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阳光(00509)

搜索文档
世纪阳光(0050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22:33
财务状况 - 公司上半年收入为136,284千港元,同比增加11.4%[8] - 公司上半年亏损79,404千港元,同比减少64.7%[8] - 每股基本亏损为1.73港仙,同比减少64.8%[8] - 公司总资产为3,048,511千港元,较去年末减少5.4%[9] - 公司资产净值为450,255千港元,较去年末减少28.5%[9] - 公司总借贷为1,718,238千港元,较去年末增加0.7%[9] - 公司股东权益为804,645千港元,较去年末减少11.8%[9] - 公司未派发股息[9] - 集团整体收入达136,284,000港元,同比上升约11.4%[16] - 整體毛虧損率錄得16.0%[16] - 稅後虧損為136,531,000港元[16] - 集團境內債務糾紛造成自身運營資金短缺,給旗下相關企業經營帶來巨大困難[17] - 集團過去幾年降低生產規模,加強產品貼牌業務和品牌授權業務,以紓解資金短缺[17] - 集團中國內地肥料企業銀行借貸涉及集團國內子公司互相擔保,有些銀行借貸糾紛已進入司法執行階段[17]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錄得虧損約136,531,000港元[61]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流動負債淨額約為885,156,000港元[61]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流動及非流動借款分別約為747,238,000港元及962,388,000港元[61]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銀行及現金結餘僅約為58,9834,000港元[61]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違約或未能履行若干借款約747,238,000港元的契諾[61] - 本集團將加大對應收貿易賬款的回收力度,以改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62] - 本集團正在進行債務重組,可能涉及再融資及/或中國境內附屬公司負債和解或安排[62] - 董事認為本集團具有持續經營的財務可行性,並有足夠財務資源履行未來十二個月的到期責任[62] - 董事已評估本集團的財務狀況及現金流量預測,認為本集團可以持續經營[62] 业务表现 - 农业肥料业务收入为29,830千港元,同比增加54.4%[8] - 镁产品业务收入为106,454千港元,同比增加3.3%[8] - 集团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36,284千港元,同比增长11.4%[66] - 农业肥料业务收入为29,830千港元,鎂产品业务收入为106,454千港元[66] - 农业肥料业务分部亏损15,482千港元,鎂产品业务分部亏损47,733千港元,煉鋼熔劑業務分部亏损6,822千港元[70] - 集团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36,807千港元[70] - 集团将努力通过股权重组和引入第三方投资者等方式来提高流动性[63] - 集团将继续专注于农业肥料和鎂产品两大核心业务[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农业肥料业务分部资产为953,685千港元,鎂产品业务分部资产为1,290,190千港元,煉鋼熔劑业务分部资产为501,080千港元[76] 现金流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5,977千港元[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8,118千港元[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融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6,191千港元[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净增加1,668千港元[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期末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余额为58,869千港元[59] 资产负债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为25.33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6.45亿港元有所下降[5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为5.16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57亿港元有所下降[5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为14.01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25亿港元有所下降[5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为11.97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68亿港元有所上升[55]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权益总额为4.50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30亿港元有所下降[55]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股本为1.01亿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55]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儲備為7.03亿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8.11亿港元有所下降[55]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非控股權益為-3.54亿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2.82亿港元有所下降[55]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總資產為30.48亿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32.02亿港元有所下降[53,55]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總負債為20.98亿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20.92亿港元有所上升[53,55] 其他 - 集团整体收入达136,284,000港元,同比上升约11.4%[16] - 集團附屬公司稀鎂科技收入約106,454,000港元,同比上升3.3%[19] - 稀鎂科技平均毛虧損約22.9%,總銷量由4,745噸上升至6,236噸[19] - 市場鎂價處於三年來低位,鎂行業整體氣氛低迷,呈現全行業虧損態勢
世纪阳光(0050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30 06:03
行业形势分析 - 复合肥行业产能过剩,需求疲软[55] - 2023年中国复合肥市场产能利用率仅40%[56] - 复合肥主要原料价格波动导致季节性生产备货节奏改变[56] - 客户谨慎采购,市场需求下降[56] 公司经营困难 - 公司的肥料业务受到疫情影响和债务重组导致的财务短缺的影响[60] - 公司国内附属公司的债务重组未取得理想结果,使公司经营极具挑战[60] - 境内公司债务重组仍在进行中,流动资金短缺和诉讼执行进一步加大了重组难度[67][70] - 集团子公司因政府政策调整而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65][69] 债务重组进展 - 集团境外债务重组已于2023年8月31日生效[62][63] - 境外债务重组完成,但重组费用加重了境内子公司的负担[86] 业务经营情况 - 鎂产品业务受到鎂价持续下行和环保升级改造投入大量资金的影响[74][75] - 集团整体收入约315,582,000港元,同比减少约40.6%[85] - 农业肥料业务收入约52,061,000港元,同比减少约63.3%[85][107] - 农业肥料业务中品牌授权收入约6,614,000港元[85] - 鎂产品业务收入约263,491,000港元,同比减少约31.4%[92][110] - 农业肥料业务毛损率约25.5%,鎂产品业务毛损率约32.4%[88,92] - 集团税后亏损约475,136,000港元,同比减少约55.0%[85] - 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管理层决定压缩产能[87] - 山东红日土地变现工作仍未取得进展[94] 财务状况 - 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约649,045,000港元[119] - 财务费用约178,819,000港元,同比减少约6.8%[120] - 所得税抵免8,537,000港元,同比增加约34.1%[121] - 确认年内亏损612,886,000港元[128] - 现金产生单位1及现金产生单位2分别确认减值246,257,000港元及355,018,000港元[130] - 贸易应收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作出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1,611,000港元[133] - 扣除非经常性项目后,经调整年内经营性税后亏损511,295,000港元[139] - 集团于2023年12月31日银行及现金结余61,306,000港元[149] - 集团于2023年12月31日总借贷1,705,534,000港元,负债比率52.9%[150] - 集团于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本91,622,337港元[156] 矿产资源 - 白云石矿位于中国吉林省白山市,以露天开采方式操作[163] - 白云石矿的估计资源量和储量根据每年开采量进行核减计算[16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白云石矿的资源量和储量与上年末相比无重大变动[169] - 白云石矿的开采、勘探及开发活动支出为零港元[170] - 蛇纹石矿位于中国江苏省东海县,以露天开采方式操作[171] - 蛇纹石矿的资源量和储量根据购入时的数量进行核减计算[17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蛇纹石矿的资源量和储量与上年末相比无重大变动[172] - 2023年蛇纹石矿的开发活动支出约1,494.9万港元,开采活动支出约729.9万港元[175] 风险管理 - 本集团面临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及利率风险[182][183][185] - 本集团重视客户信贷风险并建立了严格的客户账户管理程序[186] - 本集团已建立适当的投资项目评估和尽职调查程序,并会在批准投资前进行详细分析[190][191] 人力资源管理 - 管理层正积极寻求融资渠道以支持集团正常经营[66][76][77] - 集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76][77] - 本集团将对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进行全面分析,优化薪酬结构以确保员工薪酬具有竞争力[193][194] - 本集团于2023年12月31日共有572名员工,与员工关系良好[199][200] 未来展望 - 集团面临全球经济可能走弱的风险,管理层将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市场变化[76][77] - 集团全体员工的卓越表现获得了高度赞扬[78][79] - 集团将努力克服困难,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78][79] - 集团感谢各方利益相关方的大力支持[78][79] - 2024年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管理层将采取积极措施应对[97,98] - 集团将调整业务策略以降低价格波动风险,并采取措施改善运营管理[146] - 集团密切关注环保政策变动对业务发展的影响,致力于改善和保持经营所在地的长期可持续性[195][196]
世纪阳光(0050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2:10
