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速腾聚创(02498)
icon
搜索文档
速腾聚创交流计算机
2024-07-11 17:33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激光雷达销量近五倍增长,累计超过58万台,在车载ADAS市场占有率接近50% [1][2] - 公司将自身定位为以AI为驱动的机器人公司,未来10年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平台公司 [2][5][6] - 公司在激光雷达、AI和芯片等方面持续大幅投入,占比超过50% [5][6][19] 行业发展趋势 - 自动驾驶政策支持不断出台,自动驾驶行业进入关键拐点 [1][7][8] - 激光雷达在汽车领域渗透率仍低,未来增长空间巨大,预计2026年将迎来Robotaxi商业化拐点 [8][9][10][11] - 多传感器融合是未来自动驾驶的必然趋势,纯视觉方案存在局限性 [33][34][35]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在核心芯片、系统架构和自动化生产等方面持续优化,成本优势明显 [15][16][32] - 公司在车载和机器人等领域积累深厚,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定点车型 [12][13][32] - 公司坚持长期战略布局,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31][32]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公司在激光雷达行业面临的主要竞争壁垒和未来行业竞争格局如何?[21] **邱总回答** - 公司在核心芯片、系统架构和自动化生产等方面持续优化,成本优势明显 [22][23][24][25] - 公司坚持长期战略布局,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31][32] - 未来行业竞争格局将更加激烈,但公司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有望保持领先地位 [22][23][24][25]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公司从车载领域向机器人等其他领域拓展的核心能力和挑战是什么?[26][27] **邱总回答** - 公司在核心芯片、系统架构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可以复用到其他领域 [28][29] - 不同应用场景对产品性能、功耗等指标有不同要求,需要针对性优化 [28][29] - 公司凭借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厚积累,能够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8][29]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公司未来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的规划是什么?[39][40] **邱总回答** - 车载ADAS市场毛利空间有限,但Robotaxi等应用毛利要求更高 [39][40] - 公司正在持续优化成本,预计明年可实现整体盈利 [39][40] - 公司将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注重提升盈利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39][40]
速腾聚创:深度报告:激光雷达及感知解决方案供应商,软硬兼修枕戈待旦
国海证券· 2024-06-13 14:31
速腾聚创:全球市值最高激光雷达企业 激光雷达及感知解决方案市场的全球领导者 - 速腾聚创成立于2014年8月,主营业务是激光雷达及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销售,通过激光雷达硬件、感知软件与芯片三大核心技术闭环,为市场提供具有信息理解能力的智能激光雷达系统 [12][13] - 公司联合创始人邱纯鑫博士在控制科学方向、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技术领域储备深厚,公司已进行十三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50亿元,于2024年1月5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13][14] 聚焦ADAS产品持续放量,研发投入较高盈利能力已有改善 - 2021-2023年公司激光雷达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69.20%/75.31%/86.02%,其中用于ADAS方向的激光雷达销售占比分别为17.50%/40.15%/80.65%,ADAS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17][18] - 2023年公司激光雷达销量已超25万台,刷新全年交付记录,2023年第四季度激光雷达销量约为151,000台 [18][19] - 2021-2023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2.37%/-7.41%/8.36%,2022年毛利率下降主要受疫情影响,2023年订单量上升、销售规模扩大,盈利能力有所修复 [19][20] - 2021-2023年公司研发费率分别为40.17%/57.69%/56.70%,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0] 受益于智驾升级发展,我们预计2024/2025年中国车载激光雷达出货量有望达268/703万颗 激光雷达是实现智能驾驶的核心硬件 - 激光雷达处于自动驾驶感知层,是实现汽车智能驾驶的深度硬件预埋,技术上逐渐向ASIC架构方向演进 [22][23][24] - 对于L3级以下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可增强车辆的环境感知能力,增强ADAS性能;对于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可提升物体识别的监测范围和精度 [24] 放量节奏:激光雷达加速规模化"上车"节奏有望延续 - 据Yole数据,2021年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约30万台,市场规模21亿美元,其中ADAS仅占比2%,随着汽车智能化变革的推进,激光雷达正在加速规模化"上车" [27] - Yole预测,ADAS激光雷达全球市场规模有望从2021年的0.38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20亿美元,CAGR达73% [27] 技术需求:激光雷达助力国内厂商实现L3+智能驾驶弯道超车 - 采用搭载激光雷达的"强硬件弱算法"的配置方案是多数车企从L2向L3升级的选择,相比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其他车企通常选择基于激光雷达的技术方案 [29] - 激光雷达具备分辨率高、探测范围广、信息量丰富、精度更高等优势,是实现L3-L5级别自动驾驶的核心装置 [28][29] 近况变化:汽车销量超预期,智能驾驶已渗透20万以下价格带 - 2023年1-11月汽车销量达2693.8万辆,同比增长10.8%,预计全年有望突破3000万辆;2023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双超百万辆 [30][31] - 2023年10月汽车整体市场自动驾驶L2车型渗透率达50.6%,历史峰值;2023年广州车展,20万及以上车型几乎均搭载了激光雷达,2023年9月睿蓝7上市可选配激光雷达,价格不超过20万 [31][32] 近况变化:政策驱动高级自动驾驶落地,激光雷达放量在即 - 2023年11月17日,工信部等四部委开启高级自动驾驶上路试点工作,L3、L4自动驾驶汽车可在试点路段合法上路 [32][33] - 2024年1月16日比亚迪表示计划再投资1000亿元发展汽车智能化,2024年将要上十款带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车型 [32][33] 行业格局:禾赛、速腾、图达通、华为是激光雷达主要供应商 - 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华为是激光雷达主要供应商,已与多家主流OEM和Tier-1客户建立了前装量产合作 [35][36] - 2023年前三季度,禾赛科技营收及出货量超6家国际同行上市公司的总和,已获得50余款车型的激光雷达量产定点 [33][34] 市场空间预测:2023-2025年出货量有望达57/268/703万颗 - 假设2023-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维持在3000万辆以上,L3-L5级自动驾驶渗透率有望打开,单车激光雷达使用量1-3颗,预计2023-2025年车载激光雷达出货量有望达57/268/703万颗 [37][38][39] 芯动力·智感知·高产能·领市场:构筑全方位核心竞争力 芯动力:自主研发芯片,驱动激光雷达平台 - 公司自主研发芯片,已构建了完善的车规级安全体系,产品性能和安全可靠性均引领行业标准 [42][43][45] - 2025年有望推出F平台,进一步提升性能、降低成本 [46] 智感知:人工智能感知软件,定制化解决方案 - 公司推出HyperVision 1.0和2.0人工智能感知软件,可将基础感官数据转化为对机器人有价值的信息 [49][50] - 公司提供主打性能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主打成本效益
速腾聚创20240611
2024-06-12 11:28
分组1 - 公司在业务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财务方面的成绩也十分亮眼,包括产品销量高速增长、毛利率大幅改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等 [8][9][10] - 公司在芯片、激光雷达平台、AI感知软件等方面持续投入,正在向基础技术平台公司转型 [5][6][7] - 公司在产品性能、技术特点、成本优化等方面持续提升,包括推出多款新产品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2][3][4] - 公司在国内外市场拓展方面取得进展,客户群体和车型定点数量持续增加 [1][2] 分组2 - 公司正在推动激光雷达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以提升经济性和供应链安全性 [29][30] - 公司看好未来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前景,认为可能超过汽车市场 [26][27][28] - 公司认为车路云和单车智能两种智能驾驶技术路径相互补充,不会产生明显冲突,公司在V2X等领域也有布局 [32][33][34]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人提问** 关于公司未来在芯片技术路线上的规划,是否会保持MEMS为主的方向,还是会考虑其他技术路线 [20] **公司回答** 公司在激光雷达技术上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种路线,而是根据客户需求和应用场景来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方案,包括MEMS、转进等,公司在各种技术上都有储备 [20][21][22] 问题2 **投资人提问** 关于未来20万以下车型是否会大规模采用激光雷达,以及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23][24][25] **公司回答** 随着激光雷达价格的持续下降,20万以下车型也会逐步采用激光雷达,提升安全性和智能驾驶性能,这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23][24][25] 问题3 **投资人提问** 关于车路云和单车智能两种智能驾驶技术路径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32] **公司回答** 两种技术路径相互补充,不会产生明显冲突,公司在V2X等领域也有布局,整体来说是利好公司业务发展 [32][33][34]
速腾聚创:产品销量大幅增长,新品发布持续提升竞争力
