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用耗材
icon
搜索文档
爱威科技11月14日获融资买入659.48万元,融资余额4085.7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7 09:24
资料显示,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学士街道茯苓路26号爱威医疗科技园,成立 日期2000年3月16日,上市日期2021年6月16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医疗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及配套体外诊 断试剂、医用耗材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试剂45.63%,仪器34.53%,耗 材17.56%,其他(补充)2.28%。 截至9月30日,爱威科技股东户数4350.00,较上期增加6.46%;人均流通股15632股,较上期减少 6.07%。2025年1月-9月,爱威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11.63%;归母净利润2923.75万元, 同比增长16.35%。 分红方面,爱威科技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072.78万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032.78万元。 11月14日,爱威科技涨0.21%,成交额4651.36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爱威科技获融资买入额659.48 万元,融资偿还196.69万元,融资净买入462.80万元。截至11月14日,爱威科技融资融券余额合计 4085.75万元。 融资方面,爱威科技当日融资买入659.48万元。当前融资余额4085.75万元,占流通市值的2 ...
稳健医疗:11月1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2 19:27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11月12日以通讯方式召开第四届第九次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审议了关于制定董事会多元化政策的议案等文件 [1] 财务与业务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健康生活消费品占比51.84% 医用耗材占比47.49% 其他业务占比0.67% [1]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249亿元 [1]
海南创新医保基金结算医药货款省级全域直付,减轻药企资金周转压力
海南日报· 2025-11-08 09:43
政策核心内容 - 海南省于2024年推出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医药货款省级全域直付政策 [3][4] - 该政策旨在解决医药企业长期面临的货款回款周期长、资金周转压力大的核心问题 [3][4] - 政策将直接结算范围从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耗材拓展至省医药采购平台所有药品耗材及创新药械,覆盖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挂网采购项目 [4] 政策实施成效 - 政策实施后医药企业平均回款周期从12个月大幅缩短至30天内 [5][6] - 自2024年12月2日启动线上拨付至报道时,累计为671家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医药货款约42.52亿元 [5] - 以2023年平台总采购金额61.1亿元和利率3.5%测算,预计一年可为药企节约利息成本约2.14亿元 [6] 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 政策显著提升医药企业回款效率,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缓解资金周转压力 [5] - 资金快速回笼保障了药品供应的稳定性,更好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5] - 该创新举措有效破解全国性医药货款拖欠难题,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 [6] 配套支持机制 - 采用即时结算与预付金协同赋能,将医保基金拨付给医疗机构的周期缩短到30天内,并在申报后3个工作日内拨付 [6] - 建立预付金机制,年初向医疗机构预付资金,缓解其因直接结算产生的现金流紧张问题 [6]
营收连降五年!瑞康医药前三季净利下跌63%,高管动荡下 “双轮驱动”
新浪财经· 2025-10-30 13:33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4.07亿元,同比下滑10.73%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13.66万元,同比锐减63.05% [1] - 第三季度单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2.98万元,同比大幅下降200.65% [2] - 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58.74万元,同比暴涨184.63%,但增长源于此前极低的基数 [1]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57.62万元,同比激增244.72% [1][2] - 前三季度净利润率仅为0.50%,较2024年同期的0.86%进一步收窄 [9] 公司历史业绩趋势 - 公司营业收入已连续五年下滑,从2019年的352.59亿元跌至2024年的79.66亿元,五年间缩水近八成 [2] - 净利润在盈亏边缘反复挣扎,2019年亏损9.28亿元,2022年巨亏18.3亿元,2023年和2024年勉强盈利2000余万元 [2] - 扣除非经常性净利润除2020年短暂盈利0.83亿元外,其余四年全部亏损,2024年仍亏损1.28亿元,主营业务连续四年亏损 [2] 行业格局与市场地位 - 2023年全国医药流通市场规模达29580亿元,行业集中度高,国药控股和上海医药等头部企业占据42.32%的市场份额,行业前十名企业(CR10)市场份额达59.6% [4][5] - 公司总市值截至2025年10月29日为43.64亿元,在医药流通板块中仅排名第17位,远落后于上海医药的678.63亿元和国药股份的223.41亿元 [5] - 医保控费和带量采购等政策持续挤压行业盈利空间,头部企业华润医药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也同比下滑20.3%,行业普遍面临增收不增利的矛盾 [5] 公司战略转型举措 - 公司推行配送业务加中医药创新的双轮驱动战略,在安徽亳州建立生产基地并通过GMP认证,采用合作社加农户模式从源头把控中药饮片质量 [6] - 公司合资设立山东瑞康微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跨界布局肠菌移植技术 [6] - 在医疗器械板块,公司于2025年3月以1.51亿元收购关联方持有的浙江衡玖76.01%股权,押注乳腺癌诊断设备赛道,标的公司2024年前8月营收为零且亏损680.92万元 [6] 公司内部治理与高管变动 - 2025年7月1日,公司董事、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李喆被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尽管于8月12日被解除留置改为责令候查,但引发市场对合规问题的担忧 [7] - 李喆在2024年初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持有40万股公司股票,但在年报披露时已减持归零 [7] - 2025年8月23日,实控人韩旭之子、董事兼副总裁韩春林以个人原因辞职,彻底退出公司所有职务 [7] 转型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和微生态技术研发需要长期资金投入,见效周期长 [8] - 收购的浙江衡玖面临研发期资金缺口,且需应对2027年起每年900万、1700万、3000万元的业绩承诺压力 [8] - 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背景下,公司缺乏规模优势,面临账期优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8] - 尽管医保预付金政策在8省落地,2023年全国63%的统筹地区拨付881亿元预付金,但政策红利释放速度可能跟不上公司业绩恶化的节奏 [8]
研报掘金丨国盛证券:维持稳健医疗“买入”评级,Q3利润提速增长,经营质量优秀
格隆汇APP· 2025-10-28 16:0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 [1] - 2025年单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2% [1] - 公司预计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12.2亿元、14.2亿元 [1] 消费品业务 - 消费品业务通过新品迭代、折扣管控、降本增效推动高质量快速增长 [1] - 消费品业务的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稳步提升 [1] 医用耗材业务 - 2025年前三季度医用耗材业务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44% [1] - 2025年单三季度医用耗材业务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40.4% [1] - 医用耗材业务同比高速增长主要系并表GRI所致 [1] 运营效率与估值 - 公司存货周转及现金流表现基本正常 [1] - 公司医疗与消费板块协同发展 [1] - 公司对应2025年市盈率为21倍 [1]
英科医疗拟“豪掷”近5亿元参投基金
搜狐财经· 2025-10-24 18:43
投资概况 - 英科医疗全资子公司拟出资7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5亿元)参投Warburg Pincus Global Growth 15, L.P.基金 [1] - 该基金目标募集规模为170亿美元,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7000万美元 [1] 基金投资方向 - 基金投资方向涵盖医疗健康、能源转型、商业服务、工业、科技、消费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3] - 投资策略包括成长资本交易、早期成长平台、收购、资本重组及其他特殊情形 [3] 公司投资目的 - 公司拟通过认购基金份额,依托华平投资的专业优势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预期财务回报,并平衡资金流动性 [3] - 此次投资旨在推动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业务协同与资源互补 [3]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13亿元,同比增长8.9% [3] - 2025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亿元,同比增长21.02% [3] - 2025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0.15% [3] -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395.15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4.10% [3] - 2025年6月底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117.38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为108.57亿元,二者合计达225.95亿元 [3] 公司业务背景 - 英科医疗是一家致力于医疗器械耗材研发、生产、营销的高科技制造企业,于2017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3] - 公司业务涵盖医用耗材、康养器械、理疗护理等系列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养老护理机构、家庭日用及其他相关行业 [3]
爱威科技10月9日获融资买入430.43万元,融资余额4796.0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0 09:28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10月9日公司股价下跌1.51%,成交额为3703.27万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430.43万元,融资偿还334.34万元,实现融资净买入96.09万元 [1] - 截至10月9日,融资融券余额合计4796.05万元,其中融资余额4796.05万元,占流通市值的2.76%,该余额水平超过近一年80%分位,处于高位 [1] - 