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亨泰(00197)
icon
搜索文档
亨泰(00197) - 2020 - 年度财报
2020-10-29 17:4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20财政年度公司收入下跌约35.5%至约5.419亿港元[10] - 2019/20财政年度亏损净额约为3.184亿港元,上一财政年度亏损净额约为2.86亿港元[10] - 2019/20财年公司总收入约5.419亿港元,较2018/19财年的8.407亿港元跌幅约35.5%[29] - 毛利率由约8.6%下降至5.9%[30] - 生物转化产生公平值变动由约1940万港元增加至约3270万港元[30] - 其他收益及收入由约1780万港元增加至约3380万港元[30]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约6870万港元减少约19.2%至约555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10.2%(2018/19财年:8.2%)[31] - 行政开支由约9500万港元减少约18.5%至约7750万港元[32] - 2020年6月30日止年度亏损净额约为3.184亿港元(2018/19财年:2.86亿港元)[35] - 2020年6月30日,公司有计息借贷约2040万港元(2019年6月30日:2020万港元),全部港元计值且一年内到期,以公司及附属公司担保和附属公司40万港元现金押记作抵押(2019年6月30日:无)[60] - 2020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约10.043亿港元(2019年6月30日:11.08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102亿港元(2019年6月30日:1.359亿港元),流动比率约9.1(2019年6月30日:8.2)[61] - 2020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约16.308亿港元(2019年6月30日:19.818亿港元),总负债约1.254亿港元(2019年6月30日:1.457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1.3%(2019年6月30日:1.0%)[61] - 2020年6月30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15.14913亿港元,2019年为15.30925亿港元;股份溢价账约为24.381亿港元,2019年相同[87] - 2020年公司收入为541,915千港元,2019年为840,732千港元,同比下降35.54%[198] - 2020年公司销售成本为509,831千港元,2019年为768,631千港元,同比下降33.67%[198] - 2020年公司毛利为32,084千港元,2019年为72,101千港元,同比下降55.49%[198] - 2020年公司经营亏损为318,648千港元,2019年为287,012千港元,同比增加11.02%[198] - 2020年公司财务费用为541千港元,2019年为71千港元,同比增加661.97%[198] - 2020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319,189千港元,2019年为287,024千港元,同比增加11.21%[198] - 2020年公司本年度亏损为318,350千港元,2019年为285,976千港元,同比增加11.32%[198] - 2020年公司基本每股亏损为17港仙,2019年为15港仙,同比增加13.33%[198] - 2020年因生物转化引致公平值变动为 - 32,684千港元,2019年为 - 19,420千港元,同比下降68.30%[198] - 2020年其他收益及收入为33,758千港元,2019年为17,840千港元,同比增加89.23%[198] 宏观经济环境情况 -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萎缩6.8% [9] -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萎缩6.8%,为四十多年来首次萎缩[24] - 2020年上半年中国零售销售连续六个月收缩[24] - 2020年上半年香港访客人数据得史无前例跌幅[2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包装食品对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的贡献维持于约74% [11] - 物流业务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的2%,与上一财政年度相同[14] - 2019/20财政年度证券经纪业务收入较上一财政年度下跌约28.1%[15]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收入约3.223亿港元,较2018/19财年减少34.9%,占总收入约60%(2018/19财年:59%)[28][36] - 农产品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约37%,去年占39%[28] - 物流服务业务占总收入约2%,与上一财年相同[28] - 2019/20财年农产品业务收入2.025亿港元,较上一财年的3.248亿港元下跌约37.7%[38] - 本地新鲜农产品贸易业务收入占农产品贸易业务总收入的百分比从约19.2%增至约25.2%[39] - 2019/20财年物流服务收入约950万港元,约占公司总收入的2%,较上一财年减少约38.1%[41] - 证券经纪业务收入较上一财年下跌约28.1%[43] 供股款项使用情况 - 2017年1月11日供股所得款项用于证券经纪业务,截至报告日已动用6000万港元,余下约1.473亿港元预期于2021年3月10日前按原用途动用[15][26] - 2017年1月11日供股所得款项中6000万港元已按拟定用途用于证券经纪业务,余下约1.473亿港元预期按原用途在2021年3月10日前动用[43] - 2017年1月11日,公司供股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2.073亿港元,拟用于证券经纪业务;截至报告日期,6000万港元已用于拟定用途,未动用约1.473亿港元将延至2021年3月10日按原用途动用[59]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16] - 公司不建议就2020财年向股东派付末期股息,2019年为零港元[83] - 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采纳股息政策,不设预定派息比率[136] 公司业务风险与应对措施 - 公司已就下一财政年度各业务采纳更审慎预测,各业务分部出现大额减值亏损[25] - 公司已就若干应收账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存货作出额外减值亏损[25] - 可能收购目标公司一事于本财政年度搁置[26] - 公司将对旅客零售业务仔细检讨并实行紧缩措施[15][26] - 公司贸易及相关物流业务受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波动影响[44] - 国内经营行业竞争激烈,本地产品质量提升和跨境网购渗透力加强或削弱公司竞争力[45] - 全球保护主义升温等政治风险或影响公司贸易和旅游零售业务[46] - 公司无法保证与供应商关系不变,供应协议问题或影响运营[47] - 