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建国际(00171)
icon
搜索文档
银建国际(00171) - 建议重选董事、续聘核数师、回购股份及发行股份之一般授权及股东週年大会通告
2025-05-29 16:40
股东周年大会 - 2025年6月25日上午11时在广州嘉昱中心举行[4][61] - 2025年6月20 - 2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24][69] - 代表委任表格最迟须于2025年6月23日上午11时交回[4][25][69] - 除特定程序或行政事宜外,所有表决以投票方式进行[27][69] 股份相关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已发行股份为2,304,849,611股[50] - 回购授权可回购最多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0%(不超230,484,961股)的股份[8][20][50] - 发行授权可发行最多占已发行股份总数20%(不超460,969,922股)的股份[10][23] - 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股份买卖最高、最低价分别为0.330港元和0.065港元[54]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Splendid Reach持股约29.50%,若行使回购授权将增至约32.78%[57]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前6个月内未回购任何股份[59] 股权结构 - 珠光控股持有679,890,022股,约占已发行股本29.50%[12][57] - 信达香港透过附属公司持有450,300,000股股份[36] - 陈永存于700,0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42] 人员任职 - 朱先生任执行董事,任期2024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袍金每年600,000港元[31] - 张文广任执行总裁等,任期2024年7月1日至2027年6月30日,酬金等有规定[34] - 顾嘉莉任执行董事,任期2024年9月10日至2027年9月9日,袍金每年400,000港元[38] - 陈志伟任非执行董事,任期2025年1月29日至2028年1月28日,薪酬有规定[40][41] - 陈永存调任非执行董事,任期2025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薪酬有规定[42][44] 其他 - 安永自2024年11月8日辞任核数师,中汇安达自2024年11月22日接任[19] - 股东大会将省览2024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等[61] - 股东大会将重选5位退任董事并授权董事会厘定董事酬金[61] - 股东大会将续聘中汇安达为核数师并授权董事会厘定其酬金[61]
银建国际(00171) - 股东週年大会通告
2025-05-29 16:36
股東週年大會通告 茲通告銀建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謹訂於二零二五年六月二十五日(星期三)上 午十一時正假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花城大道769號廣州嘉昱中心26樓一號會議 室舉行股東週年大會(「大會」),以便處理下列事項: – 1 – 1. 省覽及考慮本公司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經審核綜合財務報表、 董事會報告與獨立核數師報告。 2. (a) 重選下列各位本公司退任董事(「董事」,各自為「董事」)(各為獨立決議案): (1) 重選朱慶凇先生(又名朱慶伊)為執行董事; (2) 重選張文廣先生為執行董事; (3) 重選顧嘉莉女士為執行董事; (4) 重選陳志偉先生為非執行董事;及 (5) 重選陳永存先生為非執行董事。 (b) 授權董事會(「董事會」)釐定董事酬金。 3. 續聘中匯安達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為本公司核數師,任期由大會結束後直至下屆 本公司股東週年大會結束時為止,並授權董事會釐定其酬金。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通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 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通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 內容而引致 ...
银建国际(00171.HK)5月13日收盘上涨7.59%,成交2.29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5-13 16:27
股价表现 - 5月13日银建国际股价上涨7.59%至0.085港元/股 成交量27.2万股 成交额2.29万港元 振幅5.06%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2.6% 但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0.23% 跑输恒生指数17.4%的涨幅 [2]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25亿元 同比大幅减少62.04%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7.01亿元 但同比增长20.12% [2] - 资产负债率为62.68% [2] 行业估值比较 - 地产行业市盈率平均值4.89倍 行业中值-0.15倍 [3] - 公司市盈率-0.24倍 在行业中排名第219位 [3] - 同业比较:百仕达控股0.28倍 恒达集团控股1.71倍 美联集团2.35倍 瑞森生活服务2.82倍 中奥到家2.94倍 [3]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1960年1月27日注册成立 1973年2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3] - 业务涵盖石化产品生产销售、资产经营、基金、物业租赁等领域 [4] - 项目分布广州、泰州、北京及香港等地 拥有近百人专业团队 [4] - 2022年总资产规模达100亿港元 净资产45亿港元 经营总收入超5.66亿港元 [4]
银建国际(00171) - 致非登记股东信函及申请表格 - 刊发二零二四年年报及2024年度环境、社...
