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光谷(00798)

搜索文档
中电光谷(00798)上半年实现销售回款约23.25亿元 同比增长34% 综合运营业务成增长主力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21:0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中期收入14.71亿元,同比增长0.79% [1] - 毛利3.67亿元,同比增长1.11%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77.1万元 [1] - 销售回款23.25亿元,同比增长34% [1] 业务签约表现 - 新增签约额15.39亿元,同比增长8% [1] - 综合运营业务签约额同比增长31% [1] - 办公类园区签约额同比增长13% [1] 收入结构 - 园区运营服务收入10.38亿元,占总营收70.6% [1]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10.8% [1] - 物业租赁服务收入8020万元,同比增长18.1% [1] 运营规模 - 管理物业面积达329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92% [1] - 企业客户服务面积占比超74% [1] - 物业出租率保持稳定 [1] 土地储备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产业园用地储备532.0万平方米 [1] - 土地储备分布于南京、泰州、成都、长沙、天津、青岛、上海、咸阳等城市 [1]
中电光谷上半年实现销售回款约23.25亿元 同比增长34% 综合运营业务成增长主力
智通财经· 2025-08-26 21:0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约14.71亿元,同比增长0.79% [1] - 毛利约3.67亿元,同比增长1.11%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77.1万元 [1] - 新增签约额15.39亿元,同比增长8% [1] - 销售回款约23.25亿元,同比增长34% [1] 业务结构 - 园区运营服务收入10.3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70.6% [1]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10.8% [1] - 物业租赁服务收入8020万元,同比增长18.1% [1] - 综合运营业务签约额相比去年同期增加31% [1] - 办公类园区签约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3% [1] 运营规模 - 管理物业面积达329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92% [1] - 企业客户服务面积占比超74% [1] - 出租率保持稳定 [1] - 集团拥有优质产业园用地储备约532.0万平方米 [1] - 土地储备主要位于南京、泰州、成都、长沙、天津、青岛、上海、咸阳等城市 [1]
中电光谷(00798.HK)中期实现收入14.7亿元 同比增长0.79%
格隆汇· 2025-08-26 20:44
中期业绩表现 - 收入为人民币14.7亿元 同比增长0.79% [1] - 期间利润为人民币210万元 同比减少人民币110万元 [1]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2人民币分 [1] 战略发展目标 - 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根本战略目标 [1] - 重新审视产业园区业务在2025年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把握结构性机会 [1] - 坚持开放、远见、联合的价值理念 聚焦体系化经营能力建设 [1] 业务发展重点 - 努力实现综合运营业务规模更大增长 [1] - 园区开发业务经营质量明显提升 [1] - 股权投资战略协同价值更加显著 [1] - 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1]
中电光谷(0079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6 20:34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关键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类。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收入同比增长0.8%至人民币14.71亿元[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470,685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459,162千元人民币增长0.8%[24] - 公司报告期内收入为人民币14.707亿元,同比增长人民币1150万元,增长0.8%[94] - 毛利同比增长1.1%至人民币3.67亿元[4] - 整体毛利为人民币3.671亿元,同比增长人民币400万元[96] - 期间利润同比下降34.1%至人民币210万元[4] - 期间利润为2,109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202千元人民币下降34.1%[32] - 公司期间利润为人民币210万元,同比减少34%[57] - 期间利润为人民币2.1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1百万元[102]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同比下降89.9%至人民币177万元[4]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下降91.7%至人民币0.02分[4] - 每股基本盈利0.024元,同比下降89.9%,基于股东应占利润1,771千元[37]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财务成本净额同比增加9.7%至人民币1.56亿元[4] - 财务成本净额为156,21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其中银行借款利息开支增长5.7%至179,471千元人民币[33]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1.036亿元,同比下降人民币750万元,下降0.7%[95] - 已售物业成本289,972千元,同比增长58.1%[35] - 员工成本总额为420,555千元,同比增长1.95%,其中薪金福利389,110千元,退休计划供款31,445千元[35] - 