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中药(00570)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中药20250326
2025-03-26 22: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药行业 - 公司: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4 年业务及财务表现 - 营业额约 88.07 亿元,毛利率 18.69%,同比减少 3.6 个百分点,净利润约 2007 万元,较去年减少[3] - 派发每股 0.32 元特别股息,总股息 7.98 亿元,总金额 4.02 亿元[2][3] - 中药材生产经营、中药配方颗粒、中医药大健康板块均增长,中药医院板块同比增长 13%,中成药板块同比增长显著[2][3] - 截至 2024 年末,流动资产 188.4 亿元,较 2023 年末减少 5%,总资产 310.6 亿元,总负债减少至 100.3 亿元[2][3] 政策调整和科技赋能措施 - 深化改革、强化合规建设,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打造线上线下分销渠道,推进品牌差异化发展和深度运营[4] - 获得中华老字号认定,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4] - 参与行业标准建设,编撰发布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4] - 完成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取得专利成果[4] 中成药及大健康产品发展情况 - 中成药板块销售金额约 45.3 亿元,占总营业额 20.6%,毛利率 36%,得益于销量增长和规模效应[2][5] - 推出枣仁安神胶囊等新产品,开展临床测试提升竞争力[2][5] - 大健康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统筹运营扩展市场,新增特色诊疗服务,运营 30 家门店,销售额显著增长[5] - 国医馆以差异化诊断服务提升诊疗价值[5] 未来发展战略 - 深化改革,强化合规建设,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强化安全环保责任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2][6] - 推进品牌差异化发展,加强市场营销力度,完善现代化治理结构,通过科技赋能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2][6] 2025 年战略重点 - 贯彻落实改革深化,推动中药大健康高质量发展,通过战略性管控和资源整合,强化核心产业贯通融合[7] - 推进中药材生产高质量发展,强化经济建设,发展战略储备分加工,探索提升中药资源[7] - 做护理培训和物业保障,巩固中药配方行业,加强生产成本服务,实现商业营销转型[7] - 推动产销协同构建价值链优势,加速打造销售规模过亿的企业,重塑整合中医药大健康资源[7] 配方颗粒情况 - 部分省份执行带量采购政策,市场份额占比约 18%,考虑非执行区域按集采标准执行,总体市场接近 30%[2][10] - 公司积极应对,保证市场战略布局,调整营销销售体系,开发临床应用场景,进行成本控制[2][10] 降本增效措施 - 优化现有产业布局,推动项目降本增效,关注人效、成本控制及管理绩效[2][17] - 通过内部协作效率提升、工艺技术改良等手段降低成本,加强管控和调整子模式[17] 科研创新举措 - 完善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建立对外揭榜挂帅制度,发挥国家自主创新中心作用,加快中西药重点机制研发[9] - 打造一体化研发平台,多维度创新深化人才构建资源,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健全科研人才队伍[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私有化计划因未达成投资人一致意见被撤销,理论上 2025 年 10 月 18 日后可重启,目前未收到大股东重启信息[11] - 2024 年计提四个多亿商誉减值,2025 年将重新评估资产组[2][12] - 2025 年对外投资额度预计七至八亿元,重点优化原有布局和覆盖产业链两端环节,与国内优质企业保持合作[16] - 高管薪酬与市值表现相关联,公司持续关注回购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决策[18] - 国药集团坚持“1 + 4 + X”战略布局,中药控股公司得到高度关注和支持,集团推行“一盘棋”思路促进整体发展[19][20] - 中药控股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和合作共建科研项目保持配方颗粒市场份额,不单纯依靠低价竞争[21] - 配方颗粒从企业标准转向国家标准,目前渠道上企业标准产品库存逐步消化,但可能影响 2025 年收益和利润[22] - 2025 年中药行业存在不确定性,但国家政策长期有利于优质企业发展,集采招标降价短期影响利润,长期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3] - 国药集团积极解决内部管理及同业竞争问题,中药控股与太极集团有业务协同,资本层面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暂无具体方案[24] - 公司两个中成药品种进入集采范围,集采未对业务造成显著影响,公司每年争取降低 30%成本,推动中药现代化开发[25] - 中成药板块预计未来几年延续增长,公司建立超三千人推广队伍,有多个过亿销售额大品种,不断孵化新产品,推进全国营销布局[26] - 国务院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对公司长期利好,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期和十五规划起草启动时,公司将研讨制定未来五年发展战略[27] - 公司未来聚焦高端和利润丰厚产业链,结合大健康产业与核心业务,寻求全国统一市场布局,通过集约化营销发挥内部协同效应[28] - 公司计划集聚资源到优势企业,对部分企业内部调整,瞄准行业标杆,希望诞生新企业弥补短板[29] - 公司拥有八大科研中心和约 1500 人的科研队伍,包括三个院士工作站,将聚焦科研,优化体制机制,加强科研与生产对接,吸引外部领军人才,提升内部科研人员待遇[30]
中国中药利润大跌98.5%背后:过亿补税侵蚀业绩,合规漏洞凸显
北京商报· 2025-03-26 20:15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中药2024年业绩不佳,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受配方颗粒行业政策、市场竞争、补缴税款等因素影响,同时公司合规管理存在漏洞,私有化尝试失败,股价表现低迷 [1][4][6] 业绩情况 - 2024年营收165.1亿元,同比下降8.9%,净利润2077万元,同比锐减98.5% [1] - 各业务板块中,中药材生产及经营营收13.87亿元,同比降25.3%;中华饮片营收33.15亿元,同比增17.9%;中药配方颗粒营收69.72亿元,同比降23.5%;中成药营收45.53亿元,同比增14.0%;中医药大健康营收2.83亿元,同比降19.6% [3] - 2024年毛利约78.56亿元,同比降15.3%,毛利率47.6%,较去年降3.6个百分点 [5] - 2024年研发投入5.96亿元,较上年减少13.1%,低于行业均值 [5] 税款补缴 - 部分附属公司应补缴2017 - 2023年相关税款、滞纳金约1.534亿元,已补缴1.028亿元,预计减少2024年归母净利润约1.29亿元 [6] - 补缴税款暴露企业合规管理深层漏洞,医药行业监管压力大,企业需注重合规经营 [7] 私有化情况 - 2021 - 2024年多次尝试私有化均失败,2024年2月控股股东拟4.6港元/股私有化,6个月后因境外直接投资批准未满足而失败 [8][9] - 港股投资者对中药行业认知偏差、政策不确定性及国企决策灵活性受限致公司估值低迷,私有化可更灵活响应政策 [10] 股价表现 - 受私有化失败影响,2024年10月21日股价一度暴跌44.5%至2.12港元,收盘跌35.08%,报2.48港元/股,蒸发超60亿港元 [8] - 财报发布后,3月26日收盘报2.09港元/股,上涨2.96%,总市值约105亿港元 [10]
中国中药(0057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5 21:5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营业额为165.10亿元,较2023年下降8.9%[5] - 2024年毛利为78.56亿元,较2023年下降15.3%,毛利率为47.6%,较去年下降3.6个百分点[10] - 2024年净利润为0.21亿元,较2023年下降98.5%[5]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1.07分,较2023年下降95.8%[4]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额约为165.09708亿元,较去年的181.21861亿元下降8.9%[48] - 公司2024年总营业额165.10亿元,较2023年的181.22亿元下降9.9%[57] - 公司2024年销售成本86.53亿元,较2023年的88.47亿元下降2.2%[57] - 公司2024年经营溢利3.36亿元,较2023年的14.27亿元下降76.4%[57] - 公司2024年本年度溢利2077.1万元,较2023年的13.96亿元大幅下降[57] - 公司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162.24亿元,较2023年的172.69亿元下降6.0%[59] - 公司2024年流动负债总值78.00亿元,较2023年的93.33亿元下降16.4%[59]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的营业额为16,509,70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121,861千元人民币[72] - 2024年中国内地营业额为1640494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024104千元人民币;2024年香港营业额为5041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1695千元人民币;2024年海外及其他地方营业额为5434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6062千元人民币;2024年合计营业额为1650970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121861千元人民币[74]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营业额为1650970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121861千元人民币;2024年分部间销售为237791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474126千元人民币;2024年小计为1888762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0595987千元人民币[74] - 