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档
区域研究报告:海南省及下辖各市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4-12-18 14:07
海南省经济实力分析 - 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地处我国最南端,具备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省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热带滨海度假胜地,并积极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海南省形成了以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新兴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中旅游业是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全省重点发展的产业。2023年海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51.1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位列全国第2位。2024年前三季度,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海南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83.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 [1][7] - 海南省内各市县资源禀赋和发展战略导向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其中海口经济总量稳居第一,儋州由于和洋浦实现一体化发展,经济总量位居第二,与三亚同属第二梯队;其余市县经济实力相对较弱。2023年由于旅游业复苏带动经济增长,各市县地区生产总值均实现较高增幅。2024年前三季度,海南省各市县经济增长有所放缓 [2][52] 海南省财政实力分析 - 海南省综合财力主要由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力构成,且对上级政府补助收入和债务收入有较大依赖,财政实力在全国排名靠后。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900.71亿元,较上年增长8.20%,收入规模位列全国第28名,其中税收收入为667.37亿元,较上年增长9.52%,税收比率为74.09%,收入质量水平较高;当年海南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40.05%,较上年上升0.36个百分点,自给水平仍欠佳。2023年海南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463.89亿元,同比下降1.06%,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为49.11%,较上年下降4.29个百分点,支出平衡对债务收入的依赖度升高。2024年前三季度,海南省综合财力有所下滑,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66.91亿元,同比略降0.3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228.64亿元,同比下降11.41% [3][32] - 2023年海南省各市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依然差距较大,其中三亚与海口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远超其他市县,对地方政府财力的贡献也较大。从增速看,三亚、陵水和临高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幅度位居前列,其余大部分市县则呈现不同幅度下降,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排名第二的海口亦有27.01%的降幅。2024年前三季度,三亚和海口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分别为69.01亿元和60.99亿元,仍领先于其他市县,但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降幅分别为12.20%和22.80% [5][91] 海南省债务状况分析 - 2023年以来,海南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增长较快,但债务规模在全国36个省市中仍处于较低水平。2023年末,海南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4106.1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19.51亿元;与财政实力相对比,是当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56倍,该比例较上年增加0.37倍,该指标位列全国36个省市降序排列第13位,较2022年上升2个位次,债务压力有所增大。海南省内公开发债城投企业相较于全国其他省市较少,城投债发行规模较为有限;2023年末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为49.27亿元,城投债务规模小 [6][109] - 海南省下辖各市县政府债务规模体量差异较大,主要集中于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文昌市、东方市和琼海市,2023年末全省各市县政府债务余额均呈增长态势。在债务规模较大的市县中,财政实力较强的海口市和三亚市债务负担相对较轻,同时其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大,可对债务的偿付提供较好补充,其他大部分市县由于财力较为有限,政府债务负担相对较重。目前海南省仅儋州市和海口市各有一家发债城投企业,存续债券余额和带息债务规模均不大,偿债压力较小 [7][112] 海南省各市县经济实力分析 - 海南省内各市县资源禀赋和发展战略导向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2023年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变化不大。省会城市海口市GDP为2358.44亿元,占全省GDP的31.23%,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儋州市由于和洋浦实现一体化发展,经济总量位居第二,与三亚市同属第二梯队,当年儋州市和三亚市GDP分别为1002.84亿元和971.34亿元,合计占全省GDP的26.14%;澄迈县、琼海市、文昌市、万宁市、陵水县、东方市、临高县和乐东县8市县GDP合计占全省GDP的33.78%,位于第三梯队,GDP居于210-500亿元区间;昌江县、定安县、屯昌县、琼中县、保亭县、白沙县和五指山市7市县为第四梯队,GDP分布在40-165亿元之间 [55][77] - 2023年,海南省下辖18个市县地区生产总值均实现6%以上的正增长,其中当年经济增速最高的为三亚市和儋州市,增速分别为12.0%和11.9%,也为增速增幅最大的市县;当年海口市经济增速也较高,为9.3%,此外其余15个市县经济增速均低于海南省平均水平,其中五指山市最低,为6.0% [58][60] 海南省各市县财政实力分析 - 2023年,海南省绝大部分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增长,收入规模基本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各市县财政实力仍呈明显的梯度差异,其中海口仍遥遥领先,三亚、儋州和澄迈财政实力也较强,同时收入质量及自给率排名亦处全省上游,其他大部分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小,同时收入质量及自给率水平普遍较弱。