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虚假陈述

搜索文档
上海金融法院披露十大案例:上市公司的哪些“尾巴”易被抓?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1 15:0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信披违规案例 - 上海金融法院与上海证监局联合发布十个涉证券虚假陈述案例,涉及*ST金泰、中安科、上海电气、上实发展、飞凯材料等上市公司及已退市公司[1] - *ST金泰高管因未履行增持承诺被判赔偿投资者78万元[2] - 上海电气因未及时披露业绩预亏及年报虚假记载被判定承担赔偿责任[2] - 中安科财务造假案中三名内部董事因未尽调查义务被判承担2%连带责任[2] - ST行悦案中会计所被判在20%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3] - 天海防务因破产重整等重大事件切断虚假陈述交易因果关系,法院驳回投资者赔偿请求[3] 监管执法重点及处罚措施 - 监管案例聚焦"保壳式"财务造假、业绩对赌造假、实控人滥用权力、违规减持等行为[3] - 退市富控时任董事长因恶性财务造假被追究刑事责任[6] - *ST巴安实控人及董事长被"双罚"[6] - 飞凯材料控股股东违规减持被罚没767万元[6] - 上实发展子公司董事长因财务造假被罚400万元并处10年市场禁入[6] 司法实践新动向及规则指引 - 司法新争点包括多层次市场法律适用、预测性信息"安全港"规则、董监高承诺责任认定等[5] - 填补公开承诺民事责任认定的司法空白[5] - 强调不得借"预测性信息"逃避信披义务[5] - 强化"行民刑"立体追责,三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三案件与民事赔偿诉讼衔接[6] 投资者维权现状及挑战 - 上海金融法院受理证券虚假陈述纠纷18040件,标的总额76.46亿元,涉及26956名投资者[6] - 投资者常借助监管措施、交易所问询函等作为起诉依据,但事实认定难度大[7] - 民事诉讼与行政/刑事程序衔接存在冲突风险[7]
上海金融法院披露十大案例:上市公司的哪些“尾巴”易被抓?
第一财经· 2025-08-21 14:55
证券虚假陈述案例核心观点 - 上海金融法院与上海证监局联合发布十个典型案例,为市场提供规则指引,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及已退市公司[3][4] - 案例聚焦"忽悠式"增持、预测性信息识别、重大事件影响等责任认定问题,包含有责与无责典型案例[5] - 监管强调从严执法提高违法成本,突出对"关键少数"人员的精准追责,形成"行民刑"立体化追责闭环[10] 典型案例分析 金融审判案例 - *ST金泰高管袁某、罗某因未履行增持承诺被判赔偿投资者78万元,构成"忽悠式"增持虚假陈述[6] - 上海电气因未及时披露业绩预亏及年报虚假记载,被认定不适用"安全港"规则免责[6] - 中安科案中三名内部董事因未尽调查义务被判承担2%连带责任,独立董事免责[6] - ST行悦案确立新三板做市交易适用"推定信赖原则",会计所承担20%连带赔偿责任[6] - 天海防务案显示破产重整等重大事件可切断虚假陈述交易因果关系[7] 监管执法案例 - 退市富控因"保壳式"财务造假被移送司法机关,时任董事长涉刑事犯罪[10] - 上实发展子公司为完成业绩对赌造假,董事长被罚400万元并禁入市场10年[10] - 飞凯材料控股股东违规减持被罚没767万元[10] - *ST巴安实控人隐瞒关联担保遭"双罚"[10] 司法实践新动向 - 填补公开承诺民事责任认定空白,明确不得借"预测性信息"逃避信披义务[9] - 截至2024年底上海金融法院受理虚假陈述案件18040件,标的总额76.46亿元,自然人投资者占比99.74%[11] - 民事赔偿面临证据调取难、与行政/刑事程序衔接不畅等问题[11]
上海金融法院披露十大案例:不要心存侥幸 上市公司的哪些“尾巴”易被抓?
