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整改

搜索文档
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6.2-2025.6.8):央行或重启国债买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回升
华宝证券· 2025-06-10 18: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行至半程且进度有差异,大额存单利率进入“1”时代,理财公司创新策略多样,上周现金管理类和货币型基金收益率下行,各期限纯固收和固收 + 产品年化收益率回升,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环比下降但需关注信用利差走势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动态 -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要求今年 6 月底前完成一半、年底整改完毕,目前行业整改进度有差异,个别股份行理财子去年底已完成全面整改 [10] - 新一轮降息潮下,大额存单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多家银行下架 5 年期大额存单产品,部分储户转向其他低风险选项 [10] 同业创新动态 - 农银等理财公司发力长周期与分红型理财产品,发行长封闭期产品搭配“固收 + 非标”策略,创新分红模式 [11] - 兴银理财联动兴业银行各地分行,落地多单认股权业务,覆盖多个行业领域 [11] - 浦银理财推出两款“鑫”系列绿色科技主题理财产品,支持清洁能源等主题,布局科技创新等产业 [12] 收益率表现 - 上周现金管理类产品近 7 日年化收益率录得 1.43%,环比下行 1BP;货币型基金近 7 日年化收益率报 1.34%,环比下行 2BP,二者收益差环比回升 1BP 但长期仍收敛 [3][13] - 上周各期限纯固收和固收 + 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环比回升,市场围绕央行重启国债买入操作讨论增多,利率债收益率震荡下行,信用利差小幅走扩 [3][16] 破净率跟踪 - 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为 0.81%,环比下降 0.56 个百分点,破净率持续位于低位,后续需关注信用利差走势,若走扩或令破净率承压上行 [4][21]
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6.2-2025.6.8):央行或重启国债买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回升-20250610
华宝证券· 2025-06-10 16: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行至半程且进度有差异,新一轮降息使大额存单利率进入“1”时代,理财公司创新策略多样,上周现金管理类产品与货币基金收益差环比回升但长期收敛,各期限纯固收和固收 + 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环比回升,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环比下降且处于低位,后续需关注信用利差走势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动态 -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进度有差异,个别股份行理财子去年底完成全面整改 [2][10] - 新一轮降息使大额存单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多家银行下架 5 年期产品,部分储户转向其他低风险选项 [2][10] 同业创新动态 - 农银等理财公司发力长周期与分红型理财产品,挖掘长期收益潜力并提供灵活收益获取方式 [3][11] - 兴银理财落地多单认股权业务,覆盖多个行业领域,服务科技型企业 [3][11] - 浦银理财推出两款“鑫”系列绿色科技主题理财产品,支持相关主题并布局新兴产业 [3][12] 收益率表现 - 上周现金管理类产品近 7 日年化收益率 1.43%,环比下行 1BP,货币型基金近 7 日年化收益率 1.34%,环比下行 2BP,二者收益差环比回升 1BP 但长期收敛 [3][13] - 上周各期限纯固收和固收 + 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环比回升,市场围绕央行重启国债买入操作讨论增多,利率债收益率震荡下行,信用利差小幅走扩 [3][16] 破净率跟踪 - 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 0.81%,环比下降 0.56 个百分点,持续位于低位,后续关注信用利差走势,走扩或使破净率承压上行 [4][21]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行至半程,有理财子已提前“交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20:43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进展 - 行业整改进度呈现差异化特征 部分股份行如华南地区某股份行已在去年底全面完成整改 [1] - 监管设明确时间表要求6月底前整改50% 年底前全部完成 按月反馈涉及产品余额/资产余额/偏离金额 [1] - 华北城商行理财子表示整改难度低 因涉及业务量少 华东股份行则调整策略缩短债券久期应对新规 [2][3] 估值方法监管要求 - 禁止使用收盘价/平滑估值/自建模型 强制采用中债/中证/外汇交易中心当日估值 资管计划需穿透管理 [1] - 正偏离收益需返还原客户 禁止用于新产品宣传 整改报告需含计划/措施/时限 [1] - 新规消除"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统一估值标准使机构公平竞争 回归净值化本源 [3] 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 理财子普遍缩短债券久期以控制净值波动 信用债投资更趋谨慎 [2][3] - 合资理财子反映收盘价估值限制增加收益波动管理难度 [3] - 部分机构出售收盘价估值资产遇流动性难题 债券绝对收益处于历史低位加剧票息保护压力 [4][5]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整改后银行理财与债基风险收益特征趋同 或面临客户流向公募债基的竞争压力 [5] - 银行理财保留两大优势:储蓄客户天然信任度 以及更灵活的资产配置能力(含衍生品/ETF等工具) [6] - 头部机构凭借风控/品牌优势或扩大份额 中小机构需强化投研能力建设 [7] 投资者行为与产品定位 - 净值波动加大可能引发风险敏感型客户赎回 保守型客户或转向存款产品 [5][7] - 客户对理财产品定位存在认知偏差 需加强波动承受能力教育 [7] - 行业需平衡净值真实反映与客户预期 过渡期内面临规模增长放缓压力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