2024年前三季度,海南省多数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增长,但增幅普遍不高 [79][87] - 2023年海南省各市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依然差距较大,其中三亚与海口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远超其他市县,对地方政府财力的贡献也较大。从增速看,三亚、陵水和临高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幅度位居前列,其余大部分市县则呈现不同幅度下降,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排名第二的海口亦有27.01%的降幅。2024年前三季度,三亚和海口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分别为69.01亿元和60.99亿元,仍领先于其他市县,但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降幅分别为12.20%和22.80% [91][97]
区域研究报告:黑龙江省及下辖各市(地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4-12-04 13:55
黑龙江省经济实力分析 -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和粮食产地,以能源、装备、石化和食品等传统产业为主导产业,但受资源衰竭、产业结构、人口老龄化及人才流失等因素制约,经济增长较为乏力,经济规模持续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2023年,黑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万亿元,规模居全国各省市降序排列第25位;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6%,增速低于全国水平2.6个百分点,成为当年全国经济增速最低的省份[1] - 从产业结构看,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农业对经济的贡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经济则增长乏力,服务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拉动力。2023年,全省分别实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3518.3亿元、4291.3亿元和807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2.3%和5.0%[1] - 2023年黑龙江省消费市场升温,但投资和进出口增速明显下滑,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低于全国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万亿元,同比增长2.3%,全省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状态[1][29] 黑龙江省下辖地级市经济实力分析 - 2023年黑龙江省各地市经济格局变动不大,经济总量仍呈明显分化态势。其中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其经济首位度仍显著,油城大庆规模次之,当年二者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576.3亿元和2862.5亿元,合计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3.1%。除哈庆齐绥4市外,其余9个地市GDP规模均在千亿元以下[2] - 从增速看,2023年全省各地市经济增速总体较上年下滑,其中经济体量较小的大兴安岭转为负增长,当年增速为-0.4%,较上年下降5.6个百分点,成为当年全省唯一负增长及增速降幅最大的地区;而作为上年全省唯一负增长的大庆则转为正增长,增速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至1.8%,是当年全省经济增速增幅最高的城市[2] - 从产业结构看,目前第三产业在黑龙江省各地市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全省共有10个地市三产占比超过40%,其中哈尔滨、牡丹江、大兴安岭占比过半,省内第一大工业城市大庆仍以二产为主[2] 黑龙江省财政实力分析 - 黑龙江省财政实力在全国各省市中相对偏弱,财税收入质量一般。2023年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6.15亿元,同比增长8.2%,税收比率为61.6%,略高出上年0.1个百分点,在全国31省市中分别排名第25位、第27位[4] -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矛盾仍突出,公共财政支出对上级补助收入、债务收入等依赖较大。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仅为24.2%,上级补助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合计的比重为46.7%,对财政支出缺口形成重要补充[4]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黑龙江省财力贡献较小,且2023年继续减收,自平衡能力持续减弱。当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48.18亿元,同比下降3.1%;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为21.8%,较上年下滑5.9个百分点[4] 黑龙江省下辖地级市财政实力分析 - 黑龙江省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次序大致相同。2023年,哈尔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领先其他地市,为313.1亿元;依托于雄厚的油化工业基础,大庆以170.1亿元居全省第二位,但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有所下降;齐齐哈尔则首次突破百亿元,以112.2亿元居全省第三位[5] - 从增速看,2023年除大庆(-7.1%)仍为负增长外,其余地市呈现不同程度的正增长,增速处于4%-37%之间。