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技术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建设更多富有活力的创新之城
人民日报· 2025-09-17 10:57
武汉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汽车、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占比大。近年来,武汉坚持从 本地实际出发,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老树 发新芽",让转型"包袱"变"财富"。今年上半年,武汉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6.8万辆,同比大 幅增长152%。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记者看到,一台台车 身在头顶的传送带上平稳滑行,灵活的机械臂将轮胎、座椅、中控台等零部件一一组装到 位。仅需118秒,一台新能源汽车便稳稳下线。 图①: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的"春笋"地标。 图②:南京市民在百家湖硅巷散步休闲。 图③:俄罗斯姑娘安娜在上海市外滩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 图④:改造后的沈阳市仙女湖公园,调蓄能力显著增强。 "935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可同时混流生产4种车型,每台车都能实现'定制化'。"岚 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介绍,这里原本是一家燃油车工厂,公司创新采用AI视觉检测系 统、5G全连接工厂等新技术,用时14个月改建成一座新能源车智慧工厂。5年多来,累计生 产新能源汽车超过20万辆,创造产值超过500亿元。 9月10日,35岁的黄女士顺利从华中 ...
早知道:九部门出台扩大服务消费政策措施;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08:06
(原标题:早知道:九部门出台扩大服务消费政策措施;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人民财讯9月17日电,中美元首即将通话?外交部回应;九部门联合发布扩大服务消费"19条",放宽中 高端医疗等领域市场准入,拓展数字服务消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我国《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 疗器械 术语》行业标准正式发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贵州省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美股 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1.76%。 ...
我国《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 术语》行业标准发布
央视网· 2025-09-16 17:36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YY/T 1987—2025《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 术语》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的 公告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药监局消息,国家药监局最新批准发布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 术语》 医疗器械行业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
苏州高新区脑机接口技术取得新突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2 07:17
脑机接口技术研发进展 - 苏州高新区多家机构推进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和应用 以科技赋能医疗路径破解临床康复与诊疗痛点[1] 临床康复应用案例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四研究所苏州研发中心利用脑控运动康复训练系统 成功促进16岁脑卒中患者右手运动功能恢复 经过5周训练实现手部指关节和腕关节自主控制小幅活动[2] - 训练系统采用三分支神经网络模型 采集运动神经区脑电信号解析脑意图 结合注意力评估机制增强脑神经重塑效率 支持8种手部精细神经末端关节康复训练[2] - 系统已在苏州市立医院开展多例临床试验并取得良好效果[3] 全产业链技术突破 - 机构开展脑机接口传感电极 采集芯片 编解码算法 采集系统及应用验证等全产业链技术攻关[3] -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研发认知障碍数字化诊疗系统 融合脑电神经电生理信号与步态行为功能指标 构建多模态融合智能早期筛查与认知干预一体化平台[3] - 平台基于VR技术开发沉浸式认知训练系统 建立早期筛查-智能干预-跟踪评估闭环诊疗流程 具有系统客观性强 检测便捷 成本可控优势[3] 产业协同与标准建设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四研究所作为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链脑机接口链主单位 建有脑机接口与智能交互重点实验室 开展电极 芯片 算法 医疗康复装备等关键技术研究[4] - 长三角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苏州大学等成立智能感知与脑机接口联合实验室 开展智能传感器及脑信息解码等领域研究[4] - 苏州国科康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编制中国首个可穿戴脑机接口产品标准《可穿戴式脑机接口专用脑电采集分析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5] 未来发展路径 - 苏州高新区将加快推进脑机接口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 持续拓展技术应用场景[6]
通用型脑机接口系统获突破 广泛用于运动重建、语言重建等多临床场景
新华财经· 2025-09-11 15:50
该系统搭载脑机操作系统,可灵活脑控多种物理和数字设备,已实现了对20多种数字/物理设备的精准 意念操控,在相近训练时长下,信息传输速率(BPS)与马斯克Neuralink受试者水平相当。尤为值得关 注的是,这是国内团队利用MEMS高通量、高分辨率柔性脑机接口开展的长期植入临床试验,为高通量 柔性脑机接口的临床转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新华财经上海9月11日电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 信息技术研究所周志涛团队、脑虎科技陶虎团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联合完成的重大研究成果—— 一款具备广泛兼容性的通用型植入式柔性脑机接口系统。 攻克技术痛点,兼顾性能与安全性的创新方案 长期以来,脑机接口技术一直面临"高性能"与"高安全性"难以兼得的困境。 现有主流技术路线在信号采集方式上各有局限:脑电图(EEG)虽无创,但因信号需穿过头皮、颅骨等 多层组织,衰减严重,导致信噪比低、时空分辨率有限,通常仅能实现简单指令的解码;颅内脑电图 (iEEG)虽能实现单神经元级别的高分辨率信号采集,却需穿透大脑皮层植入电极,对脑组织损伤 大,易引发炎症和免疫反应,且覆盖范围有限;传统 ...
