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义国际(01218)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1 17:1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约为4.88489亿港元,较上一年的1.96421亿港元(经重列)增加约2.92068亿港元或约148.7%,主要因物业销售增加[11][15][19] - 2025年已终止经营业务营业额为零,较上一年的3069.3万港元(经重列)减少3069.3万港元或100%[11][15][19]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本年度溢利为1559.5万港元,上一年亏损为2.28344亿港元[11]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已终止经营业务本年度亏损为7.33263亿港元,较上一年的2489.1万港元增加2845.9%[11] - 2025年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每股基本亏损为9.71港元,较上一年的3.50港元(经重列)增加177.4%[11][17] - 2025年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每股摊薄亏损为10.09港元,较上一年的4.20港元(经重列)增加140.2%[11][17] - 本年度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溢利约1556.8万港元,上年度亏损约2.28435亿港元(经重列);已终止经营业务综合亏损7.33263亿港元,上年度亏损约1.80124亿港元(经重列)[20] - 本年度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4.88489亿港元,上年度约1.96421亿港元(经重列),增加约2.92068亿港元或约148.7%;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为零,上年度约3069.3万港元(经重列),减少约3069.3万港元或100%[54] - 本年度公司毛利率因亏损不适用(2024年约15.7%)[54] - 本年度公司股东应占综合亏损约7.17668亿港元,上年度亏损2.53235亿港元(经重列)[55] - 公司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约4.885亿港元,较上年度增加约2.921亿港元或148.7%,主要因物业销售增加[57] - 公司本年度已终止经营业务营业额为零,较上年度减少约3069.3万港元或100%[57] - 公司本年度股东应占综合亏损约7.177亿港元,上年度亏损为2.532亿港元[57] - 公司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溢利约1556.8万港元,上年度亏损约2.284亿港元[60][65] - 公司本年度已终止经营业务综合亏损7.333亿港元,上年度亏损约1.801亿港元[60][65] - 公司本年度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每股基本亏损为9.71港元,摊薄亏损为10.09港元,上年度分别为3.50港元及4.20港元[61][65] - 公司物业发展分部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约4.668亿港元,上年度约1.699亿港元[64][68] - 公司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租金及楼宇管理费收入约1715.2万港元,较上年度增加约12.0%,已终止经营业务租金收入为零[76][80] - 本年度确认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亏损约1713万港元,2024年约3777万港元(经重列);该分部持续经营业务亏损约2204.7万港元,2024年约3740.9万港元(经重列),较上年度减少约1536.2万港元或约41.1%[8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约1.39564亿港元,2024年约2.11854亿港元;本年度证券投资分部持续经营业务亏损约149万港元,2024年溢利约616万港元(经重列)[87] - 本年度集团贷款融资业务持续经营利息收入约450万港元,2024年约1113.1万港元(经重列),较上年度减少约59.6%;该业务持续经营利润约21.2万港元,2024年约8.8万港元(经重列)[99] - 2025年贷款融资业务利息收入约450万港元,较2024年的约1113.1万港元减少约59.6%[102] - 2025年贷款融资业务溢利约为21.2万港元,2024年约为8.8万港元(经重列)[102] - 2025年贷款融资业务减值亏损拨回约201.3万港元,2024年约为220.2万港元(经重列)[113][11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18名员工(2024年为22名),年度员工成本约2620.4万港元(2024年约3319.5万港元)[16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员工18名,较2024年的22名减少[167] - 2025年员工成本约2620.4万港元,2024年约3319.5万港元(经重列)[16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截至年报日期,“雋睿”项目52个单位及5个车位已售,累计订约销售额约9.68397亿港元;“譽林”项目22个单位已售,累计订约销售额约2.20953亿港元[25][26][28]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租金及楼宇管理费收入约1715.2万港元(2024年约1531.9万港元,经重列),增加约12.0%;住宅、商业及工业单位出租率分别为0.0%、98.7%及75.6%[32][3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住宅、商业及工业单位入住率分别为0.0%、98.7%及75.6%,上年度分别为100.0%、99.2%及95.0%[82]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投资物业中住宅、商业及工业单位出租率分别为0.0%、98.7%及75.6%,2024年为100.0%、99.2%及95.0%[8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股票投资中百福控股有限公司持股5903.6万股,投资成本4199.6万港元,公平值4957.1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5%;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6.8万股,投资成本2325.3万港元,公平值1240.8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0.4%[9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可换股票据投资成本7000万港元,公平值6999.3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2.1%;所有投资总计投资成本1.47237亿港元,公平值1.39564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4.2%[9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贷款组合有8个借款人,贷款融资业务资金源于集团内部资源[100]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贷款总额1.14492亿港元,2024年为1.95657亿港元;其中31%(2024年:52%)由公允价值2820万港元(2024年:3000万港元)的有价证券或公允价值1695万港元(2024年:9634.5万港元)的物业作抵押;无抵押应收贷款总额6039.2万港元,2024年为9135.7万港元[10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最大借款人和前五大借款人分别占应收贷款约37%和93%,2024年分别约21%和67%[101]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贷款账面总值为1.14492亿港元,2024年为1.95657亿港元;无抵押应收贷款账面总值为6039.2万港元,2024年为9135.7万港元[103] - 2025年3月31日最大借款人本身及连同其他四大借款人分别占应收贷款约37%及93%,2024年分别约为21%及67%[103] - 2025年定息应收贷款利率介乎2.5%至6.5%,2024年为0%至16%;浮息应收贷款利率为最优惠利率减1%,与2024年相同[106][110] - 2025年新增及重续贷款还款期1年以内约为97%,超过1年但在3年以内约为3%[107][110] 其他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为33.29958亿港元,较上一年的87.39039亿港元减少61.9%[1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负债约为16.03393亿港元,较上一年的41.36948亿港元减少61.2%[1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约为17.26565亿港元,较上一年的46.02091亿港元减少62.5%[11] - 2025年每股资产净值为23.3港元,较上一年的62.2港元减少62.5%[1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约1.396亿港元,上年度约2.119亿港元[85] - 2025年3月31日银行借贷总额约12.74237亿港元,2024年约为36.71861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约为0.7,2024年约为0.8[114][117] - 2025年3月31日净流动资产约5.91581亿港元,2024年约为35.46059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4,2024年约为2.3[115][117] - 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563.8万港元,较2024年约3.07435亿港元减少约94.9%或约2.91797亿港元[115][11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应偿还账面值为12.74237亿港元,2024年为36.71861亿港元[12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抵押银行借贷年利率按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加1.0%至1.825%及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加1.0%计算,实际年利率介乎4.8%至5.6%;2024年分别为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加1.0%至1.825%、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加0.8%至1.0%,实际年利率4.4%至6.1%[121][122]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银行贷款总额约12.74237亿港元,以账面净值约27.18406亿港元资产抵押;2024年分别约为36.71861亿港元和71.19902亿港元[124][129] - 