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天科技(300280)

搜索文档
392只个股流通市值不足20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09:42
小市值股票市场概况 - 小市值品种相较于大盘股具备更高股性及活跃度 更容易成为行情核心 [1] - 截至8月22日收盘 两市共947只个股流通市值低于30亿元 其中392只个股流通市值不足20亿元 [1] - 总市值方面 两市共1607只个股总市值低于50亿元 其中550只个股总市值不足30亿元 [1] 最小流通市值个股 - *ST紫天流通市值4.40亿元 位列两市最小 [1] - 利仁科技流通市值6.01亿元 位列第二小 [1] - 博菲电气流通市值6.32亿元 位列第三小 [1] 最小总市值个股 - *ST紫天总市值4.44亿元 位列两市最小 [1] - *ST苏吴总市值7.18亿元 位列第二小 [1] - *ST元成总市值7.72亿元 位列第三小 [1] 行业分布特征 - 机械设备行业出现频次较高 包括鸿铭股份6.62亿元 速达股份8.41亿元 普莱得8.47亿元等 [1] - 家用电器行业代表有利仁科技6.01亿元 联域股份8.84亿元 辰奕智能9.02亿元 [1][2] - 电力设备行业包含美硕科技7.87亿元 欣灵电气8.97亿元 浙江恒威8.98亿元 [1][2] - 医药生物行业有*ST苏吴7.18亿元 天益医疗8.33亿元 [1] - 基础化工行业代表为博菲电气6.32亿元 万丰股份8.59亿元 [1] 估值水平分析 - 市盈率呈现两极分化 科瑞思市盈率258.67倍 利仁科技238.09倍 [1] - 部分个股市盈率处于合理区间 扬州金泉22.72倍 万得凯22.87倍 [1] - *ST类个股多数未显示市盈率数据 包括*ST清研 *ST苏吴 *ST元成等 [1]
紫天科技财务造假近25亿元被严惩 企业治理不能用“家族信任”代替“制度约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4 21:18
核心观点 - 紫天科技因财务造假和对抗监管被处罚并面临退市 公司市值从巅峰蒸发超九成至4亿元 凸显资本市场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1][2][3]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涉及近25亿元营收的系统性财务造假 性质恶劣且规模惊人 [1] - 福建证监局对公司及相关人员合计开出3840万元罚单 [1] - 公司市值仅剩4亿元出头 较巅峰时期蒸发超九成 [2] 公司治理问题 - 公司高管在监管调查期间集体躲避和推诿 甚至出现家族内斗现象 [1] - 总经理李琳(实际控制人侄女)与财务总监李想(实际控制人儿子)互相推卸责任 暴露治理混乱 [1] - 家族化治理结构缺乏制度约束 未能有效替代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 [2] 监管处理结果 - 深交所已下发《事先告知书》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1] - 公司高管集体拒接监管电话、拒回短信、拒交文件 公然对抗调查 [3] - 退市成为注册制下的常态化市场出清手段 案例警示企业勿存侥幸心理 [3] 行业警示意义 - 虚假繁荣终将破裂 诚信是唯一长期主义 造假行为必被市场反噬 [2] - 亲缘关系不能替代现代企业治理架构 需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2] - 资本市场对财务造假和对抗监管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违规代价沉重 [3]
每经热评|紫天科技财务造假近25亿元被严惩 企业治理不能用“家族信任”代替“制度约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4 20:22
核心观点 - 紫天科技因财务造假和对抗监管被处罚3840万元并面临退市 市值从巅峰蒸发超九成至4亿元 [1][2] - 公司治理存在严重缺陷 家族化治理导致危机中互相推诿 暴露制度缺失问题 [1][2] - 监管层对财务造假和对抗监管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退市成为常态化市场出清手段 [3] 财务造假细节 - 涉及近25亿元营收的系统性造假 性质恶劣 [1] - 造假导致公司市值较巅峰时期蒸发超九成 仅剩4亿元出头 [2] - 福建证监局合计对公司及相关人员开出3840万元罚单 [1] 公司治理问题 - 总经理李琳(实际控制人侄女)与财务总监李想(实际控制人儿子)在责任面前互相推诿 [1] - 家族化治理未能形成有效监督 反而成为责任逃避的温床 [2] - 缺乏独立董事有效履职和审计委员会专业监督的现代治理架构 [2] 监管应对与后果 - 公司高管集体拒接监管电话 拒回短信 拒交文件 公然对抗调查 [3] - 深交所已下发《事先告知书》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1] - 注册制全面落地背景下 退市成为常态化市场出清手段 [3]
证监会,重拳出击!
