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达(300207)

搜索文档
欣旺达(300207):消费电芯持续进化 动储产品弹性大
新浪财经· 2025-05-04 10:49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作为消费+动储全面推进的电池龙头,盈利能力触底向上,消费电池持续成长,动储空间广阔,未来业绩弹性大,预计2025 - 2027归母净利分别为21.58/28.15/37.5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2][3][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60.21亿元,同比增长17.05%;扣非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99%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22.89亿元,同比增长11.97%,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21.23%,扣非净利润2.62亿元,同比下降5.97% [1] 产品业务 消费类电池 - 2024年营收304.05亿元,占比54.27%,同比增长6.52% [2] - 2024年毛利率17.65%,同比提升2.74个百分点,受益于电芯自供率提升 [2] 动力电池 - 2024年营收151.39亿元,占比27.02%,同比增长40.24%,出货量25.29GWh,同比增长116.90% [2] 储能系统 - 2024年营收18.89亿元,占比3.37%,出货量8.88GWh,同比增长107% [2] 盈利能力 - 2024年综合毛利率15.18%,同比提升0.58个百分点 [2]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16.88%,同比上升0.92个百分点 [2] 研发与资本开支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33.30亿元,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9.32亿元,同比增长31.28%,重点投向快充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 [2] - 近期资本开支主要用于越南、泰国基地建设及设备购置,全球化产能布局加速 [2] 市场前景 消费电子市场 - 全球市场呈现复苏态势,受益于AI发展,未来对高能量密度消费电池的需求持续提升 [3] 动力、储能市场 - 目前处于行业盈利低谷,未来三年有望进入上行周期,行业量利有望齐升 [3] 业绩弹性因素 消费电芯自供率 - 近几年持续提升,未来有望提升到40%以上;越南基地投产后,全球化供应链能力增强,有望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 [3] 动储产能利用率 - 动储产品盈利能力短期受制于产能利用率较低,未来随着持续放量增长,盈利弹性大;动力方面以差异化技术打开高盈利市场,储能方面以625Ah电芯领先行业 [3] 投资评级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归母净利分别为21.58/28.15/37.5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4]
七大电芯厂业绩PK!
起点锂电· 2025-05-03 16:20
锂电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3年锂电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24年进入调整期,竞争激烈,价格战严重,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差距加大 [1] - 技术迭代与出海成为行业两大明显趋势 [1] - 2024年行业整体疲软,但2025年普遍回暖 [1] - 2024年行业需求增速放缓,产能增长但价格持续下探,企业业绩分化严重 [15] - 价格战导致除TOP3外企业损失巨大,行业从百花齐放到二八定律分配市场 [15][17] 七大企业表现 宁德时代 - 2024年营收3620亿元,同比下滑10%,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15% [3] - 锂电池销量475GWh,同比增长21.8%,其中动力电池381GWh(+18.8%),储能电池93GWh(+34.3%) [3] - 2025年Q1营收847亿元(+6.2%),净利润139.6亿元(+32.8%),单瓦时毛利率环比提升至24.4% [4] 国轩高科 - 2024年营收353.9亿元(+12%),净利润12亿元(+28.5%),动力电池业务256亿元,储能业务78.3亿元 [5] - 2025年Q1营收90.5亿元(+20.6%),净利润1亿元(+45.5%) [6] - 推出多款新产品包括全固态"金石"电池、Gotion Grid 5MWh储能液冷集装箱等 [6] 亿纬锂能 - 2024年营收486亿元(-0.35%),净利润40.7亿元(+0.63%),毛利率17.41%(+0.77个百分点) [7] - 2025年Q1营收128亿元(+37.3%),净利润11亿元(+3.3%),储能电池出货12.67GWh(+80%) [7] 鹏辉能源 - 2024年营收79.6亿元(+14.8%),净利润亏损2.52亿元(-685.7%) [8] - 2025年Q1营收16.9亿元(+5.8%),亏损4498.31万元(-375%) [8] - 重点布局固态电池和600Ah+大电芯,海外扩张显著 [8] 瑞浦兰钧 - 2024年营收178亿元(+29%),亏损13.5亿元(收窄30%),毛利率从2.5%提升至4.1% [10] - 锂电池销量43.71GWh(+124.4%),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由负转正 [10] 中创新航 - 2024年营收277.5亿元(+2.76%),净利润8.4亿元(+93%),毛利率15.9%(+2.9个百分点) [11] - 储能系统产品营收82亿元(+72.4%),占比总收入29.6% [11] 欣旺达 - 2024年营收560亿元(+17%),净利润14.6亿元(+36.4%),毛利率15.18%(+1.08个百分点) [12] - 2025年Q1营收123亿元(+12%),净利润3.8亿元(+21.2%) [13] - 动力电池业务不振,毛利率仅8.8% [13] 2025年锂电市场趋势 - 技术突围、安全性、供应链优化和出海成为关键词 [18] - 新兴领域如两轮车换电、机器人、低空经济带来增长机会 [18] - 安全性问题将得到全方位整治,新国标落地推动行业规范 [18] - 出海布局加速,中东、拉丁美洲等地区储能项目进展显著 [18]
吉利汽车附属拟出售吉利欣旺达的41.5%股权以专注于主营业务及优化现金流
智通财经网· 2025-04-30 17:11
股权转让交易 - 浙江吉润及吉利汽车集团向浙江吉曜出售吉利欣旺达41.5%及28.5%股权,代价分别为人民币4980万元及3420万元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吉利欣旺达任何权益 [1] - 交易对手方浙江吉曜由李书福及其联系人最终实益拥有 [1] 业务战略调整 - 公司进入战略转型新阶段,业务重心转向增强核心汽车业务竞争力 [1] - 对旗下业务板块进行全面梳理,调整优化业务结构,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 [1] - 目标为提升品牌聚焦,强化核心业务投资,剥离非核心业务投资 [1] 交易背景分析 - 吉利欣旺达主要向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其他品牌供应产品,与公司旗下品牌协同效果弱 [2] - 出售事项有助于公司剥离非核心业务投资,专注主营业务及优化现金流 [2] - 交易后公司将能更高效集中整合资源,避免冗余开支及投资 [2] 标的公司情况 - 吉利欣旺达主营业务为开发、生产及销售油电车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1][2] - 公司旗下品牌较少使用吉利欣旺达产品 [2]
欣旺达终止140亿两大锂电项目 48亿定增停滞超两年
新浪财经· 2025-04-30 16:50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终止"智能硬件宁乡综合生产基地项目"和"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规模分别为20亿和120亿,均处于前期筹备阶段 [1] - 终止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导致项目无实质进展" [1] - 公司货币资金超170亿元,终止项目或反映资金调配策略转向保守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60.21亿元,同比增长17.05% [1] - 扣非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大增64.99% [1] - 归母净利润14.68亿元,对应净利率仅2.62%,显著低于同业水平 [1] - 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在60%以上,流动比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 业务分析 - 消费类电池业务毛利率提升至17.65% [1] - 动力电池业务因价格竞争激烈,毛利率仍低于行业均值 [1] - 公司依赖理想、雷诺等车企订单,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或影响市占率 [1] 行业环境 - 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或降至60%,盲目扩产恐加剧库存压力 [1] - 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全球智能手机、PC市场增速放缓,智能硬件产能过剩风险显现 [1] 融资与资金管理 - 2023年3月宣布定增计划拟融资48亿,投向SiP系统封测项目、高性能消费类圆柱锂离子电池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但至今未见进展 [2] - 公司通过4.48亿元回购与2.75亿元分红提升股东回报 [2] 经营挑战 - 高研发投入与低净利率的失衡 [2] - 市占率追赶与产能过剩的博弈 [2] - 资金需求与融资渠道的错配 [2]
欣旺达副总裁梁锐:保持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将可持续发展从“附加题”升级为“必答题”
第一财经· 2025-04-30 13:58
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性 - 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高维度,需从"附加题"升级为"必答题"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存活[1] -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未来市场的入场券,ESG管理成为电池企业重点任务[3] - 行业需向产业数字化、生态绿色化、经营智能化、资源循环化、业务全球化方向发展以保持全球领先地位[3] 欣旺达ESG实践与成果 - 公司以"深刻理解政策趋势,全面满足客户要求,卓越履行社会责任"为原则,搭建全面可持续战略体系[3] - 2024年ESG评级:Wind ESG评为AA级,CDP评级B级,MSCI ESG评级BBB级[3] - 