公司报告发布信息 - 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印刷版本将于2024年4月30日寄发股东,可在港交所及公司网站阅览[3] 股本与市值信息 - 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为4,581,116,843股,每股面值0.02港元[20] - 2023年12月31日市值为45,811,168港元[20] - 每手买卖单位为5,000股[20] - 2023年末已发行股本为9162.2337万港元,分为45.81116843亿股,每股面值0.02港元[11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91,622,337港元,分为4,581,116,843股,每股0.02港元[121] 每股收益与股息信息 - 2023年基本每股亏损为5.17港仙,摊薄每股亏损为7.46港仙[20] - 2023年中期每股股息为零港元,末期拟派每股股息为零港元[20] 复合肥市场信息 - 2023年中国复合肥市场产能利用率仅有40%[23] - 2023年中国复合肥市场产能利用率仅40%[26] - 2021 - 2023年复合肥产量呈下降趋势,2021年产量6600万吨,2022年产量6400万吨[27] 债务重组信息 - 2023年6月15日公司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获多数计划债权人接纳,8月31日生效,10月24日开曼清盘呈请撤销[30][34] - 集团境外债务重组完成,但巨额专业费用加重境内公司负担,且短期内无法获新融资[30][35] - 2023年6月15日公司提出的债权人计划获多数计划债权人接纳,7月26日香港法院、7月31日新加坡法院批准该计划,8月31日计划生效[55][57] - 2023年10月24日开曼群岛大法院撤销开曼清盘呈请,解除共同临时清盘人任命[55][57] - 2023年境外债务重组成功,但专业费用加重境内子公司负担,且集团短期内无法获新融资,流动资金压力加剧[48][50] 厂房拆迁进展信息 - 山东红日化工厂房拆迁多年,因政府未出台政策细则,至今无进展[30][36] - 山东红日化工厂房已拆迁多年,但因政府未出台政策配套实施细则,至今无进展[55][58] 境内公司债务重组与经营困境信息 - 境内公司债务重组仍在进行,流动资金短缺和诉讼执行加大重组难度[31][37] - 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资金紧张,管理层决定压缩产能维持少量生产[31][38] - 2024年公司管理层需应对经营困境,处理银行借贷诉讼,推进山东红日土地变现及拓宽融资渠道[61][62] 镁市场信息 - 镁价持续下行至三年最低点,压缩镁企盈利空间[40][42] - 新疆腾翔等镁生产企业需进行环保升级改造,需大量资金投入[40][42] - 管理层正积极筹措融资,探讨多种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需求[40][42]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信息 - 2023年集团整体收入约3.15582亿港元,较2022年约5.31605亿港元同比减少约40.6%[46][49] - 2023年集团整体毛损率25.5%,2022年毛利率为12.3%;2023年税后亏损约4.75136亿港元,较2022年约10.55367亿港元亏损减少约55.0%[46][49] - 公司2023年收益约3.15582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5.31605亿港元减少40.6%,农业肥料业务和镁产品业务分别占比16.5%和83.5%(2022年:26.7%和72.2%)[72][73] - 2023年其他收益或亏损净额为亏损约1533.6万港元(2022年:收益约1659.5万港元),同比减少约192.4%,主要因炼钢熔剂业务废料销售同比减少约1217.4万港元,镁产品业务出售闲置原材料亏损约1370.1万港元[78][80] - 2023年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约472.8万港元(2022年:约783.9万港元),与收入下跌一致[79][81] - 2023年行政开支约2.64683亿港元(2022年:约3.95525亿港元),同比减少约33.1%,主要因2022年确认一次性费用约1.11276亿港元[83][84] - 2023年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约6.49045亿港元(2022年:约1.40076亿港元)[85][88] - 2023年财务费用约1.78819亿港元(2022年:约1.91776亿港元),同比减少约6.8%[86] - 2023年所得税抵免为853.7万港元(2022年:约636.5万港元),同比增加约34.1%[87] - 财务成本约为1.78819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1.91776亿港元下降约6.8%[89] - 所得税抵免约为853.7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636.5万港元同比增长约34.1%[90] - 年内资产减值及拨备共计6.12886亿港元,2022年约为6.45913亿港元[91][93] - 贸易应收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为1161.1万港元,2022年约为2.35418亿港元[96][97] - 年内税后亏损约为4.75136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10.55367亿港元同比减少约55.0%[99][101] - 调整后年内经营性税后亏损约为5.11295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4.67504亿港元同比增加约9.4%[99][102] - 2023年末银行及现金结余合共约为6130.6万港元,2022年为8636.9万港元[107][111] - 2023年末总借贷约为17.05534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19.6359亿港元减少约13.1%[107][112] - 2023年负债比率约为52.9%,2022年为45.0%[107][112] 农业肥料业务数据信息 - 2023年农业肥料业务收入约5206.1万港元,较2022年约1.41858亿港元同比减少约63.3%,其中品牌授权收入约661.4万港元[46][49] - 农业肥料业务2023年收入约5206.1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41858亿港元减少63.3%,整体毛利率约10.1%(2022年:约15.7%),销售量约13815吨,较2022年的约35572吨下降61.2%,销售毛损率约3.0%(2022年:毛利率约6.5%),品牌授权量约37812吨(2022年:约106029吨),贡献收入约661.4万港元(2022年:约1401.2万港元)[74][75] - 农业肥料业务来自生产的量2023年为13815吨,2022年为35572吨,减少61.2%;来自品牌授权的量2023年为37812吨,2022年为106029吨,减少64.3%[67] 镁产品业务数据信息 - 2023年镁产品业务收入约2.63491亿港元,较2022年约3.83899亿港元同比减少约31.4%,毛损率约32.4%,2022年毛利率为12.1%[53][54] - 镁产品业务2023年收入约2.63491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3.83899亿港元减少31.4%,销售量从2022年的约11098吨增至2023年的约12300吨,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每吨约34592港元降至2023年的每吨约21337港元,毛损率约32.4%(2022年:毛利率约12.1%)[77][82] - 镁产品业务量2023年为12300吨,2022年为11098吨,增加10.8%[67] 矿产产出与支出信息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完成出产白云石39,277吨,白云石矿开采、勘探及开发活动支出为零港元[124][12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蛇纹石矿无产出,开发及开采活动支出分别约为14,949,000港元及7,299,000港元,勘探活动支出为零港元[126][132] 资产与负债披露信息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资产质押,详情披露于财务报表附注31和34[11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除财务报表附注41披露外,公司无重大资本承担[11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除财务报表附注46披露外,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120] 公司风险信息 - 公司面临市场风险,包括市场需求、产品价格、汇率及利率变动影响[134] - 公司主要在中国大陆及香港经营,承受人民币、港元、新加坡元、美元及澳元等外汇风险,目前未对冲外汇风险[135] - 公司以动态基准分析利息敏感型产品及投资的利率风险,并考虑低成本管理方式[142] - 公司遵循“客户账户管理程式”评估和追踪客户账户,授予信贷措施控制信贷风险[143] - 集团意识到投资风险,会平衡投资风险与回报,设立评估和尽职调查程序[145][149] - 集团对利率敏感产品和投资进行动态利率风险分析,并适时管理风险[146] - 集团自2004年起严格遵循“客户账户管理程序”控制信用风险[147] - 集团业务发展迅速,面临人力供应及留聘人才风险,将优化薪酬结构等[150][152] - 集团关注环保政策变动影响,日常运营采取绿色倡议和措施[151][153] 集团员工与合规信息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数量为572名,2022年为674名[155][157] - 集团业务主要由中国内地附属公司开展,公司于联交所上市,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及报告日期,集团在重大方面遵守相关法律法规[154][156] 集团管理层信息 - 集团主席池文富61岁,1995年在福州开设律师事务所,2000年成立集团[159][160] - 集团企业事务总监池静超41岁,有10年企业事务管理经验,2004年8月加入集团[159] - 陆世煒60岁,2010年5月加入集团任财务总监兼公司秘书[164][168] - 胡杰54岁,2007年加入集团任生产总监,肥料行业经验超20年[169][170] - 陈吉华50岁,2016年加入集团负责肥料业务供销管理,肥料营销经验超20年[171][172] - 王永翔55岁,2007年加入集团负责矿山生产和运营管理,肥料生产与矿山开采经验超20年[171][173] - 张省本63岁,有超40年会计及核数经验,2004年2月至2007年5月曾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主席[163][165] - 盛洪61岁,企业管理及投资经验超20年,1986 - 1996年任职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63][166] - 沈毅民60岁,1996年7月起为中国执业证券法律业务律师,2003年5月至2008年9月曾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163][167] 集团投资者关系信息 - 集团制定投资者关系计划,与持份者保持密切关系,年内无重大纠纷[155][158] 企业管治信息 - 2023年全年公司遵守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及企业管治报告守则条文,但存在两项偏离情况[176][177] - 公司架构下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未分开,违反守则条文第A.2.1条[177] - 董事会主席因2023年6月29日出差未出席当日股东大会,违反守则条文第E.1.2条,独立非执行董事张省本出席主持并答问[177] - 2023年董事会检讨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及监管与法定规定情况并作出披露[179][182] - 2023年主席个别会见独立非执行董事,无其他执行董事出席[180][182] - 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2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董超三分之一[185][189] - 2021年7月30日池文富先生获委任为公司行政总裁,架构不符守则条文A.2.1但符合集团利益[195][198][199] - 任何合适潜在新董事人选由现任董事及提名委员会物色提呈董事会批准[196][200]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三分之一董事须轮换卸任,每位董事最少每3年卸任一次[196] - 池文富先生及张省本先生将在即将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卸任,符合资格并愿膺选连任[196]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职超九年,续任需以独立决议案形式由股东审议批准[197] - 公司就董事可能面对的法律行动作出适当投保安排[188][194] - 池文富先生与池静超先生有叔侄亲属关系,董事间无其他关系[187][193] 公司未来规划信息 - 2024年公司管理层将积极吸纳人才,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61][62]
世纪阳光(0050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08 06:0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主要从事农业肥料、镁产品及炼钢熔剂业务[100] - 公司于2004年2月17日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2008年8月1日起于主板上市[10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4,581,116,843股,市值50,392,285港元,每手买卖单位5,000股[7][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122,351千港元,较2022年的340,275千港元减少64.0%[1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25,218千港元,较2022年的374,100千港元减少39.8%[1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4,007,92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361,021千港元减少8.1%[1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803,53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82,813千港元减少32.1%[1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借贷1,938,80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63,590千港元减少1.3%[1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亏损率约27.8%,2022年为毛利率约19.2%;税后亏损约274,414,000港元,2022年约438,033,000港元[14][15] - 集团今年收益约1.22亿港元,2022年约3.40亿港元,同比减少64.0%[35][37] - 其他收益或亏损净额为亏损约1027.9万港元,2022年收益约891.2万港元,同比减少215.3%[41][44] - 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约224.1万港元,2022年约459.8万港元,因销量下降而减少[42][45] - 行政开支约1.45亿港元,2022年约2.40亿港元,同比减少39.5%,因去年计提安置补偿金发备[46] - 财务费用约9383.2万港元,2022年约1.02亿港元,同比减少7.9%,因债权计划生效消除违约利息确认[47] - 所得税抵免为31.5万港元,2022年所得税开支约998万港元,同比所得税开支减少103.2%,因镁产品业务税前利润减少[4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应回拨约925.1万港元,2022年计提拨备约1.71323亿港元[49][53] - 期内行政开支约1.4522亿港元,2022年约2.40182亿港元,同比减少约39.5%[50] - 期内财务成本约9383.2万港元,2022年约1.01919亿港元,同比减少约7.9%[51] - 期内所得税抵免约31.5万港元,2022年所得税开支约998万港元,同比减少约103.2%[52] - 期内税后亏损约2.74414亿港元,2022年约4.38033亿港元,同比减少约37.4%[55][56] - 调整后期内经营性税后亏损约2.85687亿港元,2022年约1.97074亿港元,同比增加约45.0%[55][57]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现金结余约7448.