2024年公司总营业额为16509708千元,2023年为18121861千元,同比下降8.9%[82][83] - 2024年公司年内溢利为20771千元,2023年为1396070千元,同比下降98.5%[82][83]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35063718千元,2023年为37068348千元,同比下降5.4%[82][83] - 2024年公司负债总额为11130684千元,2023年为13131730千元,同比下降15.3%[82][83] - 2024年政府无条件补助为98218千元,2023年为175068千元,同比下降44%[85] - 2024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47677千元,2023年为65257千元,同比下降27%[85] - 2024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为9019千元,2023年为7847千元,同比增长14.9%[85] - 2024年就商誉确认减值亏损431826千元,2023年为0[86] - 2024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益净额为 - 2825千元,2023年为26342千元,同比下降110.7%[86] - 2024年滞纳金为 - 64237千元,2023年为 - 1216千元,同比下降5183%[86] - 2024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式项下减值亏损(扣除拨回)合计为106,55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366千元人民币[87] - 2024年即期税项小计为286,621千元人民币,递延税项抵免为144,283千元人民币,合计为142,338千元人民币;2023年即期税项小计为277,934千元人民币,递延税项抵免为449,471千元人民币,合计为 - 171,537千元人民币[88] - 2024年董事酬金为4,40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932千元人民币;2024年其他员工成本小计为2,408,43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378,397千元人民币[89] - 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为16,115千元人民币,特别股息为385,742千元人民币,总计为401,857千元人民币;2023年无相关股息[90] - 2024年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4,06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85,200千元人民币;用以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5,035,801,852股[91] - 2024年应收账款账面净值为8,168,990千元人民币,其他应收款项小计为397,522千元人民币,合计为8,566,512千元人民币;2023年应收账款账面净值为9,171,283千元人民币,其他应收款项小计为515,361千元人民币,合计为9,686,644千元人民币[92] - 2024年存货合计为4,783,09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959,149千元人民币[93] - 2024年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合计为5,437,64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049,707千元人民币[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集团其他收入约为197,696,000元,较去年减少31.8%;政府补贴收入约为141,000,000元,较去年减少35.0%[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集团其他亏损约为538,914,000元,去年为其他收益约4,287,000元[96] - 2024年末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余额同比增加约3.81亿元,本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1.07亿元,较去年增加约9719万元[97] - 2024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54.19亿元,较去年下降15.4%,因销售结构变化,中药配方颗粒收入下降致销售费用减少[98] - 2024年行政支出约10.58亿元,较去年增长1.4%,因企标及为国省标备案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到期,存货报废损失增加[99] - 2024年研究及开发支出约5.96亿元,较去年减少13.1%,主要用于提升质量、未来效益和效率研究[100] - 2024年财务费用约1.72亿元,同比减少,实际贷款利率为2.65%,较去年的2.78%下降[101] - 2024年应占联营公司亏损约95万元,同比下降74.3%[102] - 2024年本年溢利约2077万元,较去年减少98.5%,净利率为0.1%,较去年减少7.6个百分点[103] - 2024年经调整溢利净额约6.36亿元,较去年下降54.5%,经调整项目为非经常性支出[105]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07分,较去年下降95.8%,因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下降[107] - 2024年末集团流动比率为2.4倍,较去年的2.1倍上升,负债比率由23.9%下降至18.5%[107] - 2024年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投资支出约为5.32191亿元,去年约为7.50233亿元[110] - 2024年底已签约未履行且未在财报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3958.6万元,2023年底约为1.5287亿元[111] - 2024年底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2023年底也无[112] - 2024年底公司员工共16753名,2023年底为17303名;2024年薪酬总额约为24.12832亿元,2023年约为23.87329亿元[11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中药材生产及经营业务营业额为13.87亿元,同比减少25.3%,占总营业额8.4%[10] - 2024年中药饮片业务营业额为33.15亿元,同比增长17.9%,占总营业额20.1%[10] - 2024年中药配方颗粒业务营业额为69.72亿元,同比减少23.5%,占总营业额42.2%[10] - 2024年中成药业务营业额为45.53亿元,同比增长14.0%,占总营业额27.6%[10] - 2024年中医药大健康业务营业额为2.83亿元,同比减少19.6%,占总营业额1.7%[10] - 中药材生产及经营业态营业额约为13.86669亿元,较去年下降25.3%,占总营业额的8.4%,毛利率为11.1%,较去年上升0.7个百分点[50] - 中药饮片业态营业额约为33.14794亿元,较去年增长17.9%,占总营业额的20.1%,毛利率为23.2%,较去年上升2.1个百分点[51] - 中药配方颗粒业态营业额约为69.72013亿元,较去年下降23.5%,销售成本约为30.03205亿元,较去年下降4.5%[48] - 中成药业态营业额约为45.52955亿元,较去年增长14.0%,销售成本约为16.56749亿元,较去年增长5.7%[48] - 中医药大健康业态营业额约为2.83277亿元,较去年下降19.6%,销售成本约为2.14171亿元,较去年下降16.5%[48] - 中药配方颗粒业态2024年营业额约69.72亿元,较2023年下降23.5%,占总营业额42.2%[53] - 中成药业态2024年营业额约45.53亿元,较2023年增长14.0%,占总营业额27.6%[54] - 中医药大健康业态2024年营业额约2.83亿元,较2023年下降19.6%,占总营业额1.7%[56] - 2024年中药配方颗粒营业额为6,972,01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108,382千元人民币[72] - 2024年中成药营业额为4,552,95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994,333千元人民币[72] 中药材市场指数情况 - 2022 - 2024年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从2022年末约2700点攀升,2023年8月达高位,2024年回调但仍居3000点以上[13] 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22省(区、市)累计参与共建中药材生产基地165个,涉及108个中药材品种,基地面积逾47.0756万亩,97个品种上线中药质量追溯系统;累计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7个,面积1908.78亩,涉及24个重点中药材品种[14] - 报告期内,新增18个品种通过GAP符合性检查,累计共23个品种通过,肉桂、桂枝2个品种基地获认定为“省级中药材产业化基地”[14] 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建设及业务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20个省(区、市)建成并投产26家直营“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16] - 报告期内完成代煎、代配处方超700万张,合计划生产超5000万剂,同比分别增长22%和14%[16] 中药饮片集采中选情况 - 2024年11月,公司共13家子公司、45个品种、84个品规在山东省中药饮片集采中成功中选[16] 中药配方颗粒集采覆盖及业务影响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22个省(区、市)纳入中药配方颗粒集采覆盖范围、20个省(区、市)已实际执行集采[18] - 报告期内,公司中药配方颗粒受集采降、成本上涨及市场竞争影响,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回落[18] - 报告期内,公司中药配方颗粒新增等级医疗机构客户超1400家[18] 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研究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家药监局累计发布316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公司完成研究的有172个,占比54%[19][25] - 报告期内国家药典委新发布51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公司完成研究的34个,占比67%[25] 药品市场及公司品种销售情况 - 2015 - 2024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逐年下降,2024年上半年中成药行业营收和利润同比负增长,公司9个重点品种规模过亿,多个品种销售额同比上涨[20] 公司OTC业务情况 - 公司OTC业务“10 + 200 + N”等级合作模式成绩斐然,九大主品在“10 + 200”连锁目录整体覆盖率达82%,销售额同比双位数增长[21] 公司新本草养生茶饮及国医馆业务情况 - 公司新本草养生茶饮已运营门店34家,国医馆诊疗服务量突破16万人次[22] 公司科研平台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2个等多个科研平台[23] 公司科研成果情况 - 公司多个参研项目获省级科技奖励,选育的2个中药材品种获国家新品种授权,1个项目获国际标准立项,4个品种获广东省中药材地方标准认定[24]
