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
搜索文档
“解锁”长三角产业创新文脉“密码”——解放日报第83届文化讲坛侧记
解放日报· 2025-11-16 08:04
文化融合与创新动力 - 江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和近代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不断融合发展[2] - 在现代传媒发达背景下,江南文化将继续通过人际交流与合作实现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2] - 以上海为例,大量来自苏浙皖的移民带来财富和人力资源,石库门建筑是文化融合的典型产物[2] 长三角区域协同优势 - 长三角城市群形成特有都市圈群落,包括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3] -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串联上海、苏锡常、南京三个都市圈,具备显著经济互补性,上海服务业与科创优势突出,江苏制造业实力强劲[3] - 南京都市圈具有跨行政区划特点,辐射范围涵盖镇江、扬州、滁州、马鞍山乃至合肥[3] 文化IP产业化实践 - "苏超"体育赛事成功实现文化破圈,将楚汉相争、花果山美猴王、水漫金山等地方文化IP融入足球叙事[4] - 通过全民共创模式重构城市文化传播逻辑,政府、媒体与社会力量共同构建参与舆论生态[4] - 未来将通过出版书籍、开发文创产品与非遗衍生品续航IP热度,将赛事融入城市发展[4] 产业创新带战略规划 -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战略定位为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中国沿海发展轴线协同发展典范[5] - 总体目标是将传统交通与经济走廊升级为创新活力充沛、要素配置高效、产业高端互联的黄金走廊[5] - 建议将普陀区打造成上海与苏州经济结合的纽带,并挖掘自身文化资源提升区域形象[3]
进博会苏作馆“苏”香十足 3大主题展区演绎江南文化盛宴
苏州日报· 2025-11-06 08:04
公司参展概况 - 苏作馆于11月5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亮相,以全新姿态登场,通过非遗技艺、时令风物与雅致场景打造可闻、可触的江南文化盛宴 [1] - 公司策划了“时味苏州”、“桂花雅集”、“苏作甄选”3大主题展区,向全球观众展示苏州的四季风味 [1] - 展台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观众,例如来自黑龙江的观众对桂花香卡及苏州文化元素表现出浓厚兴趣和购买欲 [1] 产品与销售表现 - “苏作甄选”区人气高涨,新推出的《如意》宋锦挂件丝巾礼盒、《福山》缂丝摆件等主题礼盒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融合,成为观众争相选购的城市礼物 [2] - 开展首日,仅缂丝‘福山’摆件就售出数十件 [2] - “时味苏州”展区陈列阳澄湖大闸蟹、鸡头米、太湖莼菜、碧螺春茶等时令风物,吸引不少外国嘉宾驻足品尝 [2]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苏作馆自2021年首次亮相进博会以来,不断推陈出新,从最初的12个苏作门类36位大师作品,拓展至今年的20多个门类百余位大师的近千件艺术精品 [2] - 公司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深入了解江南文化的首选窗口 [2] - 公司希望借助进博会平台,通过丰富的互动体验和更具感染力的场景,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向世界传递苏州人精致典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2] 行业文化体验创新 - “桂花雅集”主题展区是一个集茶饮、服饰、饰品于一体的文化体验空间,以苏州市花桂花为核心,观众可品尝桂花茶,欣赏以桂花为灵感的手工盘扣、缂丝饰品等 [1] - 该体验展示了“鲜花经济”在非遗创新中的生动演绎 [1]
“苏品苏货” 亮相进博会 苏州市注册人数超万 连续八年全省第一
苏州日报· 2025-11-05 08:10