2025-04-30 17:08
报告发布 - 公司2024年年报及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中、英文版本已分别上载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1][6] 资料获取 - 难接收邮件或访问网站可填表格获取印刷本,费用全免[2][6] - 非登记股东需中介提供地址才会收到通知,建议提供电邮[3][7][9] 咨询方式 - 周一至周五(除香港公众假期)9时 - 18时可致电热线或电邮咨询[4][7] 公司信息 - 公司名称为银建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171[9] 个人资料 - 公司可将个人资料披露或转移,保留至履行用途所需期间[9] - 查核及更正需书面寄至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个人资料私隐主任[9] 申请规则 - 填回表格索取印刷本即确认收取日后所有通讯印刷本[9] - 股东想继续收取需进一步书面请求[9] - 寄回申请表格需剪贴邮寄标签,香港投寄无需邮费[9] - 上述指示适用于公司日后通讯,直至股东书面更改或自请求日起一年内有效[9]
银建国际(00171) - 致登记股东信函及回条 - 刊发二零二四年年报及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
2025-04-30 17:05
报告发布 - 公司2024年年报及ESG报告中英文版已分别上载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1][4] 股东通知 - 无法接收邮件或访问网站版本可索取免费印刷本[2][5] - 登记股东需提供有效邮箱,未提供或需更新可交回条[3][5] - 无有效邮箱只能发印刷本[3][5] 咨询方式 - 对通知有查询可致电热线或发邮件[4][6]
银建国际(00171) - 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5-04-30 16:58
业绩数据 - 2024年中海油气累计炼油能效指标8.40kgoe/(t · 能量因数),较2023年降低4%[34] - 2024年中海油气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较2023年降低5%[34] - 2024年能源消耗总量为250兆瓦时,较上一年度下降15%[187]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89.57公吨,比2023年度降低22%[190] - 2024年氮氧化物排放9.64千克、硫氧化物0.22千克、颗粒物0.71千克[184] - 报告期内北京办公室用水300公吨,用水密度为每员工30公吨[193] - 报告期内产生办公用纸总量为0.38公吨,同比下降7.3%[195] 用户数据 - 客户满意度调查涵盖七大类别,客户满意率达99%[154] - 报告期内共拜访租户231次,其中企业客户117次[154] 未来展望 - 未来严格要求监督光伏电站业务服务商的劳务安全保障管理[145] - 持续优化信息收集方法和渠道,加强资源节约措施[196]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合营企业北京灵骏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在科研、生产和商业化领域取得进展[26]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围绕新能源业务战略转型,成立新能源子公司并优化市场开发职能[85] 其他新策略 - 确立ESG策略并由高级管理层落实日常实施[43] - 开展内部控制审阅工作,涉及集团和业务层面[50] - 开展常规年度风险识别和更新应对举措工作[50] - 成立新能源子公司并优化市场开发职能[85] - 持续改进运营管理流程,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培训[52] - 践行多元包容和客观公平雇佣原则,零容忍歧视或性骚扰[94] - 制定属地化人力资源政策并定期检审更新[98] - 统筹员工培训,全员培训比例达46.8%,人均培训时长5.8小时[112] - 关注供应链上下游利益,维护与供应商廉洁互利关系[132] - 制定并执行中介服务机构选聘管理办法[136] - 实行办公用品采购及管理办法[139] - 践行行为守则规范供应商,监督其ESG表现[142] - 针对恶劣天气设置备用电源等应对措施[173] - 依据第三方气候预测评估现有风险应对措施[172]
银建国际(0017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6:5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7.567亿港元,较上年减少20.1%[6][15] - 每股基本亏损32.83港仙,同比改善20.1%[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567亿港元,较2023年的9.474亿港元有所收窄[17]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32.83港仙,2023年度为41.11港仙[17]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同比减少20.1% 由947,409,000港元降至756,743,000港元[43] - 每股基本亏损由41.11港仙减少至32.83港仙[43] - 集团租金收入减少约7.8%,从2023年约9695.8万港元降至2024年约8942.1万港元[48] - 物业租赁收入从2023年的96,958,000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89,421,000港元,降幅7.8%[32][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集团行政开支减少约35.8%,从2023年约1.65亿港元降至2024年约1.059亿港元[46] - 