摩根士丹利:下调中国中药评级至“减持”
证券时报网· 2025-01-17 10:59
文章核心观点 - 摩根士丹利因中国中药发布盈利警告且业绩远低于市场预期,将其评级下调并降低目标价,同时大幅下调盈利预测 [1] 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摩根士丹利将中国中药评级从“与大市同步”下调至“减持” [1] - 摩根士丹利将中国中药目标价从2.6港元降至1.7港元 [1] 盈利预测调整 - 摩根士丹利将中国中药2024年盈利预测下调80% [1] - 摩根士丹利将中国中药2025至2030年盈利预测下调22%至34% [1] 影响因素 - 价格下调、市场竞争加剧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国中药销售和利润 [1]
中国中药(0057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6:3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中期营业总额为8,385,473,000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9%[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总额为8,385,473,000元,同比下降9.9%[3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总额为8,385,47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86%[6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总额为8,385,47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9%,主要由于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下降至8,341,71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9%[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外部客户营业额为8,385,47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9%,分部间销售为1,256,05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9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4,061,254,000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6%,毛利率为48.4%,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4,061,25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65%[6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间溢利为214,14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29%[6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间溢利为214,143千元人民币[80] - 公司期间溢利为人民币2.14亿元,同比下降65.3%,净利率为2.6%,较去年同期的6.6%下降4.0个百分点[48] - 公司期间溢利为210,979千元人民币,期间其他全面亏损为17千元人民币[73] - 公司期间全面收益总额为210,962千元人民币[7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间全面收益总额为213,95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74%[6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42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3.5%[10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盈利为4.19人民币分,同比下降63.53%[6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应占期间溢利为3,16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1.72%[6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85,29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8%[6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总额为85,29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9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2,752,65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62%[6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84,27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08%[6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84,274千元人民币[8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84,27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1%,主要由于无抵押票据实际利息开支下降至24,21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7%[9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267,92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6%[9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应收购账款减值亏损为156,81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5.3%[9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贴收入为59,76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其中无条件补助为39,66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0%[9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总额为79,59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主要由于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下降至16,32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9%[9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16,320千元人民币[8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究及开发支出为267,92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57%[6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究及开发支出为267,92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6%[4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267,92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6%[9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及在建工程分别为人民币48,931,000元和人民币160,389,000元,较2023年同期分别下降45.1%和39.8%[10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209,351,000元,较去年同期的356,700,000元减少[5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以及在建工程付款为226,193千元,较去年同期的264,138千元有所减少[7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569,701千元,相比去年同期的-618,895千元有显著改善[7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65,254千元,较去年同期的-824,602千元大幅减少[7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47,072千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608,772千元有所下降[7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451,519千元,期末余额为3,438,433千元[7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已收利息为16,320千元,较去年同期的31,301