从构成看,2023年全省各地市税收收入整体呈增长态势,增速均值达到10%,其中增速最高的是体量较小的伊春,增速为24.3%[5] - 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能力普遍偏低,除大庆(46.1%)外,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在35%以下,对上级补助的依赖程度高[5] 黑龙江省债务状况分析 - 2023年以来,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大政府债券发行力度,以一般债务为主的政府债务规模保持增长,在全国各省市中仍处于中下游水平,截至2023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为8497.3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206.4亿元,位于全国31个省市降序排列第25位[8] - 由于自身财力偏弱,政府债务相对负担较重,以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2023年黑龙江省该指标为6.09倍,位列全国31个省市该指标降序排列第7位[8] - 从黑龙江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情况来看,全省城投企业2023年末带息债务合计为1039.38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规模降序排列中排名第26位[8] 黑龙江省下辖地级市债务状况分析 - 2023年末哈尔滨政府债务余额在黑龙江省内各地市中规模仍最大,达3253.3亿元,占全省债务规模近四成;其次为牡丹江、绥化、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5市,政府债务余额处于500亿元-580亿元之间,压力相对较重[9] - 大兴安岭政府债务余额为46.2亿元,绝对规模系全省最小,但全省政府债务相对压力最轻的是大庆,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数的比值为2.7倍,其余地市该比值处于3倍至9倍之间[9] - 黑龙江省城投平台债券余额在全国各省市中相对较小,截至2024年9月末仅哈尔滨、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4市存在存续城投债,期末债券余额合计为142.6亿元,较2023年9月末继续减少39.9%[9]
区域研究报告:山西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4-11-28 11:42
山西省经济实力分析 -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矿产资源大省,也是我国首个全国能源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近年来山西省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并将制造业振兴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但地方经济对煤炭及相关产业的依赖性仍较强。2023年山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万亿元,排名全国第20位,经济增速为5%,较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略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1][8] - 2023年山西省总体投资需求不足,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正转负,同年山西省出台一揽子促消费政策,全省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但受重点外贸企业拖累,进出口规模持续下降[8] - 2024年上半年,煤炭价格持续震荡下行,加之安监趋严以及资源税上调等因素影响,山西省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当期经济增长1.9%,较上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1] 山西省各地市经济实力分析 - 山西省各地市经济体量呈梯度分布,2023年规模排序与上年一致。其中省会太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优于其他地市,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73.74亿元,占全省GDP的21.69%,当年经济增速为3.8%,较上年微增0.5个百分点[2] - 2023年其余城市梯度差异不大,2022年排名末位的阳泉市经济体量突破千亿元后,目前各市规模均处于1000-3000亿元区间,其中排名第二的长治2023年GDP为2806.20亿元,其后的吕梁、晋城、运城和临汾均在2300亿元规模左右[2] - 从经济增速看,受益于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以及煤炭产能核增红利不断释放,临汾市经济增速上升2.4个百分点至7.6%,晋城市以7%的增速维持第二位,朔州市经历上年低速增长(1%)后,2023年增速回升3.7个百分点,其余城市当年增速位于3%-5.6%区间,增速变动均在2个百分点以内[2] - 2024年上半年度,临汾和晋城保持较快经济增长,规模排序有所提升,其余地市经济呈低速或负增长,其中吕梁受上年底突发安全事故影响较大,排位下降较多[2] 山西省财政实力分析 - 山西省地方财力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主,2023年受上年高基数及煤炭价格回落叠加因素影响,山西省税收收入不达预期,同年各级财政加大了非税收入的挖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略超上年规模。当年山西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79.37亿元,居全国各省市降序第13位,较上年下降2个位次,微增0.74%[2][3] - 2023年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54.83%,较上年下降3.98个百分点,财政自给程度偏低;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省份,山西省可持续获得较大规模的上级补助收入,2023年为2588.47亿元[3] - 2023年山西省房地产市场行情欠佳,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4.33%至601.77亿元[3] - 2024年上半年度,受煤炭等工业产品量价齐跌等因素影响,全省税收收入大幅减收,拖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大幅下降10.9%至1743.3亿元[3] 山西省各地市财政实力分析 -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山西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分化明显,2023年受煤炭价格波动影响,多数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呈现低速增长或负增长,仅运城市收入增速略有上升[4] - 2023年太原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49.24亿元,依然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处于第二梯队的吕梁市、长治市和晋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270-335亿元区间,排名与上年相同,其余地市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不足200亿元[4] - 