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逸仙控股(YSG)
icon
搜索文档
Yatsen Holding(YSG) - 2022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2-05-25 01:2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一季度净收入同比下降38.3%至8.91亿元人民币,符合先前指引[6][21] - 毛利率达到69%,同比和环比均提升0.4个百分点[8][21] - 非GAAP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下降44.4%至5.7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比例降至54%,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11] - 非GAAP一般及行政费用为1.13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第四季度减少约3200万元[14] - 研发费用为3580万元人民币,占净收入比例4%,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16][24] - 非GAAP净亏损1.5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6%[15][2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现金及短期投资为29.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底减少1.7亿元[26] - 2022年第二季度收入指引为8.083亿至9.6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至47%[2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护肤品牌净收入同比增长68.5%至1.83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从7.5%提升至20.5%[10] - 彩妆品牌净收入同比下降45.6%[21] - 抖音渠道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50%,成为第三大收入渠道[16] - 完美日记在抖音彩妆销售排名第三[1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坚持战略转型计划,重点打造具有高度差异化产品的强大品牌组合[7] - 通过减少无利可图的折扣和促销活动提升毛利率[8] - 优化线下门店网络规模,第一季度已计提相关闭店费用[12] - 升级抖音直播运营,与头部KOL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16][36] - 扩大第三方线上线下分销渠道[11] - 组织架构全面更新,员工人数从4200人减少至约3000人[14] - 研发投入增加,通过OpenLab战略开发专利技术[4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第一季度是充满挑战的季度,美容零售支出仅增长1.8%[6] - 疫情反复导致主要城市实施广泛限制,许多线下门店关闭[12] - 4月美容行业下降22.3%,约50%门店受疫情影响[32] - 物流和供应链受到不利影响,团队正与合作伙伴寻找创造性解决方案[13] - 预计第二季度经营环境将更具挑战性[15] - 上海地区供应商受到严格防疫政策的强烈影响,对行业新产品创新和现有产品供应构成挑战[38] - 如果疫情年底结束,公司仍有望在2023年实现盈亏平衡[34] 其他重要信息 - 完美日记散粉获得年度 makeup of the year 奖项并入选2022中国Z世代品牌榜单[8] - DR.WU推出三修精华,强化皮肤科医生品牌形象[9][32] - Eve Lom推出全新品牌宣传活动,重新诠释 radiant skin beauty 愿景[9] - Galénic推出Secret D'Excellence抗衰老精华系列[9] - 小奥汀通过精简运营和专注于眼线产品类别显著改善盈利能力[11] - 皮可熊开发结合优质产品和IP联名的策略[11] - 公司发布首份ESG报告,展示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努力[18]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COVID-19对公司业务的具体影响及缓解措施 - 4月零售总额下降11.1%,美容行业下降22.3%,约50%门店受到影响[32] - 物流和供应链受到上海地区干扰,对新品发布和客户覆盖产生负面影响[32] - 公司将更多资源转向品牌建设,特别是护肤品牌[32] 问题: 2023年实现盈利的目标是否仍然可行 - 如果疫情在年底结束,公司仍有望在2023年实现盈亏平衡,但这取决于疫情发展情况[34] 问题: 关键品牌的发展策略和重点举措 - DR.WU专注于皮肤科医生品牌定位,三修精华帮助扩大客户群[32] - Galénic推出雪藻精华,从VC精华扩展到更大的功效领域[32] - Eve Lom正在进行品牌重新发布,从印刷品牌扩展为奢侈护肤品牌[32] - 完美日记重点改善盈利能力,继续在抖音保持势头,与头部KOL合作,推出新产品系列,扩大第三方分销[36] 问题: 下半年复苏路径和行业重新加速的关键驱动因素 - 关键指标是同比增长率,需要谨慎看待供应链对行业的影响[38] - 上海地区的OEM/ODM合作伙伴受到严格防疫政策的强烈影响,对行业新产品创新和现有产品供应构成挑战[38] 问题: 销售和营销费用计划 - 第一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比下降7个百分点[39] - 未来将继续通过优化线下门店和提升ROI来降低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比[40] 问题: 618购物节策略和竞争态势 - 重点推出新产品和品牌升级,应对激烈的折扣和价格竞争[42] - 通过强化品牌资产维持健康毛利率[42] - 对年中促销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给出了相对较宽的指引范围[42] 问题: 研发成果和应用计划 - DR.WU三修精华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开发,拥有独特专利[43] - 雪藻精华与Pierre Fabre共同开发,确保产品功效[43] - 未来半年将有更多专注于护肤领域的新品,研发成果将体现在毛利率和复购率上[43] 问题: 第二季度指引和下半年展望 - 护肤行业将逐步恢复并减轻疫情影响,公司正将更多资源投向护肤品牌[46] - 彩妆品牌因提高营销ROI标准而下降[46] 问题: 成本优化和长期人员目标 - 销售和营销仍有优化空间,一旦线下恢复正常,营销ROI优化和更高复购率将带来机会[46] - G&A仍有优化空间,将继续优化人才绩效[46]
