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孔肯雅热
icon
搜索文档
“20年前疫情正重演”!世卫组织发出警告
第一财经· 2025-07-23 11:51
基孔肯雅热疫情重演 - 全球56亿人面临基孔肯雅病毒威胁 该病毒可能导致高烧 关节疼痛和长期残疾 [1] - 病例激增始于2025年初 主要暴发地点为印度洋岛屿 包括留尼汪岛 马约特岛和毛里求斯 [1] - 留尼汪岛三分之一人口已感染 病毒蔓延至马达加斯加 索马里 肯尼亚及东南亚地区 [1] 疫情扩散情况 - 欧洲输入病例快速增加 法国自5月1日以来出现约800例输入性病例 南部地区发现12起本土传播事件 [1] - 中国广东省佛山市监测到输入性病例 顺德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471例 [2] 病毒传播与防治 - 基孔肯雅病毒通过伊蚊传播 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传播方式相同 防蚊灭蚊是关键 [2] - 国际已有疫苗获批 但中国因此前无疫情暴发 疫苗尚不可及 [2] - 无特效治疗方法 多数患者病情较轻 病程持续5-7天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关节痛或慢性关节炎 [2]
世卫组织警告“20年前疫情正重演”!这一岛屿三分之一人已感染
第一财经· 2025-07-23 11:10
据估计,留尼汪岛三分之一的人口已经感染。该病毒目前正在蔓延至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和肯尼亚等国家,并已 在包括印度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国家出现疫情。 当前的基孔肯雅热病例激增始于2025年初,主要暴发地点与20年前受疫情影响的印度洋岛屿相同,包括留尼汪 岛、马约特岛和毛里求斯。 罗哈斯·阿尔瓦雷斯表示,据估计,留尼汪岛三分之一的人口已经感染。该病毒目前正在蔓延至马达加斯加、索马 里和肯尼亚等国家,并已在包括印度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国家出现疫情。 此外,欧洲输入病例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并在近期出现了本地传播。罗哈斯·阿尔瓦雷斯表示,自5月1日以来,法 国境内已出现约800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病例。在法国南部几个地区发现了12起本土传播事件。 目前,我国广东省佛山市已监测到基孔肯雅输入性病例,并导致佛山市顺德区及其他几个区的病例数增加。数据 显示,截至2025年7月21日,顺德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471例。 当地时间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紧急行动呼吁,称20年前席卷全球的蚊媒疫情基孔肯雅热正在重演。目 前,与印度洋地区相关的疫情已蔓延至欧洲和亚洲等地。 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传播方式一样,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 ...
对话感染性疾病科专家:基孔肯雅热以轻症为主,可防可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20:47
疫情概况 - 广东省近期蚊虫进入快速繁殖期,基孔肯雅热疫情已发生,登革热疫情进入快速上升期 [1] - 截至7月20日,佛山市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15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1] - 佛山市2025年7月20日通报表示,截至7月19日,佛山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所有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2] 疾病特性 - 基孔肯雅热源自非洲、南亚与东南亚,关节疼痛症状突出,甚至被传"疼得直不起腰" [1] - 基孔肯雅热的关节痛多为游走性,随运动加剧,晨间较重,病情发展迅速,疼痛呈"爆发式",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 [3] - 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等,也可能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剧痛是其特征之一 [3] - 从报告的佛山病人情况来看,主要症状是发热、皮疹、关节疼痛以及头痛乏力等,体温一般以中低热为主,小部分有高热,2到3天退热 [4] 传播与防控 -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相同,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流行区域基本相同,临床表现亦类似 [5] - 基孔肯雅热的发热时间可能更短,但关节痛持续时间更长,且出血倾向较轻 [6] - 患者自行区分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困难,鉴别有赖于实验室特异性检测 [7] - 如果有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8] - 确诊后,需加强患者生活区域的灭蚊工作,从控制传染源和传播媒介两方面入手 [8] 治疗方法 -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也无疫苗可预防 [9] - 