2023年各地市税收贡献度均有所下降,其中朔州市税收比率为86.24%,较上年略降1.67个百分点,维持较高水平[4] - 财政平衡方面,2023年运城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虽小幅提升,但仍为全省最低(24.01%),同年其余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压力均有所加大[4] - 2024年上半年,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呈下降趋势,除太原、运城和临汾外,其余地市均呈双位数降幅[4] 山西省各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分析 - 2023年房地产市场仍然承压运行,下半年太原市和大同市均加大了中心城区优质土地供应,而阳泉市近年来房地产投资规模较小导致年度间增速波动较大,三地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也有所提升,其余各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出现双位数降幅[5] - 绝对规模来看,2023年全省仅太原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超百亿元(196.22亿元),其余地市规模均不足60亿元[5] - 山西省各地政府性基金收入对支出覆盖均不高,同年各市政府性基金自给率均不足60%,收支平衡对专项债务转贷收入依赖较大[5]
区域研究报告:陕西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4-11-27 14:23
经济实力 - 2023年陕西省生产总值为3.38万亿元,全国排名第14位,增速低于全国水平[1][6][8] - 2024年上半年陕西省GDP为1.63万亿元,同比增长4.3%[1][6][8] - 关中地区经济占全省的60%以上,西安市GDP为1.20万亿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一[2][42] - 陕北地区GDP占全省的27.7%,榆林市GDP为7091.44亿元,排名全省第二[2] - 陕南地区经济体量较小,工业发展落后[2] 财政实力 - 2023年陕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437.60亿元,自给率为47.9%,依赖上级补助[3][27] - 西安和榆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71.1%,榆林税收占比最高,为82.0%[3][58] - 2023年陕西省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785.54亿元,同比下降9.3%[3][27] - 西安、安康、汉中和商洛政府性基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率超过82%[4][66] 债务状况 - 2023年末陕西省政府债务余额为10855.37亿元,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率为3.16倍[4][79] - 西安政府债务余额占全省的37%,陕南地区债务压力尤为突出[5][83] - 2023年末陕西省城投债存续余额为2445.76亿元,2025-2027年到期规模较大[88][97] - 西安城投债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率为207.2%,城投债务负担突出[88][93] 产业结构 - 2023年陕西省三次产业结构为7.8:47.6:44.6,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5] - 陕西省传统产业发达,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为支柱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1.9%[16][18] - 2023年陕西省服务业增加值为1.51万亿元,同比增长4.1%[20] 投资与消费 - 2023年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3%,民间投资下降8.8%[21] - 2023年陕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759.01亿元,同比增长3.4%[23] - 2023年陕西省进出口总值为4042.06亿元,同比下降14.9%,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9.6%[24][26]
区域研究报告:山东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4-11-22 15:04
山东省整体经济情况 - 山东省2023年经济恢复向好,地区生产总值92068.7亿元,居全国第三,较上年增长6.0%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2024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71981.3亿元,仍居全国第三,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1][9] - 2023年山东省三大需求中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速分别为5.2%、8.7%和1.7%,2024年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3.9%、5.2%和3.0%[1] - 山东省产业基础稳固,农业大省地位进一步稳固,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31.9亿元,增长5.1%,2024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57亿元,同比增长4.0%,工业经济增速整体提升较快,2023年工业增加值2.9万亿元,增长6.3%,2024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服务业稳步回升向好,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4.96万亿元,增长5.8%,2024年1 - 8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17][18][21] - 2023年山东省房地产市场继续低位运行,投资及销售端均下行,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168.9亿元,比上年下降10.2%,2024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5997.3元,同比下降12.2%[22] 山东省财政实力情况 - 2023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64.8亿元,同比增长5.1%,收入规模居全国第五,税收比率为70.1%较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2024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65.1亿元,同比增长3.6%[2][28] - 