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8636.9万港元[59][61] - 2023年6月30日总借贷约19.38804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约19.6359亿港元减少约1.3%,负债比率约48.4%,2022年12月31日约45.0%[59][62] - 2023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使用权资产和银行存款抵押账面价值分别约为5.47409亿港元、1.01379亿港元和936.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约为5.92049亿港元、1.08768亿港元和976.7万港元[65][69] - 2023年6月30日员工数目约为610名,2022年12月31日约670名[68][72]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2.2351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4.0275亿港元[89]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15.631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7.5042亿港元[89] - 2023年上半年毛亏损为3.3964亿港元,2022年同期毛利为6.5233亿港元[89]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7.472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42.8053亿港元[89]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7.4414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43.8033亿港元[89] - 2023年上半年全面开支总额为38.025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60.4074亿港元[92]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43671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93031千港元[9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57121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67990千港元[9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74467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16547千港元[9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 - 217346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 - 2048557千港元[93]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126324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44474千港元[93]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45971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61661千港元[96]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80353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82813千港元[96]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股本及储备为109589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88573千港元[96] - 2023年6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 - 29235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 - 205760千港元[96] - 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80353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82813千港元[9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亏损2.25218亿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3.741亿港元[97] - 2023年上半年全面开支总额为3.8025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6.04074亿港元[9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8.03533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18.61928亿港元[97]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248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2357亿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动用现金净额5772万港元,2022年同期产生1967万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动用现金净额289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1923亿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减少净额6189万港元,2022年同期增加2401万港元[99] - 2023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6.5123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9.097亿港元[9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亏损约2.74414亿港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21.73465亿港元[12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及非流动借款分别约为17.16279亿港元及2.14301亿港元,银行及现金结余仅约为7448.5万港元[124] - 2023年上半年各业务分部收入合计122,35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40,275千港元[142] - 2023年上半年各业务分部业绩亏损161,137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326,714千港元[146][148]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274,729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428,053千港元[146][148] - 2023年上半年财务费用93,83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1,919千港元[146][148][156] - 2023年上半年即期税项中中国企业所得税为6千港元,2022年为10,560千港元;递延税项为(321)千港元,2022年为(580)千港元[159] - 2023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为127,577千港元,2022年为145,817千港元[162]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225,218)千港元,2022年为(374,100)千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4.92)港仙,2022年为(8.17)港仙[166]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2023年上半年派付任何股息,2022年亦为零港元[169][174]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增加物业、厂房及设备约23,043,000港元,2022年为892,000港元[170][175]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约1,165,000港元,所得款项约3,181,000港元;2022年出售账面价值约1,050,000港元,所得款项约2,375,000港元[170][17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525,768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492,857)千港元,净额为32,91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577,964千港元、(523,060)千港元、54,904千港元[178] - 2023年6月30日应收票据为649千港元,总计33,56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02千港元,总计55,606千港元[17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90,792千港元,应付票据为32,503千港元,总计123,29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91,494千港元、33,908千港元、125,402千港元[182] - 2023年6月30日借贷总额为19.305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55691亿港元[184]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借贷为7.8213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13189亿港元[184] - 法定股本方面,截至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1日及2023年6月30日,股份数目为100亿股,股本为2亿港元[187] - 已发行及缴足股本方面,截至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1日及2023年6月30日,股份数目为45.81117亿股,股本为1.01419亿港元[187] - 2023年6月30日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支出为5041.4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868.2万港元[18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农业肥料业务收入19,316千港元,较2022年的97,778千港元减少80.2%[10] - 2023年上半年镁产品业务收入103,004千港元,较2022年的238,936千港元减少56.9%[10] - 2023年上半年炼钢熔剂业务收入31千港元,较2022年的3,561千港元减少99.1%[10] - 公司肥料业务受上下游挤压,业绩承压,毛利率大幅减少,肥料销售收入同比减少[16][17] - 稀镁科技期内收入约1.03亿港元,较2022年约2.39亿港元同比下降约56.9%[23][24] - 稀镁科技平均毛亏损率约34.0%[23][24] - 稀镁科技总销量由2022年同期的5603吨下降至期内的4745吨[23][24] -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贬值,稀镁科技产品平均售价比去年同期下滑约49.1%[23][24] - 农业肥料业务收入约1931.6万港元,2022年约9777.8万港元,同比减少80.2%,毛利率约5.6%,2022年约10.8%,同比减少5.2个百分点[36][3
