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搜索文档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2024年中期业绩点评:坚定聚焦,挖掘结构性机会
国泰君安· 2024-08-26 21: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增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仍在调整期,公司开发业务承压致使利润率继续探底 [8] - 公司坚持差异化战略,聚焦已布局的低能级40城,上半年效果良好,在优势城市的市占率有所提升 [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18.5亿元,归母净利润8.8亿元,分别同比下跌19.6%、48.5% [9] - 受行业调整影响,公司毛利率为9.6%,同比下跌6.7个百分点,主要源自开发业务毛利率同比下滑6.8个百分点至9.3% [9] - 公司销售金额为190.2亿元,同比下跌26.7%,跌幅小于克而瑞销售TOP50房企的整体跌幅41.8%,继续发力已经布局的40城,其中21城的销售金额位列当地前3 [9] - 公司投资规模收缩、投资态度审慎,上半年新增3宗地块,总权益地价为13.9亿元,拿地销售比仅为0.07 [9] - 公司有土地储备1583.4万方,权益比例为82.4%,对应货值1979.3亿元,去化周期约为5.2年,整体储备充裕 [9] - 公司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保持行业低位为4.3%,港币及美元的有息债务比例为24%,较2023年末下降8.6个百分点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18.5亿元,归母净利润8.8亿元,分别同比下跌19.6%、48.5% [9] - 受行业调整影响,公司毛利率为9.6%,同比下跌6.7个百分点,主要源自开发业务毛利率同比下滑6.8个百分点至9.3% [9] 销售情况 - 公司销售金额为190.2亿元,同比下跌26.7%,跌幅小于克而瑞销售TOP50房企的整体跌幅41.8% [9] - 公司继续发力已经布局的40城,其中21城的销售金额位列当地前3,较2023年末增加3城,可见优势城市的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9] 拿地情况 - 公司投资规模收缩、投资态度审慎,上半年新增3宗地块,总权益地价为13.9亿元,拿地销售比仅为0.07 [9] - 公司有土地储备1583.4万方,权益比例为82.4%,对应货值1979.3亿元,去化周期约为5.2年,整体储备充裕 [9] 财务状况 - 公司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保持行业低位为4.3%,港币及美元的有息债务比例为24%,较2023年末下降8.6个百分点 [9] - 公司抓住政策窗口期,通过北京、合肥投资物业首次落地经营性物业贷款,融资金额为20.75亿元 [9]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3 12:09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收入达人民币218.52亿元,同比下跌19.6%[4] - 本公司拥有人应佔溢利为人民币8.85亿元,同比下降48.5%[5] - 期内毛利较去年同期下降52.5%至人民币21.08亿元,整体毛利率收窄至约9.6%[44] - 期内经营溢利为人民币13.1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9.7%[47] - 期内应佔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溢利合计为人民币0.63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49] - 期内所得税支出较去年同期减少人民币7.49亿元至人民币4.95亿元[50] 销售情况 - 本集团系列公司合约销售额达人民币190.17亿元,同比下降26.7%[3] - 本集团系列公司销售回款达人民币172.16亿元,经营现金流于期内继续录得净流入人民币28.04亿元[6] - 本集团住宅平均销售价格约每平方米人民币12,500元,同比下跌3.8%[19] - 本集团在21个城市的销售金额位列当地前三名,较去年末增加3个城市[22] 土地储备 - 本集团系列公司于期内新购土地总楼面面积为246,900平方米,总代价为人民币13.85亿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系列公司拥有总土地储备面积15,834,200平方米,其中集团权益面积13,050,700平方米[24] - 期内以合理价格新增土地储备约246,900平方米[53][5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土地储备总面积达15,834,200平方米[56] 项目交付 - 集团交付建筑面积约3,224,500平方米,入伙套数约19,100套,交付满意度91%[25] - 期末在建及已完工物业总面积为12,561,900平方米[74] 现金流及财务管理 - 集团持续加强经营性现金流管理,销售回款达172.16亿元人民币,现金储备252.09亿元人民币,净负债率44.5%[26] - 集团新增三笔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金额22.93亿元人民币[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内,公司从金融机构获得新信贷额度为102.76亿元人民币[87] - 