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生物(02480)

搜索文档
港股回购潮持续升温!单日22家企业斥资回购
环球网· 2025-07-18 10:52
港股市场回购热潮 - 7月17日共有22家香港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合计回购1622.38万股,总金额达3193.40万港元 [1] - 绿竹生物-B、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及中集集团等企业以大额回购成为市场焦点 [1]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年内累计回购规模达5.71亿港元 [1] 重点公司回购情况 - 绿竹生物-B以684.07万港元的单日回购金额位居榜首,回购31.66万股,价格区间为20.700至22.50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4655.40万港元 [3]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单日回购642.49万港元(220.00万股,价格区间2.880至2.95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5.71亿港元 [3] - 中集集团单日回购450.29万港元(65.62万股),年内累计回购4731.73万港元 [3] 回购数量与行业分布 - 中电光谷以400.00万股回购量位居第一,HYPEBEAST及东航分别以300.16万股、220.00万股位列第二、第三 [4] - 跨行业企业如生物科技(绿竹生物-B)、航空(东航)、制造业(中集集团)及消费(蒙牛乳业)均积极参与回购 [3][4] 市场解读与行业影响 - 回购现象与公司股价低于内在价值、提升每股收益及优化资本结构的需求相关 [4] - 东航持续回购反映航空业复苏预期增强及国际航线恢复的行业趋势 [4] - 龙头企业大额回购可能引发投资者对行业估值重构的关注 [4]
22家港股公司出手回购(7月17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09:43
港股公司回购概况 - 7月17日共有22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 合计回购1622 38万股 回购金额3193 40万港元 [1] - 以金额统计 绿竹生物-B单日回购金额最高达684 07万港元 其次为中国东方航空股份642 49万港元 中集集团450 29万港元位列第三 [1] - 以数量统计 中电光谷单日回购400万股居首 HYPEBEAST和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分别以300 16万股和220万股紧随其后 [1] 重点公司回购详情 - 绿竹生物-B单日回购31 66万股 金额684 07万港元 价格区间20 700-22 500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4655 40万港元 [1][2]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单日回购220万股 金额642 49万港元 价格区间2 880-2 950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金额显著达5 71亿港元 [1][2] - 中集集团单日回购65 62万股 金额450 29万港元 价格区间6 720-6 920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4731 73万港元 [1][2] - 蒙牛乳业单日回购20万股 金额336 82万港元 价格区间16 780-16 880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2 24亿港元 [2]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名创优品单日回购5 74万股 金额199 74万港元 价格区间34 600-35 100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3 03亿港元 [2] - 中国旭阳集团单日回购104万股 金额262 79万港元 价格区间2 510-2 540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1 61亿港元 [2] - 信利国际单日回购99万股 金额119 79万港元 价格稳定在1 210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9347 27万港元 [2] - IGG单日回购24 60万股 金额106 30万港元 价格区间4 300-4 340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4669 74万港元 [2]

智通港股回购统计|7月1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18 09:15
公司回购动态 - 绿竹生物-B(02480)单日回购31.66万股,金额684.07万元,年累计回购占比达总股本0.159% [1][2]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00670)单日回购220万股耗资642.49万元,年累计回购量9445.8万股占总股本1.825% [1][2] - 中集集团(02039)回购65.62万股支出450.29万元,年累计回购734.8万股占比0.24% [1][2] - 蒙牛乳业(02319)单日回购20万股投入336.82万元,年累计回购455万股占总股本0.116% [1][2] - 中国旭阳集团(01907)单次回购104万股花费262.79万元,年累计回购4196.4万股占比0.971% [1][2] - 名创优品(09896)回购5.74万股支出199.74万元,年累计回购261.01万股占总股本0.21% [1][2] 回购金额分布 - 信利国际(00732)单日回购99万股耗资119.79万元,年累计回购量4252.2万股占比1.345% [1][2] - IGG(00799)回购24.6万股花费106.3万元,年累计回购646.5万股占总股本0.554% [1][2] - 中电光谷(00798)单次回购400万股投入104万元,年累计回购6000万股占比0.799% [1][2] - 方正控股(00418)回购91万股支出90.31万元,年累计回购3220万股占总股本2.684% [1][2] - HYPEBEAST(00150)单日回购300.16万股耗资46.93万元,年累计回购938.56万股占比0.457% [1][2] 低量级回购案例 - 现代牙科(03600)回购10万股花费41.65万元,年累计回购340万股占总股本0.362% [1][2] - 归创通桥-B(02190)单日回购1.6万股支出33.51万元,年累计回购144.85万股占比0.443% [1][2] - 希玛眼科(03309)回购17万股投入30.3万元,年累计回购量17万股占比0.014% [1][2] - 嬴集团(00397)单次回购200万股耗资13.6万元,年累计回购5410万股占总股本2.281% [1][2] 微量回购记录 - 骏杰集团控股(08188)回购12.8万股支出11.78万元,年累计回购264.8万股占比0.551% [1][2] - 彩客新能源(01986)单日回购9万股花费7.52万元,年累计回购96.2万股占总股本0.099% [1][2] - 酷派集团(02369)回购6.4万股投入5.89万元,年累计回购511.9万股占比1.25% [1][2] - 旭日企业(00393)单次回购2.8万股耗资3.75万元,年累计回购49.6万股占总股本0.033% [1][2]
核心带疱疫苗或在明年上市,能否将绿竹生物-B(02480)拖出“流动性陷阱”?
