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孔肯雅热
icon
搜索文档
警惕基孔肯雅热!广东佛山已超千例感染
证券时报· 2025-07-20 21:58
疫情概况 - 广东佛山出现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19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均为轻症病例 [1] 疾病特征 -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病毒潜伏期通常为3到7天 [4] - 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39℃以上高烧,并伴随明显关节疼痛,疼痛可能持续数天至数月 [6] - 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病死率小于千分之一 [7] 防控措施 - 防控根本措施在于防蚊,核心为“清积水、防叮咬、早诊治” [8] - 个人防护包括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在暴露皮肤及衣物上喷涂驱蚊剂,并避免在蚊虫孳生地长时间停留 [9][10][11] - 环境清理要求每周彻底清理家中及周边积水,翻盆倒罐清空闲置容器,清理沟渠保持水流畅通 [13] - 化学防蚊可科学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等成分的驱蚊剂,或投放0.5%吡丙醚颗粒剂等灭蚊幼缓释剂 [18][19]
广东佛山累计确诊基孔肯雅热1873例,均为轻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0 19:49
疫情概况 - 佛山市顺德区于2025年7月8日发现一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7月19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其中顺德区1790例(乐从、北滘、陈村镇为主),禅城区49例(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为主),南海区34例(桂城街道为主) [1] - 所有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或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1] 防控措施 - 佛山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卫健、疾控等多部门力量,实施"一村一策"精准防控 [2] - 全域推进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整治环境卫生、清理孳生地、灭杀成蚊,90%疫点村居蚊媒密度降至中风险以下(33%达安全水平) [2] - 加强医疗资源调度,全市3309家医疗机构(含36家三级医院)提供4.5万张床位、7.5万名医护人员,指定53家二级以上医院为定点收治机构,配备3696张防蚊隔离床位 [4] 疾病特征与防控要点 - 基孔肯雅热通过白纹伊蚊传播,潜伏期短且传播速度比登革热快2-3倍,症状以发热、皮疹和小关节疼痛为主 [3] - 防控核心在于灭蚊(清理积水)、防叮咬,重点保护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 [3] 医疗资源配置 - 全市新增35家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设置留观区域提供便民服务 [5] - 制定诊疗专家指引和中医诊治方案,组织专家巡诊指导临床救治 [5] 公众应对建议 - 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主动报告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 [4] - 市民无需恐慌但需高度警惕,配合落实防蚊灭蚊措施 [4]
警惕基孔肯雅热!广东佛山已超千例感染
财联社· 2025-07-20 18:16
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 - 广东佛山近期出现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 截至19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 均为轻症病例 [1] - 佛山多区发布《告全体市民书》 号召公众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并杀灭成蚊 [1] 基孔肯雅热疾病特征 - 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 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潜伏期通常为3到7天 [2] - 主要症状包括高烧(体温≥39℃)、关节疼痛(集中在手指/脚踝等小关节) 部分患者疼痛可持续数月至数月 [4] - 伴随症状包括皮疹、头痛、肌肉疼痛、乏力、恶心呕吐等 [5] - 多数患者为轻症 约一周可治愈 重症及死亡病例罕见 病死率低于0.1% [6] 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 - 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 减少皮肤暴露 尤其在清晨/傍晚伊蚊活跃时段 [8] - 暴露皮肤及衣物喷涂驱蚊剂 居家安装纱窗纱门 睡眠使用蚊帐 [8] - 避免在草丛、竹林、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长时间停留 [9] 环境治理 - 每周彻底清理家中及周边积水 倒置闲置容器(盆/桶/轮胎等) [11][12] - 清理沟渠排水槽淤塞 填平洼地 保持水流畅通 [13] - 水养植物每周换水并清洗容器 宠物饮水碗需勤换勤洗 [14] - 储水容器严密加盖或投放灭蚊幼缓释剂 妥善处理废弃瓶罐等垃圾 [15] 化学防控 - 使用杀虫气雾剂时需遮盖食物 喷射后密闭房间20分钟再通风 [16] - 驱蚊剂选择含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等成分 儿童需用低浓度产品 [17] - 难以清除的积水可投放0.5%吡丙醚颗粒剂或苏云金杆菌灭蚊幼缓释剂 [18]
确诊病例1873例,佛山最新通报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17:33
