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安科(600654)
icon
搜索文档
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3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5年第三季度自主行权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10 04:28
2025年第三季度股权激励行权核心结果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2023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第二个行权期行权且完成股份登记的期权数量合计为712,541股,占第二个行权期可行权股票期权总数的37.11% [2] - 本次行权共有26名激励对象参与 [17] - 激励对象行权所得股票于行权日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上市交易 [2][17] 激励计划历史执行概况 - 2023年4月17日,公司向148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6,550.00万份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其中股票期权1,015.00万份,行权价格2.00元/股,限制性股票5,535.00万股,授予价格1.25元/股 [5] - 2024年4月2日,公司向157名激励对象授予预留部分的1,200.0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1.25元/股 [8]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第二个行权期累计行权股票数量为712,541股 [17] 近期股份变动与解除限售情况 - 2025年6月20日,公司首次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第二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涉及106名激励对象,上市流通限制性股票总数为11,183,850股 [13] - 2025年7月14日,公司预留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涉及138名激励对象,上市流通限制性股票总数为4,558,560股 [14]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第一个行权期行权股票数量为100股,占第一个行权期可行权股票期权总数的0.0040% [13] 行权资金与财务影响 - 2025年第三季度行权募集资金总额为1,425,082元,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18] - 本次行权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均不构成重大影响 [19]
中安科(600654) - 关于2023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5年第三季度自主行权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
2025-10-09 19:17
关于 2023 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2025 年 第三季度自主行权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证券代码:600654 证券简称:中安科 公告编号:2025-071 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 2、2023 年 3 月 18 日,公司对激励对象的姓名和职务进行了公示,公示期 本次行权股票数量:2025 年第三季度,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公司")《2023 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下简称"本激励 计划""激励计划")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第二个行权期行权且完成股份登记 的期权数量合计为 712,541 股,占第二个行权期可行权股票期权总数的 37.11%。 本次行权股票上市流通时间:采用自主行权模式,激励对象行权所得股 票于行权日(T 日)后的第二个交易日(T+2)日上市交易。 一、本激励计划已履行的决策程序及相关信息披露 1、2023 年 3 月 17 日,公司召开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 于<公司 2023 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中安科(600654) - 关于控股股东所持部分公司股份被司法拍卖的结果公告
2025-09-29 16:31
股权拍卖 - 中恒汇志43,344,213股限售股拍卖成交,占其持股13.70%,成交价77,272,640元[3] - 本次拍卖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1.51%[3][5] 股权变动 - 若完成本次过户,中恒汇志持股降至272,966,251股,占比降至9.49%[4][7] - 若2起过户完成,中恒汇志持股降至211,966,251股,占比降至7.37%[4] 其他情况 - 中恒汇志316,310,464股股权被司法轮候冻结,占其持股100%[9] - 其持股质押比例高且触预警平仓线,仍有被冻结或处置风险[9] - 2025年7月杭州公望润盈6,100万股未完成过户[3] - 拍卖不影响公司经营、控股权及上市条件[4][9] - 拍卖股份为限售股,受让方解禁须依规申请[10] - 公司指定信披媒体为《中国证券报》等[10]
18亿元互诉案告终!中安科与招商证券纠纷案达成“和解”
南方都市报· 2025-09-24 18:29
诉讼进展 - 中安科与招商证券涉及18.19亿元的两起诉讼以双方撤诉告终 [2] - 双方达成4项约定:共同提交撤诉申请、各自承担案件受理费和律师费、不再就纠纷提出任何主张、约定协议生效机制 [9] - 中安科撤回诉讼后预计退回642.84万元案件受理费 [10] 纠纷背景 - 纠纷源于2013年飞乐股份(中安科前身)以28.59亿元收购中安消技术100%股权的重组交易 [5][7] - 招商证券作为独立财务顾问未勤勉尽责 被证监会没收业务收入3150万元并处以3150万元罚款 [7] - 中安消技术在重组中存在虚增资产评估值行为 导致2019年公司被证监会行政处罚 [7] 法律对抗过程 - 2024年10月中安科起诉招商证券索赔15.315亿元(含15亿元损失及3150万元财务顾问费) [8] - 2024年11月招商证券反诉索赔2.87亿元 涉及已向7804位投资者赔付的2.79亿元 [8] - 原定2025年9月16日开庭 但双方于9月19日达成撤诉协议 [8] 财务影响 - 中安科2024年归母净利润2003万元同比下滑77.76%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51.5万元同比降89.98% [11] - 案件受理费642.84万元对公司财务形成一定压力 [10][11] 行业责任界定 - 最高人民法院将本案纳入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强调中介机构需履行实质性核查义务 [8][11] - 招商证券可能因避免执业瑕疵曝光及潜在更高赔偿责任风险选择和解 [11] - 案件引发对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边界的市场讨论 [2][11]
中安科(600654) - 关于诉讼进展的公告
2025-09-22 17:00
诉讼情况 - 2024年10月12日公司起诉招商证券,11月19日收到招商证券起诉材料[4] - 双方协商后均撤诉,2025年9月19日法院准许[5][6] 金额数据 - 两起诉讼涉案金额分别为153150万元、28705万元[5] - 公司撤回诉讼预计退回642.84万元案件受理费[7] 影响说明 - 本次诉讼进展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5][7]
中安科涨2.07%,成交额1.4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642.3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1 14:4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1日盘中股价上涨2.07%至3.45元/股 成交额1.41亿元 换手率1.79% 总市值99.2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642.39万元 特大单买入1243.48万元(占比8.82%) 大单买入2516.75万元(占比17.86%)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6.81%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2.07%/4.23%/23.66% [1] - 年内1次登龙虎榜 最近8月6日净卖出1161.65万元 买入总额7409.20万元(占比15.28%) 卖出总额8570.85万元(占比17.68%) [1] 公司基本情况 - 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1991年12月31日成立 1990年12月19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安保系统集成、安保运营服务及物联网产品制造 [2] - 收入构成:安保运营服务66.03% 智慧城市系统集成27.76% 安保智能产品制造5.88% 租赁0.31% 其他0.02% [2] - 行业分类:计算机-软件开发-垂直应用软件 概念板块包括小盘、安防、智慧医疗、低价、智慧城市等 [2]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5.54亿元 同比增长18.24%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51.54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89.98% [2] - 上市后累计派现3.51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1.62万户 较上期减少8.66% [2] - 人均流通股19881股 较上期增加10.01%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七大流通股东 持股1463.96万股 较上期增加351.04万股 [3]
