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摩根士丹利-社会感知指数再度下降,建议启动第二轮刺激措施 ​​​
-· 2024-12-06 15: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现在是第二轮刺激政策的时机,预计下周将在CEWC实施第二轮刺激政策 [1] - 报告指出,自9月底重大政策转向以来,社会动态和情绪追踪器显示房地产和股市势头减弱,服务业消费表现不佳 [1] - 报告认为,尽管出口订单PMI有所回升,但房地产市场势头已经开始减弱,消费表现参差不齐,股市情绪有所软化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社会动态和情绪追踪器更新 - 报告指出,自9月底重大政策转向以来,社会动态和情绪追踪器显示房地产和股市势头减弱,服务业消费表现不佳 [1] - 报告提到,社会动态指标(SDI)在Q4再次软化,Q3有所稳定 [1] - 报告认为,持续的通缩压力和不足的需求刺激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1] 出口订单PMI回升 - 报告指出,中国出口订单PMI在11月(上升0.8个百分点)出现四个月来的首次回升,尽管发达市场(DM)PMI低迷,韩国出口疲软 [1] - 报告认为,这可能反映了由于潜在的进一步美国关税而增加的出口提前需求 [1] 房地产市场势头减弱 - 报告指出,房地产市场势头从11月开始减弱 [1] - 报告提到,主要城市的二手房价格环比保持正增长(0.5%)连续第二个月,但住房交易量自11月中旬以来已经超过了季节性因素 [1] - 报告指出,建筑业PMI自2020年2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首次跌破50,尽管基础设施资本支出在政策支持下保持弹性(土木工程PMI>52),这表明房地产资本支出将进一步下降 [1] 消费表现参差不齐 - 报告指出,汽车销量在11月进一步改善,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和新电动车型上市 [1] - 报告提到,尽管政策支持,但在线家电销量环比下降,因为10月的"双11"促销活动可能提前透支了一些需求 [1] - 报告指出,11月消费相关服务业PMI普遍软化,表明在就业和收入不确定性下,家庭消费意愿仍然疲软 [1] 股市情绪软化 - 报告指出,A股投资者情绪持续下降,盈利修正广度加速,地缘政治和贸易担忧加剧 [1] - 报告提到,尽管中国人民银行(PBoC)的市场稳定计划(互换和再贷款计划)提供了支持,但迄今为止仅使用了约10%的8000亿元人民币额度 [1]
摩根士丹利-社会感知指数再度下降,建议启动第二轮刺激措施
-· 2024-12-06 15: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无具体投资评级信息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房地产和股市势头正在减弱,服务消费表现不佳,社会动态指标(SDI)走软 [2] - 认为下周CEWC已经到了实施第二轮刺激措施的时候了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社会动态和情绪 - 专有的社会动态指标在第三季度有所稳定后,在第四季度再次走软,表明在需求刺激不足的情况下,持续的通货紧缩压力产生了社会影响 [2] - 出口提前的早期迹象:经季节性调整后,中国11月份出口订单PMI四个月来首次上涨(上涨0.8个百分点),不受发达市场PMI低迷和韩国出口疲软的影响,这可能反映出在美国可能进一步征收关税的情况下,出口前期投入需求增加 [2] - 然而,房地产市场势头已开始减弱 [2] - 十一月……虽然主要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连续第二个月保持正增长0.5%,但自11月中旬以来,房屋交易量下降幅度超过了季节性。与此同时,建筑业PMI首次跌至50以下(不包括2020年2月的新冠疫情),尽管在政策支持下基础设施资本支出保持弹性(土木工程PMI >52),但房地产资本支出仍将进一步下降 [2] - 消费表现仍喜忧参半:11月汽车销售增长进一步改善,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和新款电动汽车的推出。另一方面,尽管有政策支持,但经季节性调整后的线上家电环比下降,因为10月比往常更早的“双十一”促销活动可能提前带来了一些需求。11月消费相关服务业PMI也普遍走软,表明在就业和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家庭消费意愿仍然疲软 [2] - 股市情绪转软:A股投资者情绪继续下滑,盈利下调幅度加快,地缘政治和贸易担忧加剧。