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能集团(01730)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16:41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7月2日收盘,共有137只股票创52周新高,领航医药生物科技(00399)、重庆钢铁股份(01053)、富誉控股(08269)创高率位列前三,分别为180.00%、52.52%、36.81% [1] - 领航医药生物科技收盘价0.260港元,最高价0.700港元,创高率180.00% [1] - 重庆钢铁股份收盘价1.720港元,最高价2.120港元,创高率52.52% [1] - 富誉控股收盘价0.249港元,最高价0.249港元,创高率36.81% [1] - 黄河实业(00318)收盘价0.390港元,最高价0.600港元,创高率33.33% [1] - 中国东方集团(00581)收盘价1.460港元,最高价1.830港元,创高率23.65% [1] - 鞍钢股份(00347)收盘价1.860港元,最高价2.620港元,创高率23.00% [1] 其他显著新高股票 - 荣晖国际(00990)收盘价0.740港元,最高价0.840港元,创高率21.74% [1] - HOME CONTROL(01747)收盘价2.840港元,最高价2.840港元,创高率20.85% [1] - 天安卓健(00383)收盘价1.140港元,最高价1.150港元,创高率17.35% [1] - 马鞍山钢铁股份(00323)收盘价2.020港元,最高价2.490港元,创高率16.90% [1] - 兴利集团(00114)收盘价0.550港元,最高价0.640港元,创高率16.36% [1] - 盛良物流(08292)收盘价0.660港元,最高价0.660港元,创高率13.79% [1] 中低涨幅新高股票 - 三生制药(01530)收盘价24.250港元,最高价26.100港元,创高率4.61% [2] - 信义能源(03868)收盘价1.170港元,最高价1.200港元,创高率4.35% [2] - 中国飞机租赁(01848)收盘价4.170港元,最高价4.180港元,创高率4.24% [2] - 华油能源(01251)收盘价0.213港元,最高价0.248港元,创高率4.20% [2] - 江南布衣(03306)收盘价18.340港元,最高价18.380港元,创高率3.90% [2]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青瓷游戏(06633)收盘价3.100港元,最低价1.000港元,创低率-54.55% [4] - 迪信通(06188)收盘价0.231港元,最低价0.211港元,创低率-14.57% [4] - 钧濠集团(00115)收盘价2.700港元,最低价2.690港元,创低率-10.33% [4] - 新明中国股权(02974)收盘价0.042港元,最低价0.019港元,创低率-9.52% [4] - 易站绿色科技(08475)收盘价0.063港元,最低价0.055港元,创低率-8.33% [4]
LHN(0173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6-26 17:3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70,569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同期的54,547千新加坡元增长约29.37%[9] - 2025年上半年纯利为14,939千新加坡元,2024年同期为13,258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约12.7%[9] - 2025年基本每股盈利为3.38仙,摊薄每股盈利为3.34仙,2024年分别为3.17仙和3.14仙[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其他全面收益为1,027千新加坡元,2024年同期为257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约299.61%[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纯利为14,939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同期的13,258千新加坡元增长12.7%[1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15,147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同期的13,230千新加坡元增长14.5%[1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已付股息4,184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同期的4,088千新加坡元增长2.3%[11][1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现金39,037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同期的15,947千新加坡元增长144.8%[1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951千新加坡元,而2024年同期为所用现金净额28,992千新加坡元[1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1,440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同期的所得现金净额17,434千新加坡元有较大变化[13] - 2025年来自外部客户收益为70,569千新加坡元,2024年为54,547千新加坡元,主要来自新加坡市场[64] - 2025年租金收入为28,852千新加坡元,2024年为28,687千新加坡元,2025年销售开发物业收入为12,110千新加坡元[65] - 2025年其他收益(淨額)为9,107千新加坡元,2024年为 - 382千新加坡元,主要因分租淨投資收益增加[66] - 2025年其他收入为2,230千新加坡元,2024年为2,977千新加坡元,利息收入有所减少[66] - 2025年公司总收益为70,569千新加坡元,2024年为54,547千新加坡元[65] - 2025年公司其他收益及收入淨額为11,337千新加坡元,2024年为2,595千新加坡元[66] - 2025年每股基本盈利3.38新加坡仙,摊薄后为3.34新加坡仙;2024年基本盈利3.17新加坡仙,摊薄后为3.14新加坡仙[73] - 公司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约54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600万新加坡元(或29.4%)至2025年上半年约706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空间优化、物业开发及设施管理业务收益增加[103] - 公司毛利从2024年上半年约330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760万新加坡元(或23.2%)至2025年上半年约4060万新加坡元,主要受住宅物业共居业务及物业开发业务推动[112] - 公司其他收益/(亏损)-净额及其他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约26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870万新加坡元(或336.9%)至2025年上半年约113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融资租赁分租收益增加及外汇收益[113] - 公司除税前溢利从2024年上半年约153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80万新加坡元(18.3%)至2025年上半年约1800万新加坡元[121] - 所得税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约20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10万新加坡元(55.9%)至2025年上半年约310万新加坡元[122] - 公司纯利从2024年上半年约133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70万新加坡元(12.7%)至2025年上半年约1490万新加坡元[12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3800万新加坡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200万新加坡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3140万新加坡元[14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约850万新加坡元至约5190万新加坡元[141] - 2025年上半年,集团录得外汇收益约1.6万新加坡元[15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约21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840万新加坡元(或38.9%)至2025年上半年约299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物业开发业务成本及其他业务成本增加[111] - 公司其他营运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约6万新加坡元微幅增加约20万新加坡元(或380.7%)至2025年上半年约3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空间优化业务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增加[115]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约12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400万新加坡元(或332.3%)至2025年上半年约52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销售物业开发业务分层业权单位产生的佣金及营销开支[116]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约122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00万新加坡元(或7.8%)至2025年上半年约132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员工成本、专业费用及其他杂项开支增加[117] - 公司融资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约56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30万新加坡元(或5.6%)至2025年上半年约60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银行借贷增加导致利息开支增加[11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总开支为4831.9万新加坡元,2024年同期为3499.8万新加坡元[68] - 2024财年管理层将179.6万新加坡元从行政开支重新分配至销售成本,调整后行政开支为1224.7万新加坡元,销售成本为2155.2万新加坡元[6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净额为595.2万新加坡元,2024年同期为563.6万新加坡元[7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税项为311万新加坡元,2024年同期为199.5万新加坡元[7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空间优化业务成功续约八份总租约,3月31日住宅物业房间数为2924间[94] - 