智通财经网· 2025-05-07 09:36
百克生物2024年财报表现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2.29亿元 同比下降32.64% 归属净利润2.32亿元 同比下降53.67% 主要因带状疱疹疫苗销量减少导致 [1] - 业绩下滑对尚未商业化的绿竹生物-B(02480)造成更大冲击 因其核心带疱疫苗即将上市 [1] 绿竹生物流动性危机与基本面 - 股价单日收跌9.09% 成交量达180.36万股 创2024年单日新高 但此前17个月中有10个月单月成交量不足20万股 最低为1月仅22,800股 显示流动性断崖式下跌 [2] - 因市值仅41亿港元 低于"入通"新规70亿门槛 需依赖核心产品LZ901商业化改善基本面 [4]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仍为0 净亏损收窄至1.68亿元(同比减亏32.5%) 研发投入1.35亿元(同比下降21.7%) [4][5] 核心产品LZ901研发进展与优势 - 已完成中国III期临床入组并提交BLA申请 有望成为全球首款四聚体结构带状疱疹疫苗 [6] - 头对头试验显示:不良反应率与安慰剂组相当且远低于Shingrix 免疫原性数据表明抗体水平与Shingrix无显著差异 [8] - 当前管线中仅LZ901具备短期商业化潜力 其余产品均处于早期临床阶段 [7] 带状疱疹疫苗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对标产品Shingrix 2023年销售额34.46亿英镑(CAGR17%) 因效力超90%快速取代Zostavax [8] - 国内目前仅百克生物感维(单针1369元)与GSK的Shingrix(双针3200元)上市 LZ901若2026年上市将成为第三款 [10] - 百克生物采用低价策略但次年仍遭遇滑铁卢 反映国内接种率不足1%(欧美5.2%-26.8%) 市场教育仍需加强 [10][11] 疫苗行业结构性挑战 - 2024年一季度主要疫苗企业净利润普遍同比下跌超20% 百克生物、万泰生物、沃森生物降幅最大 [9] - 需求端:自费疫苗市场萎缩 HPV/流感/肺炎球菌疫苗接种量显著下滑 高价成人疫苗降幅更甚 [10] - 供给端:狂犬/流感疫苗等领域超10家厂商竞争 同质化与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和库存压力 [10]
绿竹生物-B(02480):核心产品重组带状疱疹疫苗LZ901上市申请获受理
国信证券· 2025-04-21 10:5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3][5][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绿竹生物全年亏损收窄,在研管线有序推进,2024年经调整亏损1.68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49亿元,全年研发开支为1.35亿元(同比-21.7%),行政开支为0.87亿元(同比-25.5%) [1][7] - 核心产品重组带状疱疹疫苗LZ901上市申请获受理,预计2026H1实现产品商业化,2026H2开始贡献收入增量 [1][3][8][12] - 国内市场目前仅2款带状疱疹疫苗产品上市,竞争格局良好,公司LZ901在国产重组带状疱疹管线中进度领先 [3][12] - 根据公司年报及在研管线进展更新,对公司盈利预测进行调整,预计2025 - 2026年风险调整后营收为0.22/4.39亿元(前值为0.27/2.45亿元),新增2027年风险调整后营收为9.71亿元;预计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1.27亿元(前值为-3.56/-3.41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16亿元 [3][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情况 - 2024年公司经调整亏损1.68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49亿元 [1][7] - 2024全年研发开支为1.35亿元(同比-21.7%),主要由于随着LZ901国内Ph3临床进展,相关折旧摊销减少,同时以股份付款的员工成本减少等原因;行政开支为0.87亿元(同比-25.5%),主要由于以股份付款的员工成本减少 [1][7] - 预计2025 - 2026年风险调整后营收为0.22/4.39亿元(前值为0.27/2.45亿元),新增2027年风险调整后营收为9.71亿元;预计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1.27亿元(前值为-3.56/-3.41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16亿元 [3][12] 在研管线进展 - LZ901(重组带状疱疹疫苗):2023年9月在中国启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Ph3临床研究,2024年1月完成2.6万名40岁及以上健康受试者入组,2024H2获得临床试验中期分析结果,目前在中国的上市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预计2026H1实现产品商业化;2023年2月及7月在美国启动Ph1临床试验及完成受试者入组,预计于2025Q2在美国完成Ph1临床研究 [1][8] - K3(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公司计划根据市场情况及公司可动用资源,进一步评估在中国启动K3的Ph3临床试验的适当时机,目前预计Ph3临床最早将于2026H1启动 [2][8] - K193(CD19xCD3双特异性抗体):2019年12月启动国内Ph1临床,预计2025H2完成Ph1临床试验 [2][8] - 其他临床前阶段的在研管线: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6个临床前阶段的在研产品,分别为重组水痘疫苗、重组RSV疫苗、重组HSV - 1疫苗、重组HSV - 2疫苗、用于治疗髓系白血病的K333双特异性抗体和用于治疗淋巴瘤的K1932双特异性抗体 [2][9] 盈利预测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1.8|21.4|22.4|439.3|970.9| |(+/-%)|-12.4%|1086.8%|4.9%|1857.4%|121.0%| |净利润(百万元)|-249|-168|-146|-127|116| |(+/-%)|--|--|--|--|-191.7%| |每股收益(元)|-1.23|-0.83|-0.72|-0.63|0.57| |EBIT