恶劣天气影响公司上游耕作业务收成和农产品贸易业务供应稳定性[48] - 集团因COVID - 19经营环境恶化,预计来年业务表现面临更困难环境[63] - 集团将巩固与供应商关系提升传统贸易业务,待交通正常后恢复采购网络扩张计划[63] - 集团将对上游耕作业务继续投资,评估与伙伴合作开发生态循环农产业机会[65] 公司债券投资情况 - 2018年10月和11月,公司分别以1.2亿港元和8000万港元认购中国健康和环球大通可换股债券,2020年6月以2550万港元收购泛亚环境债券[55] - 截至报告日期,中国健康已赎回345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2020年6月30日,公司对中国健康可换股债券投资公平值约9710万港元(2019年6月30日:1.098亿港元),占总资产约6.0%(2019年6月30日:5.5%),本财年未变现投资公平值收益约720万港元、利息收入约700万港元[55] - 2020年8月28日签订补充协议,将中国健康可换股债券未获转换本金8550万港元到期日延至2022年10月10日,10月10日生效[56] - 2020年6月30日,公司对环球大通可换股债券投资公平值约8410万港元(2019年6月30日:8170万港元),占总资产约5.2%(2019年6月30日:4.1%),本财年未变现投资公平值收益约240万港元、利息收入约640万港元[56] - 2020年9月25日签订认购协议,有条件认购环球大通6000万港元新可换股债券,公司将在11月10日召开股东大会征求批准[57] - 2020年6月30日,公司对泛亚环境债券投资公平值约2590万港元,占总资产约1.6%,本财年投资重估储备增幅约40万港元、利息收入约40万港元[57] 公司人员与组织情况 - 2020年6月30日,集团在中国、香港及澳门运营业务的雇员约有390名[62] - 2020年6月12日,董事会采纳一项股份奖励计划[62] - 林国兴现年64岁,自2001年4月起任执行董事,2012年3月任行政总裁[66] - 李彩莲现年60岁,自2001年4月起任执行董事,在快消品推广及分销有超20年经验[67] - 高勤建现年60岁,自2012年1月起任执行董事,在会计及财务有超25年经验[68] - 陈卓宇现年43岁,自2017年2月起任执行董事,在投资等领域有超15年经验[69] - 麦润珠现年62岁,自2004年4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会计及行政有超20年经验[72] - 李彩莲、高勤建及麦润珠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愿获重选[90] - 除林国兴及李彩莲外,所有董事获委任3年任期;林国兴及李彩莲合约自2001年7月1日起初步任期3年,可自动续期1年[92] - 拟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接受重选的董事,无不可在1年内终止而毋须支付赔偿(法定补偿除外)的服务合约[92] - 无董事在重大合约中拥有重大权益[93] - 无有关公司整体或重大部分业务管理及行政事务的合约(服务或雇佣合约除外)在年内订立或存续[94]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年度,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8] - 林国兴自2012年3月起同时担任主席及行政总裁,其在消费品行業积累逾30年经验[122] - 董事会包括3位独立非执行董事,超過三分之一的董事会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23]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为3年,须至少每三年一次于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及重选连任[123]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规定,每名董事须至少每三年一次轮值退任,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退任[124]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林国兴等董事在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5/5[12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麦润珠等在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2/2[12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林国兴等在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2/2[126] - 公司秘书本年度遵照《上市规则》第3.29条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28]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129]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13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薪酬在1,000,001 - 1,500,000港元的高层管理人员有2人,1,500,001 - 2,000,000港元的有1人[132]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133] - 公司于2005年7月成立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130][133]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林国兴先生和李彩莲女士通过Best Global Asia Limited持有275,078,914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14.69%[95] - 陈卓宇先生通过Glazy Target Limited持有436,755,073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23.32%[95] - Best Global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75,078,914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14.69%[101] - Glazy Target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436,755,073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23.32%[101] - 报告刊发前最后可行日期,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中不少于25%由公众持有[103]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内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09] 公司关联交易与合规情况 - 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4所载主要管理人员薪酬的关联方交易获全面豁免相关规定[11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惟偏离守则条文A.2.1[11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董事均确认全面遵守《标准守则》规定准则[117] 公司报告相关信息 - 集团业绩载于第41及42页综合损益表及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80] - 集团于2020
