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

搜索文档
聆听“黄河大合唱”的历史回响(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7-17 08:12
黄河文化传承与创新 - 《黄河大合唱》作为抗战精神载体持续发挥文化影响力,其融合山西民歌、陕北音乐等多元音乐元素,体现全民族抗战的团结精神 [1] - 经典作品通过年轻一代传唱实现精神赓续,"风在吼,马在叫"等歌词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 [1] 黄河流域文旅与生态发展 - 壶口瀑布区域通过实景演艺实现文旅融合转型,传统"旱地行船"场景转化为创收项目 [2] - 黄河流域生态改善显著,两岸绿树成荫,毛乌素沙地80%面积完成绿化治理 [2] - 沿黄省份开展跨区域合作,宁夏与四川完成首单跨省域用水权交易,山东对口支援青海 [2] 黄河流域经济转型 - 河套灌区推进信息化改造,太行山脉布局"东数西算"节点,科技赋能区域动能转换 [2] -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召开黄河流域专题座谈会,提出"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发展理念 [2] 流域治理挑战与机遇 - 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仍需加强 [3] - 历史治水经验形成自强不息精神,成为应对现代风险挑战的文化资源 [3] 注:原文未涉及具体公司及行业数据,故未提取财务指标或商业主体信息
“红厅论坛·里约热内卢对话会”在巴西成功举办
新华社· 2025-07-17 08:06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7月16日电(记者朱文哲)当地时间7月15日,"红厅论坛·里约热内卢对话会"在 巴西里约热内卢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和巴西两国政府、智库、学界等近30位嘉宾出席论坛,围绕"中国 与巴西现代化发展道路:成就与挑战"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巴西中国问题专家、瓦加斯基金会教授高文勇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 为中心,同时关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这体现在脱贫攻坚、包容性的住房政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施政 举措中,为21世纪世界发展提供凝聚千年文明的中国智慧。 巴西里约热内卢市副市长代表恩里克·道表示,巴中两国人民都热爱和平、亲和友善,两国虽远隔 万里,但两国民心贴得很近。里约热内卢市政府愿与中国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文化交往,努力开拓文化 产业潜力,深化在生态技术和低碳减排等方面的合作。 本次"红厅论坛"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新华社研究院与巴西金砖+国家文化交流和 经济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红厅论坛"全球系列对话会自2022年起已先后在全球多个国家成功举办,搭 建起中外智库专家和媒体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田敏表示,中国和巴西都是全球南方重要成员,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 ...
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城市发展变化——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经济日报· 2025-07-17 08:00
城市发展战略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内涵,部署了7项重点任务以优化城市体系 [1] - 城市发展需遵循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人口与用地匹配、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等规律 [1] - 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7%,城镇常住人口9.4亿,未来将进入"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重点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2] 城镇化进程与挑战 - 我国经历了世界最大规模、最快速度的城镇化进程,但需治理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 [2] - 城市发展需从增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补齐韧性短板,应对人口减量发展和区域分化 [2] - 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体现在城市能级、规划治理、宜居性、文化保护及生态环境等方面 [2] 城市规划与治理 - "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之际,规划需注重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特色发展、治理投入和统筹协调 [3] - 城市治理需精细化,通过改革创新拓展共建共治共享路径,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城市动能 [4] - 城市发展需聚焦民生需求,实现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核心目标 [4] 城市发展理念转变 - 城市工作需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发展理念、方式、动力及工作重心,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 [3][4] - 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需系统谋划,通过改革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 [4]
经济日报评论员: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城市发展变化
快讯· 2025-07-17 07:52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明确了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六大内涵:"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 [1] - 部署了以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为统领的7项重点任务 [1] - 这是10年来"城市工作"首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 [1] - 会议对城市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了与时俱进的重大判断 [1] 城市发展新阶段 - 当前城市发展进入"稳定发展期" [1] - 重点工作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1] - 需要找到城市工作的新着力点和突破口 [1] 城市发展转型方向 - 城市发展理念需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 [1] - 城市发展方式需要转变 [1] - 城市发展动力需要更新 [1] - 城市工作重心需要调整 [1] - 城市工作方法需要创新 [1] 城市战略定位 - 城市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 - 城市在国家发展和治理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1]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日报· 2025-07-17 07:45