2025年公司投资约8.5万港元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2024年约为144.3万港元,本年度及上年度均无投资增置投资物业[128][13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无资本承担,2024年约为441.8万港元[135][138] 市场环境与政策 - 2025年2月政府提高征收100港元印花税物业最高价值至400万港元,预期惠及约15%物业交易[41][45] - 预计香港通胀从2024年的1.7%降至2025年的1.5%[43][44]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3%,略高于去年[159] - 2024年底至2025年2月,深圳相关政策吸引超70万游客赴港,有望长期提升香港写字楼和零售租赁需求[163] - 2025年2月财政司司长宣布多项支持措施,包括2025/26年度首季物业差饷宽减等[157] - 2024年底至2025年2月,“一签多行”扩展安排吸引超70万名旅客访港,有望增加香港办公室及零售租赁需求[16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致力于战略投资和发展优质物业,为股东提供回报并重视员工关系等[182] - 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战略、审查业务、监控绩效等,保留重大事项的最终决策权[194][19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自2024年4月17日起,高山集团财务业绩及状况不再并入公司综合财务报表[53][56] - 2024年4月1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持有高山可换股票据尚未兑换本金总额2.09亿港元,兑换股份数19.71698113亿股,兑换价0.106港元;经修订后,2024年4月17日兑换股份数调整为11.61111111亿股,兑换价0.18港元;2025年2月4日后,兑换价调至0.14港元,未兑换本金减至7000万港元,兑换股份数减至5亿股[94][96] - 2024年8月16日公司同意以约306.6万港元认购1858万股太平洋传奇集团股份,每股0.165港元,8月28日完成认购[137][140] - 2024年9月10日公司出售1760万股最佳食品控股股份,占比约1.11%,总销售收益1496万港元,每股均价0.85港元[142] - 2024年9月23日公司出售30.2万股中国平安股份,占比约0.0041%,总销售收益约1135.5万港元,每股均价约37.60港元[143] - 2024年12月10日公司出售16.346万股中国平安股份,占比约0.0022%,总销售收益约787.9万港元,每股均价约48.20港元[144] - 2024年9月10日,公司出售1760万股百福控股股份,占
EPS创健科技(03860)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1 17:03
报告期信息 - 公司报告期为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15]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业务专注于中国、日本及亚洲其他地区贸易,核心业务包括服装ODM和医疗保健产品[17] 业务组合调整 -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组合从混合模式转向专注盈利性业务,处置了日本 - IRO业务和内部研发业务[1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约为5.445亿港元,较2024年的约6.446亿港元减少约1.001亿港元,降幅约15.5%[21] - 公司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录得利润3040万港元,2024年为亏损2650万港元[21] - 集团收益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644.6百万港元减少约100.1百万港元或约15.5%,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544.5百万港元[26] - 集团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亏损26.5百万港元,转为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录得溢利30.4百万港元[26] - 报告年度HCP业务收益约1.696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1.395亿港元增加约21.6%,毛利约381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2960万港元)[58][61] - 报告年度IRO与CRO服务和内部研发业务单元收益约452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3810万港元增加约18.5%,毛利约105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亏损约8万港元)[70] - 报告年度服装业务收益约3.297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4.67亿港元减少约29.4%,毛利约460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6970万港元)[72] - 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从2024年约亏损2230万港元变为2025年约3630万港元,增加因其他收益约4320万港元及行政开支减少约1440万港元[76][78] - 保健及医药产品业务(HCP业务)收益从2024年约1.395亿港元增至2025年约1.696亿港元,增加约3010万港元或21.6%[80][81] - 保健及医药食品分销业务收入从2024年9.1681亿港元增至2025年10.1682亿港元,增长10.9%;实验室用品分销业务收入从2024年4.7807亿港元增至2025年6.791亿港元,增长42.1%[82] - IRO及CRO收入从2024年约3814.3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4510.2万港元,增长18.2%;内部研发收入从2024年约6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112万港元,增长1766.7%[85] - 服装业务中女装产品收入从2024年约3.38604亿港元减至2025年约2.8608亿港元,减少15.5%;男装产品收入从2024年约1.17833亿港元减至2025年约3932万港元,减少66.6%;童装产品收入从2024年约1054.1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431.6万港元,减少59.1%[88] - 服装总销量从2024年的5669千件降至2025年的3613千件,降幅36.3%[89] - 女装、男装、童装2025年平均售价较2024年分别增长5.0%、54.9%、1.1%,合计每件平均售价增长10.8%[92] - 服装分部收益从2024年的约467.0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329.7百万港元,减少约137.3百万港元,降幅约29.4%[94][95] - 女装收益从2024年的约338.6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286.1百万港元,减少约52.5百万港元,降幅约15.5%[96][99] - 男装收益从2024年的约117.8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39.3百万港元,减少约78.5百万港元,降幅约66.6%[97][100] - 童装收益从2024年的约10.5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4.3百万港元,减少6.2百万港元,降幅约59.1%[98][101] - 保健及医药产品业务毛利从2024年的约29.6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约38.1百万港元,增幅约28.7%[102][105] - IRO与CRO服务及内部研发业务毛利从2024年的毛损约0.08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约10.5百万港元[103][106] - 服装业务毛利从2024年的约69.7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约46.0百万港元,减少约34.0%,毛利率从约14.9%降至约14.0%[104][107]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从2024年的约11.9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50.2百万港元,增加约38.3百万港元[108] - 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 - 2230万港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3630万港元,增加约5860万港元[116][120] - 每股基本盈利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 - 4.41港仙变为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7.41港仙[117][12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开支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2430万港元减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1810万港元,减幅约25.5%[109][11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4880万港元减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3530万港元,减幅约27.7%[110][113]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1190万港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5020万港元,增加约3830万港元[111] - 