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丰集团(00546)

搜索文档
阜丰集团(0054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特别中期股息
2025-08-28 20:04
免責聲明 |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 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 | | --- | --- | | 股票發行人現金股息公告 | | | 發行人名稱 | 阜豐集團有限公司 | | 股份代號 | 00546 | | 多櫃檯股份代號及貨幣 | 不適用 | | 相關股份代號及名稱 | 不適用 | | 公告標題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之特別中期股息 | | | 公告日期 | 2025年8月28日 | | 公告狀態 | 新公告 | | 股息信息 | | | 股息類型 | 其他 | | 特別中期股息 | | | 股息性質 | 特別股息 | | 財政年末 | 2025年12月31日 | | 宣派股息的報告期末 | 2025年6月30日 | | 宣派股息 | 每 股 0.121 HKD | | 股東批准日期 | 不適用 | | 香港過戶登記處相關信息 | | | 派息金額及公司預設派發貨幣 | 每 股 0.121 HKD | | 匯率 | 1 HKD : 1 ...
阜丰集团(0054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
2025-08-28 20:01
EF001 EF001 其他信息 其他信息 不適用 發行人董事 於本公告日期,本公司的執行董事為李學純先生,李德衡先生及李廣玉先生;而本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為劉仲緯先生,張友明先 生及李銘女士。 第 2 頁 共 2 頁 v 1.1.1 免責聲明 | 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 | | --- | --- | | 股票發行人現金股息公告 | | | 發行人名稱 | 阜豐集團有限公司 | | 股份代號 | 00546 | | 多櫃檯股份代號及貨幣 | 不適用 | | 相關股份代號及名稱 | 不適用 | | 公告標題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之中期股息 | | 公告日期 | 2025年8月28日 | | 公告狀態 | 新公告 | | 股息信息 | | | 股息類型 | 中期(半年期) | | 股息性質 | 普通股息 | | 財政年末 | 2025年12月31日 | | 宣派股息的報告期末 | 2025年6月30日 | | 宣 ...
阜丰集团(0054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9:58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4.4%至约人民币13,959.5亿元,主要因动物营养分部收入增长[4] - 整体毛利同比增长37.9%至约人民币316.86亿元,主要因食品添加剂和动物营养分部毛利上升[4] - 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72.1%至约人民币179.17亿元[4] - 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71.48分,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71.46分(去年同期分别为41.31分和41.30分)[4][7] - 年化股本回报率达18.3%(去年同期为11.9%)[4] -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7.2%提升至22.7%(基于收入13,959.5亿元和毛利316.86亿元计算)[7] - 经营溢利大幅增长至205.38亿元(去年同期为111.14亿元)[7]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33.6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39.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35][38]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17.2%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2.7%[37][38] - 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大幅增长72.1%至约人民币17.917亿元[111][112] - 集团总收入同比增长4.4%至约人民币139.595亿元[113] - 整体毛利同比增长37.9%至约人民币31.686亿元[113] 业务分部收入 - 食品添加剂分部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69.17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4.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35][38] - 动物营养分部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41.95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54.