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300024)
icon
搜索文档
苹果紧急空运600吨iPhone,宇树科技将开启机器人格斗直播,宁德时代获批在港上市 | 科技一周
搜狐财经· 2025-04-12 18:48
大公司动态 - 苹果3月用飞机将600吨约150万部iPhone从印度运往美国,目的是规避美国关税政策,且预计关税会更高 [1] - 4月8日英伟达完成对Lepton AI数亿美元收购,贾扬清及团队加盟,Lepton AI专注出租英伟达GPU服务器等业务,曾获11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2] - 4月10日宇树科技披露人形机器人G1格斗技能视频,将在近一个月开启机器人格斗直播,已申请注册“KungFBot(功夫机器人)”商标 [3] - 4月8日李飞飞联合发布报告显示中美顶级AI大模型性能差距缩至0.3%,2024年美国40个、中国15个重要大模型入选,阿里入选6个位列全球第三 [4] - 4月10日王小川发布百川智能两周年全员信,强调面向医疗领域发展,将在四个方面开展应用和服务 [5] 科技前沿 - 中国移动发布白皮书,首次提出下一代云计算范式,包括AI IaaS、AI PaaS、MaaS、AI SaaS等服务 [6] - 第91届CMEF于4月8 - 11日举办,联影、东软医疗、瑞迈特等携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亮相 [7][8] 资本洞察 - 4月8日国家电投宣布加快并购重组,旗下三家上市公司正在实施资产重组 [9] - 4月10日宁德时代获批在港上市,募资用于海外产能扩张等 [10] - 近日京东工业第三次赴港IPO,2022 - 202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20.1%,募资用于增强供应链能力等 [11][12] 监管动态 - 滴滴上海分公司3月收22张罚单,今年以来已被罚款1100万元,事由为未遵守客运出租汽车调度服务规范等 [13] - 315曝光手机抽奖涉事三家公司被罚,合计罚没977.26万元 [14]
新华全媒+|一“专”多能,人形机器人开启未来生活无限可能
新华社· 2025-04-12 17:03
0:00 如何让人形机器人行动自如?这是所有从业者都在不断探索的方向。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关节模组研究室负责人秦宇介绍,通过自主 研发之后,把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的成本大概降到市场售价的30%左右。 从家政服务到养老助残、农业生产到工业制造,这些"多边形战士"可以在多个场景发挥作用。中科深谷品牌部总监朱亚介绍,大模型的接入 让机器人的"智能化"更加凸显。输入中文命令,机器人就可以做出一些相应的动作,理解人类的意图。比方说,我们给它下达一个中文的命 令"给我倒一杯水",是倒一杯100度的开水呢,还是50度的热水呢,这些都是希望它能够通过自己能够去判断,最终能够实现这个任务。 我们走访了安徽合肥、芜湖两地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看看这些皖籍"多边形战士"玩出了什么新花样? 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科创土壤去支撑。来自安徽蚌埠的闵宇恒,选择在家乡发展事业,也是看上了产业链上的资源优势。显然,合肥的制 造业基础让他信心满满。 从工业制造到生活服务,每一款机器人都凝聚着智慧与匠心。曾经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钢铁伙伴",正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进现实生活,它 带来的不仅是科技的变革,更是生活方式的重塑。 怎样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减速,保 ...