亨泰(00197) - 2020 - 中期财报
2020-03-30 17:1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44,866千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455,024千港元下降约24.21%[3] - 本期毛利为26,511千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41,367千港元下降约35.91%[3] - 本期经营亏损为46,464千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48,051千港元下降约3.30%[3] - 本期亏损为45,976千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47,102千港元下降约2.39%[3][5] - 2019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674,160千港元,较6月30日的873,847千港元下降约22.85%[6] - 2019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1,239,096千港元,较6月30日的1,107,989千港元增长约11.83%[6] - 2019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1,913,256千港元,较6月30日的1,981,836千港元下降约3.46%[6] - 2019年12月31日,总权益为1,776,369千港元,较6月30日的1,836,115千港元下降约3.25%[7] - 2019年12月31日,总负债为136,887千港元,较6月30日的145,721千港元下降约6.06%[7] - 2019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115,742千港元,较6月30日的972,076千港元增长约14.78%[7]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1776369千港元,较2019年7月1日的1836115千港元减少59746千港元[8] - 2019年经营业务耗用现金净额为2395千港元,2018年产生现金净额为11916千港元[9] - 2019年投资活动耗用现金净额为6599千港元,2018年为112123千港元[9] - 2019年融资活动耗用现金净额为571千港元,2018年为996千港元[9] - 2019年现金及现金等值减少净额为9565千港元,2018年为101203千港元[10] - 2019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值为430656千港元,2018年为549498千港元[10] - 2019年营运资金变动前的经营亏损为10047千港元,2018年经营溢利为6705千港元[9] - 2019年营运资金减少7825千港元,2018年减少6044千港元[9] - 2019年购买固定资产6168千港元,购买其他无形资产18330千港元,就使用权资产付款10088千港元[9] - 2019年偿还银行借贷19949千港元,提取银行借贷20000千港元[9]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入为344,866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455,024千港元[28] - 2019年可呈报分类的亏损总额为45,188千港元,2018年为31,361千港元[35] - 2019年综合亏损为45,976千港元,2018年为47,102千港元[35] - 2019年财务费用为288千港元,2018年为21千港元[36] - 2019年和2018年六个月所得税抵免分别为776千港元和289千港元,香港利得税税率均为16.5%[37] - 2019年和2018年六个月摊销及折旧分别为39,876千港元和43,123千港元[39] - 2019年和2018年六个月已售存货成本分别为299,645千港元和387,036千港元[39] - 2019年和2018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期亏损分别约为45,973,000港元和47,089,000港元[41] - 2019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账的金融资产分别为205,065千港元和7,456千港元[42] - 2019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贸易产生的应收账项分别为297,771千港元和324,298千港元[43] - 2019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证券买卖产生的未逾期亦无减值应收现金客户账项分别约为171,000港元和3,626,000港元[45] - 2019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贸易产生的应付账项分别为75,550千港元和76,805千港元[46] - 2019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证券买卖产生的应付现金客户账项中存放于法定金融机构的相关客户款项分别约为6,561,000港元和6,306,000港元[47]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约为3.44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约4.55亿港元减少约24.2%[54] - 与去年同期比较,公司毛利率由约9.1%下跌至约7.7%[55] - 因生物转化而引致的公平值变动维持约94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为900万港元[57] - 其他收益及收入由约740万港元增加至约1690万港元[57]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约3310万港元减少约4.6%至约3160万港元,占营业额约9.1%,较去年同期约7.3%有所增加[57] - 行政开支由约4630万港元减少约4.6%至约4420万港元[58] - 其他经营开支主要为汇兑亏损约210万港元以及基建的减值亏损约260万港元[58] - 财务费用增加至约30万港元[58]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有计息借贷约2020万港元,与2019年6月30日持平,全部借贷一年内到期[68]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12.391亿港元,较2019年6月30日的11.08亿港元有所增加[69]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约为1.234亿港元,较2019年6月30日的1.359亿港元有所减少[69]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10.0,高于2019年6月30日的8.2[69]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19.133亿港元,较2019年6月30日的19.818亿港元有所减少[69]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总负债约为1.369亿港元,较2019年6月30日的1.457亿港元有所减少[69]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1%,高于2019年6月30日的1.0%[69] 