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孔肯雅热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 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20:07
基孔肯雅热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以发热最先出现,随后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疼痛多出现在腕关节、膝关 节、踝关节、指关节等小关节。2天至3天后:会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皮疹可出现在四肢或全身,一 般3天至5天就退疹。整个病程通常持续5天至7天,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个别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两 三个月。 家庭住宅可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在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避蚊胺等驱蚊 剂。 与大家熟悉的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更快,比登革热传播快两到三倍。此外,虽 然两者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皮疹症状,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 痛明显,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 何剑峰表示,基孔肯雅热是伊蚊传播,伊蚊是依靠积水繁殖后代的,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是灭成蚊、 清积水、防叮咬。 中新网广州7月21日电 (记者 蔡敏婕)近期,基孔肯雅热引发广泛关注。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传染病 防控领域首席科学家何剑峰表示,目前,广东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但同时也需要关注新生儿、65岁以 上的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这些人群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热容易 出现并发症,请及时就医。 ...
广东佛山近期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 主要通过伊蚊传播 可防可控
人民日报· 2025-07-21 05:40
基孔肯雅热病例情况 - 广东省佛山市近期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 [1] -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1] -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 随后出现关节疼痛 2—3天后出现皮疹 病程通常持续5—7天 [1] - 目前广东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 但新生儿 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病患者易出现并发症 [1] 防控措施 - 预防关键在于灭成蚊 清积水 防叮咬 [2] - 市民可使用电蚊香 灭蚊片 灭蚊喷雾等灭蚊 清理蚊媒孳生地如花盆托盘 屋顶积水容器等 [2] - 防叮咬措施包括安装纱门纱窗 使用蚊帐 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 涂抹驱蚊剂 [2] - 佛山市将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清理蚊媒孳生地 [2] 病毒传播特点 -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2] - 该病毒可防可控 市民无需恐慌 [2]
佛山基孔肯雅热已确诊1873例 治愈720例 专家提醒
南方都市报· 2025-07-20 22:54
7月20日,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在市新闻发布厅举行,通报疫情最新进展与处置情况。 症状多表现为发热、关节痛 需要关注新生儿及老年人 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何剑峰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广东,主要是通过白纹伊 蚊叮咬传播。1952年,该疾病在非洲被发现,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报告过病例,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非洲、欧洲和美洲的部分地区。 基孔肯雅热病患通常最先出现发热,随后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疼痛多出现在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指关节等小关节;2~3天后,在四肢或全身会出现 皮疹,多为斑丘疹,一般3至5天就退疹。病程通常持续5~7天,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个别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2~3个月,甚至更长。 确诊1873例,均为轻症 90%的疫点村居蚊媒密度降至中风险以下 佛山市副市长文曦介绍,2025 年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监测发现一起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7月19日,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其中顺德 区1790例,主要集中在乐从、北滘、陈村镇;禅城区49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南海区34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 ...
警惕基孔肯雅热!广东佛山已超千例感染
证券时报· 2025-07-20 21:58
近期,广东佛山出现一起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20日,佛山市召开发布会介绍,截至19日,佛山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均为轻症病例。 为应对疫情,佛山多区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号召公众积极行动,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杀灭成蚊。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人感染后有什么症状?应该如何防范?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 有什么症状? 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发布提醒,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各年龄段人群都有可能感染发病。健康 人被带毒蚊子叮咬后,病毒将在人体内潜伏1到12天,一般为3到7天。 △图片来源:云南疾控 感染后,患者可能会短时间内出现高烧,体温可升至39℃或以上,并伴随明显的关节疼痛,尤其集中在手指、手腕、脚踝和脚趾等小关节,部分患者的疼痛 可能持续数天至数月。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头痛、肌肉疼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基孔肯雅热的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基孔肯雅病毒是1952年在坦桑尼亚发现的,我国曾有输入病例,一般症状不重,病死率小于1/1000,危害 相对较小。它 ...