尽管如此,中国人民银行的市场稳定计划(互换和再贷款计划)的支持仍然温和,迄今为止,8000亿元人民币配额的使用率仅为10%左右 [2] 高频数据图表 - 图1:我们的跟踪估计显示,社交动态指标在2024年第四季度可能再次下滑 [5] - 图2:出口前期投入的初步迹象 [5] - 图3:10月至11月二手房价格环比小幅上涨 [6] - 图4:……但自11月中旬以来,房屋交易量出现了比季节性更大的下降 [6] - 图5:建筑业PMI首次跌破50 [10] - 图6:汽车销售进一步改善 [10] - 图7:但线上家电销量在十一月下降 [13] - 图8:酒店需求仍然低于平均水平 [19] - 图9:中国人民银行股市稳定机制运用缓慢 [17]
AI应用-软件 机器人及各类终端是2025最具赔率科创方向
-· 2024-12-06 15:17
行业或公司 * **AI机器人**:爱普特、托斯达、赵维基电 * **软件应用**:焦点科技、360、金山、迅飞、华为 * **AI眼镜**:咸鸭科技、雷宇光电、斯坦科技 * **其他**:中控技术、顶级数字、万兴、福兴、能科科技、润达医疗、明智电器、北特科技、安培隆、风条科技 核心观点和论据 * **AI机器人**:AI机器人是科创领域最具弹性的方向,爱普特、托斯达、赵维基电是核心标的。 * **软件应用**:软件应用是AI领域的重要方向,360、金山、迅飞等公司具有较大弹性。 * **AI眼镜**:AI眼镜市场空间巨大,雷宇光电、斯坦科技等公司值得关注。 * **计算机板块**:计算机AI应用和信创将交替上涨,预计明年三四月份达到高点。 * **投资方向**:AI应用大于新创,软件、机器人、AI终端等领域具有较大投资机会。 其他重要内容 * **AI眼镜市场**:AI眼镜市场空间巨大,预计2025年将迎来爆发。 * **脑机接口**:脑机接口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 **投资建议**:关注AI应用、软件、机器人、AI终端等领域,重点关注焦点科技、中控技术、顶级数字、雷宇光电、斯坦科技等公司。
大模型在华为云数字化运维的全面探索和实践
-· 2024-12-05 14: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大模型使能运维聚焦提升运维生产力,选高门槛、高人力、高价值场景,加速智能运维发展,改变运维交互模式,实现从自动化到无人化运维转变,需端到端构建应用体系 [70] - 业务演进分三阶段,算法架构以大小模型协同为主,未来技术需集成人机协同和AI Agent技术,基于大语言模型和人机协同技术构建运维智能中枢决策引擎,驱动运维无人化变革 [70][7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华为云智能运维发展之路 - 华为云AIOps发展分三阶段,2018 - 2020年是单场景智能运维,用传统ML算法;2021 - 2023年是串并联智能运维,可视、可决策、可执行;2024年起是大模型使能运维,采用LLM + 运维Copilot [5] - 不同阶段有不同智能运维场景,如早期有日志模版分析、云服务单指标异常检测等,中期有硬件故障预测、变更命令分级智能识别等,后期有自然语言问答、运维信息查询等 [5] 大模型使能运维规划 - 总体规划聚焦高价值、高门槛、高人力场景,面向长期规划,业务规划聚焦2条核心价值流,全面辅助运维人效提升 [6][7] - 故障处理和事件处理场景存在痛点,如故障处理起会时重复故障拉取、通报内容生成繁琐等,事件处理存在定级不合理、分流不合理等问题,对应有机会点,如故障处理可基于文本相似WR自动化判重、通过AI生成通报内容等,事件处理可智能分级、智能派单等 [7] - 构建运维盘古助手,多触点构建包括独立Web端、WeLink机器人、运维工具系统集成,聚焦运维人效提升,打造智能运维新高地 [8] 运维大模型难点和解法 - 围绕运维大模型4大难点,即语料少知识质量差、大模型幻觉、大模型逻辑推理难、业务应用难见效慢,构建6大方案 [18] - 运维语料数据增强采用大模型合成数据和语料持续迭代,围绕运维实际活动构建冷启动原始语料集,1个月完成10 + 运维语料数据集建设,语料质量80%,还可构建真实语料意图标注能力进行有效治理 [19][20][21] - 全流程运维知识治理确定运维知识地图,明确职责边界,统一知识管理和存储,构建知识消费运营体系,围绕事件知识等达成知识完整度90%,知识准确率85 + % [22][25] - 确定性运维意图理解通过多层路由,结合大小模型构建运维多场景智能问答意图识别能力,意图识别准确率从65%提升至80% + [26] - 增强RAG实践从知识问答改写到多路知识检索全面提升,问题理解准确率从50% + 提升至80% + ,Al答准率从30% + 