融券方面,10月9日无融券交易,融券余量为0股,余额为0元,但该水平超过近一年90%分位,处于高位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成立于2000年3月16日,于2021年6月16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医疗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及配套体外诊断试剂、医用耗材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试剂45.63%,仪器34.53%,耗材17.56%,其他(补充)2.28% [1] 股东结构与持股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4086户,较上期增加13.34% [2] - 截至6月30日,人均流通股为16642股,较上期减少11.77%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诺安多策略混合A(320016)新进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47.74万股,而安信医药健康股票A(010709)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12.70%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405.54万元,同比增长21.16% [2] 分红历史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072.78万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2032.78万元 [3]
第一上海:维持国药控股“买入”评级 目标价21.3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9 14:2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60.4亿元同比下降2.95% 毛利203.5亿元同比下降7.28% [1] - 整体毛利率7.11%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净利润53.37亿元同比下降9.53% [1] - 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的利润34.7亿元同比下降6.43% 期间费用率下降缓解利润压力 [1] 费用管控成效 - 销售费用率降至2.74% 管理费用率降至1.28% 财务费用率降至0.35% [1] - 费用率下降主因融资成本降低 一体化整合深化及业务成本优化 [1] - 利润率1.21%同比下降3.59个百分点 但降幅同比收窄 [1] 医药分销业务 - 营业收入2185.3亿元同比下降3.52% 经营溢利率2.58%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2] - 国谈品种销售额实现双位数增长 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市场同步推进 [2] - 主动降低低毛利低周转业务占比 推动供应链效率提升和合规优化 [2] 器械分销业务 - 收入570.5亿元同比下滑2.46% 经营溢利率1.92%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 [2] - 医疗设备与IVD品类销售回落 医用耗材保持稳健增长 [2] - 净新增7个SPD项目及18个单体医院配送项目 SPD项目带动器械收入增长13% [2] 医药零售板块 - 收入171.6亿元同比增长3.6% 经营溢利率2.68%同比提升1.13个百分点 [3] - 国大药房门店总数8591家较上年末净减少978家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15.8% [3] - 专业药房门店1516家净减少128家 同店收入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3] 战略转型成效 - 零售板块逆势增长且国大药房实现扭亏为盈 显示业务转型初显成效 [1][3] - 主动收缩长账期低附加值业务 持续优化渠道结构和网络质量 [2][3] - 新增35项服务类软件著作权 赋能终端医院运营能力提升 [2] 行业发展趋势 - 长期受益于老龄化趋势与行业集约化政策 推动业务可持续增长 [1] - 处方外流及创新药政策支持专业药房发展 同店收入保持高增长 [3] - 行业配送毛利率整体下行 公司通过SPD等项目提升服务附加值 [2]
第一上海:维持国药控股(01099)“买入”评级 目标价21.3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14:24
核心观点 - 维持国药控股买入评级 目标价21.3港元 公司作为医药流通行业龙头短期业绩承压但零售板块逆势增长 国大药房扭亏显现转型成效 长期受益老龄化趋势与集约化政策 预计逐步走出业务转型压力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60.4亿元同比下降2.95% 毛利203.5亿元同比下降7.28% 整体毛利率7.11%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1] - 净利润53.37亿元同比下降9.53% 归母净利润34.7亿元同比下降6.43% 利润率1.21%同比下降3.59个百分点 [1] - 费用管控成效显著 销售费用率2.74% 管理费用率1.28% 财务费用率0.35% 主因融资成本降低与业务成本优化 [1] 医药分销业务 - 营业收入2185.3亿元同比下降3.52% 经营溢利率2.58%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受终端销售价格下降和院端品类结构调整影响 [2] - 国谈品种销售额保持双位数增长 积极拓展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市场 主动降低低毛利低周转业务占比 [2] 器械分销业务 - 收入570.5亿元同比下滑2.46% 经营溢利率1.92%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 因高毛利器械收入占比降低及行业配送毛利率下行 [2] - 医疗设备与IVD品类销售回落 医用耗材保持稳健增长 净新增7个SPD项目及18个单体医院配送项目 SPD项目带动器械收入增长13% [2] 医药零售业务 - 收入171.6亿元同比增长3.6% 经营溢利率2.68%同比提升1.13个百分点 受益于网络结构优化与费用管控 [3] - 国大药房门店总数8591家较上年末净减少978家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15.8% 实现扭亏为盈 [3] - 专业药房门店1516家净减少128家 同店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受处方外流及创新药政策支持 [3]
美国对机器人、机械和医疗设备启动232调查
新浪财经· 2025-09-25 04:56
美国商务部进口调查 - 调查范围涵盖机器人、工业机械、医疗设备、医用耗材及个人防护设备等进口产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