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集集团(02039)
icon
搜索文档
中集集团(02039) - 海外监管公告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
2025-08-27 21:21
业绩数据 - 2025年1 - 6月营业收入760.90392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3.82%[11] - 2025年1 - 6月归母净利润12.78156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47.63%[11] - 2025年1 - 6月扣非净利润12.40197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51.18%[11] - 2025年1 - 6月经营现金流净额71.5442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594.46%[11] - 2025年6月30日资产总额1754.41541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0.39%[11] - 2025年6月30日归母权益522.00581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13%[11] 用户数据 - 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总数133183户,其中A股股东133154户,H股记名股东29户[12] 业务板块业绩 - 报告期内集装箱制造业务营收217.35亿元,同比下降12.88%;净利润14.44亿元,同比上升13.20%[29] - 报告期内干货集装箱销量112.59万TEU,同比下降约18.57%;冷藏箱销量9.20万TEU,同比增长约105.82%[30] - 报告期内中集车辆收入97.53亿元,同比下降8.85%;净利润4.08亿元,同比下降28.89%[31] - 报告期内中集车辆全球半挂车业务收入69.24亿元,同比下降8.91%;中国半挂车市场占有率上升至23.07%[32] - 2025年1 - 6月中集车辆上装产品收入14.73亿元,同比增长10.12%[33] - 报告期内中集车辆EV - DTB·渣土车销量同比增长142.55%,市场占有率达25.1%[33] - 报告期内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营收31.20亿元,同比上升29.83%;净利润0.80亿元,同比上升119.57%[36] - 报告期内物流服务业务营业收入135.79亿元,同比下降3.62%;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38] - 报告期内循环载具业务营业收入13.36亿元,同比上升11.62%;净亏损0.17亿元,同比减亏64.50%[41] - 报告期内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营业收入130.09亿元,同比上升7.32%;净利润4.60亿元,同比上升90.26%[42] - 报告期内中集安瑞科营业收入126.1亿元,同比增长9.9%,归母净利润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6%,新签订单107.4亿元,截至6月底在手订单291.8亿元[42] - 2025年上半年海洋工程业务营业收入80.14亿元,同比增长2.95%;净利润2.8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48] - 2025年上半年海洋工程业务新增订单1.06亿美元,累计在手订单55.5亿美元,油气/非油气订单占比约为7:3[48] - 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营业收入9.10亿元,同比下降21.30%;净亏损7.35亿元,同比减亏16.05%[50][51] 股权相关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比例57.76%,持股数31.14704803亿股,报告期内减少2323.6096万股[13] - 深圳市立业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10%,持股数2.75018595亿股,质押9500万股[13] - 深圳资本集团持股比例4.64%,持股数2.49981405亿股[13] - 截至报告披露日,深圳市立业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累计质押公司2.23575亿股A股,占公司总股本4.15%[16] 债券信息 - 公司2025年度第三期科技创新债券余额20,利率2.00%,无固定到期日[22] - 公司2025年度第二期科创票据余额10,利率1.97%,到期日2028/1/21[22] - 公司2025年度第一期科创票据余额10,利率1.95%,到期日2028/01/21[22] - 公司2024年度第二期科创票据余额20,利率2.81%,到期日2029/03/28[22] - 公司2024年度第一期科创票据余额20,利率2.78%,无固定到期日[22] 未来展望 - 2025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预计增长2.5%,集装箱新箱需求有稳定基本面支撑[60] - 2025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速约1.3%,2026年将达历史最高,亚洲天然气需求增长超4%,LNG进口量预期增长约10%[67] - 到2050年,LNG在全球天然气总需求中的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的14%左右上升到25%左右[67] - 预期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值达人民币5万亿元[65] - 2025年下半年多家机构预测油价将持续承压波动,全球油气投资呈结构性特征[74] 业务策略 - 2025年下半年集装箱制造业务以“稳健高质发展,业务创新突破”为经营主基调[60] - 2025年下半年中集车辆国内加速演化成星链半挂车“全价值链”运营者,海外“跨洋运营”进化成“无国界企业”[61] - 物流服务业务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推进东南亚及中东、欧洲等战略区域网络建设[64] - 循环载具业务锚定汽车、新能源等行业,深耕既有业务,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拓展东南亚市场[65] - 中集安瑞科持续打造数智化一体产业互动增值业态,增强研发,推进清洁替代燃料战略项目落地[68] - 中集安瑞科助力交通领域绿色升级,发展分布式能源综合服务,推动智慧能源装备研发与平台建设[68] - 2025年下半年集团海洋工程业务以海洋油气为基本面,向新能源拓展[71] - 2025年下半年中集财务公司将深化资金集中管理,提升服务能力[73] - 化工环境分部将贯彻中长期战略,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寻求收并购标的[69] - 液态食品分部依托行业地位,布局新兴市场,拓展国产威士忌项目[69] - 油气平台业务发展为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总包商,清洁能源业务打造标准化建造基地[71] - 特种船业务重点突破欧洲高端客户群体,发展多元化产品[71] - 中集海工资产运营管理业务坚持“稳运行、促周转、拓市场”策略[7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市场扩张和并购 - 中集天达智能无人靠机系统在兰州机场运行,86条登机桥实现无人值守[37] - 冷链业务稳固冷箱基本盘,加大医药冷链、工业温控等领域布局[54] - 模块化建筑业务在香港和国际市场取得多项突破,交付日本大阪2MW模块化数据中心项目[56][57] - 储能业务交付河北某高速分布式光伏配储项目,积极拓展新业务场景[55] - 公司拟回购不超过港币5亿元H股股份,已累计回购8,641,100股,金额合计港币56,240,385元[58]