公司银行及其他贷款(不含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总额较去年末减少14.97亿元人民币至334.12亿元人民币[87] - 公司期内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4.3%,较去年下降0.3个百分点[93] - 公司期内销售回款达172.16亿元人民币,经营现金流净流入28.04亿元人民币[95] - 公司营运资金净额为616.89亿元人民币,流动比率为1.9[96] - 公司净负债率为44.5%,未触碰任何"三条红线"政策[97][98] - 公司可运用资金(包括现金及银行结余)达357.86亿元人民币[99] 其他业务 - 租金收入为1.31亿元,同比增长39.4%[77] - 其他业务收入为0.45亿元,同比增长122.6%[82] 企业管治 - 集团ESG信息披露获得多项行业主流评rating和奖项[28] - 公司一直致力于提升企业管治水平,并实践上市规则附录C1内的企业管治守则[195][196]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报告期内及直至公告日期均未购回、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98]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99] 未来展望 - 集团将继续优化机制、激发团队潜能,把握市场机遇[33] - 集团将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维持客户满意度行业高分位[34] - 集团将继续增强现金流管理、成本和风险管控能力,保持财务健康[35] - 集团数字化产品体系覆盖双碳全流程,助力行业低碳转型[29] - 集团参与多项国际标准和国家规范的编制,助力行业低碳发展[31]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2024年7月经营数据点评:销售改善,理智加仓优势城市
国泰君安· 2024-08-09 21: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的投资评级为“增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7月,中国海外宏洋集团的销售边际改善,拿地再加仓重点城市银川,维持增持评级[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交易数据 - 52周内股价区间为1.50-3.61港元,当前股本为3,559百万股,当前市值为5,659百万港元[3] 财务摘要 - 营业收入在2020年至2023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50.1%、25.5%、6.8%和-1.9%,预计2024年至2026年分别为-4.5%、-3.2%和-3.5%[4] - 净利润在2020年至2023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31.4%、15.4%、-37.6%和-26.9%,预计2024年至2026年分别为1.8%、3.2%和7.0%[4] - PE(市盈率)在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3.0、2.5、3.4和3.6,预计2024年至2026年分别为2.2、2.1和2.0[4] - PB(市净率)在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0.5、0.4、0.4和0.3,预计2024年至2026年分别为0.2、0.1和0.1[4] 经营数据点评 - 2024年7月,公司销售面积同比正增长,销售金额同比下跌4.1%,跌幅收窄8.4pct[9] - 公司销售均价为10382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3.3%,环比下跌8.3%[9] - 公司拿地投资继续加仓银川,2024年以来已新增2宗地块,7月新增项目位于银川金凤区,土地面积约9万方,总楼面面积近18万方,总土地价格7亿元[9]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2024年6月经营数据点评:销售放缓,谨慎加码下沉市场
国泰君安· 2024-07-11 10: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增持 [3][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6月公司销售边际走弱,与行业走势分化,和下沉市场布局有关;上半年拿地投资谨慎,加码部分已布局重点城市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销售情况 - 1 - 6月累计销售额190亿元、销售面积166万方,分别同比下跌26.7%、22.8%;6月单月销售额41亿元、销售面积36万方,分别同比下跌12.5%、2.3%,销售较5月回落 [3] - 6月销售额创近12个月新高,但同比跌幅较上月走阔10.4pct,与行业TOP50房企销售额跌幅收窄趋势不一致,因公司主要布局低能级城市 [3] - 6月销售均价11327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0.5%,低于1 - 6月累计均价11482元/平方米,将持续追踪重点城市价格韧性 [3] 拿地情况 - 1 - 6月新增3宗土地储备,累计新增总楼面面积25万方,对应总地价14亿元;6月在徐州和合肥各新增1宗,两城为重点布局城市 [3] - 