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
icon
搜索文档
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开启
杭州日报· 2025-06-10 11:14
活动还首次发布了《浙江抗战档案珍品名单》,共有22项档案入选,部分珍品进行了现场展示。这 些档案珍品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抗战精神的优质资源,也充分 体现了浙江在抗战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与贡献,对于丰富中国抗战历史研究、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深远意 义。此外,省档案馆还同步推出浙江抗战档案珍品地图,以地图的形式将抗战档案珍品串联起来,为公 众开启一扇触摸真实历史的窗口。 在杭州市档案馆,"请听档案说——杭州市6.9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热闹开启。活动通过档案修复 体验、金石传拓实操、世遗地图拼贴、主题展览问答等多元化形式,开展沉浸式互动活动,让档案走出 尘封的库房,让历史记忆鲜活再现,让市民近距离体验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6月9日是第18个国际档案日,省市各档案部门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6月9日下午,省档案馆以"请听档案说"为主题、以"我在档案现场 解密档案故事"为主线,紧扣抗 战档案,开展了国际档案日活动。现场,省档案馆向社会集中公布了13件侵浙日军投降和遣返档案,这 些档案是省档案馆联合全省市县档案馆,从馆藏的100多万卷(件)革命历史档案中挑选的,涵盖侵华 日军在浙江投降、受惩 ...
阿公珍藏在铁盒里的勋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9 13:17
南侨机工历史贡献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20万滇西民众9个月内建成1146公里滇缅公路,3000余人牺牲于筑路现场[1] - 1939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下,约3200名华侨青年组成"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主要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1] - 机工们保障近50万吨战略物资运输,占国际援华物资总量90%,逾千名机工牺牲于日军空袭和险峻路况,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人[3] 滇缅公路运输实况 - 机工夜间行车禁用灯光,3米宽悬崖路段依靠车尾黄布条导航,面临日军轰炸、疟疾、翻车三大致命威胁[2] - 西南运输处训练所短暂培训后,机工分赴滇缅公路各段,佩戴刻有青年与方向盘图案的荣誉纪念章[2] 华侨抗战支援形式 - 马来西亚华侨通过购买1937年发行的救国公债支援抗战,部分债券被战火损毁[3] - 侨批信件加盖"抵制仇货 坚持到底"印章,反映华侨"山河重光"的集体意志[3] 历史传承现状 -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2018年建成,收藏机工历史文物,吸引后代参访形成"历史接力"[3] - 博物馆留言簿显示年轻一代通过家族勋章等实物重新认知英雄历史[3] (注:文档4/5/6/7/8内容不符合公司及行业分析要求,已跳过)
“抗战中的武汉” 走进今年高考语文卷
长江日报· 2025-06-08 08:43
高考作文题目分析 - 2025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以老舍《鼓书艺人》、艾青《我爱这片土地》、穆旦《赞美》三篇抗战文学作品中的句子作为材料,要求考生围绕"青年责任"主题写作 [1][3] - 作文材料直接涉及1938年汉口战局吃紧的历史场景,描述逃难者沿江而上的艰难经历,与武汉本地历史高度关联 [3][8] - 题目设计体现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导向,武汉作为抗战重要历史现场成为核心素材 [3][8] 文学作品历史背景 - 老舍《鼓书艺人》章节描写1938年汉口逃难场景,艾青《我爱这土地》创作于同年武汉抗战时期,穆旦《赞美》写于1941年抗战关键阶段 [3][4] - 1938年武汉作为"战时首都"汇聚郭沫若、茅盾、老舍等文艺界人士,形成文化抗战力量,艾青曾在武昌艺专创作多首抗战诗歌 [4][8] - 武汉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战役,标志着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8] 地域文化价值 - 武汉在抗战中承担特殊历史角色,既是苦难承受地也是抗战中心,现存昙华林等大量抗战遗迹和红色历史遗址 [4][8] - 武汉保卫战期间"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精神被学者视为抗战力量象征,2025年适逢抗战胜利80周年强化了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8] -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指出高考试题选择武汉相关素材,凸显该城市在全国抗战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中的独特地位 [8] 教育反馈 - 武汉考生在作文中主动运用本地抗疫故事呼应历史责任主题,体现地域历史教育成效 [1] - 家长反馈高考题目促使家庭重新关注《我为什么离开武汉》等本土历史文学作品 [4] - 教育工作者建议学生通过实地探访博物馆、纪念馆深化对城市历史内涵的理解 [4][8]
“保卫咱自己家乡,拼了命也值得!”(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6-06 06:02