Margin|-9722.4%|-1114.3%|-889.7%|-41.7%|5.9%| |净资产收益率(ROE)|-24.4%|-19.7%|-20.6%|-21.9%|16.7%| |市盈率(PE)|-18.5|-27.4|-31.6|-36.3|39.6| |EV/EBITDA|-27.0|-19.8|-36.3|-44.2|45.8| |市净率(PB)|4.52|5.40|6.52|7.94|6.62| [4] 远期营收预测 |产品|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2031E|2032E|2033E|2034E风险调整系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LZ901| | | | | | | | | | | |50岁以上老年人(百万人)|2.1%|1.7%|1.4%|1.2%|1.1%|1.0%|0.9%|0.8%|0.7%|0.6%| |国内市场渗透率|0.4%|0.5%|0.7%|0.9%|1.1%|1.2%|1.3%|1.4%|1.5%|1.6%| |国内市场销售量(万人份)|215|274|389|506|625|689|753|817|882|946| |绿竹生物市占率| |10%|15%|20%|22%|24%|26%|28%|30%|30%| |绿竹生物销售量(万人份)| |27|58|101|137|165|196|229|264|284| |价格(元/人份)| | |1600|1600|1440|1440|1296|1296|1166|1050| |销售额(亿元)| | |4.4|9.3|14.6|19.8|21.4|25.4|26.7|30.8|29.8|95%| |风险调整后销售额(亿元)| | |4.2|8.9|13.8|18.8|20.3|24.1|25.4|29.3|28.3| | |K3| | | | | | | | | | | | |国内阿达木单抗市场空间(亿元)| | | | |68|80|88|93|96|100|104|108| |绿竹生物市占率| | | |1%|2%|3%|4%|5%|5%|5%|5%| |销售额(亿元)| | | | |0.7|1.6|2.6|3.7|4.8|5.0|5.2|5.4|90%| |风险调整后销售额(亿元)| | | | |0.6|1.4|2.4|3.3|4.3|4.5|4.7|4.9| |K193| | | | | | | | | | | | |复发/难治细胞B NHL/ALL患者数(万人)|4.6|4.7|4.8|4.9|5.0|5.1|5.2|5.3|5.4|5.5| |渗透率| | | | |2%|4%|6%|8%|9%|10%|10%| |用药患者数(万人)| | | | |0.1|0.2|0.3|0.4|0.5|0.5|0.5| |疗程费用(万元)| | | | |20|20|20|20|20|20|20| |销售额(亿元)| | | | |2.0|4.0|6.1|8.3|9.5|10.8|11.0|40%| |风险调整后销售额(亿元)| | | | |0.8|1.6|2.4|3.3|3.8|4.3|4.4| |免疫试剂及其他| | | | | | | | | | | | |收入(亿元)|0.22|0.23|0.24|0.25|0.26|0.26|0.27|0.28|0.29|0.30| |YoY|5%|4%|3%|3%|3%|3%|3%|3%|3%|3%| |营收(亿元)|0.22|4.61|10.25|18.37|26.68|31.50|38.72|41.48|47.11|46.48| |风险调整后营收(亿元)|0.22|4.39|9.71|16.31|23.03|26.40|32.00|33.93|38.58|37.86| [11] 财务预测与估值 包含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关键财务与估值指标等多方面数据,如2023 - 2027年各年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等数据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18]
绿竹生物-B(02480):各管线进展加速,LZ901商业化可期
国投证券· 2025-04-20 23: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 A 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 36.38 港元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绿竹生物 2024 年度报告显示亏损持续收窄,研发管线加速推进,核心产品带状疱疹疫苗 LZ901 取得关键进展,商业化值得期待 [1] - LZ901 产品独具优势,免疫原性好、安全性高、价格实惠,且公司有商业化筹备计划 [2] - 公司临床管线有序推进,候选疫苗品种丰富,包括三款临床阶段和六款临床前阶段的在研产品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 年全年公司亏损进一步收窄至 1.7 亿元 [1] 核心产品 LZ901 进展 - 2024 年 1 月完成 LZ901 中国 III 期临床试验 26,000 名健康受试者入组工作 [1] - 2024 年下半年获得临床试验中期分析结果并完成与 Shingrix®共 300 人的头对头临床试验主要研究 [1] - 2025 年 2 月 LZ901 的 BLA 已获得 NMPA 受理 [1] LZ901 产品优势 - 独特四聚体分子结构使其免疫原性更好,诱导中和抗体滴度更高 [2] - 临床前头对头试验中细胞免疫效果更好 [2] - Ⅰ期临床试验免疫原性不弱于 Shingrix,不良事件频率和严重程度低;Ⅱ期临床试验证明安全性良好 [2] - 零售价预计 500 - 800 元/针,两剂总价 1000 - 1600 元,比 Shingrix 实惠 [2] LZ901 商业化筹备 - 向 NMPA 呈交 BLA 后开始组建商业化团队 [2] - 计划根据行政区与 CSO 合作提高销量 [2] 其他产品管线进展 - 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 K3 国内 III 期临床预计最早 2026 年上半年开始 [3] - K193 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完成Ⅰ期临床 [3] 财务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0.02 亿元、10.51 亿元、17.95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 3.00 亿元、1.42 亿元、5.08 亿元 [4] DCF 模型数据 - 2025 - 2034 年风险修正后总销售收入、毛利率、各项费用、EBIT 等数据有相应预测 [11] 财务报表预测 - 涵盖 2023 - 2027 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比率、估值倍数等数据预测 [12]
