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300024)

搜索文档
批量涨停!“超级牛散”章建平持仓曝光 将51亿元押注人形机器人、AI赛道
中国基金报· 2025-09-03 08:30
章建平持仓概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 章建平出现在9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合计持股市值达50.96亿元[1] - 重点布局AI产业链 机器人产业链 新能源等板块[1] - 多只持仓个股2025年以来涨幅超过200%或100% 表现抢眼[1] 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 新进浙江荣泰1091.26万股 期末市值5.05亿元 该公司通过收购切入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赛道 2025年以来股价涨幅287.08% 三季度以来涨幅86.57%[2][3] - 新进嵘泰股份467.89万股 期末市值2.06亿元 该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机器人和汽车行星滚柱丝杠 2025年以来股价涨幅168.15% 三季度以来涨幅43.14%[2][4][5] - 新进龙溪股份521.10万股 期末市值1.26亿元 公司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2025年以来股价涨幅195.64%[2][6] - 新进宁波华翔615.85万股 期末市值1.13亿元 公司设立子公司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 2025年以来股价涨幅138.87% 三季度以来涨幅63.74%[2][7] - 新进汉威科技241.06万股 期末市值0.98亿元 公司积极发展具身智能业务 2025年以来股价涨幅154.31% 三季度以来涨幅27.96%[2][8] AI产业链布局 - 重仓寒武纪608.63万股 期末市值36.61亿元 该公司为国产AI算力芯片龙头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实现扭亏[2][10][13][15] - 寒武纪2025年三季度股价从520.67元低位反弹至1595.88元 涨幅达196.81%[13] - 新进慧博云通387.45万股 期末市值1.67亿元 该公司收购国产AI服务器企业宝德计算机67.91%股份 2025年以来股价涨幅155.24% 三季度以来涨幅51.23%[2][15] 持仓调整 - 大幅减仓中坚科技273.97万股至202.65万股 期末市值1.53亿元 该公司向智能机器人领域转型[2][9][12]
苹果(AAPL.US)AI人才再遭挖角,机器人研究负责人转投Meta(META.US)
智通财经· 2025-09-03 08:15
人才流失情况 - 苹果AI研究负责人Jian Zhang离职加入Meta机器人工作室 [1] - 另有三位AI研究人员离开苹果大语言模型团队 包括约翰·皮布尔斯、Nan Du和Zhao Meng [1] - 基础模型团队近几周流失约10名成员 包括团队负责人 [1] 人才流向 - 皮布尔斯和Nan Du将前往OpenAI [1] - Zhao Meng将加入Anthropic PBC [1] - 多位前同事已转投Meta Meta以惊人加薪幅度吸引员工 [1] 团队架构与业务方向 - 机器人研究小组位于苹果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部门内部 独立于硬件工程部门的机器人产品开发组织 [2] - 机器人技术已成为苹果未来产品线的关键部分 计划推出带移动屏幕的桌面设备及用于零售店和制造的机械臂 [2] - 苹果正在内部讨论是否更依赖外部技术而不仅仅是自研模型 [1] 竞争对手动态 - Meta正在推进智能眼镜和AI功能 大力投资用于人形机器人的操作系统和底层硬件组件 [2] - Jian Zhang将在Meta现实实验室部门下的机器人工作室开发产品 [2] - Meta机器人工作室近期也出现人员流动 研究员马里奥·斯鲁吉四月离职前往Archer Aviation Inc [2] 影响与员工状态 - 苹果AI员工离职潮预计将持续 还有多名员工正在积极面试其他公司 [2] - 市场对苹果智能平台的冷淡反应及公司可能转向第三方模型的决策导致员工士气日益低落 [2] - 苹果模型团队负责人潘若明离职后获得为期数年价值2亿美元的合同 [1]
特斯拉发布“宏图4.0”!未来机器人主导80%价值
格隆汇· 2025-09-03 08:14