上海证券报· 2025-08-23 11:25
中国证监会处罚行动 - 中国证监会于8月22日对多家资本市场违法违规公司采取严厉处罚措施 包括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误导性陈述、实控人违规占资及退市公司追责等行为 [1] - 监管行动传递严监严管、顶格处罚及市场禁入等"零容忍"信号 旨在强化市场威慑力 [1] *ST紫天财务造假案 - *ST紫天连续两年虚增收入24.99亿元 三份财务报告存在造假行为 [1][2] - 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7.7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44.59%)和虚增利润0.85亿元(占利润总额35.99%) [1] - 2023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2.08亿元(占14.56%)和利润0.79亿元(占利润总额51.64%) [2] - 2023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占78.63%)因收入确认方法违规 [2] - 公司及相关人员合计被罚3840万元 包括原董事长及财务总监被终身市场禁入 [2] - 公司因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被深交所拟终止上市 并面临刑事立案及投资者民事诉讼 [3] *ST汇科信息披露违规 - *ST汇科在2024年度业绩预告中未披露扣除后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的关键退市风险信息 [5] - 公司将未实际履行的903.74万元订单计入收入 导致业绩预告存在误导性陈述 [5] - 公司被处以200万元罚款 高管被罚100万-150万元 [5] 华扬联众资金占用及财务虚假 - 公司前实控人苏同非经营性资金占用1.8153亿元 未在5份定期报告中披露 [6][7] - 资金占用发生额占2021年半年报净资产10.02%和年报7.84% 余额占净资产最高达12.07%(2023年半年报) [7] - 2021年及2022年年报因少计提坏账分别虚增利润1732.96万元(占利润总额6.72%)和6939.31万元(占10.31%) [8] - 公司被罚500万元 苏同被罚750万元 股票于8月26日起被实施ST警示 [6][8] - 公司需满足行政处罚满12个月及财务报告追溯重述条件方可申请撤销ST [10] 泰禾集团信息披露违规 - 公司未及时披露23起重大诉讼 标的额合计158.65亿元(2020-2021年13起96.74亿元占净资产48.21% 2021-2022年10起61.91亿元占41.84%) [15] - 22起诉讼迟至2025年2月6日才披露 滞后最长超4年 [15] - 2020-2022年年报存在重大遗漏 未包含上述诉讼 [16] - 公司被罚600万元 高管合计被罚1140万元 总处罚1740万元 [11] - 董事长黄其森被实施留置措施 公司存在资产冻结及运营不确定性 [12][18] 美尚生态退市后追责 - 公司未将持股95.12%的昌宁柯卡纳入合并报表 导致2020-2022年年报虚假记载 [19][20] - 2020年多记利润8757.17万元(占利润总额1041.29%)和净资产3718.25万元 [20] - 2021年多记利润4752.13万元(占利润绝对值3.86%)和净资产7760.07万元 [20] - 2022年多记利润4092.80万元(占利润绝对值6.09%)和净资产1.12亿元 [20] - 未及时披露2022年涉案4.71亿元(占净资产33.88%)的重大诉讼 [20] - 公司被罚900万元 时任董事长王迎燕被罚250万元 [21]
A股,又出了个恶劣造假案!曾拒绝、阻碍执法
梧桐树下V· 2025-08-23 08:59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 - 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其中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虚增营业收入228,465,589.43元 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13.08% 对应营业成本228,465,589.43元[2] 短信发送服务业务未抵销子公司间内部交易影响虚增营业收入277,386,792.44元 营业成本263,471,698.74元及利润13,915,093.7元[3] 虚构短信发送服务业务虚增营业收入272,790,566.04元 营业成本201,417,238.67元及利润71,373,327.37元[4] 上述事项共导致2022年合并报表虚增营业收入778,642,947.91元 虚增营业成本464,888,937.41元 虚增利润85,288,421.07元 分别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44.59% 营业成本的33.74% 利润总额的35.99%[4] - 2023年半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或未经客户验收且未收到款项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 虚增营业收入207,704,051.70元 利润79,374,405.70元 分别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14.56% 利润总额的51.64%[5] - 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 虚增营业收入1,720,632,399.98元 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78.63% 对应营业成本1,720,632,399.98元[6] 未按时披露年度报告 - 公司未能有效组织开展2024年年度报告编制及披露工作 仅收集3家主要子公司财务报表 合并范围共有33家子公司[6] 导致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6] 截至目前仍未披露[6] 拒绝阻碍执法检查 - 2024年4月福建证监局启动现场检查时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无人办公[8] 公司未按要求报送2021年至2023年财务报告 财务明细账及相关会计凭证等文件资料[8][9] 董事长宋庆 总经理李琳 财务总监LIXIANG及姚小欣等人以拒接电话 拒回短信等方式躲避规避执法文书送达[9] 至听证时仍未提供完整财务账证资料[9] 该行为构成拒绝阻碍执法且情节严重[10] - 2024年9月中旬福州市公安局以隐匿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财务会计报告罪对公司立案调查[10] 办案人员联系宋庆 李琳 LIXIANG等人未获回应[10] 退市风险 - 深交所于2025年7月23日下发《事先告知书》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12] 原因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责令改正但未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 且在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披露经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12] 触及《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终止上市情形[12]