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9%[35][38] - 胶体分部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8.99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4%[35][38] - 食品添加剂分部收入同比下降6.4%至约人民币64.743亿元[118][120][122] - 动物营养分部收入同比增长28.9%至约人民币54.065亿元[118][120][124] - 胶体分部收入下降26.4%至约6.617亿元人民币[131] - 苏氨酸收入增长39.0%至约15.971亿元人民币,销量增长38.1%至约169,352吨,平均售价增长0.6%至每吨9,430元[128] - 赖氨酸收入增长39.6%至约14.405亿元人民币,销量增长30.8%至约209,017吨[129] - 高端氨基酸分部收入下降1.9%至约10.544亿元人民币,但毛利增长8.5%至约4.294亿元人民币,毛利率提升3.9个百分点至40.7%[130] 业务分部毛利 - 动物营养分部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20.3%大幅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8.2%[37][38] - 动物营养分部毛利同比大幅增长78.4%至约人民币15.226亿元[118][120][124] - 胶体分部毛利下降32.3%至约2.384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下降3.2个百分点至36.0%[131] 成本和费用 - 玉米颗粒成本占生产成本的54.9%(去年同期:58.2%),平均价格下降14.3%至每吨1,780元[140] - 煤炭成本占生产成本的16.0%(去年同期:16.6%),平均单位成本下降10.3%至每吨349元[144]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增加人民币1.12亿元或11.9%,主要由于运输成本增加[161] - 行政开支增加人民币1740万元或3.7%,主要由于雇员福利开支增加[162] - 财务成本增加人民币3500万元或34.3%,主要指利息开支[164] - 折旧开支约为人民币6.4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人民币6380万元或10.9%[165] - 折旧费用增长10.9%至约6.48亿元人民币[157]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4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1.46亿元人民币[40] - 财务收入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1.16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07亿元人民币[45] - 公司获得诉讼赔偿金2.33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0.15亿元人民币)[43] - 其他收益约为人民币1.456亿元,主要包括废料产品及原材料销售收入、递延收益摊销及政府补助[159] - 其他利得为人民币7320万元,主要为经营活动的净外汇利得,去年同期为人民币4760万元[160] - 财务收入增长11.9%至约2.411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美元银行存款余额增加[155] - 财务收入中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约为人民币2.411亿元,增加11.9%[163] - 借贷利息开支1.37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02亿人民币增长34.3%[76][78] - 收到新疆梅花及梅花生物赔偿人民币2.33亿元[112] 税务相关 - 公司即期所得税总额为人民币338,112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32,821千元增长45.2%[47] - 预扣税支出为人民币11,042千元,较去年同期的24,230千元下降54.4%[47][50] - 递延所得税为人民币31,093千元,去年同期为负46,189千元[47] - 中国大陆企业所得税支出为人民币318,379千元,较去年同期的196,000千元增长62.4%[47] - 香港利得税支出为人民币1,596千元,较去年同期的449千元增长255.5%[47] - 公司计提预扣税拨备人民币50,000千元,因预期中国附属公司将分派保留收益人民币1,000,000千元[50][52] 资产负债和现金流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1,151.78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990.22亿元)[9] - 流动资产总额增至2,530.39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2,253.21亿元)[9]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12月的177.47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的193.05亿人民币,增长8.8%[10] - 流动负债中借贷大幅增加,从110.16亿人民币增至129.95亿人民币,增长18.0%[10] - 非流动负债从15.06亿人民币增至17.01亿人民币,增长13.0%[10] - 公司总权益从183.43亿人民币增至196.22亿人民币,增长7.0%[10] - 保留收益从165.76亿人民币增至178.53亿人民币,增长7.7%[10] - 合约负债从7.45亿人民币增至7.96亿人民币,增长6.9%[10] - 递延所得税负债从1.80亿人民币增至2.12亿人民币,增长17.9%[10] - 公司总资产从360.90亿人民币增至389.27亿人民币,增长7.9%[10] - 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从41.82亿人民币降至35.24亿人民币,下降15.7%[10] - 应收贸易账款净额为人民币1,058,708千元,较2024年末的1,087,233千元下降2.6%[59] - 预付供应商款项为人民币590,735千元,较2024年末的412,531千元增长43.2%[59]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14,601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085,404千元,减少29,197千元[60] - 三个月内到期的应收账款为1,036,976千元,占总额的95.5%[60]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应收票据从2024年12月31日的915,336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89,643千元[63] - 