2025年3月31日,Work+Store空间占用率99.8%,工业空间98.2%,商业空间91.0%,共居空间(新加坡)97.7%[95] - 2025年上半年设施管理业务ICFM获43份新合约,92份现有合约续约,客户从103名增至121名[9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在新加坡管理101个停车场超27500个车位,香港管理1个超500个车位,4月底退出香港业务[96] - 2025年上半年能源业务取得三份太阳能合约,可再生能源发电约0.4兆瓦,3月31日太阳能总发电9.2兆瓦,有19个电动车充电站[96] - 集团推出48 Arab Street共居酒店,中标159 Jalan Loyang Besar物业总租约,预计下半年推出453 Balestier Road及260 Upper Bukit Timah Road项目[98] - Work+Store扩展工业物业业务,推出空调储存和储酒空间,在202 Kallang Bahru和38 Ang Mo Kio开设相关设施[100]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私人住宅租金预计上涨2 - 4%,竣工量降至5300 - 5850套,较2024年9103套大幅下降[97] - 2025年新加坡国际游客到访量预计达1700 - 1850万名,较2024年1650万名增加[9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4月15日,集团宣布建议分拆Coliwoo Group独立上市,已提交港交所和新交所[99] - 公司拟就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财政年度建议及分派不少于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集团溢利(经扣除自有及合营企业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亏损、资产减值/核销、非经常性及一次性项目后)的30.0%的股息[157] - 特别股息预期将于2025年5月30日或前后派付,新股份预期将于同日或前后上市[159] - 董事会决议宣派2025年上半年中期股息,每股0.01新加坡元(相当于0.06港元),6月27日派付[16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14年7月10日在新加坡注册成立,2015年3月16日转型为公众公司并改名,2023年12月13日起在新交所主板第一上市[15]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主要从事空间优化、物业开发、设施管理服务及能源业务[15]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编制期间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应与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年度的年度财务报表一并阅读[16] - 集团编制本报告期间财务报表时采用与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年度经审核财务报表相同的会计政策及计算方法[17] - 多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生效时间不同,如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等在2024年10月1日生效,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等在2025年10月1日生效[18]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财政年度生效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集团并无重大影响[18] - 集团为承租人时,租期为12个月或以下的短期租赁及低价值租赁不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相关租赁付款在租期内按直线法于损益确认为开支[24] - 集团为出租人时,经营租赁的租金收入(扣除授予承租人的任何优惠)于租期内按直线法于损益内确认[25] - 集团对分租进行分类时,参考总租赁产生的使用权资产而非相关资产将分租分类为融资或经营租赁[26] - 编制中期财务报表要求管理层作出判断、估计及假设,实际结果可能与估计不同[28] - 集团持续就估计及相关假设作出评估,对会计估计的修订会于修订估计的期间及受影响的任何日后期间确认[29] - 集团于合约开始时评估有关合约是否包含租赁,仅于合约的条款及条件出现变动时方需进行重估[19] - 自2024年9月30日起,公司风险管理政策无变动[31] - 公司主要物业资产公平值根据独立专业合资格物业估值师评值估计,估值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采用直接市场比较法、贴现现金流量法、收入资本化法及剩余价值法[33][3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最大客户应占收益约为总收益的5.2%,2024年为2.9%[4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五大客户应占总收益约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前总收益的16.0%,2024年为8.4%[41] - 公司可呈报经营分部包括工业、商业、住宅、物业开发、设施管理、能源组别,工业、商业及住宅组别构成空间优化业务[4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分部业绩收益为60.8万新加坡元[4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包括85 SOHO(海外)分部业绩亏损34.1万新加坡元[4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包括85 SOHO(海外)公平值亏损30.3万新加坡元[4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包括85 SOHO(海外)利息收入3000新加坡元[4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包括85 SOHO(海外)融资成本17.7万新加坡元[4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包括85 SOHO(海外)除税前亏损81.8万新加坡元[50] - 不包括具有相应租赁负债的使用权投资物业的初始添置为2044万新加坡元[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销售总额为67,081千新加坡元,外部销售为54,547千新加坡元,期内纯利为13,258千新加坡元[5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分部业绩收益为569,000新加坡元,亏损为396,000新加坡元[59] - 2025年3月31日与2024年9月30日相比,呈報分部資產从696,724千新加坡元增至715,081千新加坡元,呈報分部負債从429,539千新加坡元增至433,919千新加坡元[63] - 2025年3月31日融资租赁合同应收款项为2537.3万新加坡元,2024年9月30日为2116.1万新加坡元[75] - 2025年3月31日计入流动资产的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575.5万新加坡元,2024年9月30日为1305.2万新加坡元[75] - 2025年3月31日计入流动负债的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41,026千新加坡元,2024年9月30日为32,904千新加坡元[79] - 2025年3月31日计入非流动负债的其他应付款项为16,769千新加坡元,2024年9月30日为16,590千新加坡元[79] - 2025年3月31日银行借贷总额为277,987千新加坡元,2024年9月30日为281,584千新加坡元[81] - 2025年3月31日租赁负债总额为97,455千新加坡元,2024年9月30日为97,7
LHN(01730.HK)中期纯利1412.1万新加坡元 同比增长8.8%
格隆汇· 2025-05-15 21:27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6个月,公司收益达7056.9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29.4% [1] - 公司权益拥有人应占纯利为1412.1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8.8% [1] - 每股基本盈利为3.38新加坡仙 [1] 空间优化业务 - 成功重续八份总租约,包括两项工业物业、两项商业物业及四项住宅物业 [1] - 住宅物业主要由Coliwoo的共居业务带动,表现强劲,截至2025年3月31日房间数为2,924间 [1] 设施管理业务 - 提供综合设施管理服务及停车场管理服务,表现良好 [1] - 清洁及相关服务业务获得43份新合约,92份现有合约成功续约 [1] - ICFM客户由上一年的103名增加至121名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新加坡管理101个停车场(超过27,500个停车位),在香港管理1个停车场(超过500个停车位) [1] - 因香港停车场管理效益较低,公司于2025年4月底退出香港停车场业务 [1] 能源业务 - 专注于可再生能源服务,包括电力零售、电动车充电站及太阳能发电系统安装,主要面向工业客户 [2] - 2025年上半年取得三份太阳能合约,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约为0.4兆瓦 [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太阳能总发电量共计为9.2兆瓦 [2] - 公司及其合资企业共有19个电动车充电站 [2]
LHN(0173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5-15 21:1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70,569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同期的54,547千新加坡元增长29.4%[3][5] - 同期毛利为40,637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的32,995千新加坡元增长23.2%[3][5] - 本公司权益拥有人应占纯利为14,121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的12,973千新加坡元增长8.8%[3][5] - 每股基本盈利为3.38新加坡仙,较2024年的3.17新加坡仙增长6.6%;每股摊薄盈利为3.34新加坡仙,较2024年的3.14新加坡仙增长6.4%[3][5] - 其他收益╱(亏损)-净额及其他收入为11,337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的2,595千新加坡元增长超100%[5] - 除税前溢利为18,049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的15,253千新加坡元增长18.3%[5]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5,966千新加坡元,较2024年的13,515千新加坡元增长18.1%[5] - 2025年上半年纯利为14,939千新加坡元,2024年同期为13,258千新加坡元[12] - 公司最大客户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应占收益约为总收益的5.2%,2024年为2.9%[32] - 