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合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国产鸿蒙操作系统“六年成绩单”来了!
证券时报网· 2025-06-20 17:57
鸿蒙操作系统发展历程 - 鸿蒙操作系统于2019年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 历经6年发展 [1] - 2020年9月公司将鸿蒙基础代码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命名为OpenHarmony 允许其他企业开发商业发行版 [1] - 当前鸿蒙生态包含华为HarmonyOS和开源鸿蒙(OpenHarmony)两大体系 [1] 鸿蒙生态规模数据 - 开发者数量突破800万 覆盖政务 医疗 工业等近20个行业 [2] - 超30000个应用及元服务在开发中 100多个通用办公平台已完成鸿蒙化 覆盖3800万家企业 [2] - 开源鸿蒙代码量超1.3亿行 社区贡献者近9000人 软硬件产品达1200款 三方发行版69款 [2] - 超40款华为终端搭载鸿蒙5系统 功能增加260多项 开发者提交版本数超27万次 [2] 技术创新与开发者支持 - HarmonyOS 6推出开发者Beta版 具备毫秒级低时延和开放AI能力 [4] - 首次发布鸿蒙智能体框架(HMAF) 支持多智能体协同完成复杂任务 [4] - 首批50余款鸿蒙智能体正在开发 覆盖教育医疗 金融理财等场景 [4] - 累计超9000个应用接入碰一碰 实况窗等鸿蒙创新功能 打造70多个系统级创新体验 [4] 行业应用案例 - 深圳航空开发"深航飞飞"智能体 支持语音机票改期和值机服务 [6] - 新浪微博智能体支持语音热点追踪功能 [6] - 钉钉智能体具备隐私保护功能 可自动隐藏敏感聊天记录 [6] - 公司强调鸿蒙已成为覆盖千行万业的数字底座 [6]
联合创新、珠联璧合……全球“新面孔”把握中国市场脉动 坚定投资中国
央视网· 2025-06-20 10:41
跨国公司参与情况 - 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吸引大量外资企业"新面孔"参与,首次参会者达131人占总数的23% [1][5] - 越南、埃及等9国企业首次参会,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占比超50% [5] - 西班牙机床生产企业在中国增设展厅并扩大工厂产能,中国市场占其总收入20%-25% [1][4] 外资投资领域变化 - 外商制造业投资重点转向医药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等高技术领域 [12] - 商务服务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吸收外资比重显著提升,分别从2009年的6.5%和1.8%增至22.0%和18.0% [10] - 跨国企业聚焦先进农业灌溉技术、绿色能源、人工智能、银发经济等新兴产业 [10] 联合创新与资本合作 - "联合创新"和"股权投资"成为跨国企业投资中国的新模式,465家跨国公司参与探索 [12][13] - 外资研发中心加速涌入中国,上海累计达603家,北京2024年新认定超110家 [14] - 海外基金投资合作论坛梳理出900多亿元投资需求,探索技术合作、战略联盟等新渠道 [14] 政策与市场机遇 - 外资企业积极关注中国设备更新政策,特别重视人工智能、无人机等科技应用 [9] - 中国持续放宽科技、金融、医疗等10多个服务领域外资准入,电信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达2400家增长30% [14][15] - 德国电信、西门子等13家全球知名跨国公司获批增值电信业务试点 [15] 跨国企业战略动向 - 沙特企业通过峰会探索与中国建立商业合作桥梁 [3] - 金鹰集团明确将加大中国投资力度,视中国为全球最重要市场之一 [7] - 德国电信咨询公司认为联合创新是中国市场的重要机遇 [13]
我国钒钛产业产能产量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经济网· 2025-06-11 14:24
中国钒钛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钒钛产业保持全球产能产量规模第一 钛资源储量1.1亿吨居全球第二 钒资源储量全球第一 现有钒资源预计可保障使用100年以上 [2] - 产业形成"3+N"空间布局 以攀西地区、承德-朝阳地区、哈密-喀什地区为核心 钛白粉领域六家中国企业跻身全球产能前十 [2] - 2024年钒消耗量11.860万吨同比增长2% 储能领域应用占比达16.3%同比增5.5个百分点 钛材消费总量15万吨同比增长2% 航空航天领域需求显著增长 [2] 产业发展挑战 - 面临投资过热与产能产量增长过快问题 钒钛磁铁矿开发、多途径提钒、海绵钛和钛白粉生产等领域存在低端产能过剩现象 [3] - 产业"内卷"导致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 [3] 高质量发展建议 - 加强顶层设计 制定国家层面发展规划 引导投资向航空航天钛合金、医用钛材、3D打印钛粉等核心领域集聚 [4] - 建立行业准入门槛 在海绵钛、钛材、钛白粉等领域限制低端投资 严格把关项目 [4] - 推动联合创新 组建联合实验室和国家级钒材料重点实验室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4] - 深化绿色转型 研发绿色提钒提钛技术 降低生产能耗和碳排放 [4] - 推动标准接轨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钒钛质量标准 增强产业国际影响力 [4] 未来发展展望 - 随着高端制造能力提升和应用领域拓展 钒钛产业进入加快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有望占据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5]
天津:让民企在重点领域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中国青年报· 2025-06-03 05:47
国企与民企合作模式 - 国企与民企关系被比喻为"大船与发动机",强调联合创新的必要性 [1] - 天津市国资委通过项目合作、股权合资、产业链共建等方式推动国企与民企精准对接,民营企业占轨道交通集团招采项目承接主体的70%以上 [1] -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作为链主企业,主动向民企开放应用场景、共享技术标准,近三年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 [1] 民企技术贡献与产业融合 - 凯发电气成为天津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供电系统智能化方面取得突破,受益于天津地铁快速发展提供的应用场景 [1] - 朗进智能科技通过改造地铁空调系统实现年运营成本降低30%,并参与氢醇公交等新能源项目 [2] - 方舟智能研发全智能热线客服系统,利用生成式AI技术替代传统客服模式 [6] 创新合作案例与数据资产应用 - 轨道产发集团联合民企成立津达电源科技,开创全国交通行业首例数据资产作价入股模式(10余年蓄电池运维数据入股) [3] - 合作研发的TRT系列固态铅电池具备"不起火、不爆炸"特性,已在银行系统落地应用 [4] - 合作模式从单纯买卖关系升级为涵盖建设、运营、资源开发的全方位合作 [3] 行业发展规划与投资 -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未来3年计划投资超300亿元用于新建线路、既有线改造及城市更新项目 [6] - 下一步将开放智慧轨道、低空经济、AI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与民企共建创新协同共同体 [4][5] -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是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具备完备链条和领先技术 [6] 市场前景与协同出海 -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0945.6公里(2024年数据),民企是重要支撑力量 [7] -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计划推动民企从配套跟随转向联合创新,从本地深耕转向协同出海 [7] - 行业目标包括输出中国轨道交通合作方案,实现产业焕新升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