2023年山东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925.4亿元,同比下降19.0%,2024年前三季度土地市场低迷预计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承压[2][3] 山东省债务状况 - 2023年末山东省(不含青岛市)政府债务余额23900.7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6.5%,债务规模超越江苏省仅次于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政府债务覆盖程度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6][7][80] - 2023年山东省城投债市场发行额及存量额在全国各省市处于上游水平,2023年发行额为3248.0亿元,较2022年增长39.7%,2024年前三季度发行额为2667.2亿元,发行规模列全国各省市第三[86][87] 下辖各市经济情况 - 2023年山东省内各市经济沿海和省会城市较发达,内陆城市有发展梯度,各市经济均增长且增速提升,2023年除东营市和德州市互换位次外,其余各地市经济规模排序与上年一致,2024年上半年度除淄博市和菏泽市互换位次外,其余各市规模排序与2023年一致[2][35] - 2023年青岛市、济南市、烟台市经济总量居全省前三,2023年青岛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60.3亿元,济南市12757.4亿元,烟台市10162.5亿元,其余各市经济总量处于2100亿元至7700亿元之间[35] - 2023年山东省大部分地市投资增势走低,消费市场逐步改善,外贸发展速度大部分地市有所缩窄,2024年上半年度各市经济平稳发展[2][35] 下辖各市财政实力情况 - 2023年山东省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仅泰安市和威海市位次调换,2023年青岛市和济南市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7.9亿元和1060.8亿元,烟台市和潍坊市分列第三和第四位,分别实现673.9亿元和608.3亿元,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位于180亿元至480亿元区间,2024年上半年度青岛市和烟台市增速不理想为0.6%,其余各市增速位于3.7% - 5.7%区间[4][57][60][61] - 2023年山东省内大部分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下行压力加大,仅东营市、德州市和聊城市增长,2023年青岛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降幅扩大,规模仍居全省第一,济南市降幅收窄,潍坊市降幅明显,规模排名下降,烟台市和威海市降幅显著,规模排名下跌,2024年前三季度部分地市土地成交额同比增长,部分地市下滑,青岛市降幅最为显著为46.8%[5][69] 下辖各市债务状况 - 2023年末山东省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经济体量较大区域,12个地级市政府债务余额超千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个城市,青岛市和济南市政府债务规模突出,分别为3620.0亿元和3180.4亿元,其余地市债务余额位于1000亿元至2400亿元区间,各地市债务余额均较上年增长,潍坊、东营和枣庄三市增速超过20%,其他地市增速处于11% - 20%之间,济南市和青岛市债务压力相对较小,其余地市相对较大[8][82] - 2023年以来山东省城投债市场各地市均有发债,2024年以来各地市前三季度城投债发行情况分化,滨州市、东营市、青岛市和潍坊市当期发行量超过2023年全年水平,德州市当期未有城投债发行,威海市债务负担最为突出,2024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2023年末带息债务余额与当地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率高达6.8倍,青岛市、潍坊市和济南市债务负担也较重[87]
《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解读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4-11-22 15:02
金融租赁公司设立相关 - 2024版《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提高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为1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可自由兑换货币[3][9] - 不同类型主要出资人有不同条件限制如商业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总资产要求从8000亿降至5000亿人民币或等值货币[3] - 要求有一名主要出资人且出资比例不低于51%[14] 股东义务相关 - 主要股东应在必要时补充资本支付困难时提供流动性支持[5][12] - 大股东应正当行使股东权利不得阻挠中小股东参会[5][12] - 股东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12] 业务范围相关 - 基础业务和专项业务有明确规定且2024版有所调整[5] - 明确金融租赁公司业务经营规则包括租赁物选择等[16] 监管相关 - 2024版增设部分监管指标如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13][16] - 部分金融租赁公司面临整改要求[16]
区域研究报告:江苏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4-11-22 14:52
江苏省整体经济实力分析 - 江苏省区位优势显著产业结构优良是全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2023年经济回升向好总量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人均GDP仅次于京沪居第三2024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7%增速较上年同期略降0.1个百分点 [1][8][9] - 2023年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先进制造业增势较好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有所恢复服务业支柱地位稳健金融业和邮政电信行业稳定增长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强劲复苏回升2024年前三季度工业生产持续向好服务业增势平稳向好 [1][8][16][18] - 2023年投资和消费保持增长对外贸易规模下降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低迷2024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 [1][18][20] 江苏省各地市经济实力分析 - 2023年各地市GDP总量排名与2022年相比未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差异化显著苏南地区的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和苏中的南通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经济体量小的地市主要分布于苏北地区各地市在人均GDP地均GDP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表现出明显梯度特征2024年前三季度各地市经济总体呈较平稳增长 [2][32][35] - 2023年各地市经济增速较上年均有所回升经济增速在4.6% - 10.2%区间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多在5% - 7%区间 [2][32][35] - 2023年各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明显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增速出现分化多数地市房地产投资仍呈下降态势但降幅总体有所收窄 [2][35][51] 江苏省财政实力分析 - 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全国前列财政收入稳定性较好财政自给能力较强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扭转上年降势同比增长7.25%至9930.18亿元增速较上年回升14.8个百分点当年税收收入占比为80.33%财政自给率为65.15%居全国第五位 [2][21][25] - 江苏省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总体维持在较大规模对综合财力形成较强支撑但受房地产及土地市场景气度下行影响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继续呈下降态势2023年全省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10316.13亿元同比下降10.13% [2][21][30] - 2024年1 - 5月主要受上年同期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规模大形成较高基数同时受到结构性减税政策因素等影响江苏省税收收入有所下降 [2][21][26] 江苏省各地市财政实力分析 - 2023年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排名与2022年相比未发生变化且与GDP排名总体相当部分地市存在GDP总量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倒挂情况苏南地区财政实力较强苏北地区财力整体偏弱苏州南京无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超千亿元合计占比达54.67% [4][56][57] - 2023年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呈正增长连云港宿迁和南通增速相对较高南京增速最低各地市财政收入质量差异有所减小财政自给程度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苏南地区财政自给程度整体较好苏北地区财政自给程度相对较弱 [4][57][59] - 2023年江苏省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集中于苏州常州南京和无锡等经济体量相对较大的地市受房地产及土地市场景气度下行影响多数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下降且增速差异较大仅盐城连云港和镇江为正增长 [5][64][65] 江苏省债务状况分析 - 2023年末江苏省政府债务余额为22732.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5%债务规模仅次于广东省和山东省位居全国第三位但因其财政实力强财政收入对债务的覆盖程度仍较好 [6][71][73] - 2023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是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29倍位列全国36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升序排列第7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近年来江苏省持续推进隐债化解和债务管控但城投债发行额和余额持续居全国各省首位 [6][71][73] - 江苏省城投平台企业多平台带息债务规模大2023年末全省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达7.99万亿元是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05倍在全国排名均居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城投带息债务的覆盖程度较弱 [6][95][96] 江苏省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 - 2023年末共有10个地市政府债务余额超过千亿元南京以3070.03亿元的规模居首位镇江以2459.08亿元的规模居第二位苏北地区的宿迁淮安连云港政府债务规模相对较小 [6][77][82] - 从城投主体及城投债务分布来看江苏省城投企业及存量城投债城投带息债务主要集中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从城投平台带息债务压力看2023年以来得益于债务管控各地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压力较上年末变动总体不大其中苏州无锡和宿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压力相对较小盐城泰州和淮安城投带息债务负担相对最重 [6][87][101]
浙江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4-11-22 14:52
浙江省经济实力分析 - 浙江省民营经济、商品贸易等发展充分,2023年经济总量达8.26万亿元,同比增长6.0%,规模居全国第四,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约67.2%,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6万亿元,同比增长5.4%[1][7][9] - 2023年新兴产业引领工业经济稳步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24万亿元,同比增长6.0%,民营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达91.4%,2024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17][19] - 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为4.63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较上年上升3.9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全省生产总值增长3.