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欣旺达(300207)
icon
搜索文档
高端材料出口遇管制,多家锂电企业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08:23
政策核心内容 - 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公告,自2025年11月8日起,对能量密度≥300Wh/kg的锂电池、关键材料及设备实施出口管制,需通过许可程序出口 [1] - 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涉及正负极材料生产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 [1] - 措施不针对任何国家和地区,合法合规的出口申请将在审查后予以许可 [1] 市场即时反应 - 政策发布后,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出现显著下跌:宁德时代单日跌幅6.82%,亿纬锂能跌10.96%,国轩高科、欣旺达跌幅均超8%,设备商利元亨、先导智能跌幅均超10%,负极材料龙头璞泰来盘中跌幅10% [3] - 申万电池指数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14日收盘跌超4% [3] 产业链公司回应 - 先导智能表示政策影响较小,因海外订单主要源于国内电池厂商出海业务,不属于管制范围,且出口为管制而非禁止,可正常申请许可 [5][6] - 利元亨称已在海外建立完善的研发与制造基地,具备本土研发与制造能力,能保障海外订单交付 [6] - 容百科技指出政策主要针对半固态与固态电池,对其主要出口产品影响不大,未来将更注重国内市场,并判断锂电产品出口形态将更多转向后端形式 [6] - 当升科技回应其出口海外的多元正极材料终端市场以欧洲、日韩及东南亚为主,不在此次管制范围,并认为政策将提升中国多元正极材料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 [7] 行业背景与影响分析 - 中国锂电产业规模庞大,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为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 [9] - 中国供应全球约90%的锂电池,在全球市场供给中占据65%份额,出口是产能消化的重要部分,今年前8个月电池出口173.1吉瓦时,同比增加48.5%,占总销量18.8% [9] - 当前主流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多在180至250Wh/kg,300Wh/kg以上属于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应用于高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 [10] - 分析认为,政策短期内可能引发市场调整,但现实影响有限,因300Wh/kg产品实际产量尚少;长期看有利于保持中国在高端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并促使企业更注重国内市场 [9][12] - 出口管制将极大影响海外锂电池本土化制造进程,涉及卷绕机、叠片机等核心装备的获取 [12] - 此次管制标志着锂电竞争由产能转向高端技术,全球产业链格局正在重塑 [11]
高端材料出口遇管制,多家锂电企业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08:14
出口管制政策核心内容 - 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宣布自2025年11月8日起对能量密度≥300Wh/kg的锂电池、关键材料及设备实施出口管制,需通过许可程序出口[1] - 管制涉及正负极材料生产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1] - 措施不针对任何国家和地区,合法合规的出口申请在审查后将予以许可[1] 市场即时反应 - 政策发布后宁德时代单日跌幅6.82%,亿纬锂能跌10.96%,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二线龙头跌幅均超8%,设备商利元亨、先导智能跌幅均超10%,负极材料龙头璞泰来盘中跌幅10%[4] - 申万电池指数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14日收盘跌超4%[4] 相关公司回应与影响评估 - 先导智能表示政策影响较小,海外订单主要源于国内电池厂商出海业务不属于管制范围,出口业务可正常申请许可[6] - 利元亨在海外已建立完善的研发与制造基地,具备本土研发与制造能力以保障海外订单交付[7] - 容百科技指出政策针对300Wh/kg以上产品主要是半固态与固态电池,对公司主要出口产品影响不大,未来将更注重国内市场[7] - 当升科技出口海外的多元正极材料不在此次管制范围,政策主要针对高压实磷酸铁锂、三元前驱体及相关技术设备[7] 中国锂电产业现状与全球格局 - 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为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9] - 中国供应全球约90%的锂电池,在全球锂电市场中中国和欧美应用端分别占据65%和30%份额[9] - 今年前8个月国内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920.7GWh,其中出口173.1GWh同比增加48.5%,占同期总销量18.8%[9] 技术层面与长期影响分析 - 主流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多在180至250Wh/kg,300Wh/kg以上属于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应用于高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10] - 被纳入管制的电池制造设备包括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等核心装备,是构建电池生产线的关键[10] - 分析认为出口限制将极大影响海外锂电池本土化制造进程,长期看有利于保持中国在高端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并促使企业更注重国内市场[10]
高端材料出口遇管制 多家锂电企业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07:13