Yatsen Holding(YSG) - 2022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2-05-24 19:10
公司总净收入情况 -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总净收入为9.518亿元人民币(1.421亿美元),同比下降37.6%[2][6] -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总净收入为9.5177亿元人民币(1.42096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15.25001亿元人民币下降37.6%[2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净收入为18.42724亿元人民币(2.75111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29.69466亿元人民币下降37.9%[27] - 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预计总净收入在7.384亿元至8.727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下降约35% - 45%[15] 护肤品牌净收入情况 - 2022年第二季度护肤品牌总净收入为3.1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2%,占总净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4.0%提升至33.4%[2] 毛利润情况 - 2022年第二季度毛利润为5.983亿元人民币(8930万美元),同比下降40.3%,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65.7%降至62.9%[7] -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毛利润为5.9832亿元人民币(0.89327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10.02361亿元人民币下降40.3%[2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润为12.12866亿元人民币(1.81076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19.93927亿元人民币下降39.2%[27] 总运营费用情况 - 2022年第二季度总运营费用为8.753亿元人民币(1.307亿美元),同比下降38.0%,占总净收入的比例为92.0%,去年同期为92.6%[8] 运营亏损情况 - 2022年第二季度运营亏损为2.77亿元人民币(4130万美元),同比下降32.4%,运营亏损率为29.1%,去年同期为26.9%[12] - 非GAAP准则下,2022年第二季度运营亏损为2.182亿元人民币(3260万美元),同比增加3.2%,运营亏损率为22.9%,去年同期为13.9%[12] -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经营亏损为2.76957亿元人民币(0.41348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4.09881亿元人民币有所收窄[2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亏损为5.84939亿元人民币(0.87329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7.53154亿元人民币有所收窄[27] - 2021年三个月运营收入(亏损)为409,881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76,957千元人民币,2022年6月30日为41,348千美元[31] 净亏损情况 - 2022年第二季度净亏损为2.643亿元人民币(3950万美元),同比下降32.4%,净亏损率为27.8%,去年同期为25.7%[13] - 非GAAP准则下,2022年第二季度净亏损为2.075亿元人民币(3100万美元),同比增加6.5%,净亏损率为21.8%,去年同期为12.8%[13] -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净亏损为2.6427亿元人民币(0.39453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3.91211亿元人民币有所收窄[2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为5.5565亿元人民币(0.82956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7.10205亿元人民币有所收窄[27] - 2021年净利润(亏损)为391,211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64,270千元人民币,2022年6月30日为39,453千美元[31] 每股净亏损情况 -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每股净亏损为0.11元人民币(0.02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0.15元人民币有所收窄[28] 公司资金及资产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30.6亿元人民币(4.573亿美元),2021年12月31日为31.4亿元人民币[1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65.40789亿元人民币(9.76515亿美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2.72009亿元人民币有所下降[25] 其他费用及收益相关情况 - 2021年股份支付费用为184,620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46,940千元人民币,2022年6月30日为7,008千美元[31] - 2021年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为13,899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1,862千元人民币,2022年6月30日为1,771千美元[31] - 2021年非GAAP运营收入(亏损)为211,362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18,155千元人民币,2022年6月30日为32,569千美元[31] - 