公司拿地销售比仅为0.07且拿地限于已布局城市,投资态度谨慎,以库存去化为方向 [3] 财务摘要(百万人民币) |年份|营业收入|(+/-)%|毛利润|净利润|(+/-)%|PE|PB| | ---- | ---- | ---- | ---- | ---- | ---- | ---- | ---- | |2020A|未提及|50.1%|未提及|未提及|31.4%|3.0|0.5| |2021A|未提及|25.5%|未提及|未提及|15.4%|2.5|0.4| |2022A|未提及|6.8%|未提及|未提及|-37.6%|3.4|0.4| |2023A|42,909、53,830、57,492、56,408|-1.9%|11,641、12,399、8,276、6,311|4,375、5,051、3,150、2,302|-26.9%|3.6|0.3| |2024E|53,877|-4.5%|6,262|2,344|1.8%|2.6|0.2| |2025E|52,178|-3.2%|6,356|2,419|3.2%|2.5|0.2| |2026E|50,365|-3.5%|6,311|2,588|7.0%|2.3|0.2| [6]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2 17:08
财务表现 - 二零二三年合同销售额为428.20亿元人民币,较二零二二年增长6.2%[10] - 二零二三年收入为564.08亿元人民币,较二零二二年下降1.9%[10] - 二零二三年毛利为63.11亿元人民币,较二零二二年下降23.7%[10] - 二零二三年可分配予公司股东的溢利为23.02亿元人民币,较二零二二年下降26.9%[10] - 二零二三年物业存货为1,071.19亿元人民币,较二零二二年下降18.8%[10] - 二零二三年合同负债为408.29亿元人民币,较二零二二年下降33.2%[10] - 二零二三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60.21亿元人民币,较二零二二年下降11.3%[10] - 二零二三年总借款为435.64亿元人民币,较二零二二年下降8.5%[10] - 二零二三年每股资产净值为8.79元人民币,较二零二二年增长4.5%[10] - 二零二三年股东回报率为7.5%,较二零二二年下降3.2%[10] -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为人民币564.08亿元,同比下降1.9%,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64.7分[12] - 公司合约销售额为人民币428.20亿元,同比增长6.2%,合约销售面积为3,532,400平方米,下降5.2%[15] - 本集团年内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4.6%,保持行业低位[18] - 本集团新增权益樓面面積1,561,800平方米,新增土地价格为76.79亿人民币[18] - 本集团年内销售回款达人民币448亿元,现金储备超过260亿元[19] - 本集团成功发行行业首笔纯公司信用碳中和债券,金额人民币5亿元,利率3.05%[20] 业务发展 - 本集团将持续完善客户研究、产品研发建设工作,逐步推出精装修标化系列产品[23] - 本集团将继续提供贴心服务和优良产品,保持客户满意度在行业前列[23] - 本集团将把握市场调整的机遇,以攻守兼备的阵势应对市场挑战[26] 土地储备 - 本集团去年通过收购地块提高土地储备质量,新增土地总面积达到1,835,100平方米[38] - 本集团在中国内地拥有土地储备共计18,806,800平方米,其中由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持有的土地储备面积为15,517,500平方米[38] - 本集团年末土地储备数据显示,合肥分部和汕头分部的土地储备面积分别为2,306.6千平方米和2,862.8千平方米,占比分别为12.3%和15.2%[40] 财务管理 - 公司银行及其他贷款分别约占69.8%及30.2%,人民币贷款243.80亿元,港币贷款115.95亿元[59] - 本集团的现金及银行结余合共260.21亿元,比去年末减少33.10亿元,主要用于償还部分债项,现金及银行结余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7.1%[63] - 本集团的營運資金淨額为623.29亿元,流动比率为1.8,未触碰任何一條红线,维持为“绿档”企业[64]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局已建立完善的管治架构,包括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执行委员会[85] - 公司董事局为公司的最高决策及管理机构,以公司及其股东的最佳利益为原则[86] - 公司董事局现由八名成员组成,各具不同背景及专长,可达致优势互补[87]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4-04-22 12:05
财务表现 - 本季度收入约为人民币74.99亿元,同比下降17.5%;经营溢利约为人民币7.76亿元,同比下降37.1%[2] 销售情况 - 本季度合同销售额约为人民币79.17亿元,涉及销售面积约为711,400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41.4%和38.4%;累计待签订购买合同总额约为人民币8.79亿元,涉及面积约为67,100平方米[3] 土地储备 - 公司持有的土地储备中,樓面面積共約為17,888,800平方米,其中本集團應佔權益之樓面面積約為14,743,500平方米[4]
2024年3月经营数据点评:销售弱复苏