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核心内容 - 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核心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 通过整合人工智能 自动技术和大规模制造能力加速世界向可持续富足转型 [1][3] - 计划强调通过硬件与软件统一创造更安全 更清洁 更愉悦世界 公司处于革命性时期开端 为前所未有增长做好准备 [3] -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Optimus是公司最重要事项 未来特斯拉约80%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4] 宏图计划第四篇章五大原则 - 增长永无止境 技术创新解决资源短缺 类似工业革命 半导体和互联网扩展机会 [4] - 创新消除限制 例如通过电池创新颠覆化石燃料交通 推动可再生能源行业 [4] - 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产品包括太阳能发电 电池存储 自动驾驶车辆和Optimus机器人 提高清洁能源可用性 交通安全 解放人类从单调或危险工作 [4] - 自主性必须造福全人类 使日常生活更安全 更美好 [4] - 更广泛普及推动更强劲增长 通过低成本大规模提供先进产品促进社会民主化和生活质量提升 [4] 历史宏图计划执行情况 - 宏图计划1.0发布于2006年 核心是证明电动汽车可行性并将其大众化 通过高端跑车Roadster打开市场 然后开发Model S和Model X 最后推出Model 3和Model Y 同时提供太阳能解决方案 [5] - 截至2025年 电动汽车方面取得显著成功 但太阳能业务推广未达预期水平 [5] - 宏图计划2.0发布于2016年 包括开发与储能电池整合太阳能屋顶 扩展电动汽车产品线覆盖所有主要细分市场 开发比人类手动驾驶安全10倍自动驾驶技术 以及车辆闲置时通过共享为车主赚钱 [5] - 太阳能屋顶进展缓慢 完全自动驾驶尚未实现 Robotaxi服务未落地 [6] - 宏图计划3.0发布于2023年 聚焦全球可持续能源转型 目标是消灭化石燃料 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 储能 电动交通包括飞机和船舶 工业及家庭供热电气化 [7] - 除电动汽车领域外 公司在其他方面实质性参与和进展较为有限 [7] 战略转向分析 - 宏图计划4.0是公司重大调整 是从电动车和能源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战略转向 [8]
宇树科技宣布将在四季度提交IPO申请;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押注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08:13
重要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道琼斯指数跌0.55% 标普500指数跌0.69%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0.82% 大型科技股普跌 英伟达跌近2% 亚马逊/苹果/特斯拉跌超1% 谷歌/微软小幅下跌 [1] - 中概股涨跌互现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0.52% 理想汽车涨超4% 蔚来涨超3% 阿里巴巴涨超2% 有道跌超5% 哔哩哔哩跌超3% [1] - 黄金现货报3532.41美元/盎司创新高 COMEX黄金期货涨2.42%突破3600美元至3601美元/盎司 国际油价同步走高 美油主力合约涨1.56%报65.62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涨1.39%报69.10美元/桶 [1] - 欧洲三大股指全线下跌 德国DAX指数跌2.29%报23487.33点 法国CAC40指数跌0.7%报7654.25点 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87%报9116.69点 [1] 特斯拉战略布局 - 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押注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 构建将AI带入物理世界的产品和服务 [2] - 马斯克预计约80%公司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业务 计划2025年底推出第三版原型机 2026年开始大规模量产 [2] 人形机器人产业 - 宇树科技计划2025年10-12月提交上市申请 2024年产品销售额结构:四足机器人占65% 人形机器人占30% 组件产品占5% [3] - 