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仪
搜索文档
迈瑞医疗:赴港上市搭建国际化资本平台 开启全球战略新征程
中国证券报· 2025-11-20 04:13
赴港上市的战略意义 - 公司已于11月10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旨在构筑全球战略新支点 [1] - 赴港上市核心目标是通过搭建国际化资本平台支撑全球化战略落地,而非主要为了解决融资问题 [2]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资本市场更国际化,有利于提升公司全球品牌信誉度和吸引国际顶尖人才 [2] 财务状况与资本战略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货币资金达171.3亿元,财务状况稳健 [1] - 自2018年A股上市以来,公司从未进行过再融资,并连续7年保持高比例分红,累计分红金额已达373亿元 [1] 全球化战略目标 - 公司长期目标是实现国际市场收入占比达到70%,国内市场占30% [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国际业务收入占比已超过50%,国际化进程步入新阶段 [2] - 公司近期目标是进入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前20名,长期目标是跻身前10名,对应年营收需达到100亿美元 [3] 市场机遇与竞争优势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中国市场的4至5倍,利润空间可观 [3] - 公司在监护仪、麻醉系统、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设备全球市场占有率均稳居前三,是全球前30大医疗器械企业中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 [3] - 公司在欧美市场凭借完整产业链和工程师红利抢占机遇,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拓展上可直接复制其在中国积累的产品开发经验和解决方案 [4] 研发创新与技术实力 - 公司研发工程师超过5000人,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保持在10%以上 [5] - 公司已完成"设备+IT+AI"的数智医疗生态系统搭建,通过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至农村和偏远地区 [5] -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并购整合为辅的策略,通过收并购获取关键技术和市场份额 [5] 未来发展规划 - 此次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全球研发投入和全球销售网络及供应链能力建设 [4] - 公司计划在已建立14个国家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海外分支机构的根基,强化全球本地化运营 [4] - 公司将抓住"十五五"政策机遇,通过"资本+产业"双轮驱动,力争实现国际收入占比达70%的战略目标 [6]
迈瑞医疗A+H:反腐风暴后国内业务全线收缩上市后分红超300亿多数流向大股东、现金充足IPO意在海外市场?
新浪财经· 2025-11-19 18:42
迈瑞医疗1991年在深圳市南山区金融中心创立,以监护仪起家,逐步形成以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为核心的三大产线,微创外科、骨科、动物医疗、AED四大新兴种子业务,多项 步入2025年后,公司业绩表现显著承压。2021年前三季度-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93.92亿元、232.96亿元、273.04亿元、294.85亿元、258.34亿元,分别同比变动20.72 迈瑞医疗的业绩滑坡,根源在于其国内业务的全面收缩。2023年7月开始,中国医疗领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腐活动。因医械招投标领域存在差别歧视、违规收费、虚假应标、围标串标等问题 公司招股书详尽披露了国内业务营收状况,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迈瑞医疗中国内地营收均同比下滑,其中2024年中国内地创收126.24亿元,同比下降27.79%;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创 曾经支撑迈瑞高速增长的"三驾马车"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三大业务全线下跌。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作为公司传统的业绩支柱,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骤降31.59%。体外诊断业 上市后分红超300亿且分红多数流向大股东、账上现金流充足 IPO意在打开海外市场? 出 ...