第一财经· 2025-08-21 12:47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案例 - 上海金融法院与上海证监局联合发布十个涉证券虚假陈述案例,涉及*ST金泰、中安科、上海电气、上实发展、飞凯材料等多家上市公司及已退市公司 [1] - *ST金泰高管袁某、罗某未履行增持承诺构成证券虚假陈述,被判赔偿投资人约78万元 [2] - 上海电气因未及时披露业绩预亏及2020年年报虚假记载被判定承担赔偿责任 [2] - 中安科财务造假案中三名内部董事因未尽调查义务被判在2%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2] - ST行悦案中会计所被判在20%范围内对虚假陈述造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 监管执法与责任认定 - 监管案例聚焦"保壳式"财务造假、业绩对赌造假、实控人滥用权力、违规减持等高频违规行为 [3] - 退市富控时任董事长因恶性财务造假被司法机关判决构成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 [6] - *ST巴安实控人及董事长被"双罚",飞凯材料控股股东违规减持被罚没767万元 [6] - 上实发展子公司董事长因财务造假被罚款400万元并处10年市场禁入 [6] - 有三件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三件与民事赔偿诉讼相衔接 [6] 司法实践新进展 - 司法实践中出现多层次资本市场法律适用、预测性信息"安全港"规则、帮助造假者认定等新争点 [5] - 典型案例填补了公开承诺民事责任认定的司法实践空白 [5] - 强调不得借"预测性"之名逃避信息披露义务,涉及交易因果关系切断等新问题 [5] - 截至2024年12月上海金融法院受理证券虚假陈述纠纷18040件,标的总额76.46亿元 [6] - 自然人投资者占比达99.74%,案件专业性导致事实查明难度较大 [6][7]
上海金融法院披露十大案例:不要心存侥幸,上市公司的哪些“尾巴”易被抓?
第一财经· 2025-08-21 12:20
涉及"忽悠式"增持、"保壳式"财务造假、实控人违规减持等多类信披违规典型案例 财务造假案纠纷各方责任如何厘清?上市公司及"关键少数"人员哪些行为会踩信披"红线"? 上海金融法院、上海证监局8月20日联合发布了十个涉证券虚假陈述案例,包括五个金融审判典型案例 和五个行政监管执法案例,为市场各方主体提供了明确的规则指引。 对比公告及监管披露信息,上述十个案例主要涉及*ST金泰(300225.SZ)、中安科(600654.SH)、上 海电气(601727.SH)、上实发展(600748.SH)、飞凯材料(300398.SZ)等多家上市公司,以及退市 富控(退市)、*ST巴安(退市)、ST行悦(已摘牌)等已退市或已摘牌的公司。 多家上市公司被抓了典型 具体来看,上海金融法院发布近年来审理的五个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例主要聚焦"忽悠式"增持、预 测性信息的识别与"安全港"规则适用、重大事件造成股票交易价量剧烈变化等纠纷案件中各方的责任认 定,既有"有责"典型,也有"无责"典型。 比如,*ST金泰高管"忽悠式"增持承诺纠纷案中,投资人刘某华、郑某润因该公司高管的股份增持承诺 购买了这家公司股票,但高管袁某、罗某未履行增持 ...
上海金融法院、上海证监局联合发布涉证券虚假陈述案例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18:00
为健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8月20日,上海金融法院与上海证监局联合发布十个 涉证券虚假陈述案例。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本次发布的十个案例,包括五个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金融审判典型案例及五个信 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监管执法案例,充分体现了加大立体追责力度,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的共同立 场。案例涉及参与资本市场各方主体,通过更精准的事实认定和规则适用,充分彰显了打击各类信披违 法行为、净化资本市场生态的鲜明态度。案例还积极回应资本市场法治新需求,明确了司法和监管对信 息披露领域新问题和新现象的态度,充分展示了强化资本市场主体规则预期、提供更加及时有效规则供 给的坚定决心。 其中,上海金融法院发布了近年来审理的五个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例,旨在向金融市场提供明确规 则指引,持续提升资本市场法治化水平。案例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准确认定证券虚假陈述行为。证券虚 假陈述责任纠纷取消行政前置程序之后,发行人是否构成虚假陈述行为成为新的争议焦点。本次发布的 案例涉及准确适用"预测性信息安全港规则",明确预测性信息的识别原则及免责边界,强调上市公司等 信息披露义务人不得借"预测性"之名逃避应履行的信息披露义务,依法 ...