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420.6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8.1百万元[107]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人民币7060万元,同比增长2.1%[98]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57.7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3.7百万元(下降2.3%)[99] - 所得税开支增长118.2%至70,130千元人民币,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的32,146千元人民币[32] - 所得税开支总额70,130千元,同比增长118.1%,其中企业所得税67,358千元,土地增值税20,209千元[35] - 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70.1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38.0百万元[101] 各业务线表现(园区运营服务) - 园区运营服务收入为1,038,19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2%,其中物业管理服务增长10.8%至417,166千元人民币,设计建造服务下降23.7%至372,343千元人民币[24] - 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14.707亿元,其中园区运营服务收入占比70.6%[57] - 园区运营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038.2百万元,同比下降6.2%(从2024年同期的1,106.955百万元减少68.8百万元)[59][60] - 园区运营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0.38192亿元,占总收入70.6%[94] - 设计与建造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72.3百万元,同比下降23.7%(较2024年同期的487.841百万元减少115.5百万元)[59][62]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17.2百万元,同比增长10.8%(较2024年同期的376.419百万元增加40.7百万元)[59][64] - 物业管理面积达3,29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92%(增加524万平方米),其中企业客户服务面积占比74.98%[64] - 新增外拓物业服务项目金额为人民币54.9百万元,同比增长22%[64] - 物业租赁服务收入为人民币80.2百万元,同比增长18.1%[59][66] - 已出租物业总面积28.5万平方米[66] - 能源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3.394百万元,同比下降30.8%(较2024年同期的62.712百万元减少19.318百万元)[59] - 能源服务收入为4340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减少1930万元[67] - 团体餐饮及酒店服务收入为人民币72.387百万元,同比增长6.1%(较2024年同期的68.238百万元增加4.149百万元)[59] - 团体餐饮及酒店服务收入为724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69] - 分部业绩总额为299,65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0%,其中园区运营服务分部业绩增长94.1%至134,498千元人民币[30][31] - 来自投资物业的租金收入199,203千元,同比增长6.2%[35] 各业务线表现(园区开发服务) - 园区开发服务收入为432,49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8%,其中产业园区空间销售增长31.4%至315,268千元人民币[24] - 园区开发服务收入为43250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增加8030万元,增长22.8%[70] - 园区开发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32493亿元,占总收入29.4%[94] - 产业园区空间销售总收入为31526.8万元人民币,已出售及交付建筑面积58855平方米,平均售价每平方米5357元[71] - 北碚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260万元人民币,占产业园区空间销售收入的16.7%[72] - 天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240万元人民币,占产业园区空间销售收入的16.6%[72] - 青岛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170万元人民币,占产业园区空间销售收入的16.4%[72] - 产业园区销售签约面积12.9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减少2.2万平方米[74] - 产业园区销售签约合同额70160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8830万元[74] - 公司园区开发业务签约额同比减少人民币8830万元[56] 资产、债务与借款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减少19.8%至人民币79.95亿元[7] - 未偿还债项总额增加人民币497.4百万元至人民币7,995.4百万元[104] - 银团贷款违约金额为人民币8.0205亿元,较2024年末10.13574亿元减少20.9%[12] - 附带交叉违约条件的借款总额为人民币14.55822亿元,较2024年末13.45475亿元增长8.2%[12] - 银团贷款非流动部分重分类为流动负债人民币7.61947亿元,较2024年末2.3亿元激增231.3%[13] - 交叉违约借款非流动部分重分类为流动负债人民币4.33269亿元,较2024年末4.37883亿元基本持平[13] - 银团贷款与交叉违约借款合计流动负债风险敞口达人民币21.95218亿元[12][13] - 未动用贷款及融资额度为人民币38.30469亿元,较2024年末33.52169亿元增长14.3%[15] - 已获银行酌情豁免交叉违约的借款金额为人民币8.05351亿元,较2024年末8.3763亿元减少3.9%[15] - 正在协商书面豁免的交叉违约借款金额为人民币6.50471亿元[15] - 