图①:滕西远获赠的两把枪。 大众日报社供图 图②:滕西远敬礼。 本报记者 王 者摄 一大早起床,看完报纸,去家门口的小院遛遛弯、晒晒太阳……今年9月就要迎来100岁生日的滕西远依 旧精神矍铄。 这位在战争年代历经大小战斗上千次的老人,卸甲归来,依旧闲不住,这几年还在家门口的小院种上了 菜。 滕西远出生于1925年,是土生土长的山东莱芜人。1938年,13岁的滕西远投身抗日战争,此后又参加了 解放战争,戎马一生,先后荣立三个一等功、两个二等功、三个三等功。 当时,滕西远身材瘦弱,但他利用熟悉地形环境的优势,帮助抗日队伍传递情报。 他经常装扮成乞丐的模样,"我摸排清楚敌人碉堡的准确位置和驻守兵力,为咱部队的作战部署提供参 考。" "虽说干的是'侦察员',但我也上阵杀敌嘞!"说着,滕西远从家中拿出一把腰刀,"瞧,这就是我当年上 阵杀敌的见证。" 1940年的一天,在去往莱芜北杨家庄村侦察敌情时,滕西远在巷道中被一名日本士兵发现,敌人欺他弱 小,抽出腰刀向他狠狠刺来。滕西远急忙向后侧身,躲开攻击,趁势一把抓住敌人的手腕将其拽 倒,"北杨家庄村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我的脑海中只有一个信念——手刃敌人,决不退缩"。互相纠缠 ...
比利时侨界举办纪念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80周年座谈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05 09:02
比利时浙江籍侨团联盟主席傅旭海表示,铭记抗战历史,不仅是缅怀过去,更是面向未来。中华民族的团结不可撼动,两岸同胞的血脉不可分割,和平 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希望广大侨胞继承前辈精神,在传承中汇聚力量,在共识中开创未来。 台胞代表萧美兰动情地表示,台湾光复是台湾人民历史命运的重要转折点。身为中华儿女,始终以中华文化为根,愿以心连心的交流增进彼此理解与认 同,共同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人民网布鲁塞尔6月4日电 (记者牛瑞飞)为铭记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统一信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 光复80周年座谈会3日在比利时东部城市圣尼古拉斯市举行。此次活动由比利时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合比利时18家华侨华人社团共同主办,来自两岸台胞 民间交流促进会的代表团、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比利时各大侨团及旅比台胞代表等130余人出席座谈会。 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江利平在讲话中表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他强调,台湾作为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不容置疑。无论岛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外部势力如何干扰,中国终将统一、 ...
2025年“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演出在京举行
新华网· 2025-06-01 16:21
演出概况 - 2025年"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演出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共同主办 [1] - 演出汇聚全国千余名青少年儿童参与,通过四个篇章展示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 [1] - 演出形式包括合唱朗诵、戏曲舞蹈、器乐演奏、武术杂技及非遗文化展示等 [1] 演出内容 - 开场秀《少年强则中国强》融合中国大鼓、武术、舞龙、舞狮等表演形式 [1] - 中、西器乐演奏《丝海弦音》展现民乐与西乐的交汇 [1] - 舞蹈《博物馆奇妙夜》通过文物主题带领观众穿越时空 [1] - 大型歌舞《同一个梦想,同一片蓝天》及合唱《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红旗飘飘》表达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 [1] 演出背景与意义 - 2025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演出通过历史场景剧弘扬抗战精神 [2] - "我和祖国一起成长"主题演出为2019年创办的青少年儿童品牌公益项目,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国家大剧院联合发起 [2]
赓续文化薪火  展现少年风华
人民日报· 2025-06-01 06:02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清澈的童声拉开整场演出的序幕。开场秀《少年强则中国强》, 融合中国大鼓、武术、舞龙、舞狮等表演形式,展现了蓬勃朝气。舞蹈诗朗诵《离骚·少年志》将诗意 融入舞蹈。舞蹈剧《幻梦奇旅》将话剧、街舞与现代舞融为一体,演绎小小少年对未来的思考与探索。 杂技剧《如日凌风》,艺术化呈现"神舟飞天""蛟龙入海",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科技创新的向往与追 求。"一带一路"舞乐表演《丝路风景线》、舞蹈《跨越山海,同心共舞》,带领小朋友们感受多元文化 的美好图景。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1日 04 版) 戏剧《硝烟中的烛光》深情展现了宋庆龄争取国际友好力量支持中国人民抗战的场景,以及创办战时儿 童保育院、用生命守护国家希望的感人故事。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 年,主题演出着重通过历史场景剧表演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展现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良好精神风貌。 (责编:袁勃、赵欣悦) 5月31日晚,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2025年"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六 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演出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来自各地的千余名青少年儿童共迎节日。 来自香港 ...