2021年非GAAP净利润(亏损)为194,878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07,510千元人民币,2022年6月30日为30,979千美元[31] - 2021年归属于逸仙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389,921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65,930千元人民币,2022年6月30日为39,701千美元[31] - 计算每股收益所用股份:2021年加权平均A类和B类普通股数量(基本和摊薄)为2,526,453,776股,2022年为2,475,134,621股[31] - 2021年归属于逸仙普通股东的非GAAP基本每股净利润(亏损)为0.08元人民币,2022年为0.08元人民币,2022年6月30日为0.01美元[31] - 2021年归属于逸仙普通股东的非GAAP摊薄每股净利润(亏损)为0.08元人民币,2022年为0.08元人民币,2022年6月30日为0.01美元[31]
Yatsen Holding(YSG) - 2021 Q4 - Annual Report
2022-04-22 00:00
公司现金流关键指标变化 - 2019 - 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额分别为6200万元、9.834亿元、10.2亿元(1.601亿美元)[694][698][699][700] - 2019 - 2021年公司投资活动净现金使用额分别为1.482亿元、5.088亿元、14.84亿元(2.329亿美元)[694][701][702] - 2019 - 2021年公司融资活动净现金分别为7.952亿元、66.8亿元、 - 1700万元( - 26.7万美元)[694][703][705] - 截至2019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分别为6.766亿元、57.3亿元、31.4亿元(4.924亿美元)[69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13.8%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存于中国,20.0%以人民币计价[696] - 2021年公司净现金使用于经营活动10.2亿元与净亏损15.5亿元的差异主要源于非现金项目和营运资金账户变化[698] - 2021年公司投资活动净现金使用14.84亿元主要用于收购业务、股权投资和购置财产设备[701] - 2021年公司融资活动净现金使用1700万元主要因回购普通股支付[703] 公司资本支出关键指标变化 - 2019 - 2021年公司资本支出分别为1.088亿元、3.846亿元、1.667亿元(2620万美元)[706] 公司财务储备相关规定 - 公司PRC子公司需将至少10%的税后利润存入法定储备基金,直至达到注册资本的50%[711] 公司财务报表编制原则 - 公司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需进行估计和判断,实际结果可能与预期不同[714] 公司关键会计估计定义 - 若会计估计需对高度不确定事项做假设,且估计变化会对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则该估计为关键估计[715] 公司存货计价方法 - 公司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存货计价,以加权平均法确定成本,陈旧、损坏和多余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未来可能有额外存货减记[716] 公司存货采购返利处理 - 从供应商处获得的与存货采购相关的返利、折扣和其他现金对价,在相关存货销售时反映在“销售成本”中[718] 公司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测试 - 公司每年第四季度对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或在特定情况下更频繁测试,若账面价值超过公允价值则记录减值损失[719] - 2021年年度商誉减值测试表明,报告单元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未发现商誉减值[720] 公司业务合并购买对价分配 - 公司在业务合并中,将购买对价的公允价值分配至所获有形资产、承担的负债和无形资产,超出部分确认为商誉,估值需管理层做重大估计和假设[721] - 购买对价分配会影响摊销费用,估计和假设的变化可能对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产生重大影响[722] 公司股份支付费用确认 - 公司对所有股票期权和受限股单位授予确认薪酬费用,确定估值模型和估计股票期权授予的公允价值需主观假设,假设变化可能使股份支付费用与当期记录有显著差异[723]
Yatsen Holding(YSG) - 2022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2-03-10 00:00
总净收入情况 - 2021年第四季度总净收入为15.3亿元人民币(2.398亿美元),同比下降22.1%;全年总净收入为58.4亿元人民币(9.164亿美元),同比增长11.6%[2] - 公司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总净收入在8.667亿元至9.389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下降约35% - 40%[16] - 2021年全年总净收入为58.39973亿元人民币,2020年为52.3317亿元人民币[32] 毛利率情况 - 2021年第四季度毛利率为65.0%,上年同期为66.3%;全年毛利率为66.8%,上年同期为64.3%[2] - 2021年全年毛利润为39亿元人民币(6.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5.9%[13] - 2021年全年毛利润为38.98796亿元人民币,2020年为33.64025亿元人民币[32] 总运营费用情况 - 2021年第四季度总运营费用为14.9亿元人民币(2.346亿美元),同比下降47.3%;占总净收入的比例为97.8%,上年同期为144.5%[7] - 2021年全年总运营费用为55.2304亿元人民币,2020年为60.46696亿元人民币[32] 运营亏损情况 - 2021年第四季度运营亏损为5.018亿元人民币(7870万美元),同比下降67.3%;运营亏损率为32.8%,上年同期为78.2%[11] - 2021年全年运营亏损为16.2亿元人民币(2.549亿美元),上年运营亏损为26.8亿元人民币[13] - 2021年全年运营亏损为16.24244亿元人民币,2020年为26.82671亿元人民币[32] - 2020年全年运营收入(亏损)为 - 268267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 - 1624244千元人民币[35] 净亏损情况 - 2021年第四季度净亏损为4.751亿元人民币(7460万美元),同比下降69.0%;净亏损率为31.1%,上年同期为78.1%[12] - 2021年全年净亏损为15.5亿元人民币(2.428亿美元),上年净亏损为26.9亿元人民币[14] - 2021年全年净亏损为15.47038亿元人民币,2020年为26.88415亿元人民币[32] - 2021年全年归属于逸仙股东的净亏损为15.40734亿元人民币,2020年为26.87807亿元人民币[32] - 2020年全年净收入(亏损)为 - 2688415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 - 1547038千元人民币[35] - 2020年全年归属于逸仙普通股东的净收入(亏损)为 - 3984236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 - 1540734千元人民币[35]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为31.4亿元人民币(4.924亿美元),2020年12月31日为57.3亿元人民币[15] - 2020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727029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3138008千元人民币和492422千美元[29] 资产负债相关情况 - 2020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为419317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355837千元人民币和55839千美元[29] - 2020年12月31日存货净额为616808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695761千元人民币和109180千美元[29] - 202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8307738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7272009千元人民币和1141136千美元[29] - 2020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为466705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240815千元人民币和37789千美元[29] - 2020年12月31日总流动负债为1130677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877583千元人民币和137710千美元[29] - 2020年12月31日总负债为1444144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1264516千元人民币和198428千美元[29] - 2020年12月31日雅诗兰黛控股有限公司股东(赤字)权益为6848510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5659188千元人民币和888051千美元[30] - 2020年12月31日股东(赤字)权益总额为6863594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5668906千元人民币和889576千美元[30] 非GAAP财务指标情况 - 公司使用非GAAP财务指标评估运营表现,但该指标有局限性,需与美国GAAP指标进行调节[23][24] - 2020年全年非GAAP运营收入(亏损)为 - 779453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 - 1052231千元人民币[35] - 2020年全年非GAAP净收入(亏损)为 - 785382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 - 981774千元人民币[35] - 2020年归属于逸仙普通股东的非GAAP基本每股净收入(亏损)为 - 0.94元,2021年为 - 0.39元[35] - 2020年归属于逸仙普通股东的非GAAP摊薄每股净收入(亏损)为 - 0.94元,2021年为 - 0.39元[35] 基于股份的薪酬费用情况 - 2021年全年基于股份的薪酬费用总计5.3044亿元人民币,2020年为19.00588亿元人民币[33] - 2020年全年股份支付费用为1900588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530440千元人民币[35] 无形资产摊销情况 - 2020年全年无形资产摊销为2630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41573千元人民币[35] 加权平均股数及每股净亏损情况 - 2021年全年加权平均A类和B类普通股基本股数为25.26833201亿股,2020年为8.33714126亿股[32] - 2021年全年归属于逸仙普通股股东的基本每股净亏损为0.61元人民币,2020年为4.78元人民币[32] - 2021年全年归属于逸仙普通股股东的摊薄后每ADS净亏损为2.44元人民币,2020年为19.12元人民币[32] - 2020年计算每股收益使用的A类和B类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833714126股,2021年为2526833201股[35]
Yatsen Holding(YSG) - 2021 Q4 - Annual Report
2021-11-18 20:00
总净收入情况 - 2021年第三季度总净收入同比增长6.0%,达13.4亿元人民币(2.08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2.7亿元人民币[1][2][3] - 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预计总净收入在15.7亿至16.7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下降约15% - 20%[12] - 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总净收入分别为12.66225亿元和13.42604亿元[29] 毛利润与毛利率情况 - 2021年第三季度毛利润同比增长9.6%,达9.118亿元人民币(1.41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8.31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65.7%增至67.9%[3] - 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润分别为8.31612亿元和9.11847亿元[29] 