四足机器人应用领域:80%用于研究/教育/消费 20%用于工业检查与消防 人形机器人完全用于研究/教育/消费领域 [3] - 2025年成为人形机器人从0到1关键时点 行业头部公司加速推进零部件性能升级和成本降低 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突破万亿 [3] 6G技术发展 - 6G无线技术标准项目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启动 由中国移动专家沈晓冬担任联合报告人 系3GPP成立27年来首次由中国企业牵头制定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 [4] - 标准覆盖无线空口技术/协议栈/安全机制等核心领域 融入AI赋能/通感一体等前沿技术 2025年为6G标准制定元年 产业预计2029年后进入商业化阶段 [4]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培育6G等未来产业" 明确其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并列的国家战略重点地位 [4] 人工智能政策支持 - 上海市发布《"人工智能+"行动项目申报通知》 目标到2027年底打造不少于10个产业创新平台 推动100项核心技术突破 建设200个标杆示范应用项目 [5] - 加强智能算力供给服务能力 支持人工智能高性能训练/推理及端侧研发应用 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技术突破和组网应用 [5] - AI赋能传统制造业推动自动化/数字化升级 催生智能网联汽车/AI医疗诊断/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业态 [6] 股东持股变动 - 燕东微股东北京亦庄国际投资拟减持不超过1427.62万股(占总股本1%) [7] - 中钢洛耐股东国新双百壹号拟减持不超过1125万股(占总股本1%) [7] - 诺唯赞股东国寿成达拟减持不超过1193.2万股(占总股本3%) [7][9] - 睿创微纳股东李维诚完成减持756.37万股(占1.75%)成交金额5.12亿元 杭州产投致兴受让股份 [7] - 青岛银行大股东国信产融控股拟增持2.33-2.91亿股 增持后持股比例达19%-19.99% [8] - 德龙激光多位股东合计减持4.26%股份 其中北京沃衍减持310.08万股(占3%)金额7814.10万元 [8] - 恒为科技股东添橙基金减持600万股(占1.87%)金额18292.32万元 减持后不再持有股份 [9]
特斯拉“宏图计划4”发布:大规模地将AI融入物理世界,未来80%的价值在于机器人
36氪· 2025-09-03 08:10
公司战略转型 - 特斯拉发布"大师计划第四篇章" 将发展重心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1] - 公司目标是通过大规模AI融入物理世界 实现"可持续富足"的社会[1][5] - 未来约80%的公司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1] 核心指导原则 - 增长是无限原则 技术创新可解决资源短缺并创造经济机会[3][10] - 创新消除限制原则 通过持续创新克服技术瓶颈[4][12][13] -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原则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旨在提升交通安全性及替代危险性劳动[4][15] - 自动驾驶必须惠及全人类原则 以提升人类福祉为核心发展目标[4][18] - 更广泛普及推动增长原则 以可负担价格大规模提供先进技术产品[4][19] 技术产品布局 - 自动驾驶汽车有能力显著提高交通可负担性 可用性和安全性[15] - 人形机器人Optimus将改变劳动力可用性和能力 替代单调或危险工作[15] - 太阳能发电和大规模电池储能提高清洁电力可用性 价格更低且更可持续[15] - 建立完全集成的可持续产品生态系统 涵盖交通 能源生成 电池存储和机器人技术[23] 市场评价与争议 - 部分观点认为该计划缺乏具体执行路径 是"空谈AI"的承诺大杂烩[1][2][28] - 批评指出人形机器人目前连爆米花都端不好 缺乏实际能力证明[2][28] - 相较于前两个具有清晰步骤的宏图计划 第四篇章被形容为"给股东的鸦片"[29] - 网友质疑公司能否在AI领域成功 认为人才招募面临激烈竞争[30] - 公司被指尚未完成前三个宏图计划的多项关键目标[31][32][33]
公募顶流调研忙,机器人概念股受追捧
36氪· 2025-09-03 08:10