提升至70% + [36][43] - 基于确定性编排构建大小模型协同的故障分析方案,借助COT结合故障案例确定故障分析步骤,结合编排框架实现执行链确定性编排,组合故障大小模型,小模型精确诊断定界,大模型确定预案推荐和总结 [44][46][48] - 多端触点集成实现运维助手全场景覆盖,改变用户交互行为,运维使用人群整体覆盖率达成30%,整体运维人效提升20% + [54][58] 总结和规划 - 总结指出大模型使能运维围绕提升运维生产力,加速智能运维发展,需端到端构建应用体系 [70] - 趋势包括业务演进分三阶段,算法架构以大小模型协同为主,未来技术需集成人机协同和AI Agent技术 [70] - 未来规划基于大语言模型和人机协同技术,构建运维智能中枢决策引擎,驱动运维无人化变革,打造人机协同运维副驾驶,涵盖故障处理、事件处理等多方面 [71][72]
从社区数据看大模型开发生态的全景与趋势
-· 2024-12-05 14: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大模型开发范式正在形成,行业参与者可关注趋势项目和新生态位做判断,做项目的人应利用好生态位或与中心生态位互动,有余力可创造新生态位;大模型正在重新定义软件,为开源世界带来改变 [61][6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案例:热点到数据 - 社区行为数据只反映部分社区关系,不全面、不充分,不能作为对项目「好坏」的公平评价,仅作参考 [10] - 从GitHub可获取项目活动数据、彼此关联信息,项目间可能存在依赖性、竞争性/可替换性、上下游(合作)等生态关系,但不必然 [11] - 以不同项目为出发点引入的项目不同,但PyTorch、llama.cpp、huggingface/transformers等热点项目易被引入;Kubernetes等项目未被引入,推测因其API稳定无需社区互动、计算与AI生态圈开发者有隔阂等 [24] - 开发者有扎堆现象,如中国开发者易与中国开发者互动;部分常用项目互动少,如大部分Nvidia项目 [24] 全景:社区关系网 - 全景图前置定义从开发阶段、供应链、运维、运行阶段等不同视角或线索,分析大模型生态中的变化点,包括围绕预训练模型、GPU的项目变化,服务中心转变,开发和应用流程智能化等 [28] - AI生态中的生态位包括开发应用/任务基础设施、资源供给基础设施等,涉及传统在线应用系统、智能应用系统、模型训练等多个方面 [30][32][60] - 可能的架构断言包括模型运行时可能与应用运行时并列,大模型供应链、CI和测试领域可能有更多变化 [33] 热点:项目与趋势 - 展示传统机器学习框架(BVLC/caffe、keras-team/keras等)、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引擎(apache/spark、dask/dask等)、推理部署服务引擎(huggingface/text-generation-inference、vllm-project/vilm等)、AI应用编排类框架(langchain-ai/langchain、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等)、传统IDE与AI交互式开发工具(JetBrains/intellij-community、spyder-ide/spyder等)的十年发展趋势 [37][40][45][50][55] 架构与全景图 - 再次提及AI生态中的生态位,指出PyTorch和vLLM最火,其他项目也各有机会 [60] - 对于进入AI生态的参与者,可类比20年前的LAMP,做应用或平台、基础设施本身;要关注趋势项目和新生态位,做项目利用好生态位或与中心互动,有余力创造新生态位 [61]
智能研发的点与面:蚂蚁代码大模型落地实践
-· 2024-12-05 14: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蚂蚁智能研发展开,介绍CodeFuse在研发全生命周期提效探索、蚂蚁大模型发展路线、智能研发发展路线,分析算法和工程关键技术与难点,还对未来软件研发领域发展方向进行思考 [4][10][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研发提效探索 - CodeFuse探索在蚂蚁研发全生命周期提效,涉及代码大模型探索,开发者在编写代码、调试代码等活动耗时多,代码补全、代码问答等功能使用占比受关注 [4][8][9] - 蚂蚁大模型发展历经多阶段,从2022年GPT - 3模型落地(0.25B模型、代码行补全)到2024年CodeFuse持续升级(BigCode第一名、仓库级代码问答等) [10][11][17] - 