千元有所下降[7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已付利息为108,721千元,较去年同期的106,975千元略有增加[7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外匯匯率變動之影響为95千元,较去年同期的402千元有所减少[7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新筹银行及其他借贷为3,189,434千元,较去年同期的2,860,903千元有所增加[7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偿还无抵押票据800,000千元,与去年同期的2,200,000千元相比大幅减少[7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余额较期初增长6.7%,信用减值损失计提为人民币1.59亿元,同比大幅增加[4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9,686,644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10,258,088千元人民币[7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为人民币9,910,697,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6.7%[10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应受票据为人民币937,005,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5.7%[1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合计为6,321,035千元,较2023年底的6,049,707千元增长4.5%[1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应付账款基于发票日期的账龄分析显示,0至90日的应付账款为2,096,074千元,占总应付账款的74.2%[1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获得新增银行及其他借贷3,199,149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2,896,277千元增长10.5%[11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发行短期融资券800,000千元,票面年利率为2.32%,已于2024年4月14日悉数偿还[11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发行中期票据1,200,000千元,票面年利率为3.04%,三年到期[11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已抵押资产合计为1,131,741千元,较2023年底的1,227,843千元减少7.8%[12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本承担合计为112,628千元,较2023年底的152,870千元减少26.3%[12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向国药集团附属公司销售制成品712,468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661,259千元增长7.7%[12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应收国药集团附属公司的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为508,663千元,较2023年底的787,903千元减少35.4%[1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4,03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310千元增长21.9%[1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存放银行结余存款于其他国营实体,并与其订立多项交易,包括销售、购买、借贷及其他经营费用[12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应收票据的公允价值为937,00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886,777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2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无抵押票据的账面值为1,201,692千元人民币,其公允价值为1,221,036千元人民币,属于第二级公允价值层级[12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分为三个层级,第一级为活跃市场报价,第二级为可观察输入数据,第三级为不可观察输入数据[12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流动资产为人民币20,552,746,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9,799,846,000元有所增加[5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771,999,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267,276,000元增加[5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为人民币10,258,088,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686,644,000元增加[5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流动负债为人民币9,888,531,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332,600,000元增加[5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负债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23.9%上升至24.4%[5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银行及其他贷款余额为人民币4,009,484,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034,020,000元增加[5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使用的银行贷款额度为人民币10,035,352,000元[5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员工总数为17,716人,较2023年6月30日的17,373人增加[5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薪酬总额为人民币1,174,466,000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19,553,000元增加[5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17,268,502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16,993,675千元人民币[7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流动资产总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19,799,846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20,552,746千元人民币[7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流动负债总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9,332,600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9,888,531千元人民币[7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产净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23,936,618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24,150,576千元人民币[7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非流动负债总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3,799,130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3,507,314千元人民币[7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3,017,318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3,603,821千元人民币[7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存货从2023年12月31日的5,959,149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5,585,654千元人民币[7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9,686,644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10,258,088千元人民币[7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商誉及无形资产分别为人民币3,457,903,000元和人民币5,299,363,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基本持平[10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受限制现金为人民币165,388,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442.5%[1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3,438,433,000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5.1%[1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