武汉百余万元医疗物资送达西藏乃东
长江日报· 2025-11-19 08:23
捐赠事件概述 - 武汉市汉阳区、湖北省阳光慈善物资中心与西藏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联合向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捐赠价值101万余元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1] - 捐赠物资包括医用分子筛制氧机、正压呼吸机、电子血压计、监护仪等基层急需医疗物资 [1] - 物资在武汉市援藏工作队协调下跨越3000多公里抵达乃东区 [1] 乃东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 乃东区中心医院门诊量、住院人数同比分别增长20%和23% [1] - 成功引进国际先进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CHIVA技术,实现医疗技术关键突破 [1] - 投入1700余万元打造村(社区)标准化卫生室,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1] 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业影响 - 西藏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捐赠的制氧机、呼吸机等设备将直接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和慢性病防治一线 [1] - 企业将持续履行社会责任,关注边疆医疗卫生事业,助力乃东筑牢公共卫生防线 [1]
迈瑞医疗正式递交港股招股书,开启全球化布局新篇章
北京商报· 2025-11-13 15:23
公司港股上市计划 - 迈瑞医疗于11月10日递交港股上市申请书,发行采用香港公开发售与国际配售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发行规模将结合市场情况确定[1] - 港股IPO募资用途包括加码全球研发投入、探索潜在全球并购、提升全球销售网络及供应链能力等,旨在推进国际化战略及补充运营资金[1][4] - 成功登陆港股将推动公司“业务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的战略协同,提升全球影响力,加速向全球Top10迈进[1][7] 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业务覆盖体外诊断、生命信息与支持、医学影像、微创外科及微创介入等多产线,是全球前30大医疗器械企业中唯一横跨上述产线的企业[2]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67亿元,2017-202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超18%,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24%,ROE和净利润率均保持在20%以上[2] - 公司是全球顶尖医疗器械企业中唯一一家覆盖从急诊、手术室到检验科、超声科等多诊疗场景的企业,产品矩阵全面[2] 研发实力与并购策略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研发投入约128亿元,拥有5200名专业研发人员,全球共布局12大研发中心,累计申请专利12240件[3]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26.86亿元,超过10%的营收占比,自A股上市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00亿元,研发人员占比常年保持在30%左右[3] - 通过外延并购强化核心竞争力,例如2021年收购芬兰HyTest,2023年收购德国DiaSys,2024年收购惠泰医疗进入新领域[3] 全球化运营与市场表现 - 公司秉持“欧美市场树品牌,新兴市场扩规模”的战略,在全球14个国家布局本地化生产项目,已在11个国家启动生产[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海外员工超过3,000人,90%以上为本土员工,在约40个国家设立了64家境外子公司[6] - 2024年公司国际收入达164亿元,2025年第三季度国际市场营收46.0亿元,同比增长11.9%,营收占比已超50%[6]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4566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6230亿美元,2020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1%[5] - 在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和持续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预计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2030年将达到8697亿美元[5] 全球排名与竞争态势 - 根据Wind数据,迈瑞医疗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排名从2020年的第36位提升至2023年的第23位,名次逐年提升[7] - 公司的监护仪、麻醉系统、呼吸机等六大产品系列在全球市场均稳居前三,成功进入Newsweek评选的全球前100家医院中的87家[6][7]
迈瑞医疗冲刺港股上市:坚定自主创新,深耕医疗器械“钻石赛道”
财经网· 2025-11-13 10:12
