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达(300207)
搜索文档
欣旺达(300207) - 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2025-10-15 19:15
分红相关 - 原计划每10股派0.6元,预计派现110,297,083.02元[3] - 调整后每10股派0.599459元[4] - 按总股本折算每10股现金分红(含税)0.597019元[5] - 扣税后深股通等投资者每10股派0.539513元[9] 股本变动 - 2025年8 - 10月定向发行1,656,100股,总股本增至1,847,462,446股[4] 时间安排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10月23日,除权除息日为10月24日[10] - 现金红利2025年10月24日发放[11] 发放范围 - 发放范围为扣除回购股份后的1,839,940,817股股东[8] - 回购专用证券账户7,521,629股不参与分派[9] 除权除息参考价 - 本次权益分派除权除息参考价=股权登记日收盘价 - 0.0597019元/股[6]
当800万颗半固态电芯“涌入”全球市场
高工锂电· 2025-10-15 18:34
倒计时34天 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 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高工产研(GGII) 协办单位: 卡洛维德 总冠名: 海目星激光 年会特别赞助: 大族锂电 专场冠名: 英联复合集流体、逸飞激光、华视集团、欧科工业空调 金球奖全程特约赞助: 思客琦 时间&地点: 2025年11月18-20日 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 会议合作: 陈女士 13560731836(微信同号) 这一数字,远非一次常规的产品发布,它代表着一种关键的战略分野,并为固态技术的演进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叙事: 与其倾尽全力去追逐一场尚需时日的终极革命,不如从一场立足当下的务实改良开始,通过解决真实存在的市场问题,让技术在商业化进程中自我造 血、迭代演进。 这次出货并非孤立事件。 它根植于欣旺达 2021年启动的消费类半固态电池应用技术开发,并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规模化量产。 这背后,是一套清晰的、由市场需求驱动,由深刻技术理解支撑,并由成熟供应链保障的完整商业逻辑。 截至 2025 年9月 ,欣旺达已向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交付了超过800万颗半固态电池。 出发:由市场痛点定义的技术创新 欣旺达的半固 ...
半固态电池“沉默的远征”:无感渗透消费电子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17:41
行业市场与驱动因素 - 2024年全球消费电池市场规模约为650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约1000亿美元,年均增速约4.5% [2] - 市场驱动因素包括智能设备保有量上升、无线耳机和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品兴起,以及消费者对更长续航和快充的需求 [2] - 锂离子电池是当前消费电子的主导电源,占据约75%的市场份额 [2]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 固态电池用固态材料代替液态有机电解质和多孔隔膜,有望兼顾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是下一代电池开发的重点方向 [3] - 业界普遍以电池内液体含量10%作为区分半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的分界线 [3] - 全固态电池的判定标准包括无液体渗出,且120℃真空干燥6小时后的失重率小于1% [3] - 全固态电池目前更偏向中长期的战略储备技术,需克服界面应力应变、压力系统设计、制备工艺和成本等问题 [6] 半固态电池应用与优势 - 半固态电池已在手机、可穿戴设备和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中实现量产应用 [1] - 欣旺达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在零下30度能够达到70%放电容量,显著优于常规液态电池在零下20度仅60%的表现 [3] - 该技术解决了高寒地区或冬季户外使用手机时低电量突然关机的问题 [4] - 第一代半固态电池有效提高了针刺、重物冲击等机械滥用安全特性,提升了电池安全冗余 [4] 主要公司进展与规划 - 欣旺达宣布截至2025年9月,其消费类半固态电池累计产量已突破800万颗,规模量产时间最早可追溯至2024年上半年 [1] - 欣旺达的消费固态电池开发规划分为三代:第一代已量产,第二代正在优化验证,第三代规划为全固态电池 [7] - 华南另一电池厂商也宣布在半固态电池方面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顺利通过多家客户认证 [1] - 三星电子在2024年推出了全球首款用于可穿戴设备的超小型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200Wh/L,计划2026年开始量产 [6] - 华南一家电池企业推出的15000mAh电池已首次应用于手机概念机,其100%硅负极材料及高动力电解质技术已在客户端成功应用 [6] 技术挑战与成本考量 - 现阶段的锂离子电池面临能量密度提升趋缓、循环寿命有限,以及有机溶剂电解质在滥用条件下可能燃烧或爆炸的局限性 [3] - 半固态电池成本目前有所提升,主要因固态电解质尚未规模上量,价格略高于电解液,但多数消费电子厂商能够接受其性能提升带来的收益 [4]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范式:欣旺达携手法大大电子签,共筑智造未来!