疫情概况 - 截至7月19日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873例 其中顺德区1790例 禅城区49例 南海区34例 所有病例均为轻症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已有720例痊愈 [2] - 病例分布集中在顺德区乐从 北滘 陈村镇 禅城区石湾镇 祖庙 张槎街道 南海区桂城街道 [2] - 90%疫点村居蚊媒密度已由高风险降至中风险以下 其中33%降至安全水平 [2][3] 防控措施 - 佛山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组建疫情防控指挥部 统筹卫健 疾控 城管等多部门联动 [3] - 实施四大核心措施:精准划定防控范围 统筹医疗资源 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全方位宣传动员 [3] - 全市核增35家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 设置专门留观区域 [8] - 重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孳生地清理 成蚊灭杀 组织专业人员入户灭蚊 [2][3] 疾病特征 - 基孔肯雅热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1952年首次在非洲发现 全球100多个国家有报告 [4] -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 关节疼痛 皮疹 病程通常5-7天 多数患者为轻症 [5][6][10] - 需重点关注新生儿 65岁以上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患者 易出现并发症 [6] 预防方法 - 核心防护策略:灭成蚊 清积水 防叮咬 [7][8][12] - 清除室内外积水容器 包括水生植物托盘 屋顶积水等 阻断蚊虫孳生环境 [8][12] - 安装纱窗纱门 使用蚊帐 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 涂抹驱蚊剂 [8][13] - 家庭采用电蚊香 灭蚊片等灭蚊工具 定期更换水生植物积水 [7][12]
佛山通报:已确诊1873例
券商中国· 2025-07-20 17:31
疫情概况 - 佛山市顺德区7月8日发现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 截至7月19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 其中顺德区1790例(乐从/北滘/陈村镇为主) 禅城区49例(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为主) 南海区34例(桂城街道为主) [1] - 所有病例均为轻症 无重症及死亡病例 已有720例痊愈 [1] -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传播 全球100多个国家报告过该疾病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非洲/欧洲/美洲 [3] 政府应对措施 - 佛山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组建疫情防控指挥部 统筹卫健/疾控/城管等多部门力量 [2] - 实施四大防控措施:1)精准划定防控范围 开展五级联动排查 2)统筹医疗资源保障早诊早治 3)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90%疫点村居风险等级下降 4)全方位宣传动员 [3] - 全市新增35家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 医疗机构设置专门留观区域 [8] 疾病特征 - 典型症状分阶段出现:初期发热→2-3天后关节疼痛(腕/膝/踝等小关节)→随后出现斑丘疹(3-5天消退) [4] - 病程通常持续5-7天 个别患者关节疼痛可能持续2-3个月 [5] - 需重点关注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 此类人群易出现并发症 [6] 防控建议 - 核心防控措施:灭蚊/清积水/防叮咬 [7] - 具体方法:1)使用电蚊香/灭蚊喷雾等灭蚊 2)清除室内外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屋顶积水) 3)安装纱窗/蚊帐 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并使用驱蚊剂 [7][8]
确诊病例1873例,佛山最新通报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16:58
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 - 截至7月19日佛山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 其中顺德区1790例 禅城区49例 南海区34例 所有病例均为轻症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已有720例痊愈 [2] - 病例集中在顺德区乐从、北滘、陈村镇 禅城区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 南海区桂城街道 [2] - 90%疫点村居蚊媒密度由高风险降至中风险以下 其中33%已降到安全水平 [2][3] 疫情防控措施 - 佛山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组建疫情防控指挥部 统筹卫健、疾控、城管等多部门联动 [3] - 实施四大措施:精准防控划定范围 统筹医疗资源 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全方位宣传动员 [3] - 全市核增35家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 医院设置专门留观区域 [7] 疾病特征与传播 -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 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全球100多个国家报告过该疾病 [4] -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皮疹 病程通常5-7天 个别患者关节痛可持续2-3个月 [5][6] - 易感人群为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患者 可能引发并发症 [6] 预防与救治建议 - 预防三要素:灭成蚊(电蚊香、喷雾)、清积水(翻盆倒罐)、防叮咬(纱窗、蚊帐、驱蚊剂) [7][10][11] - 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症状应及时就医 早期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 [8][9] - 日常防护包括室内水生植物3-5天换水 储水容器加盖 户外穿浅色长衣裤 [10][11]
顺德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161例,均为轻症
快讯· 2025-07-19 11:57
近期,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出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引起外界关注。据顺德区卫生 健康局微信公众号"健康顺德"7月19日通报, 截至7月18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161 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佛山南海区、禅城区 也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智通财经) ...
