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非电利用
搜索文档
系列培训丨绿电直连及新能源非电利用培训火热报名中
中国能源报· 2025-10-18 08:40
政策背景与发展目标 - 中国计划到2035年实现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 [2] - 国家政策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和行业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并打造实现100%绿电消费的绿电工厂和绿电园区 [2] - 云南 河北 陕西等省份已陆续出台绿电直连实施方案 [2] 新能源发展路径 - 行业发展路径坚持电与非电并重 推动新能源从单一电力消纳向多能综合利用转变 [2] - 目前新能源非电利用规模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不足1% 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2] 培训核心内容 - 培训涵盖“十五五”期间电力与新能源发展展望 [4] - 课程深入探讨绿电直连政策 各省区政策异同 应用场景及在零碳园区中的应用 [4] - 培训包括绿电直连项目投资建设模式 审批流程 配套新能源电站建设及实施方案编制注意事项 [4] - 课程模块包含新能源非电利用场景 发展现状与前景及典型案例分析 [4] 目标参与行业 - 培训对象涵盖各省市电力公司 发电集团 地方电力及能源集团 [4] - 新能源企业 包括风电 光伏 储能等 以及电力设计院 源网荷储一体化设计单位是重要参与方 [4] - 用能企业 环保节能企业 综合能源服务企业 设备商 科研院所等相关产业机构均在受邀之列 [4]
绿色甲醇行业深度汇报:新能源非电利用与航运业脱碳如何共振?
2025-10-15 22:57
行业与公司 * 绿色甲醇行业与航运业脱碳 [1] * 涉及公司包括嘉泽新能、金风科技、吉电股份、中集安瑞科、中国天楹、福然能源、航天工程、东华科技、太原重工等 [3][19][27][28]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驱动因素与需求 * 航运业通过推动低碳脱碳进程以提高行业壁垒并限制新运力供应 旨在打破强周期性 [1][4] * 国际海事组织可能通过2028年禁磷排放框架 加速全球低碳转型 刺激绿色甲醇需求 [1][7] * 欧盟2024年和2025年开始实施EU ETS和Fuel EU R法规 通过碳排放经济性惩罚及燃料绿色程度强制性要求推动脱碳 [9] * 全球航运业每年消耗约3亿吨重油 相当于10亿吨温室气体等效二氧化碳排放量 不合规船舶面临巨额罚金 [12] * 绿色甲醇主要需求来自全球航运行业的低碳转型需求 行业处于0~1的发展阶段 [2] * 绿色甲醇物理性质接近传统燃料油 改装成本较低 是未来5至15年内更具可行性的替代燃料 [13][14][15] 产品市场与价格 * 绿色甲醇与灰色甲醇分属不同市场 灰色甲醇价格维持在2,200~2,500元/吨区间 而绿色甲醇国际售价超1,000美元/吨 [1][6] * 价格差异源于需求端支撑 船运行业购买的是绿色甲醇的降碳价值而非其作为原料的价值 [6] 生产技术路线与成本 * 绿色甲醇主要有三种生产路线:生物质气化合成 成本约3,000~4,000元/吨;生物质耦合绿氢制 成本约3,000~4,000元/吨;电制 成本超5,000元/吨 [8] * 绿醇供应商的核心竞争力是低成本供应能力 主流路线成本控制在3,000~4,000元/吨区间 每吨盈利预计为1,500~2,000元 [18] 产能现状与规划 * 截至2024年底 全球绿醇产能约50万吨 预计2025年底不超过100万吨 其中国内产能约50万吨 [1][16] * 国内多个项目将在2026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产能 金风科技规划总产能达245万吨 吉电股份规划产能38万吨 [16][20][22] 政策与市场催化 * 2025年绿色甲醇市场热度受下游需求预期变化催化 包括金风科技190亿投资项目及国家领导人强调非电利用作为突破口 [5] * 中国预计将出台相关补贴政策 可再生能源消费考核将非电利用纳入其中 [1][5] 投资逻辑与机会 * 投资思路一:切换到绿醇赛道 提升产能以快速获得业绩增长 化工项目建设周期约一年半 [17] * 投资思路二:受益于国家对绿醇支持力度加大 