政策核心内容 - 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公告 自2025年11月8日起对能量密度≥300Wh/kg的锂电池 关键材料及设备实施出口管制 需通过许可程序出口 [1] - 管制范围涉及正负极材料生产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 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 [1] - 措施不针对任何国家和地区 对于合法合规的出口申请将在审查后予以许可 [1] 市场即时反应 - 政策发布后引发市场连锁反应 宁德时代10日单日跌幅6.82% 亿纬锂能跌10.96% 国轩高科 欣旺达等跌幅均超8% [2] - 设备环节利元亨 先导智能跌幅均超10% 负极材料龙头璞泰来盘中跌幅10% [2] - 申万电池指数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 14日收盘跌超4% [2] 相关公司回应 - 先导智能表示政策对公司整体影响较小 海外订单主要源于国内电池厂商出海业务 不属于管制范围 出口业务可正常申请许可 [3] - 利元亨称在海外已建立完善的研发与制造基地 具备本土研发与制造能力 能够保障海外客户订单的生产交付 [3] - 容百科技董事长白厚善解释政策是管制而非禁止 针对300Wh/kg以上产品 对公司主要对外供给产品影响不大 公司将更加注重国内市场 [3] - 当升科技回复其出口海外的多元正极材料不在此次管制范围 终端市场以欧洲地区 日韩及东南亚为主 [4] 行业现状与影响分析 - 中国锂电产业规模庞大 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为1170GWh 同比增长24% 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 [5] - 中国供应全球约90%的锂电池 今年前8个月国内电池累计销量920.7吉瓦时 其中出口173.1吉瓦时 同比增加48.5% 占总销量18.8% [6] - 主流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多在180至250Wh/kg 300Wh/kg以上电池属于半固态 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 应用于高端电动汽车 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 [6] - 分析认为政策现实影响不大 因300Wh/kg产品实际产量尚少 市场担忧属短暂情绪波动 调整是获利盘集中兑现的结果 [6] 长期行业格局展望 - 出口管制升级标志锂电之争由产能转向高端技术 全球产业链格局正在重塑 [7] - 管制将极大影响海外锂电池本土化制造进程 长期看有利于保持中国在高端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 [7] - 政策将促使中国电池企业更加注重国内市场 加速国内高端电池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7] - 中国锂电产品的出口形态未来可能更多转型后端形式出口 锂电海外产能的稀缺性将进一步上升 [3]
理想/欣旺达合资公司正式落地
起点锂电· 2025-10-14 18:24
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合作概况 - 理想汽车与欣旺达达成两大合作,涉及操作系统和电池领域[2] - 双方以50:50出资比例成立合资公司“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2][3] - 合资公司于2025年10月13日注册成立,标志着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3] 操作系统合作细节 - 欣旺达动力成为理想汽车发起的“星环OS”开源操作系统项目的初始成员单位[2] - 双方将共同推动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研发与落地,促进供应链与整车能力深度融合[2] 电池合作与技术细节 - 理想汽车在合资公司的电池结构设计、生产工艺及材料体系等多个关键环节主导研发工作[2] - 该合作被视为理想汽车真正的“自研电池项目”,自研动力产品预计于2026年搭载于量产车型[2] - 合资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电池制造与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3] 欣旺达市场地位与客户结构 - 2025年1-7月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343.52GWh,同比增长40.2%[5] - 欣旺达同期装机量为10.21GWh,位居行业第六[5] - 欣旺达主要客户包括理想、零跑、东风、上汽通用五菱、小鹏等车企,其中对理想汽车的装机量占比最高[7] 理想汽车电池供应格局 - 理想汽车目前拥有宁德时代、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多家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是供应主力[8] - 截至目前,搭载宁德时代电池交付的理想汽车已超100万辆[8] - 行业认为,随着理想与欣旺达合资项目落地,现有电池配套格局有望得到调整[10] 欣旺达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9.85亿元,同比增长12.82%,净利润8.56亿元,同比增长3.88%[11] - 动力板块营业收入76.04亿元,同比增长22.63%,动力电池出货量16.08GWh,同比增长93.04%[11] - 储能板块营业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68.85%,储能系统出货量8.91GWh,同比大增133.25%[11] 行业背景与欣旺达其他布局 - 欣旺达此前与吉利成立电池合资公司,项目位于山东枣庄,总投资50亿元,规划产能80万套混合动力电池[4] - 叠加独立投资项目,欣旺达在枣庄布局的第三个电池项目(理想电池项目)正加速成型[4]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同比增长35.4%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18:13
行业整体产销情况 - 2025年9月,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51.2 GWh,环比增长8.3%,同比增长35.4% [1][12][13] - 2025年1-9月,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达1121.9 GWh,累计同比增长51.4% [1][12][13] - 2025年9月,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销量为146.5 GWh,环比增长9.0%,同比增长42.2% [1][18] - 2025年1-9月,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1067.2 GWh,累计同比增长55.8% [1][18] 产品销售结构 - 2025年9月,动力电池销量为110.5 GWh,占总销量75.5%,环比增长11.8%,同比增长44.4% [1][18][23] - 2025年9月,其他电池(主要为储能电池)销量为36.0 