息与股东回报 - 全年股息合计每股21港仙,派息比率为21.2%[5] - 建议派发末期股息为每股港币0.15元,总计约人民币4.77亿元,低于2021年的每股港币0.30元(约人民币8.40亿元)[75] - 建议全年每股派息0.21港元,较上年0.38港元减少44.7%[87] - 已发行普通股数量增至35.594亿股,同比增长4.0%[84] - 加权平均普通股数量为34.74785亿股,较上年增加1.5%[7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3年预期房地产市场量升价稳,政策效果逐步释放[11] - 通过多元化渠道布局京津冀、长三角及大湾区优质城市[11] - 持续监测未来12个月入伙项目进度,确保按期交付[11] 其他重要内容 - 2022年酒店及其他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434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1877万元下降23.6%[57] - 公司为中国海外发展的联营公司,中国海外发展为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51] - 公司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所有金额以千元为单位[52] - 公司2022年应用多项新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但对业绩和财务状况未产生重大影响[54] - 公司已识别三个经营分部:物业投资及发展、物业租赁和其他分部[58][59] - 公司财务报表经审计师审计并无保留意见[51] - 公司确认董事在2022年度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守则[94] - 公司实践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并遵守所有适用条文[95] - 公司业绩公告发布于联交所官网及公司官网[96] - 公司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6]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17 12:0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营业额为人民币359.37亿元,同比下降3.9%[3]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经营溢利为人民币55.97亿元,同比下降23.5%[3] - 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营业额为人民币61.41亿元[3] - 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经营溢利为人民币10.58亿元[3] 业务线表现:销售业绩 - 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合约销售额达人民币86.81亿元,销售面积813,200平方米[4] - 公司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累计合约销售额294.98亿元,同比下降47.4%[4] - 公司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累计销售面积2,805,300平方米,同比下降36.4%[4]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待签约认购金额12.20亿元,面积91,600平方米[4] 业务线表现:土地储备与投资 - 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新增三幅土地,权益地价人民币16.39亿元[4] - 公司土地储备总可建面积2,750万平方米,其中权益面积2,370万平方米[4]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14 17:1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额为人民币29,796.1百万元,同比上升15.8%[1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之溢利达人民币2,449.9百万元,同比下降9.3%[14] - 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下降9.3%至人民币71.6分[14] - 公司就2022年上半年派中期股息每股港币6仙,同比下降25.0%[1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为297.96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5.8%,毛利为54.7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9.7%,整体毛利率为18.4% [36] - 2022年上半年分销及销售费用为7.5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507亿元,行政费用为5.39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017亿元[39]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45.38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11.2% [39] - 2022年上半年利息总开支为11.5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307亿元,财务费用为0.241亿元[40]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为18.34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686亿元,有效税率为40.7% [4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4.49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9.3% [43] - 2022年上半年收益297.96142亿元,2021年同期为257.37715亿元;本期溢利26.76883亿元,2021年同期为29.91356亿元[86] - 2022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71.6分,2021年同期为78.9分;摊薄每股盈利71.6分,2021年同期为78.9分[86] - 2022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18.79498亿元,2021年同期为31.94726亿元[88]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78.87057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81.43839亿元;流动资产182.039568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190.642582亿元[90]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116.013609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7.586335亿元;流动资产净值66.025959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63.056247亿元[90]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36.511866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35.443827亿元;资产净值37.40115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35.756259亿元[92] - 2022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权益29.803421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28.727889亿元;非控股权益7.597729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7.02837亿元[92] - 2021年1月1日公司总权益为272.36亿元人民币,2021年6月30日为298.13亿元人民币,2022年1月1日为357.56亿元人民币,2022年6月30日为374.01亿元人民币[9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溢利净额为26.7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上半年的29.91亿元人民币有所下降[94] - 2022年上半年换算列账货币时产生的汇兑差额为 -7.97亿元人民币,而2021年上半年为2.03亿元人民币[94]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8544.4万元人民币,2021年上半年为耗用39.44亿元人民币[96] - 2022年上半年投资业务耗用现金净额为15.37亿元人民币,2021年上半年为2.37亿元人民币[96] - 2022年上半年融资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13.42亿元人民币,2021年上半年为3.67亿元人民币[96]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值减少净额为1.10亿元人民币,2021年上半年为38.14亿元人民币[96] - 2022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为197.78亿元人民币,2021年6月30日为167.23亿元人民币[9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须呈报分部收益为29796142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25737715千元人民币[117][1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所得税前之溢利为4511752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5094848千元人民币[117][1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须呈报分部资产为185325701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193980078千元人民币[117][1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综合负债为152525475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163030162千元人民币[117][119] - 2022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17215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44701千元人民币[121] - 