绿竹生物-B(0248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22: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其他收入2.1387亿元,较2023年的2.0085亿元增长6.5%[9]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1.1818亿元,较2023年的1.8167亿元下降34.9%[9] - 2024年行政开支6.4795亿元,较2023年的8.7011亿元下降25.5%[9] - 2024年研发开支13.5134亿元,较2023年的17.2685亿元下降21.7%[9] - 2024年税前亏损16.8235亿元,较2023年的24.9350亿元下降32.5%[9] - 2024年基本每股亏损0.83元,较2023年的1.25元下降33.6%[9] - 2024年非流动资产57.7587亿元,较2023年的54.5722亿元有所增长[11]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3年约2010万元增至2024年约2140万元,增幅6.5%,主要因收到约640万元政府补助,部分被银行利息收入减少约320万元抵销[38][40] - 其他收益净额从2023年约1820万元减至2024年约1180万元,降幅34.9%,主要因外汇收益净额减少约570万元[38][43]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8700万元减至2024年约6480万元,降幅25.5%,主要因股份付款员工成本减少,部分被珠海设施折旧增加抵销[38][45]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约1.727亿元减至2024年约1.351亿元,降幅21.7%,主要因LZ901折旧及摊销减少和股份付款员工成本减少,部分被分包成本增加抵销[38][46] - 融资成本在2023年和2024年均约80万元,保持相对稳定[38][47] - 2023年上市开支约2650万元,2024年无上市费用[38][48] - 其他开支在2023年约60万元,2024年约70万元,保持相对稳定[38][49] - 公司税前亏损从2023年的约2.494亿元减少32.5%至2024年的约1.682亿元[50]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3年的约3.839亿元增加19.2%至2024年的约4.576亿元[52] - 公司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的约6230万元减少58.8%至2024年的约2560万元[53] - 公司银行结余从2023年的约2.65亿元减少约1.249亿元至2024年的约1.401亿元[5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银行借款约为5490万元(2023年底:约700万元),其中约180万元须于一年内偿还(2023年底:约700万元)[5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8.7%(2023年底:12.5%)[59]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从2023年的约5.247亿元减至2024年的约3.74亿元[60] - 公司资本承担从2023年的约4980万元略微减少至2024年的约3830万元[61]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416亿港元,截至2024年底未动用金额为1.063亿港元,预计2027年底前悉数动用[64][65][68] - 公司预计不早于2026年上半年在中国启动K3的III期临床试验,用于资助K3临床开发及生产的所得款项预计于2027年底前方会悉数动用[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中国建设银行产品,原本金金额62,542千元,公平值64,589千元,公平值变动2,047千元,未变现收益2,047千元,占集团总资产规模6.15%[69] - 报告期内,公司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为8580万元(2023年:1.763亿元),占采购总额的42.8%(2023年:51.2%)[126] - 报告期内,公司向最大供应商采购额为2890万元(2023年:7330万元),占采购总额的14.4%(2023年:21.3%)[126] - 报告期公司产生亏损净额及经营现金流出净额,可能继续产生[140] - 报告期集团无慈善或其他捐款(2023年:无)[1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可供分派储备(2023年:无)[157] - 报告期公司以约3540万港元(约人民币3230万元)购回146万股H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146万股H股库存(2023年12月31日:零)[1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包含202,449,032股H股(含库存股1,460,000股)[1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包含202,449,032股H股(含库存股1,460,000股)[176] 核心产品LZ901业务进展 - 2024年核心产品LZ901完成中国III期临床试验26000名健康受试者入组工作[14] - 2024年LZ901与Shingrix®完成共300人的头对头临床试验主要研究[14] - LZ901于2024年1月完成26000名40岁及以上健康受试者入组,2024年6月召开III期临床试验中期总结会,2025年1月提交BLA并于2月获受理,预计2026年上半年在中国商业化[24] - LZ901于2023年11月开展与Shingrix®的头对头临床试验,共入组300名50岁及以上健康受试者[24] - LZ901于2023年2月在美国启动I期临床试验并于7月完成受试者入组,2024年上半年完成现场研究,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I期临床试验[25] - 2025年1月,集团就核心产品LZ901向国家药监局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2月获受理[78] 其他在研产品业务进展 - K3于2018年9月在中国启动I期临床试验,2019年12月完成,预计最早于2026年上半年开始III期临床试验[26] - K193于2019年12月在中国启动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开始研发重组HSV - 1疫苗和重组HSV - 2疫苗,均处于临床前阶段[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六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在研产品[28] 