传递守望和平共同心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9 06:54
英文版《生死场·呼兰河传》(葛浩文、杨爱伦译) 英文版《新儿女英雄传》(沙博理译) 英文版《荷花淀和其他》(戴乃迭译) 《月亮下去了》(赵家璧译)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白桦熊译)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不论是中国抗战文学在海外的翻译与传播, 还是外国二战文学在中国引发的共鸣,都反映出世界人民守望和平的共同心声,也从侧面记录下中外文 学交流的进程。让我们再次探寻这些经典作品走过的世界之旅,感受其中经久不衰的文学魅力和精神力 量。 中国抗战文学: 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其代表作《生死场》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彰显了鲜明的 民族意识。该书1935年12月由奴隶社出版,上海容光书局发行,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 位。鲁迅将其收入《奴隶丛书》,并在序言(《萧红作〈生死场〉序》)中认为,作品写出了"北方人 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其中"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更是令鲁迅印象深刻。 在海外,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对萧红情有独钟。1971年,他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攻读博 士学位,毅然选择萧红这位彼时在美国几乎无人知晓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 ...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经济日报· 2025-05-28 09:00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历史使命,在抗日战争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 -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动员、战略策略、军事斗争等方面发挥坚强领导作用,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1] 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 - 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号召武装抗日,1932年毛泽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2] -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发布一系列文告宣言,反映中华民族不屈服的坚定意志 [2] 直接领导抗日武装斗争 -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东北抗日武装力量,1936-1937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至第11军,在艰苦环境中与日军殊死搏斗 [3] -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中央呼吁停止内战集中力量抗日,1936年提出"逼蒋抗日"方针,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 推动全国性抗战爆发 - 卢沟桥事变次日,中共中央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红军将领请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抗日前驱 [4] -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全国抗战兴起 [4] 倡导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中国共产党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胜利基础,1935年瓦窑堡会议明确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任务 [5]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枢纽,毛泽东指出没有共产党领导就无从实行抗日 [5]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 - 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1937年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8] -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科学预见抗战三个阶段,将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 [9] 领导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 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游击战争,创造麻雀战、地雷战等多种战术,建立抗日根据地 [10] - 到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人,民兵260余万人,解放区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11] - 敌后战场成为中国人民抗战主战场,在亚太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重要战略作用 [11][12]
“随身携带汽油,危急时先烧密码本”(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32
图①:焦克明年轻时的照片。 受访者供图 图②:焦克明敬礼。 孙豪杰摄 制图:汪哲平 阳光透过纱帘洒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的休养病房里,98岁的焦克明颤巍巍地抚过桌子上的纪念章和老照 片,仿佛将时光拉回8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 "这是我第一次穿上军装照的……"他指着照片,声音陡然清晰。 焦克明1927年出生于河北河间李家安村,这里位于平大、沧保等公路交通干线的交会处,抗日战争时期 是日军深入冀中腹地的重要据点之一。1944年,焦克明投身革命,在冀中军区从事电报传译和机要工 作。 机要员有多重要? "我们是首长的'眼睛',译错一个字,仗就可能打输" 焦克明对童年的回忆,是村子地下四通八达的地道。 "鬼子进村'扫荡',我们就躲进地道里,我家的地道就有4个口,有的在筐下面,有的在柴火下面。"焦 克明回忆道,这些地道可以通到村外的田地里。 1944年,年仅17岁的他参加了八路军,被组织安排到河北的抗日学校工作,担任小学校长。 "我教孩子们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对于外面来的这些强盗,成年以后,一定要反抗,要消灭他们。"焦克 明说。1945年,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他被分配到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机要科,投入到紧张的 机要译电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