中安科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31 07:2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5.54亿元,同比增长18.24% [1] - 归母净利润251.54万元,同比下降89.97% [1] - 第二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606.59万元,同比下降214.44%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15.38%,同比下降3.48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0.16%,同比大幅下降91.53% [1] - 扣非净利润387.88万元,同比转正增长130.02% [1] 费用控制与运营效率 - 三费(销售/管理/财务费用)总额2.03亿元,占营收比例13.05%,同比下降17.09%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元,同比下降108.47% [1] - 财务费用状况需关注,近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均值均为负值 [2] 资产质量与财务风险 - 应收账款6.14亿元,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3064.89% [1][2] - 货币资金6.14亿元,同比下降9.79% [1] - 有息负债2.09亿元,同比下降9.78% [1] 历史业绩与投资回报 - 近10年ROIC中位数仅0.76%,投资回报表现较弱 [1] - 2021年ROIC低至-102.61%,为历史最差水平 [1] - 公司上市以来37份年报中出现6次亏损年份 [1] 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比例为62.71% [2]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2.46% [2] - 每股净资产0.59元,同比增长3.97% [1]
中安科上半年实现营收15.54亿元,净利润同比暴跌89.98%
巨潮资讯· 2025-08-30 10: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54亿元 同比增长18.24% [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1.54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89.98% [3][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387.88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1292.0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3][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3.61万元 较上年同期4525.60万元由正转负 [5] 资产负债状况 - 报告期末总资产37.14亿元 较上年度末下降1.75% [4][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88亿元 同比增长1.82% [4][5] 主营业务分析 - 境外安保综合运营业务收入10.02亿元 同比增长11.83% 主要受益于消费潜力释放和国际文旅交流常态化 [6] - 香港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40.27% 净利润大幅增长82.15% 继续保持安保及武装押运业务优势 [6] - 澳门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90万元 通过业务模式优化升级保障稳定收入 [6] - 泰国综合安保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86% 通过深化本地化运营策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6] - 境内智慧城市系统集成业务收入5.47亿元 同比增长31.49% 主要得益于2024年储备订单转化 [3][6] - 安防产品制造业务营业收入9452.26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59.50% 经营亏损较去年同期减少 [3][6] 业绩变动原因 - 营收增长主要源于境外安保业务和境内智慧城市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增长 [3] - 净利润下降主要由于本期债务重组收益减少 [3] - 扣非净利润改善得益于境外安保业务和智慧城市系统集成业务经营利润提升 以及安防产品制造业务亏损减少 [3]
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30 04:21
公司董事会会议情况 - 第十二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于2025年8月29日以现场结合通讯表决方式召开 应到董事9人 实到董事9人 会议由吴博文主持 [3]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的议案》及《关于公司2025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的议案》 两项议案均获9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 [4][6][7][8]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2014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131,994,459股 每股发行价7.22元 募集资金总额952,999,993.98元 扣除发行费用19,059,999.88元后 募集资金净额为933,939,994.10元 [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累计投入募集资金902,655,542.57元 其中募集资金到位前自有资金先期投入232,155,073.66元 2015年1月20日至2025年6月30日使用募集资金670,500,468.91元 2025年上半年使用募集资金0元 期末募集资金余额仅59,951.80元 [12]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办法》 并与子公司、保荐机构及银行签订《募集资金四方监管协议》 协议约定单次或12个月内累计从专户支取超5000万元或达募集资金净额20%时 银行需通知保荐机构 [13][14] - 公司2021年9月批准使用37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但因账户冻结未按期归还 当前管理层正推动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及诉讼处置以尽快归还资金 [17][21] 募集资金使用特殊情况 - 2020年及2021年因司法案件被银行扣划募集资金共计208,642.99元 其中浦发银行扣划44,540.49元 上海银行扣划164,102.50元 [19] - 2025年上半年未发生募集资金置换先期投入、变更募投项目、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或投资产品的情况 [16][18][20]
中安科: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252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0 01:3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5.54亿元,同比增长18.2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5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9.98% [1] - 基本每股收益0.0009元,同比下降89.89% [1] 行业动态 - 下半年国内首个A级车展在西南地区开幕,展出规模达近120个品牌、1600辆车 [1] - 新能源领域被视为"第三极",预计将改写现有车市格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