进博会苏州交易团概况 - 苏州交易团报名注册单位1801家,报名注册人数达10670人,连续八年位居全省首位[1] - 苏州交易团将集中推荐一批"苏品苏货"和首发首秀新品,展现"苏州制造"与"江南文化"魅力,推动买全球、卖全球[1] 苏作馆展示与创新 - 苏作馆焕新升级,在展示苏绣、缂丝、玉雕等艺术精品基础上,策划"时味苏州"、"桂花雅集"与"苏作甄选"三大创新展区[1] - 展区展示销售阳澄湖大闸蟹、鸡头米、太湖莼菜、碧螺春等四季风物,并推出多款自营主题礼盒,推动"苏品苏货"与国际市场接轨[1] 苏州企业参展亮点 - 上久楷、绣娘、子冈珠宝等14家苏州企业将亮相江苏交易团人文交流活动展区[2] - 盖尔斯威智能科技展示新一代仿生手,搭载企业自主研发的体感控制技术,可实现如人手般灵活动作[2] - MOVA带来宠物空气净化器,切入宠物环境健康赛道,展现企业在细分市场开辟新蓝海的创新能力[2] - 太湖雪在中国旅游展示专区打造丝绸主题馆,通过养蚕技艺展示和千米长丝抽丝体验,呈现从蚕茧到丝绸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2] - 太仓云幕智造将携人形机器人"伯虎"和"秋香"亮相进博会"智享生活"展区[2]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江河湖海颂》摘得“文华音乐奖”
苏州日报· 2025-11-05 08:10
获奖作品与艺术成就 -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创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江河湖海颂》荣获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文华音乐奖,成为历届文华奖首台获奖的民族管弦乐作品 [1] - 作品以《江河湖海颂》为名,通过8个乐章描绘中国江河湖海的水文图景,展现中华文明以水为脉的精神基因 [3] - 作品自2019年启动创作,历经5年打磨、十余次重大修改,入围文华奖终评后三度易稿,演出近40场,平均上座率超85% [4] 创作特色与文化内涵 - 作品融合江南丝竹清雅意境与民族交响磅礴气势,结合多声筝、二胡等传统乐器,并创新融入600岁昆曲的水磨腔 [2] - 通过提炼吴侬软语、苏州评弹、太湖渔歌等江南元素,实现传统文化基因的精准提取和创作性转化 [2] - 作品完成从"自然之水"到"文化之水"再到"精神之水"的三层升维,成为承载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 [5] 市场反响与传播效果 - 作品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演出获得观众高度评价,线上展播6场覆盖全球6.2万人次 [4] - 作品先后入选文旅部"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等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 [4] - 苏州文艺作品今年已获得国家级奖项和项目18项,省级重要奖项和项目80余项 [8] 产业发展与战略布局 - 苏州发布文化强市行动方案,以"8大行动+100项重点任务+100项重点工程"推动文艺发展 [7] - 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年内登记备案作品71部,其中4部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创作计划 [8] - 青春版《牡丹亭》20余年盛演500余场,吸引百万观众,青年观众占比达75%;舞剧《牡丹亭》预计年内完成54场巡演,已收获票房近2000万元 [7]
青浦又添文化新地标 鹤龙美术馆新馆落成
解放日报· 2025-10-30 09:40
公司概况与核心事件 - 上海市鹤龙美术馆新馆于前天在青浦区青松路落成 [1] - 新馆开幕同时举办"万象海派 四季风华——首届海派艺术系列展" [1] 公司藏品与历史 - 公司成立于2016年,系统收藏海派名家名作 [1] - 创始人郭慰众收藏近现代海派大师作品300多幅,包括张大千、林风眠、吴湖帆等 [1] - 藏品涵盖山水、花鸟等题材,包含张大千《玉兰》《杖经图》、程十发《小河淌水》、唐云《航埠橘林》等代表作 [1] 新馆设施与设计 - 新馆共设B1层、1层、2层及宫廷漆器四个馆 [1] - 宫廷漆器馆藏有20多件乾隆八年的珍贵漆器 [1] - 建筑设计前卫时尚,采用清水混凝土搭配玻璃幕墙 [1] - 馆内采用错层空间设计,每层展厅高度超过7米,适合悬挂大幅书画作品,视觉冲击力强 [1] 公司业务与战略 - 新馆将定期举办艺术品鉴赏专题讲座、艺术教育课程 [1] - 文化活动重点推介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及非遗传承相关内容 [1] - 新馆实行常年免费开放政策,旨在让海派艺术走进公众日常生活 [1]
