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壹账通(OCFT)
icon
搜索文档
OCFT(OCFT) - 2023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8-16 23:1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净亏损大幅收窄66.1%或3.72亿元人民币 [10] - 毛利率达到36.7%,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公司持续向价值创造转型,主动调整业务结构,逐步淘汰高定制化低毛利业务 [10] - 虽然短期内收入有所下降,但公司相信通过标准化和提升交付效率,可以为中长期实现盈利奠定良好基础 [1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方客户收入下降7.1%至3.9亿元,主要由于数字银行业务客户数下降 [37] - 来自陆金所的收入下降31.9%至7300万元,主要由于陆金所业务优化导致对公司运营支持和风险管理服务需求下降 [39] - 来自平安集团的收入下降14.9%至5.81亿元,主要由于金融机构整体复苏需要一定时间,交易量有所下降 [4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方客户收入在2023年上半年下降7% [41] - 来自陆金所的收入在2023年上半年下降38.9% [41] - 来自平安集团的收入在2023年上半年下降9.2% [4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正在执行第二阶段战略,聚焦金融机构,同时拓展生态圈和海外市场 [14] - 公司成功拓展了新客户,包括FCF、Old Mutual、华侨永亨银行、香港政府CIO办公室等 [16] - 公司正在与现有合作伙伴深化合作,如与华夏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大家保险、中国大地保险等签订新合同 [17] - 公司产品不断升级,在零售业务、数字信贷等领域推出新功能,提升产品标准化和交付效率 [19][22][25] - 公司在生态圈拓展和海外市场取得新突破,如与香港政府CIO办公室、香港金管局等机构合作,以及与OCBC Wing Hang Bank合作 [27][2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环境和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公司带来机遇,但公司业务恢复仍滞后于宏观环境 [31][32] - 公司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抓住银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战略机遇,推出高价值产品,扩大与第三方客户的合作 [33] - 公司有信心通过聚焦目标客户群、提升客户粘性和参与度,实现第二阶段战略目标 [33]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Timothy Zhao 提问** 询问金融行业IT支出恢复情况 [65] **Shen Chong Feng 回答** 短期内银行IT支出谨慎,但中长期需求上升,监管层大力支持数字化转型,公司产品能满足银行需求 [68][69] 问题2 **Lydia Lin 提问** 询问如何在大幅减少销售营销费用的情况下,扩大客户群和提升ARPU [76] **Jessie Shen 回答** 通过产品升级和深化客户参与度来提升ARPU,如增加产品模块、交叉销售等 [79][80] **Shen Chong Feng 回答** 公司的数字化零售银行产品"智慧银行家"可以帮助银行提升客户服务 [82] 问题3 **Laura Lee 提问** 询问成本控制计划和第三方收入的竞争优势 [84] **Luo Yongtao 回答** 在人员优化和费用节省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未来将继续保持谨慎的成本纪律,并合理配置资源 [86][87] **Shen Chong Feng 回答** 公司提供技术+业务服务,拥有成熟的AI驱动金融场景解决方案,以及被平安集团广泛应用的业务流程,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89][90][91][92]
OCFT(OCFT) - 2023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3-08-16 00:00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在中国市场创下了iPhone销售收入纪录为967.7亿美元[110] - 公司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业绩表现良好,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数额[6] - 公司在电话会议中提到,第三季度实现了96.77亿美元的收入纪录[11] - 公司在第四季度实现了收入纪录[20] - 公司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业绩表现强劲,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数字[22] - 公司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业绩表现强劲,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数字[28] - 公司在第四季度实现了中国市场iPhone销售创收入纪录为967.7亿美元[54] - 公司在第四季度取得了良好的业绩[57] - 公司的业绩表现受到关注,收入达到了832亿美元[68] 公司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展望和业绩指引方面的信息[2] - 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市场扩张和并购的力度,以实现更好的业绩增长[6] - 公司在电话会议中提到了未来展望和业绩指引[10] - 公司在电话会议中提到了未来展望和业绩指引[16] - 公司未来展望积极,预计业绩将继续增长[15] - 公司未来展望积极,业绩指引乐观[25] - 公司对未来展望积极,预计业绩将继续增长[30] - 公司在电话会议中提到未来展望和业绩指引[55] - 公司在第四季度实现了中国市场iPhone销售创收入纪录为967.7亿美元[56] - 公司在未来展望中表现乐观[58]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在电话会议中强调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的重要性,以保持竞争力和创新能力[7] - 公司强调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9] - 公司在电话会议中提到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方面的计划[16] - 公司在电话会议中提到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的计划[24] - 公司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14] - 