总运营费用情况 - 2021年第三季度总运营费用同比下降13.2%,至12.8亿元人民币(1.98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4.8亿元人民币;占总净收入的比例从上年同期的116.6%降至95.4%[5] 运营亏损与运营亏损率情况 - 2021年第三季度运营亏损同比减少42.7%,至3.693亿元人民币(573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6.446亿元人民币;运营亏损率从上年同期的50.9%降至27.5%[9] - 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运营亏损分别为6.44562亿元和3.69314亿元[29] - 2020年9月和2021年9月运营收入(亏损)分别为 - 644,562千元人民币和 - 369,314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 - 57,317千美元[32] 净亏损与净亏损率情况 - 2021年第三季度净亏损同比减少43.8%,至3.618亿元人民币(561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6.438亿元人民币;净亏损率从上年同期的50.8%降至26.9%[9] - 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净亏损分别为6.43822亿元和3.61756亿元[29] - 2020年9月和2021年9月净收入(亏损)分别为 - 643,822千元人民币和 - 361,756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 - 56,145千美元[32]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为36.3亿元人民币(5.638亿美元),2020年12月31日为57.3亿元人民币[10] 股票回购计划情况 - 公司董事会批准了一项价值1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将在未来24个月内执行[1][13] 毛销售额情况 - 2021年第三季度毛销售额同比增长8.3%,达15.6亿元人民币(2.41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4.4亿元人民币[2] 研发费用情况 - 2021年第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加,从1440万元人民币增至3580万元人民币(560万美元);占总净收入的比例从1.1%增至2.7%[8] 总资产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和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分别为83.07738亿元和76.62419亿元[25] 总负债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和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分别为14.44144亿元和13.70033亿元[25] 归属于雅诗兰黛股东净亏损情况 - 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归属于雅诗兰黛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6.43822亿元和3.60279亿元[29] 股份支付费用情况 - 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4.46271亿元和1.33955亿元[30] - 2020年9月和2021年9月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446,271千元人民币和133,955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0,789千美元[32] 股本分类情况 - 公司授权股本重新分类并指定为A类普通股和B类普通股,A类普通股每股有一票表决权,B类普通股每股有二十票表决权[29] 收购资产负债估值情况 - 公司仍在对收购Eve Lom时获得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进行估值,相关数据可能会调整[27] 非GAAP运营收入(亏损)情况 - 2020年9月和2021年9月非GAAP运营收入(亏损)分别为 - 198,106千元人民币和 - 221,740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 - 34,414千美元[32] 非GAAP净收入(亏损)情况 - 2020年9月和2021年9月非GAAP净收入(亏损)分别为 - 197,412千元人民币和 - 216,319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 - 33,574千美元[32] 归属于逸仙普通股东净收入(亏损)情况 - 2020年9月和2021年9月归属于逸仙普通股东的净收入(亏损)分别为 - 983,255千元人民币和 - 360,279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 - 55,916千美元[32] 非GAAP归属于逸仙普通股东净收入(亏损)情况 - 2020年9月和2021年9月非GAAP归属于逸仙普通股东的净收入(亏损)分别为 - 197,412千元人民币和 - 215,112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 - 33,387千美元[32] 每股收益计算相关股份数情况 - 计算每股收益使用的A类和B类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基本和摊薄均为2020年656,397,624股,2021年2,526,453,776股[32] 非GAAP归属于逸仙普通股东每股净收入(亏损)情况 - 2020年和2021年非GAAP归属于逸仙普通股东每股基本和摊薄净收入(亏损)分别为 - 0.30元、 - 0.09元,2021年为 - 0.01美元;每ADS分别为 - 1.20元、 - 0.34元,2021年为 - 0.05美元[32] 资产和业务收购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情况 - 2020年9月和2021年9月资产和业务收购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分别为185千元人民币和13,619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114千美元[32]