公司团队及设施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内部研发团队由17人组成,生产团队包括43人,品质管制团队由44人组成[34][36] - 公司在北京及珠海拥有研发及生产设施,正在北京兴建总面积约45,072.87平方米的新设施[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用164名全职雇员[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管理及一般行政雇员35人,占比21.3%;研发雇员104人,占比63.4%;医疗事务及临床营运雇员9人,占比5.5%;工程雇员16人,占比9.8%[73] 公司未来规划 - 2025年公司重点关注核心产品LZ901在中国的上市申报进展和美国临床试验进度,推进更多在研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8] - 公司计划促进管线在研药物临床开发,推进临床前产品开发,促进商业化,扩大产品管线[37] 公司人员变动 - 2025年4月,蒋女士通知董事会,将于2025年9月15日退任执行董事职务,仍为集团雇员负责研发事宜[78] - 董事会提名现任监事兼首席技术官彭玲女士接替蒋女士担任第五届董事会执行董事[78] 公司人员履历及经验 - 孔健先生为执行董事、公司总经理等,于生物医药行业拥有逾36年经验[81][82] - 孔健先生参与五种已商业化疫苗的成功开发,还开发了多种进行临床研究的疫苗及单克隆抗体[82] - 自2014年4月起,孔健先生为北京宝金嘉铭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有限合伙人,持有约1.65%权益[83] - 该中心营业执照于2022年2月21日被吊销,孔健确认并非因自身欺诈或不当行为导致,且无相关实际或潜在索赔[83] - 蒋先敏女士62岁,于2002年2月加入集团,在生物医药行业拥有逾38年经验[84][85] - 张琰平女士62岁,于2004年1月加入集团,在生物医药行业拥有逾39年经验[87] - 马驫先生61岁,于1999年8月加入北京赛升,在医药行业拥有逾25年经验[89] - 孔双泉先生50岁,于2004年7月至2010年7月在北京赛升研发部任职,2011年9月重新加入北京赛升[90][91] - 梁伟业先生49岁,于2023年3月3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审计及财务管理方面拥有逾20年经验[92] - 蒋先敏女士于1984年8月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1月获卫生部认定为副研究员[85] - 张琰平女士于1985年7月获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学士学位,2000年3月获委任为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副研究员[87][88] - 马驫先生于1989年6月获吉林大学生物化学硕士学位,2008年12月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学位,2017年1月获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认定为研究员[90] - 孔双泉先生于2004年6月获吉林大学微生物学与生化药学硕士学位,2012年11月获北京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聘任为助理研究员[91] - 蒋先敏女士领导集团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多种疫苗的开发,张琰平女士领导集团相关疫苗取得GMP认证[84][87] - 梁冶矢75岁,2023年3月3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医疗领域经验逾35年[94] - 侯爱军59岁,2023年3月3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在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和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任职[95] - 彭玲44岁,2019年7月19日获委任为监事,2022年4月获委任为公司首席技术官[98] - 孔茜32岁,2014年7月21日获委任为监事,自2013年7月起在集团质量控制部门担任技术员[98] - 陈亮45岁,2022年4月26日获委任为监事,2021年8月加入集团人力资源及行政部担任经理[100] - 刘铮38岁,2023年8月加入集团担任证券投资部经理,2023年12月获委任为公司首席财务官,投融领域经验逾14年[103] - 刘斯宇34岁,2022年6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之一,自2021年9月起担任董事会秘书[106] - 梁伟业曾为Coyoh Limited董事,该公司2014年10月10日除名解散,未开展业务且有偿付能力[93] - 梁冶矢曾为北京卓越通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监事,该公司营业执照2013年10月8日被吊销,梁冶矢未参与运营管理[94] - 陈亮于2015年10月取得高级职业经理人(一级)及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专业资格,2018年12月获安全评价师(一级)专业资格[100] - 路露女士43岁,2021年4月加入集团,医药行业经验逾17年[109] - 韩朝炜先生50岁,2020年10月加入集团,医药行业经验逾25年[110][111] - 高正伦博士52岁,2024年5月加入集团,生物医药行业经验逾20年[114] - 刘斯宇先生2021年9月1日加入公司,2022年6月18日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117] - 袁颖欣女士2022年12月16日加入公司并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公司秘书领域经验逾25年[117] 公司股权结构 - 孔先生实益权益股份数为58,294,513股,占H股及总股本约28.79%[170] - 孔先生配偶权益股份数为20,200,000股,占H股及总股本约9.98%[170] - 孔先生受控制法团权益股份数为13,767,500股,占H股及总股本约6.80%[170] - 张女士实益权益股份数为20,200,000股,占H股及总股本约9.98%[170] - 张女士配偶权益股份数为72,062,013股,占H股及总股本约35.60%[170] - 蒋女士实益权益股份数为4,000,000股,占H股及总股本约1.98%[170] - 马驫先生受控制法团权益股份数为51,721,196股,占H股及总股本约25.55%[170] - 彭玲女士受控制法团权益股份数为12,307,500股,占H股及总股本约6.08%[170] - 孔茜女士实益权益股份数为550,000股,占H股及总股本约0.27%[170] - 横琴绿竹有限合伙持有12,307,500股H股,占非上市股份/H股及股本总额的概约股权均为6.08%[174] - 北京绿竹康瑞持有12,307,500股H股,占非上市股份/H股及股本总额的概约股权均为6.08%[174] - 屹唐赛盈、赛鼎方德、赛德瑞博、马嘉楠先生