行政开支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5500万港元减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4960万港元,减幅约9.8%[114][118] - 财务成本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710万港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830万港元[115][11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医疗保健和医药产品业务包括健康和药用食品分销业务以及实验室用品分销业务,两项业务在报告期内收入和利润均有增长[22] - 服装业务净销售额较上一财年大幅下降,获利能力未达预期[23][26] - IRO业务营收与上一财年基本持平,扣除日本IRO业务转移收益后成功获利[24][27] - 内部研发业务整体进展落后原计划,研发费用较上一财年减少[24][27] - 保健及医药食品分销业务和实验室用品分销业务,尽管面临市场放缓、日元贬值等不利因素,收入和利润仍实现增长[26] - 公司2022年9月收购的中国 - IRO业务通过缩小服务领域、控制成本,业务表现取得一定提升[64][6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加强并扩大现有盈利业务,包括保健及医药食品、实验室用品、服装业务[30][31][32][33][34][35] - 公司将优化业务组合,加速调整以契合未来设想[37][41] - 公司将探索并开展新盈利业务,如利用少数股权投资推进进军化妆品业务[38][42] - 为应对市场挑战,销售团队专注扩大客户群、实现生产来源多元化及加快产品开发[75][77] - 公司未来聚焦加强并扩大现有获利业务、优化业务组合、探索并开展新的获利业务三大挑战[165] - 公司中期预计健康及医药食品分销业务市场需求将从复苏转向增长,并将加强和拓展此业务[166][170] - 公司认为实验室用品分销业务现有核心产品需求已成熟,未来将在维持核心业务同时拓展新领域[167][171] - 公司预计CRO服务需求增加,但市场竞争持续,将优化资源加强合作并推动IRO业务[168][172] - 公司服装业务面临经济和贸易不确定性等挑战,将精简运营、控制成本并利用多元化生产基地应对[169][173] 公司收购与出售事项 - 2023年3月,公司收购R&E Corporation Limited 65%股权,通过其及其子公司在中国市场从事日本食品进口和分销业务[50] - 2023年3月公司收购瑞益股份有限公司65%股权,开展日本食品在中国市场的进口和分销业务[54] - 2022年12月公司收购EP贸易有限公司100%股份,从事非临床研究材料和设备的进出口分销业务[56][61] - 2024年10月公司完成出售EPS Medical Consultancy (Japan) Limited[63][67] - 2024年4月22日,公司向两名认购者配發及发行共22177419股认购股份,认购价为每股0.992港元[131][134] - 2024年10月2日,公司以1日元出售EPS Medical全部股权[135][140] - 2025年2月19日,公司有条件出售EPS Innovative全部已发行股本,代价为1日元;并出售相关集团内贷款,代价为12.5亿日元,出售于3月31日完成[137][141]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流动净资产分别约为1.515亿港元和690万港元,流动比率从约1.0增至约2.9,流动负债减少约60.9%[124][127] - 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0.04和0.08,未使用银行信贷额度比率为63%[12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0.04和0.08[128] - 集团订立银行融资协议,金额共达约78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2000万港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未动用银行融资率为63%[12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法定股本为1000万港元,划分为1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股份[131][13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占公司总资产5%或以上的重大投资[139][14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4年3月31日:无)[145][14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2024年3月31日:260万港元)[146][150] - 除2025年6月27日公告中收购医药公司控股权外,集团目前无其他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144][14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和2024年3月31日,已抵押银行存款分别为4000千港元和9000千港元[153] 公司人员与业务关系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全职雇员为135名,2024年3月31日为136名[153][156] - 截至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分别约为4550万港元和5430万港元[153][156] - 公司服装业务与主要客户已维持2至14年的业务关系[159][162] 公司股息政策 - 董事会建议2025年派末期股息每股1.0港仙,2024年无[122][126] 公司管理层信息 - 鹫北健一郎61岁,2024年4月加入EPS HD,有逾37年多元化业务经验,曾在三井物产任职至2024年3月[175][179] - 宫野积59岁,2022年7月12日起任执行董事,2002年1月加入EPS HD,有超34年日本制药行业经验[177][180] - 鸣海尚一43岁,2007年加入EPS HD,在药品开发及跨境业务有逾15年经验[181][185] - 赵俊德61岁,2023年11月1日起任执行董事,2024年4月1日起任EPS HD高级经理,有逾34年相关业务经验[183][186] - 杜瑶42岁,2020年创立Merry Plus Corporation,2024年创立BioBeaute Co., Ltd,有超13年护肤品研发经验[188] - 梁飞50岁,2004年开始在EPS Japan工作,任EPS HD非全资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0] - 植松贵弘59岁,2002年1月加入EPS HD,有逾35年产品管理和投资策略管理经验[192] - 鹫北健一郎198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2007年获青山学院大学MBA学位[176][179] - 宫野积1991年3月毕业于东京农工大学农学院[177][180] - 杜瑶200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2009年获药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药学博士学位[189] - 杜垚女士42岁,2020年创立Merry Plus Corporation,2024年创立BioBeaute Co., Ltd并担任行政总裁[194] - 梁非先生50岁,自2004年起为EPS HD效力,在EPS控股非全资附属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4] - 植松高宏先生59岁,2002年1月加入EPS HD,在产品管理与投资策略管理方面有超35年经验[
伟工控股(01793)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1 17: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3月31日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收益从约11.604亿港元降至约10.587亿港元,减少约1.017亿港元,降幅约8.8%[8][11]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74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增加约140万港元[8][11] - 集团收益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11.604亿港元减少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10.587亿港元,减幅约1.017亿港元或约8.8%[28][32] - 集团销售成本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11.153亿港元减少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10.212亿港元,减幅约0.941亿港元或约8.4%[35][38] - 集团毛利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4510万港元减少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3750万港元,减幅约760万港元或约16.9%[36][39]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毛利率分别约3.5%及3.9%,下降约0.4个百分点[36][39] - 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2025财年为1140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350万港元增加790万港元,增幅225.7%[42][45] - 行政开支2025财年为4040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4150万港元减少110万港元,减幅2.7%[43][46] - 财务成本2025财年为44.7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27.2万港元增加17.5万港元,增幅64.3%[47][50] - 所得税开支2025财年为70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90万港元减少20万港元,减幅22.2%,实际税率从12.8%降至9.2%[48][51] - 净利润2025财年为740万港元,较2024财年的600万港元增加140万港元,增幅23.3%,净利率从0.5%升至0.7%[49][5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屋宇建造服务收益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7.26亿港元增加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9.198亿港元,增幅约1.938亿港元或约26.7%[29][33] - 