2022年上半年按摊销成本计量之财务负债之利息总开支为1151248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820487千元人民币[123] - 2022年上半年折旧总额为48050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43040千元人民币[126] - 2022年上半年销售及提供服务成本中确认为开支之存货金额为2406090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9648815千元人民币[126] - 2022年上半年中国其他地区企业所得税为1013053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251539千元人民币[129] - 2022年上半年中国其他地区土地增值税为816152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988919千元人民币[129] - 2022年中期股息每股港币0.06元,合共港币2.13562亿元,约人民币1.84871亿元;2021年中期股息每股港币0.08元,合共港币2.73869亿元,约人民币2.28472亿元[13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4.49936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27.00143亿元人民币[135] 全国住宅市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全国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6.6%,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31.8%[17] - 2022年上半年全国住宅开发投资人民币5.18万亿元,同比下降4.5%[18] - 2022年上半年全国住宅施工面积为59.9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9%[18] - 2022年上半年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为4.8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5.4%[18] 公司业务时间相关信息 - 2022年中期业绩公告日期为2022年8月17日[12] - 2022年除息日期为2022年9月19日[12] - 中期财务报表于2022年8月17日获批准刊发,虽未经审核但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101] 公司合约销售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及联营合营公司合约销售额208.166亿元,同比降51.9%,合约销售面积199万平方米,同比降37.5%,住宅平均售价约1.2万元/平方米[21] - 回顾期末累积认购未签约额9.21亿元,总合约面积6.94万平方米[2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系列公司合约销售额208.16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51.9%,应占权益合约销售额183.087亿元[3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系列公司合约面积199.21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跌37.5% [50] - 2022年上半年主要项目合约销售中,银川中海九樾等项目合约面积293,644平方米,金额2,7146百万元[51] 公司土地储备及项目获取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系列公司获9个项目,新增权益楼面积108万平方米,新增权益土地价格54.659亿元[2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系列公司土地储备总楼面积2734万平方米,总权益楼面积2354万平方米[2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系列公司以51.083亿元购入6幅土地,吸纳楼面积101.44万平方米,应占楼面积93.42万平方米[4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系列公司土地储备达2733.6万平方米,应占土地储备楼面积为2354.16万平方米[48] 公司在建及入伙项目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建项目100个,在建规模超1800万平方米,入伙规模346万平方米,同比增3.2%,入伙套数约2.18万套,客户满意度88% [23] - 2022年上半年集团交付楼面面积3,457,900平方米,2021年同期为3,350,900平方米,期末前出售比例约86%,2021年同期为96%[56] 公司财务状况及融资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与受限现金存款超300亿元,“三条红线”保持“绿档”,加权平均融资成本3.9%,获七年期并购贷款,年利率3.7% [2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营运资金净额为660.26亿元,流动比率为1.6,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630.562亿元和1.5[6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集团获得新信贷额度为109.677亿元,提取新增贷款96.534亿元、偿还贷款76.341亿元,银行及其他贷款总额较去年末增加26.575亿元至445.935亿元[68] - 2022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贷款中50.9亿元为定息借款,年利率介乎4.15%至5.23%,其余395.035亿元利息以浮动利率计息,加权平均年利率为3.88%,32.3%将於一年内到期偿还[70] - 2022年6月30日,担保票据账面总值以成本摊销应付金额计为34.379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32.86亿元[70]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总借款加权平均年利率为3.89%,稍高于2021年12月31日的3.77%[71] - 2022年6月30日,计息之应付非控股权益款项为26.335亿元,固定利率介乎4.75%至8.00%[71]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与受限制的现金及存款合共为304.97亿元,较去年末减少19.954亿元,其中人民币占99.0%[71]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净负债比率为46.9%,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为68.2%,现金短债比为1.4倍,维持为「绿档」企业[74] - 期内人民币兑港币贬值约4.4%,集团资产净值因货币转换减少7.974亿元[79]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承担共261.094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285.211亿元;总担保额353.721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387.231亿元[80] - 2022年期内资本性支出约1.32亿元,2021年同期为2.93亿元;2022年6月30日抵押货款32.422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21.873亿元;抵押物账面价值107.552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79.354亿元[83]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雇员3176名,2021年12月31日为3505名;期内总员工成本约6.014亿元,2021年同期为5.455亿元[84] - 2022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净额为3946.1万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6950.5万元人民币[142] - 2022年6月30日预付款及按金为75.962亿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138.36206亿元人民币;其中收购地块支付按金29.91604亿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85.31483亿元人民币[142][144] - 2022年6月30日应付贸易款项为15.74698亿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16.766887亿元人民币[145] - 2022年6月30日借款总额为44.593491亿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41.935976亿元人民币[149] - 2022年6月30日银行借款有抵押为3.2422亿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2.1873亿元人民币;无抵押为37.251291亿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36.028676亿元人民币[150] - 2022年6月30日其他借款到期偿还总额为41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37.2亿元[152] - 2022年6月30日借款账面价值为445.93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419.36亿元,其中港币分别为145.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5 12:1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额为人民币684.6亿元,同比增长58.4%[3]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溢利为人民币91.4亿元,同比增长19.0%[3] 合约销售表现 - 公司合约销售额为人民币915.8亿元,同比下降41.0%[4] - 公司合约销售面积为85.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5%[4] - 公司待签订买卖合同总额为人民币84亿元,涉及面积6.24万平方米[4] 土地储备和项目收购 - 公司以人民币10.24亿元收购汕头房地产项目公司100%权益及股东贷款[4] - 收购项目总楼面面积28.68万平方米[4] - 公司土地储备总可建楼面面积2950万平方米[4] - 公司应占权益楼面面积2550万平方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