GWh,占总销量24.5%,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36.1% [1][18][24] - 2025年1-9月,动力电池累计销量786.0 GWh,占总销量73.7%,累计同比增长48.9% [1][18][23] - 2025年1-9月,其他电池累计销量281.1 GWh,占总销量26.3%,累计同比增长78.9% [1][18][24] 出口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26.7 GWh,环比增长18.2%,同比增长28.3%,占当月销量18.2% [2][28] - 2025年9月,动力电池出口量17.6 GWh,占总出口量66.0%,环比增长17.1%,同比增长50.9% [2][28][29] - 2025年9月,其他电池出口量9.1 GWh,占总出口量34.0%,环比增长20.3%,同比下降0.5% [2][28][34] - 2025年1-9月,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199.9 GWh,累计同比增长45.5%,占累计销量18.7% [2][28] 动力电池装车量 - 2025年9月,动力电池装车量76.0 GWh,环比增长21.6%,同比增长39.5% [2][49] - 2025年1-9月,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493.9 GWh,累计同比增长42.5% [3][49] - 从技术路线看,2025年9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62.2 GWh,占总装车量81.8%,同比增长50.4%;三元电池装车量13.8 GWh,占比18.2%,同比增长5.2% [2][49][54] - 2025年1-9月,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02.6 GWh,占比81.5%,累计同比增长62.7%;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91.2 GWh,占比18.5%,累计同比下降7.8% [3][49][54] 企业竞争格局 - 2025年9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32.51 GWh,市场份额42.81%;比亚迪装车量16.00 GWh,市场份额21.07% [63] - 2025年1-9月,宁德时代累计装车量210.67 GWh,市场份额42.75%;比亚迪累计装车量111.21 GWh,市场份额22.57% [66] - 2025年9月,行业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占总装车量94.4%,市场集中度高 [56][59] - 在磷酸铁锂路线,2025年9月宁德时代装车量22.86 GWh(占比36.82%),比亚迪装车量16.00 GWh(占比25.76%)[65] 关键材料需求 - 2025年9月,动力和其他电池生产带动正极材料需求,其中三元材料需求6.3万吨,磷酸铁锂材料需求29.9万吨 [78][80] - 2025年9月,负极材料需求21.1万吨,隔膜需求30.2亿平方米,电解液总需求20.7万吨 [78][80] - 2025年1-9月,三元材料累计需求47.2万吨,磷酸铁锂材料累计需求221.1万吨 [78][80]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最新一批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
第一财经· 2025-10-14 16:50
文章核心观点 - 市场监管总局于2025年9月22日至9月30日期间无条件批准了多起经营者集中案件 涉及汽车制造、航空制造及酒店管理等行业 [1] 汽车行业合作 - 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极氪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新设合营企业 [1] - 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与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新设合营企业 [1]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将收购广汽三菱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股权 [1] 航空制造业合作 - 赛峰短舱公司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计划新设合营企业 [1] 酒店业合作 - 艺龙有限公司将收购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股权 [1]
2025年9月29日-10月8日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14 16:01
转自: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网站 2025年9月29日-10月8日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 | 序 案件名称 | 参与集中的经营者 | 审结时 | | --- | --- | --- | | 号 | | 间 | | 1 中金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舍弗勒投资(中 | 中金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舍弗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 2025年9 | | 国)有限公司新设合营企业案 | | 月29日 | | Eastman Chemical International GmbH与华峰化学股份 2 | Eastman Chemical International GmbH,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2025年9 | | 有限公司新设合营企业案 | | 月29日 | | 3 农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与山东省新动能资本管理有限 | 农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山东省新动能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 | 2025年9 | | 公司等经营者新设合营企业案 | 司,青岛上合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月30日 | | 4 交银国信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苏州工业园区中鑫 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新设合伙企业案 | 交 ...
