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

搜索文档
特朗普访华计划刚敲定,转头就抓捕六名中国人,中方反制已在路上
搜狐财经· 2025-07-03 20:53
中美外交博弈动态 - 特朗普访华计划基本敲定,豪华商务代表团名单正在最后确认阶段[1] - 美国司法部在访华消息传出48小时内突然逮捕6名中国公民,指控"资助朝鲜武器项目"[1] - 美方行为被解读为"先礼后兵"的典型套路,类似孟晚舟事件的操作模式[5] 美国国内经济困境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关税政策阻碍降息进程,反映美国面临通胀压力与经济下行双重困境[8] - 美联储政策陷入两难:降息可能加剧通胀,不降息则面临经济衰退风险[10] - 美元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各国持续抛售美债加剧美联储压力[10] - 特朗普计划对日本加征30%关税,可能破坏美日战略合作关系[10] 中国战略应对 - 王毅外长选择关键时机访问欧洲,与比利时首相、欧盟高层进行密集会晤,削弱美国"印太战略"[11] - 中方掌握多项反制工具包括《不可靠实体清单》和稀土出口许可证制度[11]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推进互利合作,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7] - 中方采取制度化反制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策略,逐步掌握博弈主动权[21] 中美博弈格局演变 - 84名美国参议员联署支持对华强硬措施,显示两党联合围堵中国的态势[5] - 美方威胁500%关税被视为政治表演,反映其内部不安全感[5][7] - 博弈进入新阶段,中方以战略定力应对美方制造的冲突[15] - 两种发展理念较量:美国霸权思维与中国合作共赢理念的碰撞[17]
倾听尼山|金光亿:只有实现文化上的包容,才能化解文明间冲突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18:52
文明交流与全球化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 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设置多个分议题包括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 [3][4] - 1990年东亚社会研究学术会议上 费孝通提出"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十六字箴言 强调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明理解 [7][8] - 全球化加速人口 资本 技术流动 但缺乏文化包容能力导致冲突加剧 需通过比较研究他者文化实现"美美与共" [19][21][22] 儒学现代价值 - 儒学传统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体现开放学习态度 《中庸》"知仁勇"理论可转化为文化多样性认知与包容能力 [26][27] - 建议重构儒学视角 从自我修养转向关注自我与他者的联结关系 开发"仁"学说的文化包容力 [25][26] - 中华文明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开放性与包容性是其核心动力 [1][28] 文化全球化路径 - 文化全球化应区别于经济全球化 目标是建立尊重多样性的共同体 而非单一体制 [23][24] - 通过持续的文化交流实践培养文化自觉与共享能力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 [24][28] - 当前需建立跨文明对话平台 以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危机 确保人类尊严与安全 [23][28]
济宁:以文为媒,打造“国际会客厅”
大众日报· 2025-07-02 12:17
文明交流论坛 - 第二届和谐世界文明论坛在印尼巴厘岛召开 来自中国 美国 日本 印尼 泰国等国家及联合国组织的政要和专家学者参与 主题为"探讨超越'丛林法则'的人类新文明" [1] - 论坛达成共识 认为孔子"和合"理念应在科技迅猛发展 文化壁垒被突破的当下得到更广泛应用 各国需重建文明间和谐的集体意识以应对战争冲突 极端主义 全球不平等等问题 [1] 文化交流活动 - 济宁通过孔子国际文化节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全球媒体创新论坛等大型活动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 [2] - 济宁以传统文化为轴 串联古运河 曲阜"三孔" 邹城"两孟"等文化遗产 多维度展现中华文脉 [2] - 科技赋能文化展示 如鲁源村"鲁源奇妙夜"中孔子与机器人对话 《尼山圣秀》主题光影秀 《明灯三千》无人机表演等新场景呈现科技国潮 [2] 文化国际传播 - 济宁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博物馆开展线上文化交流 展示丝绸之路突厥文化石像和汉画像石 并启动"汉画像石上的中国文化"线上展月活动 以多语种解读图像文字 [3] - 济宁以22个国家的30个友好城市为基础 联动全球30家驻外旅游办事处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及国际新媒体矩阵 开展主题宣推 累计推送报道600余篇 覆盖近500万人 [3] - 济宁推动对外传播从"文化出海"向"价值传播"升级 搭起文明对话的"国际会客厅" [3]
为寻找共同和平与发展的道路贡献中国智慧(观象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2 09:26
总体国家安全观 - 强调大安全理念,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等传统安全及经济、科技、生态等非传统安全 [1] - 统筹发展与安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外部与内部安全,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 [1] 对内安全与发展 -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没有安全,不发展是最大不安全 [1] - 高水平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需平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1] 对外安全与合作 - 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核心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2] - 主张各国安全利益平等,反对将自身安全凌驾于他国之上,倡导构建均衡有效的全球安全架构 [2] - 批评西方国家霸权主义逻辑,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或制造排他性"小圈子" [2] 国际合作与共同体构建 - 倡导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分歧,合作安全是应对不确定性的中国智慧 [2] - 强调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利益共同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 [3]
团结引领广大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
中国青年报· 2025-07-02 07:18
青年工作与组织发展 -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2]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亲自指导制定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部署共青团、青联、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 [2] - 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领域争当排头兵 [3] 青联组织工作成果 - 青联组织凝聚青年"爱国、团结、跟党走"的青春合力,促进各族各界青年交往交流交融 [4] - 常态化开展青联思享汇、青联大讲堂等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活动,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4] - 实施"我为青年办实事"、"青联希望小屋"、"青年驿站"等项目,解决青年所盼,彰显桥梁纽带作用 [4] - 搭建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等国际交流平台,携手各国青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学联学生会组织工作成果 - 学联学生会组织团结引领青年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追求 [5] - 组织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 学联学生会骨干坚持"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在"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中服务同学发展 [5] 新时代青年使命 - 青年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 [5] - 青年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奋力书写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崭新篇章 [5]