带动中游设备需求及EPC企业业绩增长 [17][27] * 国内每年新增300~500万吨绿醇产能 对应资本开支规模300亿至500亿元 [3][27] 其他重要内容 具体公司动态 * 金风科技是行业领军企业 风机利润率正处于恢复过程 [22] * 吉电股份是国家电投集团旗下唯一的氢基能源平台 与中原海运合作提供消纳保障 [21] * 中集安瑞科主营LNG装备 处于景气周期 其绿醇项目对业绩影响约4~5亿元 [25] * 中国天楹规划2026年具备20万吨产能 2030年达100万吨 [26] * 富杰环保与华东理工等合作开展生物制甲醇项目 获上海市政府支持 [23][24] 设备市场空间 * 设备端主要关注气化设备和工艺包 相关企业包括航天工程、东华科技、太原重工等 [3][27][28] * 在300亿资本开支规模下 相关设备及EPC业务可带来显著业绩增量 [27]
绿色甲醇:IMO碳税落地在即,绿色燃料投资元年
2025-10-14 22:44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航运业及其绿色燃料转型,特别是绿色甲醇等替代燃料[1] * 公司涉及绿色甲醇产业链企业,包括航天工程、蓝石重装、东华科技、中国化学、中国能建、中机安瑞科等设备与工程公司[11],以及金风科技、隆基绿能、明阳智能、三一重工等风机企业与运营商[3][17][20] 核心观点与论据 IMO政策驱动燃料转型 * IMO更新战略,将2050年目标从减排50%提升至零排放,并开始考量燃料开采过程的排放,促使航运业加速转向氨燃料、生物质燃料等零碳或低碳替代燃料[1][3] * IMO已批准禁磷排放框架草案,计划2027年起征收碳税,为航运企业预留两年准备期[1][3] * IMO政策执行高效,历史案例如2001年单壳游轮拆解率大幅提升及2016年限硫令导致脱硫塔使用率迅速上升至25%[4] 替代燃料经济性分析 * 船舶购置成本:重油和生物柴油船舶约为12.3亿元,氢氨动力和绿色甲醇船舶因需改造动力系统,购置成本更高[5] * 燃料消耗量:一艘重油船年消耗86,000吨重油,甲醇用量为18万吨,生物柴油为9.6万吨,用量差异源于质量能量密度不同[5] * 碳税机制:IMO设定基础减排目标与合规减排目标,例如2028年基础目标为89.6克二氧化碳每兆焦,合规目标为77.4克二氧化碳每兆焦,超出基础目标按380美元/吨征税,介于基础与合规目标之间按100美元/吨征税,零碳排放燃料可产生合规盈余在市场销售[5] * 运营成本比较:以2028年为例,一艘重油船舶运营成本为5.2亿元人民币,绿氢制甲醇和生物柴油分别为6.6亿元和6.4亿元,其他替代方案普遍比重油高出27%以上[8] 需求潜力与平价时间点 * 预计2030年前后绿色甲醇需求将达到3,880万吨,较当前几百万吨使用量显著增长[5][6] * 生物柴油与重油预计在2033年实现平价,绿色甲醇与重油预计在2034年达到经济性评价[1][7] * 重油船舶成本曲线持续上升,因IMO减排要求日益严格,例如2028年要求减排4%,到2035年基准减排比例将提高到20%以上[7] 平价关键条件 * 生物柴油实现平价需满足:合规盈余交易价格达150美元/吨、销售价格7,500元/吨[1][10] * 绿色甲醇具备经济性需满足:电价0.14-0.16元/千瓦时、销售价格4,400元/吨、合规盈余交易价格150美元/吨[2][10] * 绿色甲醇成本50%以上来自绿电,故其经济性主要受绿电价格影响[9] 国内政策支持与产业方向 * 国家发改委发布文件,对重点用能行业设定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包括非电力消费如制氢、氨、醇等综合利用[13] * 未来新能源发展主要方向包括非电利用,即生成绿氢、绿氨、绿醇等中间原料参与社会能源消费,以缓解新能源电力消纳压力并实现双碳目标[14] * 国内外政策变化积极且呈现同步共振状态,将显著拉动国内可再生能源的非电利用[15][16] 其他重要内容 风机企业在绿色甲醇产业链中的角色与发展 * 风机企业如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具备供应上游绿能资源能力,正积极布局绿色甲醇项目,推动量产化和产能落地,例如金风科技在内蒙古筹划一期60万吨项目并在兴安盟投产一期25万吨项目[3][17] * 国内陆上风机市场趋势向上:陆上风机价格企稳并出现涨价,大型化稳定后产业链持续降本,预计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到明年能看到陆上风机毛利率拐点[18] * 风机企业加快海外市场布局:金风科技海外业务毛利率显著提升,明阳智能重点推进欧洲海上风机市场并在英国计划建设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19][20] * 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公司预计从明年开始迎来盈利弹性和增长持续性增强[20]