技术破局与创新引领,绿竹生物-B(2480.HK)如何重塑疫苗产业格局
格隆汇· 2025-03-31 09:30
文章核心观点 在全球疫苗行业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容背景下,中国生物医药企业重塑产业格局,绿竹生物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其核心产品LZ901和创新疫苗管线布局展现技术攻坚实力,未来有望实现从技术优势到商业价值的闭环验证 [1][11] 分组1:LZ901预计明年上市,技术破局将改写带疱疫苗市场格局 - LZ901是全球首个基于四聚体结构设计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通过精准抗原定位技术提升免疫应答效率,具有高免疫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1] - 绿竹生物发起LZ901和市场上唯一获批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头对头试验,凸显其差异化价值和对商业化前景的信心 [1] - LZ901在中国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中期分析,新药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预计明年上半年获批上市,将打破进口产品垄断 [2] - 绿竹生物珠海基地已进入试运营状态,商业化产能待发,配合产品差异化策略有望打开市场 [2] - LZ901美国I期临床试验预计今年二季度完成,为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础 [2] - 近年全球TOP10疫苗销售榜单中,带状疱疹疫苗始终居前列,若LZ901获批上市有望为公司带来显著业绩贡献 [2][6] 分组2:创新管线再添重磅疫苗,全球首创拓展新增长极 - 绿竹生物依托蛋白质工程平台,将靶向重组抗原技术延伸至HSV疫苗开发,推出针对HSV - 1和HSV - 2的双管线布局,均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 [7] - 全球约38亿50岁以下的人感染HSV - 1,约5.2亿15至49岁的人感染HSV - 2,每年新发疱疹病毒病例2000万人,中国HSV - 1感染比率超65%,生殖器疱疹潜在患者至少4500万人 [7] - 全球尚无HSV预防性疫苗获批,现有治疗手段仅能控制症状,患者面临终生复发等困境,有百亿美元级医疗需求 [7] - 绿竹生物治疗性抗体管线多元布局,重组人抗TNF - α单抗K3预计2026年上半年开启中国III期临床,靶向CD19×CD3的双抗药物K193的I期临床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 [8] - 公司除HSV产品外还推进4个临床前项目,覆盖感染与肿瘤领域,预计未来两年更多管线推进到临床阶段 [8] 分组3:结语 - 绿竹生物以底层创新解决公共卫生问题,在疫苗行业转型期以底层技术突破为驱动,构建“预防 + 治疗”管线布局,重新定义全球竞争力 [11] - 未来三年,随着LZ901上市放量、HSV等疫苗进入临床及更多管线价值释放,公司有望实现从技术优势到商业价值的闭环验证 [11]
绿竹生物-B(0248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8 17: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其他收入为2.1387亿元,较2023年的2.0085亿元增长6.5%[4]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1818亿元,较2023年的1.8167亿元下降34.9%[4] - 2024年行政开支为6.4795亿元,较2023年的8.7011亿元下降25.5%[4] - 2024年研发开支为13.5134亿元,较2023年的17.2685亿元下降21.7%[4] - 2024年税前亏损为16.8235亿元,较2023年的24.935亿元下降32.5%[4]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和摊薄亏损均为0.83元,2023年为1.25元[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非流动资产(不含金融工具)为57.7236亿元,2023年为54.5351亿元[18] - 2024年其他收入总计2138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0085千元人民币[19] - 2024年免疫试剂检测试剂盒销售收入为192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02千元人民币[19][21]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总计1181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167千元人民币[24] - 2024年融资成本为76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44千元人民币[25] - 2024年税前亏损168235千元人民币,按法定税率25%计算的税项为42059千元人民币[27] - 2024年年内亏损已扣除的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6818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2319千元人民币[29] - 2024年折旧及摊销总额为2501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6108千元人民币[29] - 2024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派付或宣派股息,2023年也无[31]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168235千元人民币,用于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01777千股[33]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2024年总计25,627千元,2023年为62,267千元[42] - 