首次荣登《财富》ESG影响力排行榜,连续2年入选福布斯中国ESG启发案例,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TOP3[3]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专注锂电产业28年,3C消费类电池领域隐形冠军,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前十[5] - 混合动力电池累计出货150万套,中国前列,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前十,储能系统装机量同比增长107%[5] - 锂电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公司制定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战略应对新环境[6] LEAP可持续发展战略 - 确立LEAP战略,愿景为"迈向可持续的未来",聚焦生命周期、友好环境、责任商业、共赢伙伴四大目标[4][6] - 分解出12项实施路径包括运营碳减排、循环经济、负责任商业行为等[6] - 通过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落实提升ESG能力,满足利益相关方期待[6] 零碳园区实践 - 浙江兰溪园区实现100%绿电覆盖,获PAS 2060碳中和认证,2023年全部实现"碳中和"[8] - 形成"源网荷储云一体化"零碳园区解决方案,全国推广复制[8] - 2021年发布"双碳"宣言,2022年公布"双碳"目标,2023年成立ESG管理部,2024年建立四级可持续管理架构[8] 供应链绿色管理 - 电池产品碳足迹中上游供应商占比超50%,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10] - 采用"RECD"策略从循环材料、道德采购、气候行动、尽职调查四维度改造供应链[10] - 启动"供应链低碳发展"项目,将"双碳"要求融入供应商准入、评估及绩效流程[10] 电池护照与全球合规 - 开展2项产品碳足迹认证,10款产品获ISO 14067认证,4款完成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10] - 加入全球电池联盟(GBA),两款电池护照项目入选GBA"2024年电池护照"十大试点[10] - 开发电池护照5个子系统,涵盖15大类数据体系和78个指标,应对欧盟2027年严苛要求[10]
欣旺达:2025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符合预期,电芯自供率持续提升-20250430
东吴证券· 2025-04-30 11: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营收123亿元,同环比+12%/-31%,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环比+21%/+51%,扣非净利润2.6亿元,同环比-6%/-41%,毛利率16.9%,同环比+0.4/+3.5pct,归母净利率3.1%,同环比+0.2/+1.7pct [8] - 消费锂电持续亮眼,电芯自供率升至40%,预计2025年贡献利润25亿元+,同增10 - 20% [8] - 动储客户持续拓展,后续亏损预计缩窄,2025年预计动储电池出货35 - 40GWh,权益亏损预计4亿,同比缩窄35%+ [8] - 研发费用有所增加,现金流表现亮眼,2025年Q1期间费用19亿元,同环比+19%/-8%,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5.3亿元,同环比+116%/+127% [8] - 基本维持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0.5/24.9/30.1亿元,同增+40%/+21%/+21%,对应PE为17x/14x/12x,给予2025年25xPE,对应目标价27.8元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7,862|56,021|65,332|74,072|84,119| |同比(%)|(8.24)|17.05|16.62|13.38|13.5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76|1,468|2,051|2,490|3,008| |同比(%)|0.77|36.43|39.68|21.42|20.80| |EPS - 最新摊薄(元/股)|0.58|0.80|1.11|1.35|1.63| |P/E(现价&最新摊薄)|32.40|23.75|17.00|14.00|11.59|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8.89元 - 一年最低/最高价13.53/26.35元 - 市净率1.44倍 - 流通A股市值32,662.27百万元 - 总市值35,195.82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13.07元 - 资产负债率64.59% - 总股本1,845.81百万股 - 流通A股1,711.69百万股 [6]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45,137|48,071|55,875|65,814| |非流动资产|42,186|45,067|43,307|41,815| |资产总计|87,323|93,138|99,182|107,629| |流动负债|40,369|44,609|48,163|53,230| |非流动负债|15,027|15,110|15,110|15,110| |负债合计|55,396|59,719|63,273|68,340|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23,728|25,823|28,313|31,321| |少数股东权益|8,199|7,597|7,597|7,968| |所有者权益合计|31,927|33,419|35,909|39,289| |负债和股东权益|87,323|93,138|99,182|107,629| [9]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56,021|65,332|74,072|84,119|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47,519|55,382|62,153|70,086| |税金及附加|190|222|230|252| |销售费用|523|621|696|757| |管理费用|3,132|3,528|3,926|4,458| |研发费用|3,330|3,724|4,074|4,627| |财务费用|289|432|278|192| |加:其他收益|506|653|593|673| |投资净收益|127|0|0|0| |公允价值变动|(309)|0|0|0| |减值损失|(411)|(270)|(215)|(215)| |资产处置收益|(154)|0|0|0| |营业利润|798|1,806|3,093|4,205| |营业外净收支|(24)|5|20|20| |利润总额|775|1,811|3,113|4,225| |减:所得税|254|362|623|845| |净利润|520|1,449|2,490|3,380| |减:少数股东损益|(948)|(602)|0|372|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468|2,051|2,490|3,008|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0.80|1.11|1.35|1.63| |EBIT|1,444|2,243|3,391|4,416| |EBITDA|4,300|4,869|6,249|7,506| |毛利率(%)|15.18|15.23|16.09|16.68| |归母净利率(%)|2.62|3.14|3.36|3.58| |收入增长率(%)|17.05|16.62|13.38|13.56|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36.43|39.68|21.42|20.80| [9]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3,290|4,949|6,006|7,480| |投资活动现金流|(6,062)|(5,536)|(1,078)|(1,577)| |筹资活动现金流|(1,439)|(847)|(370)|(377)| |现金净增加额|(4,203)|(1,409)|4,559|5,526| |折旧和摊销|2,857|2,626|2,858|3,090| |资本开支|(6,172)|(5,087)|(1,078)|(1,577)| |营运资本变动|(1,544)|(108)|(144)|203| [9]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每股净资产(元)|12.86|13.99|15.34|16.97|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1,846|1,846|1,846|1,846| |ROIC(%)|1.81|3.29|4.79|5.91| |ROE - 摊薄(%)|6.19|7.94|8.79|9.60| |资产负债率(%)|63.44|64.12|63.79|63.50|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23.75|17.00|14.00|11.59| |P/B(现价)|1.47|1.35|1.23|1.11| [9]
欣旺达(300207):2025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符合预期,电芯自供率持续提升
东吴证券· 2025-04-30 11: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营收123亿元,同环比+12%/-31%,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环比+21%/+51%,扣非净利润2.6亿元,同环比-6%/-41%,毛利率16.9%,同环比+0.4/+3.5pct,归母净利率3.1%,同环比+0.2/+1.7pct [8] - 消费锂电持续亮眼,电芯自供率升至40%,预计2025年贡献利润25亿元+,同增10 - 20% [8] - 动储客户持续拓展,后续亏损预计缩窄,2025年预计动储电池出货35 - 40GWh,权益亏损预计4亿,同比缩窄35%+ [8] - 研发费用有所增加,现金流表现亮眼,2025年Q1期间费用19亿元,同环比+19%/-8%,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5.3亿元,同环比+116%/+127% [8] - 基本维持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0.5/24.9/30.1亿元,同增+40%/+21%/+21%,对应PE为17x/14x/12x,给予2025年25xPE,对应目标价27.8元 [8] 相关目录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7,862|56,021|65,332|74,072|84,119| |同比(%)|(8.24)|17.05|16.62|13.38|13.5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76|1,468|2,051|2,490|3,008| |同比(%)|0.77|36.43|39.68|21.42|20.80| |EPS - 最新摊薄(元/股)|0.58|0.80|1.11|1.35|1.63| |P/E(现价&最新摊薄)|32.40|23.75|17.00|14.00|11.59|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8.89元 - 一年最低/最高价13.53/26.35元 - 市净率1.44倍 - 流通A股市值32,662.27百万元 - 总市值35,195.82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13.07元 - 资产负债率64.59% - 总股本1,845.81百万股 - 流通A股1,711.69百万股 [6] 三大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45,137|48,071|55,875|65,814| |非流动资产|42,186|45,067|43,307|41,815| |资产总计|87,323|93,138|99,182|107,629| |流动负债|40,369|44,609|48,163|53,230| |非流动负债|15,027|15,110|15,110|15,110| |负债合计|55,396|59,719|63,273|68,340|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23,728|25,823|28,313|31,321| |少数股东权益|8,199|7,597|7,597|7,968| |所有者权益合计|31,927|33,419|35,909|39,289| |负债和股东权益|87,323|93,138|99,182|107,629| [9]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56,021|65,332|74,072|84,119|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47,519|55,382|62,153|70,086| |税金及附加|190|222|230|252| |销售费用|523|621|696|757| |管理费用|3,132|3,528|3,926|4,458| |研发费用|3,330|3,724|4,074|4,627| |财务费用|289|432|278|192| |加:其他收益|506|653|593|673| |投资净收益|127|0|0|0| |公允价值变动|(309)|0|0|0| |减值损失|(411)|(270)|(215)|(215)| |资产处置收益|(154)|0|0|0| |营业利润|798|1,806|3,093|4,205| |营业外净收支|(24)|5|20|20| |利润总额|775|1,811|3,113|4,225| |减:所得税|254|362|623|845| |净利润|520|1,449|2,490|3,380| |减:少数股东损益|(948)|(602)|0|372|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468|2,051|2,490|3,008|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0.80|1.11|1.35|1.63| |毛利率(%)|15.18|15.23|16.09|16.68| |归母净利率(%)|2.62|3.14|3.36|3.58| |收入增长率(%)|17.05|16.62|13.38|13.56|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36.43|39.68|21.42|20.80| [9]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3,290|4,949|6,006|7,480| |投资活动现金流|(6,062)|(5,536)|(1,078)|(1,577)| |筹资活动现金流|(1,439)|(847)|(370)|(377)| |现金净增加额|(4,203)|(1,409)|4,559|5,526| |折旧和摊销|2,857|2,626|2,858|3,090| |资本开支|(6,172)|(5,087)|(1,078)|(1,577)| |营运资本变动|(1,544)|(108)|(144)|203| [9]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每股净资产(元)|12.86|13.99|15.34|16.97|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1,846|1,846|1,846|1,846| |ROIC(%)|1.81|3.29|4.79|5.91| |ROE - 摊薄(%)|6.19|7.94|8.79|9.60| |资产负债率(%)|63.44|64.12|63.79|63.50|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23.75|17.00|14.00|11.59| |P/B(现价)|1.47|1.35|1.23|1.11| [9]
专访欣旺达动力中央研究院院长徐中领:eVTOL电池需要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安全性三者间找到平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0:03