Yatsen Holding(YSG) - 2021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1-08-27 02:1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第二季度总净收入同比增长53.5%至15.3亿元人民币,符合预期[7][18] - 毛利率提升4.6个百分点至65.7%,主要得益于高毛利品牌和产品贡献增加[18] - DTC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3.3%至1020万,单客户平均净收入增长17.6%至117元[7] - 销售和营销费用占净收入比例降至63.8%(GAAP)和61.4%(非GAAP),相比上季度的71%显著改善[14][20] - 研发费用占比从1.4%提升至2.3%,主要由于人员成本和股权激励增加[22] - 运营亏损率从33.1%收窄至26.9%,非GAAP运营亏损率从18.1%降至13.9%[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旗舰品牌Perfect Diary在618购物节成为国内彩妆销量前二品牌,售出超40万支唇釉[10] - 新彩妆品牌Pink Bear在首个618活动中售出超50万支唇釉,获评天猫2021年增长最快新彩妆品牌[12] - 护肤品类占比超总销售额20%,DR.WU大陆销售额增长700%,成为天猫同类第一[13] - 高端护肤品牌Eve Lom在618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53%,位列天猫高端洁面品类第一[13] - 新推出的Smartlock技术散粉和卸妆油等创新产品获得积极市场反馈[10][1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美妆市场整体增速约20%,高端和护肤细分市场表现显著优于其他品类[8] - 抖音渠道GMV快速增长,ROI较第一季度显著改善[42] - 线下门店数量从241家增至273家,但受疫情影响开店速度有所放缓[3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实施战略转型计划,优化内部资源分配,重点发展护肤品牌和高ROI渠道[8][31] - 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纳米医药工程中心建立联合实验室,增强纳米载体护肤技术研发能力[15] - 采取"少而精"的新品策略,延长开发周期以提升产品竞争力[58] - 彩妆领域面临激烈竞争,公司调整资源重新聚焦Perfect Diary增长[3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三季度5-10%的增长指引偏低主要因2020年疫情导致的异常季节性基数[16][29] - 合并Q2-Q3看,预计同比增长26-29%更能反映实际增长趋势[17] - 7月行业增速放缓可能因618需求前置和护肤品类增长减速[38] - 对数据安全新规评估显示对公司影响有限,主要数据来自平台授权获取[6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现金及等价物为41.1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底有所下降[23] - 前COO因健康原因离职,职责已由核心管理团队平稳过渡[67] - 获评2021天猫美妆年度最受欢迎品牌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11]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关于三季度增长指引 - 低增长预期主要反映2020年异常基数,合并Q2-Q3看26-29%增长更准确[29][46] - Perfect Diary仍保持健康增长,但资源向护肤品牌倾斜影响短期增速[29] 关于利润率趋势 - 尽管Q3增长放缓,但通过ROI优化和费用控制,亏损率改善趋势将持续[33] 关于渠道战略 - 抖音渠道ROI显著提升,采用CPS模式有助于优化营销效率[42][53] - 计划加大直播电商投入,抓住新兴渠道增长机会[43] 关于品牌发展 - Pink Bear定位填补Perfect Diary价格上移后的市场空缺,表现超预期[50] - DR.WU计划下半年扩展精华和面膜产品线,延续强势增长[52] 关于产品策略 - 下半年将加速新品发布节奏,包括突破性配方口红和眼影盘等[59] - Perfect Diary护肤品线在门店销售占比持续提升,将扩展至更多渠道[62] 关于运营调整 - 转型重点包括提升ROI、优化彩妆/护肤资源分配、强化品牌建设[30] - 组织架构上加强快速成长品牌和渠道的人才配置[55]
Yatsen Holding(YSG) - 2021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1-06-30 00:00
公司人事变动 - 俞文陈因健康和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兼首席运营官职务,立即生效,将继续担任公司顾问[2] - 俞文陈离职后,董事会剩余6名董事,其中3名为独立董事继续履职[2] 报告提交时间 - 本报告提交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3]
Yatsen Holding(YSG) - 2020 Q4 - Annual Report
2021-04-21 00:00
总净收入变化 - 2018 - 2020年总净收入分别为6.35316亿人民币、30.31167亿人民币、52.3317亿人民币(8.02018亿美元),2019年较2018年增长377.1%,2020年较2019年增长72.6%[19][28] 净收入(亏损)情况 - 2018 - 2020年净收入(亏损)分别为 - 4012.4万人民币、7535.9万人民币、 - 2.688415亿人民币( - 4120.17万美元)[19] - 公司2018年净亏损4010万元人民币,2019年净利润7540万元人民币,2020年净亏损26.9亿元人民币(4.12亿美元)[48] 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情况 - 截至2018 - 2020年12月31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分别为2.5062亿人民币、6.76579亿人民币、57.33392亿人民币(8.78681亿美元)[23] 经营活动净现金情况 - 2018 - 2020年经营活动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 - 9620.7万人民币、 - 617.9万人民币、 - 9.83368亿人民币( - 1.50707亿美元)[24] - 公司2018、2019和2020财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负9620万元人民币、负620万元人民币和负9.834亿元人民币(1.507亿美元)[50] - 2018 - 