公司五大客户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应占总收益约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前总收益的16.0%,2024年为8.4%[3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销售总额为84,792千新加坡元,售予外部人士为70,569千新加坡元[3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8,049千新加坡元,期内纯利为14,939千新加坡元[38]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销售总额为67,081千新加坡元,售予外部人士为54,547千新加坡元[40]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5,253千新加坡元,期内纯利为13,258千新加坡元[4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70,569千新加坡元,2024年同期为54,547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约29.37%[44][45] - 2025年上半年其他收益(亏损)净额为9,107千新加坡元,2024年同期为亏损382千新加坡元[46] - 公司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约54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600万新加坡元(或29.4%)至2025年上半年约706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空间优化、物业开发及设施管理业务收益增加[74] - 商业物业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约28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130万新加坡元(或47.1%)至2025年上半年约150万新加坡元,因融资租赁分租收益终止确认[76] - 住宅物业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约206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310万新加坡元(或15.3%)至2025年上半年约2370万新加坡元,因新加坡共居业务和海外物业收益增加[77] - 物业开发业务收益约为1210万新加坡元,来自销售新加坡55 Tuas South Avenue 1的分层业权单位[78] - 设施管理业务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约172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20万新加坡元(或12.6%)至2025年上半年约1940万新加坡元,因取得新合约和停车场业务增加[79] - 毛利从2024年上半年约330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760万新加坡元(或23.2%)至2025年上半年约4060万新加坡元,受住宅共居和物业开发业务推动[83] - 其他收益/(亏损)-净额及其他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约26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870万新加坡元(或336.9%)至2025年上半年约1130万新加坡元,因融资租赁分租收益和外汇收益增加[84] - 除税前溢利从2024年上半年约153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80万新加坡元(或18.3%)至2025年上半年约1800万新加坡元[92] - 纯利从2024年上半年约133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70万新加坡元(或12.7%)至2025年上半年约1490万新加坡元[94] - 2025年上半年集团录得外汇收益约1.6万新加坡元[125] - 已宣派普通股中期股息,每股1.0新加坡仙(相当于0.06港元),去年同期为1.0新加坡仙(相当于0.0577港元)[14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开支为48,319千新加坡元,2024年同期为34,998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约38.06%[48] - 2024财年管理层将1,796,000新加坡元从行政开支重新分配至销售成本[49] - 2025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净额为5,952千新加坡元,2024年同期为5,636千新加坡元,增长约5.61%[50] - 2025年上半年税项为3,110千新加坡元,2024年同期为1,995千新加坡元,增长约55.89%[51] - 2025年上半年普通股股息为4,184千新加坡元,2024年同期为4,088千新加坡元,增长约2.35%[52] - 销售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约21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840万新加坡元(或38.9%)至2025年上半年约2990万新加坡元,因物业开发、空间优化和设施管理业务成本增加[8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空间优化业务成功续约八份总租约[65] - 2025年3月31日住宅物业房间数为2,924间[65] - 2025年3月31日,共居—新加坡项目总租约房间数1901个、自有/合营694个,85 SOHO—海外项目总租约221个、自有/合营108个,总计2924个[66] - 2025年上半年,清洁及相关服务业务获43份新合约、92份现有合约续约,客户由103名增至121名[6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新加坡管理101个停车场(超27500个停车位),在香港管理1个停车场(超500个停车位),4月底退出香港停车场业务[67] - 2025年上半年,能源业务取得三份太阳能合约,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约0.4兆瓦,3月31日太阳能总发电量共计9.2兆瓦,公司及其合资产有19个电动车充电站[67] - Work+Store推出空调储存空间及专用储酒空间,分别位于202 Kallang Bahru和38 Ang Mo Kio[71] - 公司能源业务预计延续增长,将投资科技创新优化发电能力[7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私人住宅租金预计上涨2 - 4%,竣工量降至5300 - 5850套,较2024年的9103套大幅下降,郊区及边缘地区供应量较十年平均水平低59 - 69%[68] - 新加坡旅游局预计2025年国际游客到访量达1700 - 1850万名,较2024年的1650万名增加[68] - 2025年4月15日,公司宣布建议分拆间接全资附属公司Coliwoo Group并独立上市,已提交申请,Maybank Securities Pte. Ltd.为财务顾问及发行经办人[70] - 董事会决议宣派中期股息每股股份1.0新加坡仙(2024年上半年:1.0新加坡仙)[72] - 董事会拟就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财政年度建议及分派不少于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集团溢利(经扣除相关项目后)的30.0%的股息[12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23年12月13日起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第一上市,于2017年12月29日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14]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从事空间优化、物业开发、设施管理服务及能源业务[1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财政年度生效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集团并无重大影响[19] - 多项新订准则及准则修订本已颁布但未于本财政年度生效,集团未提前采纳[19] - 公司选择不就租期为12个月或以下的短期租赁及低价值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26] - 租赁负债按实际利率法按摊销成本计量,特定情况需重新计量[24] - 公司出租使用权物业及经营租赁下的自有物业,经营租赁租金收入按直线法确认[27] - 对于包含租赁及非租赁部分的合约,公司基于相对独立的销售价格基准分配代价[29] - 编制中期财务报表管理层需作判断、估计及假设,实际结果可能不同[30] - 公司可呈报经营分部包括工业、商业、住宅等六个组别[36] - 分部业绩包括直接应占及合理分配项目,未分配项目含所得税开支等[33] - 经营分部之间转让价格按公平基准厘定[34] - 公司遵守香港及新加坡企业管治守则,惟香港企业管治守则下的守则条文C.2.1除外[132] - 公司已按香港上市规则更新董事证券交易政策,中期业绩公布前30天、全年业绩公布前60天至公告日,公司及高级职员不得买卖股份[13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2025年上半年综合业绩,认为符合规定并已适当披露[136] - 公司按香港上市规则维持公众持股量[137] - 公司于当前申报财政期间及期末无库存股份,期末无附属持股股份[139] - 中期股息将于2025年6月27日派付,新加坡股东过户截止日为6月4日下午5时,香港股东过户截止日为6月4日下午4时30分[142][144][145] - 申报财政年度内无金额为100,000新加坡元及以上的有利益关系人士交易[147] - 2025年上半年及至公告日,集团注册成立三家附属公司等,分别持有Coliwoo Group Pte. Ltd. 100%、32GL22 Pte. Ltd. 50%、Geylang Project 1 Pte. Ltd. 29%权益[148] - 公司董事会确认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财务报表无重大虚假或误导成份[150] - 公司已根据主板上市手册第720(1)条获取所有董事及高级职员承诺[15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公告刊于香港联交所、新交所及公司网站[15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中期报告将寄发股东并在相关网站刊登[152]
LHN(01730)建议分拆Coliwoo Group并于新交所主板独立上市
智通财经· 2025-04-15 22:21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建议分拆Coliwoo Group并于新交所主板独立上市,分拆申请已提交给香港联交所和新交所,但分拆能否落实存在不确定性 [1][2] 分组1:分拆申请情况 - 公司已根据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第15项应用指引,就建议分拆Coliwoo Group股份及于新交所主板独立上市向香港联交所提交分拆申请 [1] - 公司亦已就建议分拆向新交所提出申请,新交所同意建议分拆将不会构成连锁上市,但须遵守新交所上市规定及指引,且新交所保留修改及/或变更同意的权利,有关决定受新交所政策变动影响 [1] 分组2:Coliwoo Group情况 - Coliwoo Group为公司的一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于2024年12月26日根据新加坡共和国法律新注册成立,将于内部重组行动完成后持有集团的共居业务 [1] 分组3:集团业务情况 - 集团业务分为空间优化、物业发展、设施管理、能源四个独立且不同的业务分部,共居业务属空间优化业务旗下,且空间优化业务独立于其他三项业务 [2] 分组4:分拆预期及进展 - 假设建议分拆成功进行,预期公司将继续持有Coliwoo Group大部分股权,Coliwoo Group将继续并入集团 [2] - 于公告日期,香港联交所仍在考虑公司的第15项应用指引申请,Coliwoo Group未有向任何相关监管当局提交任何正式上市申请 [2] - 建议分拆取决于准备工作结果、相关监管当局及第三方必要批准以及现行市况等,不保证建议分拆将会落实 [2]