公司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方面有重大突破[12] - 公司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取得进展[26] 市场扩张和并购计划 - 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大市场并进行并购[9] - 公司讨论了市场扩张和并购计划[10] - 公司在电话会议中提到了市场扩张和并购计划[19] - 公司计划通过市场扩张和并购来实现增长[12] - 公司提出了其他新策略,具体细节未透露[12] - 公司在未来展望中提到了市场扩张和并购计划[61] - 公司在电话会议中讨论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市场扩张和并购等策略[35] - 公司在电话会议中讨论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市场扩张和并购等策略[36] - 公司正在考虑市场扩张和并购的策略[37] - 公司提到了市场扩张和并购计划,将加大对新市场的拓展和并购机会的探索[40]
OCFT(OCFT) - 2023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5-23 02:08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9.26亿人民币,同比下降9.1%;第三方客户营收3.18亿人民币,同比下降6.9%;来自陆金所的营收7100万人民币,同比下降44.7%;来自平安集团的营收5.3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2% [16][18][19] - 一季度运营亏损收窄67.5%,即2.4亿人民币;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减少65.7%,即2.1亿人民币;毛利率达37.1%,提升2.8个百分点;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毛利率提高1.6个百分点至40.4% [6][16] - 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1.09亿人民币,净亏损率同比大幅改善19.4个百分点至 - 11.8% [16] - 研发费用从去年同期的3.63亿人民币降至2.88亿人民币,占营收比例从35.6%降至31.1%;销售和营销费用降至6400万人民币,同比下降41.2%,占营收比例从10.7%降至6.9%;一般和行政费用降至1.0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9.3%,占营收比例从20.7%降至11.6% [25][2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实施收入同比增长22.3%至2.1亿人民币;业务发起服务收入同比下降57.3%至4900万人民币;风险管理服务收入同比下降27.3%至7800万人民币;运营支持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2.8%至2.23亿人民币;云服务平台收入2.9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2%;实施后支持和其他服务收入同比下降20.6%至4200万人民币 [19][20][21] - 香港虚拟银行业务PAOB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1.6%至3200万人民币 [21] - 伽马平台部门一季度营收增长7.5%,占总营收49.5%;数字银行部门营收同比下降33.2%,占总营收27.9%;数字保险部门营收同比下降4%,占总营收19.1%;虚拟银行部门营收占总营收3.5% [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市场,PAOB参与香港MA业务数据连接计划,轻量级金融科技产品如EKYC取得突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1.6% [10] - 东南亚市场,推出高度定制的数字银行解决方案,建立新业务合作模式 [11][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处于第二阶段战略,聚焦“一体两翼”,即专注金融机构,拓展生态系统和海外市场 [7] - 开展产品标准化、销售和营销标准化以及交付标准化等关键举措,淘汰低毛利率和高定制化项目 [6] - 加强内部运营和管理,发布交付管理标准化框架2.0和首个运维框架,引入动态项目损益管理计划 [9][10] - 行业内金融机构短期对IT支出更谨慎,对金融科技服务提供商产品价值提出更高要求 [1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环境不确定,但公司一季度业绩令人满意,未来将继续推进第二阶段战略,扩大客户基础,提高第三方收入 [16][24] - 虽市场存在一定不可预测性,但公司专注提高第三方收入、提升毛利率、控制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有信心中期实现盈亏平衡 [2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与南非最大寿险公司和综合金融集团Old Mutual Plc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推动寿险数字化转型 [7] - 与大型国有银行开展指数合作,助力其自控技术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8] - 数字银行、数字保险和伽马平台产品持续改进,数字贷款产品新增超30个插件,寿险全渠道亚洲解决方案进一步更新,伽马平台AI客服定制为七个智能子应用 [9] - 2022年发布首份ESG报告,介绍公司在支持自控技术、服务实体经济、加速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和赋能中小企业等方面的实践和成果 [12] - 公司及其产品获多个机构奖项,如毕马威2022领先金融科技、《财经》顶级50 Tier 1领先金融科技企业、2022中国最佳金融科技供应商等奖项 [13]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拒绝低利润率产品策略对各产品线以及平安和第三方收入的影响,何时能有更清晰的基础支持未来收入增长 - 公司需确定低毛利率和低技术附加值产品,各业务板块均有此类项目,高定制化、低潜力和不可持续收入的项目将关闭,影响体现在一季度收入增长放缓;公司将继续努力提高收入质量和毛利率,产品升级和开发工作将维持长期收入增长 [30][31] 问题2: 今年全年运营费用的指导 - 公司通过优化人员配置、产品升级和费用削减降低了研发、销售和营销以及一般和行政费用,从而缩小了亏损;未来成本控制主要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纪律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专注研发以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业务发展 [30][38][39] 问题3: 公司金融云牌照何时准备好及进展,未来第三方收入增长潜力 - 