第一上海证券· 2024-05-23 16: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未给出公司的投资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财务状况显著改善 - 2024年Q1公司实现营收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49.1% [1] - 公司毛利率提升至12.3%,同比改善16.4个百分点 [1] - ADAS产品毛利率达到10.6%,同比大幅改善69.1% [1] - 经调整后净亏损约0.8亿元,同比收窄11.5% [1] 产品销量快速增长,市场份额占据国内榜首 - 2024年Q1公司激光雷达产品总销量约120,400台,同比增长457.4% [2] - 应用于ADAS领域的激光雷达产品销量约116,200台,同比增长542.0% [2]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激光雷达产品装机量超11.6万台,市场份额51.6%占据榜首 [3] 定点覆盖主流车企,量产交付能力逐步提升 - 截至24年5月17日,公司已取得22家汽车整车厂及Tier1的71款车型量产定点订单 [3] - 截至第一季度末,已有12家客户的25款车型实现大规模量产交付 [3] 国内技术迭代加速,产品力领先 - 公司发布新一代中长距激光雷达MX,通过结构和自研芯片降本和精简,成本大幅优化 [4] - MX产品发布即获3个定点,将于25年上半年进入规模化量产 [4] 长测距需求逐步提升,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 公司新产品超长距激光雷达M3采用平台化、模块化设计,性能逐代升级、成本逐代下降 [5] - 公司于北美欧洲建立分支机构,加速落地海外智能驾驶 [5]
速腾聚创:无人驾驶方案的领头羊,受益于ADAS市场扩张
华兴证券· 2024-05-21 13:02
投资评级 报告给予"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自动驾驶趋势创造了激光雷达市场的增长潜力和诱人前景 [12][13] 2) 速腾聚创作为激光雷达和感知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将从中获益 [14][17] 3) 公司具有以下竞争优势: - 市场领先地位 [14] - 以客户为重的技术和产品 [15] - 强大的量产能力 [16][82][83] - 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研发团队 [84] 财务分析 1) 预计2024-2026年收入将实现双位数增长 [117][118] 2) 毛利率将从2023年的8.4%提升至2026年的21.0% [119][120] 3) 预计2024年经营现金流将转正 [125] 估值 1) 给予2024年7倍P/S目标估值,得到目标价48.26港元 [19][125] 2) 与可比公司相比,估值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26][127]
速腾聚创(02498)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4-05-20 17:50
激光雷达产品销量及合作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激光雷达产品销量分别为120,400台、116,200台和4,200台,同比增长457.4%、542.0%和20.0%[2] - 公司激光雷达累计总销量突破46万台,与全球22家整车厂及一级供货商合作,获得71款车型的定点订单[8] - 公司在2024年1月9日发布首款940nm的超长距激光雷达M3,具有300m@10%反射率测距能力和0.05°×0.05°的最佳角分辨率[9] - 公司推出新的激光雷达产品MX,实现全棧系统芯片化重构,将帮助合作伙伴实现激光雷达硬件产品的无缝升级[10] - 公司在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展示了72款配备激光雷达的车型,其中37款搭载RoboSense激光雷达,占有率超过51%[12]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总收入达到人民币3.610亿元,同比增长149.1%,毛利率从8.4%提升至12.3%[7]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59,193千元,净亏损为人民币130,671千元[6] - 公司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的资产总额为4,108,931千元,负债总额为875,121千元,权益总额为3,233,810千元[6]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3.61亿元,同比增长149.1%[16] - 2024年第一季度毛利为人民币4450万元,毛利率为12.3%[21] - 2024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1.307亿元,同比减少61.9%[30] - 2024年第一季度,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人民币8,41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2]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为360,969千元,毛利为44,482千元[36]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亏损为159,193千元,财务收入为28,586千元[36]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净亏损为130,671千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7] - 2024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达到410,893.1万元,较2023年底增长837,477万元[38]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2,503,709万元,较2023年底增长677,296万元,占总资产的61%[38] - 