装修及维修工程服务收益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4.344亿港元减少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1.389亿港元,减幅约2.955亿港元或约68.0%[30][34] - 屋宇建造服务毛利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2620万港元增加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4310万港元,增幅约1690万港元或约64.5%[37][40] - 屋宇建造服务毛利率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3.6%上升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4.7%[37][40] - 装修及维修工程服务2025财年毛损560万港元,2024财年毛利1890万港元,毛利率从4.4%降至 - 4.0%[41][44]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RH Studio Limited推出专注于数据处理硬件设计和销售的新业务[19]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RH Studio Limited推出专注于设计及销售数据处理硬件的新业务[21] 项目情况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成功获授两份大型合约,合约总额约为5.749亿港元[9][12] - 2025年3月31日之后至年报日期,公司成功获授两份额外合约,合约总额逾10亿港元[9][1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六个主要项目在手,每个项目的合约金额均为1000万港元或以上[20]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完成了五个主要项目,每个项目的合约金额均为1000万港元或以上[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手头有六个主要项目,各获授合约金额为1000万港元或以上;已完成五个主要项目,各获授合约金额为1000万港元或以上[2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核数师变动) - 2024年10月4日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公司要求下辞任公司核数师,因无法就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审计费用达成共识[75][78] - 2024年10月8日起,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获委任为公司核数师,任职至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结束[75][7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企业管治)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直至年报日期,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所载适用守则条文,除“主席及行政总裁”部分[80][83] - 上市日期起至年报日期,曾家葉先生一直为董事会主席兼公司行政总裁,虽违反守则但董事会认为对集团和股东有利[81][84]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董事确认已完全遵守[85][8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年报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至少占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91][9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函生效日期为2019年2月27日,首次任期三年,期满自动续约三年[92][96] - 根据细则,三分之一董事须于每次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每名董事须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93][96] - 曾家叶先生、曾梓傑先生及陈添耀先生将轮席退任,并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膺选连任[93][96] - 陈乐雯女士须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重选连任[94][9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会议举行6次,各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率均为100%[99] - 2024年8月16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各董事出席情况:曾家叶等出席率100%,陈乐雯未出席[9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独立非执行董事与董事会主席在其他董事不在场下举行一次会议[101][102] - 董事会致力确保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至少三分之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4][10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安排香港法律顾问为全体董事提供持续专业培训[112][114] - 2024年12月12日董事会委任一名女性董事会成员,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达成性别多元化可计量目标[121][125] - 提名委员会将严格遵守提名政策及独立性评估准则,每年评估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109] - 全体董事有权就董事会会议事项向管理层索取资料,可寻求公司秘书协助及外部专业顾问意见,费用由公司承担[110][113] - 全体董事不得就自身或紧密联系人有重大利益的合约或安排的董事会决议案投票或计入法定人数,董事会认为相关机制实施情况令人满意[111][113]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认为其对提升公司表现有益,且已检讨该政策实施情况及有效性,认为其充足有效[115][118][119][120] - 董事会目前设定一名女性董事会成员为可计量目标,除性别外暂无其他可计量目标[121][122][125] - 董事会已设立审计、提名和薪酬三个委员会,委员会需向董事会汇报决策和建议[130]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三个功能委员会[132] - 审核委员会于2019年1月21日成立,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了五次委员会会议[135] - 审核委员会与安永举行两次会议讨论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事宜,举行一次会议讨论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与外部顾问举行两次会议讨论风险管理等,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安永辞任及德勤委任[136] - 提名委员会于2019年1月21日成立,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由三名成员组成,2025年6月27日成员有变动[137][141] - 提名委员会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了一次委员会会议,履行多项职责并就委任陈乐雯女士为非执行董事提出建议[140][142] - 公司于2019年1月21日成立薪酬委员会,其职责以书面形式明确[150][155]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大部分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由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主席[153][156] - 薪酬委员会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了一次委员会会议[154][156] - 集团董事酬金及五名最高薪酬人士的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0及11[157][161] - 公司董事薪酬政策旨在提供具竞争力而不过度的薪酬待遇[158][162] - 董事薪酬包括固定薪金或服务费以及可变部分,每年检讨并须经股东批准[159][162][163] - 提名委员会评估及甄选董事候选人时应考虑品格、资格等多项标准[143] - 若董事会确定需要额外或替代董事,将通过多渠道物色合适候选人[148][149] - 退任董事符合资格并愿膺选连任,董事会考虑后可建议其在股东大会上重选[148][149] - 股东欲提名他人参选董事,须在规定期间向公司秘书提交相关资料[148][14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员工情况) - 2025年3月31日员工总数为178人(177名全职及1名兼职),2024年3月31日为212人(210名全职及2名兼职),2025财年和2024财年员工成本分别约为9170万港元和9660万港元[53][5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共有178名员工,男性员工占比约75.8%,女性员工占比约24.2%[12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高级管理层性别比例为男性成员50%,女性成员50%[12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共有178名员工,男性员工占比75.8%,女性员工占比24.2%;高级管理层中男性和女性员工各占50%[13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零至100万港元薪酬的高级管理层成员有3人;100.0001万至150万港元薪酬的有1人[16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股东相关)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1日举行应届股东周年大会[179][181] - 