公司密切跟进金融云注册流程,申请进展顺利,但无法确定明确时间表;第三方收入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坚持第二阶段战略、优先进行产品整合和升级,各业务板块均有增长潜力,如数字保险的寿险、伽马平台的AI客服和金融云以及海外业务,发展自控技术也有很大潜力 [33][35] 问题4: 关于资金成本、贷款增长和贷款质量 - 过去12个月美联储加息影响资金成本,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存款利率,有效利用存款,维持贷存比在合理水平,同时提高贷款定价,一季度平均贷款利率较上季度提高约40个基点;受香港经济放缓影响,一季度贷款增长放缓,公司推出新产品,如5月与八达通合作进行替代数据信用评估,对二季度及后续季度增长持谨慎乐观态度;公司自2020年第三季度开展业务,起步规模小且增长快,不良贷款率上升属正常,与同行相比贷款质量良好,超80%的贷款风险暴露在香港政府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下,实际损失率低于0.3% [40][41][42] 问题5: 压缩低利润率产品线对一季度收入的影响,未来三个季度降低低利润率产品组合以降低运营费用的速度与一季度相比如何 - 淘汰低毛利率和低技术附加值产品及高定制化、低潜力和不可持续收入的项目,影响体现在一季度收入和第三方收入下降;但业务仍有巨大潜力,淘汰项目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交付收入、海外收入和技术基础设施收入有所回升;降低毛利率和减少亏损的举措已持续多个季度,今年将全年推进,公司正朝着中期盈亏平衡目标稳步前进 [43][44][45]
OCFT(OCFT) - 2023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3-05-22 00:00
技术解决方案部门收入 - 技术解决方案部门的实施收入在2023年上半年达到了44.3亿元,同比增长29.3%[1] - 技术解决方案部门的总收入在2023年上半年下降了13.0%,主要是由于业务发起服务和运营支持服务的收入减少[2] 虚拟银行业务收入 - 虚拟银行业务的利息和佣金收入在2023年上半年显著增长,达到6.64亿元,同比增长45.2%[3]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有2,568名员工,员工福利支出为6.811亿元人民币[7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营收为18.993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7%[80] - 公司总资产为84.82739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底下降4.5%[82] 销售情况 - 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创纪录的iPhone销售收入,达到了967.7亿美元[110] 公司财务决策 - 公司未在2023年上半年支付或宣布任何股息[113] - 公司未在2023年上半年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14] - 公司未推荐在2023年上半年分配中期股息[122] 审计情况 - 公司已建立由3名成员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已审查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未经审计的简明合并财务报表[120]
OCFT(OCFT)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2023-04-24 00:00
中国监管风险 - 作为一家在中国运营的公司,我们面临着与中国运营相关的法律和运营风险[13] - 中国监管机构对我们的业务具有重大监督权,并可能影响我们的运营[14] - 近期中国监管机构发布了新的法规和指导意见,加强对海外证券发行和其他资本市场活动的监督[15] - 我们必须在完成同一海外市场的跟投证券发行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备案[17] - 我们的企业结构存在与VIE的合同安排相关的风险[19] - 我们相信我们与VIE的合同安排不违反当前适用的中国法律和法规[20] - 根据《海外上市备案规定》,中国境内公司在海外市场发行和上市证券时,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方式,都需要向中国证监会进行备案并报告相关信息[21] - 如果中国监管机构认为公司在中国业务运营结构的协议不符合适用的中国法律法规,公司可能面临严重处罚或被迫放弃对这些业务的权益[134] - 公司通过与VIEs签订的合同安排在中国开展业务,但存在监管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未来融资[137] - 公司与VIEs的合同安排可能无法有效提供运营控制,存在风险[139] - VIEs如宣布破产或进行清算程序,可能影响公司业务运营[140] - VIEs、子公司或股东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41] 财务状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88.82亿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93.41亿人民币略有下降[2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56.04亿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55.06亿人民币有所增加[2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08亿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3.99亿人民币有所增加[29] - 2021年度,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131,693千人民币[30] - 2021年度,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为1,783,065千人民币[30] - 2021年度,公司的净现金流净额为-1,627,680千人民币[30] - 2020年度,公司的净现金流净额为2,145,418千人民币[31] - 2020年度,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为2,043,736千人民币[31] - 2020年度,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5,230千人民币[31] - 公司在2020、2021和2022年的经营活动中出现净现金流出,可能会持续下去[104] 全球经济环境影响 - 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受到中国和全球各种不断变化的商业、竞争、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的影响[40] - 如果中美关系恶化,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可能受到不利影响[62] - 中美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可能会影响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交流和其他经济活动,对全球经济状况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55] 