中集集团(000039)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7 21:2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234.56亿元,同比增长15.8%[2][5] - 净利润达到人民币7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3%[2][5] - 营业收入为76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2%[23] - 营业利润为28.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15%[23] - 净利润为17.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45%[2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63%[23]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60.90亿元,同比下降3.82%[3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2.78亿元,同比上升47.63%[34] - 公司2024年1-6月营业收入为791.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61%[9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人民币12.34亿元,同比增长25.6%[5] - 信用减值损失3.09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加510.07%[98][100] - 投资损失6305.3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149.99%[98] - 报告期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342.2万元人民币,投资损失为1.29896亿元人民币[121] 各业务线表现 - 集装箱制造 - 集装箱业务销量为156万TEU,同比下降5.2%[17] - 集装箱制造业务营业收入人民币217.35亿元,同比下降12.88%[35] - 集装箱制造业务净利润人民币14.44亿元,同比上升13.20%[35] - 干货集装箱销量112.59万TEU,同比下降18.57%[37] - 冷藏箱销量9.20万TEU,同比增长105.82%[37] - 集装箱制造营业收入217.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88%,毛利率16.15%同比提升3.95个百分点[94] - 集装箱制造业务收入249.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54%,毛利率12.20%同比下降4.21个百分点[96] 各业务线表现 - 道路运输车辆 - 车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6%至人民币345.67亿元[14] -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收入人民币97.53亿元,同比下降8.85%[38] -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净利润人民币4.08亿元,同比下降28.89%[38] - 中集车辆报告期营业收入为人民币97.53亿元,营业利润为人民币5.79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4.08亿元[128][129] 各业务线表现 -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 - 能源装备业务收入人民币234.5亿元,同比增长30.1%[14] -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营业收入130.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7.32%[50] -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净利润4.6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90.26%[50] - 中集安瑞科营业收入12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50] - 中集安瑞科归母净利润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50] - 中集安瑞科新签订单107.4亿元人民币,在手订单291.8亿元人民币[50] - 清洁能源分部营业收入9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50] - 化工环境分部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下滑14.3%[53] - 液态食品分部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下滑18.6%但净利润同比增长[53] -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营业收入130.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2%,毛利率15.12%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94] - 中集安瑞科报告期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6.14亿元,营业利润为人民币7.46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5.81亿元[128][129] 各业务线表现 - 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 - 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收入人民币31.20亿元,同比上升29.83%[43] - 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净利润人民币0.80亿元,同比上升119.57%[43] - 空港与物流装备营业收入31.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83%,毛利率20.56%保持稳定[94] 各业务线表现 - 物流服务 - 物流服务业务收入人民币123.4亿元,同比增长12.5%[14] - 物流服务业务营业收入135.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2%[45] - 物流服务业务净利润2.02亿元人民币,同比基本持平[45] - 物流服务营业收入135.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2%,毛利率5.97%同比微降0.26个百分点[94] - 物流服务业务收入140.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28%,毛利率6.23%同比下降0.54个百分点[96] - 中集世联达报告期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35.79亿元,营业利润为人民币2.32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2.02亿元[128] 各业务线表现 - 循环载具 - 循环载具业务营业收入13.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1.62%[49] - 循环载具业务净亏损0.1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亏64.50%[49] 各业务线表现 - 海洋工程 - 海洋工程业务营业收入80.14亿元,同比增长2.95%[56] - 海洋工程业务净利润2.8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去年同期净亏损0.84亿元)[56] - 海洋工程新增订单1.06亿美元(去年同期17.9亿美元),在手订单55.5亿美元[56] - 油气/非油气订单占比约7:3[56] - 海洋工程业务营业收入80.