持有公司股本中不少于十分之一股东大会投票权的股东,可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须于要求作出后2个月内举行[180][182] - 若董事会未能于提出要求后21日内召开股东特别大会,提出要求者可自行召开,合理开支由公司报销[180][182] - 股东提名董事人选,相关通知提交时间至少7天,若在股东大会通知发出后提交,提交期自通知发出次日起至大会日期前7天止[183] - 股东提名人士参选董事,最短通告期限至少7日,若在寄发股东大会通告后呈交,期限从寄发通告日起至股东大会举行日期前7日止[185] - 公司已采纳股东通讯政策,确保股东与公司及时、透明、准确沟通[187][188] - 公司通过股东大会与股东沟通,大会公告等资料会在指定时间登载于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并寄发给股东[190] - 公司按政策以电子形式向股东发布公司通讯,仅按要求提供印刷版[191][192] - 可供采取行动的公司通讯将以电子邮件单独发送,无有效邮箱则发印刷版并索取邮箱[191][192] - 公司网站提供集团公司资料、企业管治及董事会相关信息[193][194] - 股东可书面或邮件要求免费获取印刷版公司通讯,偏好有效期至财政年度最后一天[195] - 股东可通过邮寄、电话、传真、邮件向公司提出问题、索取资料和提供建议[197][199] - 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股东提供股份登记、股息派付等服务[195] - 董事会认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实施的股东通讯政策充足有效[198][199] - 公司的公司通讯在联交所网站发布后会尽快登载于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栏目[200] - 公司不时刊发的新闻稿及通讯可在公司网站获取[200] - 公司网站信息会定期更新[200]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股份于2019年2月27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01793[1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除附属公司股权外无重大投资,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54][56] - 2025财年公司资本结构无变化,未持有或出售库存股[67] - 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质押存款、定期存款及现金银行结余分别约为1.368亿港元和1.117亿港元,流动比率分别约为1.9倍和1.8倍[66] - 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抵押存款、原到期日不少于三个月的定期存款及现金及银行结余分别约为1.368亿港元及1.117亿港元,流动比率分别约为1.9倍及1.8倍[68] - 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租赁负债分别约为460万港元及930万港元[69][72] - 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银行融资由抵押存款分别约3050万港元及3420万港元、人寿保单分别约1040万港元及1020万港元及公司
美建集团(00335)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1 16:5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约6970万港元,较去年约8570万港元减少18.63%[13][19] - 2025年公司收益约8932.4万港元,较去年约1.22亿港元减少约3260万港元,降幅约26.76%[10][13][19] - 2025年公司每股溢利基本为2.59港仙[10] - 经纪业务收益约740万港元,较去年增加约220万港元,增幅约41.4%[29][36] - 财务分部收益约4510万港元,较上年减少约3460万港元,减幅43.4%,分部业绩约1240万港元[30][37] - 2025财年企业融资分部贡献收益约29.9万港元,分部业绩约26.8万港元[32][38] - 资产管理分部本年度收益约150万港元,业绩约50万港元[32][38] - 贵金属买卖分部本财年亏损约80万港元,高于上一财年[33][39] - 物业投资分部本财年收益约3500万港元,减少约36万港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盈利约2710万港元[35][40] - 2025年收益为8.9324亿港元,除税前溢利为7.1153亿港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6.9461亿港元[138] - 2024年收益为12.1953亿港元,除税前溢利为9.2754亿港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8.5731亿港元[13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可分配储备约为3.576亿港元(2024年:3.712亿港元)[14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本财年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约2900万港元,较去年增加约120万港元,行政开支与收益比率约32.5%[42] - 本财政年度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约29.0百万港元,较去年上升约1.2百万港元,行政费用占收益比率约32.5%[4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36名员工,2024年为38名;2025年员工费用约13.8百万港元,占比15.4%,2024年约15.8百万港元,占比13.0%[76][7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公司财务分部收益约4510万港元,经营业绩约1240万港元[14][19] - 2025年公司经纪分部收益约739.4万港元,业绩为 - 248.4万港元[10] - 2025年公司企业融资分部收益约29.9万港元,业绩约26.8万港元[10] - 2025年公司资产管理分部收益约153.1万港元,业绩约45万港元[10] - 2025年公司房地产投资分部收益约3499万港元,业绩约2710.9万港元[10]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Q4香港GDP增长2.5%,2025年Q1放缓至2.2%[1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 - 2026年,香港经济复苏面临挑战,但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稳固,可能加强与内地金融合作[43][47][50][52][55] - 集团将采取审慎投资政策,把握市场机会,实现股东回报最大化[53][5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投资物业公允价值约为2014.9百万港元,年内公允价值净增值约37.2百万港元[4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投资物业公允价值约20.149亿港元,年内净公允价值增加约3720万港元[4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355.6百万港元(2024年:约307.6百万港元),其中约15.0百万港元(2024年:约15.0百万港元)抵押给银行[58][6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借款从2024年3月31日的约116.2百万港元降至约110.8百万港元[59][6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总借款约110.8百万港元(2024年:116.2百万港元),债务率约3.89%(2024年:4.17%),相对资产净值约2846.8百万港元(2024年:2790.3百万港元)[60][6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值约2847.9百万港元(2024年:2791.6百万港元),集团每股综合资产净值为1.06港元(2024年:1.04港元)[61][6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将公允价值约1506.8百万港元(2024年:约1488.4百万港元)的投资物业抵押给银行获取信贷[70] - 公司为附属公司给予担保达448.0百万港元(2024年:448.0百万港元),2025年3月31日集团可动用总银行信贷约448.0百万港元(2024年:448.0百万港元),其中约337.2百万港元(2024年:331.8百万港元)未动用[58][6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约1506.8百万港元投资物业质押获银行融资,2024年约1488.4百万港元[72] - 2025年和2024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为第三方和附属公司信贷担保金额分别为3000千港元和448000千港元[74] - 2025年3月31日附属公司已使用担保额度约110.8百万港元,2024年约116.3百万港元[75][78] - 2025年拟派末期股息每股1.5港仙,2024年为2.0港仙[81][87] - 公司无购股期权计划[82][88]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2日召开股东大会[85][91] - 股东大会股权登记册2025年8月15 - 22日关闭[92][94] - 末期股息股权登记册2025年9月3 - 5日关闭[93][95] - 公司非执行董事兼主席叶文田79岁,非执行董事施炳辉67岁[96][97] - 叶漫天先生79岁,为公司主席及非执行董事,有逾25年公共行政及上市公司管理经验[99] - 施炳法博士67岁,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发表过60多篇论文,自2007年起任联合国国际海事法学院客座教授[100][101] - 郑伟玲女士46岁,为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裁,毕业于香港大学,是郑伟伦先生妹妹[102][104] - 郑伟伦先生52岁,为公司执行董事,有逾22年证券、企业融资及直接投资经验,是郑伟玲女士兄长[103][104] - 陈进财先生65岁,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有逾36年金融行业经验[105][106][108] - 陈进财先生1986 - 1990年在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工作,曾任投资部副经理[106] - 陈进财先生1993年在Unicoopjapan (H.K.) Ltd.