微米级革命!从鹌鹑蛋膜上的蛇形臂到脑血管中的黄金路径,国产手术机器人范式跃迁|2025智·未来
华夏时报· 2025-04-12 09:33
文章核心观点 国产手术机器人正以精准、快速的特点推动医疗革命,打破国际医疗巨头的技术垄断,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为医疗公平和精准医疗带来新希望 [2] 国产手术机器人破局者 - 微创集团持续深耕手术机器人与AI技术融合研究,2021年实现全球首例机器人前列腺自动消融手术,旗下子集团微创®机器人携全链条智能手术解决方案亮相,展示技术创新和临床实践成果 [6][7] - 术锐机器人推出全球首发的“可变孔技术”及“S+Suite增强平台”的最新版蛇形臂手术机器人,标志着手术入路进入多模式化阶段,正推进欧盟CE认证,未来将推进临床应用与创新 [9] AI赋能精准医疗 - 歌锐科技的“牛顿3D”三维C形臂是全球首款全电动8轴一体化术中移动影像系统,具备“快准狠”的三维成像能力和敏捷的移动性能,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助力“牛顿”手术机器人进入人体临床 [10][11] - 强联智创的导管塑形机器人能以微米级精度弯折导管,自动生成最佳路径,降低术者经验依赖度,缩小手术成功率方差,获NMPA创新医疗器械三类认证和多项发明专利,临床效能获指南推荐 [14] 专科手术机器人进化 - 长木谷®的ROPA®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搭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能为复杂病例规划个性化手术方案并精准执行 [17] - 纳通科技的关节机器人具备多种功能,能缩短年轻医生学习曲线,提供智能化手术方案 [17] - 佗道医疗的佗灵腔镜手术机器人具有13自由度控制臂、自研3D4K荧光电子内窥镜等优势,操作体验好 [18] - 思哲睿智能医疗的康多机器人®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人体工程学设计卓越,已全球商业化落地,订单量可观 [18]
投资TALK丨机器人企业家:对等关税将会让美国具身智能产业受到更大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2 08:4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石恩泽 深圳报道 4月10日,以"具身智能 生态赋能一共塑未来产业新图景"为主题的具身智能产业化发展座谈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 在最受关注的关税问题上,会议期间,多位具身智能企业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内机器人国产化率已经在90%以上,因此对等关税政策对中国具 身智能产业落地的冲击非常有限。 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国内机器人国产化率在90%以上,对等关税将会让美国具身智能产业受到更大影响 具身智能目前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当前更多的还是在国内的一个自循环体系。另外,产业应用方面,国内的场景也是全球最丰富的,以及人形的供应链都在 国内。所以这次对等关税,对国内具身智能产业化落地影响并不是很大。实际上,我认为,美国将会受到更大影响。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其他人形企业的核心 零部件,都来自国内。而国内机器人国产率已经在90%以上。 众擎机器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赵同阳:假如美国有意排挤中国机器人于门外,美国将错过很多机会 中美对等关税对企业自身影响不大。我们80%~90%都是自研,如果(美国方面)加一倍关税,我们可以加两倍再卖回给他们。由于(美国)他们觉得中国 机器人(价格)挺实惠的,所以我 ...
投资TALK丨为什么来深圳创业做机器人?听听企业家们怎么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2 08:37
文章核心观点 深圳围绕具身智能产业形成扎实产业基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多名企业家认为深圳是创业做机器人的理想之地,在产业链、政策、资本等方面具有优势 [1] 深圳发展具身智能产业的优势 产业链优势 - 深圳产业链齐全,是智能终端的集大成者,企业发展速度更快 [1] - 深圳有优质的机器人产业链,将硬件供应链与生产制造等场景相结合,对公司是难得机会 [7][8] 政策优势 - 深圳出台的政策越来越专精,能针对企业各阶段需求给出不同支持,对企业痛点把握更好,实施速度和务实程度有很大改善 [2] - 深圳近期发布的机器人行动计划为企业指明了方向 [10] 资本优势 - 深圳有更多耐心资本,深交所、创业板对机器人行业更有耐心 [3] - 深圳区域内多个千亿级基金对企业持续加注,如达晨、基石、南山战新投等,深圳天使母也通过LP的方式支持企业 [9] 技术与产业结合优势 - 深圳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落地最好结合的地方 [6] 产业基础优势 - 深圳在机器人本体上有深厚优势,过去大湾区在硬件方面有智能机和智能车的制造技术 [5] 企业家对深圳发展具身智能产业的看法 - 兆威机电董事、总经理叶曙兵认为深圳是发展具身智能产业的最佳环境 [1] - 汉阳科技联合创始人、董秘曹莉蒙希望政府继续关注企业,了解需求并出台匹配政策 [2] - 众擎机器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赵同阳认为深圳有更多耐心资本是好事 [3] - 前海方舟总经理陈文正期望创业板在具身智能领域做出贡献 [4] - 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认为深交所的产业座谈会给企业带来更大信心 [5] - 珞石机器人深圳公司总经理杨兴安认为座谈会对人形技术梳理有参考学习价值 [10]
人形机器人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4-12 04:52
● 本报记者何昱璞 眼下,人形机器人赛道热潮涌动。毕马威报告显示,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逆势增长,融资规模从2020年 的15.8亿元升至2024年的7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6%。近年来,优必选、越疆、极智嘉、云迹 科技等先后启动赴港上市步伐。4月初,兆威机电(003021)也发布公告,拟筹划发行H股。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是多家赴港上市人形机器人企业突破的重要方向。人形机器人公司纷纷赴港上 市,不仅反映了企业对国际化战略的重视,也凸显了港股市场在融资便利性和流动性方面的吸引力,科 技型企业能以较低成本获取资金,用于战略扩张、技术研发等,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力量。 融资规模增长迅速 毕马威日前发布报告称,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0.3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32.5亿 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5.5%。 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火热,整个2024年,人形机器人项目受到资本的热烈追捧,各大投资机构纷纷入 局。数据显示,2024年,具身智能融资共182笔,金额为140.5亿元。毕马威指出,作为具身智能子赛 道,人形机器人因丰富的应用场景与技术发展潜力,其融资表现逆势增长,融资规模从2020 ...