材料2024年总计5,735千元,2023年为3,477千元[43]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2024年为313,554千元,2023年为343,345千元[44]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为140,126千元,2023年为264,982千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24年为140,126千元,2023年为257,891千元[45] - 2024年已收预付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97,037千元,2023年为89,183千元[46] - 2024年租赁负债为12,619千元,2023年为12,216千元;2024年增量借款利率为6.05%,2023年为3.50%至6.05%[48] - 2024年银行借款总计54,914千元,2023年为7,000千元;2024年提取借款54,858,000元,年利率3.15%至3.50%[52] - 2024年12月31日递延政府补助总计32,302千元,2023年为37,667千元;2024年8月重新分配9,400,000元[53] - 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发行及缴足股本为202,450千元,2023年首次公开发售增加股本10,386,000元[54] - 2024年公司回购1,460,000股自身普通股,已付总代价32,305,000元[55]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3年约2010万元增加6.5%至2024年约2140万元,主要因收到约640万元研发政府补助,部分被银行利息减少320万元抵销[73] - 公司其他收益净额从2023年约1820万元减少34.9%至2024年约1180万元,主要因外汇收益净额减少约570万元[76]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8700万元减少25.5%至2024年约6480万元,主要因股份付款员工成本减少,部分被珠海设施折旧增加抵销[79] - 公司研发开支从2023年约1.727亿元减少21.7%至2024年约1.351亿元,主要因LZ901折旧摊销及股份付款员工成本减少,部分被分包成本增加抵销[80] - 公司2023年和2024年融资成本均约为80万元[81] - 公司2023年上市开支约为2650万元,2024年无上市开支[82] - 公司税前亏损从2023年约2.494亿元减少32.5%至2024年约1.682亿元[84]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3年约3.839亿元增加19.2%至2024年约4.576亿元,主要因新建设施及购买设备;预付款项等从2023年约6230万元减少58.8%至2024年约2560万元,主要因可收回增值税减少约3410万元[86][87] - 银行结余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2.65亿人民币减少约1.249亿人民币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1.401亿人民币[8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约为5490万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约为700万人民币),其中约180万人民币须于一年内偿还(2023年12月31日约为700万人民币),借款利率为3.15% - 3.50% [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担保的银行融资约5.151亿人民币仍未动用[8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18.7%(2023年12月31日为12.5%)[82] - 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5.247亿人民币减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3.74亿人民币[94] - 集团资本承担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4980万人民币略微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3830万人民币[95] - 公司H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416亿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动用8470万港元,未动用1.063亿港元[100][102] - 集团预计用于资助K3临床开发及生产的所得款项将于2027年底前方会悉数动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将于2027年底前悉数动用[102][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市场回购146万股H股,总代价约3540万港元(约人民币3230万元),持有146万股库存H股[112] - 2024年7月回购143.6万股H股,最高购买价24.50港元,最低购买价23.45港元,已付总代价3488.788万港元[112] - 2024年11月回购2.4万股H股,最高和最低购买价均为20.10港元,已付总代价48.24万港元[112]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同)[11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LZ901中国III期临床试验于2024年1月完成2.6万名40岁及以上健康受试者入组,BLA于2025年1月提交并于2月获受理[5] - 公司开展两款新在研产品研发,使临床前在研产品增至六款[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产品管线包括三款临床阶段和六款临床前阶段在研产品[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六个国家有六项研发专利,在三个地区有三项待批准申请[57] - 2024年1月LZ901完成26000名40岁及以上健康受试者入组[61] - 2023年11月LZ901与Shingrix®头对头临床试验入组300名50岁及以上健康受试者[61] - 2025年1月公司向国家药监局提交LZ901的BLA,2月获受理,预计2026年上半年在中国商业化[61] - 