国泰君安· 2024-04-10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销售额在2024年一季度小幅回暖,合约销售金额为79亿元,同比下跌41%[1] - 公司销售均价在2022年水平,3月销售均价为10834元/平方米,同比下滑7%[3]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在下沉城市继续布局,巩固市场优势,如在银川金凤区新增项目,土地面积约4万方[2] 其他新策略 - 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根据市场表现分为增持、谨慎增持、中性和减持四个等级[11] -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提供了海外当地市场指数,包括亚洲、美洲、欧洲和澳洲的指数名称[12]
2023年业绩点评:稳中求进,巩固下沉城市优势
国泰君安· 2024-03-29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评级为增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3年公司业绩符合预期,继续深耕三四线优势城市,维持增持评级考虑行业尚处修复期,调整2024 - 2025年EPS至0.66元、0.68元(原为0.78元、0.82元),新增2026年EPS为0.73元 [3] - 公司在布局城市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可售资源充足,为后续经营提供支撑2023年销售金额同比逆势上涨6.2%,45%的城市销售金额进入前三,18%的城市为当地市场占有率第一;截至2023年末,土地储备1881万方,权益比例83%,对应货值2280亿元,去化周期约4.4年 [3] - 受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公司毛利率探底降至11.2%,随市场企稳将改善2023年毛利率同比下滑3.2pct至11.2%,净利润率同比下滑1.4pct至4.1%,主要因物业销售业务毛利率下滑;公司交付能力领先,2023年在建规模超1900万方,交付面积737万方,交付套数近4.7万套 [3] - 公司资产负债率自2021年逐渐下降,财务维持稳健2023年资产负债率同比下滑4pct至75%,净负债率同比下降2.8pct至46%,年内加权平均融资成本4.6%,2023年发行40亿元公司债,平均融资成本约3.7%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 |年份|营业收入(百万元)|营业收入(+/-)%|毛利润(百万元)|净利润(百万元)|净利润(+/-)%|PE|PB| | ---- | ---- | ---- | ---- | ---- | ---- | ---- | ---- | |2020A|未提供|50.1%|未提供|未提供|31.4%|2.95|0.54| |2021A|未提供|25.5%|未提供|未提供|15.4%|2.43|0.43| |2022A|未提供|6.8%|未提供|未提供|-37.6%|3.39|0.37| |2023A|56,408|-1.9%|6,311|2,302|-26.9%|3.60|0.27| |2024E|53,877|-4.5%|6,262|2,344|1.8%|2.40|0.17| |2025E|52,178|-3.2%|6,356|2,419|3.2%|2.32|0.16| |2026E|50,365|-3.5%|6,311|2,588|7.0%|2.17|0.15| [8] 交易数据 - 52周内股价区间为1.64 - 4.59港元 - 当前股本为3,559百万股 - 当前市值为6,193百万港元 [5]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5 18:41
合约销售数据 - 集团2023年合约销售额为428.20亿元,较2022年上升6.2%,合约面积3,532,400平方米[2] - 集团应占权益合约销售额335.56亿元,行业排名30位,较2022年上升10位[7] - 2023年公司系列公司合约销售额达428.20亿元,较2022年上升6.2%,应占权益合约销售额335.56亿元[13] - 2023年集团系列公司合约销售额达428.20亿元,较2022年的403.17亿元上升6.2%[20] - 2023年集团系列公司合约面积共3,532,400平方米,较2022年的3,725,200平方米下跌5.2%[20] - 合肥璟园合约面积224,833平方米,合约销售额52.98亿元[21] 收入、利润及成本数据 - 2023年集团收入为564.08亿元,较去年下跌1.9%,毛利63.11亿元,毛利率11.2% [2]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3.02亿元,比去年下跌26.9%,每股基本盈利64.7分[2] - 2023年公司营业额为564.08亿元,较2022年下降1.9%,毛利为63.11亿元,较2022年下降23.7%,整体毛利率收窄至11.2% [13] - 2023年公司分销及销售费用为15.52亿元,较2022年减少0.80亿元,对应合约销售额比率由4.4%降至3.9%;行政费用为8.96亿元,较2022年减少0.30亿元,对应营业额比率维持在1.6%左右[13] - 2023年公司其他经营开支为1.36亿元,较2022年的0.91亿元增加[14] - 2023年公司经营溢利为42.07亿元,较2022年下跌32.9% [14] - 2023年公司利息总开支为22.12亿元,财务费用为0.65亿元 [14] - 2023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利润为0.01亿元,应占合营公司亏损为0.20亿元 [14] - 