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朝聚眼科(02219)
icon
搜索文档
朝聚眼科发布“AI眼科”医生 公司去年增收不增利,董事长张波洲:AI核心是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0 18:43
公司动态 - 朝聚眼科发布数字诊疗辅助智能体"张沐澜医生",能够完成从医患问诊到生成门诊病历、初步诊断及处理方案的全流程辅助,并参照最新指南调整用药建议 [2] - 该智能体可辅助年轻医生关注诊疗易忽略细节,提升诊疗安全性与精准度,并在疑难病例时列出多种鉴别诊断 [2] - 公司董事长张波洲表示AI应用策略是"不求大、求细分",希望与硬件厂商合作形成合力 [2][4] - 公司2023年净利润达历史最高2.29亿元,但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近15%,毛利率从45.4%降至43.5% [3]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加18.7%至1.25亿元,主要由于收购医院及现有医院营销费用增加 [3] 行业趋势 - "AI+眼科"领域多家上市公司布局:光正眼科将AI应用于智能文案、客服等业务环节,爱尔眼科组建人工智能团队并与中科院合作探索"爱尔AI眼科医院" [5][6] - 鹰瞳科技作为"医疗AI第一股"市值从上市72亿港元缩水超80%,2024年亏损2.55亿元创历史新高 [6][7] - 行业面临商业化落地困难,市场对AI医疗产品接受度和需求未达预期 [7] 技术定位 - "张沐澜医生"定位临床辅助诊断,重点在于信息收集整理和综合各类检查报告作出诊断,与鹰瞳科技专注于眼底病AI识别形成差异化 [7] - 公司认为AI应用应循序渐进,广泛使用比高收费更重要,需要大量数据支撑学习 [7]
借助AI增效眼科医疗,朝聚眼科宣布启动“张沐澜医生” 医疗智能体
环球网· 2025-06-18 16:41
公司战略与AI布局 - 公司提出医疗智能体定位为"赋能者而非替代者",旨在以智慧重塑医疗价值,聚焦眼科医疗领域,构建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综合智能平台和生态系统[1] - AI项目"张沐澜医生"源于2007年雏形构想,2022年因OpenAI大模型浪潮重启,目前可完成从问诊对话到诊断方案的全流程辅助,包括用药建议调整、疑难病例鉴别诊断及辅助年轻医生提升诊疗精准度[3] - 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临床教学基地、联合科研项目及人才培养,推动眼科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旗下两家医院近期获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资质[3] 业务表现与机构观点 - 2024年公司基础眼科业务收入6.98亿元,同比增长6.7%,占总收入49.65%,增长驱动因素包括营销强化、接诊能力提升、增值服务拓展及品牌声誉积累[5] - 机构认为公司成熟医院口碑效应显著且处于快速爬坡期,新收购医院资产质量优异,有望持续贡献收入利润增量[5]
朝聚眼科20250523
2025-05-25 23:3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为眼科行业,公司为朝聚眼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经营业绩** - 2024 年收入同比增长 2.6%,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 9.1%,主要受消费降级和新医院爬坡期影响[2][4] - 2025 年一季度整体情况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 - 2 月屈光手术需求增长带动消费眼科增长,3 月增长回落,且 2024 年一季度基数较高[3] - 预计 2025 年收入端实现个位数或双位数增长,利润端需结合二三季度数据进一步评估[5][25] - **业务板块表现** - **基础眼科**:2024 年收入同比增加 7%,受益于并购北京医院、巴盟医院及新建张家口医院;白内障手术量增加,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增长 43%,业务收入增加 1600 万元,但国产晶体降价 1500 元/台对收入有压力;通过提高非白内障手术及自费晶体使用比例基本消化国产晶体影响,毛利率环比稳定[2][4][7][9] - **消费眼科**:受屈光手术降价影响,激光手术毛利率同比下降 6.5%;全飞秒激光技术在八家医院推广,全飞 4.0 技术占比超 50%,价格下调约 2000 元影响收入;2025 年一二月因征兵需求增长,三月回落,未来关注暑期消费情况;预计屈光项目增速低于前几年,下半年增速也将受影响[2][6][8][9] - **区域表现** - **内蒙古**:通过提高高端晶体使用率消化集采影响,成熟老院增长率 10% - 15%,自 2024 年 7 月实施 DRG 和 DIP 政策后客单价下滑,对利润有负面影响,公司采取提高用户自费比例等措施应对[2][14][19][20] - **河北**:受 DIP 政策影响,唐山医院 2024 年略亏,区域内老院下滑[13][14][22] - **浙江**:GS 项目对区域内医院运营和财务有冲击,除社区医院外专科医院处于爬坡期,区域内老院下滑,六家医院营收超 1 亿元,占总营收约 7%[12][13][14][23] - **市场与政策影响** - 眼科并购市场估值中枢下移,IPO 放缓和对行业增长预期降低是主因,买卖双方对估值预期有差异致交易进度缓慢[5][18] - 集采政策和 DIP 政策对不同区域有不同影响,公司通过提升医院等级、拓展新业务、提高高端晶体使用率等应对[2][20] - **医院情况** - 新并购的巴盟北医院、北京医院及张家口医院 2024 年对整体收入贡献约 5400 万元,唐山区域并购项目收入贡献约 5%[12] - 新建的杭州、北京、舟山、张家口等医院处于爬坡阶段,尚未盈利[13] - **其他** - 公司维持高派息率目标(80%以上),回购根据市场情况进行[5][27] - ICL 占整体屈光业务约 7%,占比处于个位数水平[5][2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公司在相关区域销售费用增加,新并购医院需额外销售费用投入[24] - 四月份通常不是旺季,一至四月整体表现平稳,与全季度分析基本一致[26] - 屈光不正业务占总收入 75%以上,内蒙古与浙江两个区域合计占比约 8%[16] - 针对白内障 60 后老年群体,通过话术培训和营销策略推动其选择高端手术和晶体,2025 年一季度高端晶体占出库量 37%,收入占总收入 60%[21]
朝聚眼科(0221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6: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14.05454亿元,毛利为6.11302亿元,除税前溢利为2.62723亿元,纯利为1.8621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为2.02729亿元[5]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43.5%,纯利率为13.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率为14.4%[5] - 集团收益从2023年的13.695亿元增加2.6%至2024年的14.055亿元[22] - 2024年消费眼科服务毛利316.4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9.2%,毛利率降至44.8%[37] - 2024年基础眼科服务毛利294.8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8.5%,毛利率为42.2%[37] - 2024年销售设备及医疗耗材毛利87千元,毛利率7.4%;2023年毛利847千元,毛利率13.5%[37] - 2024年集团毛利611.3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1.6%,毛利率43.5%[37] - 2024年集团收益1405.5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2.6%[44] - 消费眼科服务收益从2023年的7.092亿元降至2024年的7.064亿元,减少0.4%[45] - 基础眼科服务收益从2023年的6.54亿元增至2024年的6.978亿元,增加6.7%[46]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7.484亿元增至2024年的7.942亿元,增加6.1%[47] - 毛利从2023年的6.211亿元降至2024年的6.113亿元,减少1.6%,毛利率从45.4%降至43.5%[48]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的8330万元降至2024年的5730万元,减少31.2%[49]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1.05亿元增至2024年的1.246亿元,增加18.7%[50]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2.225亿元增至2024年的2.375亿元,增加6.7%[51]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从2023年的580万元降至2024年的200万元,降低65.5%[52] - 融资成本从2023年的1220万元降至2024年的1070万元,减少12.3%[53] - 纯利从2023年的2.207亿元降至2024年的1.862亿元,减少15.6%,纯利率从16.1%降至13.2%[55] - 