公司股本为312万元,其他储备为12,391,613万元,累计亏损为9,175,068万元[39] - 公司总权益为3,233,810万元,较2023年底增长12,303,649万元[39] - 公司非流动负债为91,185万元,流动负债为783,936万元,总负债为875,121万元[39] 财务数据及经营情况 - ADAS应用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451亿元,同比增长200.8%[17] - 解决方案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540万元,同比减少48.0%[18] - ADAS应用激光雷达产品毛利率由2013年第一季度的-58.5%提高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10.6%[23] - 機器人及其他产品毛利率由2013年第一季度的67.2%降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29.0%[24] - 提供激光雷达感知解决方案毛利率由2013年第一季度的58.9%降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49.8%[25] - 提供服务毛利率由2013年第一季度的-1818.1%降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1474.9%[26] - 2024年第一季度,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486亿元,同比增加97.4%[27] - 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2,840万元,同比增加52.1%[28] - 2024年第一季度,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3,830万元,同比增加11.7%[29] - 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2.1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 公司市场及产品情况 - 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激光雷达在传统机器人行业应用领先,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如家庭服务机器人[13]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开发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应用、机器人和其他激光雷达产品,提供激光雷达感知解决方案和服务[41]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入为344,434万元,美国为2,143万元,其他地区为14,392万元[51] - 公司产品收入中,用于ADAS的达到305,859万元,用于机器人和其他的达到39,246万元[52] - 公司解决方案收入为15,386万元,服务及其他收入为478万元[52] 公司风险提示及未来展望 - 本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务请注意,本公告乃基于本集团未经审核经营及财务数据[64] - 本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在买卖本公司证券时,务须审慎行事[64] - 本公告载有若干前瞻性陈述,不应被视为董事会或本公司对计划和目标将实现的陈述[64]
千元激光雷达新时代的市场机遇
第一上海证券· 2024-05-06 15:33
速腾聚创(2498.HK)激光雷达市场 - 公司在激光雷达市场中具备竞争优势,市值达183.08亿港元[2] - 激光雷达在L3及以上自动驾驶中的需求仍然重要,有望在未来市场渗透率提升[3] - 公司在激光雷达业务中具备自研优势,预计未来不亏损并有盈利能力[7]
速腾聚创(0249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6:30
公司上市与重大事件 - 公司于2024年1月5日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26] - 2024年1月9日公司正式发布首款940nm的超長距激光雷达M3[28] - 2024年1月9日,公司在CES 2024上发布超長距激光雷達新品M3,具备300m@10%测距能力等优势[47] - 2024年4月15日公司正式发布M平台的新一代中长距激光雷达MX[29] - 公司主席邱纯鑫于2024年3月27日辞任首席执行官,保留董事会主席席位并出任首席科学家,邱纯潮同日获委任为首席执行官[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达人民币11.2亿,同比增长111.2%[27]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 -7.4%改善到2023年的8.4%[27]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120149千元,较2022年的530322千元有显著增长;净亏损为4330966千元,亏损幅度较2022年的2086113千元有所扩大[4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额为2826689千元,流动负债总额为10847517千元,资产总额为3271453千元,负债总额为12341292千元[44] - 公司总收入从2022年的5.303亿元增加111.2%至2023年的11.201亿元,主要因2023年产品销售增加[64] - 产品销售收入从2022年的3.994亿元增加141.2%至2023年的9.635亿元,用于ADAS应用的产品销售收入从2022年的1.604亿元增至7.771亿元,同比增长384.6%[65] - 解决方案销售收入从2022年的1.223亿元减少10.0%至2023年的1.101亿元[66] - 销售成本从2022年的5.696亿元增加80.2%至2023年的10.265亿元,主要由2023年产品销售增加驱动[68] - 