2020财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负9620万元、负620万元和负9.834亿元(1.507亿美元)[134] 投资活动净现金情况 - 2018 - 2020年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 - 787.7万人民币、 - 1.48172亿人民币、 - 5.08832亿人民币( - 7798.2万美元)[24] 融资活动净现金情况 - 2018 - 2020年融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分别为1.23678亿人民币、7.95231亿人民币、66.80869亿人民币(10.23888亿美元)[24] DTC客户相关数据 - 2018 - 2020年DTC客户总数(以百万计)分别为7.0、23.4、32.3[26] - 2018 - 2020年每位DTC客户的平均净收入(人民币)分别为82.6、114.1、139.9[26] - 2018 - 2020年公司从DTC渠道产生的总净收入分别为5.785亿人民币、26.7亿人民币、45.2亿人民币(6.927亿美元)[26] 公司未来风险提示 - 公司于2016年开始运营,历史运营和财务业绩可能不代表未来表现,未来可能面临多种风险导致收入下降或亏损[27][28][29] 行业竞争风险 - 公司面临国内外美容行业竞争,对手在资源、品牌等方面有优势,可能采取低价策略[31][32] 公司成功依赖因素 - 公司成功依赖产品受欢迎度及对行业趋势和消费者偏好的响应能力[34] 新产品推出风险 - 新产品推出可能不成功,影响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38][39] 产品质量相关风险 - 产品质量、有效性和安全性影响公司业务,产品问题会损害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41][43] 公司未来增长风险 - 公司未来增长依赖业务战略实施,但可能无法按预期实现目标[44][45] 公司快速增长带来的压力 - 公司快速增长可能使管理、资源等方面面临压力,影响业务[46][47] 公司未来盈利不确定性 - 公司未来盈利不确定,需足够收入覆盖开支,否则业务受影响[50][51] 公司品牌建设和声誉维护风险 - 公司品牌建设和声誉维护重要,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影响业务[52][53]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约有1412名美容顾问和370名客服代表[58][59] 销售和营销费用情况 - 2018 - 2020财年,公司销售和营销费用分别为3.093亿元、12.5亿元和34.1亿元(5.229亿美元),分别占总净收入的48.7%、41.3%和65.2%[73] - 2020年公司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总净收入的百分比从41.3%增至65.2%,总净收入较2019年有所增长[92] 第三方相关风险 - 第三方制造商或原材料供应商违规、负面宣传、无法提供优质客户体验等会影响公司声誉和业务[55][56][57] 中国美容产品市场风险 - 中国美容产品市场发展不确定,若未达预期或公司未受益,业务和前景将受影响[60][61] 产品定价风险 - 产品定价不当或需降价促销,会影响利润率、销量和收入[62][64][65] KOL相关风险 - 若无法吸引或留住KOL,或KOL未被广泛接受,销量和业务将受影响[66][67] - 培养KOL投入大且成功不确定,若未达预期,成本无法收回[68] - 品牌大使或KOL负面宣传会损害公司声誉、业务和经营业绩[69][70] 销售和营销活动风险 - 销售和营销活动若不具成本效益和效率,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将受影响[72] ODM/OEM和包装供应伙伴风险 - 依赖有限ODM/OEM和包装供应伙伴,其出现问题会对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74][75][77] 合资企业风险 - 公司与Cosmax成立合资企业在广州建化妆品制造中心,面临建设延迟、缺乏控制权等风险[79] 原材料供应风险 - 公司及其合作伙伴易受原材料供应短缺、中断、价格波动影响,或对运营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80] 法律法规风险 - 公司业务受产品安全法律法规约束,若违规或产品有缺陷,可能召回产品、面临处罚和索赔[85] 产品制造外包风险 - 公司将产品制造外包,对原材料采购和制造过程控制不足,产品责任风险可能随产销规模增加[87] 库存管理风险 - 公司难以准确预测消费者需求和有效管理库存,可能导致库存过时、价值下降或成本增加[89] 疫情影响 -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公司线下体验店临时关闭,销售增长放缓,记录了2090万元人民币(320万美元)的存货拨备[91][92] 第三方电商平台风险 - 公司依赖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在线销售,若平台服务中断或合作出现问题,业务和运营结果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94][95]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风险 - 公司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若服务不可靠,业务和声誉可能受损[98][99] 交付、退换货政策风险 - 公司的交付、退换货政策可能增加成本,若被大量滥用或比率大幅上升,运营结果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100] 增设仓库风险 - 公司计划与第三方合作在中国更多地区增设仓库以提升订单处理效率,但无法确保能以商业可接受的条款增设合适仓库[101] 拓展体验店网络风险 - 公司拓展体验店网络需大量资源投入,面临诸多风险,如销售下滑、店铺关闭或表现不佳可能导致重大成本[103] 物业租赁风险 - 公司主要租赁办公、体验店和仓库物业,续租或寻找替代场地可能面临困难,租金可能大幅上涨[105] 国际市场扩张风险 - 公司已开始向东南亚和欧洲、美国等国际市场扩张,面临监管、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风险和成本[106][108] 经济低迷影响 - 经济低迷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公司美容产品的消费支出和需求,对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110] 客户数据相关风险 - 公司收集和使用客户数据受隐私、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法律法规约束,违规可能损害业务[112][113] - 