存货总额为人民币5,585,654,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6.3%[10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分部资产总额为42,811,49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3%[8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分部负债总额为17,935,67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5%[8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总营业额为8,385,47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86%[8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中藥配方顆粒业务营业额为3,479,73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43%[8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中成藥业务营业额为2,418,34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85%[8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中藥飲片业务营业额为1,576,91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82%[8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中藥材生產及經營业务营业额为754,27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34%[8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035,801千股,与2023年同期持平[102] 业务表现 - 中藥配方顆粒业务贡献营业额3,479,735,000元人民币,占总营业额的41.5%[6] - 中成藥业务营业额为2,418,349,000元人民币,占总营业额的28.8%[6] - 中藥配方顆粒營業收入回落,毛利率水平下滑[12] - 200種中藥配方顆粒平均降價超50%[12] - 中成藥重點品種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2.5%,其中9個品種銷售規模超過億元[15] - 中藥大健康產品整體毛利同比增長21.6%[16] - 國醫館服務門診客戶近12萬人次,同比增長18%[16] - 中藥配方顆粒业务营业额为3,479,735,000元,同比下降29.4%,毛利率为59.1%,同比下降5.0个百分点[35] - 中藥配方顆粒业态营业额为人民币34.8亿元,同比下降29.4%,占总营业额的41.5%[36] - 中藥配方顆粒毛利率为59.1%,较去年同期的64.1%下降5.0个百分点[36] - 中成藥业态营业额为人民币24.18亿元,同比增长18.9%,占总营业额的28.8%[37] - 中成藥毛利率为64.7%,较去年同期的59.3%上升5.4个百分点[37] - 中医药大健康业态营业额为人民币1.56亿元,同比增长2.9%,占总营业额的1.9%[38] - 中医药大健康毛利率为26.5%,较去年同期的22.4%上升4.1个百分点[38] - 中药饮片业务营业额为1,576,914,000元,同比增长20.8%,占总营业额的18.8%[34] - 中药材生产及经营业务营业额为754,277,000元,同比下降14.3%,毛利率为8.4%,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32][33] - 中成药业务营业额为2,418,349,000元,同比增长18.9%[31] - 中医药大健康业务营业额为156,198,000元,同比增长2.9%[31] - 佛山中心代煎中藥和膏方製作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1.7%[11] - 中山中心藥事服務收入同比增長31.3%[11] - 北京中心特色飲片品種和配送到家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7%[11] - 2024年上半年代煎配送及配套服務業務收入達6052萬元,同比增長42.8%[11] 研发与创新 - 公司新增1个CNAS实验室,累计拥有7个CNAS实验室[17] - 公司完成19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研究,占新发布标准的61%[17] - 公司累计完成157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研究,占已发布标准的53%[17] - 公司报告期内获授权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17] - 公司成功选育优良新品种5个,形成技术标准、专利108项[9] - 公司计划整合集中内外科技资源,推进中药新药、经典名方、中药配方颗粒等重点科研工作[29] 生产基地与供应链 - 公司在全国23省(区、市)累计参与共建中藥材生产基地178个,面积41.5万亩[9] - 公司累计建设繁育基地23个,面积4,688.53亩[9] - 公司金銀花、忍冬籐、梔子等品种通过新版中藥材GAP符合性检查,品种数量居全国首位[9] - 公司厚樸等10个品种通过国家中藥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三无一全」品牌品种审核[9] - 公司计划加速扩大中药饮片市场规模,推进大宗、特色品种产地趁鲜切制[28] 政策与法规 - 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加强医药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医保局高度重视集采中选产品供应保障工作,确保群众持续享受集采改革成效[24] - 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制剂特征图谱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和《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明确中药制剂特征图谱和稳定性研究技术的基本原则和试验方法[24] - 国家药监局印发《药品抽检探索性研究原则及程序》,规范药品抽检工作,促进企业提升药品质量控制[25] - 国家药监局发布《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申报资料撰写指导原则(试行)》,促进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和注册[25]
中国中药(0057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20:52
整体财务业绩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83.85473亿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93.02957亿人民币减少9.9%[2] - 公司毛利为40.61254亿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47.57976亿人民币减少14.6%[2] - 期间溢利为2.14143亿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6.1696亿人民币减少65.3%;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10979亿人民币,同比减少63.5%[2] - 每股基本盈利为4.19分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1.49分人民币减少63.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业额为8385473千元人民币[13] - 同期,公司期内溢利为214143千元人民币[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业额为9302957千元,期内溢利616960千元[15] - 2024年上半年营业额为8385473千元,较2023年的9302957千元有所下降[19] - 报告期内集团营业额约83.85亿元,同比减少9.9%,其中中药材业务占9.0%,中药饮片占18.8%,中药配方颗粒占41.5%,中成药占28.8%,中医药大健康占1.9%[36] - 毛利约40.61亿元,同比下降14.6%,毛利率为48.4%,较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36] - 报告期内集团营业额约83.8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9%[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其他收入约796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2%[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其他亏损约6480万元,去年同期约1400万元[7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1.59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销售及分销成本约27.5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6%[74] - 2024年上半年行政支出约5.12亿元,同比增长10.2%,因管理人员数量和薪酬增长[75] - 2024年上半年研发支出约2.68亿元,同比下降14.6%,用于提升质量、效益和效率研究[76] - 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约8427.4万元,同比减少,实际贷款利率为2.8%[77] - 2024年上半年期间溢利约2.14亿元,同比减少65.3%,净利率为2.6%,同比减少4.0个百分点[79]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4.19分,同比下降63.5%[80] 各业务板块财务情况 - 中药材生产及经营营业额为7.54277亿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减少14.3%;中药饮片营业额为15.7691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8%;中药配方颗粒营业额为34.79735亿人民币,同比减少29.4%;中成药营业额为24.1834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9%;中医药大健康营业额为1.5619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9%[2] - 