2022年毛损为3930万元,2023年毛利为9360万元,毛利率从2022年的毛损率7.4%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毛利率8.4%[71]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毛损率7.4%提升至2023年的8.4%[72] - 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毛损从2022年的1.621亿元降至2023年的4580万元,毛损率从101.1%改善至5.9%[73] - 销售机器人及其他激光雷达产品毛利从2022年的9890万元降至2023年的8260万元,毛利率从41.4%提升至44.3%[74] - 提供激光雷达感知解决方案毛利从2022年的6710万元降至2023年的6100万元,毛利率从54.9%微升至55.4%[76] - 提供服务毛损从2022年的4320万元降至2023年的410万元,毛利率从毛损率499.7%改善至8.8%[77]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的3.059亿元大幅增加107.6%至2023年的6.351亿元,不包括股份薪酬占收入百分比从57.7%降至38.2%[78]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2年的6740万元增加27.6%至2023年的8600万元,不包括股份薪酬占收入百分比从12.7%降至7.3%[79]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2年的1.884亿元大幅增加83.7%至2023年的3.459亿元,不包括股份薪酬及上市开支占收入百分比从28.2%降至11.8%[80] - 净亏损从2022年的20.861亿元增加107.6%至2023年的43.31亿元[87] - 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2023年为 - 35亿元,2022年为 - 15亿元,主要因公司估值上升[86] - 2023年净亏损4330966千元,2022年为2086113千元;2023年经调整净亏损434233千元,2022年为562820千元[9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定期存款为1835.5百万元,2022年为2156.5百万元[92] - 2023年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为516.5百万元,较2022年的523.1百万元有所减少[9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租赁负债总额为15.5百万元,2022年为30.5百万元;应付许可费为22.6百万元,2022年为28.2百万元[96][97]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向投资者已发行的金融工具分别为11449.7百万元及6996.0百万元;2023年无投资者支付的按金,2022年为850.3百万元[98][99] - 流动比率由2022年12月31日的39.9%降至2023年的26.1%;资本负债比率由2022年的247.0%增至2023年的377.2%[100][101] - 2023年资本开支由2022年的181.9百万元减至134.0百万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资本承担为7.2百万元,2022年为8.1百万元[104][105] - 2023年最大客户总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约32.8%(2022年:10.2%),五大客户总收入占约66.9%(2022年:33.2%)[143] - 2023年最大供应商总采购量占集团总采购量约21.2%(2022年:7.8%),五大供应商总采购量占约38.1%(2022年:26.0%)[14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ADAS激光雷达销量约243,000台,同比增长558.5%[27] - 截至2024年3月底,与22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量产定点订单增加到65款车型,已为12家实现25款车型的SOP[2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取得22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63款车型量产定点订单,为12名客户的24款车型实现SOP[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与全球270多家汽车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50] - 2023年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销售收入由2022年的160.4百万元增加至777.1百万元,同比增长384.6%[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为机器人及其他非汽车行业约2400名客户提供服务[52] - 2023年,机器人及其他行业激光雷达产品销售收入从2022年的2.391亿元降至1.865亿元,同比减少22.0%[52] - 2023年,解决方案收入从2022年的1.223亿元降至1.101亿元,同比减少10.0%[52] - 2023年,服务及其他收入从2022年的870万元增至4650万元,同比增长437.7%[52] - 2023年销售的激光雷达产品总数从2022年的约57000台增加至约259600台,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销售从2022年的约36900台大幅增长至2023年的约243000台[65] 公司研发情况 - 公司拥有563名研发人员,其中约100人专注芯片研发,近150人专注AI算法[32] - 2023年公司研发总投入约为人民币510百万元,其中约30%用于AI研发投入,约22%用于芯片研发投入[32] - 2021年6月公司批量交付旗舰激光雷达产品M1,推出M、E、R三种平台,正在设计开发F平台[49] - 