*ST紫天: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福建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新浪财经· 2025-08-22 22:58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处罚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1] - 公司2023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1] - 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1] 行政处罚措施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处以850万元罚款 [1] - 原董事长姚小欣被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 [1] - 财务总监LIXIANG(李想)被警告并处以300万元罚款 [1] - 其他10名责任人被处以相应处罚 [1] - 2名主要责任人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1] 年报披露违规处罚 - 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 [1]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处以350万元罚款 [1] - 董事长兼董事会秘书宋庆被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 [1] - 总经理李琳被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 [1] - 财务总监LIXIANG(李想)被警告并处以140万元罚款 [1]
300280,财务造假、年报难产收罚单,拟被终止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8-22 22:08
财务造假行为 - 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2.28亿元 占比13.08% 虚增利润0.85亿元 占比35.99% [2] - 2022年短信业务未抵消内部交易 虚构短信发送服务 导致全年虚增收入7.79亿元 占比44.59% [2] - 2023年半年报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 虚增收入2.08亿元 占比14.56% 虚增利润0.79亿元 占比51.64% [2] - 2023年年度报告通过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虚增营业收入17.2亿元 占比78.63% [3] 监管处罚措施 - 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处以850万元罚款 原董事长姚小欣被罚400万元 财务总监LIXIANG被罚300万元 [1][3] - 10名相关当事人被警告并处以5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罚款 2名主要责任人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1][3] - 因未披露2024年年报被处以350万元罚款 董事长宋庆 总经理李琳及财务总监LIXIANG均受罚 [1][5] - 审计机构北京亚泰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因阻碍执法被罚100万元 执行事务合伙人田梦珺被罚60万元并处6年市场禁入 [9] 阻碍执法行为 - 2024年4月证监会现场检查时发现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无人办公 [6] - 公司拒绝提供2021年至2023年财务明细账及相关会计凭证等文件资料 [7] - 董事长宋庆等4人通过拒接电话 拒回短信等方式躲避监管送达执法文书 [8] - 因拒绝阻碍执法行为被处以100万元罚款 [8] 法律追责进展 - 2024年9月公安机关以"隐匿会计凭证罪"对公司刑事立案 [10] - 公司行为达到"违规披露 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刑事追诉标准 [10] - 投资者已向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11] - 深交所于7月23日下发事先告知书 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11]
*ST紫天(300280) - 关于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44)
2025-08-22 19:49
监管处罚 - 2025年8月22日公司收到福建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1] - 公司行为违反《证券法》规定,相关人员未勤勉尽责[4] - 公司被责令改正、警告,处350万元罚款[5] - 宋庆、李琳、李想被警告,分别处100万、100万、140万元罚款[6][7][8] 财报情况 - 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有33家子公司,仅收集3家主要子公司2024年度财报[2] - 未在规定时间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至今未披露[2]
*ST紫天(300280) - 关于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45)
2025-08-22 18:54
业绩造假数据 - 2022年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虚增营收228,465,589.43元,占比13.08%[3] - 2022年短信发送服务业务未抵销内部交易虚增营收277,386,792.44元[5] - 2022年短信发送服务业务虚构业务虚增营收272,790,566.04元[7] - 2022年年度报告合并报表虚增营收778,642,947.91元,占比44.59%[7] - 2023年半年度报告云服务业务虚增营收207,704,051.70元,占比14.56%[8] - 2023年年度报告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虚增营收1,720,632,399.98元,占比78.63%[9] 业务交易数据 - 2022年10月,福州缘笙向沈阳诚高采购16,500万元短信发送服务[4] - 2022年10月,福州缘笙向重庆信鑫采购19,550万元短信发送服务[4] - 2022年10月,亿家晶视与重庆拳拳签署28,915.8万元短信销售合同[6] 处罚情况 - 2025年8月22日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福建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1] - 公司2022年及2023年报告存在虚假记载[12] - 公司被责令改正,警告并处850万元罚款[16] - 姚小欣被警告,罚款400万元,终身禁入证券市场[17][18] - 李想被警告,罚款300万元,终身禁入证券市场[19] - 宋庆、李旸、张轩哲、罗霖被警告,各罚款150万元[20][23][24][25] - 李琳被警告,罚款100万元[21] - 郭敏被警告,罚款200万元[22]
*ST紫天(300280) - 关于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44)
2025-08-22 18:54
监管处罚 - 2025年8月22日公司收到福建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1] - 公司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350万元罚款[6] 违规情况 - 未在2024年会计年度结束四个月内披露年报,至今未披露[2] - 公司行为违反《证券法》第七十九条第一项规定[4] 人员责任 - 宋庆、李琳、李想未勤勉尽责,是直接负责主管人员[4] - 宋庆、李琳各被处100万元罚款,李想被处140万元罚款[7][8][9] 财务信息 - 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有33家子公司,仅收集3家主要子公司2024年度财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