苏州“牡丹”绽放紫金文化艺术节
苏州日报· 2025-10-13 08:22
文章核心观点 - 舞剧《牡丹亭》作为对苏州昆曲经典IP的现代重塑获得市场成功 其全国及国际巡演计划将推动江南文化的广泛传播 [1][2] 演出表现与市场反响 - 该剧在无锡大剧院上演时获得热烈反响 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 演员谢幕数次后观众仍不愿离场 [1] - 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 该剧于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完成了6场近乎完美的演绎 标志着其二轮巡演正式启幕 [2] - 无锡站演出是二轮巡演的首站 其开发的文创产品受到当地观众热烈欢迎 [2] 剧目制作与艺术特色 - 该剧是苏州艺术基金扶持剧目 由苏州市委宣传部指导 苏文投集团、禾戏剧出品制作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1] - 剧目由黎星、黄佳园执导 以汤显祖原作为基础 将五十五出改编为《梦卷》《画卷》上下两本 并凝炼出六个核心角色 [1] - 全剧融入苏州"粉墙金砖"的视觉符号 运用水雾构建虚实空间 具有鲜明的江南文化当代表达特征 [1] IP开发与商业拓展 - 苏文投集团旗下经纪公司围绕《牡丹亭》IP开发了十余款文创产品 包括印章本、票夹、光栅卡、帆布包及蚕丝便携毯等 [2] - 文创产品结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精心开发 旨在持续放大舞剧的文化感染力 [2] 未来巡演计划 - 接下来该剧将奔赴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成都等16座城市展开巡演 [2] - 2026年 该剧将作为香港艺术节的闭幕演出登上香港文化中心舞台 并计划赴更多国家进行国际巡演 [2]
2025姑苏孔子文化活动启幕 千年府学焕发时代新韵
苏州日报· 2025-10-01 08:08
活动主题与定位 - 活动以传承孔子文化、弘扬崇文重教为主题,深度挖掘千年府学的历史底蕴[1] - 通过丰富多元的活动展现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1] 核心文化体验活动 - 设置《诗经》书写体验区,由书法达人现场指导书写经典名句,参与者可加盖苏州文庙专属纪念戳[1] - 举办《诗经》草木虫鱼主题微展览,参与者可描摹诗经中的植物并制作植物拓印画[1] - 祭孔大典包含百名学生齐声诵读《大学》经典及36名学子表演佾舞的环节[2] - 配套活动包括翰墨书香《论语》经典章句书法作品展及纸承古韵非遗剪刻纸体验[2] 特色展览与互动项目 - 八音和昶·盛世云韶中国古代乐器文化展展出36件(套)珍贵古代乐器文物或仿制品[2] - 苏州文庙奇妙游串联多项品牌活动,如跟着《论语》学成语和子曰书友剧本围读[2] 文商旅融合活动 - 国庆中秋假期推出系列江南韵味文商旅活动,包括走进章太炎故居品读经典和在顾廷龙故居体验非遗针灸[2] - 市民游客可到吴衙场码头登花船泛舟十全河,欣赏青瓦白墙的江南风情[2]
张岱的笔墨,晕染着不灭的江南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5 05:57
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 《陶庵梦忆》通过张岱的笔触,生动再现了晚明江南的繁华景象与市井生活,如秦淮河的奢靡画舫、金山寺的夜戏狂欢等,具有极高的文学与历史价值[4][5] - 书中对绍兴地方风俗的详细记载,如《龙山雪》中的雪景与《杨神庙台阁》的庙会盛况,成为研究晚明绍兴社会生活的"活档案"[5] - 张岱以"繁华靡丽,过眼皆空"的笔调,在描绘奢靡生活的同时暗含对时代崩塌的痛切反思,形成独特的挽歌式文学风格[6][7] 城市文化传承 - 书中封存的晚明城市记忆(如扬州瘦马交易、苏州山塘中秋等)成为当代江南古城修复的重要依据,绍兴采莲船灯复原、苏州山塘河设计均参考书中记载[8] - 张岱笔下的秦淮河"书卷气与脂粉气交织的烟火气",为现代文旅项目提供了区别于表面仿古的深层文化定位思路[4] - 《西湖香市》《越俗扫墓》等章节记录的节庆习俗,展现了已消失的民间活动规模(如扫墓活动"自二月朔至夏至,填城溢国,日日如之")[7] 工艺美学与生活哲学 - 《濮仲谦雕刻》《吴中绝技》等篇章系统记录晚明匠人群体(鲍天成、周柱等),提出"技也而进乎道矣"的工艺理念,与当代"工匠精神"形成跨时空呼应[8] - 书中倡导"人无癖不可与交"的生活美学,通过茶道(《闵老子茶》)、造园(《瑞草溪亭》)等案例,展现将日常提升至艺术境界的实践智慧[9] - 