广东佛山累计确诊基孔肯雅热1873例,均为轻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0 19:49
疫情概况 - 佛山市顺德区于2025年7月8日发现一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7月19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其中顺德区1790例(乐从、北滘、陈村镇为主),禅城区49例(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为主),南海区34例(桂城街道为主) [1] - 所有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或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1] 防控措施 - 佛山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卫健、疾控等多部门力量,实施"一村一策"精准防控 [2] - 全域推进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整治环境卫生、清理孳生地、灭杀成蚊,90%疫点村居蚊媒密度降至中风险以下(33%达安全水平) [2] - 加强医疗资源调度,全市3309家医疗机构(含36家三级医院)提供4.5万张床位、7.5万名医护人员,指定53家二级以上医院为定点收治机构,配备3696张防蚊隔离床位 [4] 疾病特征与防控要点 - 基孔肯雅热通过白纹伊蚊传播,潜伏期短且传播速度比登革热快2-3倍,症状以发热、皮疹和小关节疼痛为主 [3] - 防控核心在于灭蚊(清理积水)、防叮咬,重点保护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 [3] 医疗资源配置 - 全市新增35家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设置留观区域提供便民服务 [5] - 制定诊疗专家指引和中医诊治方案,组织专家巡诊指导临床救治 [5] 公众应对建议 - 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主动报告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 [4] - 市民无需恐慌但需高度警惕,配合落实防蚊灭蚊措施 [4]
警惕基孔肯雅热!广东佛山已超千例感染
财联社· 2025-07-20 18:16
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 - 广东佛山近期出现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 截至19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 均为轻症病例 [1] - 佛山多区发布《告全体市民书》 号召公众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并杀灭成蚊 [1] 基孔肯雅热疾病特征 - 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 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潜伏期通常为3到7天 [2] - 主要症状包括高烧(体温≥39℃)、关节疼痛(集中在手指/脚踝等小关节) 部分患者疼痛可持续数月至数月 [4] - 伴随症状包括皮疹、头痛、肌肉疼痛、乏力、恶心呕吐等 [5] - 多数患者为轻症 约一周可治愈 重症及死亡病例罕见 病死率低于0.1% [6] 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 - 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 减少皮肤暴露 尤其在清晨/傍晚伊蚊活跃时段 [8] - 暴露皮肤及衣物喷涂驱蚊剂 居家安装纱窗纱门 睡眠使用蚊帐 [8] - 避免在草丛、竹林、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长时间停留 [9] 环境治理 - 每周彻底清理家中及周边积水 倒置闲置容器(盆/桶/轮胎等) [11][12] - 清理沟渠排水槽淤塞 填平洼地 保持水流畅通 [13] - 水养植物每周换水并清洗容器 宠物饮水碗需勤换勤洗 [14] - 储水容器严密加盖或投放灭蚊幼缓释剂 妥善处理废弃瓶罐等垃圾 [15] 化学防控 - 使用杀虫气雾剂时需遮盖食物 喷射后密闭房间20分钟再通风 [16] - 驱蚊剂选择含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等成分 儿童需用低浓度产品 [17] - 难以清除的积水可投放0.5%吡丙醚颗粒剂或苏云金杆菌灭蚊幼缓释剂 [18]
确诊病例1873例,佛山最新通报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17:33
疫情概况 - 截至7月19日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873例 其中顺德区1790例 禅城区49例 南海区34例 所有病例均为轻症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已有720例痊愈 [2] - 病例分布集中在顺德区乐从 北滘 陈村镇 禅城区石湾镇 祖庙 张槎街道 南海区桂城街道 [2] - 90%疫点村居蚊媒密度已由高风险降至中风险以下 其中33%降至安全水平 [2][3] 防控措施 - 佛山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组建疫情防控指挥部 统筹卫健 疾控 城管等多部门联动 [3] - 实施四大核心措施:精准划定防控范围 统筹医疗资源 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全方位宣传动员 [3] - 全市核增35家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 设置专门留观区域 [8] - 重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孳生地清理 成蚊灭杀 组织专业人员入户灭蚊 [2][3] 疾病特征 - 基孔肯雅热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1952年首次在非洲发现 全球100多个国家有报告 [4] -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 关节疼痛 皮疹 病程通常5-7天 多数患者为轻症 [5][6][10] - 需重点关注新生儿 65岁以上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患者 易出现并发症 [6] 预防方法 - 核心防护策略:灭成蚊 清积水 防叮咬 [7][8][12] - 清除室内外积水容器 包括水生植物托盘 屋顶积水等 阻断蚊虫孳生环境 [8][12] - 安装纱窗纱门 使用蚊帐 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 涂抹驱蚊剂 [8][13] - 家庭采用电蚊香 灭蚊片等灭蚊工具 定期更换水生植物积水 [7][12]