34亿并购造假案判了,中介机构“一个也跑不掉”!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18:01
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诉讼进展 - 康尼机电因证券虚假陈述被1名机构投资者起诉,南京中院一审判决公司赔偿损失并承担案件受理费合计约3309.31万元 [1] - 截至目前共有17名投资者提起索赔诉讼,累计诉请金额3.83亿元,一审判决公司负担赔偿和受理费合计8315万元 [6] - 公司已对9名普通投资者履行赔偿义务合计139万元,2名投资者诉讼进入二审程序,6名投资者一审判决待生效 [6] 中介机构连带责任认定 - 券商国泰海通被判按50%比例承担连带责任,审计机构苏亚金诚40%,评估机构东洲评估15%,律所嘉源及两名自然人各2% [2][6] - 在具体判例中,国泰海通对54.77万元赔偿在50%范围内担责,其他中介机构按比例分摊连带责任 [6] - 公司针对400余个未立案投资者预提损失,累计计提索赔损失金额达2.16亿元 [7] 34亿元并购案历史背景 - 2017年公司以34亿元收购龙昕科技100%股权,交易金额占2016年净资产超50%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9] - 龙昕科技2015-2017年通过虚增收入利润实施财务造假,导致重组报告书存在虚假记载,2021年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 [9] - 2018年因并购暴雷计提10.67亿元预计负债及坏账准备,当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1.51亿元 [10] 资产剥离与追偿行动 - 2019年公司将龙昕科技以4亿元出售给纾困基金,较收购价减值88% [10] - 2018年起持续通过法律途径追偿,涉及股权转让价款返还及业绩承诺补偿 [10] - 并购案引发的证券虚假陈述问题导致公司面临持续投资者索赔 [9][10]
股民索赔胜诉判决过百 证券投资者保护悄然生变
证券时报· 2025-07-23 03:18
证券违法投资者索赔现状 - ST信通累计收到1768名投资者起诉 索赔金额达4.34亿元 [1] - 广东省2022-2024年累计审结证券虚假陈述纠纷17515件 涉及65家上市公司 [1] - 2020年至今已有近130家上市公司投资者索赔案获得胜诉判决 [2] - 45家上市公司投资者索赔案例合计获赔金额超过50亿元 [6] 典型案例分析 - ST新纶收到2760宗投资者诉讼 预计赔偿款近4亿元 [2] - 能特科技涉及1075位投资者索赔 应赔偿金额合计9166.52万元 [2] - 香溢融通460名自然人索赔5398万元 最终判决赔偿3226万元 [6] 法律环境变化 - 2019年《九民纪要》对证券虚假陈述案件审理作出新规定 [3] - 2022年最高法新规取消行政处罚前置程序 细化损失计算规则 [3] - 新《证券法》设置差异化归责原则 降低投资者举证难度 [4][13] 投服中心角色 - 2020年以来投服中心参与支持31家上市公司投资者诉讼 [9] - 投服中心倾向于选择典型、性质恶劣且上市公司有赔偿能力的案件 [10][11] - 投服中心资源有限 主要聚焦具有示范效应的典型案件 [11] 诉讼索赔机制 - 证券诉讼索赔需满足虚假陈述、损失因果关系等三要件 [12] - 法院会区分侵权与市场风险 剔除系统风险部分 [7] - 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法院有参考价值但不作为直接证据 [12][13] 案件类型特点 - 绝大多数案件聚焦证券虚假陈述 少数涉及操纵证券市场 [3] - 被告除上市公司外 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 [3] - 操纵市场民事赔偿裁判规则尚未明确 相关案例较少 [13]
111家上市公司因涉证券虚假陈述被诉,广东高院发布白皮书
南方都市报· 2025-07-22 16:47
证券虚假陈述侵权案件审判白皮书 -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广东法院证券虚假陈述侵权案件审判白皮书(2022-2024年)》,显示广东法院持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与证券监管部门协同,依法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1] - 白皮书共四部分,包括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情况、审理机制创新、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举措、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 案件数据统计 - 2022年至2024年,广东省法院共审结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17515件,2024年新收一审案件同比下降34.7% [2] - 