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搜索文档
亚投行十年关键词:“朋友圈”翻倍,多边合作共赢
北京商报· 2025-06-24 22:07
商务出行时,中亚某国新落成的高铁呼啸而过,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也让跨国商务洽谈变得更加高效便捷;拿起手机,短视频里非洲小镇的孩子们正对着 中国援建的基站兴奋欢呼。或许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这些生活中不经意的瞬间,都与一个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即"亚投行")紧密相 连。 十年前,它从北京"出发",帮助亚洲国家打破基础设施瓶颈,在全球多边开发银行体系中崭露头角,助力诸多项目落地,从交通到能源,从通信到水利,改 善了无数人的生活;下一个十年,在气候变化与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助力"互联互通"的故事将继续书写。6月24日—26日,亚投行第十届理事 会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余名嘉宾将齐聚一堂,在这里,有过去十年亚投行历程的回首,亦有未来发展蓝图的展望。 从57到110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2013年秋天。 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彼时已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高铁、桥梁、港口等项目遍布国内,并逐渐走出国门。而周边国家囿于基础 设施不足制约经济发展,怀揣"独行快,众行远"的信念,一个构想迎来孕育萌芽——成立一个新的金融机构,专门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 2 ...
普华永道:AI与气候变化双重挑战下,中国企业迎来独特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6-24 16:10
中国企业转型路径 - 中国企业通过创新和优化运营模式在人工智能与气候变化双重挑战中开辟独特发展路径,聚焦于运营体系重构和优化,将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入价值链核心环节 [1] - 中国制造业中超3.1万家智能工厂应用AI,其中230余家工厂将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碳排放平均减少20.4% [3] - 中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展现出全球领导力,拥有全球40%的绿色技术专利,这些技术优势正通过新型运营体系转化为实际效益 [3] 全球商业模式重塑价值预测 - 到2025年,中国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变革将额外创造高达1.66万亿美元的价值 [2] - 全球市场由此产生的价值增量将超过7万亿美元 [2] - 亚太地区预计将创造2.98万亿美元价值,北美地区1.55万亿美元,中国1.66万亿美元,印度0.33万亿美元 [2] 技术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 中国企业将AI视作推动变革的核心要素,为应对气候变化更有意愿加大相关投资 [3] -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2025年发电量预计将超过火力发电,进一步推进"双碳"计划 [3] - 企业应聚焦利用AI推动流程创新和增长导向的运营转型,而不仅仅是降本增效 [3] 未来战略方向 - 中国企业需摒弃"简单跟随"策略,优先推动商业、运营和能源模式创新 [4] - 在建立信任、运用前沿技术和战略资源管理上持续精进,为长期发展筑牢根基 [4] - AI、气候变化及全球贸易将持续重塑产业格局,"赢家通吃"趋势或将继续 [4]
拉美发展面临三重挑战
商务部网站· 2025-06-22 01:28
人类发展指数下滑 -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人类发展指数(HDI)自2010年持续下滑,1990—2015年年均下降0.7%,2016—2021年为0.3%,2022年至今为0.2% [1] - 贫困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48%降至2023年的25%,但31%人口处于返贫边缘且比重逐渐增加 [1] - 全球增长不确定性自特朗普二任以来增加77%,拉美地区飙升至101% [1] 技术进步滞后 - 拉美地区仅2%人口拥有5G网络,发达经济体覆盖率达28% [1] - 高收入家庭互联网接入率是贫困家庭的2倍 [1] 社会分裂与政治极化 - 拉美政治极化指数达3.3(最高4),高于亚太(2.9)、东欧和中亚(2.9)、中东和北非(2.7)、西欧和北美(2.7) [1] - 政府信任度从2008年43%降至2023年30%,反建制派影响力上升 [1] 气候变化影响 - 2024年美洲大陆地表温度较1951—1980年均值上升2.3摄氏度,连续5年高位 [1] - 自然灾害导致生产力下降,28%人口面临粮食及水安全威胁 [1]
英国气象局:英国可能面临4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
快讯· 2025-06-20 13:34
近日,英国气象局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当前气候条件下,英国再次出现40摄氏度高温的概率已达到 50%,达到45摄氏度甚至更高温度也完全可能,且这一趋势仍在上升。受气候变化影响,英国面临持续 一个月的热浪或将成为"新常态"。(央视新闻) ...