世纪阳光(0050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1 22:2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3年1月21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04年2月17日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2008年8月1日起在主板上市[58] 公司股本与市值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4,581,116,843股每股面值0.02港元的股份,市值为50,392,285港元[4] - 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9162.2337万港元,分为45.81116843亿股,每股面值0.02港元[38] - 法定股本方面,截至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1日及2023年6月30日,每股面值0.02港元之普通股法定股份数目为1000000万股,法定股本为20000万港元[104] - 已发行及缴足股本方面,截至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1日及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数目为458111.7万股,股本为10141.9万港元[10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收入约122,351,000港元,较2022年约340,275,000港元同比下降约64.0%[5][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25,218,000港元,较2022年374,100,000港元减少39.8%[5]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4.92港仙,较2022年8.17港仙减少39.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4,007,924,000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361,021,000港元下降8.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803,533,000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82,813,000港元下降32.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借贷1,938,804,000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63,590,000港元下降1.3%[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1.22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3.40亿港元减少64.0%[19] - 2023年其他收益或亏损净额为亏损约1027.9万港元,较2022年收益约891.2万港元减少约215.3%[22] - 2023年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约224.1万港元,较2022年约459.8万港元下降,主要因同比销量下降[23] - 2023年期内行政开支约1.4522亿港元,2022年约2.40182亿港元,同比减少约39.5%[24][25] - 2023年期内财务费用约9383.2万港元,2022年约1.01919亿港元,同比减少约7.9%[26] - 2023年期内所得税抵免为31.5万港元,2022年所得税开支约998万港元,同比开支减少约103.2%[27]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应回拨约925.1万港元,2022年计提拨备约1.71323亿港元[28] - 2023年期内税后亏损约2.74414亿港元,2022年约4.38033亿港元,同比减少约37.4%[29] - 扣除非经营性项目后,2023年期内经营性税后亏损约2.85687亿港元,2022年约1.97074亿港元,同比增加约45.0%[30]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现金结余约7448.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8636.9万港元[33] - 2023年6月30日总借贷约19.38804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约19.6359亿港元减少约1.3%,负债比率约48.4%,2022年12月31日约45.0%[34] - 2023年6月30日已抵押物业、厂房及设备等资产账面价值分别约为5.47409亿港元、1.01379亿港元和936.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约为5.92049亿港元、1.08768亿港元和976.7万港元[36]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2235.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4027.5万港元[51]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15631.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7504.2万港元[51] - 2023年上半年毛亏损为3396.4万港元,2022年同期毛利为6523.3万港元[51]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7441.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3803.3万港元[5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274,414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38,033千港元有所收窄[52]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436,710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693,031千港元有所减少[5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571,21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67,990千港元有所减少[5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744,67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16,547千港元有所增加[5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2,173,46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48,557千港元有所增加[53]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459,71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61,661千港元略有减少[54]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803,53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82,813千港元有所减少[5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开支总额为380,25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04,074千港元有所减少[52]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股本及储备为1,095,89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88,573千港元有所减少[54] - 2023年6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292,35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5,760千港元有所增加[54]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48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2357千港元[56]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动用的现金净额为5772千港元,2022年同期产生现金净额1967千港元[56]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动用的现金净额为289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923千港元[56]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减少净额为6189千港元,2022年同期增加2401千港元[56] - 2023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7660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1964千港元[56] - 2023年上半年外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减少529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减少13395千港元[56] - 2023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6512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0970千港元[56] - 2023年上半年集团亏损约2.74414亿港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21.73465亿港元[7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及非流动借款分别约为17.16279亿港元及2.14301亿港元,银行及现金结余仅约为7448.5万港元[7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1.22351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3.40275亿港元下降64.04%[86][8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2.74729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4.28053亿港元收窄35.82%[86][8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40.07924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3.61021亿港元下降8.09%[91] - 2023年上半年财务费用9383.2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1.01919亿港元下降7.93%[92]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31.5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998万港元[92] - 2023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1.27577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1.45817亿港元下降12.51%[93]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4.92港仙,较2022年上半年的8.17港仙收窄39.78%[93]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股息(2022年:零港元)[9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增加约2304.3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2022年:89.2万港元)[9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出售账面价值约116.5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所得款项约318.1万港元(2022年:出售账面价值约105万港元,所得款项约237.5万港元)[9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52576.8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49285.7万港元,应收票据为64.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57796.4万、52306万、70.2万港元[100]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9079.2万港元,应付票据为3250.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9149.4万、3390.8万港元[101] - 2023年6月30日借贷总额为193058万港元,其中银行借贷78213.7万港元,其他借贷56039.9万港元,上市后偿票据58804.4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借贷总额为195569.1万港元[102] - 2023年6月30日已订约但未拨备的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支出为5041.4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868.2万港元[10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贷约7.03345亿港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中超过100万港元的账款合共约7151.1万港元,债权人已对部分附属公司提起立即还款诉讼并查封冻结非核心运营资产[105] - 2023年上半年董事酬金为149.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62万港元;其他主要管理人员薪金及短期雇员福利2023年为261.3万港元,2022年为259.4万港元[1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附属公司欠附属公司董事贷款3594.4万港元,年利率6%,2022年为3631.4万港元[118]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6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农业肥料业务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农业肥料业务收入19,316,000港元,较2022年97,778,000港元下降80.2%[5] - 农业肥料业务和镁产品业务2023年分别占总收入约15.8%及84.2%,2022年分别约为28.7%及70.2%[19] - 农业肥料业务2023年收入约1931.6万港元,较2022年约9777.8万港元减少约80.2%,毛利率约5.6%,较2022年约10.8%减少约5.2个百分点[20] - 农业肥料业务2023年生产销量约4217吨,较2022年24061吨下降约82.5%,品牌授权量约20208吨,较2022年59346吨下降约65.9%,总销量及授权量共约24425吨,同比下降约70.7%[18][20]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农业肥料产品收入19,31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7,778千港元[85] - 2023年农业肥料业务收入1931.6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9777.8万港元下降80.25%[86][87] 镁产品业务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镁产品业务收入103,004,000港元,较2022年238,936,000港元下降56.9%[5] - 稀镁科技期内收入约1.03亿港元,2022年约2.39亿港元,同比下降约56.9%[1