绿电直连及新能源非电利用培训火热报名中
中国能源报· 2025-10-14 17:55
行业政策与目标 - 中国计划到2035年实现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 [2] - 国家政策鼓励提升重点用能单位和行业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并支持打造实现100%绿色电力消费的绿电工厂和绿电园区 [2] - 政策鼓励出口外向型企业利用周边新能源资源开展存量负荷绿电直连 云南 河北 陕西已出台相关实施方案 [2] 新能源发展路径 - 新能源发展坚持电与非电并重 推动从单一电力消纳向多能综合利用转变 [2] - 目前新能源非电利用规模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不足1% 亟待实现规模突破 [2] 培训课程核心内容 - 课程涵盖"十五五"电力与新能源发展展望 [4] - 培训内容涉及绿电直连政策研讨 各省区政策异同 应用场景及在零碳 绿电园区中的应用 [4] - 课程包括绿电直连项目投资建设模式 审批流程 投资与费用缴纳以及配套新能源电站建设 [4] - 培训分析绿电直连与源网荷储 增电配电的区别联系 [4] - 课程涵盖新能源非电利用场景 发展现状与前景及典型案例分析 [4] 培训对象 - 培训对象包括各省市电力公司 发电集团 地方电力及能源集团 城燃企业 [4] - 面向新能源企业 电力设计院 源网荷储一体化设计单位 [4] - 面向用能企业 环保节能企业 综合能源服务企业 设备商 信息集成 科研院所 评估服务等相关产业机构 [4]
绿电直连及新能源非电利用培训火热报名中
中国能源报· 2025-10-12 19:42
政策与行业目标 - 中国计划到2035年实现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 [2] - 国家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打造实现100%绿色电力消费的绿电工厂和绿电园区 [2] - 云南、河北、陕西等省份已陆续出台绿电直连实施方案 [2] 新能源发展路径 - 新能源发展坚持电与非电并重,推动从单一电力消纳向多能综合利用转变 [2] - 当前新能源非电利用规模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不足1%,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2] 培训课程核心内容 - 培训课程涵盖“十五五”电力与新能源发展展望及绿电直连政策研讨 [4] - 课程详细解析绿电直连在零碳园区、绿电园区的应用场景及投资建设模式 [4] - 培训包括绿电直连项目审批流程、实施方案编制及与源网荷储的区别联系 [4] 目标参与行业 - 培训对象涵盖各省市电力公司、发电集团、新能源企业及电力设计院 [4] - 目标参与者包括用能企业、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设备商及科研院所等相关产业机构 [4]
绿电直连及新能源非电利用培训火热报名中
中国能源报· 2025-10-11 15:04
政策与行业目标 - 中国计划到2035年实现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 [2] - 国家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打造绿电工厂和绿电园区,并实现100%绿色电力消费 [2] - 云南、河北、陕西等省份已陆续出台绿电直连实施方案 [2] 新能源发展路径 - 行业发展路径坚持电与非电并重,推动新能源从单一电力消纳向多能综合利用转变 [2] - 目前新能源非电利用规模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不足1%,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2] 培训核心内容 - 培训课程涵盖“十五五”电力及新能源发展展望 [4] - 培训深入探讨绿电直连政策、各省区政策异同、应用场景及投资建设模式 [4] - 培训内容包括绿电直连在零碳园区、绿电园区中的应用及项目审批流程 [4] - 培训涉及新能源非电利用场景、发展现状、前景及典型案例分析 [4] 目标参与机构 - 培训对象包括各省市电力公司、发电集团、地方能源集团及城燃企业 [4] - 新能源企业(风电、光伏、储能等)、电力设计院及源网荷储一体化设计单位是主要参与方 [4] - 用能企业、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设备商、科研院所等相关产业公司机构也被列为培训对象 [4]
