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钒钛产业产能产量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经济网· 2025-06-11 14:24
中国钒钛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钒钛产业保持全球产能产量规模第一 钛资源储量1.1亿吨居全球第二 钒资源储量全球第一 现有钒资源预计可保障使用100年以上 [2] - 产业形成"3+N"空间布局 以攀西地区、承德-朝阳地区、哈密-喀什地区为核心 钛白粉领域六家中国企业跻身全球产能前十 [2] - 2024年钒消耗量11.860万吨同比增长2% 储能领域应用占比达16.3%同比增5.5个百分点 钛材消费总量15万吨同比增长2% 航空航天领域需求显著增长 [2] 产业发展挑战 - 面临投资过热与产能产量增长过快问题 钒钛磁铁矿开发、多途径提钒、海绵钛和钛白粉生产等领域存在低端产能过剩现象 [3] - 产业"内卷"导致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 [3] 高质量发展建议 - 加强顶层设计 制定国家层面发展规划 引导投资向航空航天钛合金、医用钛材、3D打印钛粉等核心领域集聚 [4] - 建立行业准入门槛 在海绵钛、钛材、钛白粉等领域限制低端投资 严格把关项目 [4] - 推动联合创新 组建联合实验室和国家级钒材料重点实验室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4] - 深化绿色转型 研发绿色提钒提钛技术 降低生产能耗和碳排放 [4] - 推动标准接轨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钒钛质量标准 增强产业国际影响力 [4] 未来发展展望 - 随着高端制造能力提升和应用领域拓展 钒钛产业进入加快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有望占据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5]
河南启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区域科技创新行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科技创新行动方案 - 河南省科技厅联合9部门发布《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科技创新建设幸福黄河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标志着多部门联动、全产业推进的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区域科技创新行动正式启动 [1] - 方案聚焦"两高四着力",瞄准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筑牢生态屏障、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重大战略任务,以重大创新科技项目为载体破解关键技术瓶颈 [1] - 目标是通过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形成区域创新优势,引领黄河流域重点产业转型发展 [1] 科研主攻方向 - 围绕粮食安全、生态保护、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三化"改造、综合交通枢纽等领域明确科研方向 [1] - 集中资源开展研究和攻关,力争取得原创性、迭代性、颠覆性科研成果 [1] 实施举措 - 加强区域协同创新,聚集沿黄九省区创新资源,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2] - 强化重大创新项目牵引,聚焦"7+28+N"重点产业链群,在粮食安全、生态保护、装备制造、能源转型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2] - 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发挥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带动作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 - 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加强研发、中试、产业化、工程化一体设计 [2] - 建设沿黄九省区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2] -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机制,支持科技型企业关键技术攻关融资需求 [2]
湖南省母基金又出资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11 17:17
马栏山文化科技基金设立 - 马栏山文化科技基金是湖南省金芙蓉产业引导母基金落地的第四支子基金 管理人为深圳市达晨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 - 基金重点投资领域包括"文化+科技" "文化+旅游" "文化+新消费" "文化+体育"四大方向 旨在助力湖南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高地 [1] - 该基金从发布遴选公告到完成注册用时不到4个月 体现了产业与金融的高效对接 [1] 湖南省产业引导基金布局 - 湖南省政府已批复设立9支产业引导类子基金 2支科创引导类子基金 1支其他类子基金 [2] - 首批子基金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湖南子基金(35亿元) 数字产业子基金(10亿元) 大健康产业子基金(10亿元) 大学生创业子基金(5.05亿元) 均已落地投资 [2] - 第二批子基金中马栏山文化科技基金率先设立 正在推进先进制造产业子基金 现代石化产业子基金 智能衡器计量及智能制造产业子基金 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服务基金的设立 [2] 财信金控发展规划 - 财信金控作为母基金管理人 重点围绕"4×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支持科技创新布局子基金 [1] - 公司正在积极对接中央企业 国家基金 产业龙头 省内地市及市场优秀管理机构 为第三批子基金设立做准备 [2] -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第二批和第三批子基金全面落地 持续推动子基金稳健高效运营 引导资金投向关键领域 重点项目和优质企业 [2] 其他活动信息 - 首届中阿投资峰会圆满落幕 12家中东LP到场 [3] - 2025 40U40优秀青年投资人榜单揭晓 [3] - 2024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发布 [3]
威海三年培育4万多名高技能人才
大众日报· 2025-05-09 10:38
职业技能大赛概况 - 第二届威海市职业技能大赛吸引600多名选手参赛,设置21个赛项,涵盖制造业、服务业及产业链特色领域 [1] - 大赛由威海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及迪尚集团等企业协办,聚焦产业前沿与威海优势产业需求 [1] - 赛事规格为威海最高,项目数量最多,包括机电一体化、互联网营销、健康照护等热点领域赛项 [1][2] 企业参与与产业联动 - 迪尚集团连续两届协办服装制版赛项,视赛事为链接产业需求与人才创新的桥梁,推动中国服装制造国际化 [2] - 威海职业学院通过承办机电一体化赛项(含PLC编程、机器视觉等技术模块),强化校企需求对接与教学驱动 [2] - 招商局工业集团威海船舶有限公司等企业职工参与赛事,促进跨领域技能交流 [3] 人才培养与就业影响 - 近三年威海通过竞赛累计培育4万多名高技能人才,涌现百名省级以上技术能手 [3] - 参赛学生反馈赛事提升编程、设备调试等实操能力,显著增强就业竞争力 [3] - 威海市计划实施4大行动(培养提升、职业拓展等),进一步强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3] 赛项技术聚焦 - 机电一体化赛项设计涵盖机械安装、单元编程等模块,考核选手综合技术能力 [2] - 赛事内容紧密对接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如机器视觉、互联网营销等技术应用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