一方、天江、同济堂、环球分部营业额分别为2964170千元、2028528千元、1423593千元、3225233千元人民币[13] - 一方、天江、同济堂、环球分部业绩分别为155035千元、 - 200054千元、163585千元、98804千元人民币[13]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市场营业额为8341715千元,较2023年的9256673千元下降[18] - 2024年上半年,中药配方颗粒营业额为3479735千元,较2023年的4930591千元下降[19] - 2024年上半年,中成药营业额为2418349千元,较2023年的2034759千元上升[19] - 中药材生产及经营业态营业额约7.54亿元,同比下降14.3%,毛利率8.4%,上升0.4个百分点[64] - 中药饮片业态营业额约15.77亿元,同比增长20.8%,毛利率21.1%,下降0.8个百分点[65] - 中药配方颗粒业态营业额约34.80亿元,同比下降29.4%,毛利率59.1%,下降5.0个百分点[66] - 中成药业态营业额约24.18亿元,同比增长18.9%,毛利率64.7%,上升5.4个百分点[68] - 中医药大健康业态营业额约1.56亿元,同比增加2.9%,毛利率26.5%,上升4.1个百分点[70]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69.93675亿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2.68502亿人民币略有减少[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为205.52746亿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7.99846亿人民币有所增加[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值为98.88531亿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93.326亿人民币有所增加[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总值为35.07314亿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37.9913亿人民币有所减少[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241.50576亿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9.36618亿人民币略有增加[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37546421千元人民币[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13395845千元人民币[14] - 一方、天江、同济堂、环球分部资产分别为16276214千元、11538265千元、6112492千元、8884523千元人民币[14] - 一方、天江、同济堂、环球分部负债分别为5369781千元、1395903千元、4262074千元、6907916千元人民币[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为37068348千元,负债总额为13131730千元[16] - 2024年6月30日存货总计558565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59149千元[30]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1025808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686644千元[31]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632103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049707千元[3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约205.53亿元,流动负债约98.89亿元,流动比率为2.1倍[81]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贷款余额约40.09亿元,其中12.33亿元为已抵押借款[82] - 2024年第一季度启动8亿元银行贷款接续到期融资券,启用4亿元短期贷款补充流动资金[83] - 2024年上半年资本性支出约2.09亿元,用于产能扩建[84] 其他财务数据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总额为79597千元,较2023年的83130千元有所下降[21]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合计为 - 64768千元,较2023年的 - 14004千元亏损增加[23] - 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合计为84274千元,较2023年的105438千元有所下降[24] - 2024年上半年已售存货成本4324219千元,2023年为4544981千元[25] - 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267925千元,2023年为313614千元[25]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总额85291千元,2023年为89852千元[27]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210979000元计算,2023年为578742000元[29] 经营分部情况 - 公司有四个可呈报经营分部,分别为一方、天江、同济堂和环球分部[11] 客户情况 - 公司拥有多元化客户群,无客户交易占本期及上年同期营业额10%以上[17] 股息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及2023年无建议派发股息[28]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亦无)[89] 财务准则影响 - 报告期内应用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司财务表现及状况无重大影响[10] ESG与基地建设 - 集团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位列总榜第25位,蝉联制药企业第一位[38] - 集团在全国23省(区、市)累计参与共建中药材生产基地178个,累计建设繁育基地23个,面积4688.53亩[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金银花等品种通过新版中药材GAP符合性检查,品种数量居全国首位[39] 业务增长亮点 - 佛山中心代煎中药、膏方制作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31.7%,中山中心收入同比增长超31.3%,北京中心收入同比增长27%[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全国12个省市区直营27家“共享中药 • 智能配送中心”,2024年上半年代煎配送及配套服务业务收入6052万元,同比增长42.8%[41] - 中成药29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5%,9个品种销售规模超亿元[45] - 中药大健康产品完成24个新品开发落地,累计上市超400款,整体毛利同比增长21.6%[46] - 国医馆服务门诊客户近12万人次,同比增长18%[47] 资质与研发成果 - 报告期内新增4个品种完成中药材趁鲜切至资质认证,累计共47个品种取得趁鲜切制资质[42] - 新增1个CNAS实验室,累计拥有7个[48] - 国家药典委新发布31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公司完成研究的19个,占比61%;累计已发布296个,公司完成研究的157个,占比53%[49] - 报告期内获授权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获立项科技项目1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新增科技项目奖项7项[49] 内部管理与培训 - 认证内训师达477人,同比增加8.7%,其中高级及特聘内训师192人[51] - 739门经验课程实现内部共享[51] 业务战略推进 - 公司加快推进国标品种上市备案工作,国、省标获批数量保持全国第一[44] - 公司“一人一院一标杆”项目取得积极成效,高产出标杆终端数量持续增长,医疗机构覆盖范围继续扩展[45] - 集团推进“数字中药”战略,“中药全产业链质量可追溯数据平台”建设进入关键阶段,自研“数字国医馆2.0”全面启动,广东一方入选工信部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52] 安全与环保工作 - 10家子企业开展本质安全改造行动,报告期内组织各类安全培训864次,开展应急演练154次,实现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53] - 报告期内成功开展节能环保内部培训78次[53] 政策法规动态 - 2024年1月10日,商务部、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规定部分中药资源及技术禁止或限制出口[56] - 2024年1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加强医药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供应保障工作[56] - 2024年2月5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56] - 2024年2月27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中药制剂特征图谱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和《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56] - 2024年3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2024年中国医政工作要点》推动中医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57] - 2024年3月29日,国家药监局印发《药品抽检探索性研究原则及程序》规范药品抽检工作[57] - 2024年4月22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申报资料撰写指导原则(试行)》促进相关制剂研发和注册[57] 未来规划 - 2024下半年公司将巩固中药全产业链协同布局优势,提升改革创新成效[60] - 落实五大业务战略目标,包括提升中药材业务效益、扩大中药饮片市场规模等[60] - 全面落实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60] - 深化协同战略体系,提升管控效能,确保战略规划落地[60] - 开展合法合规审查工作,建立合规教育常态化机制[61] - 整合集中内外科技资源,推进多项重点科研工作[61] -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打造雇主品牌,完善激励机制[61] - 实施“中国药材”大品牌战略,强化品牌传播与业务推广[61] 员工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共有17716名员工,薪酬总额约11.74亿元[87] 私有化相关 - 2024年2月21日,要约人要求董事会提呈将公司私有化的附先决条件建议,获批将致公司股份撤销上市地位[88] - 寄发计划文件的最后日期延至不迟于达成所有先决条件后7日或2024年10月25日,以较早者为准[88] 企业管治与披露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适用守则条文[89] -