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5%,毛利率10.84%同比提升5.85个百分点[94] - 海洋工程业务收入77.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95%,毛利率4.99%同比下降3.00个百分点[96] - 海洋科技集团报告期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9.35亿元,营业利润为人民币5.25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5.25亿元[128] 各业务线表现 - 金融及资产管理 - 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营业收入9.10亿元,同比下降21.30%[58] - 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净亏损7.35亿元,同比减亏16.05%[58] - 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营业收入9.1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30%,毛利率为负10.85%[94]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地区营业收入388.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4%,占总收入51.12%[94] - 美洲地区营业收入104.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92%,占总收入13.76%[94] - 亚洲(中国以外)地区收入131.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21%[9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集装箱新箱需求预计保持稳定基本面支撑[67] - 中集安瑞科将增强LNG、高压气氢、液氢、液氨、甲醇储运领域研发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75] - 中集安瑞科推进焦炉气制氢联产LNG、生物质制绿色甲醇等清洁替代燃料战略项目规模化实施[75] - 罐式集装箱市场需求随“一箱制”政策推进提升[76] -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在需求及政策红利驱动下持续增长[76] - 未来5年FPSO市场需求保持强劲势头,大型项目聚焦南美和非洲[78] - 海上风电、氢能利用、海上光伏等清洁能源将形成庞大产业规模[78] - 中深水海上钻井平台日费预计保持稳定[81] - 全球油气投资呈现“深水增、页岩减、国家油公司逆周期”结构性特征[81] -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较高,钢材、铝材等占产品成本结构主要部分[85] - 集装箱产业持续保持全球行业领先地位,道路运输车辆及能源装备具备全球竞争力[86] - 公司上半年实际资本性支出约为13亿元人民币,下半年预计资本性支出约为37亿元人民币[123]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56.78亿元[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594.46%[25] - 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09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69.99%[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改善594.46%[98] 资产、债务和借款 - 资产负债率为63.2%,较年初下降1.5个百分点[5] - 资产总额为1754.4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0.39%[24] - 负债总额为1070.4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0.29%[24] - 货币资金260.62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4.85%较上年末增长2.48个百分点[103] - 受限资产总额16.9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42.95%[105] - 货币资金为人民币26,061,516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20.54%[10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人民币25,917,946千元(去年同期:21,742,209千元)[106] - 带息债务总额为人民币41,178,482千元(2024年末:39,125,524千元)[107][111] - 长期港币浮动利率债务金额为港币5,500,000千元[108] - 短期借款利率区间1.01%-5.33%,长期借款利率区间1.14%-4.25%[108] - 固定利率债券余额为人民币6,026,264千元(2024年末:4,543,225千元)[109] - 其他权益工具为人民币4,016,333千元,较2024年末下降1.87%[110] - 资产负债率为61%(2024年末:61%)[112] - 资本性支出承诺为人民币181,907千元,较2024年末下降37.29%[112] - 报告期投资额人民币301,774千元,同比下降23.97%[116] 其他财务数据 - 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45元,同比增长18.4%[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8%,较去年同期上升0.81个百分点[2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23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75%[26] - 中集财务公司为成员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近25亿元[59]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401件,其中发明专利122件,累计维持有效专利6,331件[91] - 公司拥有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2] - 公司对首程控股投资期末账面价值为1.371亿元人民币,报告期损益为449万元人民币,权益变动为9286.4万元人民币[119] - 公司对华商能源投资期末账面价值为3692.9万元人民币,报告期损益为-1623.7万元人民币[119] - 公司对诺禾致源投资期末账面价值为1122.1万元人民币,报告期损益为128.7万元人民币[119] - 公司对中铁特货投资期末账面价值为1.624亿元人民币,报告期损益为244万元人民币,权益变动为-440万元人民币[119] - 衍生品投资期末金额为23.8256亿元人民币,占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为4.56%[121] - 外汇远期合约期末金额为5.4721亿元人民币,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2718.1万元人民币[121] - 外汇期权合约期末金额为4410万元人民币,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890.8万元人民币[121] - 汇率/利率掉期合约期末金额为1.79125亿元人民币,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240万元人民币[121] - 中集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17.35亿元,营业利润为人民币16.01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12.66亿元[128] - 