技术和合规风险 - 公司可能受到中国对互联网相关业务和公司的监管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变化的影响,任何与我们业务相关的缺乏必要批准、许可或许可证可能对我们的业务和运营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64] - 公司必须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以保护客户信息的隐私和安全[80] - 公司可能会面临网络中断、安全漏洞或计算机病毒攻击等风险,可能对业务、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27] 其他风险 - 公司历史业绩和增长可能不代表未来表现,我们可能无法继续增长或维持历史增长率[74] - 公司在过去曾出现净亏损,预计未来将继续出现净亏损,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能力[75] - 公司可能会面临更高的成本和供应链费用,如果其供应商或客户受到制裁的不利影响,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可能会受到影响[153]
OCFT(OCFT)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2023-04-24 00: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总营收44.64亿元,同比增长8.0%,主要得益于技术解决方案收入增加[68][69] - 2022年公司营收成本28.29亿元,同比增长4.9%,主要因技术解决方案成本增加[79] - 2022年公司毛利润16.35亿元,同比增长13.8%,毛利率从34.8%提升至36.6%,非IFRS毛利率从42.1%降至40.1%[83] - 2022年公司税前亏损9.902亿元,较2021年的14.426亿元有所减少;全年亏损9.28亿元,较2021年的13.305亿元减少[93][95] - 2022年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7.46亿元,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入18.732亿元,融资活动净现金使用86.941亿元[9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9.078亿元,受限现金3.438亿元,短期借款2.891亿元,加权平均年利率4.61%,资产负债率11.6%[98][99][101] - 2022年资本支出为6790万元,2021年为1.391亿元[106] - 2022年员工福利费用达16.02亿元[111] - 2022年支付给外部审计机构普华永道的费用总计27,751千元人民币,其中审计服务费用16,501千元,上市费用8,100千元,非审计服务费用3,150千元[162][163] - 2022年,平安集团作为最大客户,占公司总收入约56.6%(2021年为56.1%);前五大客户合计收入占总收入约69.6%(2021年为72.1%)[186][187] - 2022年,平安集团作为最大供应商,占公司总采购额约47.8%(2021年为46.3%);前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57.7%(2021年为58.6%)[18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1,169,980,653股普通股[180]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2年年度末期股息[17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无可分配储备[18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技术解决方案收入43.575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实施收入8.618亿元,同比增长17.5%,云服务平台收入13.158亿元,同比增长25.3%[68][69] - 虚拟银行利息和佣金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210.4%,主要因客户需求快速增长[68][70] 公司费用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研发成本14.177亿元,同比增长4.8%;销售和营销费用4.114亿元,同比下降30.1%;一般及行政费用8.247亿元,同比下降2.0%[84][85][86] 公司股权交易情况 - 2022年11月24日,公司附属实体上海壹账通以1.992亿元出售普惠立信40%股权,交易完成后不再持有其股权[103] - 2022年11月24日,公司出售平安普惠立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40%股权,对价1.992亿元[202][204] 公司人员相关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2832名员工,其中研发1566人、业务运营378人、销售和营销597人、行政管理291人[110][11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5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1] - 公司任命沈崇锋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董事会认为此举有利于公司提供一致领导、促进业务战略执行和提高运营效率[126] - 辛茵·谭、陈蓉、窦文伟、朱敏、张耀麟、蒲天若和辛福将在即将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退任董事并参与重选[128] - 公司与每位执行董事签订了为期三年的服务合同,与每位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签订了为期三年的任命书[12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会有11名董事,女性占比36%,男性占比64%[14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员工中男性约占64.8%,女性约占35.2%[144] - 报告期内,董事会召开5次会议,董事长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召开1次会议[144] - 2022年有2名员工被列为高级管理层,薪酬均高于150万元人民币[149][150] 公司合规与治理情况 - 公司自2022年7月4日上市日期至本年报日期,除年报中披露的守则条文C.2.1外,已遵守所有适用的守则条文[117] - 公司自2022年7月4日上市后采用《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董事均合规[148] - 公司董事负责编制能真实反映公司和集团状况的账目,并确保财务报表及时发布[152] - 董事会未发现可能对集团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怀疑的重大不确定性,继续按持续经营基础编制财务报表[153] - 