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发展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丨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贡献
新华社· 2025-10-02 20:54
国庆纪念与历史意义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天安门广场摆放“祝福祖国”花篮体现“和平发展、欣欣向荣” [1]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赋予国庆厚重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 - 中国在新征程上阔步前行,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新贡献 [1] 和平发展与国际角色 - 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 [2] - 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热点问题上积极劝和促谈,同30多个国家共同建立国际调解院 [2] - 通过盛大阅兵仪式彰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和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 [2] 经济发展与全球贡献 - 中国从无法制造汽车、飞机等发展到如今每天生产8万多辆汽车和340万台智能手机 [3] - 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亿多人民走向现代化 [3] - 中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遍及150多个国家 [3] - 全球发展倡议已动员230多亿美元资金支持全球南方发展振兴,开展1800多个合作项目 [3] 全球倡议与治理理念 -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全球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大倡议 [4] - 为应对世界变局和破解紧迫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 - 肯尼亚广播公司网站评价中国贡献了全面的全球公共产品体系,在完善全球治理方面作用日益重要 [4]
【同心共祝·锦绣中华】谢茂松:和平发展,这是用中国文明史写就的一篇大文章
观察者网· 2025-10-02 08:27
全球治理倡议 -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后,中国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 [1] - 全球治理倡议植根于中华文明“天下为公”、“止于至善”的价值理念,其五个方面构成内在整体 [3][4] - 全球治理倡议是对中国固有的天下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新时代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向世界的推广 [4] 九三阅兵的意义 - 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空中护旗梯队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旗帜 [1][4] - 阅兵显示中国在智能战、分布式作战上已然成列,展示了中国军事力量的体系化、联合作战化以及战略武器 [7][8] - 阅兵式上受阅战士的眼神阐释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展现了威武之师、正义之师的形象 [8] 中国文明的连续性 - 将9月1日、9月3日、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与10月1日国庆日四者联系,一以贯之的是连续未断裂的中国文明才能真正相信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 - 世界上只有中国文明是连续未断裂的原生道路文明,深刻理解战争与和平、发展与安全的辩证法,所以能“可大可久” [11] - 中国文明的传统决定了国家统一强大后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中国越是强大,就越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力量 [11]
《世界记忆 和平愿景——城市记忆下的和平发展之路》展览在雅典开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30 11:01
乔治亚迪斯表示,这是一场极为精彩的活动,此次展览在中国朋友的支持下得以呈现,真实再现了 希腊惨剧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同时展现了南京此后的发展与蜕变,以及 这座城市自身的重塑与新生。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历史成 为世界记忆。截至目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已分别在美国洛杉矶、俄罗斯莫斯科、意 大利佛罗伦萨、菲律宾马尼拉、法国卡昂、白俄罗斯明斯克、捷克布拉格、丹麦奥胡斯、西班牙马德 里、匈牙利布达佩斯等城市办展。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本次展览围绕历史、文明、和平三大维度,通过170余幅历史图片、40件(套)实物展品,以及视 频、音频及4处场景互动装置,全面呈现南京作为中国第一座国际和平城市,从创伤走向重生的历程, 讲述中国和平发展的城市故事。 方遒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南京与雅典两座城市的交流互动,更是中希两大古老文明跨越山海的深 情对话。我们愿同希方一道,坚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定维护二战胜利成果,让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 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果,更多更好造福全人类。 人民网罗马9月29日电(记者谢亚 ...
让“冤家对头”同桌开会,北京香山论坛为何能做到?