集团咨询、法律及专业费用减少约47.4%,从2023年约3825.3万港元降至2024年约2010.8万港元[46] - 集团员工成本减少约14.3%,从2023年约6281.4万港元降至2024年约5384.1万港元[46] - 集团财务费用增加约28.2%,从2023年约3.424亿港元增至2024年约4.391亿港元[55] - 集团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增加约13.6%,从2023年约6364.6万港元增至2024年约7230.1万港元[54] - 公司摊占合营企业亏损增加约35.2%,从2023年约8307.1万港元增至2024年约1.123亿港元[5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其他财务数据 - 净资产为26.348亿港元,同比下降24.4%[6] - 总资产为70.592亿港元,同比减少9.2%[6]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仅剩490万港元,同比锐减91.4%[6] - 借贷比率攀升至148.30%,同比上升30.3%[6] - 流动比率恶化至0.67倍,同比下降17.3%[6] - 利息偿付比率为负0.76倍,偿债能力严重恶化[6] - 股本回报率为负32.57%,资本利用效率低下[6] - 总资产回报率为负10.72%,资产盈利能力不足[6]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3年的5733.3万港元大幅减少至2024年的490.8万港元,降幅达91.4%[65]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的货币构成中,人民币占比从2023年的94.7%降至2024年的73.4%,港元占比从5.0%升至26.3%[66] - 公司总借款从2023年的约35.519亿港元略降至2024年的约34.457亿港元[70] - 公司借款净额从2023年的约34.946亿港元略降至2024年的约34.408亿港元[70] - 2024年所有借款利息率为年利率3.7%至27.6%,较2023年的3.7%至12.0%范围扩大[71] - 公司借贷比率从2023年12月31日的114%恶化至2024年12月31日的148%[75] - 公司流动比率从2023年12月31日的0.8x恶化至2024年12月31日的0.67x[75] - 约34.12亿港元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需在报告期结束后12个月内偿还[76] - 因逾期其他借款未支付,公司约1.91亿港元本金被法院下令冻结某些银行结余及其他资产[76]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仅约500万港元,而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高达约34.12亿港元需在12个月内偿还[78] - 未按预定还款日期偿还的借款约22.15亿港元[78] - 因延迟支付利息被重新分类至流动负债的借款约10.37亿港元[78] - 本金金额约1.91亿港元的逾期借款导致中国内地法院冻结公司部分银行结余及资产[78] - 集团应计费用、租金押金及其他应付款增加约67.5%,从2023年12月31日约4.192亿港元增至2024年12月31日约7.02亿港元[61] - 应计费用、租务按金及其他应付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4.19184亿港元增加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7.0196亿港元,增幅约67.4%[62] - 股东资金减少7.962亿港元至23.235亿港元,同比下降25.5%[141][145] - 为合营企业贷款提供企业担保约15.967亿港元,较去年28.39亿港元下降43.8%[137][140] - 抵押投资物业及厂房设备账面价值分别为19.633亿港元和252.3万港元[135][138] - 资本承担约420.4万港元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136][139] 业务线表现:新能源业务 - 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储备项目超过40个,覆盖屋顶面积超50万平方米,预测装机规模超70兆瓦[19][20] - 公司已完成两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并投入运营,装机规模合计约1.7兆瓦[19][20] - 合营企业北京灵骏在异质结电池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产能、良率和电池效率均达预设目标[19][20] - 公司计划加速发展"光、储、充"新能源业务,将其培育为核心主营业务[34][35] 业务线表现:物业租赁业务 - 物业租赁业务整体空置率保持稳定,与2023年水平相当[32][33] 业务线表现:合营企业表现 - 合营企业中海油气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及下游需求不足影响,2024年未能实现盈利[22][25] - 公司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泰州东泰石化有限公司完成分拆,分拆后公司对其持股比例增至98.69%[164][166] - 公司通过分拆后对合营公司中海油气的实际持股比例保持35.18%不变[164][166] - 泰州东泰石化有限公司的少数股东持股比例为31.02%[164][166] 业务线表现:金融资产投资 - 公司投资于国民信托计划(NT Trust