预计2024年Q4公司开始交付满足家庭服务类机器人需求的E平台产品[33]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953.0百万港元,计划45%用于研发、20%用于提升制造等能力、20%用于加强销售和营销、5%用于探索战略合作、10%用于营运资金等[112] - 研发拟定用途分配所得款项比例为45%,金额42880万港元,已使用12070万港元[115] - 提升制造、测试及验证能力拟定用途分配所得款项比例为20%,金额19060万港元,已使用14790万港元[115] - 加强销售和营销工作拟定用途分配所得款项比例为20%,金额19060万港元,已使用1430万港元[115] - 探索潜在战略合作关系或联盟机会拟定用途分配所得款项比例为5%,金额4770万港元,暂无使用金额[115] - 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拟定用途分配所得款项比例为10%,金额9530万港元,已使用3200万港元[115] 公司风险情况 - 公司业务面临运营时间短、净亏损、净经营现金流出、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等风险[117] - 公司承受外汇、利率、价格、信贷及流动资金等金融风险,报告期内无对冲活动[123]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从事激光雷达硬件产品销售等业务[134] 公司人员变动 - 刘乐天先生及朱晓蕊博士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轮席退任,可竞选连任[138] - 冯剑峰、吴育强和刘民将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退任并合资格膺选连任[139] 公司股息情况 - 公司2023年度无末期股息,无任何可分派储备[142] 公司协议情况 - 2023年公司与菜鸟传橙订立激光雷达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框架协议,初始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1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激光雷达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框架协议建议年度上限为人民币400万元,实际交易金额为人民币210万元[162] 公司股份激励计划 - 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激励计划于2023年6月29日生效,有效期10年[167][168] - 根据所有奖励可能发行的最高股份总数为2100万股,占年报日期已发行股份约4.66%[173] - 若向参与者授出奖励或购股权,使十二个月内已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超已发行股份总数1%,须在股东大会另行取得股东批准[174] - 购股权行使价至少为授出日期收市价与紧接授出日期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的较高者[178] - 购股权限于可行使前由参与者持有至少12个月,特定情况董事会可酌情授出较短行使期[181] - 受限制股份及受限制股份单位归属期不得少于12个月,特定情况董事会可酌情授出较短行使期[183] - 购股权不可行使及受限制股份或受限制股份单位不可归属,将在授出日期起计十年及股份上市(以较早者为准)等事件发生后自动失效[187][18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首次公開發售後股份激勵計劃無已授予、行使、註銷、失效或尚未行使的獎勵[193] - 董事会可随时终止、修订或修改首次公開發售後股份激勵計劃,但特定情况下需取得股东批准[192]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本年報日期,已發行股份數目為450,939,423股[197] - 邱純鑫博士與其他人士聯合持有股份97,082,430股,佔股權約21.53%[197] - 朱曉蕊博士與其他人士聯合持有股份97,082,430股,佔股權約21.53%[197] - 劉樂天先生與其他人士聯合持有股份97,082,430股,佔股權約21.53%[197] - 邱純潮先生作為信託(酌情權益除外)受益人持有股份9,107,746股,佔股權約2.02%[197] 公司其他情况 - 公司愿景是未来1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38] - MX是M平台新一代中長距激光雷達,最遠測距達200米,視場角120°×25°,126線(ROI區域等效251線)[4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1324名雇员[10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资产抵押,无其他重大投资及附属公司等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102][107][10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存于中国信誉良好金融机构,无重大信贷问题[1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未使用的银行融资[148]
激光雷达和感知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
第一上海证券· 2024-04-24 13:32