患者在发热期应卧床休息,不宜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同时采取防蚊隔离措施 [9] - 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降温、止痛等,可使用非甾体消炎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9] - 通过对目前出院病例的临床观察,通常5到7天可以痊愈,均为轻症病例 [9] 免疫与扩散风险 - 人群感染病毒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一段时间后抗体滴度下降,存在重复感染或不同毒株交叉免疫的情况 [10] -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蚊虫传播,与登革热相似,蚊媒相同,传播周期重叠 [11] - 如果蚊虫清理工作不到位,疫情扩散的风险将增加 [11] - 隐性感染者的具体比例尚无确切数据,但对有症状感染者的及时检测确诊,蚊虫防护及周边地区的"灭蚊"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阻断手段 [12] 防控建议 - 首要的是控制传染源,患者尽量就地治疗,以减少传播机会 [12] - 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个人生活场所应有蚊帐、纱窗、纱门等防蚊设备 [13] - 消灭蚊虫和清除蚊虫孳生地,清理居住地室内外(如花盆托盘、水桶、花瓶等容器)的积水 [13]
广东佛山顺德已确诊2471例,基孔肯雅病毒毒性如何,怎么防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8:25
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 - 截至2025年7月21日,佛山市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471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1] - 7月8日一周内确诊478例,源头为境外务工返乡的输入性病例,通过本地伊蚊传播扩散 [1] - 基孔肯雅热由CHIK-V病毒引起,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潜伏期1-12天(多为3-7天),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痛(手腕/膝/踝等小关节)、斑丘疹,多数患者5-7天恢复,个别关节痛可持续2-3个月 [1] 与登革热的区别 - 传播途径相同:均为伊蚊传播,防控措施一致(防蚊隔离+灭蚊) [4] - 差异点:基孔肯雅热潜伏期更短、传播更快;登革热为全身肌肉/骨关节痛,基孔肯雅热以小关节疼痛为主且持续时间可能更久 [4] - 两者临床症状相似(发热+皮疹),但基孔肯雅热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名称意为"扭曲如被折断",描述患者因剧痛弯腰的姿态 [3][4] 易感人群与传播特性 - 需重点关注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慢病患者,易出现并发症 [5] - 病毒无直接人传人,依赖伊蚊叮咬传播,蚊虫叮咬病毒血症宿主后经8-12天潜伏期可传播,病毒在蚊体内存活时间较长甚至终生传染 [6][8] - 流行分城市型(人-蚊-人传播)和丛林型(灵长类-蚊-灵长类传播) [7] 防控与旅行建议 - 灭蚊为核心手段:清除小型积水(瓶罐/轮胎/花盆等),使用驱蚊液、纱窗蚊帐等 [8] - 病毒不耐热(58℃以上灭活)和消毒剂(乙醇/次氯酸钠等) [8] - 前往东南亚/非洲等流行区需提前查询疫情,归国后14天健康监测;中国疾控中心提示关注墨西哥、巴西等10国登革热疫情及法国属地基孔肯雅热风险 [9]
北京疾控:目前北京市偶有基孔肯雅热境外输入病例
新京报· 2025-07-22 14:02
基孔肯雅热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人是基孔肯雅病毒的主要宿主。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 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病毒。潜伏期为1~12 天,多为3~7天。 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2传播途径 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 1传染源 新京报讯7月22日,北京疾控发布预防基孔肯雅热健康提示。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 南亚和非洲地区,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无人传人的证据。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 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目前,我市偶有境外输入病例,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病例输入的风险持续 存在。 白纹伊蚊体黑而有白纹,俗称"花蚊子"或"黑蚊子",能够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等蚊传 疾病。其白天吸血,吸血高峰为早上6—8点和下午17—19点。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地区在哪里? 基孔肯雅热疫情曾在非洲、美洲、亚洲、欧洲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岛屿上发生,已在119个国家发现 基孔肯雅病毒传播。 ...