已背书给供应商的应收票据总额为601,752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866,195千元减少264,443千元[6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9,902,194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1,517,766千元,增长1,615,572千元[66] - 受限制银行结余从2024年12月31日的3,009,115千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5,099,676千元,增长2,090,561千元[66] - 作为银行借款抵押品的受限资金从2024年12月31日的2,599,103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4,799,676千元,增长2,200,573千元[66] - 非流动资产预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78,329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21,968千元,增长43,639千元[6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总额为166.17亿人民币,较期初136.57亿人民币增长21.7%[71] - 有抵押银行借贷由受限制银行结余479.97亿人民币及应收票据1.43亿人民币担保[73] - 借贷总额134.92亿人民币,较期初113.64亿人民币增长18.7%[73] - 期内新造借贷96.79亿人民币,现金偿还银行借贷75.43亿人民币[76] - 应付贸易账款10.78亿人民币,较期初14.10亿人民币下降23.5%[81] - 三个月内账龄应付贸易账款占比92.7%(9.99亿人民币)[82] - 支付末期股息及特别股息合计50.84亿人民币(等值55.16亿港元)[83] - 无抵押非流动银行借贷公平值4.81亿人民币,较账面值4.97亿人民币存在折价[74]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约为人民币166.174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36.571亿元有所增加[171] - 银行借贷总额约为人民币134.925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13.645亿元增加[172]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约为人民币16.228亿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9.648亿元[174] - 外汇利得净额7384.8万元人民币,其中来自经营活动的外汇利得为7323万元人民币,来自融资活动的外汇利得为61.8万元人民币[183] - 受限制银行结余中用于银行借款抵押的金额为47.99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25.991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186][192] - 用于应付票据抵押的受限制银行结余为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3.861亿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86][192] - 用于交叉货币掉期抵押的受限制银行结余从2024年末的1990万元人民币降至零[186][192] - 应收购子公司款项的剩余对价75,400千元已于2025年7月21日全额收回[61] 股息和股东回报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36.5港仙,包含基本中期股息、特别中期股息及赔偿特别股息[4] - 公司提议派发基本中期股息611,767,000港元(同比增长51.7%)和特别中期股息87,753,000港元(同比增长74.1%)[84][87] - 公司额外派发来自梅花赔偿的特别中期股息215,623,000港元(每股8.6港仙)[84][87] 地区和市场表现 - 公司约68%收入来自中国客户销售,较2024年同期的70%略有下降[29] - 公司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占比为68%(2024年6月30日:70%)[32] 产品价格和销量 - 味精平均售价同比下降12.3%至每吨人民币6,174元[123] - 味精销量同比增长4.8%至约783,302吨[123] - 黄原胶平均售价下降13.4%至每吨18,345元[131] - 期内味精平均价格同比下降9.1%至每吨7,180元人民币[101][104] - 黄原胶平均价格同比下降13.7%至每吨21,990元人民币[106] - 黄原胶平均价格同比下降13.7%至每吨人民币21,990元[108] - 期内玉米平均价格同比下降5.4%至每吨2,192元人民币[99][103] 产能和运营 - 味精年产能增长4.8%至1,730,000吨,苏氨酸、赖氨酸和黄原胶产能保持不变[148] - 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2.50%,较2024年末2.95%下降45个基点[69][70] 收购和投资 - 公司以预期代价3.55亿元人民币收购青岛沂景房地产项目(允许3%价格调整)[91][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青岛沂景净资产为994.6万元人民币,年度亏损5.4万元人民币[91][9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玉米价格将略低于上半年,主要因国内供应充足及新玉米上市[190][196]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煤炭价格将维持在低位,因政府将继续控制这一主要能源来源[191][196] - 公司正在探索在拉丁美洲建立下一个海外生产基地的可能性[198] - 公司认为内部资源足以满足国际化所需的资本支出,但仍在考虑外部融资以优化资本结构[199] 其他重要事项 - 集团确认无重大或有负债[86][89]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184] - 公司期内无重大收购或处置子公司及联营公司[200] - 中国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98][102] - 中国煤炭产量同比增长5.4%至24亿吨[100][103]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色氨酸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展望:饲料市场需求占比最大,超70%[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8 09:36
