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孔肯雅热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顺德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161例 均为轻症
快讯· 2025-07-19 10:43
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19日发布情况通报,详情如下:截至2025年7月18日,我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 热确诊病例1161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
“小”蚊虫带来“大”麻烦?牢记这四点有效预防
新华社· 2025-07-17 09:21
蚊媒传染病现状与防控 -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夏季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需警惕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蚊媒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下降,2021年宣布消除疟疾,2006年全国疟疾病例6万多例 [2] - 全球化与气候变化带来新挑战,2024年全球登革热病例达1400万例创历史新高,边境地区面临输入性风险 [3]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疫情 - 夏季南方省份登革热本土疫情风险上升,广东顺德出现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均为轻症 [5] - 基孔肯雅热潜伏期1-12天,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腕关节剧痛是重要特征,与登革热症状相似但关节痛更显著 [5] - 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基孔肯雅热本地传播,东南亚疫情持续活跃,多数患者为轻症约一周可治愈 [5]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清除小型积水容器是根本措施,伊蚊幼虫孳生于瓶罐、轮胎、花盆等积水处 [8] - 个人防护包括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驱蚊液、安装纱窗蚊帐,减少户外草丛逗留 [8] - 前往东南亚、非洲等流行区需查询疫情信息,归国后14天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8]
广东佛山顺德区确诊478例 小心这种由“花蚊子”传染的病
央视新闻· 2025-07-16 10:08
基孔肯雅热疫情通报 -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 [1] - 截至通报发布,顺德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均为轻症病例 [1] 基孔肯雅热疾病概述 -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2] - 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2] 感染症状 - 感染后通常3-7天内出现症状,包括高烧急袭(体温可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以上) [4] - 剧痛缠身: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特别是手脚的小关节 [5][6] - 皮疹显现:高烧数天后,过半患者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7] - 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7] 与登革热的区别 - 两者均由伊蚊传播,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初期都有高热、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8] - 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8] 防护措施 - 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 [10] - 清除积水:定期清理小区各种外环境自然积水,居民定期清理自家庭院和室内可能积水的容器 [11] - 清除杂草、卫生死角和垃圾 [13] - 物理隔离:安装纱门、纱窗,检查门窗缝隙,减少蚊虫进入室内的机会 [13] - 休息时使用蚊帐,确保蚊帐的网眼足够小 [16] - 外出防护:建议穿浅色长袖长裤,减少皮肤裸露,皮肤暴露部位可以使用驱蚊液 [17] - 婴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以物理防蚊手段为主,包括穿着宽松的防蚊衣裤,婴儿车上可以使用纱巾或专用的小蚊帐 [19] - 灭杀措施:室内灭蚊以电蚊拍、灭蚊灯等为主,可辅以电蚊香等 [20] - 蚊虫密度较高时,或本地有蚊媒传染病流行时,需使用正规的卫生杀虫剂产品对蚊虫进行控制 [22] 被蚊子叮咬后的处理 - 不要反复抓挠,以免引起局部感染或过敏性皮炎,一般10~15分钟后痒感会明显消退 [22] - 可用肥皂水或盐水清洗止痒,若红肿扩散、渗液不止,或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2] 当前季节提示 -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需做好防蚊措施 [24] - 出现症状尽早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24]
由境外输入引发,佛山确诊478例基孔肯雅热,如何阻断传播
新京报· 2025-07-16 00:24
疫情概况 - 7月15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累计确诊47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1][2] - 基孔肯雅热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蚊媒传染病,病原体为基孔肯雅病毒,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被发现 [2] - 2008年中国发现首例来自斯里兰卡的输入性病例,此后广东、浙江、福建、云南等多地报告输入性病例 [1][3] 疾病特征 - 症状包括发热(可达39℃以上)、关节疼痛(以小关节为主)、皮疹、寒战、头痛、全身肌肉疼痛等,发热通常持续1-7天 [2] - 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关节疼痛更剧烈且以小关节为主,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1-3周缓解,部分可持续数月 [2] - 属于自限性疾病,致死率低,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2] 流行趋势 - 疫情主要发生在南方省份如广东、云南、海南等地,本土传播尚未"北上" [3][4] - 2010年东莞郊区两个村庄发生本地流行,共173例,病原体与泰国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近 [5] - 白纹伊蚊在全国广泛分布,埃及伊蚊仅分布在海南、广东、云南等地,这两种蚊虫对基孔肯雅病毒易感性高 [4] 防控措施 - 阻断传播需从蚊子和患者两个维度入手,包括消杀蚊媒、对患者进行防蚊单间隔离管理 [6] - 输入病例发现和诊断不及时是造成社区扩散的主要原因,归国人员应做好健康监测并及时就医 [5][6] - 防蚊灭蚊是关键,需清除积水(如花盘、排水管道等),水体存放不超过7天,使用含避蚊胺等成分的驱蚊产品 [7]
广东佛山顺德确诊478例!医生建议如何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
第一财经· 2025-07-15 20:16
基孔肯雅热疫情通报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 截至7月15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 主要集中在乐从镇 北滘镇 陈村镇 均为轻症病例 [1] -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症状以发热 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 与登革热相似 主要由伊蚊传播 [1] - 该病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 东南亚地区 印度洋沿岸及岛屿 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呈地方性流行 [1] 疾病特征与防控建议 - 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基孔肯雅热 通常3至7天出现发热 关节疼痛或皮疹 多数患者为轻症 约一周可治愈 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2] -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蚊虫活动频繁 已进入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 [2] - 建议定期清理积水 清除杂物 消除蚊虫孳生环境 加强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 出现症状及时就诊并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2]
广东佛山顺德确诊478例!医生建议如何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
第一财经· 2025-07-15 18:54
基孔肯雅热的地理分布与媒介伊蚊的地理分布相关,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地区、印度洋沿岸及 岛屿、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呈地方性流行。基孔肯雅热名字源自非洲土著语,意为"痛得 直不起腰"——其典型症状便是突发高热与剧烈的关节疼痛。 7月15日下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了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 通报称,2025年7月8日,顺德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经主动病例搜索和 检测,截至7月15日,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 例。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该病与登革 热相似,主要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可通过清理孳生地、杀灭蚊虫等措施阻断传播途径。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白红莲表示,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可能感染基孔肯雅热。通常来说, 3至7天会出现发热、明显的关节疼痛或者是皮疹,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个星期可以治愈,特别重症 的病例与死亡病例是非常少见的。她建议,一旦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