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icon
搜索文档
仁心仁术谱写中摩友谊篇章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03 13:31
50载,旧友重逢 不久前,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举行的援摩中国医疗队派遣50周年系列活动开幕式上,一部名为《爱从东方来》的纪录片首映。一个个中摩医护人员的动 人故事,折射出中摩间深厚的民间情谊—— 今年春天,85岁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退休医生张柏根重返摩洛哥塞达特省哈桑二世医院。50年前,作为第一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队长,他和 队员们在这里度过了两年时光。"那段时间,没白天没黑夜,只要有病人,我们就过去诊疗。" 迎接张柏根的,是50年前一起合作过的当地护士卡蒂迦。"我还记得,不管多晚,中国医疗队员随叫随到。我们和中国医疗队员就像一家人一样。"双手 紧紧相握,两人取出当年张柏根离任回国时的合影,细细端详。50年前风华正茂的两人,如今都白发苍苍。而从他们开始的中摩医疗合作之树,如今已经郁 郁葱葱。 系列活动上还举行了中摩医疗合作摄影展,生动再现了中摩50年来医疗友好合作的美好瞬间:中摩医生联合查房、中国医疗队员赴偏远山区义诊、中摩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参加活动的舍夫沙万卫生厅厅长哈立德·阿玛尔说:"中国医疗队是一支勤奋敬业、能力出众、足智多谋的团队。你们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支持,感 谢中国医疗队!" 摩洛哥 ...
中国军队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 为全球卫生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新华社· 2025-06-26 15:55
中国军队在国际军事医学领域的贡献 - 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和国际军事医学交流活动,为全球卫生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1] - 中国军队先后派出多批维和医疗分队赴刚果(金)、黎巴嫩、南苏丹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执行卫勤保障任务 [1] - 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尼泊尔地震、缅甸地震等灾害医学救援 [1] 中国军队的国际军事医学合作与交流 - 中国军队组织了中老"和平列车"、中柬"和平天使"、中越"和平救援"等一系列中外卫勤联演联训 [2] -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多次执行"和谐使命"系列任务,累计到访49个国家和地区,服务民众37万余人次 [2] - 中国军队组织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泛亚太地区军事医学大会等军事医学会议,积极参加《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大会和工作组会 [2] 中国军队的国际影响力与合作理念 - 中国军队在泛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参会各国创造了地区间交流的平台 [1] - 中国军队卫勤力量积极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愿与各国军队在卫勤经验共鉴、救治技术共享、药物疫苗共用等方面开展更加务实合作 [2] - 中国军队是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军队,中国军队卫勤是践行国际人道主义、促进军事医学发展的坚定力量 [2]
跨越40年,中国医生一脉“湘情”温暖津巴布韦
新华网· 2025-06-14 13:51
中国援津医疗队40年历程 - 中国湖南省自1985年起向津巴布韦派遣医疗队,40年间累计派出22批、200余人次医疗队员 [1] - 第22批医疗队于2023年3月抵达,在津最大综合性医院帕里雷尼亚图瓦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2] - 医疗队创建了中津远程医学中心等三大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医疗人才 [2] 医疗合作项目成果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对口合作项目自2022年启动,已累计救治数千名当地患者 [2] - 针灸治疗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行动能力,典型案例中4岁患儿头部控制力提升 [1] - 津卫生部高度评价医疗队贡献,称其加固了两国友谊并使卫生合作成为典范 [3] 医疗队工作环境与精神传承 - 当地医院条件简陋,面临设备短缺、水电供应不足及霍乱疟疾多发等挑战 [2][3] - 医疗队秉持"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湖南精神,持续坚守一线40年 [3] - 队员表示受前辈精神感召,通过专业诊疗能力提升当地医院水平 [1][2]
50年援外接力!第24批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集合启程
新华网· 2025-06-12 17:39
医疗援助项目概况 - 第24批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由24名来自甘肃18家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组成,涵盖13个医学专业 [1] - 医疗队将与8名留任的第23批队员共同执行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任务 [1] - 自1975年以来,甘肃已累计派遣24批719人次的医疗队赴马,累计接诊患者超460万人次,完成手术13万余例 [1] 医疗队成员构成与准备 - 队员包括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梁伟东等具有援外经验的医务人员 [1] -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麻醉手术科主治医师王磊等首次参与援外任务的医务人员已接受系统行前培训 [2] - 第23批留任队员李永升曾五度援非,并开发了《医用马语基础教材》等专业工具 [2] 医疗服务成效与社会影响 - 中国医疗队50年来持续为马达加斯加偏远地区提供先进医疗服务,累计救治数百万当地民众 [2] - 医疗队克服语言、环境、交通等困难,凭借医术和医德获得当地高度评价 [1] - 马达加斯加外交部长公开感谢中国医疗队对该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期贡献 [2] 医疗队工作目标 - 新一批医疗队计划通过手术救治和日常诊疗持续服务当地患者 [1] - 队员表示将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