工作,曾任高级经理[106] - 陈进财先生1993 - 1997年在China Development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工作,曾任中国业务部主管[106] - 陈进财先生1998 - 2019年在Dragages Hong Kong Limited工作,曾任主席特别顾问等职[106] - 陈进财先生自2020年5月起任JBB Builders International Limited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0年6月起任Harbour Equine Holdings Limited独立非执行董事[106] - 公司呈递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17][124]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从事证券经纪等多项业务[118][125] - 公司业务及前景等分析在年报第5 - 9页“主席报告”和第10 - 13页“管理层讨论及分析”[119][126] -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及不确定因素描述在综合财报附注30及31 [119][126] - 公司环境政策及表现讨论在年报第50 - 90页“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19][126] - 公司按主要业务和地理位置的分部资料详情在综合财报附注6 [120][127] - 公司2025年3月31日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详情分别在综合财报附注38及18 [121][128] - 集团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业绩在第99页综合收益表[122][129] - 董事会决议向2025年9月5日登记在册股东派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5港仙[123][130]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值为31.7247亿港元,负债总值为3.2568亿港元,资产净值为28.4679亿港元[140] - 2024年3月31日,资产总值为30.71342亿港元,负债总值为2.81058亿港元,资产净值为27.90284亿港元[14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投资物业重估后,净公允价值增加约3720万港元(2024年:约4810万港元)[14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五大客户合计约占集团收益的21.56%(2024年:32.48%),且无客户贡献超10%(2024年:有一位客户贡献超10%)[147] - 叶漫天先生、郑伟伦先生及陈进财先生须于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告退并愿膺选连任[155] - 公司全年购买并维持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为董事和高级职员提供保障[163] - 公司全年及截至报告日期遵守香港所有重大相关法律法规[161] - 公司业务倚重六个主要业务,包括经纪(证券及期货)、财务、企业融资顾问、资产管理、房地产投资及贵金属买卖[165][170] - 即将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获提名重选连任的董事与公司或附属公司无一年内不能终止(法定赔偿除外)的服务合约[172][175] - 除特定披露合约外,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董事有重大权益且对业务重要的有效合约[173][17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相联法团CCAA直接拥有1,992,721,496股股份,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74.29%[178][179][18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郑伟伦、郑伟玲及其家人被视为拥有1,992,721,496股股份及CCAA所有已发行股本权益[178][179][182] - 除上述披露外,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有需按规定披露的权益或淡仓[180][183] - 年内公司、控股公司或附属公司无使董事等通过购入股份或债务证券获益的安排[181][184] - 公司业务主要在香港进行,已遵守香港所有重大相关法例及法规[167]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规定董事在特定法律程序中辩护的损失或责任可获公司资产拨付弥偿[168] - 公司年内购买并维持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16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CCAA持有1,992,721,496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74.29%[194] - 董事袍金需在股东大会上经股东批准,其他酬金由董事会依据董事职务、责任、表现及集团业绩厘定,且由薪酬委员会每年审阅[189][19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或其附属公司除代客户交易外,未回购、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90][193] - 本年度集团的关连交易及持续关连交易包含在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2的交易内[195][198] - 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关连交易及持续关连交易在集团日常业务运作下产生,按一般商业条款进行,符合股东整体利益[196][198] - 公司核数师确认年内持续关连交易获董事会批准,符合价格政策,按协议条款进行,未超公告上限[197][199][200] - 2025年1月22日,集团部分成员与UBA集团订立有条件协议,2026 - 2028年构成持续关连交易[197][199]
高山企业(00616)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1 16:5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44,857,000港元,2024年为30,693,000港元,较2024年增加约14,164,000港元或约46.1%[11][14][18]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26,834,000港元,2024年为27,173,000港元[11]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为370,973,000港元,2024年为205,319,000港元[11]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年度亏损为357,778,000港元,2024年为218,804,000港元[11] - 2025年已终止经营业务年度亏损为7,521,000港元,2024年盈利为5,655,000港元[11] - 2025年公司股东应占年度亏损为365,299,000港元,2024年为213,149,000港元[11][14][18] - 2025年持续经营及已终止经营业务基本和摊薄每股亏损均为0.81港元,2024年经重列为2.42港元[11][14][18]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基本和摊薄每股亏损均为0.79港元,2024年经重列为2.49港元[11] - 2025财年公司股东应占集团综合亏损约3.65亿港元,2024财年约为2.13亿港元[21][26] - 2025财年持续经营业务和已终止经营业务综合亏损分别约为3.58亿港元和752.1万港元,2024财年分别约为2.19亿港元和盈利565.5万港元[21][26] - 2025财年集团来自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约为4485.7万港元,较2024财年增加约1416.4万港元或约46.1% [22][27] - 2025财年毛利率约为59.8%,2024财年约为88.5% [22][27] - 2025财年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0.81港元,2024财年经重列后均为2.42港元[23][27] - 2025财年集团持续经营业务物业总租金收入约为3235.4万港元,较2024财年增加约12.5% [4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新加坡拥有0个(2024年:1个)住宅单位,账面价值为0(2024年:约7384.3万港元),该年度物业租金收入约79.6万港元(2024年:约132.8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40.1%[45][5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中国香港拥有物业总账面价值约10.579亿港元(2024年:约11.766亿港元),该年度物业租金收入及物业管理费收入分别约为3155.8万港元(较2024年增加约15.1%)及81.6万港元(2024年:分别约2742.3万港元及1.2万港元)[50] - 本财政年度,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物业租金收入总额约为3235.4万港元(2024年:约2875.1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2.5%[49]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证券及其他投资公平值亏损约为2042.7万港元(2024年:亏损439.1万港元),无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的公平值收益(2024年:收益约20.4万港元),持续经营业务分部亏损约为2053万港元(2024年:约460万港元),上市证券投资股息收入约为3.7万港元(2024年:约137.3万港元)[53][5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贷款融资利息收入约132.9万港元,较2024年的193万港元减少约31.1%[63][6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贷款融资业务分部亏损约7.2万港元,2024年为盈利约19万港元[63][65]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4485.7万港元,较2024年3069.3万港元增加46%[83]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2683.4万港元,较2024年2717.3万港元减少1%[83]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59.8%,较2024年88.5%下降29%[83]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37097.3万港元,较2024年20531.9万港元增加81%[83] - 