金投网· 2025-10-15 12:30
白皮书核心观点 - 白皮书首次提出“电子签+法律AI”双轮驱动模型,旨在为面临供应链协同、合规风控及全球化出海挑战的制造企业提供可落地的数智化转型方案 [1] 欣旺达公司概况 -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2022年发行GDR登陆瑞交所,是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领军企业 [4] - 公司业务涵盖3C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智能硬件、创新与生态五大板块,并在国内外拥有多个生产制造基地和海外营销机构 [4][5] 电子签名应用背景与范围 - 欣旺达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率先引入电子签名技术,实现了合同及文件从传统纸质签署到全流程数字化的跨越式升级 [6] - 电子签应用从2021年2月劳动合同签署场景试点开始,至2021年7月实现全集团推广,应用场景扩展至薪资确认单、离职证明、绩效确认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 [7] 电子签名应用成效 - 签约效率显著提升,线上签署流程最快几分钟完成,相比传统纸质签署周期7-14天,人效显著提升 [9] - 签约成本得到控制,电子签模式将每份合同成本控制在1元左右,相比传统纸质合同每份3元以上的成本,缩减了60%的签署成本 [11] - 电子签通过系统自动核验身份、智能匹配公章等方式,避免了人工操作的错盖漏签问题,并辅以实名认证、意愿认证及证据保全,有效减少法律纠纷 [12] - 电子签的便捷性提升了员工体验,支持一键签署多份文件并可在线下载,同时与内部系统深度集成,打通了从招聘、入职到离职的全流程数据流 [13] 行业启示与样本价值 - 欣旺达的实践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场景化落地、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风险前置与持续迭代三点核心启示 [14] - 其实践验证了电子签在复杂工业场景中的普适性,彰显了以数字化驱动管理变革的深远价值 [14]
理想汽车跨界造电池,合作方为欣旺达动力
巨潮资讯· 2025-10-15 11:49
公司新设与合资结构 - 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13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30000万人民币 [2][3] - 公司由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动力共同成立,双方各自持有50%的股权 [3]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枣庄高新区张范街道深圳路999号B6栋1楼 [2][3] 业务经营范围 - 公司经营范围广泛,涵盖电池制造与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以及集中式快速充电站 [2][3] - 业务布局延伸至智能输配电设备制造与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软件开发以及光伏设备销售和租赁 [2][3] 技术研发与合作布局 - 理想汽车在电池技术方面投入显著,自研技术涵盖化学体系、电池结构及BMS核心算法等关键领域,特别是在5C超充电池的研发上 [4] - 公司维持与宁德时代的长期战略合作,共同在电池安全、超充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以推动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 [4] - 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有助于公司在保障供应链稳定的同时,提升电池技术的自主化水平 [4]
欣旺达跌2.02%,成交额7.3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574.7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5 11:40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15日盘中股价下跌2.02%至29.10元/股,成交额7.39亿元,换手率1.46%,总市值537.61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574.70万元,特大单净卖出2716.48万元,大单净卖出900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1.31%,近5个交易日下跌13.88%,近20日上涨0.76%,近60日上涨39.50%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69.85亿元,同比增长12.82%,归母净利润8.56亿元,同比增长3.88%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消费类电池51.47%,电动汽车类电池28.18%,其他16.63%,储能系统类3.72% [1]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61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6.45亿元 [3] 股东与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1.46万户,较上期增加5.76%,人均流通股14946股,较上期减少5.45%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9069.51万股,较上期减少588.24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和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股票A类持仓分别增加300.96万股和60.70万股,而易方达创业板ETF和华安创业板50ETF持仓分别减少85.94万股和110.05万股 [3]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锂电池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能源互联、钠电池、固态电池、磷酸铁锂、飞行汽车等 [1]
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成立
证券日报网· 2025-10-15 10:41
本报讯 (记者袁传玺)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亿 元。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股东信息 显示,该公司由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
高端材料出口遇管制,多家锂电企业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08:23
