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层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跨村锻炼 人才流动激活乡村振兴
杭州日报· 2025-05-15 11:06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如何破解基层治理的"人"与"治"难题?萧山区进化镇以"跨村锻炼"机制 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 破局——打破村域壁垒,重构基层治理逻辑。长期以来,乡村治理常受限于"本村人治本村"的惯性 思维,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人才流动僵化。进化镇自2024年起试点"跨村任职"机制,选派优秀村书记到 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带动公共服务提升与产业发展。例如,墅上王村党总支书记王仙明跨村任职新 江村后,通过引入"共享空间"模式,复耕荒地、盘活集体经济,仅半年便使该村经营性收入增长40%。 在此基础上,进化镇进一步推出新聘人员"跨村锻炼",通过双向流动实现经验共享与能力提升。这一机 制打破了村域间的行政壁垒,形成了"强村带弱村、导师带新兵"的协同发展格局,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 衡提供了新思路。 赋能——实践育才,锻造基层治理生力军。"跨村锻炼"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实战型"基层干部。进 化镇为13名新聘人员配备4名经验丰富的村书记作为导师,设置两个月考核期,要求其领办重难点任务 并形成调研报告。例如,太平桥村孙方杰在新江村推进"美丽庭院"试点时,面对村民自筹资金意愿低、 观念滞后等挑战,创新采用"示范户打造+积分激 ...
学好本领  干出担当
人民日报· 2025-05-15 06:21
社区治理创新实践 - 幸福社区通过情景模拟小剧场形式解决居民矛盾,每周组织一次表演并由各方代表现场商讨解决方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1] - 情景模拟形式已入选芝罘区委组织部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课程,并在4个社区推广 [2] 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 - 芝罘区实施"以老带新走访"机制,鼓励年轻社区工作者主动与群众接触,避免被动工作 [1] - 社区党委书记马越通过组织外出实训(如大海阳社区冷晓燕指导)提升团队走访能力,强调"走下去摸实情"的工作方法 [1] - 芝罘区委组织部2022年起提级管理社区党组织书记,每月集中研学、定期外出学习、半年提级述职,培育高素质带头人 [2] 社区服务优化案例 - 社区工作者张守琳通过持续走访改善与居民关系,例如在施工期间主动为85岁高玉花安排活动中心避噪,促使老人配合楼道清理 [2] - 建昌街社区将每周二、三下午定为主题服务日,联合区司法局、人社局等部门开展普法活动,解决乱堆乱放问题 [2] 政府支持与资源投入 - 芝罘区投用新区委党校,通过精准培育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与服务群众本领 [2]
【宝鸡】让党的好声音入脑入心
陕西日报· 2025-05-13 07:10
宣讲活动组织 - 宝鸡市举办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风采展示大赛,主题为"文明实践·'理'响三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1] - 宝鸡市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从多群体中选拔宣讲师,形成多元化宣讲体系[3] - 宝鸡市共有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381名,其中省级43名、市级28名、县(区)级310名[4] 宣讲内容与形式 - 宣讲师采用秦腔戏词、朗诵、演讲、快板等形式,结合百姓视角和语言进行宣讲[1][5] - 宣讲内容涵盖党的创新理论、革命烈士红色故事、优秀传统文化、模范好人事迹等[5] - 宣讲师自制教具,创新形式如将马路"搬进"操场,提升宣讲效果[5] - 宣讲活动结合"理论讲堂+情景模拟"、"图片叙事+场景还原+艺术演绎"等多元形式[6][7] 宣讲成效与规模 - 宝鸡市线下开展宣传宣讲3860余场次,录制60余个微视频,通过五级微信群实现精准送达[5] - 宣讲活动引发镇村干部强烈共鸣,受到群众普遍欢迎[2][6] - 宣讲活动与便民服务如义诊、义剪等结合,群众反响热烈[6] 宣讲队伍建设与发展 - 宝鸡市打造常驻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理论宣讲队伍,形成理论专家、文艺骨干、好人好事、全媒应用融合的宣讲体系[3] - 宣讲师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宣讲水平,激发宣讲热情[5] - 宝鸡市持续推进宣讲队伍多元化、内容场景化、活动常态化、品牌长效化"四化"建设[7]
资源沉下去 服务提上来——基层治理启示之三
河南日报· 2025-05-11 07:14
基层医疗服务优化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机制通过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村医疗资源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1] - 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实现心电图采集传输远程诊断报告发送无缝对接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架起急救高速路[2] - 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协同联动专业互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 - 全省共建成172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3] - 乡镇卫生院医疗器械由县医疗健康集团消毒中心标准化处理降低消毒成本确保合格率[3] - 郑州试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县管乡用推动医务人员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3] 教育服务优化 - 一站式学生社区提供学业支持宿舍服务就业指导等百余项办事服务[4] - 高校部署学生社区数字化基础设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学生事务精细管理[4] - 一站式学生社区实现省内高校全覆盖通过技术赋能资源整合精准服务学生成长需求[4] 公共服务提升 - 技术平台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实现诊疗能力全面提升[3] - 机制创新思维转变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从有到优跨越[4]