Scheme)的账面价值约为1.444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的2.0%,2023年占比为3.0%[27] - NT Trust Scheme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公司录得约8263万港元亏损,2023年亏损为1.519亿港元[27] - 公司向NT Trust Scheme累计投资人民币5.05亿元(约合5.454亿港元)[27] - 公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整体亏损约8806万港元,2023年亏损为1.473亿港元[27] - 公司对NT Trust Scheme投资账面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230,801,000港元下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144,431,000港元,降幅37.4%[29] - NT Trust Scheme公允值变动导致公司金融资产亏损82,634,000港元,占总投资亏损的93.8%[29] - NT Trust Scheme投资占公司总资产比例从2023年的3.0%下降至2024年的2.0%[29] - NT Trust Scheme投资被分类为持有待售的流动资产[29] - 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同比减少82.4% 由258,946,000港元降至45,698,000港元[44] - 应收合营企业款项及贷款利息收入减少72.1% 由202,694,000港元降至56,538,000港元[44]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亏损减少40.2% 由147,287,000港元降至88,057,000港元[44] - NT Trust Scheme公允价值亏损减少45.6% 由151,936,000港元降至82,634,000港元[44] - 金融资产减值净额减少79.1% 由489,129,000港元降至102,257,000港元[44] - 应收贷款减值损失拨备减少295,049,000港元[44] - 集团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减少约82.4%,从2023年约2.589亿港元降至2024年约4569.8万港元[49] - 集团金融资产减值净额减少约79.1%,从2023年约4.891亿港元降至2024年约1.023亿港元[53] 业务线表现:贷款业务 - 公司出售贷款组合,涉及未偿还本金及利息约22.01亿元人民币(约24.29亿港元)[36] - 债务更替安排涉及委托贷款未偿还本金约18.80亿元人民币(约20.75亿港元)[36] - 公司出售贷款权益未偿还本金及利息总额约人民币2,201,000,000元(约2,429,000,000港元)[37] - 债务转移涉及委托贷款未偿还本金总额约人民币1,880,000,000元(约2,075,000,000港元)[37] - 集团应收贷款总额从2023年的2,352,282,000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2,235,818,000港元[97] - 最大借款人应收款占比从2023年的9.4%上升至2024年的9.7%[97] - 前五大借款人应收款占比从2023年的24.6%下降至2024年的22.2%[97] - 应收贷款账面净值从2023年的1,894,369,000港元降至2024年的1,770,209,000港元[93][100] - 担保贷款金额从2023年的156,000,000港元大幅减少至2024年的78,000,000港元[93] - 超过365天逾期贷款从2023年的1,547,742,000港元增至2024年的1,677,127,000港元[102] - 两年后五年内账期贷款从2023年的769,551,000港元激增至2024年的1,358,437,000港元[100] - 贷款年利率维持在4.75%至20%区间[93] - 向广东珠光转让54笔应收贷款本息合计约22.01亿元人民币[104] - 所有应收贷款截至2024年末均处于逾期状态[103] - 公司于2024年6月27日向广东珠光出售贷款权益,包括54项应收贷款,未偿还本金及利息合计约人民币22.01亿元(约22.49亿港元)[105] - 公司2024年相关应收贷款减值损失拨备为1515.1万港元,较2023年的3.102亿港元大幅减少[106][108] - 公司采用预期信贷亏损(ECL)三阶段模型评估信贷质量,2024年Stage 2和Stage 3类别贷款金额增加[110][115] - 2024年减值损失减少主要由于信贷质量变化导致重大输入值变动,ECL评估方法较2023年无重大变化[114][115] - 所有相关应收贷款截至2024年12月31日均已逾期[105] - ECL评估使用穆迪违约概率数据(平均累计发行人加权全球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数据(平均高级无抵押债券回收率)[107][109] - ECL模型关键输入参数包括中国GDP增长率、中国主权债券信用违约利差等宏观经济变量[107][109] - 2023年相关应收贷款减值损失拨备为3.102亿港元[106][108] - 贷款转让交易对价为广东珠光承担公司委托贷款协议责任及转让附属物业[105] - ECL阶段分类标准:Stage 1(12个月ECL)、Stage 2(全期ECL)、Stage 3(信用减值资产)[110][111] - 违约概率范围为2.4%至43.0%[118] - 违约损失率范围为53.3%至63.6%[118] - 公司拟以人民币22亿元(约合港币24.28亿元)出售贷款权益[127] - 贷款未偿还本金总额为人民币18.8亿元(约合港币20.75亿元)[127] - 公司于2024年3月18日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调查贷款协议[119] - 调查发现大部分借款人无实质业务且贷款缺乏足够商业理据[123][125] - 