调撤案件5357件、调撤率超30%,被诉上市公司共111家,其中制造业64家、信息技术行业17家、建筑行业7家 [2] - 已判决案件涉及上市公司65家,其中52家受到行政处罚,7家同时涉嫌刑事犯罪被启动刑事诉讼程序,12家被监管部门、交易所采取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措施 [2] 审理机制创新 - 广东法院依托数字赋能,建立数字化诉讼服务平台,出台《关于在金融审判中探索建立示范判决机制的工作指引》《广东法院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审理工作疑难问题解答》 [2] - 推出"同类纠纷非诉方式解决+平行案件审前调解+平行案件诉中调解+平行案件审理"的全链条纠纷处理方案 [2] - 深圳中院在全国率先探索证券期货纠纷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新型审理机制改革 [4] 典型案例分析 - 广州中院在全国首例特别代表人诉讼康美药业证券虚假陈述侵权系列案中,利用信息平台为境内外近5万投资者提供诉讼服务 [3] - 某上市公司实控人一致行动人夏某离婚后将630万股股份转给丁某,丁某违反限售承诺提前减持股票,减持价款约5100万元 [5] - 广东高院改判丁某向上市公司支付违规减持收益款596.4万元,本案是上市公司诉股东违反限售承诺民事责任第一案 [8] 违规减持收益计算方法 - 股价下跌时,违规减持收益计算方式为"违规减持所得"和"合规减持应得"之间的差额 [6] - 股价上涨时,可参照限售承诺人在回购义务产生之日应付出的回购成本和其违规出售股票价款之间的差额确定违规减持收益 [6] - 股价持平时,可参考违规减持价款的资金占用费确定违规减持收益 [7]
升达林业证券虚假陈述案二审赔偿2175万元 今年五月刚摘帽
犀牛财经· 2025-07-22 16:25
诉讼纠纷 - 公司因2019年5月未按规定披露重大担保、关联交易及诉讼事项被四川证监局行政处罚 [2] - 成都市中院一审判决公司赔偿195名投资者2175.08万元,四川高院终审维持原判 [2][3] - 公司已计提预计负债,但仍有相关诉讼处于审理阶段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7.33亿元,净利润1199.87万元,同比增长1190.67%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30亿元,净利润1136.7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2.20%和177.20% [4] 公司动态 - 2024年5月20日公司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ST升达"恢复为"升达林业" [4] - 公司被"ST"的源头是2018年控股股东升达集团资金链断裂引发的资金占用问题 [4]
太安堂3深陷多重危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23:51
诉讼与仲裁事项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新增及累计诉讼、仲裁事项共35件,涉案金额合计963,718,487.36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104.12% [1] - 公司作为被告或被申请人涉及的诉讼事项金额为919,976,276.45元,作为第三人涉及的诉讼事项金额为43,742,210.91元 [1] - 包括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开庭审理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诉讼 [1] 行政处罚与虚假陈述 - 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广东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31号),认定2018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 [1] - 2018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2022年半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构成证券虚假陈述行为 [1] 股价异动与经营状况 - 2025年4月30日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最近3个有成交的转让日跌幅累计达8.58% [1] - 2024年年度报告审计意见类型为无法表示意见,显示公司经营状态堪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