公司业绩 - 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1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2%[1] - 公司2023年总收入同比增长111.2%,从1.709亿元增长到11.2亿元人民币[18] - 公司2023年激光雷达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1.2%,达到9.635亿元,主要得益于ADAS产品销量增加[19] - 公司2023年机器人及其他激光雷达的销售收入为1.865亿元,同比下降22.0%,主要因公司专注于ADAS市场[22] - 公司2023年毛利率从-7.4%上升至8.4%,主要得益于ADAS激光雷达产品毛利率的显著提高[27] 产品和技术 - 公司坚持芯片自研,采用集成程度更高的自研SoC,提升竞争力[2] - 公司发布新一代中长距激光雷达MX,定价在千元,将带领行业进入千元激光雷达时代[66] - MX内置全自研SoC芯片M-Core,主板面积减少50%,功耗降低40%,成本大幅下降[67] - 公司计划推出双策略产品线,高端产品M3支持L4自动驾驶,中低端产品MX面向中低端车型市场[68] - 公司的R平台产品系列涵盖不同规格的激光雷达,被广泛应用于送货机器人和监测机器人等领域[71] 市场趋势 - 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渗透率预计从2022年的42.7%增长至2030年的84.6%[1] - 全球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12,537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达到78.8%[39] - 速腾在2024年1-2月的激光雷达交付数据领先于行业,市场份额达55.3%[44] - 汽车应用将在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中占据79.8%的份额,标志着该领域将经历显著增长[46] - 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7400万辆,渗透率从2022年的42.7%增长至84.6%[47]
速腾聚创(0249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16:51
公司业绩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为1,120,149千元,较2022年增长了110.9%[2]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毛利为93,640千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138.3%[2]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净虧損为4,330,966千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107.6%[2] - 公司2023年来自机器人及其他行业的激光雷达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减少22.0%[7] - 公司2023年来自服务及其他的收入同比增长437.7%[8] - 公司在CES 2024上发布了超长距激光雷达新品M3,具有300m@10%測距能力,可提前发现更远处的障碍物[4] - 公司已成功取得22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63款车型的量产定点订单,2023年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84.6%[6] - 公司在中国建立了三个研发中心,研发团队与运营和供应链团队合作,不断优化和改进制造过程[10] - 公司在深圳经营两个自有制造中心,通过自动化智能制造及工程设施实现产品的高度一致性及有效的成本控制[11] 财务状况 - 公司的流动比率从2022年底的39.9%下降至2023年底的26.1%,主要因为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增加[50] - 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从2022年底的247.0%增加至2023年底的377.2%,主要因为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增加[51] - 公司的资本开支从2022年的181.9百万元减少至2023年的134.0百万元,主要用于建设制造设施[53] - 公司计划将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的20%用于提升制造、测试和验证能力,5%用于探索潜在的战略合作关系或联盟机会[55]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没有任何重大或有负债[56] 财务细节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毛损率7.4%提升至2023年的毛利率8.4%[23] - 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毛利率由2022年的毛损率101.1%改善至2023年的5.9%[25] - 機器人及其他激光雷达产品毛利率提升至44.3%[26] - 解决方案毛利率略微提升至55.4%[27] - 服务毛利率由2022年的毛损率499.7%改善至2023年的8.8%[28] 股权结构 - 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的股权结构中,股先優列系2-G和股先優列系1-G占据较大比例[108] - 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的股权结构中,股先優列系F和股先優列系E也占据一定比例[108] - 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的股权结构中,股先優列系2-D和股先優列系1-D也有一定份额[108] 公司治理 - 公司致力于实现高标准的企业治理,促进有效的内部监控措施,增进董事会工作的透明度及加强对全体股东的问责性[114] - 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由邱纯鑫博士担任,邱纯鑫博士已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邱纯潮先生已被委任为首席执行官[115] - 董事会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规范董事进行公司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遵守标准守则的条文[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