张岱团队对器物(《不二斋》)、饮食(《蟹会》)的极致追求,形成"在细微处找乐子"的生活哲学,对现代消费升级具有启示意义[9][10] 文化遗产活化 - 当代读者带着《陶庵梦忆》实地探访江南景点(宁波月湖、南京秦淮河等),实现"文字-实景"互文体验,开创文化遗产活化的新范式[11] - 书中"疏疏如残雪"等经典意象(《金山夜戏》)仍能精准对应现存景观(金山寺古木月影),证明文学描写对旅游体验的持久提升作用[5][11] - 张岱"石匮藏史"的创作理念,使作品超越个人怀旧,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基因库,其记录的市声、笙歌等元素持续激发当代创作灵感[10][11]
“金山人文丛书”推出最新研究成果 探寻千年文脉、传承创新成果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19:58
丛书发布与内容 - "金山人文丛书"新发布六部研究成果,包括《王鸿绪集》《金山钱氏家刻书目》《亭林周氏后来雨楼劫余书目》《湖楼校书记:守山阁学案》《亭林周氏后来雨楼藏南社诗文合编》《文史耀金》[1] - 丛书分为"新守山阁"和"看见金山"两个系列,前者侧重历史文献的现代性转化,后者侧重文化普及读物[3] - 该丛书填补了《王鸿绪集》等历史空白,并追溯了1906年高燮将珍贵《诗经》古籍捐予复旦大学的文脉渊源[4] 文化价值与定位 - 上海金山区被定位为"人文大区"和江南文化重镇,其文献整理对长三角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 - 金山"守山阁"被视为探索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和理解华夏文明特征的难得标本[1] - 丛书肩负"盛世修文"的时代使命,是探寻城市文脉、推进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3] 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 - 丛书的研究编纂旨在让典籍走出高阁,让文化浸润生活[3] - 丛书的发布标志着公司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术资源服务社会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4] - 此次发布标志着金山区在系统梳理地方文脉、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助推文旅商体展农融合发展等方面迈出坚实一步,未来还将陆续推出更多研究成果[5]
全国20家博物馆顶流文物亮相常熟
苏州日报· 2025-07-31 06:32
展览概况 - 展览“何以江南——南北交融共生的文明特展”于7月30日在常熟博物馆启幕,是该馆焕新改造后的首个全国性大展 [1] - 展览联合首都博物馆、定州博物馆、山西博物院等全国20家博物馆共同举办 [1] - 展览时间将持续至10月30日 [2] 展览主题与结构 - 展览以“江南”为核心意象,立足历史文物和考古实证 [1] - 聚焦历史上三次波澜壮阔的北人南移浪潮,展现南北文化从碰撞到交融的发展历程 [1] - 展览内容从“交往、交流、交融”三个层面,讲述南北文明共生的故事 [1] 展品规模与构成 - 展览甄选了来自15座城市、20家博物馆的共计160多件(套)文物 [1] - 其中外借文物81件(套) [1] - 展品包含国家一级文物16件(套)、国家二级文物19件(套)、国家三级文物38件(套) [1] - 常熟博物馆藏展出80多件(套)文物,包含“十大镇馆之宝” [2] 重点展品列举 - 展出来自临潼区博物馆藏的秦短褐武士俑,为首批出土的5尊秦兵马俑之一“001号先锋战士” [1] - 展出青州博物馆藏的北魏晚期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被誉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的“青州风格”佛教造像之一 [1] - 展出来自定州博物馆藏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的佳品——定窑白釉刻莲纹龙首净瓶 [1] - 展出余姚博物馆藏的明王守仁楷书客座私祝册页,为20年来仅两次外展的稀世罕见王阳明大楷作品 [1] - 展出常熟博物馆藏“十大镇馆之宝”,包括黄道周楷书《赵文毅公文集序》卷、西晋青釉瓷器一组、清光绪官窑仿古瓷礼器一组等 [2] - 展出国家一级文物清王翚仿古山水册、翁同龢楷书四条屏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