世纪阳光(0050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4 07:1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已发行股份为4,581,116,843股,每股面值0.02港元,2022年12月31日市值为68,716,752港元[11] - 每手买卖单位为5,000股[1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91,622,337港元,分为4,581,116,843股,每股面值0.02港元[162][167] 每股收益与股息 - 2022年基本每股亏损和摊薄每股亏损均为21.98港仙,中期和末期(拟派)每股股息均为零港元[11] 复合肥市场情况 - 2022年复合肥价格先涨后跌,8月突破人民币4,000元/吨的历史高点[14] - 复合肥受直接原料成本影响占比高达70%[15] - 2022年复合肥行业产能利用率年均仅在38%左右[15] - 2022年复合肥市场价格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8月突破4000元/吨的历史高点,平均价格处五年高位[18] - 复合肥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70%,2022年行业产能利用率低,平均约38%[20] - 复合肥受直接原料成本影响占比高达70%[39][42] 集团业务调整 - 集团因多种因素调整并压缩肥料生产规模,肥料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减少[24][27] - 集团采用品牌授权运营模式拓宽营收渠道[24][27] - 公司为应对市场波动,采取品牌授权业务战略,后续将调整运营模式和生产销售安排[38][40][41][43] 镁市场情况 - 2022年镁价持续下跌,国内外市场对镁需求疲弱,镁生产企业利润承压[25][28] - 2022年镁锭价格持续下跌,下游需求疲软,且企业环保投入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压缩镁产品盈利空间[46][49] 债务重组情况 - 2022年10月8日,稀镁科技完成两年多的债务重组,临时清盘正式撤销[25][29] - 公司债务重组计划方案进入定稿阶段,预计2023年第2季度呈请香港高等法院许可,召开正式债权人会议[32] - 集团境外债务重组影响境内银行信贷融资,管理层正积极应对并磋商解决方案[32] - 2023年公司将努力解决发展问题,促成境外与境内债务重组计划顺利实现[33] - 公司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进入定稿阶段,预计2023年第2季度呈请香港高等法院许可召开正式债权人会议[35][47] - 境外债务重组影响境内银行对集团旗下企业的信贷融资,部分银行采取法律手段追债,管理层正积极应对[35][48] - 2022年10月8日,稀镁科技历经两年多的债务重组工作成功完成,临时清盘正式撤销[48] - 公司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召开正式债权人会议[50] - 2020年7月3日到期的本金金额为1.0175亿新加坡元的之后偿票据出现赎回违约[104][106] - 2020年8月18日大法院向香港高等法院发出请求信,同日接受一名共同临时清盘人辞职,8月26日共同临时清盘人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认可任命和权力,8月28日获批准[114] - 2020年10月28日共同临时清盘人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认可任命和权力,11月30日获批准[115][118] - 2020年12月23日新加坡票据持有人成立非正式指导委员会,2021年3月7日该委员会委任独立财务顾问推进后续工作[115][119] - 2021年及2022年共同临时清盘人多次举行债权人委员会会议讨论进展,拟议方案包括公司持有的稀镁科技20%已发行股本等三项资产[116][120] - 大法院命令呈请延至2023年4月25日聆讯,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将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召开正式债权人会议[123][128] - 稀镁科技建议实施债权人计划,包括延长期限选择权等,债权人可在受理申索价值范围内选择[129] - 2022年3月1日稀镁科技债权人计划获法定多数计划债权人批准,5月获香港高等法院核准[130] - 稀镁科技债权人计划于2022年5月31日生效,计划债权人受理申索总额为763,285,097港元[130] - 截至2022年7月25日,计划管理人收到所有计划债权人的意愿表态表格[130] - 2022年5月31日债权人计划生效,债权人受理申索总额为7.63亿港元[134] - 2022年8月5日,稀镁科技发行6584.39万股计划股份,发行本金为4.58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剩余3.05亿港元受理申索通过延期选择权结算,公司间接持有的稀镁科技权益百分比从72.31%摊薄至60.26%[136][140] - 2022年10月8日,稀镁科技临时清盘正式撤销[137][14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整体收入约5.31605亿港元,同比减少约60.1%,整体毛利率12.3%,税后亏损约10.5536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减少约15.8%[38][41] - 2022年集团收益约5.31605亿港元,较2021年的约13.31858亿港元减少60.1%[66][68] - 其他收益或亏损净额约1659.5万港元,同比减少约66.2%,衍生金融负债公允值收益从约1190.5万港元降至约1.8万港元,废料销售同比减少约890.4万港元[72][75] - 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约783.9万港元,2021年约3437.7万港元,因销量下降而下跌[73][76] - 行政开支约3.96亿港元,同比增加约92.2%,主要为安置补偿金拨备约8265.6万港元及部分折旧摊销费用分类为行政费用[77][78] - 债务重组收益为1.41亿港元,稀镁科技约3.78亿港元外部负债获解除[79][82] - 财务费用约1.92亿港元,同比减少约4.3%,因稀镁科技债权人计划生效消除违约利息确认[80][83] - 所得税抵免为636.5万港元,同比增加约13.6%,因收入和利润减少企业所得税相应减少[81][84] - 资产减值及拨备合共约6.46亿港元,2020年约10.09亿港元[85][87] - 非流动资产减值方面,现金产生单位1和2共减值约4.10亿港元,2021年约8.36亿港元[85][88] - 贸易应收款项等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2.35亿港元,2021年约1.73亿港元,因疫情影响收款推迟[90] - 2022年贸易应收款、存款及其他应收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为2.35418亿港元,2021年约为1.73111亿港元[91] - 2022年公司税后亏损约为10.55367亿港元,2021年约为12.54102亿港元,同比减少约15.8%[95][98] - 扣除相关项目后,2022年经调整经营性税后亏损约为4.28459亿港元,2021年约为2.4513亿港元,同比增加约74.8%[95][99] - 2022年非经常性资产减值及拨备合共约6.45913亿港元,2021年约为10.08722亿港元[95][99] - 2022年就实施山东红日搬迁计划确认安置补偿金拨备约8265.6万港元,2021年为零港元[95][99] - 2022年债务重组收益约为1.40706亿港元,2021年为零港元[95][99] - 2022年财务担保负债公允价值变动亏损约为3904.5万港元,2021年约为25万港元[95][9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8636.9万港元,2021年为1.13亿港元[144][14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总借贷约为1963.59万港元,较2021年的21.46亿港元减少约8.5%,2022年负债比率约为45.0%,2021年为36.3%[144][147] 农业肥料业务数据 - 2022年农业肥料业务收入约1.41858亿港元,同比减少约84.3%,其中品牌授权收入约1401.2万港元[38][41] - 2022年农业肥料业务生产销量35,572吨,较2021年的326,887吨减少89.1%[61] - 2022年农业肥料业务生产产品平均售价为3,594港元/吨,较2021年的2,766港元/吨增加29.9%[63] - 2022年农业肥料业务生产产品毛利率为6.5%,较2021年减少1.2个百分点[65] - 2022年农业肥料业务收入约1.41858亿港元,较2021年的约9.04013亿港元减少约84.3%[67][69] - 2022年集团品牌授权量约106,029吨,收入约1401.2万港元,肥料总销量及授权量共约141,601吨,较2021年下降约56.7%[67][69] - 2022年肥料业务销售收入减少约84.3%[95][99] 镁产品业务数据 - 2022年镁产品业务收入约3.83899亿港元,同比减少约7.7%,平均毛利率约12.1%[46][49] - 2022年镁产品业务销量11,098吨,较2021年的16,901吨减少34.3%[61] - 2022年镁产品业务平均售价为34,592港元/吨,较2021年的24,577港元/吨增加40.7%[63] - 2022年镁产品业务毛利率为12.1%,较2021年减少4.4个百分点[65] - 镁产品业务收入约3.84亿港元,同比减少约7.7%,销售总量从16,901吨降至11,098吨,毛利率从16.5%降至12.1%[71][74] 业务占比情况 - 2022年肥料业务和镁产品业务分别占集团总收益约26.7%和72.2%,2021年分别约为67.9%和31.2%[66][68] 项目进展情况 - 山东红日“退城入园”项目全部厂房已拆迁,员工安置补偿金支付工作大致完成,正与地方政府商讨进一步方案[53][55] 矿产开采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白云石矿开采、勘探及开发活动支出皆为零港元[171][17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完成出产蛇纹石72,242吨[172][17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蛇纹石矿开发及开采活动支出分别约为32,458,000港元及6,095,000港元,勘探活动支出为零港元[178][183] 风险管理情况 - 集团面临市场、汇率和利率风险,管理层密切监控市场风险,未对冲汇率风险,动态分析利率风险[180][181][185][186][187] - 公司严格遵循2004年建立的“客户账户管理程序”控制信贷风险[188][192] - 公司职能部门负责监控和落实运营风险的管理[189][193] - 公司设立投资项目评估和尽职调查程序,投资进度定期向董事会汇报[190][194] - 公司将分析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优化薪酬结构以应对人力供应及留聘人才风险[195][197] - 公司关注环保政策变动,日常运营采纳绿色倡议及措施[196][198] 合规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报告日期,公司在重大方面遵守相关法律法规[199] 员工与投资者关系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数目为674名,2021年约为1150名[200] - 公司根据员工表现、经验和市场情况制定薪酬,提供多种福利[200] - 公司制定投资者关系计划,举办活动与持份者保持密切关系[200] - 年内公司与商业伙伴或银行无重大纠纷[200] 持续经营相关情况 - 公司核数师对2022年综合财务报表持续经营基准出具不发表意见声明[145][148] - 管理层认为集团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财务义务,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合适,且财务状况不受重大影响[145][149] - 董事会与核数师对不发表意见声明无分歧,认为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有效性取决于管理层措施结果[151][154] - 审核委员会同意管理层对持续经营问题及不发表意见声明的立场[152][155] - 管理层与共同临时清盘人及债权人就债务重组积极磋商,将寻求第三方投资,实施成本控制措施,假设债权人计划成功实施,集团有充足营运资金[153][156] - 2022年公司将继续寻求第三方投资者潜在投资,实施成本控制措施以降低集团整体运营成本[157] - 假设债权人计划成功实施,集团将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财务义务,合并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础编制[158] 资产相关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抵押其资产,详情于财务报表附注30及33披露[159][16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资本承担,惟财务报表附注40所披露者除外[160][16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惟财务报表附注45所披露者除外[161][166]