LHN(0173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12-30 22:06
财务表现 - 公司总收益从2023财年的93.6百万新加坡元增加至2024财年的121.0百万新加坡元,增长29.2%[1] - 公司2024财年总收益为121,021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29.2%[25] - 公司2024财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121.0百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29.2%[52] - 公司2024财年除税后纯利为47.9百万新加坡元,每股盈利为11.48新加坡仙[52] - 二零二四财政年度除所得税前溢利为51,421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6.1%[182] - 二零二四财政年度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47,290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23.8%[182] - 二零二四财政年度每股盈利为11.48新加坡仙,同比增长22.9%[182] - 公司除税前溢利从2023财年的23.0百万新加坡元增加123.7%至2024财年的51.4百万新加坡元[8] - 公司年内溢利总额从2023财年的40.2百万新加坡元增加19.0%至2024财年的47.9百万新加坡元[8] - 持续经营业务的纯利从2023财年的18.9百万新加坡元增加153.1%至2024财年的47.9百万新加坡元[8] - 公司2024财年录得汇兑亏损净额约1.1百万新加坡元[35] 业务收益 - 住宅物业收益从2023财年的29.3百万新加坡元增加至2024财年的53.6百万新加坡元,增长82.6%,主要由于新加坡共居业务收益增加[4] - 商业物业收益从2023财年的5.9百万新加坡元减少至2024财年的4.3百万新加坡元,下降27.0%,主要由于租约到期和新分租物业确认[3] - 设施管理业务收益从2023财年的31.3百万新加坡元增加至2024财年的35.5百万新加坡元,增长13.4%,主要由于停车场业务收益增加[6] - 能源业务收益从2023财年的0.5百万新加坡元增加至2024财年的1.6百万新加坡元,增长190.1%,主要由于太阳能和电力业务收益增加[6] - 企业收益从2023财年的1.3百万新加坡元减少至2024财年的0.7百万新加坡元,下降48.3%,主要由于管理费减少[6] - 共居(新加坡)业务收益为52,425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85.5%[25] - 空间优化业务收益为83,207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37.7%[25] - 设施管理业务收益为35,548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3.4%[25] - 能源业务收益为1,581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超过100%[25] - 公司共居业务收益从2023财年的28.3百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85.5%至52.4百万新加坡元[52] - 公司能源业务收益从2023财年的0.5百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90.1%至1.6百万新加坡元[56] - 公司能源业务分部利润从2023财年的0.4百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83.0%至0.7百万新加坡元[56] - 公司空间优化业务在2024财年收益为83.2百万新加坡元,除税前溢利为46.2百万新加坡元[181] - 公司设施管理业务在2024财年收益为35.5百万新加坡元,除税前溢利为4.7百万新加坡元[181] - 公司能源资源业务在2024财年收益为1.6百万新加坡元,除税前溢利为0.7百万新加坡元[181] 成本与利润 - 销售成本从2023财年的41.8百万新加坡元增加至2024财年的58.8百万新加坡元,增长40.8%,主要由于空间优化和设施管理业务的成本增加[6] - 毛利从2023财年的53.8百万新加坡元增加至2024财年的62.2百万新加坡元,主要由于住宅物业共居业务增加[6] - 其他收益/亏损净额及其他收入从2023财年的17.0百万新加坡元减少至2024财年的6.7百万新加坡元,下降60.7%,主要由于非经常性收益减少[6] - 分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业绩从2023财年的1.7百万新加坡元增加至2024财年的8.9百万新加坡元,主要由于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净额增加[6] - Coliwoo Hotel Pasir Panjang 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为10.4百万新加坡元,相比2023财年的亏损6.0百万新加坡元有显著改善[8] 资产与负债 - 非流动资产从2023年9月30日的416.3百万新加坡元增加153.8百万新加坡元至2024年9月30日的570.1百万新加坡元[8] - 投资物业增加154.2百万新加坡元,主要由于添置物业、使用权净添置及公平值收益[10] - 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投资增加6.5百万新加坡元,主要由于确认的分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溢利及其他全面收益[10] - 开发物业增加14.9百万新加坡元,由于位于55 Tuas South Avenue 1的物业重建为9层楼高的多用户食品加工工业发展项目[10]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少4.2百万新加坡元,主要由于完成收购后投资物业所付按金资本化[10] - 授予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贷款增加16.1百万新加坡元,主要由于提供的额外营运资金及流动资产重新分类为非流动资产[10]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约15.1百万新加坡元至约43.3百万新加坡元[14] - 公司银行借贷增加约106.4百万新加坡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及营运资金贷款[12]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从56.2%增加至59.6%,净资产负债比率从43.6%增加至51.6%[16] - 公司租赁负债为97.8百万新加坡元,以厂房、机器及公司担保作抵押[17] - 公司资本开支约138.0百万新加坡元,用于购买物业及空间优化业务的翻新成本[22] - 二零二四财政年度非流动资产为570,098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36.9%[182] - 二零二四财政年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3,333千新加坡元,同比下降26.0%[182] - 二零二四财政年度每股资产净值为60.77新加坡仙,同比增长14.9%[182] 业务扩展与战略 - 公司计划在2025财年通过扩大Coliwoo共居及Work+Store存储解决方案的产品供应范围,加强空间优化业务,并将Coliwoo共居概念引入东盟国家[60] - 公司预计未来将继续扩大可再生能源业务,并在整体业务组合中发挥重要作用[56] - 公司完成首个物业发展项目,并积极寻找机会发展新的业务分部[73] - 公司收购位于288 River Valley Road及99 Rangoon Road的两处物业[75] - 公司与MOH Holdings Pte. Ltd. 订立住宿设施合约[78] - 公司通过非全资附属公司收购GSM物业[82] - 公司首个物业发展项目位于55 Tuas South Avenue 1竣工,并获得临时占用许可[82] - 公司预计在2025财年通过推出48及50 Arab Street、141 Middle Road的GSM大厦及260 Upper Bukit Timah Road等新开发项目,扩大其Coliwoo产品组合,新增逾250间房[171] - 公司计划通过每年新增约800间房的目标,支持其在共居领域的长期发展目标[171] 市场表现与占用率 - 公司共居空间(新加坡)的占用率达到97.5%,显示强劲市场需求[20] - 公司工业物业的Work+Store空间占用率为99.0%,工业空间占用率为98.5%[20] - 公司商业物业的商业空间占用率为96.5%[20] - 公司管理的商业空间占用率为96.5%,工业空间占用率为98.5%,存储解决方案空间占用率为99.0%[44] - 公司住宅业务在2024财年末拥有2,895间房,分布在新加坡及海外服务式住宅项目[52] - 公司工业及商业空间物业在2024财年末分别实现高占用率98.5%及96.5%[52] - 工业市场占用率保持稳定,截至2024年9月为89%,略高于去年同期[170] - 行业分析师预期2024年工业价格将温和增长1%至3%,租金增长2%至4%[170] - 新加坡私人住宅物业租金指数在2024年第三季度环比增长0.8%,显示出租赁市场的稳定性[171] 设施管理与能源业务 - 公司设施管理业务在2024财年取得125份新合约及重续逾117份合约[55] - 公司停车场业务在2024财年新增24个停车场,拥有逾1,000个车位[55] - 公司光伏系统总发电量达到约8.8兆瓦[47] - 公司光伏系统截至2024年9月30日产生逾8,000峰瓩可再生能源[39]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LHN Energy Resources Pte. Ltd.