市场消息:欧盟将调查马斯克旗下X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对个人数据的利用。
快讯· 2025-04-12 00:13
文章核心观点 欧盟将调查马斯克旗下X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对个人数据的利用 [1] 分组1 - 欧盟将对X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展开调查 [1] - 调查内容为该聊天机器人对个人数据的利用情况 [1]
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的深层意义:大摸底、定标准
36氪· 2025-04-11 21:06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人形机器人径赛虽因天气暂缓,但4月19日将举行,这不仅是科技盛宴,更具产业价值,超越体育竞技范畴,是尖端科技试金石和智能时代生产关系预演,竞赛无输家,持续进化者方能领跑 [1][2][11] 赛事产业价值 - 破解行业“评估标准缺失”痛点,探索可量化技术基准线 [2] - 摸索人形机器人复杂情况下的商业化落地路径 [2] - 为成熟市场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创造对话窗口,加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搭建长效发展“通道” [2] 赛事对人形机器人能力考验 - 复杂路况考验人形机器人避障能力及稳定性,背后依赖“大脑”感知系统和“小脑”执行系统,业内实现技术路线不同 [5] - 3个半小时关门时间考验人形机器人续航能力,可换电池或接力赛跑完赛,换电池会被罚时且影响总成绩 [5][6] - 3个半小时路程约25万次精密关节运动,要求企业解决关节散热问题,避免制约步态 [6] 参赛厂商及机器人情况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松延动力、青心意创等厂商参与路测,天工机器人换电5分钟内,首测用时2小时52分,青心意创测试多项性能 [7] - 魔法原子“小麦”身高174厘米,重60kg左右,适应多种地形,持续奔跑速度2m/s,行走奔跑趋近于人,续航4小时,比赛需换两次电池 [8] - 灵宝CASBOT的CASBOT SE实现直膝行走,在大赛获奖,能在复杂地形完成高鲁棒性动作 [10] - 乐聚“夸父”身高1.7米,22个自由度,能在复杂环境完成高精度动作,速度5km/h,今年1月交付100台全尺寸机器人 [10]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工”身高一米八,适应复杂地形奔跑,最高速度12km/h,平均6km/h,曾参与去年赛事 [10] - 松延动力N2身高1.2米,重30公斤,突破后空翻动作,完成超100公里测试里程 [10] 赛事意义总结 - 统一场景压力测试为技术评估树立客观标尺 [11] - 校企联动创新模式打通科研与市场转化链路 [11] - 人机共生具象化实践为智能时代生产关系提供全新注解 [11]
开源小号人形机器人,傅利叶再打生态牌
第一财经· 2025-04-11 21:03
文章核心观点 傅利叶发布开源人形机器人Fourier N1,旨在降低开发门槛吸引生态参与者,打造开源生态利大于弊但需有效运营维护 [1][2] 傅利叶公司情况 - 4月11日发布第一款开源人形机器人Fourier N1,身高1.3米,体重38公斤,全身23个自由度,由铝合金与工程塑料复合构成,电池背部插拔式设计,单次连续运动续航超2小时,最高稳定奔跑速度3.5米/秒 [1] - N1构型比GRx系列紧凑,GRx系列专注行业场景交付,客户为b端行业伙伴,N1旨在吸引社区场景开发用户 [1] - N1首批开源材料包括完整物料清单、可直接加工的结构图纸、装配指南、基础控制系统、基础操作软件代码等 [1] - 因潜在用户需求不同,N1价格未确定,会保持价格透明并细化开发颗粒度 [1] - 3月已发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数据集Fourier ActionNet并推出全流程工具链,N1是Nexus开源生态矩阵首个落地项目 [1] - 未来将持续开放更多关键模块并加大社区运营投入 [2] 