租赁准则相关变化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取代《香港会计准则》第17号租赁及相关诠释,引入单一承租人会计处理模式[13] - 公司应用简化过渡法,准则变动主要影响公司作为承租人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14] - 公司租赁主要包括办公室物业、仓库物业及农地,以往分类为经营租赁,现大部分需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16] - 租赁负债初步按未支付租赁付款的现值计量,一般以公司递增借贷利率作为贴现率[17] - 过渡期间,经营租赁按余下租赁付款现值计量,使用权资产按等于租赁负债金额计量并作调整[18] - 公司作为出租人时应用的会计政策与《香港会计准则》第17号规定无异,过渡时无需调整[21] - 2019年7月1日,公司确认额外使用权资产96,056千港元,预付土地租赁款项减少90,345千港元,净增加资产5,711千港元,同时确认租赁负债5,711千港元[23]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就以往分类为经营租赁的租赁确认98,942,000港元的使用权资产及5,093,000港元的租赁负债[23]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就该等租赁确认4,255,000港元的折旧费用及115,000港元的租赁负债利息[2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消费品销售190,803千港元,农产品销售143,850千港元,物流服务收入6,913千港元[28] - 2019年香港地区收入31,666千港元,中国(香港除外)地区收入313,200千港元[29] - 2019年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来自外部客户收入190,803千港元,农产品业务143,850千港元,物流服务业务6,913千港元[32] - 2019年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分类亏损8,930千港元,农产品业务27,456千港元,物流服务业务2,091千港元[32] - 2019年12月31日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分类资产722,084千港元,农产品业务672,421千港元,物流服务业务160,731千港元[32]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中包装食品、饮料及家庭消费品贡献分别约为75%、19%及6%[60]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为集团总收入贡献约55%[61] - 农产品业务收入减少约20%,上游耕作业务收入下跌约18%[62] - 物流服务业务为整体收入贡献约2%,与去年同期大致持平[63] - 证券经纪业务佣金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约20%[63] 可换股债券投资情况 - 2018年10月和11月,集团分别以1.2亿港元和8000万港元认购两份可换股债券[65]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在中国健康可换股债券投资公平值约1.136亿港元,占总资产约5.9%,本期未变现投资公平值收益约380万港元,利息收入约360万港元[65]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在环球大通可换股债券投资公平值约8360万港元,占总资产约4.4%,本期未变现投资公平值收益约190万港元,利息收入约330万港元[66] 供股款项使用情况 - 2017年1月11日,公司供股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2.073亿港元,已用2000万港元,未动用1.873亿港元延迟至2020年3月10日动用[67] 人员及股权相关情况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在中国、香港及澳门运营的业务约有420名雇员[70] - 2019年12月31日,董事林国兴、李彩莲分别拥有2.75078914亿股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的14.69%[71] - 2019年12月31日,董事陈卓宇拥有4.36755073亿股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的23.32%[71] 购股权情况 - 2019年7月1日公司未行使购股权总数为45,968,000份,2019年12月31日为45,448,000份,减少520,000份[76][77] - 悉数行使2019年12月31日未行使购股权后,将发行45,448,000股额外普通股,产生额外股本约4,545,000港元及股份溢价约35,404,000港元(未计股份发行开支)[77] - 2018年12月31日悉数行使未行使购股权后,将发行45,968,000股额外普通股,产生额外股本约4,597,000港元及股份溢价约35,809,000港元(未计股份发行开支)[77] 证券交易及报告相关情况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79]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但偏离守则条文A.2.1[80]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董事均全面符合规定标准[81]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但未经外聘核数师审核[82] 董事会构成情况 - 报告日期,董事会有四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4] 股息及股本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40]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法定股本股份数目为100亿股,金额为10亿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18.72696182亿股,金额为1.8727亿千港元[48] - 2019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公司资本承担分别为1.8523亿千港元和2.6097亿千港元[50]
亨泰(00197) - 2019 - 年度财报