佛山通报:已确诊1873例
券商中国· 2025-07-20 17:31
疫情概况 - 佛山市顺德区7月8日发现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 截至7月19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 其中顺德区1790例(乐从/北滘/陈村镇为主) 禅城区49例(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为主) 南海区34例(桂城街道为主) [1] - 所有病例均为轻症 无重症及死亡病例 已有720例痊愈 [1] -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传播 全球100多个国家报告过该疾病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非洲/欧洲/美洲 [3] 政府应对措施 - 佛山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组建疫情防控指挥部 统筹卫健/疾控/城管等多部门力量 [2] - 实施四大防控措施:1)精准划定防控范围 开展五级联动排查 2)统筹医疗资源保障早诊早治 3)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90%疫点村居风险等级下降 4)全方位宣传动员 [3] - 全市新增35家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 医疗机构设置专门留观区域 [8] 疾病特征 - 典型症状分阶段出现:初期发热→2-3天后关节疼痛(腕/膝/踝等小关节)→随后出现斑丘疹(3-5天消退) [4] - 病程通常持续5-7天 个别患者关节疼痛可能持续2-3个月 [5] - 需重点关注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 此类人群易出现并发症 [6] 防控建议 - 核心防控措施:灭蚊/清积水/防叮咬 [7] - 具体方法:1)使用电蚊香/灭蚊喷雾等灭蚊 2)清除室内外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屋顶积水) 3)安装纱窗/蚊帐 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并使用驱蚊剂 [7][8]
确诊病例1873例,佛山最新通报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16:58
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 - 截至7月19日佛山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 其中顺德区1790例 禅城区49例 南海区34例 所有病例均为轻症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已有720例痊愈 [2] - 病例集中在顺德区乐从、北滘、陈村镇 禅城区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 南海区桂城街道 [2] - 90%疫点村居蚊媒密度由高风险降至中风险以下 其中33%已降到安全水平 [2][3] 疫情防控措施 - 佛山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组建疫情防控指挥部 统筹卫健、疾控、城管等多部门联动 [3] - 实施四大措施:精准防控划定范围 统筹医疗资源 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全方位宣传动员 [3] - 全市核增35家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 医院设置专门留观区域 [7] 疾病特征与传播 -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 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全球100多个国家报告过该疾病 [4] -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皮疹 病程通常5-7天 个别患者关节痛可持续2-3个月 [5][6] - 易感人群为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患者 可能引发并发症 [6] 预防与救治建议 - 预防三要素:灭成蚊(电蚊香、喷雾)、清积水(翻盆倒罐)、防叮咬(纱窗、蚊帐、驱蚊剂) [7][10][11] - 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症状应及时就医 早期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 [8][9] - 日常防护包括室内水生植物3-5天换水 储水容器加盖 户外穿浅色长衣裤 [10][11]
顺德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161例,均为轻症
快讯· 2025-07-19 11:57
近期,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出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引起外界关注。据顺德区卫生 健康局微信公众号"健康顺德"7月19日通报, 截至7月18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161 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佛山南海区、禅城区 也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智通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