大模型能力演进包括集成平台知识库加训、结合平台能力智能化改造、通过SOP编排多领域Agent完成任务;效能平台产品从工具化向智能化、AI Native演进 [18][20] - CodeFuse代码大模型落地覆盖需求分析、编码自测、联调测试等环节,具备需求智能拆解、代码补全、测试用例生成等核心能力 [21] 智能研发发展路线 - 智能研发有Copilot + Chat、Copilot + Agent、AI Native三种模式Copilot + Chat是传统效能平台集成AI能力,在生成式、总结类、推理类场景智能化升级;Copilot + Agent是传统效能平台与AI能力深入结合,以领域Agent为核心升级;AI Native是AI能力友好嵌入用户操作 [25][26][28] 关键技术与难点 - 算法关键技术与难点:代码补全模型面临代码底座大模型到产品落地挑战,如代码能力、自回归训练、语法、感知范围、推理部署等问题,对应解决方案有预训练 + MFT微调、FIM、BlockFim、RepoFuse、ModelOps加速 [32][33] - 工程关键技术与难点:算法模型到产品落地存在触发时机、上下文边界、实时 + 耗时、效果优化、多模型/多策略等挑战,解决方法有触发时机优化、RAG + 程序分析、本地存储/索引、PE/前后处理、AB平台等 [34][35] - 解决模型幻觉问题:基于上下文感知学习(ICL)能力,通过预处理构建本地索引、结合RAG + 程序分析强化上下文、扩展感知边界,可提升测试集EM值,解决单文件补全不准问题 [41][45][47] - 解决代码生成不完整问题:基于Block - FIM能力,结合程序分析技术构建Block数据,解决大模型自回归训练不适合代码补全、FIM字符粒度切分样本语法不准确问题 [53][54][55] 未来方案思考 - 人工智能应用阶段分Intelligence、Agent、Copilot、Chat Bot、TOOL,体现人类与AI在工作中的不同协作程度 [58][59] - AI程序员(Multi - Agent技术路线)由调度Agent、需求拆解Agent等多个领域Agent组成,完成从用户需求到需求交付及运维监控等工作 [60][61] - 技术普惠方面,AI让技术更人性化,使更多人参与研发工作 [62][63]
股市为何-脱敏-汇率
-· 2024-12-05 11:18
行业或公司 无 核心观点和论据 - 韩国总统尹锡悦面临弹劾,可能影响中韩关系及市场稳定,需关注其对地缘政治和经济的潜在冲击。[2] - 人民币贬值受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外部因素包括美国对华制裁,内部因素包括中美利差及国内经济数据疲软。[2] - 近期人民币贬值与 A 股市场负相关性减弱,内需逻辑增强,金融、地产等内需板块表现较好,散户投资者参与度高。[2] - 央行对人民币汇率弹性容忍度上升,干预程度低于 2023 年 6-7 月,但 7.35 可能成为重要支撑位,需关注央行调控措施变化。[2] - A 股市场对汇率波动脱敏,主要由于外资参与度下降和散户投资者信心增强,以及国家维稳政策的积极作用。[2] - 需密切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治局会议,特别是财政、房地产和消费领域的政策,这将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2] - 如果人民币汇率突破 7.3,央行可能采取措施控制有序贬值,避免 2015 年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维护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2] 其他重要内容 - 昨天全球市场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 A 股和汇率的影响是什么?[3] - 近期人民币贬值的原因是什么?其对 A 股市场有何影响?[4] - 当前人民币汇率与 A 股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如何变化?[5] - 未来需要关注哪些关键点以判断人民币汇率及 A 股走势?[6] - 央行在当前汇率调控中的态度和措施有哪些变化?[7] - 如果人民币汇率突破 7.3,央行可能采取哪些措施?[8] - 当前股市对汇率波动脱敏的原因是什么?[9] - 未来需要关注哪些重要会议及其内容?[10]
半导体贸易摩擦-影响哪些品种
-· 2024-12-05 11:18