世纪阳光(00509)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6 18:2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已发行股份为4,581,116,843股,每股面值0.02港元[9] - 每手买卖单位为5,000股[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91,622,337港元,分为4,581,116,843股,每股面值0.02港元[118] 公司市值与股价相关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市值为68,716,752港元[9] 每股收益与股息 - 2022年基本每股亏损21.98港仙,摊薄每股亏损21.98港仙[9] - 2022年中期每股股息为零港元,末期(拟派)每股股息为零港元[9] - 董事会未建议派付2021年度末期股息(2020年:无)[77] 复合肥行业情况 - 复合肥价格在2022年8月突破人民币4,000元/吨的历史高点[12] - 复合肥受直接原料成本影响占比高达70%[13][16][38] - 2022年复合肥行业产能利用率年均仅在38%左右[13][18] - 2022年8月复合肥价格突破历史高点4000元/吨[16] 集团业务调整与营收渠道 - 2022年集团因多种因素调整肥料生产规模,肥料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减少[19][24] - 集团采用品牌授权模式拓宽营收渠道[20][24] 镁行业情况 - 2022年镁价持续下跌,国内外市场对镁需求疲弱[21][26] - 镁生产企业因环保投入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利润承压[22][26] 稀镁科技债务重组 - 2022年10月8日稀镁科技完成债务重组,临时清盘撤销[23][27] - 2022年10月8日稀镁科技完成两年多债务重组工作,临时清盘正式撤销[42] - 2022年10月8日,稀镁科技临时清盘正式撤销[102] 行业政策 - 2022年11月中国农业部制定《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28] - 到2025年中国将减少农用化肥施用总量,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量等[28]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 - 2022年集团整体收入约5.31605亿港元,较2021年约13.31858亿港元同比减少约60.1%[37] - 2022年整体毛利率为12.3%,2021年为9.9%;2022年税后亏损约10.5536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2.54102亿港元减少约15.8%[37] - 2022年公司收益约531,605,000港元,较2021年的约1,331,858,000港元减少60.1%[50] - 2022年税后亏损约10.55367亿港元,2021年约为12.54102亿港元,同比减少约15.8%[71] 农业肥料业务数据 - 2022年农业肥料业务收入约1.41858亿港元,较2021年约9.04013亿港元同比减少约84.3%,其中品牌授权收入约1401.2万港元[37] - 2022年农业肥料业务来自生产的销售量为35,572吨,较2021年的326,887吨减少89.1%[49] - 2022年农业肥料业务来自品牌授权的销售量为106,029吨,2021年无此项数据[49] - 2022年农业肥料业务生产产品平均售价为3,594港元/吨,较2021年的2,766港元/吨增加29.9%[49] - 2022年农业肥料业务收入约141,858,000港元,较2021年的约904,013,000港元减少84.3%[51] - 复合肥销量约35,572吨,较2021年的326,887吨同比下降约89.1%,毛利率约6.5%,较2021年减少约1.2个百分点[52] - 品牌授权量约106,029吨,收入约14,012,000港元,总肥料销量及授权量共约141,601吨,同比下降约56.7%[52] - 2022年肥料业务销售收入减少约84.3%[72] 镁产品业务数据 - 2022年镁产品业务收入约3.83899亿港元,较2021年约4.1606亿港元同比减少约7.7%,平均毛利率约12.1%,2021年为16.5%[40] - 2022年镁产品业务销售量为11,098吨,较2021年的16,901吨减少34.3%[49] - 2022年镁产品业务生产产品平均售价为34,592港元/吨,较2021年的24,577港元/吨增加40.7%[49] - 镁产品业务收入约为383,899,000港元,较2021年的416,060,000港元同比减少约7.7%[53] - 镁产品销售总量从2021年的16,901吨降至2022年的11,098吨,毛利率从2021年的16.5%下降至2022年的12.1%[55][56] 公司债务重组计划 - 公司预计2023年第2季度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召开正式债权人会议[29][33] - 自2020年7月公司申请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以来,债务重组计划方案已进入定稿阶段[29][33] - 集团境外债务重组影响境内银行对旗下企业的信贷融资,部分银行采取法律手段追债[29][33] - 公司预计2023年第2季度呈请香港高等法院寻求命令的许可申请,召开正式债权人会议[41] - 呈请聆讯延至2023年4月25日,预计2023年第2季度申请召开正式债权人会议[93] 公司运营调整策略 - 疫情、俄乌战争、原料价格波动、资金短缺等因素导致肥料生产运营承压,公司调整并压缩肥料生产规模[38] - 公司将调整品牌授权运营模式及生产销售安排,适时恢复产能以实现利润最大化[39] 山东红日项目进展 - 山东红日“退城入园”项目全部厂房已拆迁,员工安置补偿金支付工作大致完成[45] 其他财务指标变化 - 其他收益或亏损净额约16,595,000港元,较2021年的49,082,000港元同比减少约66.2%[57] - 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约7,839,000港元,较2021年的34,377,000港元下降,主要因销量下降[58] - 行政开支约为395,525,000港元,较2021年的205,813,000港元同比增加约92.2%,主要为安置补偿准备金及折旧摊销费用分类变化[60] - 债务重组收益为140,706,000港元,稀镁科技外部负债约377,622,000港元获解除[61] - 财务费用约191,776,000港元,较2021年的200,301,000港元同比减少约4.3%[62] - 所得税抵免为6,365,000港元,较2021年的5,605,000港元同比增加约13.6%[63] - 2022年现金产生单位1及2确认减值共4.10495亿港元,2021年为8.35611亿港元[65]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等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2.35418亿港元,2021年约为1.73111亿港元[69] - 扣除相关项目后,2022年经营性税后亏损约4.28459亿港元,2021年约为2.4513亿港元,同比增加约74.8%[72] 稀镁科技债权人计划 - 稀镁科技债权人计划于2022年5月31日生效,计划债权人受理申索总额为7.63亿港元[99] - 2022年8月5日,稀镁科技发行6584.39万股计划股份,支付延期利息等,可换股债券本金4.58亿港元[100] - 稀镁科技受理申索余额3.05亿港元通过延长期限选择权结算,期限延长五年[101] - 公司间接于稀镁科技持有的权益百分比由72.31%摊薄至60.26%[101] 集团资金与负债情况 - 2022年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8636.9万港元,2021年为1.13亿港元[106] - 2022年集团总借贷约19.64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约8.5%[107] - 2022年集团负债比率约为45.0%,2021年为36.3%[107] 公司持续经营相关 - 公司核数师对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持续经营基准出具不发表意见声明[108] - 管理层在2022年协定并执行行动计划,认为集团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财务义务[109] 集团资产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抵押资产,详情见财务报表附注30及33[11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除财务报表附注40披露外无重大资本承担[11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除财务报表附注45披露外无重大或然负债[117] 集团矿山情况 - 集团白云石矿位于中国吉林省白山市,截至2022年12月31日无产出,资源量及储量无重大变动,开采等活动支出为零港元[119][121][122][123] - 集团蛇纹石矿位于中国江苏省东海县,开采的蛇纹石可作辅助材料出售及生产硅镁肥原料[12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完成出产蛇纹石72,242吨[126][127] - 2022年度蛇纹石矿开发及开采活动支出分别约为32,458,000港元及6,095,000港元,勘探活动支出为零港元[130] - 公司蛇纹石矿资源量和储量按购入时数量逐年核减得出剩余量,与以往估算假设无重大变更[125] - 2022年度开发活动开支主要为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工程资本开支并已资本化[128] - 2022年度开采活动开支主要用于直接工资、材料等并计入销售成本[128][129] 公司风险管理 - 公司主要在中国大陆及香港经营业务,承受人民币、港元等多种外汇风险,目前未对冲外汇风险[133] - 公司以动态基准分析利息敏感型产品及投资的利率风险,并考虑低成本管理该风险[134] - 公司严格遵循2004年建立的“客户账户管理程式”控制信贷风险[135][136] - 公司管理营运风险责任由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层定期评估并制定措施[137] - 公司设立投资项目评估和尽职调查程序,投资进度定期向董事会汇报[138] 公司员工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数量为674名,2021年约为1,150名[143] - 公司将分析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优化薪酬结构,开拓招聘渠道,加强员工培训[139] - 公司根据员工表现、经验和市场情况制定薪酬,员工福利包括医保、公积金、花红和购股期权计划,与员工关系良好[143][144]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池文富60岁,1995年在福州市开设律师事务所,1998年初着手研究有机农业种植,2000年成立公司[147] - 池静超40岁,有10年企业事务管理经验,2004年8月加入公司,直至2021年7月31日前担任稀镁科技执行董事[148] - 郭孟勇64岁,2011年2月加入公司,现任福建长盛无线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49] - 张省本62岁,有逾40年会计及核数经验,2004年2月至2007年5月曾任公司独立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主席[150][151] - 盛洪60岁,在企业管理及投资有超20年经验,1986 - 1996年任职于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52][153] - 沈毅民59岁,1996年7月起为中国执业证券法律业务律师,2003年5月至2008年9月曾任公司独立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154] - 陆世炜59岁,2010年5月加入集团,负责财务等事务[155][156] - 胡杰53岁,在肥料行业有逾20年经验,2007年加入集团[157][158] - 朱国才49岁,在农业管理和肥料营销有逾20年经验,2000年加入山东红日公司[159] - 王永翔54岁,在肥料生产与矿山开采有逾20年经验,2007年加入集团[160][161] - 吕文清43岁,在人力资源与行政事务管理有逾10年经验,2004年8月加入集团[162] 公司合规与关系管理 - 公司业务主要由中国内地附属公司进行,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及报告日期,在重大方面已遵守相关法律法规[142] - 公司附属公司及新并购企业可能与国家环境与责任要求存在差距,日常运营已采纳绿色倡议及措施[140][141] - 公司制定投资者关系计划,举办活动与持份者保持密切关系,年内与商业伙伴或银行无重大纠纷[145][146]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2022年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及报告守则条文,但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分开[165][166] - 2022年6月27日董事会主席因公出差未出席股东大会,执行董事池静超出席回答股东提问[167][168] - 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其中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三分之一[172] - 2022年主席分别单独会见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无其他执行董事在场[171] - 2021年7月30日池文富先生获委任为公司行政总裁,此架构
世纪阳光(00509)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08 06:0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3年1月21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04年2月17日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2008年8月1日起在主板上市[103][108] 公司股本及市值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4,581,116,843股每股面值0.02港元股份,市值142,014,622港元,每手买卖单位5,000股[7][9] - 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9162.2337万港元,分为45.81116843亿股,每股面值0.02港元[70][74] - 法定股本方面,每股面值0.02港元之普通股,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2022年1月1日及2022年6月30日股份数目均为10,000,000千股,股本均为2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方面,上述时间点股份数目均为4,581,117千股,股本均为101,419千港元[18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收入3.32932亿港元,2021年为8.17068亿港元,同比下降59.3%[10][12][1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741亿港元,2021年为1.33578亿港元,同比增加180.1%[10] - 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8.17港仙,2021年为2.92港仙,同比增加179.8%[1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51.9393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9.10461亿港元,同比下降12.1%[1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18.6192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4.64019亿港元,同比下降24.4%[1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17.4%,2021年为8.0%;税后亏损4.38033亿港元,2021年为1.66836亿港元[12][15] - 其他收益或亏损净额约1088.4万港元,同比减少约71.6%,约2737.6万港元[39][44] - 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约459.8万港元,同比下降,主要因销量下降[40][45] - 行政开支约2.35亿港元,同比增加约135.8%,约1.35亿港元,主要因安置补偿和折旧摊销费用增加[41][46] - 财务费用约1.02亿港元,同比增加约1.2%,约116.8万港元,主要因银行利息计提增加[42][47] - 所得税开支约998万港元,同比增加约30.3%,主要因镁产品业务收入增加[43][48] - 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1.71亿港元(2021年:1810.3万港元)[49][51] - 公司税后亏损约4.38亿港元,同比增加约162.6%,整体营业额减少约59.3%[50][52] - 排除非现金及非经常性项目后,集团期内净亏损约3538.3万港元,折旧及摊销约14581.7万港元[56][58]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1.01704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1.12528亿港元减少[61][6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总借贷较2021年12月31日减少约4.0%,负债比率约为39.7%,2021年12月31日约为36.3%[61][6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使用权资产和银行存款抵押账面价值分别约为7.62209亿港元、1.50858亿港元和1010.