2023年公司所得税支出为20.98亿元,较2022年减少8.25亿元,有效税率为50.9% [14]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3.02亿元,较2022年下跌26.9%,每股基本盈利为64.7分 [14] - 2023年入账营业额为560.80亿元,较2022年的572.44亿元下降2.0%[24] - 2023年入账项目毛利率收窄至11.1%,2022年为14.2%[24] - 2023年集团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净亏损为0.24亿元,2022年为2.27亿元[24] - 2023年本分部溢利下跌27.1%至43.70亿元,2022年为59.91亿元[24] - 2023年租金收入达2.42亿元,较2022年的2.34亿元上升[27] - 2023年物业出租分部溢利为1.65亿元,较2022年的1.52亿元增加0.13亿元[27] - 2023年其他业务收入0.86亿元,较2022年的0.14亿元上升[28] - 2023年其他业务亏损1.94亿元,较2022年的0.57亿元增加[28] - 2023年可分配给公司拥有人的溢利为20.2496亿元,2022年为30.56124亿元[43][44][45]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64.7分,2022年为90.7分[44] - 2023年收入564.08144亿元,销售及提供服务成本500.96691亿元;2022年收入574.92018亿元,销售及提供服务成本492.15834亿元[44] - 2023年毛利63.11453亿元,2022年为82.76184亿元[44] - 2023年经营溢利42.06631亿元,2022年为62.65572亿元[44] - 2023年全面收益总额17.33129亿元,2022年为14.13609亿元[45] - 2023年公司总收入为56,408,144千元,2022年为57,492,018千元,同比下降约1.88%[52] - 2023年销售物业收入为56,079,725千元,2022年为57,244,150千元,同比下降约2.03%[52] - 2023年酒店及其他服务收入为85,960千元,2022年为14,340千元,同比增长约499.44%[52] - 2023年物业租金收入为242,459千元,2022年为233,528千元,同比增长约3.82%[52] - 2023年物业投资及发展分部收入为56,079,725千元,溢利为4,370,431千元[59] - 2023年物业租赁分部收入为242,459千元,溢利为165,238千元[59] - 2023年其他分部收入为85,960千元,亏损为193,582千元[59] - 2023年公司所得税前溢利为4,122,713千元[59] - 2023年利息收入为372321千元,较2022年的358202千元增长约3.94%[64] - 2023年折旧总额为116808千元,较2022年的94703千元增长约23.34%[64][67] - 2023年撇减物业存货为1452605千元,较2022年的2673218千元减少约45.66%[64][67] - 2023年应占合营公司(亏损)/溢利为 - 20131千元,较2022年的 - 242314千元亏损大幅减少[64] - 2023年新增特定非流动资为231510千元,较2022年的89759千元增长约157.92%[64] - 2023年所得税前溢利已扣除折旧总额116808千元,撇减物业、厂房及设备81460千元,撇减物业存货1452605千元[67]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2097753千元,较2022年的2922587千元减少约28.22%[68]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3.01686亿元,2022年为31.5044亿元;2023年加权平均普通股数目为3559375千股,2022年为3474785千股[72] 现金流及资金状况数据 - 集团2023年销售回款达448亿元,经营现金流净流入90.98亿元,较2022年大幅上升[2] - 2023年底总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60.21亿元,占集团总资产17.1%,净负债比率为46.0% [2] - 2023年公司销售回款448亿元,现金储备超260亿元,净负债比率由48.8%降至46.0%,加权平均融资成本4.6% [8] - 2023年公司港币及美元有息债务比例从39.8%调至32.6% [8] - 2023年获新信贷额度132.85亿元,提取新增贷款115.39亿元,偿还贷款199.14亿元[29] - 2023年末银行及其他贷款(不计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中,人民币贷款243.80亿元(2022年:276.31亿元),港币贷款折合人民币105.29亿元(2022年:153.74亿元),分别约占69.8%及30.2%(2022年:64.3%及35.7%)[30] - 2023年末银行及其他贷款中,定息借款95.13亿元(2022年:59.40亿元),年利率3.5% - 4.9%(2022年:2.7% - 5.1%);浮动利率借款253.96亿元(2022年:370.65亿元),年利率2.6% - 7.6%(2022年:3.0% - 6.9%),分别约占27.2%及72.8%(2022年:13.8%及86.2%)[30] - 2023年成功增发境内公司债券合计40亿元,年期3 - 5年,票面年利率3.05% - 3.90%,含首笔5亿元纯公司信用碳中和债券,年利率3.05%[30] - 2023年末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金额分别为36.55亿元(2022年:35.93亿元)及50.00亿元(2022年:10.00亿元),合计86.55亿元(2022年:45.93亿元)[30] - 