将太阳能板安装服务扩展至分层业权楼宇[39] - 公司通过附属公司及合资项目在新加坡经营23个电动车充电点[47] - 公司在新加坡提供7.4千瓦/22千瓦交流充电器的电动车充电站,并计划升级为直流充电器,支持新加坡2030年绿色发展蓝图[64] - 公司设施管理及能源业务扩展服务组合,包括增加太阳能发电量、空调保养及提供外籍员工宿舍[73] - 公司获得44份主能源合约,其中包括20份新太阳能合约,总发电量约4.9兆瓦[170] - 公司太阳能发电量在2024年9月30日达到约8.8兆瓦,预期新增太阳能合约及电动车充电项目将推动能源业务发展[171] 企业管治与董事会 - 公司董事会成员庄立林女士为RHTLaw Asia创始成员之一,共同领导该公司的企业及资本市场业务,直至2019年[122] - 庄立林女士作为公司环境社会管治业务的联席主管,就与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法律、监管及管治问题向金融机构、企业及投资者提供建议[123] - 公司董事会由两名女性董事和三名男性董事组成,性别多元化比例为40%女性[188] - 提名委员会推荐洪宝祥先生和林建通先生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以补充董事会的专业经验[190] - 公司董事会核心竞争力包括会计或金融相关、业务及管理经验、法律或企业管治、策略规划经验,均为100%覆盖[188] - 独立非执行董事在2024财年与内部及外部核数师会面,无执行董事及管理层在场[192] - 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由不同人士担任,确保权力平衡和问责性[192] - 集团董事总经理负责整体营运、市场开发、策略管理及业务拓展[194] - 首席独立非执行董事庄立林女士将在股东大会上回应股东关注[194] - 董事会制定正式透明的董事委任及续聘程序,考虑逐步更替需求[194] - 公司已根据香港上市规则第3.25条成立薪酬委员会,负责审查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及总体框架[197] - 薪酬委员会职责包括审查并批准管理人员的薪酬方案,确保赔偿与合约条款一致[197] - 公司采纳了香港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第E.1.2(c)(ii)条所载的薪酬委员会模式[197] - 公司在薪酬政策、薪酬水平及构成、薪酬设定程序以及薪酬、绩效及价值创造的关系方面保持透明[199] - 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并履行香港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第A.2.1条所载的职责及职能[142] - 董事会与管理层共同负责公司的长期成功,监督公司政策及整体策略[146] - 董事会监督整体策略计划,包括可持续性及环境问题[146] - 董事会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报告及合规组成的稳健系统,监管及保护股东权益及公司资产[146] - 董事会监督评估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的充分性及有效性[146] - 全体董事须披露其商业利益及任何潜在或实际利益冲突[146] - 董事会在涉及利益冲突的情况下,相关董事不得参与讨论与决策[146] - 公司董事会已制定权力机制,为重大交易的批准提供指引,包括投资、合并及收购交易、重大资本开支等[150] - 公司董事会负责对集团的表现、状况及前景作出均衡及易于理解的评估,管理层需及时提供充分相关财务资料[153] - 公司董事会在2024财政年度共召开5次会议,审核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各召开1次会议[153] - 公司董事林隆田先生在2024财政年度出席董事会5次会议,审核委员会3次会议,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各1次会议[153] - 公司董事林美珠女士在2024财政年度出席董事会5次会议,审核委员会3次会议,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各1次会议[153] - 公司董事庄立林女士在2024财政年度出席董事会5次会议,审核委员会3次会议,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各1次会议[153] - 公司董事杨志雄先生在2024财政年度出席董事会5次会议,审核委员会3次会议,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各1次会议[153] - 公司董事陈嘉樑先生在2024财政年度出席董事会5次会议,审核委员会3次会议,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各1次会议[153] - 公司财务总监杨瑞清女士负责集团所有财务相关范畴,包括司库、审计及税项职能,拥有逾20年财务经验[158] - 公司Work+Store行政总裁王志斌先生负责业务开发、销售及营销以及运营职能,拥有逾15年房地产行业经验[159] - 董事会每季度召开既定会议,审阅并批准集团的公告、通函、年报及中报(包含财务报表)及其他刊发资料[162] - 董事会在会议前至少三天提供充足相关资料,以便董事为会议作出知情决定[164] - 董事会成员可单独及独立联系管理层,获取额外资料[164] - 公司秘书协助董事会实施及加强企业管治措施及程序,并协助编制董事会书面决议和会议记录[164] - 董事会成员组成确保具有适当的独立性和多元的思想及背景,以按公司最佳利益作出决策[164]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参与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的植树计划,已种植40棵树,目标是到2030年再种植100万棵树[64] - 公司与学术机构合作,支持设立新的可持续发展中心,提供资金、数据及行业洞察,推进可持续发展研究[64] - 公司在Coliwoo Boon Lay向TOUCH Young Arrows提供公共空间,供低收入及单亲家庭儿童开展每周六晨间活动[87] - 公司荣获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颁发的2024年善行冠军表彰[87] - 公司旗下多个子公司获得低碳新加坡、善行冠军表彰及BIZSAFE LEVEL 3认证[105] - 公司获得CLEAN MARK GOLD AWARD,表彰其在自然资源/公共区域、商业物业及餐饮食肆界别的清洁服务[106] - 公司获得PROGRESSIVE WAGE MARK ACCREDITATION,由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颁发[106] - 公司获得ISO 9001: 2015设施管理服务的优质管理系统证书,由SOCOTEC Certification International颁发[106] - 公司获得2024年SBR全国商业大奖,物业服类别,由《新加坡商业评论》颁发[106] - 公司获得2024年亚洲迷你仓大奖,创意与有效营销奖(新加坡)类别,由亚洲迷你仓商会颁发[106] 员工与客户关系 - 公司年度现场健康检查得到员工热情参与,旨在帮助员工监测身心健康并调整生活方式[83] - 公司每月组织节日庆典、团建、晚宴和舞会等活动,促进员工社交互动和合作意识[83] - 公司员工性别比例为男性60%,女性40%[192] - 公司对空间优化及设施管理业务客户进行年度客户满意度调查,并积极监控Google Reviews和社交媒体评论[85] - 公司为113名客户提供设施管理服务,其中26名为公司或其联营公司的客户[45] 资本市场与上市 - 公司于2023年12月13日完成由凯利板转往新交所主板上市[141] - 公司股份于2017年12月2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双重第一上市[142] - 公司在2024财政年度遵守香港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除偏离第C.2.1条的情况外[142] - 公司通过新交所、香港联交所、分析师简报会及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及时通报经营及财务表现[89] - 公司公告、新闻稿、投影片及年报等所有公司通讯可通过新交所SGXNET、香港联交所披露易网站及公司网站同步获得[89] 其他 - 公司2024财年未进行任何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23] - 公司2024财年未进行任何资产负债表外安排[33] - 公司2024财年未进行任何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34] - 公司2024财年未进行任何外汇对冲活动[36] - 公司主要银行包括星展银行有限公司、华侨银行有限公司及大华银行有限公司[12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Coliwoo PP Pte. Ltd.和Coliwoo (TK) Pte. Ltd.的普通股数目均为80,000股[200]
LHN(0173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11-25 22:47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66,474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31.0%[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29,218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4.6%[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持续经营业务纯利为34,317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超过100%[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盈利为8.26新加坡仙,同比增长超过100%[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年度的收益为121,021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29.2%[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年度的毛利为62,213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20.0%[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年度的持续经营业务纯利为47,290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超过100%[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年度的每股基本盈利为11.48新加坡仙,同比增长超过100%[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年度的总纯利为47,873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9.0%[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年度的全面收益总额为48,088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8.9%[6] - 2024财年纯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4,443千新加坡元,较2023财年的12,307千新加坡元增长17.3%[1] - 2024财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8,409千新加坡元,较2023财年的54,072千新加坡元减少47.5%[20] - 2024财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9,816千新加坡元,较2023财年的13,309千新加坡元大幅增加[20] - 2024财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6,266千新加坡元,较2023财年的-19,837千新加坡元显著改善[22] - 2024财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15,141千新加坡元,年末余额为43,333千新加坡元,较年初的58,580千新加坡元减少[22] - 2024财年已付股息为12,361千新加坡元,较2023财年的8,148千新加坡元增加51.7%[1] - 2024财年添置投资物业支出为116,994千新加坡元,较2023财年的49,482千新加坡元大幅增加[20] - 2024财年银行借贷及商业票据所得款项为154,133千新加坡元,较2023财年的63,163千新加坡元增加144%[22] - 2024财年已付利息开支为11,489千新加坡元,较2023财年的8,894千新加坡元增加29.2%[22] - 2024财年分部销售总额为149,877千新加坡元,分部间销售为28,856千新加坡元[52] - 2024财年分部经营业绩为41,405千新加坡元,除税前溢利为51,421千新加坡元[52] - 2024财年投资物业的公平值收益为10,459千新加坡元,利息收入为2,437千新加坡元[52] - 2024财年分部资产总值为696,724千新加坡元,分部负债总额为429,539千新加坡元[52] - 