调查发现所有贷款均为无担保且无任何抵押品[123][125] - 调查发现公司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评估和记录保存不足[126][129] - 调查发现公司未能维持健全的内部监控以监察贷款程序[126][129] - 公司于2024年12月11日收到调查机构的最终调查报告[123][125] - 公司已暂停新增贷款仅保留对联营公司或业务伙伴的贷款授信[88][8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战略方向 - 公司计划加速发展"光、储、充"新能源业务,将其培育为核心主营业务[34][35] - 公司采取审慎投资原则,加快变现到期投资并降低中长期投资比重[30] - 公司通过贷款转让协议预计可大幅收回大部分未偿还贷款款项[79][81] - 公司计划加速处置金融资产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及不良资产组合[83][87] - 公司正与贷款人就借款再融资进行磋商并寻求额外信贷融资[83][87] - 董事认为考虑应对措施后公司拥有充足营运资金履行12个月内到期财务责任[84][87]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取决于能否成功实施资产处置计划和获得新融资来源[85][87] - 完成贷款转让协议交易,预计可大幅回收大部分未偿还贷款[132][134] - 通过目标物业转让扩大优质投资物业组合,增强现金流[132][13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公司治理 - 公司存在治理架构偏差:主席与联席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担任[149][152] - 公司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梁青先生、张璐先生及洪木明先生)任职均超过九年[154][157] - 公司董事会主席朱庆凇先生缺席2024年6月26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153][157] - 洪木明现任审核委员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93] 其他重要内容:资产处置 - 公司于2025年2月24日以人民币10,200,000元(约合港币11,062,000元)出售一处位于北京的住宅物业,建筑面积为173.49平方米[160][162] - 公司于2025年3月25日以人民币10,438,000元(约合港币11,302,000元)出售一处位于北京的住宅物业,建筑面积为173.01平方米[161][163] - 公司于2025年3月25日以人民币16,611,000元(约合港币17,986,000元)出售另一处位于北京的住宅物业,建筑面积为275.48平方米[161][163] 其他重要内容:人事变动 - 顾嘉莉负责物色及执行价值超过100亿港元的私营及二级市场交易[179] - 顾嘉莉在管理和金融行业拥有超过25年经验[179] - 朱庆凇(朱庆伊)拥有超过20年中国企业管理和物业发展经验[170] - 翁键自2020年6月起担任公司助理总裁[175] - 翁键自2021年8月起担任公司执行总裁[175] - 张文广自2021年9月27日起担任公司执行总裁[171] - 朱庆凇自2021年8月1日起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170] - 朱庆凇自2022年5月13日起由行政总裁调任为联席行政总裁[170] - 张文广自2024年7月1日起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71] - 顾嘉莉自2024年9月10日起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78] - 顾嘉莉自2021年1月15日起担任中昌国际控股集团(股份代号:859)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182][184] - 陈永存自2025年1月1日起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83][185] - 陈永存拥有超过20年财务及投资经验[183][185] - 陈志伟自2019年1月29日起担任非执行董事[186][187] - 陈志伟拥有超过15年金融领域投资及研究经验[186][187] - 张璐自2000年5月4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88][190] - 张璐在银行业拥有超过35年经验[188][190] - 梁青自2014年2月28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89][191] - 梁青担任江西铜业(股份代号:358)执行董事[189][191] - 梁青担任中国重汽(股份代号:3808)独立非执行董事[189][191] - 洪木明自2004年12月23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并拥有超过25年会计及审计经验[193] - 吴海良自2019年7月17日起担任财务总监并拥有超过15年会计及审计经验[194][195] - 吴海良曾担任平安证券集团财务总监及珠光控股财务总监兼公司秘书[194][195] - 洪木明持有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士及香港理工大学公司管治硕士学位[193] 其他重要内容:人力资源 - 员工总数45人,较去年55人减少18.2%[142][146] - 员工成本总额5384.1万港元,较去年6281.4万港元下降14.3%[142