2019-10-30 17:3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财政年度公司收入下跌约14.3%至约8.407亿港元[8] - 2019财政年度亏损净额约为2.86亿港元,2018财政年度亏损净额约为1.566亿港元[8] - 2019财年公司总收入约8.407亿港元,较2018财年的9.815亿港元下跌约14.3%[28] - 毛利率由约9.3%回落至8.6%[30] - 生物转化产生公平值变动由约1060万港元增加至约1940万港元[30] - 其他收益及收入由约1050万港元增加至约1780万港元[30]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约7020万港元减少约2.1%至约687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8.2%(2018财年:7.2%)[31] - 行政开支由约1.039亿港元减少约8.5%至约9500万港元[31] - 应收账项、订金及其他应收款项的减值亏损由约1170万港元增加至约2060万港元[32] - 2019财年亏损净额约为2.86亿港元(2018财年:1.566亿港元)[33] - 2019年6月30日,集团有计息借贷约2020万港元(2018年6月30日:1600万港元),全部借贷一年到期[56] - 2019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约11.08亿港元(2018年6月30日:15.312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359亿港元(2018年6月30日:1.3亿港元),流动比率约8.2(2018年6月30日:11.8)[57] - 2019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约19.818亿港元(2018年6月30日:22.867亿港元),总负债约1.457亿港元(2018年6月30日:1.392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1.0%(2018年6月30日:0.7%)[57] - 2019年6月30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15.31亿港元,2018年为18.19亿港元;股份溢价账约为24.38亿港元,与2018年持平[85] - 2019年公司收入为840,732千港元,2018年为981,491千港元,同比下降14.34%[198] - 2019年公司销售成本为768,631千港元,2018年为890,237千港元,同比下降13.66%[198] - 2019年公司毛利为72,101千港元,2018年为91,254千港元,同比下降20.99%[198] - 2019年公司经营亏损为287,012千港元,2018年为154,135千港元,同比扩大86.21%[198] - 2019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287,024千港元,2018年为157,172千港元,同比扩大82.62%[198] - 2019年公司本年度亏损为285,976千港元,2018年为156,582千港元,同比扩大82.64%[198] - 2019年公司基本每股亏损为15港仙,2018年为8港仙,同比扩大87.5%[198] - 2019年公司本年度除税后其他全面收益为 - 21,443千港元,2018年为27,491千港元,同比下降177.99%[200] - 2019年公司本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 - 307,419千港元,2018年为 - 129,091千港元,亏损同比扩大138.14%[20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包装食品占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的比例由约75%上升至约78%[9] - 物流业务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的2%,与上一财政年度相同[12]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约59%(2018财年:57%),农产品业务收入占约39%(2018财年:40%),物流服务业务占约2%,与上一年度相同[27]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2019财年贡献收入约4.95亿港元,较2018财年减少约11.5%[34]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毛利率由上一财年约8.6%下降至约7.7%[35]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中,包装食品、饮料、家庭消费品及冷冻链产品贡献分别约为78%、15%、4%及3%,包装食品贡献由约75%上升至约78%[35] - 农产品业务2019财年收入3.248亿港元,较2018财年的3.901亿港元下跌约16.8%[36] - 物流服务业务收入约占公司2%的总收入,约1530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减少约22.7%[40] - 证券经纪佣金收入较上一财政年度下跌约55.9%[41] 公司业务战略与运营决策 - 公司决定本财政年度出售加油站商标转授权利业务单位[13] - 公司购入亿运贸易有限公司100%权益,该业务自收购至2019财年结束带来稳定收入贡献,但下财年面临重大挑战[13] - 原拟用于注入证券经纪业务的未动用所得款项,拟更改用途为一项可能收购事项融资,该收购专有期间2019年12月31日届满,若失败则款项用途维持原拟订并延至2020年3月10日前使用[23] - 公司将继续实行多项减省成本措施削减日常营运及资本开支[15] - 公司会继续扩大本地产品采购网络,开拓收入来源冲减人民币贬值影响[15] - 公司缩减冷冻链产品贸易规模以节省开支[34] - 公司加强新推产品宣传并加大价格折扣吸引买家[34] - 公司拓展本地新鲜农产品贸易业务以提高竞争力[38] - 公司上游耕作业务收入录得双位数增长[39] - 公司食品加工中心及农业旅游业务项目预期两年内竣工[39] - 公司可能收购香港零售店舖经营零售及餐饮业务目标公司,专有期间2019年12月31日届满,未落实则款项延至2020年3月10日[41] - 集团分别以1.2亿港元和8000万港元认购中国健康及环球大通发行的可换股债券[54] - 集团将加强传统贸易业务采购及分销网络,落实兴建食品加工中心及建立农业旅游区发展计划[61] 公司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14] - 公司不建议就2019财年向股东派付期末股息,2018年为零港元[81] - 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采纳股息政策,董事会建议及宣派股息前需考虑集团财务表现等因素,不设预定派息比率[138] 公司人员与治理结构 - 林国兴63岁,2001年4月任执行董事,1994年创办原集团公司,2012年3月任行政总裁[62] - 李彩莲59岁,2001年4月任执行董事,在快消品市场推广及分销有超20年经验,1994年参与创办原集团公司[63] - 高勤建59岁,2012年1月任执行董事,在会计及财务有超25年经验,监管华北及华东快消品贸易及物流业务[64] - 陈卓宇42岁,2017年2月任执行董事,在投资银行等领域有超12年经验[65] - 麦润珠61岁,2004年4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会计及行政有超20年经验,任多个委员会主席[68] - 潘耀祥65岁,2003年11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保险及会计有超30年经验[69] - 