2024财年资本开支为138,017千新加坡元,不包括使用权投资物业的初始添置25,007,000新加坡元[52] - 2024财年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为6,949千新加坡元,使用權資產折舊为12,585千新加坡元[52] - 2024财年分佔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的業績总額为8,935千新加坡元[52] - 2024财年純利为47,873千新加坡元[52]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年度销售总额为122,163千新加坡元,分部间销售为28,519千新加坡元[54] - 工业、商业、住宅、设施管理、能源和企业的分部销售额分别为25,571千新加坡元、6,205千新加坡元、32,901千新加坡元、33,075千新加坡元和2,917千新加坡元[54] - 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总收益为93,644千新加坡元,其中新加坡市场贡献最大,为89,721千新加坡元[56] - 公司在新加坡的非流动资产为546,706千新加坡元,相比2023年的391,388千新加坡元有显著增长[56] - 公司的租金及仓库租赁收入为45,632千新加坡元,其中租赁物业和自有物业分别贡献了22,311千新加坡元和6,054千新加坡元[57] - 公司设施服务收入为31,293千新加坡元,相比2023年的18,814千新加坡元有显著增长[57] - 公司能源相关服务及销售货品收入为1,193千新加坡元,相比2023年的302千新加坡元有显著增长[57] - 公司管理服务费收入为2,919千新加坡元,相比2023年的2,424千新加坡元有所增长[57] - 公司资本开支为52,955千新加坡元,其中住宅部门的资本开支最高,为49,383千新加坡元[54] - 公司分部资产总值为554,016千新加坡元,分部负债总额为326,322千新加坡元[54] - 公司报告期内其他收益/(亏损)-净额为1,174千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1,522千新加坡元[59] - 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收益为41千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8千新加坡元[59] - 分租净投资收益为1,424千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300千新加坡元[59] - 利息收入为1,252千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1,094千新加坡元[59] - 政府补助金为93千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21千新加坡元[59] - 公司报告期内推广及营销开支为408千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330千新加坡元[61] - 租金开支为3,948千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2,768千新加坡元[61] - 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为3,782千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3,529千新加坡元[61] - 公司报告期内利息开支为6,033千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3,330千新加坡元[62] - 公司报告期内即期所得税为2,114千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1,865千新加坡元[63]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545千新加坡元[67]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422)千新加坡元[67]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340千新加坡元[67] - 现金流出总额为(1,537)千新加坡元[67] - 普通股股息:末期股息每股1.0新加坡仙,特别股息每股1.0新加坡仙[67] - 每股基本盈利:持续经营业务为8.26新加坡仙,已终止经营业务为4.38新加坡仙[71] - 股东应占资产净值为254,181千新加坡元,每股普通股资产净值为60.77新加坡仙[72] - 物業、廠房及設備添置约4,909,000新加坡元,出售30,000新加坡元[73] - 投资物業添置134,507千新加坡元,公平值调整收益净额为10,459千新加坡元[75] - 贸易应收款項为5,305千新加坡元,其他应收款項为7,569千新加坡元[7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已发行股份数目为418,271,953股,面值为68,340千新加坡元[80]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2,949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的5,251千新加坡元有所减少[82] - 合约负债中的已收取客户垫款为4,543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的4,496千新加坡元有所增加[82]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总额为25,412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的32,461千新加坡元有所减少[82] - 金融资产总额为100,534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的126,260千新加坡元有所减少[85] - 金融负债总额为422,011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的318,860千新加坡元有所增加[85] - 银行借贷及租赁负债总额为379,363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的280,255千新加坡元有所增加[85] - 共居空间业务在新加坡的占用率为97.5%[91] - 设施管理业务新增125份合约,续订117份合约,停車場業務新增24個停車場[92] - 能源业务太陽能總發電量達約8.8兆瓦,取得44份主要能源合約[92] - 公司于2024财年第四季度完成了主要交易,包括出售Bukit Timah Shopping Centre的停车场(售价22百万新加坡元)和购买Wilmar Place(购买价26.5百万新加坡元)[93] - 公司致力于重新分配资金以扩展其Coliwoo共居品牌[94] - 2024财年,空間優化業務继续在公司的增长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私人住宅物業租賃指數环比上升0.8%[96] - 预计未来几年将有约52,200个私人住宅单位进入供应渠道,租金价格可能面临下行压力[96] - 工业物業行業租金连续十六个季度增长,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5%[97] - 预计2024年整体工业价格年增長率将放緩至1%至3%,租金年增長率为2%至4%[97] - 公司预计在2025财年推出新的发展项目,包括48及50 Arab Street、141 Middle Road的GSM大樓及260 Upper Bukit Timah Road,增加超过250间房[98] - 公司正在进行的GSM大樓樓層改建为住宅空間的工作,符合每年增加约800间房的目标[98] - 公司收益由2023财年的约93.6百万新加坡元增加至2024财年的约121.0百万新加坡元,增长29.2%[102] - 住宅物業收益由2023财年的约29.3百万新加坡元增加至2024财年的约53.6百万新加坡元,增长82.6%[102] - 销售成本增加1700万新加坡元,增幅40.8%,至5880万新加坡元[111] - 毛利增加1030万新加坡元,至6220万新加坡元,主要由共居业务增加推动[112] - 其他收益/(亏损)净额减少1030万新加坡元,降幅60.7%,至670万新加坡元[113] - 其他营运开支减少10万新加坡元,降幅16.8%,至30万新加坡元[114] - 销售及分销开支减少80万新加坡元,降幅21.8%,至290万新加坡元[115] - 行政开支减少680万新加坡元,降幅23.8%,至2180万新加坡元[116] - 融资成本增加290万新加坡元,增幅32.8%,至1180万新加坡元[117] - 分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业绩增加720万新加坡元,至890万新加坡元[119] - 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为1040万新加坡元,而上年为亏损600万新加坡元[120] - 除税前溢利增加2840万新加坡元,增幅123.7%,至5140万新加坡元[121] - 银行定期存款及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约11.7百万新加坡元[137] - 非流动负债增加约104.3百万新加坡元至343.4百万新加坡元[138] - 银行借貸增加约106.4百万新加坡元,主要用于购买物業和營運資金貸款[140] - 流动负债减少约0.5百万新加坡元至96.3百万新加坡元[142]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28.4百万新加坡元[149]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99.8百万新加坡元[149]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56.3百万新加坡元[14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约15.1百万新加坡元至43.3百万新加坡元[150] - 资产负债比率从56.2%增加至59.6%[152] - 净资产负债比率从43.6%增加至51.6%[154]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696,779千新加坡元,相比2023年9月30日的554,073千新加坡元增长了25.8%[1] - 投资物业从2023年9月30日的303,761千新加坡元增加到2024年9月30日的457,978千新加坡元,增长了50.8%[1] - 非流动负债从2023年9月30日的239,144千新加坡元增加到2024年9月30日的343,395千新加坡元,增长了43.6%[1] - 银行借贷从2023年9月30日的149,453千新加坡元增加到2024年9月30日的255,837千新加坡元,增长了71.2%[1] - 流动资产从2023年9月30日的137,785千新加坡元减少到2024年9月30日的126,681千新加坡元,减少了8.1%[1] - 流动负债从2023年9月30日的96,880千新加坡元减少到2024年9月30日的
LHN(0173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6-27 18:18