清华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6-20 07:52
气候变化对风能和太阳能电力系统的影响 - 气候变化可能加剧高比例风能和太阳能电力系统中供需失衡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2] - 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和同丹助理教授在Nature期刊发表相关研究,探讨气候适应性的全球风能和太阳能电力系统策略 [2] 研究方法与发现 - 研究团队采用调度优化模型评估高比例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渗透率下气候加剧缺口导致的每小时成本增加情况 [4] - 在大多数国家,极端时期(成本最高的10%时段)未来可能变得更加昂贵,主要由于对灵活能源产能投资需求增加 [4] - 在SSP126情景下,47个国家极端时期平均每小时成本将增加超过5%,这些国家占全球未来电力供应的43.5%,最大增幅达23.7% [4] 解决方案与展望 - 通过制定因地制宜、针对各国具体情况的策略,协调实施多项措施,可以大幅降低风能和太阳能系统成本上升风险 [4] - 研究结果为构建未来气候适应性强且系统成本更低的电力系统提供了关键见解 [5]
打破 “各自为政”!大咖热议货币政策协同
金融时报· 2025-06-19 21:25
全球货币政策协调的紧迫性 - 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构和贸易成本上升,削弱经济增长动能 [1] - 各国货币政策分化带来复杂挑战,需兼顾全球金融体系稳定 [1]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Christopher PISSARIDES指出政策差异引发的溢出效应是紧迫议题,货币政策协同可加速对冲外部冲击并提供稳定预期 [1] 货币政策外溢效应的影响 - 各国宏观经济状况差异显著,货币政策通常仅针对本国实际情况制定 [2] - 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周期关联性增强,大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愈发显著,通过储备货币传导或金融危机扩散 [2]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行长梁新松提到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可能引发中小国家资本市场波动,央行协作可缓解汇率震荡 [2] 全球货币政策协调的现实阻碍 - 各国经济目标、政治逻辑及货币周期差异化难以调和,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激化矛盾 [3] - 意大利经济与财政部原部长Giovanni TRIA指出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全球经济秩序,引发汇率波动并削弱市场对美元与美债信心 [3] - 美元短期走弱可能引发全球金融不稳定,甚至导致全球货币体系重构 [3] 替代性货币支撑点的开发 - 在市场对美元与美债信心动摇的背景下,需推动开发替代性货币支撑点,中国作用备受关注 [4] - 欧洲需加快构建深度一体化市场,如统一欧洲债务市场,作为美债替代选择 [4] 国际组织在货币政策协调中的作用 -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建议将地缘政治、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因素纳入央行政策考量 [5] - 需建立气候宏观经济模型,强化情景分析并加强与市场沟通以稳定通胀预期 [6] - 发展中国家央行需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向价格型为主转变,运用结构性工具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6] 现有国际协调机制的局限性 - G20和IMF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一定协调作用,但尚无正式机构承担全球货币政策协调职能 [7] - IMF决策受美国一票否决权制约,难以形成全球性共识 [7] - Christopher PISSARIDES建议G20设立专门货币政策部门以更精准应对系统性风险 [7]
中国展馆容量继续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经济网· 2025-06-19 19:33
全球会展行业现状 - 亚太地区占全球场馆容量的38.5%,中国占31.2%,美国占14.1%,德国占7.3% [1] - 2024年全球举办32000场展览,总租用面积达1.437亿平方米 [1] 2025年会展行业趋势 - 行业需反思"是否进步了,足够好了吗" [1] - 气候变化对运营的影响成为关键挑战 [1] -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将改变行业格局 [1] - 身份认同与公众认知的对垒值得关注 [1] - 行业需为应对突发状况做好准备 [1] 国际会展业CEO上海大会概况 - 大会是全球会展业三大峰会之一,已举办9届 [2] - 本届主题为"会展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 [2] - 吸引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300余位行业高管参会 [2] - 由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主办,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联合主办 [2]
IMF批准8.33亿基那资金支持巴新
商务部网站· 2025-06-18 13:26
IMF资金支持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巴新扩展信贷安排和扩展基金安排的第四次评估 将发放1 72亿美元资金支持[1] - 完成韧性与可持续性融资首次评估 批准2800万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国际收支脆弱性[1] - 巴新成为首个获得韧性与可持续性融资的太平洋岛国[1] - IMF对巴新融资总额已达6 55亿美元[1] - 2023年批准的扩展信贷安排总额为6 84亿特别提款权 旨在缓解外汇短缺压力[1] - 2024年批准的韧性与可持续性融资安排总额1 97亿特别提款权 专门应对气候变化风险[1] 经济前景 - 巴新经济前景乐观 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达4 7% 资源领域强劲增长 非资源领域韧性发展[2] - 通胀率预计从2024年低位升至4 8% 核心通胀率微涨至4%[2] - 中期经济增速将稳定在3%以上 通胀率维持在4 5%左右[2] 风险因素 - 经济面临显著下行风险 易受国内外冲击影响[2] - 政策制定与实施能力受制于治理瓶颈和社会政治脆弱性[2] -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地缘冲突可能加剧通胀压力[2] - 大型资源项目启动将显著提升出口和财政收入[2]
走过十年,亚投行如何助推多边主义发展?
新华网· 2025-06-17 19:17
亚投行十年发展成果 - 亚投行已批准318个项目,批准融资总额超600亿美元,动员资本超2000亿美元,惠及38个亚洲域内与域外成员 [2] - 发展中国家成员在亚投行的股权占比约七成,是一家成员共同拥有、共同治理的机构 [3] - 连续多年保持穆迪、标普、惠誉AAA评级,在美元债券外发行英镑、人民币、欧元、澳元、港元等基准债券 [6] 亚投行投资方向与战略 - 主要投资方向包括数字领域、互联互通、气候变化领域等 [3] - 2023年气候变化相关项目占比60%,2024年上升至67%,重点投资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项目 [3] - 设置非常驻董事会制度,实现高效灵活的战略决策,核心理念为"精干、廉洁、绿色" [6] 亚投行国际合作与治理 - 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等机构保持良好合作 [4] - 理事会由各成员代表组成,2025年第十届理事会年会将选举下任行长 [7] - 通过协商与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促进共识与跨国基础设施项目协调 [8]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动员更多私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弥合资金缺口 [8] - 发挥跨国合作经验优势,帮助私营资本参与互联互通项目 [8] - 推动协同、绿色和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发展,应对全球经济与气候挑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