“AI副驾”大幅提升脑机接口系统操控力
环球网资讯· 2025-09-08 10:09
这项成果意味着脑机接口从"能用"向"好用"迈出关键一步。以往的系统仅被动解码脑信号,用户需耗费 巨大心力完成一个简单操作,如同让瘫痪人士驾驶一辆复杂高级的车辆。而"AI副驾"技术的引入,实现 了"协同驾驶"。这一技术不仅能预判用户意图,还能主动优化动作路径,极大降低了操控的认知负担。 对于瘫痪人士而言,这不仅是效率提升几倍的问题,更是跨越了能否独立完成日常任务的分水岭。比如 精准移动光标打字、操控机械臂进食或整理物品,共享控制模式让AI成为了脑机接口领域的"智能助 手",而非冰冷的执行器。随着算法进化,未来甚至有望扩展至轮椅导航、智能家居联动等场景,实现 科技对残障人群的赋能,让"意念操控"真正走入真实生活。 脑机接口技术能让用户利用脑信号操控装置,但目前该技术时常会出现不准确也不可靠的情况。美国加 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团队此次研发了一个非侵入性脑机接口系统。该系统能通过电极读取脑活动并利 用机器学习优化行动操控力。该脑机接口有两个"AI副驾":一个能帮助引导计算机光标,另一个能利用 虚拟输入辅助机械臂任务。 在测试这个有"AI副驾"的脑机接口系统时,一位因脊髓损伤而腿部瘫痪的受试者在控制计算机光标的任 务中 ...
脑机行业系列专家会议——脑机行业发展趋势解读
2025-09-04 22:36
脑机接口行业发展趋势解读 行业与公司 * 脑机接口行业 涵盖非侵入式、半嵌入式和嵌入式三种技术路径 产业链成熟度达80%-90%[1][6] * 博瑞康公司 在教育和康复领域表现突出 产品广泛应用于大学和科研院所教学设备 并转向开发半嵌入式设备[1][2][7] * 阶梯公司 完成国内首例完全嵌入式手术 使用8通道进行临床试验[7][8] * 前脑公司 在非侵入式设备方面表现突出 开发睡眠监测仪和机械假肢[7]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应用成果集中在非侵入式、半嵌入式和嵌入式三种方式 非侵入式技术落地速度快 因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相对容易[2] * 康复领域应用广泛 半嵌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用于假肢、机械手等设备 采集肌电信号 风险低且易于推广[5] * 医疗领域是核心应用方向 针对帕金森病、癫痫和老年痴呆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但当前效果尚不明显 主要集中在康复领域[17][18] * 产业链上游包括电极、芯片和算法 电极材料瓶颈影响性能 非嵌入式电极易落地但性能有挑战 植入式智能电极取得进展[1][6] * 硬件成本构成中 植入式电极成本最高 为一次性使用 每个约2000元人民币 芯片随通道数增加要求更高[3][11] * 算法起关键作用 用于信号特征提取、分解和虚拟信号生成 解决语音识别等复杂问题[9][10] *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市场化速度快 但信号质量和准确性相对较差 若找到阻抗非常小的材料 使非侵入式接近嵌入式效果 则更具市场潜力[3][14] * 嵌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国内尚无公司获得医疗器械认证 三类证书临床要求高 试验风险大[1][4] * 国内电极与国外差距不大 但高通道数芯片仍有差距 高性能芯片是国内发展的瓶颈[3][13] * 中国脑机接口行业市场规模2024年约为38亿元 预计2027年增长至55亿元 未来有望达到70亿元 非侵入式设备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3][16]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内超200家企业涉足脑机接口领域[7] * 政策环境支持 工信部联合七个部门发布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旨在整合国内相关资源 预计明年上半年出台具体补贴政策[20][30] * 复旦大学与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合作 在脊柱损伤康复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成功实施4例脑机接口手术 患者能够站立并恢复感觉和大脑支配能力[18][19] * 行业处于实验室向商业化转型阶段 非植入式产品已取得二类证书 有望两年内实现小批量生产和商业化 嵌入式产品仍面临挑战[24] * 资本市场关注度不足 但潜力巨大 一些国企投入资金研发飞行员专用头盔 监测心理状态以提高航空安全[26] * 未来可能实现通过脑机接口控制人形机器人或外骨骼 但解析人类大脑信息尚存困难[27] * 当前对大脑的了解仍不到1% 突破瓶颈需解决信号采集和理解神经单元细胞交互工作的问题[28][29] * 国内外公司策略不同 国内公司多尝试构建全产业链 国外公司专注于某一方向 投资应关注聚焦单一领域的企业[29]