2024年纯利为1.8621亿元,2023年为2.20735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2024年为2.02729亿元,2023年为2.23105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率2024年为14.4%,2023年为16.3%[57]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的5570万元增加33.6%至2024年的7440万元[58] - 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从2023年的7680万元减少21.0%至2024年的6070万元[59]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3.54355亿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45357亿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 - 2.92297亿元,外汇汇率变动影响净额为993.3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3.17348亿元[61]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的5540万元减少3.2%至2024年的5360万元[62]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2023年的2.292亿元增加0.8%至2024年的2.31亿元[63] - 2024年底资本承担总额约为5640万元,2023年底为7150万元[66] - 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1193港元,2023年为每股0.2208港元;2024年无特别股息,2023年为每股0.0767港元[119] - 2024年末集团资本结构为19.3%债务及80.7%股权,2023年末为18.6%债务及81.4%股权[137] - 2024年末公司可供分派储备金额约为人民币1,740.6百万元(2023年末:人民币1,682.7百万元)[138] - 2024年包括董事薪酬在内的员工薪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421.2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377.8百万元)[14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收益主要来自消费眼科服务及基础眼科服务[7] - 2024年消费眼科服务收益为7.06445亿元,占比50.3%;基础眼科服务收益为6.9784亿元,占比49.6%;销售设备及医疗耗材收益为116.9万元,占比0.1%[23] - 2023年消费眼科服务收益为7.09225亿元,占比51.8%;基础眼科服务收益为6.54011亿元,占比47.8%;销售设备及医疗耗材收益为626.9万元,占比0.4%[23] - 消费眼科服务包括屈光矫正、近视防控等,费用不在公共医保保障范围,2024年占集团收益总额50.3%,是主要收益来源[24] - 基础眼科服务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治疗,部分费用在公共医保保障范围,2024年占集团收益总额约49.6%,是另一主要收益来源[25]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经营31间眼科医院及29间视光中心组成的网络,横跨中国7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31间眼科医院组成的网络战略性分布于蒙西及其邻近地区、蒙东及其邻近地区等七个主要地区[26] - 集团通过31间医院在蒙西及邻近地区建立领先优势,凭借地区影响力、经验及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模式[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朝聚”品牌下经营由29间视光中心组成的网络,分布在5个主要地区[33] - 蒙西及其邻近地区有13间视光中心,蒙东及其邻近地区有9间视光中心[33] - 浙东有2间视光中心,浙北有3间视光中心,苏北有2间视光中心[3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4年是公司成长、创新和挑战的关键时期,公司将确定2025年发展策略并践行快乐眼健康承诺[10] - 公司2024年借专业机构制定战略规划,探索出精细化管理路径[12] - 公司2024年实施“卓越计划”,推动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12] - 公司2024年推进人力成本精细化管理,提升营销效率和精准度[13] - 公司2024年推出“梧桐计划”,引进专家人才并制定培养计划[14] - 公司2024年制定标准化诊疗方案,引入高精尖技术优化流程[14] - 公司2024年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医疗效率和精准度[14] - 公司2025年围绕“五化建设”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16] - 公司2025年将进一步建立覆盖各部门的标准化体系[16] - 公司2025年将深化智能化应用,注重前瞻性规划[16] - 集团将在2025年继续推进“卓越计划”“梧桐计划”和“快乐行动”,深耕战略布局区域,提升市场占有率[1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包头医院已生产自制14类滴眼液,4种中药胶囊[8] - 公司是中国华北地区领先、全国知名的眼科医疗服务集团,1988年在内蒙古包头市创立[7] - 公司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等多个职位[3] - 公司设有审计、环境社会及管治、薪酬、提名等多个委员会[3] - 公司中国总部及主要营业地点在北京丰台区,香港主要营业地点在中环[4] - 2024年医院门诊就诊次数为1,137,742次,每次就诊平均消费713元;住院就诊次数为72,120次,每次就诊平均消费6,914元;视光中心客户就诊次数为105,354次,平均售价900元[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旗下医院总建筑面积为126,523.24平方米,登记病床总数为1,312张[29][30] - 公司于2017年12月收购宁波医院、宁波象山医院[31][32] - 公司于2018年6月收购宁波宁海医院[32] - 公司于2022年11月收购唐山医院、唐山滦州医院、唐山滦南医院及唐山玉田医院[32] - 公司于2023年3月收购银川医院[32] - 公司于2023年9月收购巴彦淖尔医院、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门诊部、巴彦淖尔五原医院及北京诊所[32] - 包头医院建筑面积为15,710.00平方米,登记病床120张[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1464名全职医疗专业人员,含296名医师、625名护士和543名其他专业人士[38] - 2024年集团获多项认可及奖励,如“市级文明单位”“爱心团队”等[39] - 2024年集团参与多项慈善活动,包括为弱视儿童筛查治疗、为蒙古国医生培训等[41] - 截至报告日期,集团经营31间眼科医院及29间视光中心,计划拓展华北和长三角网络布局[40] - 集团未来计划包括推进“快乐行动”“梧桐计划”,提升企业管治等[43] - 公司主要从事在中国提供住院及门诊眼科医疗服务和销售视光产品[109] - 公司面临公共医保价格管制、医疗纠纷、感染控制等主要风险及不确定性[112] - 公司已制定医疗废物处理政策,报告期业务符合环保相关法规[1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严重违反适用法律法规情况[118] - 执行董事长张波洲63岁,在医疗行业有超34年经验,自2014年10月起任北京朝聚董事长[87] - 执行董事张小利64岁,在医疗行业有超36年经验,曾于2006年1月 - 2015年11月任包头医院院长[89] - 执行董事张俊峰59岁,在医疗行业约有35年经验,自2015年11月起任朝聚医疗科技董事[91] - 执行董事张光弟32岁,自2021年8月起于北京朝聚任投资经理[92] - 张波洲自2018年11月至今任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执行委员会副主席[88] - 张波洲自2018年5月至今任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理事、兼职副会长[88] - 张波洲自2018年1月至今任第十二届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88] - 张小利自2019年8月至今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眼科分会委员[90] - 张小利自2018年6月至今任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显微手术专业委员会委员[90] - Richard Chen Mao先生56岁,在投融资医疗行业有超17年经验,自2015年3月起任兰馨亚洲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94] - 李甄先生46岁,在投资管理方面有超16年经验,自2008年1月起任职于方源资本,现任董事总经理[95] - 张丽女士38岁,在财富管理方面有超10年经验,自2018年9月起任阳光融汇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总监[96] - 何明光先生55岁,在医疗及学术界有超31年经验,专注于眼科学,自2014年10月起任墨尔本大学眼科流行病学教授[98] - 郭红岩女士60岁,在法律及学术行业有超32年经验,自1992年4月起任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公法研究中心教授及博士生导师[100] - 