第十七批中国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助力受援医院腹腔镜技术破百例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03 10:30
中国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成果 核心成就 - 中国医疗队在365天内完成100例腹腔镜手术突破 实现受援医院技术从零到里程碑式发展[1][4] - 成功实施首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手术时间仅40分钟 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 较传统开腹手术恢复时间缩短85%[4] - 建立完整技术培训体系 6名当地医生掌握腹腔镜技术 1名可独立完成LC手术 2名护士熟练器械维护[5][7] 技术落地策略 - 硬件升级:协调国内捐赠穿刺器、钛夹、电凝钩等关键器械 解决设备短缺问题[2] - 三维培训:采用"理论授课+模拟训练+术中指导"模式 建立当地医生技术体系[2] - 临床分级突破:从胆囊/阑尾切除等基础术式起步 逐步开展直肠癌根治等复杂手术[2] 运营模式创新 - 首创"1+1+1"带教模式 每台手术配置1名中国主刀+1名当地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5] - 建立标准化流程 包括器械清洗等细节示范 推动医院筹建微创中心[5] - 应对突发状况能力 如停电时使用手机照明维持手术 确保患者安全[5] 社会影响 - 患者满意度超80% 留言本中术后感受栏笑脸占比达八成[7] - 形成技术辐射效应 计划三年内覆盖周边三省医疗资源[5] - 当地医患关系改善 出现"腹腔镜宣传员"自发推广 手术室设立"中国医生手术日"提示牌[7] 文化融合 - 医疗队获颁"杰出贡献奖" 庆祝仪式上当地表演《微创之光》歌舞[4] - 第100例患者19岁女孩手术疤痕从10厘米降至3个5-10毫米小孔 成为中厄友谊象征[4][5] - 患者家属赠送绣有"仁心无界"中文的草篮 当地医生学会"钝性分离"等专业中文术语[7]
聚焦全球健康,共筑防护网络(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2 06:45
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核心成果 - 审议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协定》,旨在全面改革全球大流行监测、防范和应对体系,建立病原体获取和惠益分享系统,提升研发能力并促进技术转让 [4][5][6] - 协定提出建立全球供应链和物流网络、财务协调机制及多学科卫生应急队伍,是继2003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第二项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协议 [6] - 大会审议约75项议程,预计通过40多项决议,涵盖抗生素耐药性、气候变化等议题 [4] 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角色 - 中国联合多国推动"公平之友小组"框架,举办"数智赋能初级卫生保健"主题边会,分享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经验 [8][9] - 中国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累计向77国派遣3万余人次医疗队员,新冠期间提供23亿剂次疫苗 [8][9] - 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政策和技术借鉴 [9] 全球卫生治理现状与挑战 - 世卫组织统计显示,新冠疫情导致2019-2021年全球预期寿命下降1.8岁,非传染性疾病成为70岁以下人群主要死因 [10] - "三个十亿"目标部分达成:全民健康覆盖新增4.31亿人,突发卫生事件保护新增6.37亿人,但卫生预算削减威胁大流行应对 [10][11] - 美国启动退出世卫组织程序,2026年1月正式生效,未参与《大流行协定》制定 [10]
世界卫生大会召开在即 中国代表团介绍参会情况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23:49
全球卫生治理参与 - 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卫生治理,2024年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1] - 向59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员,在13个国家开展"光明行"等义诊 [1] - 与43个国家的48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 [1] - 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发挥中心协调作用 [1] - 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多边卫生治理机制,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健康利益 [1] - 不断加大对全球卫生的投入,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世界卫生组织等资金支持 [1] 大流行协定与公共卫生安全 - 中国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领导协调作用 [1] - 做好《国际卫生条例》履约实施和"大流行协定"相关工作 [1] - 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1]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 中国将传统医药融入卫生体系各个层级,推动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 [2] - 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和传统医学议程,与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展中医药领域合作 [2] - 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 [2] 世界卫生大会参与 - 中国代表团将参加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吹风会、圆桌讨论会、边会及各项决议磋商等活动 [2] - 在大会期间主办主题边会,分享中国相关工作的经验做法 [2]