集团2025年6月30日全球员工总数82,498人,较2024年底78,776人增加3,722人[132] - 集团报告期内总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73.66亿元,去年同期约为人民币64.46亿元[132] - 集团全球合同员工总数51,184人,较2024年底50,686人增加498人[132]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公司计划回购不超过5亿港元的H股股份[65] - 报告期内公司已回购148万股H股,金额为887.3381万港元[65] - 累计回购H股达864.11万股,总金额5624.0385万港元[65] - 公司制定了《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并于2025年1月7日经董事会审议通过[141] - 公司未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144] - 公司未披露估值提升计划[143] - 公司2025年3月28日通过多平台举行2024年度业绩解读及2025年度经营计划展望网络会议[138] - 公司2025年4月29日举行第一季度业绩解读电话会议涉及多家基金和证券机构[138] - 公司2025年6月6日在上海举行实地调研会议涉及超过20家投资机构[139] - 公司报告期内持续遵守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及《标准守则》[146][148] - 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经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事前审阅并通过[147] - 公司2025年2-3月在北京、深圳、武汉多地参与海通证券、天风证券等策略会[138] - 公司2025年5月在香港及总部举行现场会议涉及高盛、UBS等国际机构[139] - 公司董事长麦伯良持有890,465股A股实益权益[152] - 公司董事长麦伯良持有中集安瑞科8,260,000股普通股实益权益[154] - 2024年度权益分派以总股本5,367,874,835股为基数每1股派现人民币0.176元[156] - 2024年度分红派息于2025年7月11日实施完成[156] - 公司总股本为5,392,520,385股已回购股份24,645,550股[156] - 核心人员持股计划存续期为10年锁定期12个月[157] - 核心人员持股计划累计持股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10%[158] - 单个参与人累计持股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1%[158] - 2025年半年度不进行现金分红送股或资本公积转增股本[155] - 公司董事梅先志自2025年5月起不再担任华商能源科技董事[151] - 核心人员持股计划截至报告披露日尚未实施任何一期[161] - 持股计划权益分配基于利润分享计划奖金项下的合法薪酬与奖金额度确定[159] - 持股计划可通过非交易过户或二级市场出售方式分配股票或收益[160] - 子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情况详见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第八节附注十一[162] - 公司连续多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ESG履行情况[165] - 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已于2025年3月27日公开发布[165] - 公司承诺在境内居民能够认购境外股票之前不以配股方式融资[167] - 公司股东分红回报规划承诺履行期为2025年至2027年[167] - 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169] - 公司聘请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170] 关联交易与担保 - 关联交易中向中国外运长航集团销售商品及提供服务金额为152,926千元[176] - 关联交易中接受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劳务金额为313,338千元[176] - 关联交易中向深圳融资租赁销售商品及提供务金额为140,692千极元[176] - 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销售商品交易金额为3,533千元[177] - 与招商局海通贸易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采购商品交易金额为15,116极千元[177] - 与上港集团的销售商品及提供服务交易金额为190,943千元,获批额度为800,000千元[178] - 与上港集团的接受服务交易金额为524,265千元,获批额度为2,200,000千元[178] - 购买东莞中集菁英公寓管理有限公司188套住宅的交易价款为163,813.5千元[180] - 中集财务公司向中集产城提供的每日最高存款限额为3,000,000千元[182][186] - 中集产城在中集财务公司的报告期内存入金额为2,944,746千元,取出金额为2,968,055千元[186] - 中集财务公司为中集产城提供的最高贷款本金余额极738,504千元,上限为1,500,000千元[187] - 中集保理与中集产城的关联交易本息余额上限为每日不超过220,000千元[187] - 日常关联交易实际金额未超过协议约定的年度最高交易金额[177][178] - 中集保理与中集产城及其下属子公司保理业务每日最高余额上限为人民币2.2亿元[188][189] - 中集财务公司与深圳融资租赁续签协议,每日最高存款余额上限为人民币5亿元[190] - 中集产城贷款额度为人民币15亿元,期初余额7.397亿元,期末余额7.320亿元[191] - 深圳融资租赁在中集财务公司存款每日最高限额5亿元,报告期实际最高存款余额2.095亿元[193][194] - 深圳融资租赁存款期初余额1.033亿元,期末余额5399.8万元,期间存入34.092亿元,取出34.586亿元[194] - 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度76.7亿元,报告期实际发生额5.393亿元,期末担保余额8.406亿元[200] - 对深圳市中集产城发展集团担保额度5亿元,实际担保金额2.306亿元[200] - 对深圳市融资租赁
中集集团(02039) - 海外监管公告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
2025-08-27 21:19
业绩总结 - 2025年1 - 6月营业收入760.90亿元,同比减少3.82%[28][39] - 2025年1 - 6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及其他权益持有者的净利润12.78亿元,同比增长47.63%[28][39] - 2025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101,118,825千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35%[29] - 2025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28,259,635千元,较上年度末增长9.21%[29] - 2025年1 - 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154,425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94.46%[30] 各业务表现 - 报告期内集装箱制造业务营收217.35亿元,同比下降12.88%;净利润14.44亿元,同比上升13.20%[40] - 报告期内干货集装箱销量112.59万TEU,同比下降约18.57%;冷藏箱销量9.20万TEU,同比增长约105.82%[42] - 报告期内中集车辆收入97.53亿元,同比下降8.85%;净利润4.08亿元,同比下降28.89%[43] - 报告期内中集天达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营收31.20亿元,同比上升29.83%,净利润0.80亿元,同比上升119.57%[48] - 