中国新闻网· 2025-09-21 06:21
论坛背景与历史意义 - 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以共护国际秩序共促和平发展为主题 历时3天并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 - 中国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不可磨灭贡献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在亚太孤军奋战达10年之久 [1] - 日本陆军主力约50个师团中有34个被牵制在中国战场 [1] 历史经验与当代警示 - 美国学者指出没有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美国不可能在太平洋战场打败日本 并强调二战教训在于世界大国应和平共处通过对话维系全球和平秩序 [2] - 国防大学教授指出二战初期各国未能形成合力致使法西斯势力猖獗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才扭转战局 [2] - 当今世界面临多重安全挑战 包括欧洲和中东的冲突蔓延 非洲和中亚的恐怖主义威胁 以及日本军国主义未被彻底清除 [3] 论坛机制与对话成果 - 北京香山论坛在传统机制几近失灵背景下成为平等对话的重要平台 是为世界和平发展所做的积极探索 [4] - 乌克兰代表现场寻求冲突解决范例 东盟学者以泰柬冲突为例指出从冲突开始到停火不超过2周 并强调中方斡旋通过打造对话基础促成协议 [5] - 英国学者指出北京香山论坛是唯一能安排乌克兰俄罗斯和北约代表共同开会的平台 [5] 和平理念与实践路径 - 中国学者提出拥有强大武力该如何实现持久和平的时代命题 引用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和平强于占领的战略智慧 [6] - 俄副防长注意到中方通过九三阅兵展示先进军事科技成果 但在世界安全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时不强加意志 体现强而不霸理念 [6] - 复旦学者借助《孙子兵法》升华理念 指出实现持久和平的最好方式是以实力为后盾将对手变成伙伴 [6] 中国角色与全球影响 - 国防部长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要当好和平的压舱石 中国军队越强大制约战争的力量就越壮大 [7] - 全球上百个国家军方人士与国际组织代表看到中国倡议的不是复仇对抗 而是对团结合作的珍视和对平等协商的坚守 [7] - 中国展现出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的东方智慧 曾为世界和平付出巨大民族牺牲 [7]
根据国家安全和装备技术发展需要推进航母建设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10
航母福建舰海试进展 - 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通过台湾海峡赴南海相关海域开展试验训练任务 这是航母建造过程中的正常安排[1] - 福建舰海试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 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1] - 福建舰作为大国重器将为捍卫国家主权 安全 发展利益发挥应有作用[1] 北京香山论坛参会情况 - 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注册总人数达1800余人 参会人员更具广泛性 代表性 均衡性[1] - 100余个国家 地区和国际组织官方代表团将参会 包括40余位部级和军队总长级以上代表[1] - 联合国副秘书长 东盟秘书长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副主席等国际组织高级别代表确认参会[1] 论坛议程与主题 - 与会代表将围绕"共护国际秩序 共促和平发展"主题开展平等对话[2] - 论坛将共商和平安全大计 共谋化解冲突之策 拉紧合作交流纽带[2] - 会议将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 推动共同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2]
多国人士积极评价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上的重要讲话
央广网· 2025-09-14 11:41
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认同 - 多国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讲话重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以实际行动携手各方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表示讲话彰显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斯洛伐克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日益紧密 [2] - 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认为讲话对世界和平至关重要 强调人类应当同舟共济和睦相处 [2] 中国全球倡议的国际影响力 - 埃及新闻总署前副署长萨拉姆指出讲话为世界注入正能量 强调国家间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维护共同安全 [2] - 国际人士认为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倡议强调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 展现大国担当 [2] - 俄罗斯科学院专家巴巴耶夫认为全球治理倡议强调主权平等以人为本 前景广阔将获得广泛认同 [3]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中国方案 - 巴巴耶夫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和平发展原则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契合 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革和完善 [3] - 吉中友好协会主席布库耶夫表示全球治理倡议极具现实意义 体现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 [3] - 中国持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通过四大全球倡议和"一带一路"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2][3]