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8 17:40
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 0‰ 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4 3/10万 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1] - 中国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 [1] 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 - 过去一年中国向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员1067人次 服务受援国患者超200万人次 [2] - 在13国开展"光明行""爱心行""微笑行"义诊 与43国48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 [2] - 中国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发挥中心协调作用 [2]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 中国与40多个国家 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展中医药领域的深度合作 [3] -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3] - 支持世卫组织将传统医学章节首次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 [3] 疾控体系改革与国际合作 - 中国积极推进疾控体系改革 在健全疾控网络 创新协同联动机制 提升核心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 [4] - 中国建设性参与"大流行协定"谈判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4] 世界卫生大会参与计划 - 中国代表团将在大会期间主办"数智赋能初级卫生保健""传统医药""精神卫生"三个主题边会 [4] - 中国将积极参与世卫大会各技术议题磋商 参加成员国吹风会 圆桌讨论会等活动 [4]
中国携手上合伙伴共促健康可持续发展(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6 06:52
上合组织卫生健康合作 - 上合组织成员国第八次卫生部长会议在西安举办,主题为"共促健康可持续发展、共享健康未来",各方同意深化应急医学、初级卫生保健、数字健康、传统医药等领域合作 [4] - 卫生健康是上合组织框架下重要合作领域,中国作为2024-2025轮值主席国将其列为重点方向,通过义诊、技术援助、人才培养等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4] "健康快车·光明行"项目 - 中国医疗队在塔吉克斯坦开展"光明行"活动,10天内为50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累计完成2000多例手术,覆盖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 [5][7] - 项目推动设立中吉、中乌健康快车防盲合作中心,中塔合作中心筹建中,被上合组织秘书长称为"务实合作典范" [5][7] 医疗技术输出与人才培养 - 中乌中医药中心累计服务患者1.5万人次,培养医学人才500余名,建成集门诊、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8] - "岐黄丝路"中医药培训班累计培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近500名医务工作者,第七期2025年培训班在西安启动 [8] 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援助 - 巴基斯坦瓜达尔中巴友谊医院2024年5月投入运营,配备CT扫描仪、X射线仪等先进设备,解决当地医疗资源匮乏问题 [9] - 中国援建医院吸引外地患者就医,院长表示设备对当地是"很大福气",此前基础检查需前往500公里外大城市 [9] 机制化合作平台建设 - 上合组织医院合作联盟成员从2018年成立至今扩展至134家医疗机构,推动5G远程手术、专科共建等合作 [10][11] - 中国—上合组织应急医学合作中心2024年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立,发起建立应急医学数据库等倡议 [10] 多边合作深化 - 上合组织卫生部长会首次以"上海合作组织+"形式邀请对话伙伴国及世卫组织参会,体现公共卫生多边合作共识 [11] - 中国提出构建上合组织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在全球发展倡议八大领域开展行动,公共卫生为重点方向 [10][11]
凝聚“上合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5-06 05:48
上合组织卫生健康合作机制建设 - 上合组织以元首理事会会议为引领,设立了卫生部长会议、卫生防疫部门负责人会议等专门性机制,制度化建设日趋完善 [1] - 2008年首次举行卫生部门高官会,2010年召开首届卫生部长会议,卫生健康合作机制持续深化 [1] - 发布《防治传染病联合声明》《应对流行病威胁声明》《卫生领域合作发展纲要(2025-2027)》等多份指导性文件 [1] 中国在上合组织卫生健康合作中的角色 - 中国在体制机制建设、传染病防控、医疗援助、技术分享、人才培训、基建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1] - 中方行动显著提升成员国公共卫生水平,推动"健康丝路"建设,是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1] 深化卫生健康合作的意义 - 与联合国、世卫组织协作可增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力 [2] - 建立重大疫情信息通报机制,开展疫苗合作和传统医药合作,增加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 [2] - 促进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社会基础,注入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动力 [2] 未来合作方向 - 加强突发卫生事件信息通报和联防联控机制 [2] - 推动医疗人员经验交流,开展国际论坛、合建医院/研究中心、跨国培训等 [2] - 深化传统医药领域合作,包括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联合项目开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