欣旺达推出新型储能电芯
中国化工报· 2025-10-14 12:29
新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684Ah与588Ah两款新型储能电芯 [1] - 684Ah电芯采用叠片技术,体积能量密度突破440+Wh/L [1] - 684Ah电芯创新融合热电分离设计与三维散热结构,提升系统运行安全性与长期可靠性 [1] - 该电芯可实现超20年使用寿命,能量效率达到96.5% [1] - 产品配合高安全电解液与定向排气通道设计,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优化成本 [1] 技术优势与创新 - 新产品以技术创新直击行业痛点,为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可靠解决方案 [1] - 热电分离与三维散热结构从根本上优化热管理路径 [1] 生态布局与战略 - 公司同期展示了电池护照和电池回收两大解决方案,完善数字能源生态布局 [1] - 电池回收是公司“五全”经营战略中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一环 [1] - 公司以深圳为中枢推进多地基地建设,致力于构建覆盖全球的循环经济网络 [1] - 公司聚焦锂电回收(覆盖三元/磷酸铁锂体系)与梯次利用两大核心,打通回收—再生—应用全产业链条 [1]
机构:看好锂电行业基本面,电池ETF嘉实(562880)连续8日“吸金”,规模创成立以来新高!
搜狐财经· 2025-10-14 12:24
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14日,中证电池主题指数下跌1.63% [1] - 成分股涨跌互现,锦浪科技领涨3.96%,阿特斯上涨3.79%,珠海冠宇上涨3.00% [1] - 新宙邦领跌,科达利、当升科技跟跌 [1]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5.79%,包括阳光电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 [4] 电池ETF嘉实市场表现 - 电池ETF嘉实近1月累计上涨9.68%,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1] - 电池ETF嘉实盘中换手14.21%,成交2.55亿元,市场交投活跃 [3] - 电池ETF嘉实最新规模达17.92亿元,最新份额达21.96亿份,均创成立以来新高 [3] - 电池ETF嘉实近8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6.03亿元,最高单日净流入2.81亿元 [3] - 电池ETF嘉实近6月净值上涨78.67%,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49/3737,居于前1.31% [3]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9.76%,最长连涨月数为5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88.15%,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9.57% [3] 行业基本面与机构观点 - 锂电行业排产旺季材料和储能电池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提升 [4] - 锂电行业2026年需求越发明朗,第三季度基本面同比环比明显增长 [4] - 机构继续看好材料尤其是6F、铁锂和电池环节的机会 [4] - 国内储能经济性迎来拐点,1-9月国内招标同比增长88% [3] - 海外光储平价全面共振态势不变,意大利MACSE机制启动,美国数据中心电力缺口大,光+储仍是快速上量能源形式 [3] - 国内核心驱动在于新能源全面入市推动峰谷电价差拉大,容量电价政策出台推动储能IRR提升 [3]
《202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竞争力报告》显示: 全球新能源产业中企领跑
中国化工报· 2025-10-14 10:40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魏秋利指出,虽然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但随着国内装机规模的扩大和后 端应用市场的持续拓展,中国新能源产业仍将持续增长。据多家行业机构预测,到2060年,我国所 需"风光"装机将达到50亿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规模仍有巨大成长空间,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稳固。 中化新网讯 9月27日,2025新能源产业创新合作暨第十五届新能源企业500强论坛在太原举行。会上, 《202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500强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我国企业 已领跑全球新能源产业,未来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我国新能源企业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根据《500强报告》,2025年全球营收超千亿元的新能源 企业共有12家,其中8家为中国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300750)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能控股 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002594)股份有限公司、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协 鑫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欣旺达(300207)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现场专家认为, 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更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供应链、开拓市场,将中国技术、中国制造带 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