孔庆文49岁,2017年2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企业融资等方面经验丰富,2019年1月起任御泰中彩独立非执行董事[70] - 黄兆康51岁,2003年3月加入集团,在会计及核数有超20年经验,负责财务策划及企业管治[71] - 朱怡捷42岁,2012年5月加入集团,在企业融资及会计有超15年经验,负责项目投资及外部联系[72] - 洪秀容53岁,1998年3月加入集团,在会计及行政有超25年经验,2018年12月退任执行董事后留任总经理[73] - 林国兴、陈卓宇、潘耀祥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愿接受重选[88] - 洪秀容于2018年12月21日退任执行董事,留任总经理[89] - 孔庆文自2019年1月1日起任御泰中彩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90] - 除林国兴和李彩莲外,董事任期为3年;林国兴和李彩莲初步任期3年,可自动续期1年[92] - 2019年6月30日,林国兴、李彩莲分别拥有2.75亿股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份14.69%[96] - 2019年6月30日,陈卓宇拥有5.22亿股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份27.87%[96] - 2019年6月30日,高勤建、麦润珠、潘耀祥分别拥有312万股、208万股、156万股股份权益,占比分别为0.17%、0.11%、0.08%[96] - 截至2019年6月30日,Best Global持有公司股份275,078,914股,占已发行股份的14.69%;Glazy Target持有公司股份521,955,073股,占已发行股份的27.87%[101] - 截至报告刊发前的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维持了足够公眾持股量,即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中不少于25%的股份由公眾持有[10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年度,董事会由林国兴等6位执行董事和麦润珠等3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9] - 林国兴自2012年3月起同时担任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其在消费品行行业积累逾30年经验[124] - 董事会包括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超三分之一的董事会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为3年[125] - 公司规定每名董事须至少每三年一次轮值退任,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的董事须轮值退任并接受重选[126]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林国兴在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股东大会的出席次数分别为14次、1次、3次、1次,出席率均为100%[127] - 本年度公司秘书遵照《上市规则》第3.29条接受不少于15小时的专业培训[13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所有成员均出席,会议考虑委任外部核数师等事宜[131] - 公司于2005年7月成立薪酬委员会,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举行1次会议,所有成员均出席[132]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年度,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在零至100万港元的有1人,100.0001万至150万港元的有2人,150.0001万至200万港元的有1人[133] - 提名委员会于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内举行3次会议,所有成员均出席[134] - 公司已成立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麦润珠女士、潘耀祥先生和林国兴先生[134] 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 - 2019财年公司在各重大方面遵守相关法律及规例,无严重违规[53] - 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于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内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的任何上市证券[110] - 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3所载有关主要管理人员薪酬的关联方交易为获全面豁免股东批准、年度审核及所有披露规定的关连交易,本年度及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其他关连交易[111]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但偏离守则条文第A.2.1条[117] - 公司已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董事均全面符合规定准则[118] - 公司独立核数师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将任满离任,公司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提呈续聘决议案[116]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或开曼群岛法例无优先认购权规定[108] - 公司已安排合适的董事及高级人员责任保险,保障董事及高级人员免受法律行动责任[109]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年度,全体董事均参与合适的持续专业发展活动,公司将持续安排或资助董事培训[123] - 董事会对集团内部监控制度成效进行年度检讨,认为制度有效且充足[137] - 公司制订并实施处理及发放内幕消息的相关程序及内部监控[137] - 公司订有投资者关系政策,阐述处理重大资料及与金融市场沟通的指引及责任[143] 公司环境与社会责任 - 公司重视环保,采取措施节约资源,物流运营遵守环境规例与标准[50] - 公司重视与雇员、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为雇员提供培训,与供应商密切合作,了解客户需求[51] - 2019财年公司与雇员、供应商及客户无重大争议[52] - 2019年直接温室气体排放305吨二氧化碳当量,2018年为257吨;间接温室气体排放837吨二氧化碳当量,2018年为1,077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1,142吨二氧化碳当量,较去年减少约192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密度均为每100万港元收入1.36吨二氧化碳当量[153] - 2019年污水排放2,567吨,2018年为2,822吨;生活废物2吨,与2018年持平;废纸0.5吨,2018年为1吨[153] - 2019年天然气消耗95,676立方米,2018年为112,371立方米;外购电力1,239兆瓦时,2018年为1,367兆瓦时;柴油消耗5,777公升
