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创造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知识产权局: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超过100万人
南方都市报· 2025-07-17 12:05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进展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1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 [1] - 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 [1] - 企业连续4年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获奖数量位居各国之首 [1] 知识产权审查与保护 - 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5.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均跻身国际最快水平 [1] -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20年的80.05分提升至2024年的82.36分,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1] 知识产权运用成效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 [2] - 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11.97%提升到2023年的13.04% [2] - 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3194.4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3987.1亿元,年均增速5.7% [2] 国际知识产权布局 - PCT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均跃居世界前列 [2] - 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量子技术、生物医药、光伏等领域掌握大量关键核心技术专利 [2] - 全球前5000个品牌中我国品牌价值达1.7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2] - 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从2020年的6398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9690亿元 [2] 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 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汇聚400余项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实现全链条业务"一网通办" [3] - 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到483家,实现省级层面全覆盖 [3] - 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到175家,覆盖率达到52.6% [3] - 全国专利代办处数量达到34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增至367个 [3] - 知识产权人才超过100万人,执业专利代理师人数超过4万人 [3] - 建设脑科学、网络通信等重点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28个,向创新主体免费开放 [3]
且看文物绽新彩
人民日报· 2025-06-14 06:01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 [2] - 主场城市长沙举办"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华文明展"主题展览 展出包括凌家滩玉齿璜 十六国乐俑 青花松竹梅纹梅瓶等文物 [2]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趋势 -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聚焦新发现 新视野 展现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的新表达 新变化 新技艺 [3] -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包括利用AI技术解读甲骨文 还原英雄姓名等 [3] - 创新表现形式如90后演员演绎敦煌文化 "Z世代"创新糖画玩法 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新 [3] 重点展出文物 - 展出代表性文物包括:故宫建筑彩画纹样 凌家滩玉齿璜 王子午鼎 三星堆金面具 十六国乐俑 青花松竹梅纹梅瓶 [2]
新华社经济随笔:感悟毫厘之间的创新功力
新华网· 2025-06-09 15:58
行业技术突破 - 洛阳轴承集团高端轴承产值占比达70%,产品精度控制在微米级别,涉及风电主轴承和内径6毫米微型轴承[1] - 主轴承制造需突破材料限制,8毫米圈层洛氏硬度大于58HRC,钢材元素配比需上百万次疲劳试验[1] - 行业技术突破依赖全产业链协同,包括上游材料、装备到下游工艺和产线创新[1] 基础材料与工艺创新 - 精密零部件加工精度问题常源于基础材料性能不足,凸显产业基础重要性[2] - ITO靶材企业通过冷压常压烧结技术突破,实现尺寸大于650毫米、相对密度大于99.7%的产品[2] - 智能驾驶和低空装备进步依赖操作系统、电池材料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2] 产业链协同与集成创新 - 手机主板精密制造需表面贴装技术、喷锡设备和实时校准系统创新[3] - 车规级芯片性能提升涉及设计优化、材料突破及制造工艺、测试验证等全环节集成[3] - 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体现上下游协同,如芯片制造需软硬件技术结合[3] 长期主义与技术积累 - 产业跃升需千锤百炼,如靶材尺寸突破经历自我否定和颠覆过程[2][3] - 中国制造需坚持"毫厘精神",通过持续创新和品质打磨积累竞争力[3] - 技术精进需锚定方向长期投入,如轴承钢材研发耗时多年[1][3]
提问的价值(人民论坛)
人民网· 2025-05-20 05:59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没有涉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总结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关键要点。该文章主要探讨的是提问与回答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对比,以及提问对于学习、教育、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属于哲学和教育领域的讨论,不包含可分析的商业或行业数据。
为青年取得的成就成绩点赞喝彩
新华社· 2025-05-02 20:02
文章核心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青年创新,多次鼓励青年勇于创新创造,新时代青年正以实际行动响应嘱托为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3][12] 分组1:总书记考察交流鼓励青年创新 -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考察,与青年创新人才交流,称人工智能是年轻人的事业,实现中国梦寄希望于年轻人 [3][7] - 2013年8月在辽宁考察时,总书记勉励年轻一代坚定创新超越、产业报国的远大志向 [6] - 2017年5月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 [7] - 2007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浙江大学调研,观看学生实验演示,宽慰实验失误的学生并鼓励继续探索 [7] - 2023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总书记勉励南瑞集团年轻研发人员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以韧劲和执着成就有价值人生 [8] - 今年2月17日总书记与民营企业负责人交谈,勉励“90后”创业者王兴兴,称国家创新需要年轻一代贡献力量 [10] 分组2:总书记回信及看望鼓励青年创新 - 2023年5月“澳科一号”发射成功,师生写信汇报,总书记回信祝贺,2024年12月视察澳门时看望项目团队师生,肯定项目价值 [4] -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勉励航天青年勇于创新突破,展现青春光彩 [14] 分组3:青年响应总书记嘱托创新成果 - 天舟四号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航天团队以行动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 [12] - “嫦娥”“神舟”“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0岁出头,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青年创新创业者崭露头角,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14]
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4-30 06:31
人工智能与青年创新 - 人工智能成为发展的关键变量,为青年提供历史性机遇 [1] - 年轻工程师开发"光明电力大模型",通过AI实现电网故障预测和用电高峰预判 [1] - 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研发"天枢"大模型,成为化工领域创新标杆 [2] - 平均年龄28岁的中国航信团队开发"千穰"大模型,航班预测准确率提升40%,智能客服响应速度提高3倍,年节省成本超亿元 [2] 技术突破与国产化 - 90后团队攻克人形机器人"卡脖子"技术,高动态机器人"夸父"零部件国产化率达90%以上 [2] - 团队掌握一体化关节、运控算法等核心技术 [2] 青年在科研与产业中的角色 - 31岁研究员负责千万级科研项目,体现青年在科技"无人区"的突破能力 [3] - 青年群体在基础研究、应用转化、社会治理等多领域担任生力军和先锋官 [3] 行业应用案例 - AI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运维,实现设备故障预警和电网稳定运行 [1] - 大模型技术在化工、航空等行业的创新应用带来显著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