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传达 - 党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为新时代城市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强调城市发展为了人民 建设什么样的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 - 全省上下需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1] 城市发展阶段与方向 - 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2] - 需结合地方实际完善工作思路 推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2] - 当前城市工作总体要求是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2] 城市工作重点任务 - 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原则 增强工作科学性 预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2] - 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重点建设六大类型城市:创新城市 宜居城市 美丽城市 韧性城市 文明城市 智慧城市 [2] 城市工作保障措施 - 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 树立正确政绩观 [3] - 增强城市政策协同性 提高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 强化执行力 [3] - 加快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 [3]
省委政协工作会议召开
河南日报· 2025-07-16 18:36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聚焦于河南省政协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属于政治会议类内容,不涉及公司或行业的具体信息。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需输出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分析要点。 (注:由于内容性质不符合任务设定的"公司/行业"分析范畴,此处保持空白输出)
外媒记者点赞新疆发展:“我们想把新疆的发展经验带回家”
环球时报· 2025-07-16 06:54
新疆现代化发展成果 - 新疆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外媒记者对现代化实践给予高度评价 [1] - 伽师县饮水思源展示馆展示中国政府治水成果,尼日尔记者表示新疆经验对解决本国饮水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1] - 安哥拉记者认为新疆发展远超预期,其实践为安哥拉解决发展难题提供可借鉴路径 [1] 农业科技创新 - 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盐碱地成功种植"海水稻",安哥拉记者表示希望引进该技术提高本国水稻产量 [2] - 日本记者指出海水稻技术为沙漠地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新路径,未来可能通过技术出口惠及全球 [2] - 刚果记者强调新疆农业创新通过技术进步和农民培训提升生产能力,创造就业机会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2]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 喀什实现包容性发展,先进农业、社区共享、文化保育与民生关怀并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典型案例 [3] -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采用"集拼集运"物流模式,打造以"多式联运"为特色的枢纽经济圈,提升中欧班列效率 [3] - 新疆通过政府牵头、群众参与的发展项目显著提升社区经济活力和民生水平 [3] 产业多元化发展 - 新疆拥有一流棉花产业、优质奶制品产业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展现现代化发展活力 [3] - 新疆延续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传统,多个城市曾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枢纽重镇 [3] - 从智慧农业到古城保护再到跨境物流,新疆发展成就打破西方舆论偏见,提供可借鉴的现代化经验 [3]
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改作风(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7-16 06:10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总结: 作风建设核心观点 - 作风问题本质是党与群众关系问题,需以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 - 群众满意度是衡量作风整改成效的根本标尺,需在民意监督下推进工作[1][4] - 94.9%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成效表示肯定[2] 作风建设成效 - 十八大以来通过中央八项规定持续纠治"四风",解决多年顽疾[2] - 数字化监督渠道成效显著,如中央纪委开通"随手拍"举报功能获群众好评[4] - 西安市雁塔区法院"办不成事"窗口实现100%问题解决率[5] 现存问题与挑战 - 违规吃喝和吃拿卡要问题出现"改头换面"新形式[3] - 部分领域仍存在群众办事难等痛点问题[5] 改进方向与措施 - 需动态更新问题清单,在民意集中领域重点突破[4] - 应运用数字化手段拓展群众监督渠道[4] - 通过"办不成事"窗口等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5] 注:原文未涉及公司或行业相关内容,故未提取相关分析。所有要点均严格引用原文编号,每个编号对应1个独立文档段落。
抓住“关键少数”的理论意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7-16 06:10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结构化总结: 核心观点 - 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策略,通过强化其示范效应和责任担当带动整体发展[1][2][14] 理论创新 - 该论述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融合中华传统治理智慧,破解大国治理效能难题[2] - 深化领导干部与群众关系认识,强调"关键少数"需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凝聚群众力量[3] - 拓展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构建职权明晰、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框架[6] 实施路径 - 明确主体范围:聚焦高级干部、"一把手"及县委书记三类核心群体[4] - 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压缩自由裁量空间[6] - 采用重点突破方法:以高级干部为切入点带动全党[7] 理论特质 - 时代性:要求领导干部适应现代化治理能力新要求[9] - 人民性:确保政策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10] - 系统性:形成管理全面、环节衔接的干部管理体系[11] - 辩证性:平衡"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的治理关系[12] - 实践性:通过一级带一级的工作方法转化制度优势[13] 战略意义 - 抓住"关键少数"是治国理政的关键抓手,需从政治建设、选拔任用等维度强化其引领作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