政策核心内容 - 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公告,自2025年11月8日起,对能量密度≥300Wh/kg的锂电池、关键材料及设备实施出口管制,需通过许可程序出口 [1] - 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涉及正负极材料生产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 [1] - 措施不针对任何国家和地区,合法合规的出口申请将在审查后予以许可 [1] 市场即时反应 - 政策发布后,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出现显著下跌:宁德时代单日跌幅6.82%,亿纬锂能跌10.96%,国轩高科、欣旺达跌幅均超8%,设备商利元亨、先导智能跌幅均超10%,负极材料龙头璞泰来盘中跌幅10% [3] - 申万电池指数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14日收盘跌超4% [3] 产业链公司回应 - 先导智能表示政策影响较小,因海外订单主要源于国内电池厂商出海业务,不属于管制范围,且出口为管制而非禁止,可正常申请许可 [5][6] - 利元亨称已在海外建立完善的研发与制造基地,具备本土研发与制造能力,能保障海外订单交付 [6] - 容百科技指出政策主要针对半固态与固态电池,对其主要出口产品影响不大,未来将更注重国内市场,并判断锂电产品出口形态将更多转向后端形式 [6] - 当升科技回应其出口海外的多元正极材料终端市场以欧洲、日韩及东南亚为主,不在此次管制范围,并认为政策将提升中国多元正极材料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 [7] 行业背景与影响分析 - 中国锂电产业规模庞大,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为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 [9] - 中国供应全球约90%的锂电池,在全球市场供给中占据65%份额,出口是产能消化的重要部分,今年前8个月电池出口173.1吉瓦时,同比增加48.5%,占总销量18.8% [9] - 当前主流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多在180至250Wh/kg,300Wh/kg以上属于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应用于高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 [10] - 分析认为,政策短期内可能引发市场调整,但现实影响有限,因300Wh/kg产品实际产量尚少;长期看有利于保持中国在高端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并促使企业更注重国内市场 [9][12] - 出口管制将极大影响海外锂电池本土化制造进程,涉及卷绕机、叠片机等核心装备的获取 [12] - 此次管制标志着锂电竞争由产能转向高端技术,全球产业链格局正在重塑 [11]
高端材料出口遇管制,多家锂电企业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08:14
出口管制政策核心内容 - 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宣布自2025年11月8日起对能量密度≥300Wh/kg的锂电池、关键材料及设备实施出口管制,需通过许可程序出口[1] - 管制涉及正负极材料生产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1] - 措施不针对任何国家和地区,合法合规的出口申请在审查后将予以许可[1] 市场即时反应 - 政策发布后宁德时代单日跌幅6.82%,亿纬锂能跌10.96%,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二线龙头跌幅均超8%,设备商利元亨、先导智能跌幅均超10%,负极材料龙头璞泰来盘中跌幅10%[4] - 申万电池指数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14日收盘跌超4%[4] 相关公司回应与影响评估 - 先导智能表示政策影响较小,海外订单主要源于国内电池厂商出海业务不属于管制范围,出口业务可正常申请许可[6] - 利元亨在海外已建立完善的研发与制造基地,具备本土研发与制造能力以保障海外订单交付[7] - 容百科技指出政策针对300Wh/kg以上产品主要是半固态与固态电池,对公司主要出口产品影响不大,未来将更注重国内市场[7] - 当升科技出口海外的多元正极材料不在此次管制范围,政策主要针对高压实磷酸铁锂、三元前驱体及相关技术设备[7] 中国锂电产业现状与全球格局 - 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为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9] - 中国供应全球约90%的锂电池,在全球锂电市场中中国和欧美应用端分别占据65%和30%份额[9] - 今年前8个月国内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920.7GWh,其中出口173.1GWh同比增加48.5%,占同期总销量18.8%[9] 技术层面与长期影响分析 - 主流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多在180至250Wh/kg,300Wh/kg以上属于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应用于高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10] - 被纳入管制的电池制造设备包括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等核心装备,是构建电池生产线的关键[10] - 分析认为出口限制将极大影响海外锂电池本土化制造进程,长期看有利于保持中国在高端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并促使企业更注重国内市场[10]
高端材料出口遇管制 多家锂电企业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07:13
政策核心内容 - 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公告 自2025年11月8日起对能量密度≥300Wh/kg的锂电池 关键材料及设备实施出口管制 需通过许可程序出口 [1] - 管制范围涉及正负极材料生产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 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 [1] - 措施不针对任何国家和地区 对于合法合规的出口申请将在审查后予以许可 [1] 市场即时反应 - 政策发布后引发市场连锁反应 宁德时代10日单日跌幅6.82% 亿纬锂能跌10.96% 国轩高科 欣旺达等跌幅均超8% [2] - 设备环节利元亨 先导智能跌幅均超10% 负极材料龙头璞泰来盘中跌幅10% [2] - 申万电池指数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 14日收盘跌超4% [2] 相关公司回应 - 先导智能表示政策对公司整体影响较小 海外订单主要源于国内电池厂商出海业务 不属于管制范围 出口业务可正常申请许可 [3] - 利元亨称在海外已建立完善的研发与制造基地 具备本土研发与制造能力 能够保障海外客户订单的生产交付 [3] - 容百科技董事长白厚善解释政策是管制而非禁止 针对300Wh/kg以上产品 对公司主要对外供给产品影响不大 公司将更加注重国内市场 [3] - 当升科技回复其出口海外的多元正极材料不在此次管制范围 终端市场以欧洲地区 日韩及东南亚为主 [4] 行业现状与影响分析 - 中国锂电产业规模庞大 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为1170GWh 同比增长24% 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 [5] - 中国供应全球约90%的锂电池 今年前8个月国内电池累计销量920.7吉瓦时 其中出口173.1吉瓦时 同比增加48.5% 占总销量18.8% [6] - 主流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多在180至250Wh/kg 300Wh/kg以上电池属于半固态 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 应用于高端电动汽车 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 [6] - 分析认为政策现实影响不大 因300Wh/kg产品实际产量尚少 市场担忧属短暂情绪波动 调整是获利盘集中兑现的结果 [6] 长期行业格局展望 - 出口管制升级标志锂电之争由产能转向高端技术 全球产业链格局正在重塑 [7] - 管制将极大影响海外锂电池本土化制造进程 长期看有利于保持中国在高端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 [7] - 政策将促使中国电池企业更加注重国内市场 加速国内高端电池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7] - 中国锂电产品的出口形态未来可能更多转型后端形式出口 锂电海外产能的稀缺性将进一步上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