报告期内中集世联达物流服务业务营收135.79亿元,同比下降3.62%,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50] 市场扩张 - 中国半挂车市场营收同比提升11%,销量同比提升10%,市场占有率上升至23.07%[44] - 泰国市场半挂车营收同比激增63.5%,销量同比增长44.0%;越南市场营收同比大幅增长270%;澳洲业务销量同比增长16.4%[44] - 物流服务业务推进东南亚及中东、欧洲等战略区域网络建设[77] - 循环载具业务拓展东南亚市场[78]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中集车辆完成纯电动工程型头挂列车产品开发及场景验证并发布原型产品[47] - 中集天达智能无人靠机系统在兰州机场运行,86条登机桥实现无人值守[49] 未来展望 - 2025年下半年集装箱制造业务以“稳健高质发展,业务创新突破”为经营主基调[72] - 2025年下半年中集车辆国内加速成星链半挂车“全价值链”运营者,海外“跨洋运营”进化成“无国界企业”[74] - 2025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预计增长2.5%,集装箱新箱需求有稳定基本面支撑[72] - 到2050年,LNG在全球天然气总需求中的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的14%左右上升到25%左右[79] 其他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40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2件,截止报告期末累计维持有效专利6,331件[96] - 截止2025年6月底,公司累计有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等荣誉[97] - 公司位列“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TOP100总榜)”第52位[98] - 公司拟回购不超5亿港币的H股股份,已回购148万股,金额887.3381万港币[70] - 公司上半年实际资本性支出约为13亿元人民币,下半年预计资本性支出约为37亿元人民币[128]
中集集团(0203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7 21:1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76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2%[5] - 营业利润为28.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15%[5] - 净利润为17.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45%[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63%[5]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60.90亿元,同比下降3.82%[1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2.78亿元,同比大幅上升47.63%[17]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76,090,392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79,115,043千元下降3.8%[111] - 2025年1-6月净利润1,763,938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394,930千元增长26.5%[11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8,156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865,781千元增长47.6%[111] - 公司2025年1-6月总收入为60.9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79.12亿元人民币下降23.1%[163][164] - 公司2025年1-6月净利润为17.64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23.95亿元人民币下降26.4%[163][16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人民币66,447,459千元,同比下降5.92%[65] - 财务费用为人民币627,630千元,同比上升20.02%[65] - 销售费用为人民币1,298,627千元,同比上升9.57%[65] - 管理费用为人民币3,237,283千元,同比下降1.32%[65] - 主营业务成本为65,353,045千元,同比下降6.5%(2024年同期:69,915,804千元)[148] - 利息费用从2024年1-6月的1,054,835千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796,639千元,下降24.5%[11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集装箱制造业务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17.35亿元,同比下降12.88%,占集团总收入28.57%[19][21] - 干货集装箱销量为112.59万TEU,同比下降18.57%[23] - 冷藏箱销量为9.20万TEU,同比大幅增长105.82%[23] -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营业收入为人民币97.53亿元,同比下降8.85%[19] - 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业务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30.09亿元,同比增长7.32%[19] - 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1.20亿元,同比增长29.83%[19] - 中集车辆收入97.5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85%净利润4.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89%[24] - 全球半挂车业务收入69.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91%销量52,602辆[24] - 中国半挂车市场营业收入同比提升11%毛利率提升2.4个百分点销量同比提升10%市场份额达23.07%[24] - 全球南方半挂车业务毛利率提升4.6个百分点销量提升13.0%泰国市场营收激增63.5%销量增长44.0%越南营收大幅增长270%[24] - 空港与物流装备及消防救援设备业务营业收入31.2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9.83%净利润0.8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19.57%[26] - 上装产品收入14.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2%交付量12,434台EV-DTB渣土车销量增长142.55%市场占有率25.1%[27] - EV-DTB搅拌车销量同比增长86.26%市场占有率13.13%渣土车一体化产品交付1,704列同比增长25%[27] - 新能源重卡市场销量7.92万辆同比激增186%[27] - 物流服务业务营业收入135.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2%净利润2.02亿元人民币同比基本持平[28] - 北美半挂车业务实现销量7,888台同比下滑[24] - 循环载具业务营业收入13.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2%[32] - 循环载具业务净亏损0.1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亏64.50%[32] -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营业收入130.