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伦理

搜索文档
壹快评︱AI再陷“杀人”争议,警钟为谁而鸣
第一财经· 2025-08-25 21:33
2025.08. 25 本文字数:1919,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何涛 近日,发生在美国的一则新闻震惊了众人。新泽西州一位认知受损的老人通布,怀揣着与AI聊天机 器人"比莉大姐"约会的浪漫幻想,踏上了一段不归路。在Facebook Messenger上,这个由Meta打 造的生成式AI反复向他保证自己的真实性,还提供地址,发出邀请。深信不疑的老人不顾家人劝 阻,执意赴约,最终在停车场摔倒身亡。这出悲剧超越了个体不幸的范畴,成为AI技术商业化浪潮 中的又一记警钟,引发人们对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深层思考。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类似的伦理困境。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取代人工导致大量工人失 业,引发了卢德运动;核能技术既能为城市供电,也能毁灭城市;互联网连接了全球,同时也带来了 隐私泄露和网络诈骗。中外诸多先哲和当今学者,都警告过技术奴役人类的危险。 但在笔者看来,"比莉大姐"事件如果一定要"分锅",技术本身可能只占小部分。更主要的责任在于, 商业机构对技术缺乏边界的开发和利用。通布的家人表示,他们并不反对AI技术,但反对Meta部署 它的方式。从"比莉大姐"被设定的功能定位出发,"她"说那些好听 ...
AI科技伦理规范文件公开征求意见,三类活动需开展专家复核
南方都市报· 2025-08-23 22:2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多部门联合起草《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管理服务办法(试行)》公开征求意见 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22日 [2] - 文件由工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等十余个部门共同制定 旨在细化人工智能领域的伦理治理要求 [2] - 政策目标包括强化标准建设 提供中小微企业服务支持 提升科技伦理风险防范能力 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与全球市场融合 [2] 实施主体与架构 - 责任主体涵盖从事人工智能活动的高等学校 科研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 [3] - 要求有条件的单位设立人工智能科技伦理委员会 地方可建立专业性科技伦理服务中心 [3] - 科技部统筹全国科技伦理监管 工信部协同相关部门负责治理工作 各部门按职责权限分工管理 [4] 伦理审查重点 - 审查聚焦公平公正 可控可信 透明可解释 责任可追溯四大核心维度 [3] - 需专家复核的三类活动包括:人机融合系统研发 舆论社会动员算法模型 高风险场景自动化决策系统 [3] - 复核清单实施动态调整机制 对清单内活动跟踪审查间隔不超过6个月 [4] 服务与支持体系 - 推进伦理服务体系建设 提供风险监测预警 检测评估 认证咨询等全方位服务 [2] - 重点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科技伦理支持力度 提升其技术研发与风险防范能力 [2] - 鼓励推进人工智能科技伦理国际交流合作 助力企业融入全球市场 [2] 合规与处罚机制 - 违规行为将依据《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法规给予相应处罚 [4] - 各部门依职责权限负责本行业本系统伦理管理 地方负责本地区管理工作 [4]
《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公布:不得编造、传播与驾驶自动化系统实际功能和效果不相符的虚假信息
快讯· 2025-07-23 21:54
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 - 科技部公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旨在防范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过程中的科技伦理风险 [1] - 指引强调驾驶自动化系统在交通事故或极端行车环境中应高度尊重生命并最大限度降低对人的伤害 [1] - 相关主体发布重大研究成果时必须坚持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原则 [1] - 禁止编造、传播与驾驶自动化系统实际功能和效果不符的虚假信息 [1][1] 技术信息披露要求 - 研发、生产、推广过程中需向社会公众明确告知产品功能分级、使用条件和使用方式 [1] - 相关主体有义务及时澄清和纠正可能导致公众误解的误导性信息 [1]
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主题论坛 践行科技伦理 深化国际合作
苏州日报· 2025-07-17 08:22