行业观点 - 现阶段机器人打造开源生态利大于弊,能让中小企业、个人开发者等更易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降低硬件制造和软件开发成本 [2] - 开源生态中开发工具和测试环境决定生态质量,需不断维护更新,企业运营需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否则影响生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人形机器人“开源大战”:选择“乐高式”生态,傅利叶N1能否打破行业技术壁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1 20:53
文章核心观点 人形机器人行业玩家加速开源以攻克技术难题,傅利叶宣布全面开源小型人形机器人N1,开源是现阶段扩大生态的最优解,但企业需证明跑通闭环的能力,开源与商业化并非对立,未来开源与闭源可能交错并存,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1][4][10] 行业现状 - 人形机器人风口热潮下,行业玩家加速开源以攻克技术难题,如英伟达发布开源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及仿真框架 [1] - 国内机器人开源社区存在碎片化问题,多是单点研究项目的临时开源,缺乏持续运营 [9] 傅利叶开源原因 - 机器人行业长期面临跨学科、长链路的开发难题,许多研究者耗费大量时间在基础硬件搭建上,导致创新效率低下 [1] - 希望提供“乐高式”开源平台,让从业者、学生甚至爱好者能快速上手,专注于擅长领域,开源是现阶段扩大生态的最优解 [4] “乐高式”开源含义及产品特点 - “乐高式”开源包含提供标准化模块和详细指南帮助用户从零搭建机器人、鼓励基于基础模块的二次创新两层含义,N1开源颗粒度极细,用户可自由改造机械结构或调整控制算法 [5] - “Fourier N1”采用紧凑型硬件架构设计,身高1.3米,体重38公斤,全身23个自由度,整机结构由铝合金与工程塑料复合构成,电池采用背部插拔式设计,单次连续运动续航2小时以上,动力系统搭载自研“FSA 2.0”一体化执行器,实测最高稳定奔跑速度可达3.5米/秒 [5] 开源战略意义 - 与此前开源的ActionNet灵巧手数据集形成互补,共同构成“软硬件协同开源”的生态基础,折射出人形机器人行业技术突破需要集体智慧,但商业化落地仍需聚焦细分场景的阶段性特征 [6] N1产品定位及商业化策略 - N1定位为“开源试验平台”,核心目标是技术验证和社区孵化,更关注实际场景需求,解决行业共性难题 [7] - 商业化坚持“核心零部件自研”策略,关键部件自主开发,确保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开源生态有望成为人才与技术的外延储备,通过社区反馈更快迭代产品、发掘潜在合作者 [7] - N1未来可能通过定制化生产或高级功能模块收费,GRx系列继续聚焦行业客户闭环需求 [7] 社区建设计划 - 傅利叶计划以企业身份牵头社区建设,推动硬件接口、通信协议等标准的统一 [8][9] - 认为机器人行业可借鉴AI领域MCP思路,但需谨慎,已在内部尝试模块化设计,未来或推出行业通用方案 [9] 打造生态的意义与挑战 - 现阶段打造生态能让更多团队接触产品、理念及开发思路,相互交流反馈,建立合作关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新技术论证提供反馈渠道 [9] - 社区运营重担主要落在企业肩上,企业需应对各类反馈、问询及合作诉求,初期投入巨大且任务艰巨,但从长远看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行业进步的必要之举 [9] 开源趋势判断 - 从历史周期视角看,未来会出现开源与闭源交错并存的状态,傅利叶N1发布是开源进程一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技术会创新,产业生态会完善,但行业在开源社区建设、技术标准统一、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还有挑战,需共同努力开创更好未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