2025财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约2683.4万港元,较2024年约2717.3万港元减少约1.2%或约33.9万港元,毛利率降至约59.8%(2024年:约88.5%)[92] - 2025财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约3.70973亿港元,2024年约2.05319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约375.2万港元,2024年盈利约4298万港元[93] - 2025财年持续经营业务综合亏损约3.57778亿港元(2024年:约2.18804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综合亏损约752.1万港元(2024年:盈利约565.5万港元)[95][101] - 2025财年持续经营业务税项抵免约1319.5万港元(2024年:税项开支1348.5万港元)[96][10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行政开支4868万港元,较2024年5848.3万港元减少17%[83]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融资成本9255.5万港元,较2024年5507.4万港元增加68%[83] - 2025财年持续经营业务融资成本约9255.5万港元,较2024年约5507.4万港元增加约3748.1万港元或约68.1%[9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38名雇员,2024年为40名;2025年员工成本约3205万港元,2024年约4021.8万港元[156][16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勿地臣街项目地盘总面积约为2857平方呎,总建筑面积约为42854平方呎,2024年2月取得占用许可证[32][36] - 琼林街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7326平方米,2024年5月取得占用许可证[33][37] - 坚尼地城项目合并地盘面积约为7122平方呎,预计2025年最后季度完工[38][4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权益证券投资金额约为4153.1万港元(2024年:约4712.4万港元),投资组合含8只(2024年:8只)证券,本财政年度净购入证券投资公平值约575.3万港元,证券投资市值净减少约756.5万港元[54][5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持有百福控股有限公司3312.6万股,持股约2.10%,投资成本3819.5万港元,公平值亏损662.5万港元,公平值2650.1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0.55%[6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持有太平洋传奇集团有限公司1427万股,持股约5.21%,投资成本150.4万港元,公平值收益38万港元,公平值188.4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0.04%[6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持有新沣集团有限公司717万股,持股约0.24%,投资成本649.4万港元,股息收入3.5万港元,公平值亏损7.2万港元,公平值566.4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0.12%[6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持有冠中地产有限公司624万股,持股约2.68%,投资成本166.6万港元,公平值收益89.2万港元,公平值255.8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0.05%[6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持有永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224.3万股,持股约3.03%,投资成本753.2万港元,公平值亏损191.1万港元,公平值381.3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0.08%[60] - 2025财年,持续经营业务贷款融资业务减值亏损拨回约5.5万港元,2024年为47.3万港元[63][65]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贷款未偿还本金约2957.8万港元,2024年约为3102.3万港元[63][65][72][75]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贷款信贷风险集中金额约2957.8万港元,约55%(2024年约55%)的余额由估值1859.5万港元(2024年1774.5万港元)的物业作抵押[72][75] - 2025年3月31日,无抵押应收贷款为1342.1万港元,2024年为1405.2万港元[73] - 2025年3月31日,最大借款人和前五大借款人分别占应收贷款约33%(2024年约31%)和约94%(2024年约93%)[73] - 2025财年,公司固定利率应收贷款年利率为0%(含一次性前期费用)至8%,2024年为0%至14%[73]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贷款拨备约102.2万港元,2024年约为107.7万港元[74] - 2025年3月31日,除信用受损的应收贷款外,无逾期应收贷款[74] - 2025年3月31日无抵押应收贷款为1342.1万港元,2024年为1405.2万港元[76] - 2025年3月31日最大借款人本身及连同其他四大借款人分别占应收贷款约33%(2024年约31%)及约94%(2024年约93%)[76] - 2025年定息应收贷款利率介乎0厘(含一次性预付费用相当于三年贷款期贷款金额9%)至8厘,2024年为0厘至14厘[76]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贷款拨备约为102.2万港元,2024年约为107.7万港元[7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将发展物业、证券投资、贷款融资等现有业务,开拓其他机会,为股东提供回报[157][161] - 集团对香港物业及证券市场前景审慎乐观,认为长期将持续增长[158][161] - 公司将在挑战期寻找合适投资及撤资机会,补充物业投资组合[159][16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1月23日公司订立配售协议,配售235,000,000股,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69.5%,净收益41,877,000港元[126][128] - 2024年1月23日公司与佳豪修订2023年可换股票据,兑换价从3.70港元调至0.18港元,兑换股份数从56,486,486股调至1,161,111,111股[127][129] - 2024年5月31日集团转让有限合伙权益,代价370万美元(约28,971,000港元),7月完成交易[131] - 2024年5月31日公司出让有限合伙企业权益,代价370万美元(约2897.1万港元),7月完成出售[135] - 2024年6月28日公司拟出售香港庄士敦道物业,代价3600万港元,9月完成出售[132][136] - 2024年7月24日公司拟出售新加坡雅茂园物业,售价1200万新加坡元(约7221.6万港元),10月完成出售[133][137] - 2024年10月15日公司拟供股,以每股0.092港元向合资格股东发行最多6.76亿股,较收市价折让约8%,筹资约6220万港元[139][144]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4700万港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约1420万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139][144] - 供股将增加股份数超50%,须获独立股东在股东特别大会投票批准[140][145] - 供股股东特别大会于2024年12月19日举行,章程于2025年1月8日寄发[141][145] - 2025年2月3日公司宣布供股结果及兑换价调整,将可换股票据兑换价由0.18港元减至0.14港元[141][145] - 缴足股款供股股份于2025年2月5日开始在联交所买卖[141][145] - 2025年2月26日公司宣布更改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3月31日起生效[143][14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无严重违反适用法规影响业务运营的情况[153] -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商品价格浮动、能源成本上升等增加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150][155] - 气候变化对集团业务构成实体风险,影响环境、资产和供应链管理[151][155] - 公司董事长兼CEO赖罗球64岁,有超20年纺织业经验[166] - 公司副董事长雷玉珠67岁,有超30年纺织业经验,2003年任执行董事,20
珠江船务(00560)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21 16:52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 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會就本公告全部 或任 何 部份 內 容而 產生 或 因依 賴 該等 內容 而 引致 之 任何 損失 承 擔任 何 責任 。 茲 提 述 珠 江 船 務 企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本公司 」 )截 至 二 零 二 四 年 十 二 月 三 十 一 日 止 年 度 之 年 報 (「 二零二四年 年 報 」 )。 除 另 有 界 定 外 , 本 公 告 所 採 用 詞 彙 與 二零 二 四年 年 報所 界定 者 具有 相 同涵 義。 本公 司 僅此 補 充二 零二 四 年年 報 中 第 44 頁有 關 股票 期 權 計劃 下 可予 發 行之 股份 之資 料 如下 (有關 修 訂已 予 劃線 , 以方 便閱 覽 ): ( 於 香 港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 ( 股 份 代 號 : 00560) 有關本公司 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年報之 補充公告 香港 , 二零 二 五年 七月 二 十一 日 於本公告日期,本公司執行董事為劉廣輝先生、周軍先生及劉武偉先生 ...