2023年末总贷款(包括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为435.64亿元(2022年:475.98亿元),减少40.34亿元,人民币及港币/美元分别约占67.4%及32.6%(2022年:60.2%及39.8%)[31] - 2023年总借款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年利率4.6%(2022年:4.2%),境外借款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从3.1%升至5.2%,境内从4.9%降至4.3%[31] - 2023年末现金及银行结馀260.21亿元(2022年:293.31亿元),减少33.10亿元,占总资产17.1%(2022年:16.2%),人民币占98.9%(2022年:98.8%)[31] - 2023年末营运资金净额为623.29亿元(2022年:674.38亿元),流动比率为1.8(2022年:1.6)[31] - 2023年末净负债比率为46.0%(2022年:48.8%),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为65.7%(2022年:68.7%),现金短债比为1.5倍(2022年:1.6倍),维持“绿档”企业[32] - 2023年末承担合共为165.58亿元(2022年:264.89亿元),向银行提供担保238.57亿元(2022年:329.02亿元),为联营及合营公司信贷融资4.30亿元(2022年:4.55亿元)[34] - 2023年12月31日,内地银行提供抵押贷35.83亿元,2022年为37.64亿元,抵押物账面价值143.27亿元,2022年为117.83亿元[35]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0.63626亿元,2022年为194.33181亿元;其他银行结余2023年为59.56977亿元,2022年为98.97715亿元[75] 土地储备及项目开发数据 - 集团年内新购土地总面积1,835,100平方米,总代价约97.65亿元[2] - 2023年公司通过招拍挂获得13个优质项目,新增权益楼面面积156.18万平方米,新增权益土地价格76.79亿元[8] - 2023年公司系列公司以97.65亿元购入13幅土地,吸纳楼面积183.51万平方米,年末土地储备达1880.68万平方米 [15][17] - 2023年合肥中海上东区确认入账收入35.51亿元,合约面积166,676平方米[25] - 2023年末物业存货楼面积共1436.53万平方米,较2022年的1819.48万平方米减少[26] - 2023年已销售物业楼面积456.35万平方米,较2022年的699.18万平方米减少[26] - 2023年楼面积约7,370,100平方米工地竣工,2022年为7,319,100平方米[23] - 2023年末竣工项目约83%已出售,2022年为85%[23] - 2023年底集团拥有土地储备18,806,800平方米,应占面积15,517,500平方米[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总楼面面积1880.68万平方米,权益楼面面积1551.75万平方米[8] 股息分配数据 - 董事会建议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港币11仙,全年股息合每股港币16仙,派息比率22.5% [4] - 2023年建议末期股息约人民币3.55517亿元,2022年约为4.76957亿元;2023年每股末期股息为港币0.11元,2022年为港币0.15元[70] - 2023年支付前财政年度末期股息4.91264亿元,2022年为8.7816亿元;2023年每股为港币0.15元,2022年为港币0.30元[71] - 2023年全年每股派息合共港币0.16元,较上年每股港币0.21元减少港币0.05元[78] 企业评级及融资数据 - 2023年公司MSCI评级由BB级升至BBB级,Wind ESG评级由A升至AA级,GRSEB评分为91分获四星级评级[9] - 2023年公司境内发行5亿元碳中和债券,利率3.05%,在香港办理5.7亿港元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9] -
2月经营数据点评:销售走弱,坚守中高端市场
国泰君安· 2024-03-11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发布的2月经营数据显示,合约销售额同比下滑59%[1] - 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2023年至2025年间呈现下滑趋势,2023年至2025年的业绩预期为负增长,净利润预期逐年下降[5] 用户数据 - 公司2月无新增土地储备,继续坚守中高端市场,2月销售均价环比上涨4%[2] - 房价和需求大幅下行、其他品牌央企进入低能级市场可能导致市场竞争格局恶化,存在一定风险[4] 未来展望 - 公司发布的2月经营数据显示,销售市场有待企稳[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无关键要点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无关键要点 其他新策略 - 报告提供了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81)的海外当地市场指数[14] - 报告展示了各国的主要股市指数,为金融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