公募基金暑期调研整体情况 - 头部机构博时基金暑期调研332次 覆盖300只个股 在调研次数和覆盖个股数双榜单均位居榜首[1][3] - 暑期调研超百次的公募机构达54家 调研超百只个股的公募有52家[4] - 公募重点调研工业机械 电子元件 电气设备 汽车零配件 西药 集成电路等技术驱动型产业[2][6] 北交所调研成为新焦点 - 84家公募参与北交所调研 中信建投基金以调研27只个股位列第一[5] - 中信建投北交所主题产品年内收益率达119.77% 体现布局价值[1][6] - 北交所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分布于电子设备仪器 工业机械 电子元件等高端制造核心赛道[5] 知名基金经理调研动向 - 机器人概念股华明装备吸引汇添富胡昕炜 劳杰男及富国基金范妍 沙炜等集体调研[1][8] - 闫思倩暑期密集调研恒帅股份 恒而达 新亚电子等机器人概念股[1][7] - 谢治宇带领兴证全球20多名投研人员参与爱尔眼科现场调研[2][10] 重点调研行业分布 - 电子元件 工业机械 西药行业个股被调研频次最高 18只个股获超50次调研[7] - 博时基金调研个股板块分布:科创板80只 创业板70只 深证主板81只 上证主板61只 北交所8只[5] - 公募调研覆盖多层次资本市场 对科创板及北交所创新企业关注度显著提升[5][6]
集萃智造研发智能养老机器人入选“国家级试点”
南京日报· 2025-09-03 07:40
公司动态 - 公司牵头的智能陪护机器人研发与应用项目入选国家级养老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项目 是全市唯一入选项目[1] - 项目入选情感陪护类别的试点名单 全国共32个项目入围[1] - 试点期为2025年—2027年 分阶段实施一批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和应用试点项目[1] 技术特点 - 智能陪护机器人采用半人形轮式底盘结构 在保持亲和外观的同时确保运行稳定性[2] - 配备专业级健康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 遇突发情况可立即预警[2] - 内置丰富的娱乐功能模块 可进行歌舞表演 趣味聊天 故事讲述等多样化互动[2] - 通过低成本遥操作平台+多模态传感器 让机器人能够观察并模仿护理人员的动作[3] - 采用强化学习算法 使机器人能够在实际交互中不断试错调整策略 最终找到最优服务方案[3] - 深度应用具身智能前沿技术 打造具备自主学习 动态适应 人机共融能力的智能陪护机器人[2] 功能应用 - 机器人掌握喂药辅助 物品递送 轻扶起身等精细化服务技能[3] - 在防跌倒监测场景方面 能通过长期观察老人步态和活动习惯 提前预测风险并主动提供支撑[3] - 在个性化陪伴场景方面 能根据老人情绪反馈动态调整聊天内容或娱乐活动[3] - 聚焦老年人日常护理 健康监测 情感陪伴等核心需求[2] 行业背景 -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2] - 智能养老机器人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能够有效弥补护理人员不足 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2] - 未来随着AI 5G 机器人技术进步 智能陪护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成为智慧养老产业的重要支柱[4]
机器人+工业母机双龙头,妥妥的行业隐形冠军,特斯拉全球重要供应商
新浪财经· 2025-09-03 07:29
核心业务与概念 - 公司主营精密零部件和智能装备制造 涉及人形机器人、特斯拉和华为汽车等热门概念 [1] 2025年二季度财务表现 - 净利润达1.4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3% [3][8] - 扣非净利润为1.3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63% [8] - 存货规模达2.8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23% [3][6] - 合同负债达1686万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长41% [3] 订单与增长逻辑 - 合同负债大幅增长反映客户通过支付定金锁定产品 显示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需求强劲 [3][5] - 存货增长为主动备货行为 旨在保障订单交付能力 而非滞销积压 [6][8] - 形成"订单驱动增长"良性循环:客户抢单→扩产备货→顺利交付→利润提升 [8][9] 行业前景与竞争力 - 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氢燃料电池等新兴赛道 具备获取增量订单的潜力 [9] - 财报数据显示其增长逻辑扎实 非依赖财务调节的虚增 [8][10] - 在上市公司竞争力分级中处于C级水平 [10]