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分别约为8.31685亿港元、1.89535亿港元和1056.5万港元[68][72]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雇员约700名,2021年12月31日约1150名[71][75] - 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332,93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817,068千港元[91] - 2022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275,04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751,473千港元[91]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57,89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65,595千港元[91] - 2022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428,05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59,175千港元[91] - 2022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438,03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66,836千港元[91]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312,559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650,141千港元[95]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881,380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60,320千港元[95]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3,049,614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141,746千港元[95]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282,397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04,696千港元[98] - 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861,928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464,019千港元[98] - 2022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 - 438,033千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 - 166,836千港元[99] - 2022年上半年期内全面开支总额为 - 604,074千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 - 123,921千港元[99] - 2022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861,928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464,019千港元[98]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42,357千港元,2021年为58,007千港元[102] - 2022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967千港元,2021年为 - 122,698千港元[102] - 2022年融资活动动用的现金净额为 - 41,923千港元,2021年为 - 24,046千港元[102] - 2022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增加净额为2,401千港元,2021年为 - 88,737千港元[102] - 2022年末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90,970千港元,2021年末为70,805千港元[10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期间,集团产生亏损约4.38亿港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21.68亿港元[124][12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内借款约为20.61亿港元,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仅约9097万港元[124][12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未能履行金额约19.52亿港元的若干借款契约[124][12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销售收入332,93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817,068千港元[14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428,053千港元,2021年同期亏损159,175千港元[145][14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5,193,939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910,461千港元[15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上市后偿票据利息为25,90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5,563千港元;须于五年内全数偿还借贷利息为75,81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74,967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20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21千港元[1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即期税项中中国企业所得税为10,56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8,227千港元;递延税项为 - 58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 - 566千港元;所得税开支为9,98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7,661千港元[1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折旧及摊销为145,81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17,441千港元[16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计算每股基本亏损之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374,10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33,578千港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581,117千股;每股基本亏损为8.17港仙,2021年同期为2.92港仙[164]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股息,2021年同期为零港元[167][17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增加物业、厂房及设备约892,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137,477,000港元;出售账面价值约1,050,000港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所得款项约2,375,000港元,2021年同期出售账面价值约2,306,000港元,所得款项约7,172,000港元[168][173][174] - 于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678,454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 - 504,748千港元,净额为173,706千港元;应收票据为700千港元,总计174,406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为742,090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 - 352,620千港元,净额为389,470千港元;应收票据为854千港元,总计390,324千港元[176] - 于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60日以内为14,857千港元,61至90日为898千港元,超过90日为157,951千港元,总计173,706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60日以内为27,895千港元,61至90日为41,491千港元,超过90日为320,084千港元,总计389,470千港元[177] - 于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95,005千港元,应付票据为35,080千港元,总计130,085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44,130千港元,应付票据为36,677千港元,总计180,807千港元[181] - 60日内应收款项2022年6月30日为17,823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7,964千港元;61至90日应收款项2022年6月30日为801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906千港元;超过90日应收款项2022年6月30日为76,381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4,260千港元[182] - 银行借贷2022年6月30日为865,396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938,031千港元;其他借贷2022年6月30日为624,275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623,622千港元;上市后偿票据2022年6月30日为570,838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84,421千港元[184] - 不含按要求偿还条款之借贷一年内偿还金额2022年6月30日为1,820,802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898,376千港元;含按要求偿还条款之借贷一年内偿还金额2022年6月30日为239,707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47,698千港元[184] - 有抵押借贷2022年6月30日为893,579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964,672千港元;无抵押借贷2022年6月30日为1,166,930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181,402千港元[184] - 已订约但尚未于财务报表拨备之有关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之资本支出2022年6月30日为64,611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4,378千港元[19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农业肥料业务 - 2022年上半年农业肥料业务收入9043.5万港元,2021年为6.28274亿港元,同比下降85.6%[10][12][15] - 2022年农业肥料业务来自生产的销量24,061吨,较2021年的240,347吨减少90