以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开启生命更多可能性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09:49
● 本报记者 王婧涵 "强脑科技的仿生手是极少数已量产,可以让用户不开颅就能通过神经电信号控制每根手指的假肢。用 户戴上产品后,可以独立地让每根手指活动,完成工作生活中大部分任务。"近日,强脑科技合伙人何 熙昱锦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当前,脑机接口技术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阶段。其中,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路径因更高 的安全性和普惠潜力,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9月2日晚间,道氏技术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出资3000万美元认购强脑科技Pre-B轮优先股。道氏技术 计划依托在材料领域的多年经验,打造"AI+材料"的平台型企业,与强脑科技在"AI+材料"战略上协 同,进一步增强"AI+新材料"生态赋能与商业化落地能力。 何熙昱锦表示,"人的脑电信号强度极其微弱,只有正负50微伏,相当于一节五号电池的百万分之一, 检测它的难度极高。" 为攻克此难题,强脑科技在材料学与AI算法上进行了双重创新。一方面,团队在信号采集材料上实现 创新;另一方面,则依靠AI算法从大量噪声中分离出有效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控制指令。 "我们在材料学上实现了突破,研发出的传感器材料能够更灵敏、稳定地捕捉原始信号,还无需在使用 者皮 ...
强脑科技合伙人何熙昱锦:以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开启生命更多可能性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08:39
脑机接口技术产业化进展 -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因更高安全性和普惠潜力成为市场关注焦点[1] - 技术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阶段[1] - 脑电信号强度极其微弱仅正负50微伏相当于五号电池百万分之一[3] 强脑科技产品与技术优势 - 仿生手产品已量产可实现不开颅神经电信号控制每根手指[1] - 仿生腿产品具备缓冲功能可应对复杂路况避免摔跤[2] - 传感器材料突破可实现直接皮肤接触无需涂抹导电膏[3] - AI算法能从嘈杂信号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化为控制指令[3][4] - 成为国内出货量前列的人形机器人灵巧手供应商[3] 商业化合作与战略布局 - 道氏技术控股子公司出资3000万美元认购Pre-B轮优先股[1] - 计划打造"AI+材料"平台型企业实现生态赋能与商业化落地[1] - 仿生义肢价格降至欧洲品牌1/5至1/10[5] - 通过公益项目已为400名残疾人提供免费仿生设备[5] - 2024年计划在浙江为2000名残疾人免费安装仿生义肢[6] 技术发展方向 - 下一代产品将从单向控制走向双向交互实现温度及触觉感知[5] - 人类大脑有近千亿个神经元当前对其工作机制理解仍不足[5] - 大模型发展将深化对人类大脑个性化电信号的解读能力[4] 应用场景拓展 - 仿生义肢可完成抓握物体、书写、演奏等日常操作[2] - 技术积累使公司快速切入人形机器人灵巧手领域[2][3] - 产品可实现"脑中所想即眼前所为"的实时控制效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