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搜索文档
法治与科技力量激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活力
新华社· 2025-05-27 21:19
新华社深圳5月27日电从万荣稷王庙的岁月留痕,到阆中古城的古今对话、龙门石窟的数字活化……200 余名专家学者27日齐聚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就老城保护、文物建筑 修缮、法律保障与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展开深度讨论,探讨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 传下去"。 在山西省西南隅黄河岸边、稷王山麓附近,坐落着一座单檐庑殿顶的古建筑——山西万荣稷王庙,这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顶筒板瓦覆盖,脊刹、吻兽完好无损,原本被判断为金代建筑,但2011年在测 绘过程中,专家意外发现了藏于大殿前檐的"天圣元年"(1023年)题记,确认了其为北宋建筑。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凌明认为,正是因为该建筑在文物建筑维修中以最小干预的原则,尽可能多地 保留历史构件,保护构件表面不因施工而受到摩擦、碰撞和破坏,且在构件表面涂抹防护材料,才得以 发现很不明显的纪年题记。 稷王庙的案例是文物保护工作秉承最小干预原则的典型案例。这种科学保护理念与新文物法中"保护第 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不谋而合。 本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以"老城保护与复兴"为主题,现场还设置了文化遗产 ...
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文旅系统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河南日报· 2025-05-23 07:5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 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并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 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全省文化旅游战线的干部群众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真正 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担当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 承、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故 事"。 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近年来,河南持续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文艺人才 队伍根基不断夯实,文艺创作佳作力作不断推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2024年,五年一届的全国大展第14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壁画作品展花落河南。展览接待观众约16万人次,网 络点击量突破2.2亿次,一幅幅匠心之作引发观众深深共鸣。 这是河南文化繁荣的生动注脚。河南文艺界不断出精品、出人才,戏剧、美术、书法、摄影、曲艺等艺术门 类在全国大 ...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丨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09 08:23
旅游行业数据 - "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 [1] -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1] - 新一代年轻人旅行注重文化体验,包括非遗手作、文创产品购买及社交媒体分享 [6]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 -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契合现代中国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需求,有助于城市形象塑造和优质投资吸引 [2] - 科学规划旅游路线、整合文旅资源可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和长效增长 [2] -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质量过硬、影响力强的文旅品牌 [3] 文化遗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6] - 文创产品开发使经典名画融入日常用品,走进千家万户 [8] - 文化遗产成为宣传和教育的重要载体,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 [8] 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 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精准记录和修复文化遗产 [7] - VR与AI技术打造沉浸式科普、展览与互动体验 [7] - 数字技术助力稀世珍品如《千里江山图》的细节展示 [8] 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 - 深化国内外文博机构交流合作,联合策展、定期巡展 [10] - 打造线上"云展厅",实现文化遗产跨境共享 [10] - 与海外高校及专家建立科研协作机制,推进学术互访和人才培养 [10] 文化遗产与文明互鉴 - 文化遗产彰显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包容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9] - 以文化遗产为纽带增进国际了解与信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11] - 推动制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多样性的国际规则 [10]
一起守护,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宝藏”
新华社· 2025-04-28 17:36
文章核心观点 山西被誉为“古建筑爱好者的天堂”,众多人员默默守护文化“宝藏”,当地实施文物全科人才培养计划为基层文物保护提供支撑,使古建筑等文物焕发时代光彩 [4][18][20] 山西古建筑资源情况 - 山西拥有5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建筑约2.8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国保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 [4] 文物守护人员及工作 - 66岁守寺人冯开平在金灯寺巡查、检查监控并记录监测文物情况 [6] - 文保员张宇飞坚守法兴寺30多个春秋,看护寺庙、客串讲解,还开设公众号介绍寺内文物 [10] - 文物医生团队对武周山南麓石窟进行病害调查、微环境监测和日常保养,并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 [13][16] 文物保护人才培养 - 2022年山西省5部门联合印发《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同年实施培养计划,5年培养600名文物全科人才,为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支撑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