李建滨先生46岁,在税务咨询及投资事宜方面有超23年经验,自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任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部管理合伙人[102] - 宝山先生53岁,在管理咨询方面有超24年经验,2005年5月加入北京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现任高级副总裁[103] - 张光弟先生2014年6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取得财务管理学士学位[93] - 张丽女士2010年7月取得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2013年6月取得北京工商大学财政学硕士学位[97] - 何明光先生1993年7月及2005年6月分别取得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及眼科学博士学位[99] - 符锦女士42岁,2023年4月加入集团任首席财务官,有近二十年财务及审计经验[104] - 杨亚军女士54岁,2017年12月获委任为首席医疗官,医疗行业经验超32年[105] - 刘洪雁先生55岁,2017年11月获委任为首席运营官,销售及营销经验约23年[106] - 公司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主要业务分析载于报告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110]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主要附属公司列表等详情载于报告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110] - 公司致力履行社会责任、促进雇员福利、保护环境、回馈社会及实现可持续增长[116] - 2021年公司全球发售,按每股10.60港元发行137,500,000股股份,超額配股權部分行使后又发行20,125,000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5.99亿港元[129] - 约35.8%所得款项净额拟用于建立新医院等,约44.8%拟用于收购医院,约9.4%拟用于升级信息技术系统,约10.0%拟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13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动用约854.85百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未动用744.15百万港元[130][131] - 建立新医院等预计2025年12月31日
朝聚眼科2024年业绩稳健增长,基础眼科服务成核心增长点
观察者网· 2025-03-28 21:34
文章核心观点 - 朝聚眼科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展现经营韧性,通过业务优化等维持发展,未来有明确发展方向 [1] 业绩表现 - 全年实现收入14.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经调整净利润2.03亿元,净利润率14.4%;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3.54亿元 [1] - 基础眼科收入同比增加6.7%至6.98亿元,消费眼科收入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同比减少0.4%至7.06亿元 [1] - 门诊与住院就诊量分别增长2.9%和71.2% [1] - 视光中心就诊量同比增长12.5% [2] - 全年毛利率维持在43.5% [2] 业务发展 - 推进“华北巩固 + 长三角突破”区域战略,截至年末运营31家眼科医院及29家视光中心,横跨7个省份及自治区,采用“区域中心医院 + 卫星诊所”管理模式 [1] - 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诊断流程优化和服务效率提升上取得进展 [1] - 基础眼科服务是核心支撑,消费眼科业务通过技术升级扩大市场渗透率,设立老视专科中心,引入国际诊疗标准 [2] - “基础 + 消费”双轮模式初见成效,高端服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差异化竞争力逐步增强 [2] 应对策略 - 通过优化诊疗服务流程,以个性化服务提高单客户贡献值抵消下半年晶体集采的影响 [1] - 通过“卓越计划”优化采购流程、提升服务效率,适应医保政策调整与竞争加剧压力 [2] 社会责任 - 为内蒙古弱势儿童提供弱视筛查及治疗,参与“一带一路光明行”跨国医疗援助,开展超百场眼健康科普活动,覆盖数万家庭 [2] 科研与人才 - 年内主导5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8篇,获得专利5项 [3] - 实施人力资源“梧桐计划”助力高端人才引进,推动科教研一体化发展 [3] 股息与未来规划 - 宣布派发全年股息每股0.25港元,派息比率高达80% [3] - 2025年聚焦深化华北及长三角布局、扩大消费眼科服务内涵、推进ESG体系建设三大方向 [3] 行业环境 - 眼科医疗行业高需求刚性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支撑,人口老龄化加速、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求攀升推动基础眼科服务需求增长,消费升级释放高端服务市场潜力 [2]
朝聚眼科(0221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2:5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益从2023年的13.695亿元增加2.6%至2024年的14.055亿元[2][10][29] - 公司除税前溢利从2023年的2.992亿元减少12.2%至2024年的2.627亿元,除税前溢利率从21.9%降至18.7%[2] - 公司纯利从2023年的2.207亿元减少15.6%至2024年的1.862亿元,纯利率从16.1%降至13.2%[3][42] - 公司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从2023年的2.231亿元减少9.1%至2024年的2.027亿元,经调整纯利率从16.3%降至14.4%[3][42]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从2023年的0.33元减少15.2%至2024年的0.28元[3] - 2024年毛利率为43.5%,2023年为45.4%[7] - 2024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为3.741亿元,2023年为3.773亿元;调整后EBITDA为3.906亿元,2023年为3.797亿元[7]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7.484亿元增加6.1%至2024年的7.942亿元[33] - 毛利从2023年的6.211亿元减少1.6%至2024年的6.113亿元[34] - 毛利率从2023年的45.4%降低至2024年的43.5%[34]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的8330万元减少31.2%至2024年的5730万元[36]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1.05亿元增加18.7%至2024年的1.246亿元[37]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2.225亿元增加6.7%至2024年的2.375亿元[38] - 公司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从2023年的580万元降低65.5%至2024年的200万元[39] - 公司融资成本从2023年的1220万元减少12.3%至2024年的1070万元[40] - 公司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7850万元减少2.5%至2024年的7650万元[41]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的5570万元增加33.6%至2024年的7440万元[45] - 公司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从2023年的7680万元减少21.0%至2024年的6070万元[46]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3.173亿元,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入净额3.544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入净额2.454亿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出净额2.923亿元[49]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的5540万元减少3.2%至2024年的5360万元[50]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2023年的2.292亿元增加0.8%至2024年的2.31亿元[51] - 资本承担总额从2023年的7150万元降至2024年的5640万元[54] - 2024年收益为140545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36950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93] - 