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2%[15] - 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6.1%,较上年下降3.0个百分点,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较2023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17][19] -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26万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较2022年回升2.5个百分点,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万亿元,同比增长4.2%[18][21] - 2023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90万亿元,外贸规模保持全国第三,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6%,增速进一步回落8.5个百分点,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3.93万亿元,同比增长6.7%[19][21] 浙江省财政实力分析 -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恢复增长,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00.51亿元,规模居全国各省市第3位,同比增长7.0%,其中税收收入为7124.55亿元,同比增长7.6%,2024年1 - 8月,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38.71亿元,同比下降1.3%[2][22][26][33] - 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8363.13亿元,同比下降16.9%,2024年前三季度,下辖各市土地成交额延续下滑态势,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压力预计仍呈上升趋势[2][3][31][64] 浙江省债务状况分析 - 2023年末浙江省(含宁波)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2885.95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3.5%,增幅同比收窄2.2个百分点,区域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4][70] - 2023年全省城投债发行额为6187.98亿元,同比增长34.0%,规模排名全国第二位,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城投债发行额为3586.05亿元,净融资额转负[6] 下辖各市经济实力分析 - 2023年下辖各市实力格局基本稳定,经济增速普遍回升,消费市场总体呈现恢复性增长,投资及外贸表现继续分化,2024年前三季度各地市经济总量排序较2023年未发生变化,经济增速差异进一步缩小[38][55] - 2023年杭州市和宁波市经济总量稳居第一梯队,温州、绍兴、嘉兴、台州和金华市位于第二梯队,湖州、衢州、舟山和丽水市处于第三梯队,2024年前三季度各地市经济增长情况有所不同[40][55] - 2023年人口主要分布在环杭州湾和温台地区,杭州市常住人口超千万,省会人口集聚效应明显,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较2022年末增加约50万人,下辖各市均呈现人口净流入状态[44] - 2023年下辖各市消费增速普遍回升,投资及外贸表现继续分化,2024年前三季度各地市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增长,外贸表现仍有分化[47][55] 下辖各市财政实力分析 - 2023年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扭转下滑态势,呈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性增长,2024年1 - 7月,受多种因素影响,省内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转为负增长或低速增长状态[57][58][64] - 202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总体呈下滑态势,杭州、宁波、绍兴和嘉兴市等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市降幅尤为显著,丽水和温州基金收入逆势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下辖各市土地成交额延续下滑态势,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压力预计仍呈上升趋势[64][66][67] 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 - 2023年末各市政府债务规模排序与经济体量序列基本一致,仅丽水市政府债务排名高于其经济体量排名,嘉兴市政府债务规模超过绍兴市,大部分地市政府债务保持两位数增长[78]
区域研究报告:上海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4-11-22 14:51
上海市整体经济情况 - 上海是我国经济中心和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具有集聚、辐射功能,2023 - 2024年1 - 9月生产总值分别为4.72万亿元和3.44万亿元,同比增长5.0%和4.7%,第三产业是主要经济增长动力,第二产业增长承压但新动能在壮大 [1] - 2023年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为13.8%、12.6%和0.7%,2024年1 - 9月增速分别为6.7%、 - 3.4%和0.0%,2024年主要增长动力有所减弱,消费增长承压突出,不过随着政策推进,高质量发展仍在扎实进行 [1] 上海市下辖各区经济情况 - 各区功能规划和产业发展定位清晰,中心城区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郊区重点打造高端产业集群,从人均经济指标看,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经济发达程度高于郊区,且各区GDP规模差异大,可划分为不同档次 [2] - 2023年除松江区GDP增速为负外,其余各区均恢复增长,中心城区增速均值高于郊区,且不同梯队的区增速各有差异 [2][3] 上海市财政实力情况 - 财力稳健雄厚,收入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主,在全国主要城市中领先,对非税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债务收入依赖度低,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12.5亿元,同比增长9.3%,2024年1 - 6月累计完成4674.0亿元,同比增长1.2% [4] - 