中国中药(0057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8:29
公司业绩 - 2023年,公司營業額為人民幣181億元,較2022年同期上升26.7%[10] - 公司淨利潤為人民幣13.96億元,較2022年同期上升93.6%[10] - 公司經營業績持續增長,毛利率在51.18%左右[5] - 公司資產總值持續增加,達到人民幣37,068,348千元[6] - 公司在2023年的营业额约为人民币18,121,861,000元,同比增长26.7%[21] - 中藥配方顆粒业务的营业额约为人民币9,108,382,000元,占总营业额的50.3%,同比增长18.1%[21] - 中藥材生产及经营业态營业额约为人民幣1,855,534,0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8%[87] - 中藥飲片业态營业额约为人民幣2,811,368,0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4%[89] - 中藥配方顆粒业态營業額增长18.1%,达到人民幣9,108,382,000元,毛利率为65.5%[92][93] - 中成藥业态營業額增长28.0%,达到人民幣3,994,333,000元,毛利率为60.8%[94][95] - 中藥大健康產品业态營業額增长58.6%,达到人民幣212,832,000元,毛利率为18.1%[96][97] - 國醫館业态營業額增长6.2%,达到人民幣139,412,000元,毛利率为41.0%[98][99] - 其他收入增加26.1%,达到人民幣290,015,000元,主要来源于政府補貼收入[100] - 本集团报告期内科研投入费用达6.86亿元,同比增长12.06%,占營業收入比例达3.78%[43] - 本集团申请专利248项,获授权185项,其中发明专利100项、实用新型专利82项,为中药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48] 业务拓展与发展 - 公司积极展示中藥大健康全產業鏈高質量发展成果,承办了多个国家级盛会[22] - 公司在中藥材生產及經營方面取得行业领先地位,建立规范化可追溯的道地藥材種植基地[24][25] - 中藥飲片業务开发各类醫療終端客戶逾1,800家次,带动销售业务快速增长,板块业绩迎来历史新高度[27] - 中藥配方顆粒带量集中採購工作正式開展,有利于降低产品价格,提高患者可及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30][31] - 公司在中成藥领域拥有全国领先的基藥数量和生产能力,具有强大的竞争实力[34][35] - 公司中成藥业务销售基本面持续向好,多个成藥品种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50%[37] - 公司持续推动中藥大健康產品业务快速发展,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产品供应品种,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超60%[39][40] - 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和简化注册审批,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69]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严格贯彻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获得全国绿色发展类项目中最高级别奖项[55] - 公司全面推进合规治理,加强法律審查和風險防控作用,提高全员法律素养和合规意识[56] - 公司全面开展提质增效和亏损治理工作,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益,推进精益管理和虧損治理[58] 财务状况 - 2023年12月31日止12个月,公司本期溢利约为人民币1,396,070,000元,同比增长93.6%[109]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25.52分,同比增长68.1%[110] - 流动资产约为人民币19,799,846,000元,同比增长10.2%[112] - 银行及其他贷款余额约为人民币3,034,020,000元,同比增长76.3%[114] - 资本性支出约为人民币750,233,000元,基本持平[117] - 公司薪酬总额约为人民币2,387,329,000元,同比增长10.1%[122]
中国中药(0057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1 22: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总营业额为181.22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26.7%[2][3] - 2023年毛利为92.74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28.8%[2] - 2023年本年度溢利为13.96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93.6%[2][3]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5.52人民币分,较2022年增长68.1%[2] - 公司2023年营业额为181.21861亿元,销售成本为88.47369亿元,毛利为92.74492亿元[45] - 公司2023年经营溢利为14.27277亿元,财务费用为1.99045亿元,除税前溢利为12.24533亿元[45] - 公司2023年本年度溢利为13.9607亿元,较2022年的7.20965亿元有所增长[45] - 公司2023年流动总资产为197.99846亿元,流动负债总值为93.326亿元,流动资产净值为104.67246亿元[47] - 公司2023年非流动总资产为172.68502亿元,非流动负债总值为37.9913亿元,资产净值为239.36618亿元[48][49] - 公司2023年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25.52分,较2022年的15.18分有所增长[46] - 2023年12月31日递延税项负债为16,69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523千元,2022年1月1日为19,751千元[56]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为1,11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13千元,2022年1月1日为1,300千元[56] - 2023年12月31日保留溢利(计入其他储备)为95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07千元,2022年1月1日为1,187千元[56] - 2023年12月31日递延税项资产为17,80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036千元,2022年1月1日为21,051千元[57]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所得税开支为402千元,2022年为 - 213千元[58]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本年度溢利为 - 402千元,2022年为213千元[58] - 2023年本年度溢利为 - 402千元,2022年为213千元[58] - 2023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为 - 448千元,2022年为220千元[58] - 2023年非控股权益应占本年度溢利为46千元,2022年为 - 7千元[58] - 2023年来自客户合约的营业额为1.8121861亿元,2022年为1.4304242亿元[62] - 2023年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产品营业额分别为9108382千元、3994333千元、2811368千元等,2022年分别为7710933千元、3121636千元、1933386千元等[62] - 2023年中国内地、香港、海外及其他地方营业额分别为18024104千元、41695千元、56062千元,2022年分别为14173919千元、26333千元、103990千元[62] - 2023年来自客户合约的外部客户营业额为1.8121861亿元,分部间销售为2474126千元;2022年分别为1.4304242亿元、2306772千元[63] - 2023年来自客户合约营业额小计为2.0595987亿元,2022年为1.6611014亿元[63] - 2023年分部间调整及撇销为 - 2474126千元,2022年为 - 2306772千元[63] - 2023年一方、天江、同濟堂、環球外部客戶營業額分别为6794514千元、5119857千元、2035495千元、4171995千元,分部间销售分别为324147千元、302292千元、335346千元、1512341千元,分部营业总额分别为7118661千元、5422149千元、2370841千元、5684336千元,集团合计营业总额为18121861千元[68] - 2023年一方、天江、同濟堂、環球分部业绩分别为628627千元、471524千元、236398千元、105944千元,集团合计为1442493千元,年内溢利为1396070千元[68] - 2023年一方、同濟堂利息收入分别为16773千元、4107千元,集团合计利息收入为65257千元[68] - 2023年天江、同濟堂、環球财务费用及分佔聯營公司損益分别为3千元、 - 75704千元、 - 3702千元,集团合计为 - 199045千元[68] - 2023年一方、天江、同濟堂、環球折旧及摊销等减值亏损分别为 - 5590千元、 - 480076千元、 - 104760千元、 - 176090千元,集团合计为 - 1133271千元[68] - 2023年一方、天江、同濟堂、環球就各项确认减值亏损分别为 - 9455千元、 - 1852千元、 - 1765千元、3706千元,集团合计为 - 9366千元[68] - 2023年一方、天江、同濟堂、環球在商誉等方面确认减值亏损分别为 - 10963千元、 - 9057千元、0千元、 - 753千元,集团合计为 - 20773千元[68] - 