2024年毛利为61130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2113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8%[93]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26272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9924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20%[93] - 2024年年内溢利为18621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2073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64%[93] - 2024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溢利均为0.28元人民币,2023年为0.33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15%[93] - 2024年年内全面收入总额为19932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3305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47%[9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17293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19314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9%[95]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170798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72966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5%[95]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33928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4273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99%[95] - 2024年资产净值为232615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37842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9%[96] - 2024年客户合约收益为140545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36950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108]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计5726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327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24%[114] - 2024年除税前溢利相关销售成本为79415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4837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1%[115] - 2024年融资成本总计1065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22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82%[117] - 2024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7651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850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4%[117] - 2024年中期股息为90284千港币,2023年无中期股息[117] - 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为84408千港币,2023年为156222千港币,同比下降46.09%[117] - 2024年建议特别股息为0千港币,2023年为54267千港币,同比下降100%[117]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的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195,076千元,2023年为228,914千元;2024年计算所用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689,198千股,2023年为695,610千股[12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消费眼科服务收益为7.06445亿元,占比50.3%;基础眼科服务收益为6.9784亿元,占比49.6%;销售设备及医疗耗材收益为116.9万元,占比0.1%[11] - 2023年消费眼科服务收益为7.09225亿元,占比51.8%;基础眼科服务收益为6.54011亿元,占比47.8%;销售设备及医疗耗材收益为626.9万元,占比0.4%[11] - 消费眼科服务费用不在公共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内,2024年占公司收益总额的50.3%,是主要收益来源[12][14] - 基础眼科服务费用部分可由公共医疗保险保障,2024年占公司收益总额约49.6%,是另一主要收益来源[15][17] - 2024年医院门诊就诊次数为1,137,742次,每次就诊平均消费713元;住院就诊次数为72,120次,每次就诊平均消费6,914元;视光中心客户就诊次数为105,354次,平均售价900元[9] - 2024年医院门诊就诊次数较2023年的1,128,719次有所增加;住院就诊次数较2023年的67,258次有所增加;视光中心客户就诊次数较2023年的120,184次有所减少[9] - 2024年医院门诊每次就诊平均消费较2023年的698元有所增加;住院每次就诊平均消费较2023年的7,109元有所减少;视光中心平均售价较2023年的806元有所增加[9] - 2024年消费眼科服务毛利为人民币31640万元,较2023年减少9.2%,毛利率为44.8% [18] - 2024年基础眼科服务毛利为人民币29480万元,较2023年增长8.5%,毛利率为42.2% [18] - 2024年销售设备及医疗耗材毛利为人民币8.7万元,毛利率为7.4% [18] - 2024年集团毛利为人民币61130万元,较2023年减少1.6%,毛利率为43.5% [18] - 消费眼科服务收益从2023年的7.092亿元减少0.4%至2024年的7.064亿元[30] - 基础眼科服务收益从2023年的6.54亿元增加6.7%至2024年的6.978亿元[31] 公司业务布局与运营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经营的眼科医院和视光中心数量分别为31家和29家,与2023年底相比无变化[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由31间眼科医院及29间视光中心组成的网络,横跨中国7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8] - 截至公告日期,集团经营31间眼科医院及29间视光中心,拟推进华北和长三角核心区域布局 [26] - 公司将巩固华北地区领先优势,提升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市场地位[28] - 公司将持续推进“快乐行动”“梧桐计划”等计划[28] - 集团主要从事住院服务、门诊服务、销售视光产品及销售设备及医疗耗材业务,未划分多个经营分部[105] - 集团主要业务、客户及非流动资产均位于中国,未提供其他地理分部资料[106] - 无单一客户贡献占集团收益10%或以上[107]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1464名全职医疗专业人员,包括296名医师、625名护士及543名其他专业人士 [19][20] - 296名医师中有267名全职医师已注册为专业眼科医师,另有58名多点执业医师 [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2608名全职雇员,其中医院专业人员1464名,视光中心专业人员97名,行政等人员1047名[77] - 全职雇员中,医师296名占11.35%,护士625名占23.96%,其他专业人员543名占20.82%,视光中心专业人员97名占3.72%,总部行政等人员190名占7.29%,医院行政等人员823名占31.56%,视光中心行政等人员34名占1.30%[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267名全职医师已注册为专业眼科医师[79] - 集团与全职雇员签订雇佣合约,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挂钩奖金及酌情年终奖[80] - 集团根据雇员职位订立绩效目标,定期评估表现用于年度薪金检讨及晋升评估[80] 公司奖项与活动 - 2024年集团获得多项奖项及认可,如“市级文明单位”“爱心团队”等 [21][22][23] - 2024年集团开展多项慈善活动,获“优秀组织奖”“二零二四年新质生产力企业大奖” [24] - 2024年集团领导5项权威科研项目、发表11篇知名科学期刊论文、获5个专利、国内发表7篇论文及2部著作 [25] 