2022年公司无重大违规事件[192] 公司与平安关联交易情况 - 与平安的物业租赁协议,使用权资产拟年度上限1.88亿元,实际年度上限1.417亿元[200] - 平安子公司和关联方应支付的服务和产品协议交易金额,拟年度上限32.9609亿元,实际年度上限30.4767亿元[207] - 公司应向平安子公司和关联方支付的服务和产品采购协议交易金额,拟年度上限20.3723亿元,实际年度上限17.5357亿元[207] - 公司向平安子公司存放存款的最高每日余额,拟年度上限31.8434亿元,实际年度上限29.1334亿元[207] - 公司从平安子公司获得的存款利息收入,拟年度上限1765万元,实际年度上限923万元[207] - 公司向平安子公司的贷款融资服务最高每日余额,拟年度上限5亿元,实际年度上限2.984亿元[207] - 公司向平安子公司购买的财富管理产品最高每日余额,拟年度上限23.0484亿元,实际年度上限19.6622亿元[207] 公司股东持股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荣陈持有公司股份117.8122万股,持股比例0.10%;沈崇峰持有290.886万股,持股比例0.25%;陈倩贤持有7.8万股,持股比例0.01%;窦文伟和王文君通过受控法团分别持有3.85077588亿股,持股比例均为32.91%[21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荣畅有限公司持有385,077,588股,持股比例32.91%;森荣有限公司持有188,061,642股,持股比例16.07%;平安通过旗下公司直接持有375,764,724股,持股比例32.12%[22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荣畅由非执行董事文伟窦先生和文君王女士各代持50%,二人被视为对荣畅持有的股份感兴趣[22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森荣由易传金全资拥有,易传金由李杰先生和许良女士各持50%,二人被视为对森荣持有的股份感兴趣[22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李杰获授1,058,003个绩效股份单位,有权获最多267,327股,直接持有191,043股;许良有权获最多39,284股,直接持有51,462股[22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博宇直接持有353,077,356股,平安海外直接持有22,687,368股[226] 公司股票激励计划情况 - 公司采用了2017年11月的股票激励计划,并不时修订和重述[112] - 股票激励计划目前可发行的最高股份数量为101,271,020股,上市后所有可授予的期权及其他股份奖励计划合计可发行股份不超上市时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即116,998,065股,截至年报日期,该限额未被使用[234] - 除非股东大会批准,任何12个月内授予每位受赠人的期权归属或行使时发行及/或转让的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的1%[235] - 授予期权的行使期从相关期权归属日开始,至授予日期起十年的到期日结束[23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根据股票激励计划授予的未行使期权对应的基础股份总数为10,137,344股[239] - 上市后行使的期权,行使前的加权平均收盘价为每股2.94港元[23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根据股票激励计划授予的尚未行使的绩效股票单位(PSUs)对应的基础股份总数为36,232,094股[243] - 2022年12月16日授予PSUs前一日,股票收盘价为每股美国存托股份(ADS)6.15美元,每份ADS代表30股[245] - 上市后行使的PSUs,行使前的加权平均收盘价为每股1.78港元[24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未授予任何其他类型的股份奖励[246] - 股票激励计划有效期为自采纳之日起十年,到期前经董事会批准可延长[248] 公司审计相关情况 - 2022年审计委员会召开7次会议,讨论包括各季度财报、内部和风险管理系统等事项[135] - 2022年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为董事会推荐主席候选人[13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和薪酬与提名委员会[132] - 2022年度合并财务报表由普华永道审计,普华永道将在即将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结束时卸任,拟在股东大会上提议重新任命其为公司审计师[250] 公司董事信息 - 沈崇鋒,52岁,2021年10月加入公司,任首席执行官和执行董事[251] - 陈蓉,54岁,2017年9月加入公司,任副总经理和执行董事[252] - 陈心類,46岁,2015年12月加入公司,任非执行董事[255] - 付欣,43岁,现任平安及其子公司战略发展中心首席运营官和董事[257] - 王文君自2021年11月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此前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任公司董事,1996年加入平安集团[260] - 朱敏自2018年1月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有超十年金融服务和投资经验[261][262] - 张耀麟自2019年2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0年金融和银行业经验[264][265] - 濮天若自2019年9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中美金融和会计领域有丰富工作经验[266] - 王文君1989年7月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6月获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261] - 朱敏2001年7月获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贸易(日语)经济学学士学位,2004年3月获日本法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62] - 张耀麟1982年10月获复旦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8月获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6月获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6月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66] - 濮天若自2022年10月起担任安派科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67] - 濮天若自2016年12月起担任汽车之家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15年5月起担任三生制药独立非执行董事[267] - 濮天若曾于2016 - 2018年担任智联招聘首席财务官,2012 - 2014年担任UT斯达康首席财务官,2008 - 2012年担任中国诺康生物制药首席财务官[267] 公司上市相关情况 - 公司股票于2022年7月4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175] 公司章程相关规定 - 公司章程规定,持有不少于10%投票权的股东有权书面要求召开股东大会[166] 公司风险管理与沟通政策 - 公司采用风险管理框架应对风险,董事会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最高治理机构[155] - 公司制定了股东沟通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向股东和投资者传达信息[164]