预计K3在中国的III期临床试验最早于2026年上半年开始[62] - 预计K193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I期临床试验[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开始研发重组HSV - 1疫苗和重组HSV - 2疫苗,均处临床前阶段[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六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在研产品[64] - 2025年1月集团就核心产品LZ901向国家药监局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2月获受理[117] 资产相关数据变化 - 物业、厂房及设备2023年1月1日成本总计258,04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22,831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517,786千元[35] - 使用权资产2023年1月1日成本总计75,04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2,041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120,867千元[36] - 无形资产2023年1月1日成本总计3,57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476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8,926千元[3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物业171,159,000元及在建工程176,723,000元已被质押[35] - 2024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为68,401,000元的租赁土地已被质押[37] 公司运营及管理相关 - 2024年1月公司完成H股全流通,5972.9296万股非上市股份转换为H股上市[5] - 公司建立创新精准蛋白工程平台,赋能药物开发全周期[58] - 公司开发的双特异性抗体溶液在2 - 8°C储存条件下可稳定三年以上[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内部研发团队由17人组成,生产团队包括43人,品质管制团队由44人组成[69][70] - 公司在北京兴建总面积约45,072.87平方米的新研发及生产设施[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佣了164名全职雇员[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违反贷款协议、无重大投资等事项、无重大资本开支等具体计划、无重大或有负债[89][91][97][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管理及一般行政35人占比21.3%,研发104人占比63.4%,医疗事务及临床营运9人占比5.5%,工程16人占比9.8%,总计164人[105] - 公司于2021年12月15日采纳雇员激励计划,相关权益已在上市前授出[108] - 公司企业管治常规以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为基础,自上市起适用[109] - 审核委员会和管理层审阅集团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业绩公告、会计原则及惯例,讨论核数、内控及财务报告事宜[114]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监管证券交易,董事及监事2024年遵守适用准则,不知悉雇员违规事件[111] - 公司H股于2023年5月8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23] - 公司于2023年4月25日发布招股章程[123] - 本公告日期为2025年3月18日[126] - 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26] - 核心产品LZ901为重组合带状疱疹在研疫苗[122][123] - 横琴绿竹有限合伙于2021年1月14日在中国成立,是公司雇员激励平台[122] - 股份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122][123][126] - 抗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类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在研产品简称K3[123] - 下呼吸道疾病简称LRTD[123] - 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RSV[123] 租赁相关 - 2024年度公司终止一份租赁协议,一份到期未续,仅一份仍有效[47] 行业背景相关 - 全球约38亿50岁以下的人(约占64%)感染HSV - 1,约5.2亿15至49岁的人(约占13%)感染HSV - 2[64] 资金支付相关 - 2022年5月,公司就非独家专利权订立授权协议,预付款项总额为440,000英镑[39] - 2023年9月及2024年1月,集团向对手方支付临床开发里程碑付款100,000英镑及相关税项[40]
绿竹生物-B(0248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9-27 20:15
理财产品投资 - 本集团持有中国建设银行一款未赎回结构性产品,该产品占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资产的9.72%[2] - 该产品为低风险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的固定收益产品,不会定期分配利息收入[2] - 该产品并无固定期限,且一般可按要求赎回,其底层证券包括存款、货币市场工具、证券投资基金、标准化固定收益资产以及其他符合监管机构要求的资产[2] 投资策略 - 本集团采取审慎的投资策略,优先考虑可按要求赎回的理财产品[3] - 本集团实施一系列有关理财产品投资的库务政策、内部控制政策及规则,以确保投资目的是为了维持资本保值及流动性[3] - 在作出投资前,本集团将确保维持足够的营运资金满足本集团的业务需要、经营活动、研发及资本[3] - 本集团按个别情况作出投资决策,经审慎周详考虑投资期限及预期回报等多项因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