上市计划与募资用途 - 公司于11月10日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书,开启港股IPO之路,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大通 [1] - 本次发行采用香港公开发售与国际配售相结合的方式,募资用途包括加码全球研发投入、探索潜在全球并购合作、提升全球销售及供应链能力 [1] - 此举是公司继2018年A股上市后的又一重要资本市场布局,未来有望实现“A+H”两地上市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367亿元,2017-202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超18%,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24% [2] - ROE和净利润率均保持在20%以上,2024年市值规模超过境内主要龙头企业(第二到五名)之和,工业收入是第二名的两倍有余 [2] 市场地位与产品优势 - 公司是全球前30大医疗器械企业中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拥有同业最全产品线 [1] - 监护仪、麻醉系统、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设备在全球市场均稳居前三 [1] - 公司是全球顶尖医疗器械企业中唯一一家覆盖从急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到检验科、超声科等多诊疗场景的企业 [2] 细分领域竞争力 - 体外诊断领域:公司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血球诊断提供商,中国最大的国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提供商及中国第三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提供商 [3] - 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公司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监护仪提供商,全球第三大麻醉系统、呼吸机和除颤仪提供商 [3] - 医学影像领域:公司是全球第三的超声影像供应商,超高端全身应用超声Resona A20、超高端妇产应用超声Nuewa A20跻身全球超声技术领先阵营 [3] 新兴业务增长 - 2024年公司微创外科、微创介入及动物医疗等新兴业务规模接近39亿元,收入占比突破10% [3] - 2025年上半年新兴业务规模超26亿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5%,正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3] 研发实力与投入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研发投入约128亿元,拥有5200名专业研发人员,全球共布局12大研发中心 [4]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2240件,授权专利6126件,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自2018年登陆A股以来累计研发投入已达到215.56亿元 [4] 战略转型与未来方向 - 公司正加速推进业务布局战略转型,全面迈向以流水型业务为核心驱动力的可持续增长模式,构建“设备+IT+AI”核心生态体系 [5] - 2025年上半年流水型业务收入占比约40%,目前处于不断提升中,截至今年三季度末,IVD和微创耗材占国内收入的比重已超六成 [6] - 公司未来三大战略方向为“数智化、流水化、国际化”,港股IPO将有助于加大战略投入并实施覆盖全球核心人才的股权激励计划 [6] 数智化业务进展 - 2024年公司推出全球首个临床落地的重症医疗大模型“启元重症医学大模型”,并构建起“设备+IT+AI”的数智医疗生态 [5] - 截至2025年9月30日,瑞智、瑞影、瑞检三大数智生态已分别在超1000家、18900套、900家国内医院落地,其中三甲医院占比均超70% [5]
迈瑞医疗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远大医药新药获批上市丨医药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07:12
迈瑞医疗港交所上市申请 - 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摩根大通 [1] - 公司六大产品系列监护仪、麻醉系统、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影像设备在全球市场稳居前三 [1] - 上市旨在搭建国际化资本平台,募资将用于加码研发与海外布局 [1] - 上市后有望加速新兴市场渗透与高端市场突破 [1] 英矽智能与礼来药物研发合作 - 英矽智能与礼来达成药物研发战略合作 [2] - 合作将结合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AI制药平台的前沿技术优势与礼来在药物开发及疾病研究领域的积淀 [2] - 双方旨在共同加速创新疗法的发现与开发 [2] - 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伙伴关系进一步升级,基于2023年已达成的AI平台软件授权合作 [2] 远大医药新药获批上市 - 公司全球创新药莱特灵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品注册证书,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过敏性鼻炎 [3] - 该产品于2022年1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3] - 产品已在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英国和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3] - 作为复方制剂,该产品能为患者带来更为便捷和有效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依从性 [3]
海圣医疗IPO:高毛利下的隐忧与业绩不稳定性