财务表现 - 賢能集團有限公司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六個月的收入为54,547千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9%[4] - 期内溢利为13,258千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7.6%[4] - 賢能集團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中報總溢利为13,258千新加坡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6%[7] - 營運資金變動前的經營現金流量为29,668千新加坡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3%[7] - 投資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8,992千新加坡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0%[7] - 本公司于二零一四年七月十日在新加坡注册成立,后于二零一五年三月十六日转型为公众公司并更名为賢能集團有限公司[8] - 本公司于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在新交所主板上市,之前曾在凱利板上市,于二零二三年完成从凱利板到主板的转板[9] - 本公司主要从事空间优化、物业开发、设施管理服务和能源业务,于二零二三年出售物流服务业务[10] - 本未经审计簡明綜合中期财务数据以新加坡元呈列,所有数值已整理至最接近千位[11]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的未经审计簡明綜合中期财务报表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12] - 本集团财务报表采用历史成本法编制,投资物业及租赁楼宇按公允值重新估值[13] - 本集团在編製本報告期間財務報表時採用與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年度經審核財務報表相同的會計政策及計算方法[14] 资产情况 - 賢能集團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中報中,非流動資產中投資物業达到341,630千新加坡元,较上年增长12.8%[5] - 流動資產中現金及銀行結餘为45,562千新加坡元,较上年增长9.6%[5] - 賢能集團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中報中,權益總額为227,872千新加坡元,较上年增长4.5%[5] 业务发展 - 公司的分部包括工业、商业、住宅、物业开发、设施管理和能源组别,其中工业、商业和住宅组别构成空间优化业务[42] - 公司在中报中售出的产品总额分别为678.45亿元、399.11亿元、388.24亿元、561.52亿元[47] - 公司在中报中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8.3亿元、872.4亿元、994.2亿元[47] - 公司在中报中的净利润分别为892.2亿元、703.81亿元[48] 经营情况 - 二零二四年截至三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新加坡地区收入为54,547千新加坡元,较二零二三年同期增长26.9%[doc id='49'] - 租金及倉庫租賃收入为54,547千新加坡元,较二零二三年同期增长27.1%[doc id='50'] - 推广及营销开支为34,998千新加坡元,较二零二三年同期增长4.3%[doc id='52'] - 融资成本净额为5,636千新加坡元,较二零二三年同期增长31.9%[doc id='52'] - 即期所得税为2,152千新加坡元,较二零二三年同期增长17.4%[doc id='53'] - 已终止经营业务的除税前经营溢利为2,487千新加坡元[doc id='54'] - 已绂止经营业务对本集团的现金流量影响为經營活動所得现金净额为3,362千新加坡元[doc id='55']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推出的新项目将有助于实现每年为Coliwoo的产品组合增加800间客房的目标[92] - 公司停车场业务将继续提高市场份额,管理的停车场数量不断增加[94] - 公司预期Coliwoo物业的贡献将推动下一财政年度的增长[95]
LHN(0173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5-13 22:14
财务数据 - 资产净值与股份情况 - 2024年3月31日,集团股东应占资产净值为225,336千新加坡元,每股普通股资产净值为55.10新加坡仙;公司股东应占资产净值为78,555千新加坡元,每股普通股资产净值为19.21新加坡仙[4] - 2024年3月31日,集团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408,945千股[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已发行股份数目为408,945,400股,面值为65,496千新加坡元[18] - 就2023年9月30日止财政年度所宣派特别股息,2024年3月31日根据以股代息计划最高可能配发及发行13,410,167股代息股份[19] 财务数据 - 收益与溢利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后基准收益为54,547千新加坡元,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除税前溢利为15,253千新加坡元[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后基准收益为42,883千新加坡元,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除税前溢利为17,849千新加坡元,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的除税后溢利为2,756千新加坡元[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工业业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后基准收益为12,556千新加坡元,除税前溢利为4,415千新加坡元[8][1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工业业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后基准收益为12,945千新加坡元,除税前溢利为7,463千新加坡元[8][10]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54,547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的42,883千新加坡元增长27.2%[41] - 同期,公司毛利为34,791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的25,584千新加坡元增长36.0%[4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溢利总计为12,973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的16,937千新加坡元下降23.4%[41] - 每股基本盈利总计为3.17新加坡仙,较2023年同期的4.14新加坡仙下降23.4%[41] - 每股摊薄盈利总计为3.14新加坡仙,较2023年同期的4.14新加坡仙下降24.2%[41]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六个月,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54,547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27.2%[63] - 期内溢利为13,258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18,307千新加坡元下降27.6%[63]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3,515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18,735千新加坡元下降27.9%[63][64]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2,973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16,937千新加坡元下降23.4%[63]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34,791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25,584千新加坡元增长36.0%[63] - 融资成本-净额为5,636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4,278千新加坡元增长31.7%[63]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3.17新加坡仙,摊薄每股盈利为3.14新加坡仙[29] - 公司综合销售总额为67081千新加坡元,售予外部人士为54547千新加坡元,期内溢利为13258千新加坡元[86] - 工业、商业、住宅、设施管理、能源组别的销售总额分别为12741、3195、22892、18689、1904千新加坡元[86] - 各业务板块中,住宅组别的经营业绩最高,为12028千新加坡元,物业开发组别为 - 7千新加坡元[86] - 投资物业的公平值亏损总计4965千新加坡元,融资成本总计5636千新加坡元[86] - 分佔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业绩总额为11486千新加坡元[86] - 2024年来自新加坡、香港、缅甸、印尼、柬埔寨外部客户的收益分别为52228、1500、291、250、278千新加坡元,2023年分别为40971、1255、292、213、152千新加坡元[90]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综合销售总额为5487.6万新加坡元,售予外部人士为4288.3万新加坡元,期内溢利为1830.7万新加坡元[115] - 2024年即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为215.2万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183.3万新加坡元[122] - 其他收益/(亏损)-净额及其他收入由2023年上半年约159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1330万新加坡元(或83.7%)至2024年上半年约260万新加坡元[13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为54547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42883千新加坡元增长27.2%[139] - 工业物业、商业物业、住宅物业(共居新加坡、85 SOHO海外)、空间优化业务、设施管理业务、能源业务、企业的收益分别为12556千新加坡元、2794千新加坡元、20586千新加坡元、35936千新加坡元、17243千新加坡元、825千新加坡元、543千新加坡元,其中住宅物业(共居新加坡)同比增长91.1%,能源业务同比增长超100%[139] - 工业物业收益由2023年上半年约13.0百万新加坡元减少约0.4百万新加坡元(或3.0%)至2024年上半年约12.6百万新加坡元,主要因2023财年三份总租约到期[14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亏损)-净额为 - 382千新加坡元,其他收入为2977千新加坡元[147] - 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纯利约1.33亿新加坡元,较2023年上半年减少约0.23亿新加坡元(或14.7%)[160]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约1.53亿新加坡元,较2023年上半年减少约0.25亿新加坡元(或14.5%)[175]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约1.98亿新加坡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约0.25亿新加坡元(或14.2%)[158]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约1.40亿新加坡元,较2023年上半年微幅减少约0.02亿新加坡元(或1.1%)[159] - 