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2%[33] -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净利润4.60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90.26%[33] - 中集安瑞科营业收入12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33] - 中集安瑞科归母净利润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33] - 中集安瑞科新签订单107.4亿元人民币,在手订单291.8亿元人民币[33] - 清洁能源分部营业收入96.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2.2%[33] - 化工环境分部营业收入人民币11.1亿元,同比下滑14.3%[34] - 液态食品分部营业收入人民币18.8亿元,同比下滑18.6%但净利润同比增长[34] - 海洋工程业务营业收入人民币80.14亿元,同比增长2.95%;净利润人民币2.8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37] - 海洋工程业务新增订单1.06亿美元,累计在手订单55.5亿美元,油气/非油气订单占比约7:3[38] - 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营业收入人民币9.10亿元,同比下降21.30%;净亏损人民币7.35亿元,同比减亏16.05%[39] - 集装箱制造分部2025年1-6月收入为21.36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24.62亿元人民币下降13.2%[163][164] - 道路运输车辆分部2025年1-6月收入为16.46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20.61亿元人民币下降20.1%[163][164] - 能源化工装备分部2025年1-6月收入为8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7.78亿元人民币增长2.8%[163][164] - 空港与物流分部2025年1-6月收入为3.48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4亿元人民币下降13%[163][164] 各地区表现 - 国内营业收入占比51%,国外营业收入占比49%[16] - 美洲地区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04.73亿元,同比下降33.92%[1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预计增长2.5%[47] - 储能业务受美国关税政策及新能源行业政策调整影响订单重创[43] - 沙特阿美及墨西哥国油集中暂停多座平台作业导致自升式平台利用率显著回落[41] - 公司成功交付日本大阪2MW模块化数据中心项目[44] - 公司成功签约沙特利雅得地球精品酒店模块化建筑项目[44] - 公司交付河北省某高速分布式光伏配储项目优化能源结构[43] - 中深水半潜钻井平台在欧洲市场利用率及日费率稳中有升[41] - 超深水半潜钻井平台"蓝鲸一号"与国际客户签署新租约[41] - 公司预期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值达人民币5万亿元[53] - 壳牌预期2030年后LNG需求继续增长 2050年LNG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14%升至25%左右[54] - 国际能源署预测2025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速约1.3% 2026年将达历史最高水平[54] - 国际能源署预计2026年亚洲天然气需求增长超4% LNG进口量预期增长约10%[54] - 公司聚焦汽车、新能源、大宗商品、家电、橡胶等行业扩大循环载具业务份额[53] - 公司持续拓展东南亚、中东、欧洲等战略区域网络建设[52] - 公司推进焦炉气制氢联产LNG、生物质制绿色甲醇等清洁替代燃料战略项目[55] - 公司罐箱业务贯彻"精益创新、智改数转、罐通天下、绿色发展"中长期战略[56] - 公司液态食品装备业务积极布局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57] - 公司液态食品业务拓展国产威士忌项目并提高中国市场占比[57] - FPSO市场短期需求确定性高,长期项目储备充足,未来5年市场需求保持强劲[58] - 海上风电、氢能利用、海上光伏等清洁能源业务将形成庞大产业规模[58] - 滚装船供需逐步回稳,客滚船市场更新加速,中大型细分市场表现显著[58] - 全球油气投资呈“深水增、页岩减、国家油公司逆周期”的结构性特征[61] - 中集安瑞科报告期内交付9艘船并新签7艘新造船订单,全年造船及船用燃料罐业务新签订单金额有望达人民币80亿元[34] - 公司计划回购不超过5亿港元的H股股份[89] - 2025年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88]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4.46%[9] - 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09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69.99%[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58%[9]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7.154亿元,较去年同期(-14.469亿元)实现594.46%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销售回款增加[6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69.3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8.26%,受经营、投资、筹资现金流共同影响[67] - 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负14.47亿元人民币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正71.54亿元人民币,实现显著转正[11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15.0%,从738.58亿元人民币增至849.57亿元人民币[117]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2.2%,从686.79亿元人民币增至702.09亿元人民币[117] - 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净流出从36.94亿元人民币减少至11.09亿元人民币[11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83.6%,从65.38亿元人民币降至10.73亿元人民币[118]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8.7%,从1581.37亿元人民币降至1127.69亿元人民币[11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增长19.2%,从2174.22亿元人民币增至2591.79亿元人民币[118] - 另一业务分部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负3.5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负6.41亿元人民币有所改善[120] - 该业务分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负26.31亿元人民币改善至正12.96亿元人民币[120] - 