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分组审议建议,明确农民在耕地保护中合法权益
新京报· 2025-10-28 16:00
立法背景与核心意义 - 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旨在全面系统规范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活动,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提供法治保障 [1] - 草案内容符合国情和农情,通过健全制度措施、完善约束机制、压实相关责任来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 [1] 强化农民主体作用 - 多位委员建议在草案中明确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包括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激励农民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 建议草案对农民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的责任以及监督举报乱占乱用耕地行为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更明确规定 [2] - 有委员建议增加“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相关内容,以提高种粮农民收入,从而调动其保护耕地和种粮的积极性 [3] 完善法律执行与监督机制 - 委员建议完善行刑衔接与公益诉讼机制,增设专门条款,明确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与司法机关在查处涉嫌犯罪案件中的协作机制 [4] - 建议与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衔接,明确检察机关可对严重破坏耕地的行为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形成法律保护合力 [4] - 建议在法律责任章节增加公益诉讼条款,以填补因耕地生态功能受损而导致的公益保护漏洞 [4] 强化科技支撑与应用 - 委员建议充实草案内容,进一步突出科技支撑作用,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加强耕地保育、退化耕地治理等关键技术研发 [5] - 建议完善技术标准和推广体系,增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相关内容,以解决先进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5] - 建议明确主管部门可运用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耕地数量与质量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实现“早发现、早制止” [5]
中国首次专门立法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完善“三位一体”保护举措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长江商报· 2025-10-27 09:52
立法背景与核心目标 - 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共8章65条,旨在全面系统规范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活动 [1] - 草案针对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1][2] - 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1] 草案核心内容与措施 - 草案明确国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遵循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的原则 [3] - 针对耕地"非农化",规定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控制,坚持"以补定占",禁止占用耕地挖湖造景或擅自绿化造林 [3] - 针对耕地"非粮化",规定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3] - 要求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健全多元投入机制,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 [3] 当前耕地保护成效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比2020年增加2800万亩,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6] - 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 [6] - 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5] 政府投入与支持举措 - "十四五"期间中央累计投入超过7000亿元用于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2024年中央财政亩均投入标准提高到2000元以上 [6] - 累计保护黑土地超过4亿亩次,治理侵蚀沟3.3万条,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6] - 2022年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对约110亿亩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土壤开展"全面体检",目前已进入成果形成阶段 [7]
南农晨读丨七星有阁 揽月听风
南方农村报· 2025-10-25 15:35
政策法规 - 中国首次为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进行专门立法,相关法律草案于10月24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3][4] - 草案共8章65条,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耕地保护总体要求、强化目标约束、完善保护布局、严格占用耕地管控、全力提升耕地质量以及严格责任追究 [4][5] 行业活动与竞赛 - 2025年第二十一届(大北农杯)健康养猪技术比赛正式启动,本届比赛聚焦饲料营养 [8] - 全国猪场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饲料类型采集样本免费参赛,大赛采用模拟消化方式测试,评比指标包含饲料品质、猪源组织及非洲猪瘟核酸检测的综合评定 [9][10] - 参赛饲料分为教槽料、保育料等八大品类,每一品类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1名,颁奖仪式将于2025年12月11-13日第五十二届养猪产业大会(广州)举行 [11][12] 农产品与区域经济 - 广东从化太平镇三百洞村乌榄迎来丰收季,该村于2024年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名单,是省级第二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乌榄专业村 [13][14][19][20] - 三百洞村乌榄种植历史悠久,全村种植面积约1000亩,四分之三农户参与种植,今年预计产量超30万斤,预计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收入约200万元 [21][22] - 2025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于10月22日至24日在深圳举行,展览规模达6万平方米,汇聚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 [26][27] - 河源展团集结81家企业、297款生态优品参展,凭借生态底蕴与客家特色进行推广 [28][29][33][34]
新华鲜报丨守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拟立法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新华社· 2025-10-25 11:25
立法背景与核心目标 - 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于10月24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1] - 草案旨在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面积为19.4亿亩,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1] 法律体系集成与制度构建 - 草案系统集成了土地管理法、粮食安全保障法、黑土地保护法等法律的相关要求 [1] - 草案内容涵盖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1] - 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规定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以及饲草饲料生产 [1] - 对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质量等行为规定共同的法律责任 [1] - 草案旨在填补空白、补齐短板,构建系统完备的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制度体系 [1] 生态保护与系统治理 - 草案突出系统保护理念,强调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生态功能稳定 [3] - 加强耕地生态保护,建立耕地生态保护修复制度,恢复和提升耕地生态功能 [3] -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维持有利于耕地保护的生态环境 [3] 责任落实与监管考核 - 草案全面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实行党政同责 [5] - 省区市对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负总责,其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5] - 国家组织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5] -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按授权开展耕地保护督察,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强监督检查 [5] - 近两年来水土光热匹配较好的16个南方省份耕地面积均有所增加 [5]
守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拟立法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新华社· 2025-10-25 03:50