人形机器人量产进程再提速 特斯拉“造人”带火稀土永磁
深圳商报· 2025-09-03 07:26
行业前景 - 人形机器人行业或将开启继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个万亿级市场 [1][6] - 2025年全球机器人用磁材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亿元 [4] - 稀土永磁材料单台人形机器人消耗3.5公斤 是新能源汽车的1.75倍 [4] 特斯拉动态 - 特斯拉对明年机器人产能给出非常乐观指引 要求供应商明年一季度做好产能爬坡准备 预计明年三季度单周产能达1万台 [1] - 马斯克明确表示将在今年年底发布Optimus V3量产版 V3版本集成Grok语音助手并通过大模型实现自然交互 [2] - 特斯拉展示Optimus新进展 步态更稳动作更轻盈 马斯克称公司掌握了人形机器人的所有王牌包括现实世界AI能力和电动车技术 [3] - Optimus量产成本预计在2万至3万美元之间 今年试生产规模或达5000台至10000台 2026年目标提升至5万台 [3] 国内市场进展 - 优必选中标觅亿9051.15万元采购项目 刷新全球单笔最大订单纪录 宣布今年将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 [2] - 智元和宇树分别中标中移杭州项目 项目预算高达1.24亿元 [2] - 宇树IPO辅导备案已完成 智元被传正谋划借壳上市 [2] - 众擎 数字华夏等企业正在推进数百台规模的量产计划 [2] - 京东一天之内投资3家具身智能企业 助推7月行业融资额再创新高 [2] 供应链影响 - 稀土市场8月以来迎来涨价潮 主要品种价格普遍上涨超10万元/吨 部分企业排产已排至10月中旬 [4] - 金力永磁作为特斯拉独家供应商 去年净利润突破5亿元 机器人业务占比有望从12%提升至25% [4] - 大地熊凭借低重稀土磁体技术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能降30%原材料成本 [4] - 正海磁材绑定优必选 2024年机器人业务收入突破3亿元 同比大增180% [4] 产业趋势 - 竞争焦点已从谁的技术更先进转向谁能更快交付 [2] - 人形机器人量产对上游产业产生放大效应 将重塑稀土需求结构 [5] - 产业链上下游反应表明人形机器人量产已进入倒计时 [5]
优必选减亏 靠消费级机器人“造血”
南方都市报· 2025-09-03 07: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1亿元 同比增长27.5% [2] - 期内亏损4.40亿元 同比减亏18.5% [2] - 研发投入2.18亿元 占收入比例35.1% [6] - 政府补助从去年同期3580万元大幅降至460万元 [6] 消费级机器人业务 - 收入达2.60亿元 同比增长48.9% [3] - 占总营收比重41.8% 首次成为第一大业务线 [3] - 增长主要来自智能猫砂盆、泳池机器人等新品迭代及电商渠道扩张 [3] 教育智能机器人业务 - 收入2.40亿元 同比增长48.8% [3] - 增长动力来自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标准化方案落地及机器人赛事生态扩张 [3] 工业场景机器人业务 - 物流智能机器人收入5616万元 同比减少5.7% [4] - 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收入6380万元 同比减少29.8% [4] - 业务收缩反映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困境 [4] 技术研发突破 - Walker S2实现3分钟内自主热插拔换电 支持7×24小时作业 [7] - 自研全球首个工业人形机器人智能体技术Co-Agent 采用群脑网络2.0架构 [7] - 已签订全球首份工业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小批量采购合同 [7] 商业化进展与规划 - 2025年内计划交付超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 [7] - 应用场景将拓展至半导体、航空、电子等领域 [7] - 平台化战略推进 Walker S系列作为技术平台支持模块化开发 [8] 成本控制措施 - 销售费用占比从47.9%降至36.0% [8] - 管理费用占比从44.1%降至29.8% [8] - 通过标准化平台路径解决高定制化成本难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