公司虽采取安全措施,但仍可能遭遇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影响品牌形象和业务运营[114][115] 数据分析算法风险 - 公司依赖专有数据分析算法预测消费者偏好和推荐内容,算法缺陷或数据不足可能影响趋势预测和客户获取能力[116][118] 在线消费者社区风险 - 公司组织的在线消费者社区可能被客户不当使用,损害品牌和声誉,带来潜在责任[120] 信息技术依赖风险 - 公司日益依赖信息技术,若无法防范服务中断、数据损坏、网络攻击或安全漏洞,运营可能受干扰[121] - 公司依赖信息技术系统开展业务,系统故障或升级失败可能影响运营并产生高额修复成本[122][123][124][126] 运营指标准确性风险 - 公司运营指标可能存在不准确情况,会损害声誉并影响业务[127] 支付方式风险 - 公司接受多种支付方式,面临第三方支付相关风险,费用增加会降低利润率[128] 内容生产风险 - 公司内容生产依赖内部团队和第三方合作,人才竞争和合作问题会影响内容质量[129] - 公司内容若违反中国法律法规,可能面临罚款、吊销执照等处罚[130][131] 知识产权相关风险 - 公司可能面临第三方知识产权侵权索赔,辩护成本高且会扰乱业务[135][136][137][138][140] - 公司若无法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品牌和无形资产价值可能受损[141][142][143] 员工或业务伙伴行为风险 - 公司员工或业务伙伴的不当行为可能扰乱业务、损害声誉[144][145] 现金不足风险 - 公司若现金不足,可能需取消、减少或延迟活动,还可能面临融资难题[133][134] 互联网业务法规风险 - 公司经营受中国互联网相关业务法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可能面临许可证挑战、增加成本等风险[146][148][149][151] 许可证、注册和备案风险 - 公司部分业务未取得全部必要许可证、注册和备案,可能面临行政程序,但目前未收到相关通知[154] 季度经营业绩波动 - 公司季度经营业绩因季节性等因素波动,二、四季度净收入占比大,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比低,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长放缓、费用占比增加[16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一个重大缺陷,缺乏足够专业人员[163][164] 业务保险风险 - 公司业务保险覆盖有限,未涵盖所有运营,无商业责任或中断保险[167] 股份支付费用情况 - 2018 - 2020年,公司分别记录股份支付费用1400万元人民币、7500万元人民币和19亿元人民币(2.913亿美元),未来将继续产生相关费用[168][170] 收购活动风险 - 公司收购活动存在管理、整合、运营和财务风险,可能无法实现预期效益[157][158][159][160] 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风险 - 公司部分中国子公司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可能面临补缴和罚款[171] 股份期权计划情况 - 公司股份期权计划有效期10年,可发行的最大股份数为2.49234508亿股[168] 内部控制环境风险 - 公司若未能维持有效内部控制环境,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投资者信心下降等后果[166] 派遣工数量违规风险 - 公司部分中国子公司过去派遣工数量超过子公司员工总数的10%[173] - 依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派遣工数量不得超过总劳动力的10%[173] 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对中国和全球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此前已面临挑战,中国经济增速近年逐渐放缓[175] 汇率波动风险 - 人民币兑美元和其他货币汇率波动,难以预测未来走势,大幅重估可能对投资价值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86][187][188] 套期保值风险 - 公司截至年报日期未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以降低外汇风险,未来套期保值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可能有限[189] 中美贸易政策风险 - 中美贸易政策变化和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可能影响公司采购成本、产品价格和需求、竞争地位及销售范围[190][191][193] 法律纠纷风险 - 公司可能不时卷入诉讼、法律纠纷、索赔或行政程序,结果难以预测,可能产生经济损失、损害声誉[194] 业务运营结构风险 - 外国对提供互联网及相关业务实体的所有权受中国法规限制,公司通过WFOE、VIE及其子公司开展主要业务[196] - 若中国政府认定公司运营结构协议不符合相关行业法规,或法规及解释未来发生变化,公司可能面临严厉处罚或被迫放弃相关业务权益[195] - 公司中国法律顾问认为WFOEs和VIE所有权结构及合同安排未违反现行中国法律法规,但存在不确定性,违规可能面临吊销执照、罚款等处罚[197] - 公司依赖与VIE及其股东的合同安排运营中国业务,该安排可能不如直接所有权有效,VIE或其股东违约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200] - 合同安排受中国法律管辖,通过仲裁解决纠纷,中国法律体系的不确定性可能限制公司执行合同的能力[203] - VIE股东可能与公司存在利益冲突,公司目前除行使购买选择权外无其他解决安排,冲突可能影响公司对VIE的控制和收益[205] - 公司与VIE的合同安排可能受到中国税务机关审查,若被认定需补缴税款,会对财务状况和投资价值产生负面影响[207] - 2019年3月15日颁布、2020年1月1日生效的《外商投资法》存在解释和实施的不确定性,若公司对VIE的控制被视为外商投资且违反负面清单,合同安排可能无效[209] - 若VIE破产、解散或清算,公司可能失去使用和享有对业务运营至关重要的VIE资产的能力,影响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13] - 公司大部分收入和运营资产由全资外资子公司产生和持有,但VIE持有部分对业务运营至关重要的资产,如社交平台、内容平台及相关许可证[214] 中国经济、政策变化影响 - 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条件或政府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公司业务和运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