2023年一方、天江、環球分部资产分别为15836717千元、12160190千元、5855965千元,集团资产总值为37068348千元[68] - 2023年一方、天江、同濟堂、環球分部负债分别为5001209千元、4646332千元、1309704千元、5688360千元,集团负债总额为13131730千元[68] - 2023年外部客户销售额为5,559,073千元,分部间销售为366,410千元,分部营业总额为5,925,483千元,分部业绩(经重列)为300,307千元[70] - 2023年其他收入总额为290,015千元,其中无条件政府补助175,068千元,有条件政府补助41,843千元,银行存款利息收入65,257千元,投资物业租金收入7,847千元[72] - 2023年即期税项企业所得税为290,495千元,过往年度(超额拨备)╱不足拨备为 - 12,561千元,小计277,934千元,递延税项抵免 - 449,471千元,合计 - 171,537千元[74][75] - 2023年就物业、厂房及设备确认减值亏损20,773千元,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益净额26,342千元,出售使用权资产收益净额7,619千元,出售其他无形资产亏损净额 - 238千元,捐赠 - 14,455千元,其他6,176千元,外汇亏损净额 - 384千元,收益╱(亏损)总额4,287千元[76] - 2023年就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债务工具(确认)╱拨回减值亏损分别为 - 10,151千元、1,372千元、 - 587千元,合计 - 9,366千元[77] - 2023年董事酬金及其他员工成本为8,932千元,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为2,216,823千元,界定供款退休福利供款为161,574千元,小计2,378,397千元[78] - 2023年销售成本为8,847,369千元,其中撇减存货至可变现净值为9,646千元[78] - 2023年核数师酬金为5,255千元[78] - 2023年折旧及摊销总额为1,133,271千元,其中投资物业折旧29,927千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653,510千元,使用权资产折旧50,363千元,其他无形资产摊销399,471千元[78] - 2023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总额为7,847千元,投资物业产生的直接营运开支为1,186千元,合计 - 6,661千元[78] - 2023年无建议派息,2022年每股派息5.18港仙,合共2.60855亿港元(约2.35995亿元人民币)[79] - 2023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2.852亿元人民币,2022年为7.64486亿元人民币[80] - 2023年商誉成本为35.70574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加159万元人民币[81] - 2023年应收账款账面净值为9.171283亿元人民币,2022年为7.619677亿元人民币[83] - 2023年存货合计为5.959149亿元人民币,2022年为6.03988亿元人民币[84] - 2023年其他收入约为2.90015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加26.1% [89] - 2023年其他收益约为428.7万元人民币,2022年为其他亏损约1.93773亿元人民币[90] - 2023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为64.03201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39.1% [92] - 2023年行政支出约为10.43318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10.5% [93] - 2023年研究及开发支出约为6.85632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12.1% [94] - 2023年联营企业应占亏损约369.9万元,去年约347.9万元[96] - 2023年本期溢利约13.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3.6%,净利率为7.7%,较去年增加2.7个百分点[97]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5.52分,较去年同期上升68.1%,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上升68.1%至约12.85亿元[98] - 2023年末流动资产约197.998亿元,流动负债约93.326亿元,流动比率为2.1倍,负债比率降至23.9%[99] - 2023年末银行及其他贷款余额约30.34亿元,其中约5.36亿元为已抵押借款[100] - 2023年二季度新发超短期融资券10亿元及中期票据12亿元,三季度发超短期融资券8亿元,另有短期银行借款10亿元、票据贴现融资4亿元[101] - 2023年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投资支出约7.502亿元,去年同期约7.532亿元[102] - 2023年末已签约未履行资本承担约1.529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103] - 2023年末员工共17303名,薪酬总额约23.873亿元,去年同期约21.686亿元[105] - 公司不建议派发2023年度末期股息,2022年为每股人民币4.55分(即5.18港仙)[10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中药材生产及经营营业额为18.56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45.8%[2] - 2023年中药饮片营业额为28.11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45.4%[2] - 2023年中药配方颗粒营业额为91.08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18.1%[2] - 2023年中成药营业额为39.94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28.0%[2] - 2023年中药大健康产品营业额为2.13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58.6%[2] - 2023年国医馆营业额为1.39亿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6.2%[2] - 中药材生产及经营业务营业额约18.56亿元,占总营业额的10.2%,同比增长45.8%[7] - 中药饮片业务营业额约28.11亿元,占总营业额的15.5%,同比增长45.4%[7] - 中药配方颗粒业务营业额约91.08亿元,占总营业额的50.3%,同比增长18.1%[7] - 中成药业务营业额约39.94亿元,占总营业额的22.0%,同比增长28.0%[7] - 中药大健康产品业务营业额约2.13亿元,占总营业额的1.2%,同比增长58.6%[7] - 国医馆业务营业额约1.39亿元,占总营业额的0.8%,同比增加6.2%[7] - 中药材生产及经营业态营业额约为18.56亿元,同比增长45.8%,占总营业额的10.2%,毛利率为10.4%,较去年上升4.7个百分点[36] - 中药饮片业态营业额约为28.11亿元,同比增长45.4%,占总营业额的15.5%,毛利率为21.1%,较去年上升0.4个百分点[37] - 中药配方颗粒业态营业额约为91.08亿元,同比增长18.1%,占总营业额的50.3%,毛利率为6
154.5亿,中国中药被私有化
投资界· 2024-02-22 13:07
中国中药私有化消息 - 中国中药发布公告,国药集团建议以每股4.6港元现金的价格私有化[1] - 中国中药在2021年1月27日传出私有化消息后股价上涨7.03%[3] - 2022年12月7日,中国中药再次传出私有化消息,但公司发布公告辟谣[4] - 中国中药股价在私有化传言燃烧下涨16.41%[4] - 中国中药股价在2022年2月7日传出私有化消息后涨幅超过12%[5] - 要约人要求中国中药私有化,撤销股份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6] - 中国中药将向要约人发行新股,使公司已发行股本恢复[8] - 中国中药将由国药集团全资拥有[8] - 国药集团私有化建议的总代价约为154.5亿港元[9] 中国中药公司背景 - 中国中药是国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拥有完善的产业链[10] - 中国中药拥有800多个成药品规,700多个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品种[11] - 中国中药拥有多个中华老字号和驰名商标[12] - 中国中药注重物药材资源的合法、合理开发和应用[13] 中国中药私有化原因 - 中国中药决定私有化的原因是为了精简公司治理、优化企业和股权结构[13] - 国药集团通过私有化中国中药可增强集团融资和战略的灵活性[14] 中国中药股价表现 - 中国中药复牌后股价高开,最高涨幅达24.52%[15]
中国中药(0057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7 16:39
营业额和毛利 - 本集团报告期内的营业额约为人民币9,302,957,00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7.4%[5] - 毛利为人民币4,757,976,000元,较去年同期上升61.2%[6] - 中藥配方顆粒业务營業額恢復明顯,較去年同期上升了78.5%[6] 业务展望和发展 - 公司将继续推进六大业务板块均衡发展,扩大中药材生产及经营业务规模,加强中药食片生产经营内部协同,加快中药配方颗粒重点品种的研究和制订,建立中成药产销协同结算定价模型,维护中药大健康产品平台渠道,持续完善国医馆投资项目布局和运营管理体系[54] -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序恢复,中药需求稳步增长,中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公司将完成「十四五」规划的中期修订,推进「十四五」规划分解落地,全面实施协同发展战略[53] 业务拓展和合作 - 本集团加快在重点城市布局,在北京引进国医大师资源,实现与在北京地区中医业务体系的业务资源对接,开展医疗合作、项目交叉、技术共享、产品创新,提升国医馆板块的整体价值[28] - 本集团加强与高校交流合作,获得「佛港企业招才引智示范基地」称号,成为佛山在香港招聘的重要窗口[39] 财务状况 - 流动资产约达人民币20,956,635,000元,包括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银行存款约人民币3,982,759,000元[81] - 流动负债约为人民币10,876,481,000元,流动比率为1.9倍[81] - 负债比率上升至34.0%,主要由于银行和其他贷款较年初增加所致[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