搜狐财经· 2025-11-05 21:1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盈利5878.20万元,同比增长26.70% [1] -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0.7%至3.0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下滑9.41% [1][5] - 公司整体毛利率保持在52%左右,但境内经销毛利率为54.34%,境外直销毛利率为40.83% [5] 供应链与研发 - 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60%以上,对以色列供应商Elcam Medical的采购依赖度曾高达19.26%,2025年上半年关键部件进口依赖度为10.44% [2] - 2025年上半年灌注阀自制占比仅7.24% [2]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从1354万元增至1616万元,占营收比重维持在5%-6%,显著低于同行维力医疗2024年1.11亿元的研发投入 [2] - 公司63项授权专利中仅13项为发明专利,9项在研项目中无一款进入临床后期的高端产品 [2] 销售渠道与集采影响 - 经销模式收入占比高达83.16%-90.43%,但渠道极不稳定,2023年新增经销商215家、退出191家,2024年新增277家、退出219家,两年变动率超50% [3] - 2024年退出经销商毛利率达58.95%,较公司整体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 [3] - 集采产品收入从3030.03万元增至4688.7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11.34%升至15.45% [3] - 集采产品毛利率从2022年的48.71%下滑至2024年的46.49% [3] 运营效率与费用 - 2024年销售费用达3268.83万元,销售费用率从9.48%升至10.76%,显著高于行业均值,同期研发费用为1616万元,销售费用投入几乎是研发费用的两倍 [5] - 2024年5.63%的收入来自已退出经销商 [6] 产能与募投项目 - 公司拟募资3.7亿元,其中1.74亿元用于扩产项目,计划新增1800万件/年产能,相当于现有规模的60%以上 [6] - 2024年监护类、麻醉类、手术护理类产能利用率分别降至91.08%、95.53%、92.79%,产销率同步走低 [6] - 募投项目建设期首年可能增加折旧摊销817万元,相当于2024年利润总额的10.05% [6] 行业与政策风险 - 国家医保局已将低值耗材纳入集采扩围,公司核心产品麻醉面罩、监护电极片均在潜在范围内,参考第四批医疗器械集采78%的平均降幅 [7] - 公司CE认证证书已到期,若不能在2028年底前完成欧盟MDR认证转换,将失去欧盟市场 [7] - 公司享受15%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但2026年再次认定的不确定性陡增 [7]
迈瑞医疗李西廷:赴港上市为“数智化、流水化、国际化”战略蓄力
财经网· 2025-11-05 16:19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9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 [1] - 归母净利润为25.0亿元 [1] - 经营性现金流为33.5亿元,同比增长30.0% [1] - 公司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相较第三季度有所提速 [1] 国际市场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国际市场营收为46.0亿元,同比增长11.93%,占集团营收比例达50.6% [1] - 欧洲市场表现突出,同比增长超过20% [1] - 独联体及中东非地区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1] - 公司在超40个国家设有64家境外子公司,产品远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赴港上市的战略目的 - 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国际影响力,匹配全球化发展战略 [3] - 通过港股平台优化全球员工激励和人才吸引 [3] - 构建全球化资本平台,加速公司的全球化布局和发展 [3] - 进一步优化股东结构和流动性 [3] - 融资不是核心目的,构建"A+H"双资本平台的战略意义远超融资需求 [3] 公司产品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国内唯一进入全球前30的医疗器械公司 [1] - 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多年维持市场前三 [2] - 国际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过半 [1]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6230亿美元,预计以5.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8697亿美元 [5] - 公司已布局的业务对应国际的可及市场空间约5700亿元,而公司2024年的国际收入约为164亿元,市场占有率仅为低个位数 [5] - 海外发展中国家的可及市场空间约1300亿元,公司2024年在该市场的收入约为109亿元,市占率略高于8% [5] - 人口老龄化加剧、优质医疗资源紧缺、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行业带来机遇 [5]
政府采购剑指设备异常低价乱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20:31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动解决政府采购异常低价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政府采购从“重低价”向“重质效”转型进入实质落地阶段 [4][7] - 新规旨在解决政府采购中的异常低价问题,将对市场主体的竞争逻辑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在医疗设备市场 [7] - 2024年自贸试验区已开展试点,地方层面如广西北海、湖北武汉等地也开始推进解决异常低价问题 [7] 异常低价乱象 - 医疗设备采购中异常低价现象屡禁不止,成为行业顽疾,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全 [9] - 典型案例: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预算300万元的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流水线,中标价仅1000元,远低于120万至180万元的市场主流报价 [9] - 其他案例:2023年某地疾控中心80万元预算的PCR仪以800元中标;2024年初某三甲医院50万元限价的监护仪报出500元低价 [9] - 异常低价投标本质是“钓鱼式中标”,供应商以象征性报价抢占渠道,后续通过绑定高价耗材、缩减维保等方式弥补损失 [10] - 2024年全国政府采购投诉案件中12%涉及“异常低价中标”,医疗类项目占比高达27% [10] - 