公司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1193港元(2023年:每股0.2208港元),2024年无特别股息(2023年:每股0.0767港元)[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宣派及派付中期股息每股0.1307港元,合共约9028万港元(相当于8250万元)[4] - 公司已宣派及派付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2208港元及特别股息每股0.0767港元,合共约2.055亿港元(约1.871亿元人民币)[8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宣派及派付中期股息每股0.1307港元,合共约9028万港元(相当于8250万元人民币)[88] - 董事会建议派付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1193港元,须经股东于应届股东大会批准,预期2025年6月27日派付[89] 公司股东大会与股份过户 - 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6月6日召开[87] - 为确定有权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身份,公司将于2025年6月3日至6月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90] - 为确定有权收取建议末期股息的股东身份,公司将于2025年6月12日至6月1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91] 公司财务报表相关 - 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法编制,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按公平值计量,以人民币呈列,数值约整至最接近千位数[97] - 综合财务报表涵盖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表[98] - 集团于本年度财务报表首次采纳多项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02] - 集团重新评估2023年及2024年1月1日的负债条款及条件,负债分类维持不变[102] - 审核委员会认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符合适用会计准则、法律及法规,公司已作出适当披露[84]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公告所载有关集团2024年度综合全面收益表等数额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据相符[85] 公司上市与所得款项使用 - 公司于2021年7月7日上市,全球发售发行1.375亿股股份,每股10.60港元,行使超额配股权后于8月3日再发行2012.5万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5.99亿港元[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动用所得
朝聚眼科(0221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4 16:34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734,287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692,688千元增长6.0%[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335,97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22,922千元增长4.0%[4]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79,640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84,566千元下降2.7%[4] - 2024年上半年纯利为133,620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46,912千元下降9.0%[4] - 2024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为144,753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36,539千元增长6.0%[4]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值为2,835,653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22,806千元下降3.0%[5] - 2024年6月30日总权益为2,341,00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78,425千元下降1.6%[5] - 2024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494,647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44,381千元下降9.1%[5]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95,73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63,437千元下降14.6%[5] - 公司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6.927亿元增加6.0%至2024年上半年的7.343亿元[12] - 销售成本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698亿元增加7.7%至2024年同期的3.983亿元[25] - 毛利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229亿元增加4.1%至2024年同期的3.36亿元,毛利率从46.6%降至45.8%[26]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050万元减少36.5%至2024年同期的2570万元[27]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5130万元增加22.8%至2024年同期的6300万元[28] - 行政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106亿元减少3.8%至2024年同期的1.064亿元[29]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40万元减少64.3%至2024年同期的50万元[30]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770万元增加22.0%至2024年同期的4600万元[32] - 纯利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469亿元减少9.1%至2024年同期的1.336亿元,纯利率从21.2%降至18.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从2023年同期的1.365亿元增加6.1%至2024年同期的1.448亿元[33]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5570万元增加21.2%至2024年6月30日的6750万元[36] - 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7680万元增加55.6%至2024年6月30日的1.195亿元[37]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745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880万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2.24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6770万元[39]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5540万元增加13.0%至2024年6月30日的6260万元[40]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2023年12月31日的2.292亿元减少16.8%至2024年6月30日的1.906亿元[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本承担总额约为30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7150万元[42]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734,287千元,2023年同期为692,688千元[88]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335,974千元,2023年同期为322,922千元[88]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79,640千元,2023年同期为184,566千元[88]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33,620千元,2023年同期为146,912千元[88][89]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溢利均为0.20元,2023年同期均为0.21元[88]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182,02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93,141千元[9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653,62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29,665千元[9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323,11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42,739千元[90]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71,53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1,642千元[91]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341,00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78,425千元[91] - 