世纪阳光(00509)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13 06:1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愿景是引领生态肥料行业发展新时代,使命是让作物更高产、让土壤更肥沃[5] - 公司上市地为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股票代号为509[11] - 公司每手买卖单位为5,000股[11] - 公司总办事处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海港城港威大厦第5座16楼[8][9] - 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新型绿色肥料的研发和推广,与国家“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有机肥替代化肥”及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相呼应[24][29] - 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差异化产品领军细分市场,发挥品牌优势深耕绿色产业[3] 公司股权与市值信息 - 公司已发行股份为4,581,116,843股,每股面值0.02港元(2021年12月31日)[11] - 公司市值为128,271,271港元(2021年12月31日)[11]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9162.2337万港元,分为45.81116843亿股,每股面值0.02港元[142][147]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基本每股亏损为24.48港仙,摊薄每股亏损为24.48港仙[11] - 2021年中期每股股息为零港元,末期(拟派)每股股息为零港元[11] - 2021年公司整体收入约13.32亿港元,较2020年的约21.52亿港元同比减少约38.1%[34][36] - 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9.9%,2020年为14.1%[34][36] - 2021年公司税后亏损约12.5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约9.84亿港元增加约27.4%[34][36] - 其他收益或亏损净额约为5053.3万港元(2020年:约6030.9万港元),同比减少约16.2%[59][60] - 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约为3437.7万港元(2020年:约5537.7万港元),占收入约2.6%(2020年:2.6%)[61][62] - 行政开支约为2.06亿港元(2020年:约2.37亿港元),同比减少约13.3%[63][64] - 财务费用约为2.00亿港元(2020年:约1.80亿港元),同比增加约11.6%[65][66] - 本年度所得税为税项抵免约560.5万港元(2020年:税项开支约5622.2万港元),即期税项同比减少58.3%[68][70] - 年内集团确认资产撇销、减值及拨备合共10.10亿港元(2020年:8.53亿港元)[69][71] - 2021年贸易应收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按金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73111亿港元,2020年为1.47212亿港元[88] - 2021年公司税后亏损约12.54102亿港元,2020年为9.84205亿港元,同比增加约27.4%[92] - 扣除重大非经常性及非现金项目后,2021年经调整经营性税后亏损约为2.43929亿港元,2020年约为1.30741亿港元[92]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1年度末期股息,2020年也未派付[9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1.12528亿港元,2020年为1.73654亿港元[125][127]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总借贷约为21.46074亿港元,较2020年的约21.40789亿港元增加约0.2%[125][128] - 2021年集团负债比率约为36.3%,2020年为30.9%[125][128] - 2021年公司核数师就持续经营基准相关重大不明朗因素出具不发表意见声明[126][12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农业肥料业务收入约9.04亿港元,较2020年的约13.79亿港元同比减少约34.4%[34][36] - 2021年镁产品业务收入约4.16亿港元,较2020年的约7.45亿港元同比减少约44.1%[35][37] - 2021年农业肥料业务销售量为326,887吨,较2020年的616,661吨减少47.0%[49] - 2021年镁产品业务销售量为16,901吨,较2020年的39,156吨减少56.8%[49] - 2021年农业肥料业务平均售价为2,766港元/吨,较2020年的2,236港元/吨增加23.7%[51] - 2021年镁产品业务平均售价为24,577港元/吨,较2020年的18,951港元/吨增加29.7%[51] - 农业肥料业务和镁产品业务收入贡献占比分别为67.9%及31.2%(2020年:64.1%及34.6%)[55][56] - 农业肥料业务收入约为9.04亿港元(2020年:约13.79亿港元),同比减少约34.4%,肥料总销量同比下降约47.0%,整体毛利率减少5.1个百分点至7.7%[55][57] - 镁产品业务收入约为4.16亿港元(2020年:约7.45亿港元),同比减少约44.1%,整体毛利率减少1个百分点至16.5%[55][58] 公司业务发展与战略 - 2021年公司推出海藻肥、腐植酸肥、水溶肥、液体肥等新品类新系列[24][29] - 功能性肥料在传统配方中添加功能性成分可提質增效,水溶肥和液体肥可实现水肥一体化,提升吸收效率、节约成本[24][29] - 公司将继续践行研发绿色生态产品的初心,发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势,提高技术创新力度[30][31] - 公司将研发高效、专用、性价比高的肥料产品,提升农化服务水平[30][31] - 公司将凭借“艳阳天”三十余年的品牌影响力,在2022年继续进行技术、产品和营销模式的创新[30][31][32] - 公司管理层与共同临时清盘人及债权人就债务重组积极磋商,涉及延长还款期限[135][136] - 公司将继续寻求第三方投资者潜在投资以筹集现金,并实施成本控制措施降低经营成本[135][137] 公司镁产品业务相关情况 - 公司镁产品业务由稀镁科技运营,受原材料成本上涨和“能耗双控”政策影响,镁价波动,需求走弱[25][28] - 稀镁科技子公司新疆腾翔获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2项高性能镁合金生产工艺和制备方法的技术专利[25][28] - 2020年7月稀镁科技向百慕达法院申请委任临时清盘人,2022年3月1日其提出的债权人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计划债权人批准[25][28] - 2020年7月3日到期的本金金额为1.0175亿新加坡元的后偿票据出现赎回违约[96] - 2020年7月2日公司向开曼群岛大法院提交清盘呈请并申请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附属公司稀镁科技向百慕达最高法院作类似申请[98][101] - 2020年7月14日开曼群岛大法院聆讯并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100][103] - 2020年8月18日开曼群岛大法院向香港高等法院发请求书,同日接受一位共同临时清盘人辞任[100][104] - 2020年8月26日共同临时清盘人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认可任命及权利,8月28日获批准[100][104] - 2020年10月28日共同临时清盘人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认可任命及权利,11月30日获批准[106][109] - 2020年12月23日新加坡票据持有人成立非正式指导委员会,2021年3月7日委任独立财务顾问[106][110] - 开曼群岛大法院命令呈请延至2022年4月25日聆讯[107][112] - 2022年1月18日稀镁科技建议实施债权人计划,含延长期限、可换股债券置换等选择权[115][119] - 2022年3月1日稀镁科技债权人计划获法定多数计划债权人批准[116][121] - 董事会认为现阶段无需申请认可令,公司将评估情况采取措施[117] 公司矿产资源相关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未出产白云石,白云石矿估计资源量及矿石储量无重大变动[14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白云石矿开采、勘探及开发活动支出皆为零港元[150] - 2021年公司蛇纹石产量为114,587吨[151][155] - 2021年公司白云石无产出[152] - 2021年白云石开采、勘探和开发活动支出为0港元[153] - 2021年蛇纹石开发活动支出约为10,886,000港元[158][162] - 2021年蛇纹石开采活动支出约为13,130,000港元[158][162] - 2021年蛇纹石勘探活动支出为0港元[158][162] 公司风险管理相关情况 - 公司主要在中国大陆及香港经营业务,承受人民币、港元、新加坡元、美元及澳元等外汇风险,目前未进行外汇风险对冲[165][166] - 公司自2004年起遵循“客户账户管理程序”控制信贷风险[168][169] - 公司以动态基准分析利息敏感型产品及投资的利率风险,并考虑适当手段低成本管理该风险[167][170] - 公司设立投资项目评估和尽职调查程序,投资进度定期向董事会汇报[173][175] 公司合规与员工相关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遵守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所有有关法律法规[181][182]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约为1150名,2020年约为1670名,较2020年减少约31.14%[183][184] - 公司将分析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优化薪酬结构,拓宽招聘渠道,加强员工培训[176][178] - 公司密切关注环保政策变动,日常运营已采纳资源回收、节能、节水等绿色倡议及措施[177][179] - 公司根据员工表现、经验和市场情况定薪酬,福利包括医保、公积金、花红和购股期权计划[183][184] - 公司制定投资者关系计划,不定期为持份者举办活动,高级管理层适时沟通[185] - 年内公司与商业伙伴或银行之间没有重大纠纷[183][185] 公司管理层信息 - 公司主席池文富59岁,1995年在福州市开设律师事务所,2000年成立本集团[186][188] - 公司企业事务总监池静超39岁,有10年企业事务管理工作经验,2004年8月加入本集团[186][189] - 非执行董事郭孟勇63岁,2011年2月加入本集团,现任福建长盛无线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87][190] - 张省本61岁,有逾40年会计及核数经验,2004年2月至2007年5月曾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审核委员会主席[192][194] - 盛洪59岁,在企业管理及投资有超20年经验,1986年至1996年任职于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92][195] - 沈毅民58岁,1996年7月起为中国执业证券法律业务律师,2003年5月至2008年9月曾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审核委员会成员[192][196] - 陆世炜58岁,2010年5月加入集团,负责财务、管理会计及公司秘书事宜[193][197] - 胡杰52岁,在肥料行业有逾20年经验,2007年加入集团负责肥料生产运营管理[198][200] - 朱国才48岁,在农业管理、肥料营销方面有逾20年经验,2000年加入山东红日公司[198] - 王永翔53岁,在肥料生产与矿山开采有逾20年经验,2007年加入集团负责矿山生产和运营管理[198] - 吕文清42岁,在人力资源与行政事务管理方面有逾10年经验,2004年8月加入集团任主席助理[199] 行业政策与市场情况 - 2021年欧洲地区尿素价格同比涨幅超270%,化肥价格达近十年历史高位[17][21] - 中国肥料行业总体政策倾向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鼓励环保、高效的新型肥料发展[30][31] 公司资产相关情况 - 现金产生单位1及现金产生单位2资产的账面价值分别为约26.43亿港元及17.50亿港元[73] - 公司对账面价值分别为2.32958亿港元、34.08172亿港元和2.91125亿港元的使用权资产、物业、厂房及设备和无形资产进行减值评估[75] - CGU1和CGU2的资产账面价值分别约为26.425亿港元和17.5047亿港元[76] - 2021年12月31日,CGU1预期税前贴现率为14.84%,企业税率为25%,超5年期现金流量增长率为2%,预算毛利率约11% - 22%[80] - 2021年12月31日,CGU2预期税前贴现率为14.71%,企业税率为25%,超5年期现金流量增长率为2%,预算毛利率约22% - 26%[81]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有抵押资产,无重大资本承担和或然负债(除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外)[139][140][141][144][145][146] 公司项目相关情况 - 山东红日“退城入园”项目全部厂房已拆迁
世纪阳光(00509)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30 08:01
Create a 創造 美好生活 中期報告 INTERIM REPORT 2021 目 錄 Contents | 2 | 公司資料 | Corporate Information | | --- | --- | --- | | 4 | 財務概要 | Financial Highlights | | 5 |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 | 16 | 未經審核簡明綜合 | Unaudited Condensed Consolidated | | | 損益表 | Statement of Profit or Loss | | 17 | 未經審核簡明綜合 | Unaudited Condensed Consolidated | | | 全面收益表 | Statemen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 | 18 | 未經審核簡明綜合 | Unaudited Condensed Consolidated | | | 財務狀況表 | 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 | 20 | 未經審核簡明綜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