OCFT(OCFT) - 2022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3-13 23:31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三方收入达1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总收入4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 [3][12] - 调整后净亏损降至8.02亿元人民币,利润率提升12.7个百分点至 - 18% [12] - 2022年毛利润达16.4亿元人民币,毛利率36.6%,较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非IFRS基础下,毛利率为40.1%,去年同期为42.1% [18] - 研发费用从13.5亿元人民币增至14.2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32.7%降至31.8% [19] - 销售和营销费用从5.88亿元人民币降至4.11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14.2%降至9.2% [19] - 调整后的一般及行政费用从8.29亿元人民币降至7.55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20.1%降至16.9% [2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按客户类型划分 - 第三方客户收入增长6.5%至14.8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33.1%;陆金所收入增长7.3%至4.59亿元人民币,占比10.3%;平安集团收入增长9.1%至25.3亿元人民币,占比56.6% [13] 按业务类型划分 - 实施收入占比19.3%,达8.62亿元人民币,增长17.5% [14] - 业务发起收入同比下降14.8%至3.84亿元人民币 [14] - 风险管理收入同比下降22.3%至4.15亿元人民币 [14] - 运营支持收入同比增长3.9%至11.41亿元人民币 [15] - 云服务平台收入同比增长25.3%,从10.5亿元人民币增至13.16亿元人民币 [15] - 实施后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3.8%至2.41亿元人民币 [15] - 香港虚拟银行业务收入增长210%,从3400万元人民币增至1.07亿元人民币 [15] 按产品板块划分 - Gamma平台板块收入增长24.1%,占总收入45.2% [16] - 数字银行板块收入占比32.6%,同比下降12.1% [17] - 数字保险板块收入占比19.8%,同比增长8.4% [17] - 虚拟银行板块收入占比2.4% [1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海外业务快速增长,在新加坡复制广东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与阿布扎比全球市场联合开发中小企业数字融资平台,与菲律宾联昌国际银行推出核心系统、移动银行和贷款平台;香港平安壹账通银行利息收入翻倍,推出针对建筑行业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产品,信用评级机构预计2023年底开业 [1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执行“一体两翼”战略,聚焦金融机构,拓展生态系统和海外市场 [4] - 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和升级,在数字银行、数字保险和Gamma平台发布超100个新产品版本 [4] - 产品和集成解决方案适应自主可控技术,推出咨询加实施解决方案,超30家客户已实施 [6] - 推进产品标准化,2022年标准化超1200个模块,交付效率提升近30%,未来将继续推进以提高毛利率 [8] - 2023年继续执行审慎运营策略,专注提高第三方客户业务量和缩小亏损 [1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经济逆风对科技公司构成挑战,但公司仍取得稳健增长,运营效率显著提高,亏损大幅收窄 [3] - 2023年经济虽有温和复苏迹象,但业务全面恢复正常仍需时间,公司预计复苏过程将较为漫长 [11] - 公司有信心在中期实现盈亏平衡,将进一步提升产品标准化以提高毛利率,改善运营效率以降低费用 [21] 其他重要信息 - 2022年公司获得多项知名机构奖项,包括文军人工智能科技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IDC金融洞察创新奖等 [11] - 截至2022年底,公司现金余额26亿元人民币,其中5.2亿元在香港虚拟银行平安壹账通银行,21亿元在其他业务部门,且在硅谷银行无存款 [32][33]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2023年金融机构IT支出的复苏节奏及不同客户间的差异,以及第三方收入增长展望和预期增长较快的产品 - 短期内部分金融机构IT支出会更谨慎,中期至长期,金融机构需要技术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业务发展,预计2023年二季度至下半年IT支出将回升;OneConnect能满足银行在自主可控风险管理、数据安全、数字化运营和向自主研发技术转型等方面的需求;大中型银行对数据安全和自主研发IT需求较高,中小银行对满足监管要求和提高运营效率需求较高 [24][25] - OneConnect的长期增长源于第二阶段战略中客户参与度的扩大,2023年的两个关键指标是第三方收入和毛利率的提升;银行板块的风险管理和智能管理、数字保险的人寿保险产品、Gamma平台的AI客户服务预计将成为2023年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长期来看,海外业务、金融云业务和自主研发技术推广将成为长期增长驱动力 [25][26] 问题2: 自主可控技术的机遇和战略,2023年指引,公司现金状况及是否足以支持盈亏平衡,以及在硅谷银行的风险敞口 - 金融行业自主研发技术是行业趋势,市场潜力巨大,应用层、核心系统和基础设施层面都有需求;OneConnect在基础设施和应用层面都能适应自主可控技术,金融云100%满足要求,银行板块和Gamma平台产品100%适配;公司通过咨询加实施模式参与银行业自主可控技术推广,已有超30家客户使用解决方案 [29][30] - 由于内外部因素,公司不会提供2023年官方指引;中期内公司整体将实现盈亏平衡,首先中国大陆业务将实现盈亏平衡;2023年的两项主要任务是提高收入质量和结构,优先推动第三方收入增长,同时减少亏损 [31][32] - 截至2022年底,公司现金余额26亿元人民币,主要因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出;亏损收窄和应收账款加速回收使公司现金状况健康,有足够现金支持运营至中期盈亏平衡;公司在硅谷银行无存款 [32][33] 问题3: 本地化是否会影响所有业务线还是仅影响实施,以及2023年运营费用的安排和分配 - 自主可控技术的推动涵盖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实施是主要工作;公司提供的咨询加实施解决方案主要是实施,咨询用于切入银行;三个主要业务板块都与自主可控技术相关,应用层、核心系统层和基础设施层都有巨大潜力 [36] - 2023年招聘已基本恢复正常,会进行产品优化相关的人员优化;公司将继续在研发上投入更多资源,对销售和营销、一般及行政费用实施严格成本控制政策,预计三项费用占比将持续下降直至中期盈亏平衡 [37]