公司期末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人民币11.475亿元,较期初减少32%[50] - 公司期末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19.291亿元,较期初减少24%[51][52] -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计提减值准备490,820千元,同比下降7.1%[49] - 存货总额70,237千元,同比下降1.3%,其中成品67,287千元[48] - 资产净值微增0.1%至人民币88.81亿元[7] - 投资物业价值增加2.6%至人民币76.41亿元[6] - 公司期末库存股为人民币1.246亿元,较期初增加3%[53] - 资本开支为人民币21.0百万元,未付物业开发承担为人民币2,633.5百万元[105][106] 投资与联营/合营公司表现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人民币354万元,而去年同期为收益1378万元[4]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3,543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收益13,781千元人民币转为亏损[32]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3,543千元,同比由收益13,781千元转为亏损[40][41]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损失为人民币3.5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7.3百万元[100] - 分占联营公司亏损11,644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利润42,326千元人民币转为亏损[32] - 联营公司投资分占亏损11,644千元,同比由利润42,326千元转为亏损[42] - 分占合营企业亏损11,471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利润7,719千元人民币转为亏损[32] - 合营企业投资分占亏损11,471千元,同比由利润7,719千元转为亏损[43] 现金流与流动性 - 公司现金流预测覆盖期至少12个月(自2025年6月30日起)[14]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为人民币145.5百万元,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为人民币75.0百万元[103] - 公司销售回款人民币23.249亿元,同比增长34%[56] 土地与物业储备 - 公司期末产业园用地储备约532.0万平方米[57] - 公司产业园区土地储备总面积达5,319,611平方米[84] - 产业园区用地储备约532.0万平方米[76] - 自持物业可出租面积958,000平方米,已出租面积674,000平方米,出租率达70%[83] - 武汉创意天地商业项目土地储备131,164平方米[77] - 青岛光谷软件园工业用地储备199,016平方米[77] - 成都芯谷科研/商业用地储备533,053平方米[79] - 绵阳科技园工业用地储备326,150平方米[80] - 中国电子(温州)信息港工业用地储备118,170平方米[79] - 黄冈光谷联合科技城权益占比70%[77] - 西安CEC信息港权益占比74%[79] 业务发展与项目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增签约额达人民币15.389亿元,同比增长8%[56] - 新增南昌市新建区产业园"OEPC"项目合同金额为人民币524.8百万元,同比增长117%[61] - 报告期内实现租金收入人民币117.2百万元,同比增长4.4%[83] - 零度资本下设11支基金,投资数字城市、网络信息等4大领域[85] 公司股份回购 - 公司购回17,348,000股股份作注销用途,总代价为人民币357.6万元[53][54] - 2025年6月回购17,348,000股股份,总代价3,870,640港元[108][109] - 公司期后回购注销52,800,000股股份,总代价13,440,568港元[87] - 2025年7月回购52,800,000股股份,总代价约13,440,568港元[110] 其他重要事项 - 会计准则变更未对财务表现产生重大影响[19] - 整体毛利率为25.0%,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96] - 其他收入为人民币6530万元,同比增长人民币3300万元[97]
中电光谷午后涨超5% 公司与武汉新洲区签署协议 合作发展星谷东部产业新城
智通财经· 2025-08-06 14:59
股价表现 - 中电光谷(00798)午后涨超5%,截至发稿涨5.37%,报0.255港元 [1] 战略合作 - 公司与武汉市新洲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星谷东部产业新城的产业发展展开全方位合作 [1] - 合作以星谷科创中心和星谷科技城为支点,共同推进新洲"3+N"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35.8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06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6年为正 [1] - 园区运营服务收入22.16亿元,占总收入比例62%,较2023年同期的54%上升8个百分点 [1] 商业模式创新 - 敏捷定制成为产业地产商业模式创新主要路径 [1] - 2024年敏捷定制签约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合同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 [1]
中电光谷(00798)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的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4:46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中電光谷聯合控股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4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798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 | HKD | | 0.1 HKD | | 1,0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HKD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 | HKD | | 0.1 HKD | | 1,000,000,0 ...