行业概述 - 色氨酸是非极性α-氨基酸之一,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无法由人体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入 [2] - 根据化学结构和来源不同,色氨酸可分为L型和D型两大类,L-色氨酸是人体必需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形式,D-色氨酸的生理意义主要体现在科研和工业领域 [2] 市场政策 - 我国高度重视氨基酸产业发展,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和规范行业发展 [4] - 政策为色氨酸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 产业链 - 行业上游主要包括玉米、糖蜜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发酵罐、分离纯化设备等机械设备供应商,玉米、糖蜜是色氨酸发酵工艺的主要碳源 [7] - 行业中游为色氨酸生产 [7] - 行业下游为应用市场,涵盖饲料、医药、保健品、食品等诸多领域 [7] 发展现状 - 饲料为色氨酸最大需求市场,占比超70% [9] - 202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达15850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分别为14807万吨、342万吨,同比增长8.1%、6.9% [9] - 2024年我国色氨酸需求量达2.38万吨,市场规模达13.09亿元 [1][9] - 在食品领域,色氨酸作为营养补充剂可用于改善睡眠、促进情绪平衡等,在功能性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1] - 在医药领域,色氨酸可用于合成药物或作为医药原料,需求稳步增长 [1] 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国际知名企业日本味之素、韩国希杰凭借先进技术与广泛品牌影响力在我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10] - 国内企业宁夏伊品生物科技、阜丰集团、安徽华恒生物科技、浙江新和成、梅花生物科技集团、无锡晶海氨基酸依托国内原材料资源与成本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 [10] - 2024年阜丰集团营业总收入完成277.6亿元,毛利润50.57亿元,毛利率为18.22% [12] - 2024年华恒生物营业总收入达21.78亿元,其中氨基酸产品收入15.09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69.28% [12] 发展趋势 - 未来基因工程技术将进一步深入应用,使菌株性能不断优化,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产量和纯度 [13] - 在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绿色生产工艺将成为发展重点,企业会更加注重开发能耗低、污染小的生产技术 [13]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8月2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6:46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8月22日收盘,共有108只股票创52周新高 [1] - 亦辰集团(08365)以32.77%的创高率位居榜首,收盘价1.580港元,最高价1.580港元 [1] - 上海小南国(03666)创高率31.11%,收盘价0.051港元,最高价0.059港元 [1] - 赛伯乐国际控股(01020)创高率20.16%,收盘价0.155港元,最高价0.155港元 [1] - VALA(02051)创高率18.87%,收盘价0.540港元,最高价0.630港元 [1] - CTR HOLDINGS(01416)创高率16.52%,收盘价0.120港元,最高价0.134港元 [1] - 荧德控股(08535)创高率16.48%,收盘价0.201港元,最高价0.205港元 [1] - 中国生物科技服务(08037)创高率16.19%,收盘价1.220港元,最高价1.220港元 [1] - 华兴资本控股(01911)创高率9.11%,收盘价8.620港元,最高价8.620港元 [1] - 华虹半导体(01347)创高率8.85%,收盘价56.000港元,最高价56.600港元 [1] - 腾讯控股(00700)创高率1.08%,收盘价600.000港元,最高价606.500港元 [2] - 泡泡玛特(09992)创高率1.05%,收盘价320.400港元,最高价328.000港元 [2] - 中国移动(00941)创高率0.28%,收盘价89.800港元,最高价89.950港元 [3]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力盟科技(02405)创低率-19.19%,收盘价1.980港元,最低价1.600港元 [3] - IFBH(06603)创低率-14.29%,收盘价34.540港元,最低价30.000港元 [3] - 中加国信(00899)创低率-10.81%,收盘价0.350港元,最低价0.330港元 [3] - 中能控股(00228)创低率-5.88%,收盘价0.032港元,最低价0.032港元 [3] - 佳明集团控股(01271)创低率-5.50%,收盘价1.070港元,最低价1.030港元 [3] - 德信服务集团(02215)创低率-5.00%,收盘价0.670港元,最低价0.570港元 [3] - 东阳光药(06887)创低率-4.05%,收盘价49.000港元,最低价48.360港元 [3] - 时代中国控股(01233)创低率-1.67%,收盘价0.180港元,最低价0.177港元 [4]