银建国际(00171.HK)3月31日收盘上涨9.09%,成交5.61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3-31 16:2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3月31日银建国际股价上涨9.09%至0.084港元/股 成交量72.75万股 成交额5.61万港元 振幅10.39% [1] - 恒生指数同期下跌1.31%至23119.58点 [1] - 近一个月累计跌幅7.23% 年初至今累计跌幅12.5% 跑输恒生指数16.78%的涨幅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1.25亿元 同比减少62.04% [2] - 归母净利润-7.01亿元 同比增长20.12% [2] - 资产负债率62.68% [2] - 2024财年归属股东应占溢利-7.567亿港元 同比增长20.12% 基本每股收益-0.3283港元 [5] 行业估值对比 - 地产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4.04倍 行业中值-0.17倍 [3] - 公司市盈率-0.23倍 行业排名第230位 [3] - 同业对比:百仕达控股0.31倍 恒达集团控股1.71倍 美联集团2.42倍 中国新城市2.48倍 瑞森生活服务2.82倍 [3] 公司基本情况 - 1960年1月27日注册成立 1973年2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00171HK) [3] - 以投资及石油化工业务为主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3] - 业务涵盖石化产品生产销售、资产经营、基金、物业租赁等领域 项目分布于广州、泰州、北京及香港等地 [4] - 拥有近百人专业团队 2022年总资产规模达100亿港元 净资产45亿港元 经营总收入超5.66亿港元 [4] 机构评级情况 - 目前暂无机构对该股做出投资评级建议 [3]
银建国际(0017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1:54
租金收入变化 - 2024年度租金收入为8942.1万港元,2023年为9695.8万港元[3] - 2024年总租金收入89,421千港元,较2023年的96,958千港元下降7.77%[16] - 2024年度物业租赁租金收入约8942万港元,较2023年度约9696万港元减少约7.8%[48] - 集团2024年度租金收入减少约7.8%至约8942.1万港元,2023年度为9695.8万港元,因北京东环广场租赁物业每日单位租金减少[53] 亏损情况变化 - 2024年度除税前亏损为8.02136亿港元,2023年为9.72285亿港元[3] - 2024年度年内亏损为7.84569亿港元,2023年为9.56276亿港元[3] - 2024年度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56743亿港元,2023年为9.47409亿港元[3] - 2024年度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32.83仙,2023年为41.11仙[3] - 2024年度年内全面亏损总额为8.51645亿港元,2023年为9.99402亿港元[6]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亏损净额分别约为7.85亿港元及9.56亿港元[9] - 2024年除税前亏损802,136千港元,较2023年的972,285千港元收窄17.50%[16][17] - 2024年年内亏损784,569千港元,较2023年的956,276千港元收窄17.95%[16][17] - 2024年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756,743千港元,2023年为947,409千港元,2024年亏损有所收窄[26] - 2024年和2023年集团分别录得亏损净额约7.85亿港元及9.56亿港元[30] - 2024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7.56743亿港元,2023年度约为9.47409亿港元;2024年度每股基本亏损为32.83港仙,2023年度为41.11港仙[40]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由2023年度约9.47亿港元减少约20.1%至2024年度约7.57亿港元[51] - 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由2023年度的41.11港仙减至2024年度的32.83港仙[51] 资产总值变化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42.27628亿港元,2023年为45.38637亿港元[7]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28.3157亿港元,2023年为32.32491亿港元[7]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3,613,738千港元,较2023年的3,904,239千港元下降7.44%[19] 净流动负债与净资产变化 - 2024年净流动负债为13.91906亿港元,2023年为7.81043亿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净流动负债约为13.92亿港元[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3.92亿港元[30] - 2024年净资产为26.34789亿港元,2023年为34.86434亿港元[8] 现金及借款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500万港元,账面价值约34.12亿港元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须在十二个月内偿还[9] - 