广东顺德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161例 均为轻症
快讯· 2025-07-19 10:43
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19日发布情况通报,详情如下:截至2025年7月18日,我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 热确诊病例1161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
“小”蚊虫带来“大”麻烦?牢记这四点有效预防
新华社· 2025-07-17 09:21
蚊媒传染病现状与防控 -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夏季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需警惕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蚊媒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下降,2021年宣布消除疟疾,2006年全国疟疾病例6万多例 [2] - 全球化与气候变化带来新挑战,2024年全球登革热病例达1400万例创历史新高,边境地区面临输入性风险 [3]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疫情 - 夏季南方省份登革热本土疫情风险上升,广东顺德出现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均为轻症 [5] - 基孔肯雅热潜伏期1-12天,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腕关节剧痛是重要特征,与登革热症状相似但关节痛更显著 [5] - 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基孔肯雅热本地传播,东南亚疫情持续活跃,多数患者为轻症约一周可治愈 [5]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清除小型积水容器是根本措施,伊蚊幼虫孳生于瓶罐、轮胎、花盆等积水处 [8] - 个人防护包括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驱蚊液、安装纱窗蚊帐,减少户外草丛逗留 [8] - 前往东南亚、非洲等流行区需查询疫情信息,归国后14天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8]
广东佛山顺德区确诊478例 小心这种由“花蚊子”传染的病
央视新闻· 2025-07-16 10:08
基孔肯雅热疫情通报 -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 [1] - 截至通报发布,顺德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均为轻症病例 [1] 基孔肯雅热疾病概述 -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2] - 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2] 感染症状 - 感染后通常3-7天内出现症状,包括高烧急袭(体温可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以上) [4] - 剧痛缠身: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特别是手脚的小关节 [5][6] - 皮疹显现:高烧数天后,过半患者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7] - 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7] 与登革热的区别 - 两者均由伊蚊传播,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初期都有高热、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8] - 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8] 防护措施 - 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 [10] - 清除积水:定期清理小区各种外环境自然积水,居民定期清理自家庭院和室内可能积水的容器 [11] - 清除杂草、卫生死角和垃圾 [13] - 物理隔离:安装纱门、纱窗,检查门窗缝隙,减少蚊虫进入室内的机会 [13] - 休息时使用蚊帐,确保蚊帐的网眼足够小 [16] - 外出防护:建议穿浅色长袖长裤,减少皮肤裸露,皮肤暴露部位可以使用驱蚊液 [17] - 婴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以物理防蚊手段为主,包括穿着宽松的防蚊衣裤,婴儿车上可以使用纱巾或专用的小蚊帐 [19] - 灭杀措施:室内灭蚊以电蚊拍、灭蚊灯等为主,可辅以电蚊香等 [20] - 蚊虫密度较高时,或本地有蚊媒传染病流行时,需使用正规的卫生杀虫剂产品对蚊虫进行控制 [22] 被蚊子叮咬后的处理 - 不要反复抓挠,以免引起局部感染或过敏性皮炎,一般10~15分钟后痒感会明显消退 [22] - 可用肥皂水或盐水清洗止痒,若红肿扩散、渗液不止,或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2] 当前季节提示 -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需做好防蚊措施 [24] - 出现症状尽早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