焦点访谈|正青春!百年大党带领全国人民阔步新征程
央视网· 2025-07-01 21:34
中国共产党党员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4年底党员总数达10027.1万名,从建党初期50多人发展为全球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3] - 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5778.6万名占比超50%,35岁及以下新党员占比超80%[13][20] - 职业分布覆盖各行各业,青年党员比例持续提升[13][20] 历史发展阶段特征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以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如李大钊、方志敏等先锋代表[7] - 抗日战争时期涌现杨靖宇、赵尚志等党员,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中牵制日军并壮烈牺牲[9] -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党员达440万,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建设,吸收邓稼先等科技人才[11][13] 新时代党员群体表现 - 脱贫攻坚战中青年党员黄文秀带领百坭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71%后因公殉职[15] - 2024年防汛期间村支书李清学为营救村民牺牲,体现基层党员先锋作用[16][18] - 党员在抗震救灾、突发公共事件中始终冲锋在前[15][18] 组织建设与时代贡献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结构优化,为第一个百年目标提供组织保障[13] - 新时代党员创造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稳定两大奇迹,参与全球治理[20] - 党组织体系持续健全,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20]
倾听尼山|金光亿:只有实现文化上的包容,才能化解文明间冲突
经济观察报· 2025-07-01 19:14
东亚文化研究会议背景 - 1990年12月在日本召开"东亚社会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参与者包括中韩日英美等国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 [1] - 会议背景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剧变 全球化活跃 东亚作用日益重要 由费孝通、中根千枝、乔健牵头组织 [1] - 会议规模20-30人 虽称"国际"但集中研究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学者 [4] 费孝通十六字箴言内涵 - "各美其美"指承认并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反对文化唯一论和等级化 [1][5] - "美人之美"是通过理解他者文化来发现自我文化的研究方法 [1][5][6] - "美美与共"是不同文化互相承认、共存统合的状态 实现互相尊敬和平等交流 [2][7] - "天下大同"是人类追求的理想 建立文化多样性共同体 实现"和而不同" [2][7] 文化全球化理念 - 现行全球化以西方文明为主导 但应转向包容文化多样性的全球化 [9][12] - 文化全球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平台 通过文化交流解决全球性问题 [13] - 与经济全球化不同 文化全球化培养文化自觉和共享能力 而非物质利益 [14] 儒学在现代文化中的作用 - 儒学传统强调包容性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体现跨文化学习 [3][15] - 现代儒学应关注自我与他者的联结关系 而非传统的内向修养 [15] - 《中庸》"知仁勇"三达德可应用于文化多样性认知和包容实践 [16] - 中华文明的核心动力在于其开放性与包容性 吸收外来文化创新发展 [16] 当前文明冲突原因 - 二战后各国过度强调经济发展 忽视文化建设 [2][8] - 全球化加速文化流动 冲击原有封闭文化单位 缺乏应对能力 [2][8] - 国家中心主义导致文化排斥 削弱国际连带感 [8][9]
非中能力建设合作助力非洲现代化(国际论坛·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7-01 05:53
中国经济与全球合作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1]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经验和市场机会 [1][4] - 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 为发展中国家项目融资创造机会 [4] 中非合作机制 -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 涵盖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的平等互利合作 [1] - 通过奖学金 研修培训等形式开展教育合作 帮助非洲人员了解中国发展历程 [1] - 2025-2027北京行动计划再次强调教育合作是非中永续发展的关键 [2] 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 合作领域从农业扩展到5G 卫星导航 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 [2] - 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人员通过中国培训项目受益 提升现代化发展动能 [2][3] - 清华大学等机构为非洲公务员提供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 促进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3] 合作成果与影响 - 马达加斯加成为最早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非洲国家之一 [4] -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合作产生深远经济政治影响 [4] - 中非务实合作将提升双方现代化建设水平 创造互利共赢局面 [3][4]
深刻理解把握“中国—中亚精神”的宏阔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6-30 06:01
中国—中亚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 习近平主席首次系统阐述"中国—中亚精神"的核心内涵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这一理念是对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历史演进的理论升华 [1] - "中国—中亚精神"具有深厚历史根基,根植于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巩固于建交30多年的团结互信,发展于新时代的开放共赢 [2] - 中国与中亚的交往史跨越千年,古丝绸之路是双方文明互鉴、共同繁荣的历史见证,当前中国同中亚五国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3] 中国—中亚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 2022年1月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总结双方30年合作的成功密码为"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 [4] - 2023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历史新阶段,六国元首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世代友好原则 [9] - 中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和示范区,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欧班列等重大项目显著提升了中亚地区的发展动能与国际联通水平 [10] 中国—中亚合作的未来方向 -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以"中国—中亚精神"为引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聚焦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等领域实施更多具体项目 [11] - 中亚五国正在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如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乌兹别克斯坦"新乌兹别克斯坦"2022—2026年发展战略等,这些战略体现出深化区域经济协作的共同愿景 [12] - 中国将继续优化与中亚国家务实高效、深度融合的合作布局,在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等方面加强合作,加速各国的现代化进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