2025年10月22日,空中俯瞰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塘雅镇万亩良田示范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10月24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部草案,在土地管理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等现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制 定,以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据自然资源部部长关志鸥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面积19.4亿亩,我们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保护耕地命根子,多部法律都有明确规定。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系统集成了土地管理法、粮食安全保障法、黑土地保护法等法律的相关要 求,如关于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以及饲草饲料生产,建 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对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质量等行为规定共同的法律责任;耕地上依法设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受法律保护等,草 案进行了系统集成,填补空白、补齐短板,以构建系统完备、协同有效的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制度体系。 2025年5月8日,在黑龙江双鸭山一旱田地块,大马力农业机械准备在黑土地上进行大豆播种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人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我国首次专门立法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新华社· 2025-10-24 18:33
立法背景与核心目标 - 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于10月24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1][2] - 草案旨在进一步全面、系统规范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活动 [1][2] - 核心目标是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1][2] 草案结构与主要内容 - 草案共8章65条 [1][2] - 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耕地保护总体要求,强化目标约束、完善保护布局 [2] - 草案严格占用耕地管控,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并严格责任追究 [2] 立法针对性与依据 - 草案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以及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等问题 [2] - 草案在土地管理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等现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专门法律 [2] - 立法旨在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2]
新华社权威快报|我国首次专门立法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新华社· 2025-10-24 17:18
法案概述 - 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于10月24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2][4] - 草案共8章65条 旨在全面系统规范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活动 [2][4] - 制定专门法律是为了加强耕地数量 质量 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提供法治保障 [4] 核心内容 - 草案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耕地保护总体要求 强化目标约束 完善保护布局 [4] - 内容涵盖严格占用耕地管控 全力提升耕地质量 严格责任追究等 [4] - 草案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 以及耕地"非农化" "非粮化"等问题制定 [4] - 该草案是在土地管理法 粮食安全保障法等现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的专门法律 [4]
农业农村部:全力推进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2:59
耕地保护与数量管理 - 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将保护任务落地上图并严格考核问责 [1] - 截至去年底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9.4亿亩,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1] - 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并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 [1] 高标准农田建设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成为提高耕地质量的有力抓手 [2] - “十四五”期间中央累计投入超过7000亿元,亩均投入标准提高至2000元以上 [2] - 以田块平整、通水通路、提升地力产量效益为基本标准,建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水渠1000多万公里、田间道路1200多万公里 [2] - 建成后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并开展工程质量“回头看”专项整治行动 [2] 退化耕地治理 - 累计保护黑土地超过4亿亩次,治理侵蚀沟3.3万条,初步遏制“变薄、变瘦、变硬”趋势 [3] - 在南方重点县实施酸化耕地治理720多万亩次,治理后土壤pH值提高0.5、产能提升约10% [3] - 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结合“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提升综合利用水平 [3] 全国土壤普查 - 2022年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对约110亿亩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土壤开展“全面体检” [3] - 目前进入调查成果形成阶段,将为摸清耕地质量底数和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3]
李强主持召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新华网· 2025-08-01 17:26
会议核心精神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半年经济形势和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 强化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2][3] - 锚定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加力提升宏观政策效能 持续攻坚破解难题 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3] - 更加注重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效[3] -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扎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 人工智能+行动 - 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2][4] - 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备 市场规模大 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 推动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加快普及和深度融合 形成创新带应用 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4] - 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要强化示范引领 通过开放场景支持技术落地[4] - 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强化算力 算法和数据供给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4] - 提升安全能力水平 加快形成动态敏捷 多元协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4] 财政金融政策 - 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2][4] - 政策目标为更好激发消费潜力 提升市场活力[4] - 抓好贴息政策组织实施 加强部门协同 简化办理手续 推动政策尽快落地 同时严格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 耕地保护立法 - 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 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5] - 切实增强依法保护耕地的责任感 严格落实各项规定 坚持耕地数量 质量 生态一体保护[5] - 综合施策持续恢复和提升耕地生态功能 确保永续利用[5]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新华社· 2025-08-01 16:22
宏观经济政策 - 会议强调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锚定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加力提升宏观政策效能 [1] - 要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重点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 [1] - 部署财政金融联动政策 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降低融资成本以激发消费潜力 [2] 人工智能产业 - 审议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强调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推动与各领域深度融合 [2] - 提出构建创新生态 强化算力算法数据供给 加大政策支持与人才建设 建立开源开放体系 [2] - 政府部门和国企将开放应用场景示范引领 同时要求提升安全能力并完善动态治理格局 [2] 农业与土地管理 - 原则通过《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 强调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保护 [3] - 要求综合施策恢复耕地生态功能 确保永续利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