市级财力强,市对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区级自给率总体不高,中心城区转移支付规模小于郊区,2023 - 2024年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情况各有不同,郊区增长承压,中心城区较好 [5] - 城市建设完善,产业成熟,对土地财政依赖度不高,202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4.2%,2024年1 - 6月同比增长14.7%,下辖各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减变动差异大 [5][7] 上海市债务状况 -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严格,总量规模控制得当,2023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为883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4%,低于财政部核定限额,债务率低于国际和全国平均水平,财力对债务覆盖程度好,风险总体可控 [8] - 下辖各区政府债务整体处于低水平,2023年末部分区债务规模下降,郊区债务规模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部分区债务余额占限额比重高,债务增量空间小,个别区债务压力相对较大但可控,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及存量债券规模相对小且集中于市本级和奉贤区 [9]
福建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新世纪资信评估· 2024-11-22 14:51
福建省整体经济实力分析 - 福建省经济总量大且增长稳定2023年经济总量超五万亿达5.44万亿元位列全国第八同比增长4.5%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万亿元同比增长5.5%高于全国增速0.7个百分点[1] - 人均生产总值高202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99万元位列全国第四[1] -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9:44.1:50.0传统主导产业支撑明显新兴产业增势良好服务业不断发展[1] - 经济外向程度高外贸面临不确定性因素较多[1] - 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长三角和珠三角中间区域是改革开放前沿重地在承接产业辐射、对外贸易方面有区位和政策优势[1][9] - 交通基础设施健全形成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10] - 政策环境良好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国家支持发展海洋经济和对外经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11][12] 福建省财政实力分析 - 财政实力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92.04亿元同比增长7.6%位居全国第12位其中税收收入2341.94亿元同比增长11.9%[2] - 202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延续下滑趋势受土地类基金下降影响当年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70.68亿元同比下降21.3%地方综合财力承压[2] - 2024年1 - 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16.87亿元同比增长1.4%税收收入1659.21亿元同比下降1.8%[2] 福建省下辖各市经济实力分析 - 区域发展不均衡沿海地区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优于内陆地区[2][41] - 福州市为省会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工业结构优服务业优势显著2023年经济总量1.29万亿元同比增长5.2%居全省首位[2][44] - 泉州市轻工业发达民营经济活跃2023年经济总量1.22万亿元同比增长4.8%[2] - 厦门市计划单列市对外贸易起步早港口优势明显外贸依存度高服务业发达2023年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三位[2] - 漳州市制造业基础好第二产业对经济总量贡献较高[2] - 其他地级市经济体量有限经济发展水平一般[2] - 2024年前三季度各市经济保持增长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回升[2] 福建省下辖各市财政实力分析 - 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延续经济分化特征厦门市规模居全省首位福州市和泉州市次之其他各市差距较小[4][63] - 2023年除厦门市外各市税收比率大多提高厦门市税收比率略降但仍保持较好水平[4] - 2023年各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大多提高厦门市自给能力突出泉州市和福州市自给率也较高三明市和南平市收支平衡依赖上级补助[4] - 2024年1 - 8月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但增速分化规模排序与2023年基本相同[4] - 2023年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除泉州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小幅增长外其余各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均下滑对地区财力贡献度减弱[5] 福建省债务状况分析 - 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继续增长整体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债务风险整体可控[6] - 2023年末福建省(不含厦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11690.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34%规模位于全国各省市降序排位第15位[6] - 2023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不含厦门市)是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含厦门市)的4.39倍该指标位列全国各省市第15位[6] - 福建省城投债规模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平截至2024年9月末城投债余额为2583.14亿元位列全国各省市第12位[7] - 福建省存续城投债主要集中在泉州市、福州市和厦门市其余各市规模较小[8] - 2023年末福建省全口径城投平台带息债务合计7108.36亿元在全国各省市居第15位[8] - 南平市城投企业带息债务偿付压力较重莆田市城投带息债务负担也相对偏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