2024年1月1日综合储备为24.36803亿元,2024年6月30日为23.88979亿元[93]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3362亿元,全面收入总额为1.37972亿元[93] - 2024年上半年股份付款为1113.3万元[93] - 2024年上半年股息为1.87134亿元[93]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46912亿元,全面收入总额为1.64608亿元[95] - 2023年上半年股份付款为170万元[95] - 2023年上半年股息为1.0975亿元[95]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7964亿元,2023年为1.84566亿元[96]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为2.18536亿元,2023年为2.17273亿元[96]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74461亿元,2023年为1.94784亿元[96] - 2024年上半年购买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540,000千元,2023年为950,000千元[97] - 2024年上半年出售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所得款项为565,634千元,2023年为566,392千元[97]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8,791千元,2023年为589,356千元[97]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224,348千元,2023年为153,764千元[97]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68,678千元,2023年为548,336千元[97] - 2024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63,437千元,2023年为944,727千元[97] - 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95,734千元,2023年为413,907千元[97] - 2024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益为734,287千元,2023年同期为692,688千元[105]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计算中销售成本为398,313千元,2023年同期为369,766千元[107]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总计46,020千元,2023年同期为37,654千元[110] - 2024年宣派及派付2023末期股息142,256千元,2023年为111,523千元[111] - 2024年宣派及派付2023特别股息49,416千元,2023年无[111] - 2024年8月29日董事会宣派中期股息约92,444,000港元,2023年同期无[111]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136,453千元,2023年同期为150,613千元[113] - 2024年计算每股盈利所用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687,682千股,2023年为700,746千股[113] - 2024年上半年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花费27,596,000元,2023年为42,269,000元[114] - 2024年上半年出售资产账面净值96,000元,亏损32,000元;2023年账面净值811,000元,亏损465,000元[1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总计67,52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5,742千元有所增加[1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总计62,571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5,356千元有所增加[1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股份为707,526,500股,价值151,731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07,625,000股和151,752港元略有减少[118] - 2024年上半年,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以2,966,000港元(约合人民币2,690,000元)购买698,500股股份[1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确认股份付款11,133,000元,2023年同期为1,700,000元[12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本承担总计30,00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71,500千元[129] - 2024年上半年集团与关联方交易总计19,671千元,2023年为1,976千元[130] - 2024年6月30日应付关联方款项总计2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6千元[132] - 2024年上半年集团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计4,928千元,2023年为3,688千元[13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金融资产按公平值总计511,07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9,460千元[135]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计479,386千元,其中第二级350,985千元,第三级128,401千元[138] - 2023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计504,453千元,其中第二级412,453千元,第三级92,000千元[139]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1月1日为92,000千元,购买40,000千元,损益表确认亏损3,599千元,6月30日为128,401千元[141] - 2023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购买30,000千元,6月30日为30,000千元[141] - 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负债[142] - 2024年6月30日,定期存款-非流动总计31,685千元,均为第二级计量[143] - 2023年12月31日,定期存款-非流动总计95,007千元,均为第二级计量[144] - 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按公平值披露的金融负债[145]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消费眼科服务收益3.765亿元,占比51.3%,较2023年上半年降低约0.8个百分点[13][14] - 2024年上半年基础眼科服务收益3.572亿元,占比48.6%,较2023年上半年上升约0.7个百分点[13][15] - 2024年上半年消费眼科服务毛利1.830亿元,较2023年上半年减少1.6%;基础眼科服务毛利1.529亿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11.6%;公司毛利3.360亿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4.1%[16] - 2024年上半年消费眼科服务毛利率48.6%,基础眼科服务毛利率42.8%,销售设备和耗材毛利率9.7%;公司整体毛利率45.8%[16] - 2024年上半年医院门诊就诊次数为571,087次,2023年为531,714次;每次就诊平均消费为764元,2023年为752元[1