中电光谷(00798)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01 17:02
会议安排 - 董事会会议定于2025年8月26日举行[3] - 会议将考虑及通过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3] - 会议将讨论派发中期股息(如有)[3] 公司人员 - 非执行董事包括刘波等5人[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齐民等3人[3] - 执行董事为黄立平先生[3]
7月24日港股回购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7-25 09:56
港股公司回购情况 - 7月24日共有17家港股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合计回购1715.15万股,金额1688.95万港元 [1]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回购150.00万股,金额444.28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6.06亿港元 [1][2] - 蒙牛乳业回购20.00万股,金额345.45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2.42亿港元 [1][2] - IGG回购56.00万股,金额240.33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5665.09万港元 [1][2] 回购金额排名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以444.28万港元成为7月24日回购金额最高的公司 [1] - 蒙牛乳业以345.45万港元排名第二 [1] - IGG以240.33万港元排名第三 [1] 回购数量排名 - 嬴集团以550.00万股成为7月24日回购数量最多的公司 [1] - 中电光谷以438.80万股排名第二 [1] - 首佳科技以300.00万股排名第三 [1]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首佳科技回购300.00万股,金额170.01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898.66万港元 [2] - 信利国际回购100.00万股,金额123.00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01亿港元 [2] - 中电光谷回购438.80万股,金额116.28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731.12万港元 [2] - 名创优品回购1.20万股,金额42.37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3.12亿港元 [2]

智通港股回购统计|7月2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22 09:14
股票回购情况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00670)回购数量294.40万股,回购金额851.94万元,年累计回购9915.20万股,占总股本1.915% [1][2] - 蒙牛乳业(02319)回购20.00万股,金额342.07万元,年累计回购495.00万股,占总股本0.127% [1][2] - IGG(00799)回购49.00万股,金额211.60万元,年累计回购719.80万股,占总股本0.617% [1][2] - 名创优品(09896)回购5.72万股,金额199.40万元,年累计回购283.23万股,占总股本0.228% [1][2] - 中电光谷(00798)回购400.00万股,金额104.00万元,年累计回购6548.00万股,占总股本0.872% [1][2] - 乐华娱乐(02306)回购36.60万股,金额103.52万元,年累计回购924.00万股,占总股本1.095% [1][2] - 卡罗特(N24025)回购15.10万股,金额73.77万元,年累计回购30.10万股,占总股本0.540% [1][2] - VITASOY INT'L(00345)回购5.60万股,金额51.86万元,年累计回购1463.00万股,占总股本1.363% [1][2] - 现代牙科(03600)回购10.00万股,金额41.88万元,年累计回购360.00万股,占总股本0.383% [1][2] - 骏杰集团控股(08188)回购30.00万股,金额27.80万元,年累计回购294.80万股,占总股本0.613% [1][2] - 信利国际(00732)回购22.40万股,金额26.88万元,年累计回购4474.60万股,占总股本1.415% [1][2] - 嬴集团(00397)回购400.00万股,金额25.79万元,年累计回购6110.00万股,占总股本2.576% [1][2] - 力鸿检验(01586)回购8.00万股,金额24.80万元,年累计回购122.80万股,占总股本2.075% [1][2] - 彩客新能源(01986)回购22.20万股,金额18.43万元,年累计回购131.10万股,占总股本0.135% [1][2] - 香港食品投资(00060)回购23.00万股,金额11.09万元,年累计回购347.40万股,占总股本1.338% [1][2] - 首佳科技(00103)回购15.00万股,金额8.40万元,年累计回购551.00万股,占总股本0.234% [1][2] - 世界华文媒体(00685)两次回购各10.00万股,金额分别为1.90万元和1.05万元,年累计回购3020.52万股,占总股本1.825% [1][2] - 中集集团(02039)回购300股,金额2121元,年累计回购861.11万股,占总股本0.280% [1][2]
22家港股公司出手回购(7月18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7-21 09:39
港股公司回购概况 - 7月18日共有22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合计回购1319.18万股,总金额3671.90万港元 [1] - 以金额统计,VITASOY INT'L回购金额最高达966.71万港元,中集集团以868.93万港元次之,中国东方航空股份以503.98万港元位列第三 [1][2] - 以数量统计,嬴集团回购300.00万股居首,信利国际和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分别回购200.00万股和175.00万股 [1] 重点公司回购详情 - VITASOY INT'L当日回购104.40万股,价格区间9.250-9.26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1.37亿港元 [1][2] - 中集集团回购126.28万股,价格区间6.700-7.02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5600.66万港元 [1][2]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年内多次回购,累计金额达5.76亿港元,7月18日单日回购175.00万股,价格区间2.850-2.940港元 [1][2]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蒙牛乳业回购20.00万股,金额339.30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2.28亿港元 [2] - 名创优品回购5.70万股,金额199.43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3.05亿港元 [2] - 信利国际回购200.00万股,金额240.00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9587.27万港元 [2] - 归创通桥回购0.40万股,金额8.55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6786.29万港元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