习言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09:42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主张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4] -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不走殖民掠夺老路和国强必霸歪路 [6][8] - 中国力量增长将增强世界和平希望 [12] 全球治理与合作理念 - 多边主义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依靠 是人心所向和大势所趋 [14] - 提出全球治理倡议 旨在推动各国携手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14] - 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 历史站位与文明进步 - 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和人类文明进步一边 [8] - 人类前途紧密相连 各国利益深度融合 [4] - 和平合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1]
“共同构建和合共生的美好世界”(伟大胜利·历史贡献)
人民日报· 2025-09-13 06:16
历史意义与和平理念 - 中国通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发出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信号 [2] - 中国是二战东方主战场,其胜利有力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并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独立斗争 [2] - 正视日本侵略战争的历史与责任是避免重蹈覆辙的关键,日本未能正视历史成为东亚持久和平的障碍 [2] 中国发展模式与成就 - 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几十年,在消除城乡差距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2] - 中国对内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坚持社会主义法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并不断推进改革 [2] -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3] 外交政策与国际贡献 - 中国对外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国家一律平等,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 - 中国不搞军事同盟,不煽动民族主义,坚持通过国际合作营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2]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成为推动共建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 [2][3] 全球影响与新兴力量 - 中国为弘扬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巨大贡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和平、稳定、进步力量 [2][3] -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平崛起,让全球南方国家看到和平发展前景,坚定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3] - 中国一直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
铭记历史,迈向和平未来(国际论坛·以史为鉴 共护和平)
人民日报· 2025-09-13 06:16
历史合作与双边关系 - 上世纪40年代日本军机轰炸科伦坡港口和附近城镇 斯里兰卡人民经历战争残酷并投身抵抗 [2] - 中国共产党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民族独立并赢得胜利 [2] - 斯里兰卡前总理家族与中国渊源深厚 其父上世纪20年代在欧洲与周恩来总理相识并共同签名呼吁结束殖民统治 [3] - 1952年中国与斯里兰卡签署《米胶协定》 在困难时期互帮互助推动两国社会与经济发展 [3] - 中国在斯里兰卡遇到困难时总能伸出援手 斯中被称为命运与共的患难之交 [3] 中国发展成就与国际影响 - 中国向世界各地出口数百万台电动汽车 每年生产数量巨大的高科技产品 [3] -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成就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 [3] -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合作消弭对抗以共赢取代零和 [3] - 中国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 斯里兰卡本身是受益者 [3] - 中国倡导国际社会加强团结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以自身发展践行诺言赢得各国尊重 [4] 青年传承与未来展望 - 斯里兰卡希望年轻一代与中国青年继承先辈友谊 弘扬和平信念加强民间往来共创美好未来 [5]
铭记伟大历史胜利 共赴民族复兴伟业(侨界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8 08:53
活动盛况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现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代表挥舞国旗观看人民军队、战略重器和战鹰梯队 [7] - 空中护旗梯队直升机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条幅 引发观礼群众掌声与欢呼 [8] - 装备方阵展示新型坦克、步兵战车等陆战兵器 以及无人、水下、网电领域新型作战装备和高超声速导弹等战略重器 [9] 侨胞反响 - 90岁抗日将领张治中将军之女张素久三次参与天安门阅兵观礼 指出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 强调强大国防是和平保障 [8] - 巴西华人华侨青年联合会组织侨胞跨10多小时时差集体观看阅兵直播 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人民军队点赞 [9] - 泰国河北总商会会长郭晓辉表示阅兵彰显祖国强大与自信 旨在铭记历史、凝聚和平发展力量 [10] 历史传承 - 云南南洋华侨机工历史研究会会长林晓昌讲述3000名南洋华侨青年1939年回国组建南侨机工队 在滇缅公路运输战略物资的抗战事迹 [11] - 挪威侨胞马列提及家族成员变卖越南公司财产购置医疗物资支援前线 并带领3位叔公作为军医参战的华侨抗战故事 [12] - 毛里求斯新唐人街基金会主席林海岩回忆祖父1949年在路易港唐人街升起首面五星红旗 并延续国庆关闭店铺庆祝的传统 [12] 文化交流 - 美国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梁冠军表示将担任招商引资牵线人 推动中美企业合作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3] - 巴西华人华侨青年联合会计划组织华裔青年开展寻根之旅 参观抗战纪念馆并聆听老兵故事以理解历史 [14] - 英国华人律师朱小久创建英中律师协会搭建法律交流平台 并担任中文学校校长11年推广中华文化 [14] - 旅欧作曲家朱培华创作革命主题歌曲《你的那双眼睛》 通过音乐向海外传播中国故事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