朝聚眼科(0221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19:0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益从2023年同期的6.927亿元增加6.0%至2024年上半年的7.343亿元[2] - 公司毛利从2023年同期的3.229亿元增加4.1%至2024年上半年的3.360亿元,毛利率从46.6%降至45.8%[2] - 公司除税前溢利从2023年同期的1.846亿元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1.796亿元,除税前溢利率从26.6%降至24.5%[2] - 公司纯利从2023年同期的1.469亿元减少9.1%至2024年上半年的1.336亿元,纯利率从21.2%降至18.2%[2] - 公司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从2023年同期的1.365亿元增加6.1%至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纯利率均为19.7%[2]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从2023年同期的0.21元减少4.8%至2024年上半年的0.20元[3]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2567.4万元,2023年同期为4050.1万元[4] - 2024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为2.34818亿元,2023年同期为2.23233亿元[4] - 公司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6.927亿元增加6.0%至2024年上半年的7.343亿元[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3.36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4.1%[13][14] - 集团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6.927亿元增加6.0%至2024年上半年的7.343亿元[20] - 销售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3.698亿元增加7.7%至2024年上半年的3.983亿元[23] - 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的3.229亿元增加4.1%至2024年上半年的3.360亿元[24] - 毛利率从2023年上半年的46.6%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45.8%[24]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4050万元减少36.5%至2024年上半年的2570万元[25]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513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6300万元,增幅22.8%[26] - 行政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106亿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的1.064亿元,降幅3.8%[27]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从2023年上半年的140万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的50万元,降幅64.3%[28] - 融资成本2023年上半年为570万元,2024年上半年为560万元,维持相对稳定[29]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377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4600万元,增幅22.0%[30] - 纯利从2023年上半年的1.469亿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的1.336亿元,降幅9.1%,纯利率从21.2%降至18.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从2023年同期的1.365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1.448亿元,增幅6.1%[31]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末的5570万元增至2024年6月末的6750万元,增幅21.2%[35] - 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从2023年末的7680万元增至2024年6月末的1.195亿元,增幅55.6%[36] - 2024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为1.44753亿元,2023年为1.36539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率均为19.7%[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人民币6770万元,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入净额为人民币1.745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1880万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2.243亿元[38]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540万元增加13.0%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260万元[39] - 公司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292亿元减少16.8%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906亿元[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本承担总额约为人民币30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7150万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结构性存款产品组合的未赎回本金总额为人民币3.5亿元,约占公司资产总值的12.3% [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认购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本金总额为人民币5亿元,已确认的利息收入约为人民币420万元[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概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或担保,也无质押任何资产[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处于净现金状况,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47] - 2024年上半年收益734287千元,较2023年同期692688千元增长约6.00%[67] - 2024年上半年毛利335974千元,较2023年同期322922千元增长约4.04%[67]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179640千元,较2023年同期184566千元下降约2.67%[67]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133620千元,较2023年同期146912千元下降约9.05%[67]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溢利均为0.20元,2023年同期为0.21元[67]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1182027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1193141千元下降约0.93%[7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165362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1729665千元下降约4.39%[7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323111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342739千元下降约5.72%[70]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234100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2378425千元下降约1.57%[71]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74,461千元,2023年为194,784千元[73]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8,791千元,2023年为589,356千元[74]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224,348千元,2023年为153,764千元[74]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68,678千元,2023年为548,336千元[75] - 