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主题论坛 - 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主题论坛在苏州举行 来自64个国家 七个国际组织的约150名青年事务部长 青年组织负责人及青年领袖参会 [1] -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正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1] - 截至2024年底 中国已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在计算机视觉 自然语言处理 大模型训练等关键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1]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倡议 - 会上倡议各国青年以责任为帆 以理想为舵 以开放包容胸怀拥抱合作 共同驾驭人工智能变革浪潮 [1] - 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负责人指出人工智能蕴含数据安全 隐私保护 虚假信息传播 技术滥用等风险隐患 [2] - 呼吁青年坚持智能向善理念 在技术创新中践行科技伦理 深化国际合作 构建包容普惠治理体系 [2] 论坛讨论议题 - 各国专家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支持全球青年交流合作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产业发展的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主旨演讲 [2] - 青年对话环节聚焦人工智能重塑科技创新范式 人工智能与青年就业等话题 [2] - 东吴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张良卫就青年从事人工智能创新如何"避坑"进行详尽阐述 [2]
这些童书,陪伴儿童理解世界探索自我
新浪财经· 2025-07-08 16:21
数字化阅读与AI伴读趋势 - 数字化阅读和AI伴读成为行业热词,分级阅读、心理关怀、陪伴式阅读成为家长刚需 [1] - 童书出版功能扩展,从娱乐载体升级为儿童理解世界、探索自我的工具 [1] 新书发布与教育理念 -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通过20个篇章剖析小豆豆成长内核,强调教育应回归让孩子幸福的初衷 [3] - 书中提出"好孩子"评价应剥离社会标准,尊重天性,巴学园的教育模式以电车教室、田野课堂等非传统形式实现双向治愈 [3] - 《狐狸,半蹲半走》以童年记忆融合自然哲思,构建精神原野,通过奇幻探险映射现代文明对自然的认知建构 [5] - 《影响中国古代的科学巨匠》以悬疑短篇形式讲述23位古代科学家故事,通过虚构小人物视角切入历史事件 [8] 提问力与批判性思维 - 《让孩子学会提问》提出AI时代需培养"侦探破案思维",高质量提问能突破信息茧房并激发想象力 [10] - 作者将批判性思维转化为互动练习,强调提问质量是区分人与工具的核心优势 [10] 科幻与科技伦理 - 《物换星移》探讨星际文明生存法则,通过"第三物种"设定隐喻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技术的伦理问题 [12] - 作品辩证呈现"科技既为利刃也为救星"的关系,影视化可促进公众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12] 科普绘本创新 - 《蛋蛋学校》系列融合近300个科普知识,以"蛋"象征生命孵化,结合二十四节气等中国文化元素 [14] - 创作采用漫画形式,通过十二个蛋壳角色历险传递科学内容,适配5-8岁儿童认知习惯 [14] 美术教育方法论 - 《我在美国教美术》对比中美差异,中国侧重审美培养,美国注重全民形象思维启蒙 [16] - 书中提出美术教育目标是锻造创造力,通过视觉语言实现抽象逻辑的可视化表达 [16]
ESG信披观察丨宇树机器人概念股:逾三成企业发布ESG相关报告,可持续发展认知待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2 10:04
吉利控股与宇树科技合作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同框对话,李书福称宇树科技是"未来的希望" [1] - 吉利是宇树科技C轮融资的领投方之一 [1] - 宇树科技旗下产品在蛇年春晚一炮而红,公司跃升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之一 [1] 宇树机器人概念ESG披露情况 - 宇树机器人概念共有28家上市公司,其中9家披露了ESG相关报告,披露率为32.14% [2][3] - 7家公司披露了碳排放数据,披露率为25%,仅2家披露范围三数据,披露率为7.14% [2][3] - 披露ESG报告的公司中,4家未进行详细披露:汉威科技和荣晟环保未披露任何碳数据,曼恩斯特仅披露范围二数据,景兴纸业仅披露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4] 可持续供应链与科技伦理披露 - 28家公司中有6家披露了可持续供应链相关议题 [5] - 金发科技构建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曼恩斯特通过新供应商开发和准入管理打造可持续供应链 [5] - 仅1家公司披露科技伦理议题(成立伦理道德委员会),3家公司明确表示不涉及科技伦理议题 [6] - 科技伦理披露率低反映产业对该议题重视程度不够 [6] 机器人产业ESG挑战 - 人形机器人领域ESG信披难点在于信息披露标准缺失、数据收集与验证困难以及商业机密保护要求高 [2] - 机器人零部件制造依赖高能耗、高碳排放的关键材料,供应商环境违规或道德问题可能对企业造成声誉和财务风险 [6] - 科技伦理问题突出,包括决策透明度、人类权益保护、就业市场影响等 [7] - 企业需确保技术应用的合法性、安全性和公正性,防止算法偏见、数据滥用等问题 [8]
瞭望 | 无人配送车规模化应用还需安全升级
新华社· 2025-05-12 19:17
无人配送车技术缺陷与改进 - 无人配送车在咸阳和昌平发生事故后未能及时识别风险或采取应对措施,暴露技术缺陷[1] - 企业需通过数据训练、场景模拟和算法优化提升主动安全能力,增强安全性和场景适应性[1] 法律法规与监管漏洞 - 当前无人配送车存在超范围运营现象,反映部门监管缺位和企业规则意识薄弱[1] - 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权责清晰的监管闭环以支持行业发展[1] 科技伦理与社会共识 - 无人配送车在紧急情况下的价值选择(如优先保护行人或财产)涉及技术参数和社会伦理共识[2] - 需政府、企业、学界共同探讨科技伦理议题以确保技术发展符合社会期待[2] 行业发展基本原则 - 安全可控是无人配送车发展的核心,需技术创新、法规完善和科技向善共同推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