亨泰(00197) - 2019 - 中期财报
2019-03-27 17:2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455,024千港元,较2017年同期的495,817千港元下降约8.23%[3] - 本期毛利为41,367千港元,较2017年同期的42,984千港元下降约3.76%[3] - 本期经营亏损为48,051千港元,较2017年同期的47,077千港元增加约2.07%[3] - 本期亏损为47,102千港元,较2017年同期的49,265千港元下降约4.4%[3] - 基本每股亏损为2.51港仙,较2017年同期的2.70港仙下降约7.04%[3] - 2018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897,338千港元,较6月30日的755,515千港元增加约18.77%[5] - 2018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1,313,451千港元,较6月30日的1,531,203千港元下降约14.1%[5] - 2018年12月31日,总权益为2,063,480千港元,较6月30日的2,147,555千港元下降约3.91%[6] - 2018年12月31日,总负债为147,309千港元,较6月30日的139,163千港元增加约5.85%[6] - 2018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176,055千港元,较6月30日的1,401,250千港元下降约16.07%[6]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1916亿千港元,2017年同期为4807万千港元[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活动耗用的现金净额为11.2123亿千港元,2017年同期为5820万千港元[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活动耗用的现金净额为996万千港元,2017年同期为6425万千港元[9]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为5.49498亿千港元,较7月1日的6.72732亿千港元减少1.01203亿千港元[9] - 2017年7月1日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总权益为22.55766亿千港元,2018年12月31日为20.6348亿千港元[7]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亏损为5.13797亿千港元,较2017年7月1日的3.11309亿千港元有所增加[7] - 2018年公司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 - 78136万千港元,较2017年的 - 37055万千港元亏损扩大[7] - 2018年公司因行使购股权发行股份所得款项为1.566亿千港元[9]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约为455,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约495,800,000港元减少约8.2%[46] - 与去年同期比较,集团毛利率由约8.7%上升至约9.1%[47]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约36,300,000港元减少约8.9%至约33,100,000港元,占营业额约7.3%[47] - 行政开支由约49,100,000港元减少约5.6%至约46,300,000港元[47] - 其他收益及收入由约480万港元增加至约740万港元,增加约250万港元[48] - 分占合营企业业绩由去年同期亏损约250万港元转亏为盈至溢利约70万港元[49] - 集团亏损净额减少,主要因毛利率上升约0.4%、销售及分销开支减少约8.9%、行政开支减少约5.6%等[50] - 集团营业额下跌约8.2%,其他经营开支增加约840万港元[50]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有计息借贷约1500万港元(2018年6月30日为1600万港元)[61]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13.135亿港元(2018年6月30日为15.312亿港元),流动负债约为1.374亿港元(2018年6月30日为1.3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9.6(2018年6月30日为11.8)[62]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22.108亿港元(2018年6月30日为22.867亿港元),总负债约为1.473亿港元(2018年6月30日为1.392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为0.7%(2018年6月30日为0.7%)[62] 财务准则应用影响 - 2018年公司因首次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对期初累计亏损作出4924万千港元的调整[7] - 2018年7月1日起集团按业务模式及现金流合约条款对金融资产分类[14] - 集团仅在管理债务投资业务模式改变时对资产重新分类,按公平值加交易成本计量金融资产[15] - 2018年7月1日起集团以前瞻基准评估债务工具预期信贷亏损[17] - 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使集团期初累计亏损增加492.4万港元[20] - 债务证券在《香港会计准则》第39号下账面值为2624万港元,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下为2617.3万港元[21] -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在《香港会计准则》第39号下账面值为51451.7万港元,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下为50966万港元[21] - 2018年6月30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结余为2624万港元,7月1日重新分类后为0,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结余为2624万港元[22] - 2018年7月1日确认债务证券额外减值6.7万港元,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额外减值485.7万港元[2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消费品销售营业额为26451.4万港元,农产品销售为18031.4万港元,物流服务收入为871.8万港元,其他收入为147.8万港元[23] - 