2024年6月,本金约1.91亿港元的逾期其他借款未偿还,内地方面发出法院命令冻结集团若干银行结余及其他资产[9] - 报告期末,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500万港元,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账面总值约为34.12亿港元[30] - 2024年12月31日,约34.12亿港元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须在十二个月内偿还[65] - 2024年6月因约1.91亿港元逾期其他借款未偿还,公司若干银行结余及其他资产被冻结[65] - 2024年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1.3426亿港元,2023年为5.7333亿港元[61] - 2024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中,港元占比26.3%,人民币占比73.4%;2023年港元占比5.0%,人民币占比94.7%[61] - 2024年借款总额约为34.4572亿港元,2023年为35.51936亿港元[62] - 2024年短期借款为34.11554亿港元,长期借款为3416.6万港元;2023年短期借款为34.85049亿港元,长期借款为6688.7万港元[62] - 2024年借款净额为34.40812亿港元,2023年为34.94603亿港元[62] - 2024年度借款利息年利率介于3.7%至27.6%,与2023年度相同[62] - 2024年未偿还借款中,固定利率为14.06758亿港元,浮动利率为20.38962亿港元;2023年固定利率为14.56876亿港元,浮动利率为20.9506亿港元[63] - 2024年借贷比率为148%(2023年为114%),流动比率为0.67x(2023年为0.8x)[64] 贷款交易相关 - 2024年6月,公司与独立第三方订立协议,转让54项贷款协议项下权利,2023年12月31日未偿还本金及利息总额约为24.29亿港元[9] - 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账面总值分别约为15.35亿港元及15.52亿港元[35] - 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利息账面总值分别约为3.99亿港元及3.49亿港元[35] - 截至报告日期,出售未偿还应收贷款及应收贷款利息交易、金融资产投资出售计划、与现有贷款人延期或再融资协议、获取新融资来源均未完成[35] - 公司与广东珠光订立贷款转让协议,出售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未偿还本金及利息总额约人民币22.01亿元(相当于约24.29亿港元)的贷款权益[67] - 广东珠光承担北京东环委托贷款协议义务,包括未偿还本金总额约人民币18.8亿元(相当于约20.75亿港元)的委托贷款偿还义务[67][72] - 2025年2月28日股东特别大会批准贷款转让协议及交易事项[67] - 截至公布日期,交易事项尚未完成[73] 持续经营相关 - 董事认为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集团综合财务报表属适当[10] - 集团将实施出售应收贷款及利息、加速出售金融资产投资、借款再融资磋商、获取额外信贷融资等措施[11] - 集团能否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取决于出售计划实施、现有贷款人支持及获取新融资来源等[12] - 董事认为集团拥有充足营运资金履行自2024年12月31日起十二个月内到期的财务责任,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属适当[69] - 集团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取决于出售应收贷款及利息、出售金融资产投资、现有贷款人支持及获取新融资来源等计划能否成功实施[70] - 集团将继续实施出售未偿还应收贷款及利息、加速出售金融资产投资、与贷款人磋商借款再融资及获取额外信贷融资等措施[71] 核数师相关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核数师报告提出保留意见[13] - 2024年核数师酬金4,200千港元,较2023年的7,200千港元下降41.67%[25] 财务报表编制 - 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编制,部分按公允价值计量,其余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14]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变化 - 2024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45,698千港元,较2023年的258,946千港元下降82.35%[20] - 集团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由2023年度约2.59亿港元减至2024年度约4570万港元[51] - 集团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从2023年度约2.58946亿港元减至2024年度约4569.8万港元,因应计利息收入减少、无出售附属公司收益和金融资产由盈转亏[54] 财务费用变化 - 2024年财务费用为439,055千港元,较2023年的342,422千港元增长28.22%[21] - 集团财务费用从2023年度约3.42422亿港元增至2024年度约4.39055亿港元,因2024年度有额外借贷利息及相关开支[52][57] 企业所得税相关 - 2024年中国企业所得税年内支出10千港元,2023年无[22] - 