OCFT(OCFT) - 2022 Q4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3-03-13 20:08
业绩总结 - 2022年总收入为4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20] - 2022年净利润为-8.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为-19.5%[20] - 2022年调整后净利润为-8.0亿元人民币,调整后净利润率为-18.0%[20] - 2022年毛利为6.986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247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30] - 2022年毛利率为40.3%,较2021年的35.2%提升[33] - 2022年Non-IFRS毛利为5.32亿元人民币,Non-IFRS毛利率为42.8%[33] - 2022年Non-IFRS调整后毛利率为40.1%,较2021年的42.1%有所下降[33] 用户数据 - 2022年来自第三方客户的收入占比为33.6%[21] - 2022年优质加客户数为221个,同比增长9.1%[21] - 2022年客户构成稳定,平安集团收入占比为56.6%[21] 新产品与技术研发 - 2022年公司推出的“全能代理人”产品支持多业务场景[11] 市场扩张 - 2022年海外业务快速发展,利息收入翻倍[17] - 2022年公司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开展SaaS核心系统合作[17] - 2022年公司将核心银行业务从加马平台转移至数字化银行板块[26] 费用与支出 - 2022年无形资产摊销为3200万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7100万元人民币大幅减少[33] - 2022年管理费用占收入比有所调整,剔除一次性上市费用后更为优化[32] - 2022年净利润率持续优化,上市费用占收入比有所降低[31] - 2022年房屋及设备折旧为280万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360万元人民币有所减少[33] - 2022年股份支付费用为负190万元人民币,显示出公司在该项支出上的改善[33] 其他信息 - 2022年公司获得多个国内外重要奖项及认证[18]
OCFT(OCFT) - 2023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3-03-13 00: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度总收入为人民币4464.0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4132.4亿元增长8.0%[40] - 公司2022年度毛利润为1635.0亿元,毛利率为36.6%,较2021年同期的34.8%有所提高[46] - 公司2022年度亏损为928.0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330.5亿元有所减少[58] - 公司2022年净利润为13.31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43.1%[77] - 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93.41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5.1%[79] - 公司2022年总负债为55.05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1.8%[80] - 公司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为4.33亿元人民币[83] - 公司2022年营收为41.32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7.1%[77] - 公司2022年总成本为5,482,744千元,较2021年的5,478,789千元略有增长[101] - 公司2022年基本每股亏损为1.16元,较2021年的0.80元有所增加[115] 业务表现 - 技术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占比较大,2022年度收入为4357.5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4098.1亿元增长6.3%[41] - 技术解决方案业务中,实施服务收入增长17.5%,达到861.8亿元;云服务平台收入增长25.3%,达到1315.8亿元[41] - 虚拟银行业务的利息和佣金收入大幅增长,2022年度达到106.5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34.3亿元增长210.4%[42] 费用支出 - 成本费用方面,2022年度技术解决方案业务的成本费用增长4.3%,达到2772.3亿元;虚拟银行业务的成本费用增长50.2%,达到56.7亿元[44][45] - 研发费用增长4.8%,达到1417.7亿元;销售和营销费用下降30.1%,达到411.4亿元[47][48]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中的净现金流为-746.0亿元,投资活动中的净现金流为1873.2亿元,融资活动中的净现金流为-694.1亿元[59] - 公司2022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07.8亿元,受限现金为343.8亿元,公允价值变动的金融资产为690.6亿元[61] 会计准则 - 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编制财务报表,历史成本约定,同时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87] - 公司已经采纳了一些新的和修订的标准和解释,如IAS 16、IFRS 3、IAS 37和IFRS 2018-2020年度改进,对之前期间的金额没有实质影响[89] - 公司在2022年度内未采纳多项新标准和修订标准,预计对财务报表没有实质影响[90] 其他信息 - 公司在2022年的员工总数为2,832人,员工福利支出为16.02亿元人民币[76] - 公司在2022年度内主要经营业务为技术解决方案和虚拟银行业务,资产和负债主要集中在中国,未提供地理分部信息[92] - 公司任命沈崇峰先生为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127] - 公司已采纳董事证券交易模型准则[128] - 公司董事全面遵守了董事证券交易模型准则[129] - 成立了由3名成员组成的审计委员会[130] - 公司不建议分配2022年度年终股息[131] - 公布了2022年度年度业绩公告和年度报告[132] - 公告中包含前瞻性声明,涉及多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133] - 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前瞻性声明不符[134]