2017年消费品销售营业额为26838万港元,农产品销售为20779.7万港元,物流服务收入为1050.4万港元,其他收入为913.6万港元[23]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农产品业务、物流服务业务和所有其他分类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64,514千港元、180,314千港元、8,718千港元和1,478千港元,总计455,024千港元;2017年同期分别为268,380千港元、207,797千港元、10,504千港元和9,136千港元,总计495,817千港元[27][2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农产品业务、物流服务业务和所有其他分类的分类资产分别为891,902千港元、706,095千港元、208,983千港元和62,711千港元,总计1,869,691千港元;2018年6月30日分别为953,185千港元、815,798千港元、231,701千港元和46,128千港元,总计2,046,812千港元[27][2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可呈报分类总亏损为31,361千港元,2017年同期为36,764千港元;本期综合亏损为47,102千港元,2017年同期为49,265千港元[28]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中,包装食品、饮料、家庭消费品及冷冻链产品贡献分别约为79%、13%、5%及3%,包装食品贡献由约76%上升至约79%[53] - 冷冻链产品贸易收入下跌逾40%,但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持平[53]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对集团总收入贡献约58%[54] - 农产品业务收入下跌约13.2%[55] - 物流服务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约2%,与去年同期大致持平[57] - 证券经纪佣金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约50%[58] 其他财务相关指标变化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借贷的利息为21千港元,2017年同期为18千港元;融资租赁费用2018年为0千港元,2017年为1千港元,财务费用总计2018年为21千港元,2017年为19千港元[29]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所得税抵免为289千港元,2017年同期为602千港元;香港本期税项2018年为 - 149千港元,2017年为 - 427千港元;递延税项2018年为438千港元,2017年为1,029千港元[29]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摊销及折旧(扣除已资本化金额)为43,123千港元,2017年同期为48,333千港元;售出存货成本为387,036千港元,2017年同期为413,257千港元[31] - 公司拥有人应占的每股基本亏损2018年约为47,089,000港元,2017年约为48,799,000港元;本期公司已发行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2018年为1,872,696,182股,2017年为1,808,228,790股[33] - 2018年12月31日非流动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账的金融资产中,于香港上市的股本证券为200,638千港元;2018年6月30日为0千港元[34] - 2018年12月31日流动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账的金融资产中,于香港上市的股本证券为6,641千港元,2018年6月30日为8,326千港元[34] - 2018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账的非流动金融资产约为200,638,000港元,指公司于报告期内认购两份可换股债券的公平值总额[35]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贸易产生的应收账项为319,550千港元,较6月30日的345,400千港元有所减少;证券交易现金客户应收账项为18,850千港元,较6月30日的12,463千港元增加[36]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贸易产生的应付账项为81,127千港元,较6月30日的85,404千港元减少;证券交易现金客户应付账项为6,588千港元,较6月30日的3,846千港元增加[38] - 2018年12月31日,法定股本股份数目为10,000,000,000股,金额为1,0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1,872,696,182股,金额为187,270千港元[4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与6月30日情况相同[4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为30,202千港元,较6月30日的48,053千港元减少[43] - 董事会未宣派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与2017年情况相同[44] 公司股权及人员变动 - 2018年12月31日,林国兴先生、李彩莲女士分别拥有2.75078914亿股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的概约百分比为14.69%;陈卓宇先生拥有5.21955073亿股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的概约百分比为27.87%[64] - 2018年12月31日,高勤建女士、麦润珠女士、潘耀祥先生分别拥有312万股、208万股、156万股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的概约百分比分别为0.17%、0.11%、0.08%[64] - Best Global持有275,078,914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的14.69%[67][68] - Glazy Target持有521,955,073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的27.87%[67][68]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有45,968,000份購股權尚未行使,2017年12月31日為65,412,440份[71] - 悉數行使尚未行使的購股權將導致發行45,968,000股新普通股,2017年12月31日為65,412,440股[71] - 悉數行使尚未行使的購股權將增加約4,597,000港元的股本,2017年12月31日為6,541,000港元[71] - 悉數行使尚未行使的購股權將增加約35,809,000港元的股份溢價,2017年12月31日為47,029,000港元[71] - 洪秀容女士2018年12月21日起退任公司執行董事,留任集團總經理[71][72] - 孔慶文先生2019年1月1日起獲委任為御泰中彩控股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72] 公司其他事项 - 集团于2018年12月12日完成收购Rich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