行业或公司 * **煤炭行业**:涉及焦煤、焦炭、PVC、甲醇、尿素和乙二醇等品种。 * **工业硅行业**:受中美半导体贸易摩擦影响较大。 * **油脂油料行业**:涉及豆粕和菜粕。 * **玉米行业**:价格跌破 2,100 元。 * **股指期货**:跌幅靠前。 * **碳酸锂**:价格降至 78,000 元以下。 * **螺纹钢**:跌幅较大。 * **金属镍、原油、白银、有色金属和棕榈油**:涨幅靠前。 * **生猪市场**:短期内价格下跌。 * **不锈钢市场**:面临原料镍价上涨和钢材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 * **PX 及 PTA**:受原油价格影响较大。 核心观点和论据 * **煤炭市场**:近期煤炭市场表现疲软,焦煤价格下跌主要受进口增加影响,相关煤化工产品如甲醇、尿素和乙二醇等价格也随之下跌,建议投资者反弹时看空。[1] * **工业硅市场**:受中美半导体贸易摩擦影响较大,建议投资者低位区间震荡操作,关注减仓时机。[1] * **油脂油料市场**:豆粕和菜粕创下新低,供应过剩,建议投资者持震荡偏弱观点。[1] * **玉米市场**:价格跌破 2,100 元,增仓下行,建议谨慎操作。[1] * **股指期货**:跌幅靠前,可能受板块轮动或宏观数据影响,目前处于调整阶段。[1] * **碳酸锂**:价格降至 78,000 元以下,螺纹钢跌幅较大,需注意风险。[1] * **金属镍、原油、白银、有色金属和棕榈油**:涨幅靠前,但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操作。[1] * **中美半导体贸易摩擦**:影响了相关品种如锡、镍和工业硅的价格波动,中国正努力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1] * **生猪市场**:短期内价格下跌,但过年期间需求增加可能推高价格,目前不建议抄底。[1] * **不锈钢市场**:面临原料镍价上涨和钢材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建议低位做多。[1] * **PX 及 PTA**:受原油价格影响较大,长期看空。[1] 其他重要内容 * **焦煤价格下跌对其他品种的影响**:带动了 PVC、甲醇和尿素等品种的下跌。[24] * **甲醇市场**:近期涨势较快,短期内存在调整需求。[28] * **玉米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主要有高温天气、生猪价格持续回落和中储粮收储政策变化等原因。[29] * **尿素市场**:近月表现较弱,但远月基本面依然不错。[32] * **橡胶市场**:最近几天走势较为强劲,但不建议立即做多。[35] * **碳酸锂市场**:价格已跌至 7 万至 7.8 万元以下,需要保持谨慎。[36] * **氧化铝市场**:现货价格从前几天的 5,600 元上涨到 5,800 元,即使相关领导人表示氧化铝不具备趋势性上涨基础,其盘面仍有创新高潜力。[37] * **纯碱市场**:存在隐性库存问题,近期纯碱增仓下跌,主要原因是隐性库存体量过大,加之基本面不佳。[40] * **玻璃品种**:预计玻璃重心震荡并有望反弹至 1,400 元左右。[42] * **铁矿石后期走势**:适合做空。[43]
大类资产配置月观点-注重政策发力方向的确定性与结构性影响
-· 2024-12-05 11:18
行业研究电话会议纪要总结 一、行业概述 * **行业**:未明确指出具体行业,但涉及大类资产配置、权益市场、大宗商品、债券、美元等多个领域。 * **核心观点**:关注政策变动,看好权益市场,低配大宗商品,维持债券标配,看多美元。 二、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政策变动**:12月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变量是国内外政策变动,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1] 2. **资产配置建议**:看好权益市场,相对低配大宗商品,维持债券标配,看多美元。[3] 3. **美联储政策**:美联储降息节奏放缓利好美元、利空美债;美国经济回流、减税政策利好美股估值和盈利,但通胀和就业紧张带来挑战。[4] 4. **国内经济**:国内经济基本面修复后边际放缓,国内权益市场更多看结构性机会,在宽松流动性支撑下,给予国内股指和国债标配建议。[6] 5. **大宗商品**:大宗商品需求传导效果滞后,建议低配;预计明年美联储降息空间约50个基点,这将给美债利率带来压力,并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7] 6. **消费数据**:国内消费数据和PMI显示经济基本面未加速上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市场风格可能从科技成长转向消费,服务消费对经济复苏有促进作用。