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

搜索文档
见证河湖蝶变·共建美丽山东丨治水兴农,潮白河畔绘就新图景
齐鲁晚报· 2025-09-13 15:4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殷婷 在潮白河湿地里,藏着705种维管植物,其中3种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在这里栖息记录的野生动物多达710种,包括2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一条河能焕活多少可能?日照市潮白河,这条发源于日照五莲县户部乡的河流,曾经面临水质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的挑战。如今,通过系统治理与生态修 复,潮白河焕发新生,成为山东省美丽河湖建设的优秀案例。 潮白河上游治理前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的"见证河湖蝶变 共建美丽山东"媒体行活动,深度探访我省在美丽河湖保护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全面展现我 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风采,为全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提供"山东样板"。 77 第二 0 V El x D B 4-577 源头治理,水质显著提升 潮白河治理从源头着手,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由一家国企统一实施全县城乡供排水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截至2023年底,累计投入6840万元,完成 流域内57个村庄污水治理工程,受益户数超1.14万。 同时,加强畜禽养殖监管,流域内164个规模养殖场和345个专业户均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通过农药化肥"双减"工程,2023年县域新增水肥一体化农 ...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09-13 08:17
新疆头屯河流域治理成效明显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本报记者 韩立群 蒋雪鸿 9月10日下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头屯河沿岸的庭州生态绿谷南段一处小广场上,传来悠扬 的歌声。 "吃一口哈密瓜就甜透我的向往,喝一杯葡萄酒就陶醉我的心房……"在乐队伴奏下,女声独唱格外动 听,观众送上热情的掌声。 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头屯河生态治理,推进相关工作。 2016年5月,《头屯河生态整治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获自治区批复,乌鲁木齐市、兵团第十二师和 昌吉州三方协同,共同实施头屯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其中,乌鲁木齐市负责水源地的保护利用,兵团 第十二师负责河谷东岸的综合整治,昌吉州负责河道及西岸的综合整治,兵地携手将头屯河沿岸打造成 生态修复示范区、产业集合发展集聚区、城市形象展示区。 一系列行动随之展开。昌吉市六工镇,9万多立方米垃圾被清理;兵团第十二师,大大小小的采砂坑被 填平;河道两侧,违规企业、作坊被清退,"四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21年,历时5年、总投资 38.17亿元的昌吉市头屯河流域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 如今,河西岸是昌吉市建 ...
“两山”理念在河南丨水波映绿诗意浓——“诗中风光今又现”之灵宝篇
河南日报· 2025-09-12 07:39
"荷翻团露惊秋近,柳转斜阳过水来。" ——《题虢州三堂赠吴郎中》 "荷翻团露惊秋近,柳转斜阳过水来。"1000多年前,唐代诗人贾岛来虢州城(今三门峡市灵宝市)游览 时,用精妙的诗句描绘出弘农涧河荷柳相映、水光潋滟的诗意景象。 弘农涧河——这条三门峡市域内最大的黄河支流,也是一条从唐诗中流淌而来的文化之河,岑参、韦 庄、韩愈、贾岛等诗人均在此留下诗篇,勾勒出这条黄河支流的千年盛景。 今灵宝市城区,隋唐时期称之为虢州城。当时的弘农涧河穿越虢州城,便有了水乡景致。"唐开元年 间,虢州建了著名的园林三堂,有竹溪花岛、荷池方桥、北湖流水等景致。"灵宝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 席姜志亮介绍,当时的三堂是虢州刺史的官邸兼宴饮宾客的地方,也是全国最为豪华的园林建筑之一。 花木水竹,甲于天下,颇有江南水乡风雅园林的韵味,文人墨客多在此吟诗作赋。 虢州城的三堂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如今,弘农涧河畔的金水湖公园成为灵宝市城区居民休闲的好 去处。 9月8日,白露刚过。漫步金水湖公园河岸边,荷叶田田,垂柳依依,亭台水榭倒映碧波,尽是一派诗意 盎然的景象。 每天清晨,不少灵宝市民在河边步道晨跑。春天的垂柳、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芦苇、冬天的雾凇 ...
陕西榆林:能源之城书写转型答卷
陕西日报· 2025-09-11 21:42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增加,16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森林覆盖率突破36%,年入黄泥沙量减少至 2.12亿吨……陕西省榆林市在生态治理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利用CCUS技术解决碳排放难题。CCUS项目相关负责人常成指着运行中的 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说:"我们每年捕集30万吨二氧化碳,用于油田驱油,相当于植树1668万棵。不仅减 少了排放,还创造了经济效益。" 这份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榆林凭借"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推动这座能源之城向生态之城华丽转身的努 力。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枢纽,近年来,榆林市聚焦水资源保护利用、林草修复、减 碳降耗、固废治理、采煤沉陷区整治及水土流失治理六大领域生态难题,发起全面攻坚,通过创新机 制、科技赋能以及全民积极参与,在毛乌素沙地边缘书写绿色传奇。 水林同治绘画卷 9月1日,榆林市榆神工业园区东线引黄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挖掘机挥舞铁臂,运 土车往来穿梭。施工现场负责人赵伟峰指着笔直的管道说:"这条'生命线'将有效破解'水困'难题,为榆 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神木市毛乌素沙地腹地,治沙英雄张应龙带领团 ...