2025年中国谷氨酸行业PEST分析、产业链图谱、供需现状、进出口贸易、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行业呈现“头部集中、强者恒强”的格局[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2 09:35
行业概述 - 谷氨酸是一种酸性氨基酸 化学名称为α-氨基戊二酸 具有鲜味特性 在生物体蛋白质代谢中占重要地位[2] - 行业采用中糖发酵和一次等电点提取工艺 发酵周期50小时 糖酸转化率达60% 谷氨酸提取率达93%[3] - 下游应用涵盖食品 饲料和医药领域 其中食品领域需求占比超60%[9][11] 市场规模与需求 - 2023年谷氨酸需求量达262.36万吨 市场规模236.67亿元 2024年受宏观经济影响需求下滑至256.53万吨 市场规模降至202.97亿元[1][11] - 味精作为主要应用形式 2024年总产能达356万吨 产量达301.48万吨[9] - 食品工业中作为增味剂持续存在需求 饲料领域作为动物营养添加剂需求与日俱增 医药领域应用不断拓展[1][11]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玉米 淀粉等原材料 醋酸 液体石蜡等辅助材料 菌种 酶制剂等生物制剂以及生产设备供应商[6] - 中游为谷氨酸生产环节[6] - 下游应用市场覆盖食品 饲料和医药等领域[6] 进出口贸易 - 2024年谷氨酸出口数量83666.3吨 出口额9292.5万美元 出口均价0.11万美元/吨[13] - 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印度尼西亚(3521.38万美元) 中国台湾(2845.80万美元) 越南(2063.76万美元) 泰国(187.46万美元)等[13] 竞争格局 - 行业形成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格局 CR3占比超80% 市场资源向头部企业聚集[15] - 主要企业包括阜丰集团 梅花生物和伊品生物 凭借先进发酵技术和成本控制能力巩固市场地位[15] 代表企业分析 - 阜丰集团2024年营业总收入277.6亿元 毛利润50.57亿元 毛利率18.22% 产品涵盖味精 黄原胶 氨基酸等50多种系列[18] - 梅花生物2024年营业收入250.7亿元 动物营养氨基酸占比58.33% 食品味觉优化产品占比31.69% 人类医用氨基酸占比1.90%[20] 发展趋势 - 高纯度 低钠等新型谷氨酸产品将更受市场欢迎 L-谷氨酸在食品调味领域应用扩大 聚谷氨酸在医药和化妆品领域规模增长[22] - 在碳中和背景下 行业将注重可持续生产 完善生物发酵技术 减少能耗和废弃物排放 加强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22]
研判2025!中国氨基酸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政策、产业链、供需现状、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小品种氨基酸有望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1 09:35
行业概述 -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含有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H₂N-CH(R)-COOH,R基团决定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医药等领域 [2] - 按营养功能分为必需氨基酸(8种人体不能合成)、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和组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10种) [3] - 按滋味分为甜味(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等疏水氨基酸)、苦味(精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等亲水氨基酸)、酸味和鲜味(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极性带负电荷氨基酸) [3] 生产方法 - 生产方法包括提取法(用于半胱氨酸等少数氨基酸)、化学合成法(用于蛋氨酸、甘氨酸等少数氨基酸)和生物法(发酵法和酶转化法,具有成本低、条件温和、易大规模生产优点) [4] -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产酸水平190-210 g/L,转化率约69%,提取率≥90%;赖氨酸产酸水平220-240 g/L,转化率约69%,提取率≥92%;苏氨酸产酸水平120-130 g/L,转化率≥57%,提取率≥88% [5] 发展历程 - 上世纪50年代前主要从蛋白质水解物中提取,60年代中国引入微生物发酵法,以淀粉为原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开启工业化生产 [6] - 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引进技术扩大规模,科研机构研发核心技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6] - 近年来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推动绿色、高效、智能化发展,产品向高端化、多元化拓展 [7][8] 市场政策 - 国家政策支持氨基酸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行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促使饲料企业增加氨基酸使用 [10] - 具体政策包括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生物技术产业 [12]、2021年《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升创新和制造水平 [12]、2022年《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发展生物医药 [12]、2023年《关于特殊膳食用食品中氨基酸管理的公告》规范氨基酸使用 [12]、2024年《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准许相关产品生产使用 [1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玉米、大豆、小麦等原材料及生产设备、包装材料供应商 [13] - 下游应用包括饲料(占比超60%)、食品加工、医药、保健品等领域 [13][17] - 饲料领域氨基酸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用于生猪、家禽、水产养殖;医药领域合成抗生素、抗心血管药物及输液制剂;食品领域作为营养添加剂、调味剂 [13] 上游供应 - 原材料主要从玉米、大豆、小麦中提取,如玉米淀粉提取葡萄糖作为碳源 [15] - 2024年大豆产量2064.78万吨,小麦产量14009.94万吨(同比增长2.57%),玉米产量29491.69万吨(同比增长2.10%),持续增产提供充足原材料保障 [15] 下游需求 - 饲料为最大需求市场,2025年上半年工业饲料总产量15850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配合饲料14807万吨(同比增长8.1%),添加剂预混合饲料342万吨(同比增长6.9%) [17] - 2023年氨基酸需求量575.08万吨,2024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需求缩减影响,需求量降至561.52万吨,市场规模降至608.62亿元 [19] 产品结构 - 2024年谷氨酸占比33.35%,赖氨酸占比32.79%,苏氨酸占比10.11%,蛋氨酸占比13.73%,色氨酸占比2.15% [19] - 未来绿色环保氨基酸及衍生产品受青睐,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应用领域扩大,成为新增长点 [19] 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高,头部企业包括梅花生物、星湖科技、新和成、华恒生物、伊品生物、中粮科技、丰原生物、佳禾生物、冀荣药业、无锡晶海、阜丰集团 [21] - 梅花生物为最大赖氨酸生产企业,赖氨酸、苏氨酸产能全球首位,味精产能全球第二;阜丰集团味精、黄原胶产能国内第一;星湖科技并购伊品生物后赖氨酸、苏氨酸产能国内第二 [21] 企业营收 - 2024年阜丰集团营业总收入277.6亿元居榜首,梅花生物250.7亿元,新和成216.1亿元 [23] - 阜丰集团2024年毛利润50.57亿元,毛利率18.22%;梅花生物营收中动物营养氨基酸占比58.33%,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占比31.69%,人类医用氨基酸占比1.90% [25][27] 发展趋势 - 高纯度支链氨基酸、丝氨酸、苯丙氨酸等高端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增加,在医药、化妆品、高端饲料领域前景广阔,受国家政策支持 [29] - 环保趋严推动清洁生产,要求提高标准,采用发酵法、酶法等绿色生物制造工艺替代化学合成,研发膜分离等先进提取技术 [29]
阜丰集团(00546.HK)拟8月2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APP· 2025-08-18 18:00
公司财务安排 - 公司董事会将于2025年8月28日举行会议 [1] - 会议将审议批准公司及附属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未经审核中期业绩 [1] - 会议将考虑派付中期股息(如有) [1]
阜丰集团(00546)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18 17:49
会议安排 - 阜丰集团董事会2025年8月28日开会[3] - 会议考虑批准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核中期业绩[3] - 会议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3] 人员信息 - 公告日公司执行董事为李学纯、李德衡及李广玉[3] - 公告日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刘仲纬、张友明及李铭[3]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8月13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08:25
沽空比率排行 - 新鸿基地产-R(80016)沽空比率达100%,位居首位 [1][2] - 香港交易所-R(80388)沽空比率为94.27%,排名第二 [1][2] - 比亚迪股份-R(81211)沽空比率为94.13%,排名第三 [1][2] - 美团-WR(83690)和京东集团-SWR(89618)沽空比率分别为84%和83.74%,位列第四、第五 [2] - 阿里巴巴-SWR(89988)沽空比率为78.53%,排名第六 [2] 沽空金额排行 - 阿里巴巴-SW(09988)沽空金额最高,达15.46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沽空金额为12.65亿元,排名第二 [1][2] - 小米集团-W(01810)沽空金额为11.88亿元,排名第三 [1][2] - 快手-W(01024)和美团-W(03690)沽空金额分别为9.66亿元和9.61亿元,位列第四、第五 [2] - 中国平安(02318)沽空金额为7.30亿元,排名第六 [2] 偏离值排行 - 香港交易所-R(80388)偏离值最高,达54.37% [1][2] - 新鸿基地产-R(80016)偏离值为41.90%,排名第二 [1][2] - 阿里巴巴-SWR(89988)偏离值为39.84%,排名第三 [1][2] - 中国建筑国际(03311)偏离值为35.89%,排名第四 [2] - 比亚迪股份-R(81211)偏离值为24.46%,排名第五 [2] 其他沽空数据 - 商汤-WR(80020)沽空比率为59.04%,偏离值为-0.75% [2] - 百度集团-SWR(89888)沽空比率为52.79%,偏离值为-12.98% [2] - 再鼎医药(09688)沽空金额为2.03亿元,偏离值为21.76% [2] - 科济药业-B(02171)沽空金额为898.24万元,偏离值为20.5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