OCFT(OCFT) - 2022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2-11-11 13:2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前九个月收入增长13%,达到32.2亿元人民币;第三季度总收入达10.7亿元人民币,第三方收入稳定在3.5亿元人民币 [6][18] - 第三季度净亏损1.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为 - 12.4%,较2021年第三季度的 - 25.3%显著改善13个百分点 [18] - 第三季度毛利润为3.75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35.1%,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毛利率为38.4%,低于去年的42.2% [26] - 第三季度研发费用从3.23亿元人民币降至2.87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的比例从30.4%降至26.9% [26] - 第三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从1.31亿元人民币降至0.94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的比例从12.3%降至8.8% [28] - 第三季度一般和行政费用从1.7亿元人民币降至1.67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的比例从15.9%降至15.7% [2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业务发起收入从去年同期的1.15亿元人民币降至0.94亿元人民币,主要因疫情限制和宏观经济导致贷款量下降 [22] - 风险管理收入从去年同期的1.13亿元人民币降至1.05亿元人民币,主要因PUC保险理赔相关产品使用量减少 [22] - 运营支持收入从去年同期的2.8亿元人民币增至2.94亿元人民币,主要受益于基于股票费用的产品使用量增加 [22] - 云服务平台收入本季度稳定在2.94亿元人民币,略低于去年同期的3.03亿元人民币 [23] - 实施收入占总收入的19%,从去年同期的1.89亿元人民币增至2.02亿元人民币,受平安集团数字化转型和海外新寿险业务扩张推动 [21] - Gamma平台收入占第三季度总收入的49%,AI客户服务、核心银行系统等业务增长显著;数字保险收入因海外保险业务增长约21% [24] - 数字银行收入占总收入的28%,POB占2%;2022年前九个月,数字银行、数字保险、Gamma平台和POB分别贡献总收入的28%、19%、51%和2% [2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海外业务方面,香港平安壹账通银行2022年前九个月收入同比增长两倍,在香港虚拟银行中表现突出;信用参考服务机构本周正式获得牌照,预计2023年开展业务 [12][13] - 中东市场,9月宣布与阿布扎比全球市场合作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发展,10月正式成立阿联酋子公司 [1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处于第二阶段战略,聚焦平安集团和金融机构客户,整合产品并构建Gamma平台,坚持“一体两翼”战略,拓展生态系统和海外业务 [7][8] - 持续进行产品整合和升级,推出新服务,如数字保险领域发布寿险代理人数字管理平台,数字银行领域整合零售和中小企业贷款系统 [7] - 积极调整产品组合,逐步淘汰高度定制化和低投资回报率的项目,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 [7][1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国际复杂性、疫情影响和宏观不确定性延续至第三季度,部分业务增长受宏观经济和疫情影响,但公司团队克服困难取得稳健业绩 [6] - 尽管当前宏观环境和疫情给业务增长带来压力,但市场和客户对公司产品竞争力的认可,以及团队努力带来的财务增长,让公司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外部挑战是暂时的 [17] - 公司将保持灵活,致力于提高第三方收入并实现盈利 [17] 其他重要信息 - 董事会批准叶望春辞去执行董事职务,任命首席运营官付欣为平安战略发展中心非执行董事 [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管理层如何看待金融行业(包括平安和第三方客户)的IT支出,以及明年行业IT支出情况及其对公司收入增长的影响 - 短期内,市场环境和疫情使银行面临业务压力,部分金融机构可能削减IT投资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中长期来看,银行有提升运营效率的需求,在风险管理和运营支持方面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特别是中小银行对业务加技术解决方案的需求较大,这也是公司研发投资的重点 [33][34] 问题2: 公司海外业务扩张战略及明年收入贡献预期 - 东南亚市场有超20亿美元增长潜力,未来两年GDP增长率超5%,公司目前服务超100个客户,覆盖20多个国家,Q3启动两项合作,预计明年有良好成果,目前海外业务收入占外部收入约20%且持续增长 [35][36] - 香港业务包括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虚拟银行和信用参考机构业务。虚拟银行专注服务中小企业,将继续利用领先技术助力中小企业并拓展大湾区供应链业务;信用参考机构本周获牌照,预计明年下半年正式开展服务,公司对香港业务增长持乐观态度 [37][40] 问题3: 公司目前现金状况如何 - 截至9月底,公司约有237亿元现金,其中约4.2亿元在虚拟银行PAOB,其余在其他实体。公司现金控制措施有显著改善,亏损大幅收窄,应收账款回收加强,现金管理措施见效,有足够现金维持到中期实现盈亏平衡 [41][42] 问题4: 过去一年公司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 产品更加聚焦;与客户的合作范围扩大;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运营效率显著提升。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第二阶段战略,实现产品、销售和交付标准化,致力于实现业务加技术目标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