该业务分部期末现金余额为39.76亿元人民币,较年初的7.07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122] 资产和债务 - 总资产为1754.42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0.39%[8] - 货币资金达260.61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20.54%,占总资产比例14.85%[69][70] - 带息债务总额411.785亿元,较2024年末391.255亿元有所增加[71][73] - 长期带息债务中港币浮动利率合同金额为550亿港元[74] - 短期借款利率区间1.01%-5.33%,长期借款利率区间1.14%-4.25%[74] - 资产总额1754.415亿元,资产负债率保持61%[76] - 其他权益工具40.16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87%,主要因发行永续债[75] - 货币资金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16.21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260.62亿元,增长20.5%[101] - 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316.56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284.70亿元,下降10.1%[101] - 存货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97.36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192.43亿元,下降2.5%[101] - 短期借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12.61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106.11亿元,下降5.8%[103] - 应付账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68.86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249.68亿元,下降7.1%[10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516.19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522.01亿元,增长1.1%[105] - 负债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067.32亿元微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1,070.44亿元,增长0.3%[103] - 资产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747.52亿元微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1,754.42亿元,增长0.4%[101]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52,615,278千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56,403,967千元,增长7.2%[107] - 货币资金大幅增加至3,982,864千元,较2024年末的714,377千元增长457.4%[107] - 短期借款从1,085,595千元增至1,220,702千元,增长12.4%[109] - 应付债券从2,043,555千元增至4,033,142千元,增长97.4%[109]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754.42亿元人民币,总负债为407.04亿元人民币[16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为791.12亿元人民币,总负债为412.92亿元人民币[164] 其他财务数据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8%,同比上升0.81个百分点[10]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23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75%[10] -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626.2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97.49%,主要因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少[67] - 信用减值损失激增至3.089亿元,同比大幅上升510.07%,主要由于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增加[67] -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342.2万元人民币,投资损失为1.299亿元人民币,合计损失1.333亿元人民币[77] - 外汇相关衍生品投资活动净损失为1.331亿元人民币,占衍生金融工具总损失的99.8%[77] - 汇兑净收益为4749.8万元人民币,主要来自美元敞口因人民币升值产生[77] - 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合计净损失1.806亿元人民币[77] - 所有权受限资产总额16.89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42.95%[79] - 资本性支出承诺约1.81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下降37.29%[80] - 上半年实际资本性支出约13亿元人民币,下半年预计资本性支出约37亿元人民币[83] - 员工总数82,498人,较上年末增加4.7%;总员工成本约73.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84] - 人民币汇率上半年升值约1,300点,即期升值幅度与套保成本基本持平[78] - 报告期内公司已回购1,480,000股H股,金额为8,873,381港元[90] - H股回购最高价6.22港元/股,最低价5.76港元/股[90] -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24,645,550股A股库存股份[90][91] - 报告期后新增回购7,161,100股H股,金额47,367,004港元[91] - 累计回购H股8,641,100股,总金额56,240,385港元[91] - 公司增持中集安瑞科股份至1,421,016,211股,持股比例达70.06%[95] - 发行10亿元超短融券,年化利率1.76%,期限155天[96] - 发行20亿元中期票据,其中14亿元用于偿还到期债务[96] - 发行2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96] - 公司累计回购H股8,641,100股,总金额为港币5.624亿元[99] - 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人民币1.638亿元购买188套关联方住宅[98] - 公司2024年支付股东分配利润人民币118,931千元,支付其他权益工具利息人民币64,200千元[12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3元/股,同比增长43.8%(2024年同期:0.16元/股)[157] - 稀释每股收益为0.23元/股(2024年度:0.15元/股),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增至5,367,875千股[159] - 综合收益总额从2024年1-6月的1,012,271千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2,208,379千元,增长118.2%[113] - 公司受限资产总额为16.9亿元人民币,其中货币资金受限13.78亿元人民币[166] - 公司对外提供担保总额为1.25亿元人民币,包括对经销商客户融资担保1893.8万元和对联营企业贷款担保1.06亿元[167] - 公司提供担保的款项为人民币230,604千元,极2024年底的人民币232,957千元略有下降[168] - 安瑞科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融资贷款项共计人民币51,829千元,较2024年底的人民币46,605千元增加11.2%[168] -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为深圳租赁提供担保的款项为人民币433,053极元,较2024年底的人民币639,880千元下降32.3%[168] - 公司面临新加坡高等法院诉讼,原告要求赔偿985.62万美元[169] - 公司子公司面临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被要求赔偿1,981.37万美元[169] - 公司已开具未到期的信用证为1,168,513千元,较202