从“碗底有沙”到“眼底尽绿”,内蒙古上演“绿色嬗变”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10:00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曾被称为"阎王鼻子"的风沙口如今有了"绿色铠甲";在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 新能源基地,数百万块光伏板下的经济作物让沙漠实现了从荒芜到葱郁的华丽转身…… 王利军介绍,2022年、2023年,达拉特旗分别投入约1.66亿元、1.51亿元用于"十大孔兑"综合治理,包 括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和新技术应用等,"这对于我们这个GDP并不突出的北方小城来说,是一笔 沉重却坚定的投资"。 从"碗底有沙"到"眼底尽绿",内蒙古自治区用几十年时间破解了荒漠怎样变成绿洲这道难题。 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荒漠化严重,"母亲河"黄河流经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南缘,脆弱的 生态、水土流失及风沙入河问题曾严重影响黄河水质。 据介绍,"十大孔兑"是鄂尔多斯市直接入黄河的十条一级支流,涉及4个旗区、19个镇,流域总面积 10767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37.4万人。过去,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是黄河 内蒙古段泥沙的集中来源区。 黄河"十大孔兑"之一的黑赖沟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如今站在黑赖沟孔兑综合治理区,做了近30年 治沙工作的达拉特旗水利局水保室主任王利军眼前绿意渐染。他还记得:"1996 ...
哈萨克斯坦携手中国企业共治荒漠化
新华网· 2025-09-06 09:52
据介绍,阿特劳州总面积约65%为荒漠化土地,草场退化较为严重,盐碱化问题突出,约40%的农业用地受到不同程度盐渍化影响。努尔 塔耶夫·凯拉特·塔拉波维奇表示:"我们在宁夏参观了公共事业、生态治理等方面的项目,这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双方签署合作文件后,我 们相信在此基础上将共同实施许多大型项目,我们愿意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这是6月30日在宁夏中卫市长流水村拍摄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治沙锁边工程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省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荒漠化防治经验丰富。为推动落实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 中心主动与中亚国家沟通对接,积极推动荒漠化防治技术交流与合作。今年7月,宁夏林草局组织相关企业赴哈萨克斯坦考察访问,阿特劳州 政府表达出强烈的合作愿望。 今年9月3日至6日,哈萨克斯坦阿特劳州副州长努尔塔耶夫·凯拉特·塔拉波维奇率代表团来宁夏考察调研荒漠化防治工作,并与宁夏宁苗生 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龙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家企业分别签署了荒漠化防治、城市排水 系统改造和污水处理厂升级2项合作备忘录。 新华社银川9月5 ...
宁夏多个生态治理项目实现“出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7:52
中新网银川9月5日电 (记者李佩珊)记者5日从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哈萨克斯坦阿特劳州代表与宁夏 宁苗生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龙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在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培训示范基地共同签署了荒漠化防治、城市排水系统改造和污水处理 厂升级的合作备忘录。这是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落户宁夏后促成的首单国际合作备忘录,标 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生态治理领域的合作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省级防沙治沙示范区,宁夏的荒漠化防治成果显著,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占比分别 由1999年的61.7%、23.2%缩减至目前的50.7%、19.3%,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 变。同时,宁夏探索创造的"治沙魔方"麦草方格治沙法也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进。如今,24个林草国际 合作项目在宁夏落地生长、72个国家及地区和国际组织已陆续把宁夏的多项治理经验推广到了世界各 地。(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根据此次签约的协议,宁夏各企业将把科研创新、植物培育及荒漠化防治项目中积累的优势技术与经验 推向海外市场。其中,宁夏宁苗生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重点推动乡土植 ...
荒山变“金山”
人民日报· 2025-09-05 09:23
谭云俸摄(人民视觉) 图为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的长广东风岕光伏发电站,如一片蓝色海洋,掩映于绿水青山间, 尽显科技与自然和谐之美。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废弃矿山的治理与利用,多处矿山通过生态 治理重获新生,变身光伏电站、生态公园、产业园区等,收获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昔日荒山地,今朝 变"金山"。 ...
宿迁投入超130亿元建设“大湾区”
新华日报· 2025-09-03 05:18
本报讯(记者孙旭晖)9月2日,宿迁市发布《宿迁市洪泽湖"醉美湖湾"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宣布将在未 来三年内,总投资超130亿元,聚焦六大领域实施71个重点项目,着力将洪泽湖宿迁沿岸区域,打造成 为宜居宜业的宿迁"大湾区"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宿迁市拥有洪泽湖近半岸线资源,是"江苏生态大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行动计划,是宿迁市历经 多年系统谋划,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关键一步。 洪泽湖"醉美湖湾"建设,规划范围涉及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3个县区10个乡镇,总面积2093平方公 里。"'醉美湖湾'建设源于宿迁悠久的酒文化、红色文化、河湖生态文化,将串联起成子湖、溧河洼和 安河洼三个湖湾,彰显宿迁'名酒之都'亮丽名片,呈现大湖湿地、生态岸线和湖湾美景。"宿迁市水利 局副局长曹建南介绍。 《方案》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明确了总投资超130亿元的71个项目清单,并重点围绕六个方面展开:一 是加强湖湾区域生态治理,筑牢绿色生态本底;二是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三 是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沿洪泽湖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区;四是统筹城乡融合,构建协同发展 新格局;五是推动三产融合,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 ...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沙进人退”到“路进沙退”:内蒙古穿沙公路的治沙智慧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2:49
项目概况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新建巴音—蒲圪卜穿沙公路全长16.81公里[1] - 公路将连绵沙丘分割形成以路划区、路定沙阻、路进沙退、路通业兴的治理新格局[1] 生态效益 - 穿沙公路成为当地生态修复与民生改善的绿色动脉[1] - 项目在内蒙古全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