恶性竞争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打折,设备性能不达标影响诊断准确性,威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10] - 异常低价竞争加剧行业“内卷”,县级医联体带量采购中,超声设备和X射线设备的预算节约率分别达64%和65%,持续挤压厂商毛利率 [10] 新政核心措施 - 政策构建“源头管控、过程审查、事后追责”闭环体系,解决“认定难、处置难、监管难”问题 [10] - 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要求将运营维护、耗材升级等后续费用纳入报价评审因素,直击“设备低价、耗材高价”套路 [12] - 要求采购人结合市场调研制定科学采购需求,合理设定最高限价 [12] - 对技术复杂的MRI、胃肠镜等设备可采用“两阶段评审”模式,先审技术方案再评审报价 [12] - 明确四项异常低价判定情形,例如报价低于全部合格供应商平均值50%、低于最高限价45%等标准 [12] - 审查流程中供应商需提供成本测算说明,评审委员会可结合市场价格、行业成本等进行核验 [13] - 强调对异常低价中标项目重点监管,若供应商履约不合格将追究法律责任并纳入失信名单 [13] 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 新政将推动行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国产与外资品牌竞争格局迎来调整 [14] - 国产品牌依赖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的路径将难以为继,未能及时转型可能面临市场份额收缩,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14] - 政策与国产替代规则衔接,为合规经营的国产品牌创造更公平竞争环境,加速高端领域国产替代进程 [14] - 外资品牌在MRI、胃肠镜等技术壁垒高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服务能力将得到更充分认可,弱化价格权重有利于其获得更多机会 [14] - 外资品牌需适应政策要求,优化定价策略和本地化服务,以释放技术优势的市场价值 [14] 行业生态与市场前景 - 新政将有效遏制“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推动行业利润水平回归合理区间 [15] - 企业将更倾向于加大研发投入,聚焦临床急需的创新器械,2025年1-9月已有54件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优先审批通过率达36.1% [15] - 在医疗新基建和设备更新政策拉动下,全国医疗设备更新采购意向预算已达196亿元,新政将引导资金流向优质产品和服务 [15]
宝莱特(300246) - 300246宝莱特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104
2025-11-04 17:50
公司概况与业务布局 - 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国家发改委授予的"国家多参数监护仪产业化基地"和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监护设备已覆盖数千家医疗机构 [1] - 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产品包括一体式/插件式/掌上监护仪三大系列,以及输注液泵、心电图机、中央监护系统等,应用于普通病房、急诊室、ICU、CCU、手术室 [1] - 家用医疗领域拥有脉搏血氧仪、超声多普勒胎心仪等可穿戴产品,应用于家庭保健、社区医疗、户外运动等场景 [1] - 肾科医疗领域拥有全产业链布局,包括八大耗材基地和渠道平台公司,产品涵盖血液透析设备、聚醚砜膜材血液透析器、透析液过滤器、透析干粉/透析液、消毒液、制水设备、腹膜透析设备及配套管路等 [1][2] 政策影响与市场分析 - 医疗设备"以旧换新"政策对监护仪业务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淘汰老旧设备,公司中高端监护仪有望受益于采购增量 [3] - 政策对血透业务有积极影响,推动血透中心设备升级,公司血液透析机、透析专用水处理设备、透析器等产品可进入各级医院及民营血透中心采购清单 [3] - "千县工程"加速县域血透中心建设,公司可凭借高性价比国产设备抢占市场,政策可能提供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以降低医院采购成本 [3] - 2024年度血液透析在透患者数量为102.7万人,近十年保持约1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血液透析属于刚需治疗,患者数量和透析频次稳定 [5] -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血透设备市场销量增长,与"医院运营节奏恢复"、"血透中心建设项目推进"及集中采购落地后基层采购需求释放相关 [6] 产能分布与产业布局 - 透析器产能主要分布在苏州及珠海 [4] - 透析粉液产品拥有天津挚信、辽宁恒信、常州华岳、武汉柯瑞迪、南昌宝莱特、四川宝莱特智立及珠海园区七大生产基地,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 [4] - 参股公司苏州仝康研发的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公司在血液灌流领域有所布局 [4] 研发创新与产品成果 - 近年推出的有源产品包括D800系列血液透析设备、P系列插件式监护仪、家用腹膜透析机、S系列输注液泵、电子尿量计量仪、遥测监护仪、可视喉镜、肠内营养泵等 [7] - P系列插件式监护仪荣获"红点奖",拥有抗电刀干扰技术、智能化预警、高端参数集成分析、智能语音助手和BOA麻醉平衡界面等功能 [7] - D800Plus血液透析滤过设备为国内首创三泵机型,拥有混合稀释置换模式,能改善透析治疗效果 [7] - PD600腹膜透析设备采用轻量化设计,支持远程监控、智能语音、视频操作引导、多设备数据收集及蓝牙传送 [7] - 2025年上半年推出的BioViewC100可视喉镜具备超高清影像和智能算法,专为急危重症场景设计,S200智能肠内营养泵搭载双重防阻塞系统,可与输注中央站协同管理 [7] - 后续将积极探索腹膜透析、CRRT等肾科医疗领域产品技术,推进G系列高端监护仪、AED、除颤监护仪等有源产品研发,并进行CRRT机型的自主研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