[9] 7. **汽车家电行业**:汽车家电行业政策支持以旧换新,房地产政策积极,美元走势强势,人民币汇率短期内预计不会跌破7.3,但中长期存在变数。[14]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市场风格变化**:预计12月市场可能从科技成长转向消费,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对经济复苏有促进作用。[11] 2. **服务消费**:服务消费在居民整体消费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其可选属性比耐用品更强,对经济复苏有明显促进作用。[13] 3. **汽车家电行业政策**:政策支持汽车家电行业以旧换新,从9月、10月的数据来看效果显著。[14] 4. **国内利率及汇率走势**:国内年内再次降息概率较小,目前汇率跌破7.3关口,对应10年期国债长端利率跌破2%。[15] 5. **美元走势**:美元走势相对强势,并可能继续延续。[23] 四、总结 本次电话会议主要讨论了12月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观点和论据,涉及政策变动、资产配置建议、美联储政策、国内经济、大宗商品、消费数据、汽车家电行业政策、国内利率及汇率走势、美元走势等多个方面。会议认为,12月大类资产配置应关注政策变动,看好权益市场,低配大宗商品,维持债券标配,看多美元。
Property Data Monitor_Mainland China_ weekly sales improved; HK_ no meaningful pick-up
-· 2024-12-05 10:58
行业概况 * **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 * 周销售改善,60城周网签销售+33% W/W,同比+53%,较4年平均水平低21%。 * 武汉销售量异常高,但即使剔除武汉,同比增速仍超过30%。 * 11月60城销售预计同比+20%以上,而top 100开发商11月销售同比下降3%,后者可能更能反映最新趋势。 * 周二手房网签+12% W/W / +47% Y/Y,深圳、北京和上海表现突出。 * 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量仍处于高位,主要受上海影响。 * 深圳土地市场:CRL & COLI 以每平方米70,000元人民币的价格联合收购土地,预计毛利率超过20%。 * **中国香港房地产市场**: * 首次销售市场去化率较弱,周末仅售出63套,包括High Park II的第二批90套(去化率约为32%)。 * 35个顶级住宅的二手交易+19% W/W,但成交量仍为10月以来的第二低。 * 二手房价格温和上涨0.5% W/W。 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 * 中心线经理信心指数从54上升到59,达到自2023年3月以来的峰值。 * 60城周网签销售同比大幅增长,但需关注武汉销售量的异常情况。 * 二手房市场表现良好,深圳、北京和上海表现突出。 * 土地市场活跃,深圳“地王”交易。 * 行业观点:上周行业上涨5%,Sunac和Shimao等困境公司表现突出,可能因CEWC前的政策预期上升。 * **中国香港房地产市场**: * 首次销售市场去化率较弱,但二手交易量有所回升。 * 二手房价格温和上涨。 * 行业观点:上周行业表现略逊于恒生指数,HLP和Link REIT表现突出。 其他重要内容 * **分析师认证和重要披露**: J.P. Morgan可能与其研究报告中的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因此投资者应意识到该公司可能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可能影响该报告的客观性。 * **分析师团队**: Karl Chan,J.P. Morgan证券(亚太)有限公司 * **数据来源**: CREIS,Wind,Centaline,Midland,香港政府,香港交易所,Similarweb,J.P. Morgan 总结 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呈现复苏迹象,但中国香港房地产市场仍面临挑战。分析师建议关注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增长和土地市场活跃度,以及中国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变化和需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