公司在中国附属公司2024年及2023年企业所得税率均为25%[23] - 自公司在中国附属公司收取股息收入之预扣税按5%税率计算[24] 每股亏损计算相关 - 2024年和2023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2,304,850千股[26] 股息派付情况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均无派付或建议派付股息[27] - 董事会通过决议,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度的末期股息,2023年度也无派息[82] 应收账款变化 - 2024年1至2个月内应收账款为9,486千港元,2023年为6,362千港元[28] 利息收入与减值亏损相关 - 2024年和2023年利息收入分别约为5500万港元及1.65亿港元,减值亏损拨回及拨备分别约为900万港元及3.9亿港元[36] - 2024年和2023年投资现金流量中,应收贷款及应收贷款利息有关的已收利息分别为零及约2200万港元、授出应收贷款分别为零及约3.57亿港元、已收应收贷款分别为零及约7500万港元[36] 贷款交易调查 - 公司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调查贷款交易事宜,独立法证调查公司已出具报告,但审计未能取得足够适当凭证[37] - 对相关数字的调整可能影响公司2024年和2023年财务状况、表现、现金流量及报表披露[38] 新能源业务布局 - 2024年公司明确战略规划,扩大新能源业务投资规模,关注光伏、储能、充电桩等项目[42] - 公司合营企业北京灵骏投资的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公司在技术等方面取得提升,自研电池达成预设目标[43] - 2024年公司新能源业务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两个项目装机规模合计约1.7兆瓦并投入运营[4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储备项目超40个,覆盖屋顶面积超50万平方米,预测可装机规模超70兆瓦[43] 合营企业盈利情况 - 2024年公司合营企业中海油气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未能实现盈利[44] 业务聚焦与资产变化 - 2024年公司全面收缩不良资产投资及资管业务,聚焦“光、储、充”新能源项目投资[45] - 2024年12月31日,NT Trust Scheme账面价值占集团总资产约2.0%,2023年12月31日为3.0%[45][46] - 公司向NT Trust Scheme共投资人民币5.05亿元(约5.45亿港元),2024年末账面价值约1.44亿港元,2023年末为2.31亿港元[46] - 2024年度以公允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值变动亏损约8806万港元,其中约8263万港元归因于NT Trust Scheme[46] 其他财务指标变化 - 2023年度出售附属公司收益约3696万港元,2024年度无此项;2023年度出售金融资产收益约136万港元,2024年度亏损约2528万港元[51] - 集团以公允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值亏损从2023年度约1.47287亿港元减至2024年度约8805.7万港元[52] - 集团金融资产减值净额从2023年度约4.89129亿港元减至2024年度约1.02257亿港元,主要因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备减少约2.95049亿港元[52][55] - 集团行政开支从2023年度约1.6503亿港元减至2024年度约1.0593亿港元,主要因成本管控、咨询等费用减少、精简员工架构和财务担保拨备变化[52] - 集团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从2023年度约6364.6万港元增至2024年度约7230.1万港元,因北京投资物业公允值减少[52][56] - 公司摊占合营企业亏损从2023年度约8307.1万港元增至2024年度约1.12325亿港元,主要因北京灵骏亏损从约1413.3万港元增至约3206.5万港元[52][58] - 集团应计费用、租务按金及其他应付款从2023年12月31日约4.19184亿港元增至2024年12月31日约7.0196亿港元,因应计应付利息增加[59] 库务政策 - 集团采取保守库务政策,掌控投资成本、管理投资回报、减少信贷风险并确保流动资金充足[60] 物业出售事项 - 2025年2月24日,北京东环与独立第三方订立买卖协议,出售位于北京的一个住宅物业,代价约为1106.2万港元,截至公布日期尚未完成[89] - 2025年3月25日,北京东环与杭州光曜订立两份
银建国际(00171) - 须予披露交易:出售该等物业
2025-03-25 20:28
物业出售 - 2025年3月25日订立两份物业买卖协议[3][4][17][20] - 第一项物业代价1043.8万元(约1130.2万港元)[3][4][7] - 第二项物业代价1661.1万元(约1798.6万港元)[3][4][7] 财务数据 - 2024年6月30日第一项物业账面约451.9万元(约489.3万港元)[11] - 第二项物业账面约708.1万元(约766.7万港元)[11] - 预计第一项出售收益约183.4万元(约198.6万港元)[13] - 预计第二项出售收益约291.6万元(约315.7万港元)[13][14] 交易安排 - 代价4月30日前抵销2704.9万元(约2928.8万港元)应付款支付[7][18] - 卖方收款三日内交付物业空置拥有权[7] 交易性质 - 出售事项相关百分比率超5%低于25%,属须披露交易[4][15] 其他信息 - 董事会成员包括朱庆凇等9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