开发区举行“以改革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引擎’”主题发布会
齐鲁晚报网· 2025-05-09 16:26
经济发展 - 东城街道形成3条特色产业链:楼宇经济生态链容纳8000余家服务业企业 生物食品医药产业链16家企业贡献近一半工业总产值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36家企业支撑产值突破[4] - 行政审批效率显著提升 2024年全程电子化办件量达7856项 网办率99.5%居开发区首位[4] - 创新开展便民服务 将社保民政等高频业务窗口下沉至社区商超 累计服务群众超900人次[4] 社会治理 - 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覆盖 城市社区覆盖率100% 两企三新党组织覆盖率超90% 单光屯社区党建品牌获评全市基层党建十佳示范项目[5] - 构建多网合一治理体系 整合84个网格与245个微网格 创新将外卖骑手纳入流动网格员队伍[5] - 建立矛盾调解新机制 打造一站式调解体系与民主议事平台 解决群众急难小事[5] 民生服务 - 建成6700个充电端口覆盖5类小区 惠及10万群众 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6] - 孵化首家社区注册社会组织 建立志愿服务专业社工机制 开展暖新系列活动服务新业态群体[6] - 培育新业态党建力量 选派14名党建专员 吸引48名新就业群体入党积极分子[6]
上城绘就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杭州日报· 2025-05-09 10:57
基层治理创新 - 上城区通过"最美红巷"品牌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小营巷社区已免费发放1.7万余份公益午餐和9万只手工公益馒头 惠及超过95%的社区居民 [5] - 采荷街道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创新"社区化"治理模式 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 通过设立功能型产业社区和"共治联盟"提升治理效能 [5] - 上城区构建"11353"工作体系 推出2878个共治单元与1.7万余人的共治队伍 社区建群数量从124.1个降至55.2个 降幅达55.5% [6] 新就业群体服务 - 上城区建立164个"尚小驿"服务站点 提供6大类24项服务 打造10分钟可达的温馨"港湾" 快递小哥可入住月租700元的新公寓 [7] - 推出"十大暖心关爱礼包"3.0版 整合教育、医疗、住房等10大类30项服务 全面服务新就业群体的职业成长和子女教育需求 [7] - 成立全省首家"直播人才学院"和全市首个直播电商党群服务中心 推动党建覆盖电商行业 [8] 志愿服务与数字治理 - 上城区"最美人墙"志愿服务已持续10年 吸纳31.2万名志愿者 成立6201支志愿服务队伍 形成"最上城、益起来"品牌 [9] - 推出"AI网格助手"与"AI社工老师傅"双智能系统 构建覆盖基层治理全链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推动区域治理进入"智能体"时代 [10] - 实施"社区工作者-专业社工-志愿者"三级人才架构 通过"专业社工+志愿者"模式帮助流动人口融入城市 如九堡社区案例 [9]
苏州市领导在相城区调研
苏州日报· 2025-05-09 08:22
调研重点企业 - 苏州领裕电子公司被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并导入更多先进产能,重点关注技术研发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1] - 易来科得公司被勉励探索"AI+电池设计"实践路径,以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立讯声学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要求属地强化专班服务推动尽快投产 [1] - 咖乐美作为国内商用全自动咖啡机领军企业,被鼓励聚焦咖啡市场需求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1] - 天翼安全公司的数字化建设及安全大模型应用情况受到关注 [1] 产业发展方向 - 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抓好源头创新和龙头创新,发挥重大科研平台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2] - 加强产业谋划,坚定不移培优育强、招大引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打造数智经济发展高地,推动城市更新和产业焕新融合 [2] - 加快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重点企业和旗舰项目实现集群发展 [1][2] 城市建设与治理 - 学习借鉴"大密大疏"手法推动城市建设,强化业态、聚集人气、增加活力 [2] - 深化基层治理,推进安全生产"六化"建设,运用"331"机制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2]
陕西创新村级议事协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调查
陕西日报· 2025-05-09 06:53