中集集团(02039) - 关於第十一届董事会二〇二五年度第八次会议决议的公告
2025-08-27 21:14
会议情况 - 公司于2025年8月27日召开第十一屆董事會2025年度第8次會議,全體董事出席,監事列席[5] 审议事项 - 审议批准《中集集團2025年半年度報告》等文件[6] - 审议通过《關於更新中集集團2025年度擔保計劃的議案》,并提请股东大会审议[6] 公告信息 - 公告登载于公司网站及香港联交所披露易网站,日期为2025年8月27日[7]
智通AH统计|8月27日
智通财经· 2025-08-27 16:26
AH股溢价率排行 - 东北电气AH股溢价率最高达770.97%,H股价格0.310港元对应A股价格2.25元 [1][2] - 弘业期货溢价率252.57%位列第二,H股4.280港元对应A股12.6元 [1][2] - 安德利果汁溢价率238.08%排名第三,H股17.780港元对应A股50.18元 [1][2] - 宁德时代溢价率-18.73%为最低,H股410.200港元低于A股278.3元 [1][2] - 美的集团溢价率6.86%,恒瑞医药溢价率7.43%均处于低位区间 [1][2] AH股偏离值排行 - 京城机电股份偏离值32.43%居首,溢价率为220.40% [1][3] - 安德利果汁偏离值29.55%位列第二,复旦张江偏离值29.44%排名第三 [1][3] - 比亚迪股份偏离值-84.97%为最低,龙蟠科技偏离值-62.46%次之 [1][3] - 广汽集团偏离值-26.17%位列末三位,东北电气偏离值-23.02%同时出现在高溢价和负偏离榜单 [1][3] 重点个股价格对比 - 宁德时代H股价格410.200港元显著高于A股278.3元 [2] - 比亚迪股份H股115.100港元与A股110.68元基本持平但偏离值异常 [2][3] - 金融股招商银行H股47.840港元较A股43元溢价7.67% [2] - 资源股紫金矿业H股24.740港元较A股22.53元溢价9.09% [2]
中集集团:在科学管理的坐标轴上攀登制造“珠峰”
证券时报· 2025-08-26 09:0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成立于1980年蛇口工业区 初期为不足60人濒临破产的小型集装箱厂[2] - 1986年因全球航运低迷暂停集装箱生产 转向钢结构加工业务求生 丹麦股东退出经营 仅留60人团队[4] - 1987年中远集团入股形成三方合资(招商局45%/中远45%/宝隆洋行10%) 重新回归集装箱主业[5] -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名第154位 较2024年跃升25位[2] 公司治理与国际化 - 采用国际化法人治理结构 重要决策需董事会批准 实现产权清晰与权责分明[5] - 海外业务覆盖约20个国家 设立30余个实体企业 海外营收占比达50%[5] - 构建全球研发体系 在北美/欧洲/澳洲设立20个海外研发中心 聘用超300名外籍专家[10] 技术突破与产品体系 - 形成四大底层技术能力:机械钢结构设计/深冷高压容器制造/深海装备开发/智能装备设计[7] - 深冷压力容器实现国产替代 研发9Ni钢与高锰钢材料 攻克-269℃液氦罐箱技术[7] - 海洋工程领域打破国外垄断 FPSO模块取得13项自主知识产权 国产化率达95%[8][9] - 产品矩阵涵盖30余项明星产品 包括LNG/液氧/液氢储运设备及FPSO上部工艺模块[7][8] 业务成果与行业地位 - FPSO/FLNG订单从不足5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新签超30亿美元 打破日韩企业垄断[8] - 通过模块减重700吨与设计优化 实现成本节省近千万元[8] - 成为全球工业装备制造整合商 代表中国制造参与国际高端装备竞争[2][10]
中集集团:在科学管理的坐标轴上攀登制造“珠峰”
证券时报· 2025-08-26 08:5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1980年在蛇口成立 从濒临破产的60人小厂发展为全球化制造业巨头[1] - 1986年因全球航运低迷暂停集装箱生产 转向钢结构加工业务求生[4] - 1987年中远入股形成三方合资(招商局45%/中远45%/宝隆洋行10%) 重构法人治理结构[4][5] -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名第154位 较2024年跃升25位[1] 科学管理体系 - 引进外资股东丹麦宝隆洋行 早期由外方主导经营管理 奠定国际化基因[4] -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利益共享的法人治理结构 重要决策需董事会批准[5] - 科学治理使海外并购更顺畅 在20个国家布局30多个实体企业[5] - 海外营收占比约50% 形成全球产业链协同的抗周期能力[5] 技术创新突破 - 形成四大底层核心能力:钢结构设计制造/深冷高压容器设计制造/深海装备设计制造/智能装备设计制造[7] - 开发9Ni钢/高锰钢等低温合金材料 攻克-269℃液氦罐箱技术[7] - FPSO上部工艺模块实现全流程自主化 获13项自主知识产权[8] - 海洋工程装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 模块减重700吨/设计成本节省近千万元[8][9] 产业成果与布局 - 拥有超过30项明星产品 包括集装箱/压力容器/海洋工程装备等[1][7] - FPSO/FLNG订单从不足5亿美元突破至2024年新签超30亿美元[8] - 在全球设立20个海外研发中心 聘任300多名外籍专家开展核心技术研发[9] - 构建"统一规划/分布研发/分布制造"的开放创新体系 形成"小兵团作战 大平台支撑"模式[9]
中集集团(000039)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举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并征集问题的公告
2025-08-22 19:32
业绩公布 - 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8月27日公布[1] 业绩说明会 - 8月28日15:30举行半年度业绩说明会[1][2] - 采用现场与网络直播结合方式[1][2] - 出席人员为董秘及财务负责人,可能调整[2] 参与方式 - 现场需提前邮件预约,名额有限[3] - 网络直播可登录“路演中”预约登记[3] 问题征集 - 提前征集业绩和经营问题[4] - 8月27日18:00前发至指定邮箱[4] - 业绩说明会回答普遍关注问题[4]
中集集团(02039) - 关於举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并徵集问题的公告
2025-08-22 18:52
业绩公布 - 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8月27日公布[3] 业绩说明会 - 8月28日15:30举行半年度业绩说明会,采用现场与网络直播结合[3][6] - 现场在深圳中集集团研发中心,需邮件预约[5][6] - 网络直播可在「路演中」预约参与[5] 参会人员 - 董事会秘书及财务负责人出席,可能调整[6] 问题征集 - 向投资者征集业绩和经营问题,8月27日18:00前发至指定邮箱[7] 公告渠道 - 公告登载于公司及香港联交所披露易网站[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