低空经济与航空电池发展 - 低空经济被列入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3] - 电池技术被视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门槛,需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与极致安全性 [1][5] 航空电池技术特点 - 航空电池能量密度需达到300Wh/kg门槛,马斯克提出电动飞机广泛应用的密度需达400Wh/kg [5] - 输出功率要求高:垂直起降阶段需3-8C放电倍率,巡航阶段需0.5-2C,远超新能源汽车的0.1C-0.5C [6] - 安全性特殊要求:需通过15米跌落测试,载人场景需防止有毒气体进入驾驶舱并保证故障后平稳着陆 [7][17] 欣旺达航空电池产品布局 - 已量产320Wh/kg电池(Gen1),2023年推出三款新品:230Wh/kg高功率软包(混动飞机)、360Wh/kg软包、350Wh/kg圆柱(纯电飞机) [8][16] - 技术路线覆盖半固态(200℃热箱安全)、预研全固态(>400Wh/kg),计划三代迭代 [19][22] - 系统化解决方案:提供电芯-Pack-BMS集成,混动侧重高功率(20-70C放电),纯电侧重高能量密度(>1800次循环) [12][13] 市场需求与行业展望 - 预计低空飞行器市场2027年逐步放量,2030年迎来爆发,类比新能源汽车2009-2020年发展轨迹 [10] - 当前应用场景包括低空物流(百公斤载重/百公里飞行)、文旅观光及专业无人机 [16] - 行业挑战在于空域管理规则缺失,但政策支持加速(低空经济司成立)且动力电池产业链成熟 [11] 技术路线竞争与差异化 - 液态、半固态、全固态电池可能长期共存,固态理论优势但功率性能存短板 [20] - 公司差异化:正向开发平衡能量密度/功率/安全性,快充与长寿命设计降低主机厂成本 [21] - 圆柱电池标准化成本优,软包尺寸灵活适配定制化需求 [14]
抢抓新赛道引领龙头企业“链”上发力
四川日报· 2025-04-30 06:02
工业经济表现 - 202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连续3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1] -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50%以上,工业税收占比超90%[1] - 2024年实施53个技改项目,完成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10家,推动67户企业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1] - 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产值达447.5亿元,同比增长5.4%[1] 新兴产业发展 - 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22亿元[2] - 以天合光能为头部引领,形成38GW单晶拉棒、40GW光伏坩埚及2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的晶硅光伏产业集群[2] - 建设成都都市圈唯一A1类通用机场,集聚爱思达等21家航空航天企业[2] 招商引资策略 - 开展"1+N""敲门"等专项行动,欣旺达、天合光能等大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1] - 发挥链主企业作用,联合开展以商招商,形成上下游产业配套格局[2] - 与成都彭州市签订12项合作协议,共同出资成立四川彭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规划建设1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2]
超百款新车、千家企业齐聚 2025上海车展掀“智电”浪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23:14
2025上海车展概况 - 展览面积相当于50个足球场,汇聚26国1000家企业,参展车辆约1300辆,首发新车超百款 [1] - 行业共识:电动化是入场券,智能化是生死线,中国消费者成为全球技术路线终极裁判 [3] - 车展折射汽车业生存法则,智能电动车领域竞争激烈,L2级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达65% [3] 自主品牌战略动向 - 上汽集团:智己汽车首发"线控数字底盘技术",实现4.69米转弯半径;荣威D6纯电版限时价7.98万元起;五菱星光2025款预售价10.98万~12.98万元 [5] - 东风汽车:发布"天元智能"技术品牌,覆盖NOA辅助驾驶至L4/L5无人驾驶全场景 [6] - 比亚迪:驾驶辅助系统实现10万~20万元车型全覆盖,仰望U8升级版搭载最新智驾系统 [6] - 蔚来/理想/红旗:乐道L90三季度交付,理想MEGA/L6发布,红旗天工06售价17.98万~22.58万元 [8] - 海外扩张:上汽计划3年推出17款海外车型,奇瑞邀请5000名海外合作伙伴参会 [8] 合资品牌本土化布局 - 大众汽车:7款全球首发车含5款智能网联车型,全面融入中国数字化生态 [9] -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LYRIQ-V搭载隐藏式激光雷达,采用英伟达Orin芯片实现无高精地图L2辅助驾驶 [9] -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升级,实现本土研发/采购/质量控制三位一体 [10] - 日产:全球首款中国研发的插混皮卡Frontier Pro PHEV首秀,2027年前在华推10款新能源车 [10] - 燃油车补充:新福特F-150猛禽搭载3.5T V6发动机,林肯领航员定价125.8万~145.8万元 [10] 供应链技术突破 - 博世:年底上线"端到端"辅助驾驶模型,65%新业务来自智能化/电气化解决方案 [11] - 芯驰科技:推出AI座舱SoC芯片X10,2026年量产;更新E3系列MCU芯片 [11] - 采埃孚:展示纯电控制转向/制动系统,融合AI大模型降低对激光雷达依赖 [11] - 电池创新:宁德时代发布骁遥双核/钠新/神行超充电池,亿纬锂能研发周期缩短至3~6个月 [12] 行业里程碑意义 - 上海车展40周年见证中国汽车从技术跟随者到电动化/智能化领跑者的转型 [12] - 车展成为全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首发阵地,展示"中国智造"创新话语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