安域亚洲(00645)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1 16:51
Ares Asia Limited 安域亞洲有限公司 非執行董事 Annual Report 年報 2024/2025 安域亞洲有限公司 二零二四至二零二五年年報 目 錄 2 公司資料 4 主席報告 5 管理層之討論及分析 9 董事會報告 18 董事之履歷詳情 20 企業管治報告 34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54 獨立核數師報告 59 綜合全面收益表 60 綜合財務狀況表 61 綜合權益變動表 62 綜合現金流量表 63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106 財務摘要 安域亞洲有限公司 二零二四至二零二五年年報 公司資料 安域亞洲有限公司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董事 執行董事 賴義鈞先生(又名Robert LAI) (主席兼行政總裁) 羅驍先生 嚴丹驊女士 獨立非執行董事 楊建邦先生 劉驥先生 權睿學先生 審核委員會 劉驥先生 (主席) 楊建邦先生 權睿學先生 薪酬委員會 權睿學先生 (主席) 楊建邦先生 劉驥先生 提名委員會 楊建邦先生 (主席) 劉驥先生 權睿學先生 公司秘書 李錫勛先生(於二零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獲委任) 馮美玲女士(於二零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辭任) 授權代表 賴義鈞先生(又名Robert L ...
有利集团(00406)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1 16:50
二零二四╱二零二五年年報 | 有利集團有限公司 B M I 建 築 全 生 命 周 期 組 裝 合 成 建 築 法 智 慧 工 地 年報 2024 / 2025 本年報採用環保紙印製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主席報告 11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2 合約撮要 16 董事及高層管理人員履歷 22 董事局報告 28 企業管治報告 40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77 獨立核數師報告 83 綜合損益表 84 綜合全面收入表 85 綜合資產負債表 87 綜合權益變動表 88 綜合現金流量表 89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163 投資物業一覽表 164 五年財務摘要 公司資料 董事局 執行董事 黃業强 (主席) 黃天祥 (副主席) 黃慧敏 (副主席) 申振威 獨立非執行董事 陳智思 胡經昌 楊德斌 楊俊文 審核委員會 薪酬委員會 陳智思 (主席) 黃天祥 胡經昌 楊俊文 提名委員會 胡經昌 (主席) 陳智思 楊俊文 企業管治委員會 陳智思 (主席) 黃天祥 黃慧敏 胡經昌 楊俊文 楊俊文 (主席) 陳智思 胡經昌 註冊辦事處 Clarendon House 2 Church Street Hamilton HM11 Bermuda ...
TAI CHEUNG HOLD(00088)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1 16:47
* 僅 供 識 別 目 錄 * 大昌集團 有限公司 | 財務摘要 | 1 | | --- | --- | | 公司資料 | 2 | | 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之簡歷 | 3 | | 董事局報告書 | 5 | | 企業管治報告 | 13 | |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 25 | | 董事局主席報告書 | 39 | | 綜合利潤表 | 41 | | 綜合全面收益表 | 42 | | 綜合資產負債表 | 43 | | 綜合股東權益變動表 | 45 | | 綜合現金流量表 | 46 | |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 47 | | 獨立核數師報告 | 93 | | 主要物業表 | 97 | | 五年財務概要 | 98 | 二零二五年度年報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88) 財 務摘要 | | 2025 | 2024 | | | --- | --- | --- | --- | | | 港幣百萬元 | 港幣百萬元 | 百分比轉變 | |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 | 62.8 | 74.9 | -16% | | 股息 | 148.2 | 148.2 | – | | 總權益 | 6,353.0 | 6,440.9 ...
奥传思维控股(08091)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1 16:46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GEM的特色 GEM的定位,乃為中小型公司提供一個上市的市場,此等公司相比起其他在聯交所上市的公司帶有較高投資風險。有 意投資的人士應了解投資於該等公司的潛在風險,並應經過審慎周詳的考慮後方作出投資決定。 由於GEM上市公司一般為中小型公司,於GEM買賣的證券可能會較於聯交所主板買賣的證券承受較大的市場波動風 險,同時無法保證於GEM買賣的證券會有高流通量的市場。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報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 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報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的資料乃遵照聯交所GEM證券上市規則(「GEM上市規則」)而刊載,旨在提供有關奧傳思維控股有限公司(「本 公司」)的資料;本公司的董事(「董事」)願就本報告的資料共同及個別地承擔全部責任。董事在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 確認就其所深知及盡悉,本報告所載資料在各重要方面均屬準確完備,沒有誤導或欺詐成分,且並無遺漏任何其他事 項,足以令致本報告所載任何陳述或本報告產生誤導。 目 錄 | 公司資料 | 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