2024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63,437千元,2023年为944,727千元[75] - 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95,734千元,2023年为413,907千元[75]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益分别为734,287千元和692,688千元[84]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收益确认时间中,服务及货品于某时间点转移分别为481,718千元和446,656千元,服务随时间转移分别为252,569千元和246,032千元[86]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计算中,销售成本分别为398,313千元和369,766千元,折旧及摊销总额分别为72,667千元和58,679千元[88]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地所得税支出分别为52,837千元和43,597千元,递延分别为(6,817)千元和(5,943)千元,总计分别为46,020千元和37,654千元[91] - 2024年和2023年宣派及派付股息总计分别为187,134千元和109,750千元,其中2024年含2023末期股息每股22.08港仙、特别股息每股7.67港仙[91] - 2024年8月29日董事会宣派每股普通股13.07港仙中期股息,合共约92,444,000港元,2023年同期无[92] - 2024年和2023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所用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687,682,000股和700,746,000股[93]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分别为136,453千元和150,613千元[94] - 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总计分别为67,524千元和55,742千元[96] - 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总计分别为62,571千元和55,356千元[9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消费眼科服务收益为3.76483亿元,占比51.3%;2023年为3.61113亿元,占比52.1%[9] - 2024年上半年基础眼科服务收益为3.57214亿元,占比48.6%;2023年为3.31575亿元,占比47.9%[9] - 2024年上半年销售设备和耗材收益为59万元,占比0.1%;2023年无此项收益[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消费眼科服务占公司收益总额的51.3%,较2023年同期降低约0.8个百分点[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基础眼科服务占公司收益总额的48.6%,较2023年同期上升约0.7个百分点[12] - 2024年上半年消费眼科服务毛利1.83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6%,成本增加10.4%[13][14] - 2024年上半年基础眼科服务毛利1.529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1.6%,收益增加7.7%且成本摊薄[13][14] - 2024年上半年销售设备和耗材毛利5.7万元,毛利率9.7%,2023年同期无相关数据[13] - 消费眼科服务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3.611亿元增加4.3%至2024年上半年的3.765亿元[21] - 基础眼科服务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3.316亿元增加7.7%至2024年上半年的3.572亿元[22] - 2024年上半年消费眼科服务收益376,483千元,基础眼科服务收益357,214千元,销售设备和耗材收益590千元[84]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门诊服务收益分别为436,163千元和399,816千元,住院服务分别为252,569千元和246,032千元,销售视光产品分别为44,965千元和46,840千元,销售设备和耗材分别为590千元和0千元[87] 公司业务运营规模变化 - 公司经营的眼科医院数量从2023年6月30日的26家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31家,视光中心从27家增加至29家[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运营由31间眼科医院及29间视光中心组成的网络,横跨中国7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6] - 2024年上半年门诊就诊次数为571,087次,2023年为531,714次;每次就诊平均消费为764元,2023年为752元[7] - 2024年上半年住院就诊次数为35,814次,2023年为32,922次;每次就诊平均消费为7,052元,2023年为7,473元[7] - 2024年上半年视光中心客户就诊次数为51,774次,2023年为58,317次;平均售价为868元,2023年为803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全职医疗专业人员1458名,较2023年6月30日的1316名增加[15] - 集团经营网络由31间眼科医院及29间视光中心组成,拟在接下来几年收购及建立更多医院及视光中心[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2,648名全职雇员,其中医院专业人员1,458名、视光中心专业人员101名、行政等人员1,089名,另有48名执业医师[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职医师中265名已注册为专业眼科医师[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医院专业人员中医师占比11.40%、护士占比23.49%、其他专业人员占比20.17%[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视光中心专业人员占全职雇员总数的3.81%[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总部行政等人员占比6.99%、医院行政
朝聚眼科20240520
2024-05-21 22:40
业绩总结 - 今年第一季度眼科收入增长大约在高单位数增长速度[1] - 预计全年时光业务利润增长可达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左右,趋光业务增长约百分之十到十几左右[4] - 预计白内障全年目标增长约百分之单位数十左右,但需关注后续集采情况对收入的影响[4] 市场趋势 - 公院价格下降对白内障价格有影响,但消费眼科价格保持稳定[6] - 公司未参与价格战,内蒙地区价格相对较高,华东地区价格相对较低[7] - 公司在不同地区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内蒙地区价格较高[7] 财务状况 - 公司现金储备约为17亿左右,主要用于并购业务和新建医院的设备装修等方面[16] - 公司计划继续回购股票,去年回购金额超过1千万,今年计划在低价时继续回购[13] - 公司对消费业务和基础业务的盈利能力保持关注,消费业务毛利率可能会下调[16] 发展策略 - 公司考虑在内蒙古附近和东南亚地区进行海外并购,需要时间进行调研[16] - 公司预计今年可能进行一到两家医院的收购,比较谨慎[13] - 考虑降低并购价格以应对市场变化[21]
朝聚眼科投资者推介会交流
2024-05-20 16:00
业绩总结 - 公司眼科行业第一季度收入增长大约在高单位数,预计全年收入增长也将保持在高单位数水平[1] - 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今年利润增长可能与去年持平,主要业务集中在视光方面[1] - 公司预计时光业务全年收入增速约为10%-20%,趋光和虚光业务增速分别约为10%-15%和15%-20%[4] - 白内障耗材中集材品类占比暂时没有数据,预计对收入影响约为3-4千万[5] - 公司消费眼科与基础眼科毛利率有所下滑,消费模式相对弱化,影响整体毛利率[11] 市场展望 - 国产对公司暂时没有明显影响,可能在下半年才会体现出来对整体收入的影响[1] - 价格战对公司影响不大,公司未参与价格战,主要市场在内蒙和杭州[7] - 公司价格相对同业较高,内蒙地区价格较华东地区高[8] - 北京医院主要做消费眼科,目前主要做高端手术,消费升级趋势明显[8] - 唐山市区域去年纳入表内收入大约为2亿左右,预计今年收入水平基本持平[9] - 杭州医院主要做消费眼科,新开业需时间培育,预计投资回收期为2-3年[10] - 蒙古国市场地理位置接近内蒙,语言文化相似,有发展潜力[17] - 公司考虑在蒙古国市场开发,因为熟悉当地情况,容易融入[18] 其他信息 - 公司计划继续回购股份,去年回购超过1000万,今年计划在低价时继续回购[14] - 公司现金约为17亿左右,主要用于并购业务和新建医院设备装修等消费[15] - 公司回购进度较慢,因个别股东在卖出,市场变化可能加快回购步伐[20] - 公司在并购扩张方面观望市场变化,价格可能有所调整[20] - 公司希望潮具能够持续稳健增长,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期待[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