累计确诊病例超2000例!专家详解佛山基孔肯雅热如何暴发,未发现人传人
第一财经· 2025-07-21 23:47
基孔肯雅热疫情暴发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15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1] -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 [1] - 疫情暴发源头为一位从斯里兰卡务工返乡的输入性病例,病毒跟随其入境后在本地伊蚊传播下扩散 [1] - 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的甲病毒属,为正链RNA病毒,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 [1] 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特征 - 临床症状与登革热类似,容易误诊,病死率很低但在蚊媒密度较高地区易形成大规模暴发 [2] - 流行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城市型以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人-蚊-人方式传播;丛林型以灵长类和其他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灵长类-蚊-灵长类方式传播 [2] - 病毒不会在人际传播,通过被带毒伊蚊叮咬感染,无直接人传人报道 [2] - 伊蚊叮咬有病毒血症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体内繁殖,经8至12天潜伏期可传播病毒,蚊虫可能终生具有传染性 [2] 疫情防控措施 - 灭蚊是切断传播源、控制疫情蔓延的主要手段 [3] - 病毒不耐酸、不耐热,58℃以上即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杀灭病毒 [3]
累计确诊病例超2000例!专家详解佛山基孔肯雅热如何暴发 未发现人传人
第一财经· 2025-07-21 23:26
疫情概况 - 截至7月20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158例 主要集中在乐从镇 北滘镇 陈村镇 均为轻症病例 [1] - 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一周内确诊478例基孔肯雅热 所有病例均溯源至一位从斯里兰卡务工返乡的输入性病例 [1] 病毒特性 - 基孔肯雅病毒(CHIK-V)属于披膜病毒科的甲病毒属 为正链RNA病毒 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 1953年分离病毒 [1] - 病毒通过伊蚊(花蚊子)叮咬传播 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 临床特征为发热 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 [1] - 病毒不耐酸不耐热 58℃以上可灭活 70%乙醇 1%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及紫外线均可杀灭 [2] 传播机制 - 病毒不会人际传播 仅通过带毒伊蚊叮咬感染 无直接人传人案例 [2] - 伊蚊叮咬病毒血症宿主后 病毒在蚊体内繁殖8-12天潜伏期后可传播 蚊虫终生可能携带病毒 [2] - 流行分为城市型(人-蚊-人传播)和丛林型(灵长类-蚊-灵长类传播) 我国80年代曾在云南发现感染案例 [2] 防控措施 - 灭蚊是切断传播源控制疫情的主要手段 [2] - 病毒在城市型疫源地以不定期暴发为主 在丛林型疫源地可长期存在 [2]
广东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 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20:07
基孔肯雅热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以发热最先出现,随后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疼痛多出现在腕关节、膝关 节、踝关节、指关节等小关节。2天至3天后:会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皮疹可出现在四肢或全身,一 般3天至5天就退疹。整个病程通常持续5天至7天,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个别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两 三个月。 家庭住宅可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在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避蚊胺等驱蚊 剂。 与大家熟悉的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更快,比登革热传播快两到三倍。此外,虽 然两者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皮疹症状,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 痛明显,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 何剑峰表示,基孔肯雅热是伊蚊传播,伊蚊是依靠积水繁殖后代的,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是灭成蚊、 清积水、防叮咬。 中新网广州7月21日电 (记者 蔡敏婕)近期,基孔肯雅热引发广泛关注。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传染病 防控领域首席科学家何剑峰表示,目前,广东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但同时也需要关注新生儿、65岁以 上的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这些人群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热容易 出现并发症,请及时就医。 ...
广东佛山近期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 主要通过伊蚊传播 可防可控
人民日报· 2025-07-21 05:40
基孔肯雅热病例情况 - 广东省佛山市近期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 [1] -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1] -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 随后出现关节疼痛 2—3天后出现皮疹 病程通常持续5—7天 [1] - 目前广东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 但新生儿 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病患者易出现并发症 [1] 防控措施 - 预防关键在于灭成蚊 清积水 防叮咬 [2] - 市民可使用电蚊香 灭蚊片 灭蚊喷雾等灭蚊 清理蚊媒孳生地如花盆托盘 屋顶积水容器等 [2] - 防叮咬措施包括安装纱门纱窗 使用蚊帐 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 涂抹驱蚊剂 [2] - 佛山市将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清理蚊媒孳生地 [2] 病毒传播特点 -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2] - 该病毒可防可控 市民无需恐慌 [2]
佛山基孔肯雅热已确诊1873例 治愈720例 专家提醒
南方都市报· 2025-07-20 22:54
7月20日,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在市新闻发布厅举行,通报疫情最新进展与处置情况。 症状多表现为发热、关节痛 需要关注新生儿及老年人 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何剑峰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广东,主要是通过白纹伊 蚊叮咬传播。1952年,该疾病在非洲被发现,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报告过病例,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非洲、欧洲和美洲的部分地区。 基孔肯雅热病患通常最先出现发热,随后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疼痛多出现在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指关节等小关节;2~3天后,在四肢或全身会出现 皮疹,多为斑丘疹,一般3至5天就退疹。病程通常持续5~7天,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个别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2~3个月,甚至更长。 确诊1873例,均为轻症 90%的疫点村居蚊媒密度降至中风险以下 佛山市副市长文曦介绍,2025 年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监测发现一起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7月19日,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其中顺德 区1790例,主要集中在乐从、北滘、陈村镇;禅城区49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南海区34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