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创新 - 陕西省印发《陕西省村级议事协商规范指南》,系统规范村级议事协商工作,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基础工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1] - 通过全链条制度化设计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解决"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和"议完怎么办"四大问题 [2] - 围绕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矛盾调解、社会事务等四大类事项制定指导目录,涵盖道路修缮、集体经济发展、邻里纠纷调解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 议事协商机制设计 - 建立"1+5+X"议事主体机制:"1"为村党组织领导,"5"包括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等固定主体,"X"为利益相关方、群团组织等灵活参与主体 [2] - 推行"线上+线下"、"场内+场外"协商模式,通过微信群、"云上议"平台等多渠道收集民意,结合院坝会、恳谈会等传统形式灵活开展议事活动 [3] - 西安市阎良区对村级重大投资、工程项目等事项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入户走访等方式确保人人参与决策 [2] 地方特色协商实践 - 渭南市临渭区"小板凳议事会"在拉家常中收集民意,成功解决加装电梯等民生问题 [4] - 各地打造特色品牌:西安市阎良区"闾阎良议"、铜川市"有事'铜'商量"、渭南市合阳县"乡村说事日"等,形成多样化协商平台 [4] - 留坝县推选老党员、返乡人才等参与议事,发挥群众在问题发现、解决和监督中的主体作用 [3] 制度深化与推广 - 省级组织专题培训,对全省8500余名乡镇以上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协商能力 [7] - 选取12个县(区)作为示范县,渭南市重点推进7个街道、9个镇、105个村、28个社区,以点带面推动全域覆盖 [7] - 编发优秀案例集,召开现场推进会,为基层干部提供学习标杆和工作方向 [7] 治理成效 - 议事协商实践促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拉近干群关系 [5] - 形成"有事好商量"的社会治理新常态,从秦岭"院坝议事"到关中"云上协商",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治理共同体 [8]
基层治理故事有了青春版“新脚本”
中国青年报· 2025-05-08 11:2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发的"群辉1号"全液压智能莲藕采收装置使莲藕采收量提升近3倍,藕节完整率从65%升至98% [1] - 该校机电工程学院师生通过专业所长对接基层需求,推动莲藕采收技术革新 [1] - 博士服务站成员为济南市刘家峪村打造乡村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填补技术空白,实现实时监控、数据存储和远程调取 [2] 校地合作与基层治理 - 该校构建"需求牵引、专业赋能、校地合作、长效协同"四维治理机制,每年动员7000余名学子参与基层治理 [3] - 与142个社区及30余家企业形成共建关系,深化"校-政-企-社"四方协同机制 [4][5] - 学生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为湛山街道老旧楼栋"体检",解决垃圾分类、排污管道等问题 [5]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博士团成员为胜利油田研制控水增油技术,应用近500井次,累计增油20余万吨 [4] - 团队研发的小型气化炉将1吨生活垃圾转化为2000标方清洁燃气,满足家庭一年使用 [6] - 该气化炉已在内蒙古五原县、山东肥城等地投入生产,助力镇村环境治理 [6] 青年参与基层治理 - 法学专业学生提供"菜单式+点单式"法律咨询,26年累计服务200余场,辐射超万人 [3] - 毕业生姜名圻采用"文化赋能、产业融合"模式,推动十里村通过电商直播推广特色农产品 [7] - 该校青年在基层治理中从受益者成长为引领者,反哺基层并完善自身 [6][7]
助推廉洁文化融入基层治理
加强基层廉洁文化建设 - 加强基层廉洁文化建设是系统性长期性工程 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1] - 纪检监察机关需立足职能职责 培育廉洁理念 规范权力运行 营造崇廉氛围 将廉洁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各个环节[1] - 从思想根源上筑牢基层干部拒腐防变的防线[1] 本土廉洁资源利用 - 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廉洁元素[1] - 梳理家训家规民风民俗中蕴含的修身齐家廉洁奉公思想[1] - 转化革命先辈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事迹为通俗易懂故事案例 融入基层干部培训与群众教育[1] 廉洁文化载体建设 - 运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展播廉洁微视频 开展线上廉洁知识竞赛[1] - 组织廉洁主题宣讲案例警示教育等线下活动[1] - 利用本地文化场馆纪念馆打造廉洁文化展示平台 梳理发展脉络挖掘先进事迹[1] 清廉单元建设 - 将清廉单元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廉洁文化有力抓手[2] - 加强清廉机关建设提升机关干部服务意识与廉洁素养[2] - 深化清廉村居建设推进村务公开透明引导村民参与监督[2] - 在清廉学校清廉医院建设中聚焦突出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建设[2] 长效机制建设 - 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监督重点 紧盯小微权力运行[2] - 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对基层权力运行进行动态监测[2] - 推动完善基层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纳入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2] - 加强与组织宣传文化等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