2024年上半年能源业务收益约0.08亿新加坡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约0.05亿新加坡元(或209.0%)[167] - 集团期内溢利总额从2023年上半年约183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500万新加坡元(27.6%)至2024年上半年约1330万新加坡元[179] - 集团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约428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170万新加坡元(27.2%)至2024年上半年约5450万新加坡元[193] - 住宅物业所得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约109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960万新加坡元(88.6%)至2024年上半年约2060万新加坡元[194] - 设施管理业务所得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约152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00万新加坡元(13.6%)至2024年上半年约1720万新加坡元[195] - 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约256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920万新加坡元至2024年上半年约3480万新加坡元[196] - 融资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约43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30万新加坡元(31.7%)至2024年上半年约560万新加坡元[198] - 分占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业绩从2023年上半年约8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300万新加坡元至2024年上半年约380万新加坡元[199] 财务数据 - 资产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投资物业财政期末值为341,630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303,761千新加坡元有所增长[1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计入流动资产为12,775千新加坡元,计入非流动资为10,773千新加坡元[1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计入流动负债总额为35,421千新加坡元,计入非流动负债为5,833千新加坡元[20] - 2024年3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中第三方为4,065千新加坡元,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为502千新加坡元[15] - 2024年3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中第三方为1,831千新加坡元,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为291千新加坡元[20] - 2024年3月31日金融资产按摊销成本为123,747千新加坡元,金融负债按摊销成本为350,838千新加坡元[2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中于附属公司的投资为32,727千新加坡元,与2023年9月30日持平[49]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47,347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48,763千新加坡元有所下降[49]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为80,074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81,490千新加坡元略有下降[49]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78,555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76,085千新加坡元有所增长[49]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为1,519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5,405千新加坡元大幅下降[49] - 截至2024年3月31日,资产总值为595,642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554,073千新加坡元有所增长[6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权益总额为227,872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218,049千新加坡元有所增长[6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负债总额为367,770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336,024千新加坡元有所增长[66] - 2024年3月31日呈报分部资产为527116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491139千新加坡元增加;呈报分部负债为357583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326322千新加坡元增加[145] - 2024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业务分布中,新加坡为41962.8万新加坡元,香港为29万新加坡元,缅甸为87.2万新加坡元,印尼为554.2万新加坡元,柬埔寨为1620.5万新加坡元,中国为149.7万新加坡元[118] - 投资物业增加约379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添置物业及使用权净添置,部分被终止确认净额、公平值亏损和货币换算差额抵销[181] 财务数据 - 现金流情况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16113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29844千新加坡元[70]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8992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35284千新加坡元[70] - 2024年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17434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3592千新加坡元[70]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3064千新加坡元,2023年减少3942千新加坡元[70]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1603千新加坡元,2023年末为33691千新加坡元[70] 业务运营 - 合资与收购 - 2024年4月9日,集团与合伙伴以50:50比例成立合资公司Jadeite Properties Pte. Ltd. [11] - 2024年5月8日,合资公司行使选择权购买物业,代价为26.5百万新加坡元(不含商品及服务税)[11] - 2024年4月22日公司订立买卖协议,以20,000新加坡元出售附属公司Coliwoo (TK) Pte. Ltd. 20,000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公司及买方分别持有80%及20%[12] - 2024年5月9日目标公司完成收购位于新加坡Middle Road 141号的GSM楼宇[12] - 与业务伙伴成立合营企业,收购Wilmer Place并改造成现代化共居空间[163] 业务运营 - 业务板块情况 - 开支包括与Logistics集团雇员成本有关的534,000新加坡元,该成本为持续经营业务的溢利重新分类至已终止经营业务的除税前经营溢利[1] - 2024年上半年空间优化业务成功续约多个物业总租约,住宅物业由Coliwoo共居业务带动增长,3月管理2,534间客房[23] - 公司与MOH Holdings Pte Ltd订立住宿设施合约,预计2024下半年运营,为约700名医疗专业人士提供住宿[25] - 2023年8月28日公司完成出售非全资附属公司LHN Logistics Limited及其集团全部84.05%股权[26] - 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已终止经营业务期内溢利为2,756千新加坡元[27] - 设施管理业务停车场自2024年4月起管理ESR - LOGOS REIT Properties的11个停车场(700多个停车位),5
LHN(0173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1-07 18:47
公司业务 - 公司提供综合房地产管理服务,包括空间优化业务、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等[2][3][4] - 公司在东盟建立广泛业务网络,以支持客户并实现可持续增长[5] - 公司进行了策略性收购、发展和投资不同类型的物业,致力于创造高生产力的营业环境[6] 公司财务 - 2023财政年度,公司的除税前溢利为44.3百万新加坡元,每股盈利为9.34新加坡仙[17] - 公司建议派付每股普通股1.0新加坡仙的末期股息及1.0新加坡仙的特别股息,二零二三财政年度的总股息为每股3.0新加坡仙[17] - 公司的除税前溢利从8,926千新加坡元增长至53,012千新加坡元[70][1]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在新加坡工业、商业和住宅领域的占用率分别为98%、96%和100%[8] - 公司在新加坡管理79个停车场,其中17个位于公司或其联营公司拥有或租用的物业[12] - 公司在新加坡管理30处商业、工业和住宅物业,并为这些物业提供设施管理服务[13] 公司可持续发展 - 公司通过植树计划积极参与新加坡的绿化工作,以教育和吸引员工参与绿色行动[82] -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获得了股东的批准,并在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投资者选择大奖大会上获得了最具透明度公司奖和股东交流卓越奖[84] - 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多项成就,包括擴大其太陽能板及電動汽車充電系統的內部可再生能源系統網絡,并获得了新加坡金字品牌奖[84] 公司治理 - 公司在企业治理方面获得了多个认可和奖项,彰显了其致力于透明度和有效股东交流[31] - 公司的董事会由三名男性(60%)和两名女性(40%)组成,维持了性别多样性[149] - 公司获得了二零二三年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投資者選擇大獎最具透明度公司獎(房地產類)[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