绿电直连及新能源非电利用培训火热报名中
中国能源报· 2025-10-10 15:02
政策与行业目标 - 中国计划到2035年实现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 [2] - 国家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打造实现100%绿色电力消费的绿电工厂和绿电园区 [2] - 云南、河北、陕西等省份已陆续出台绿电直连实施方案 [2] 新能源发展路径 - 新能源发展坚持电与非电并重,推动从单一电力消纳向多能综合利用转变 [2] - 目前新能源非电利用规模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不足1%,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2] 培训核心内容 - 培训课程涵盖“十五五”电力及新能源发展展望 [4] - 重点分析绿电直连政策、各省区异同、应用场景及在零碳园区中的应用 [4] - 探讨绿电直连项目投资建设模式、审批流程、配套新能源电站建设及实施方案编制 [4] - 介绍新能源非电利用场景、发展现状与前景,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4] 目标参与行业 - 培训对象包括各省市电力公司、发电集团、地方电力及能源集团 [4] - 面向新能源企业(风电、光伏、储能等)、电力设计院及源网荷储一体化设计单位 [4] - 适用于用能企业、环保节能企业、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设备商及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 [4]
绿电直连及新能源非电利用培训火热报名中
中国能源报· 2025-10-03 19:38
政策背景与行业目标 - 中国计划到2035年实现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 [2] - 国家政策鼓励重点用能单位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并打造实现100%绿电消费的工厂和园区 [2] - 云南、河北、陕西等省份已出台绿电直连实施方案,鼓励出口外向型企业探索存量负荷绿电直连 [2] 新能源发展路径 - 行业发展坚持电力与非电力利用并重,推动新能源从单一电力消纳向多能综合利用转变 [2] - 目前新能源非电利用规模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不足1%,存在巨大的规模突破空间 [2] 培训核心内容 - 培训涵盖“十五五”期间电力及新能源发展展望 [4] - 课程包括绿电直连政策研讨、各省区政策异同、应用场景及在零碳园区中的应用 [4] - 涉及绿电直连项目投资建设模式、审批流程、配套新能源电站建设及实施方案编制注意事项 [4] - 培训将分析新能源非电利用场景、发展现状与前景,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4] 目标参与行业 - 培训对象包括各省市电力公司、发电集团、地方能源集团及城燃企业 [4] - 新能源企业(风电、光伏、储能等)、电力设计院、源网荷储一体化设计单位也是目标受众 [4] - 用能企业、环保节能企业、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设备商及科研院所等相关产业机构均被涵盖 [4]
绿电直连及新能源非电利用培训火热报名中
中国能源报· 2025-10-01 15:09
政策与行业目标 - 中国计划到2035年实现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 [2] - 国家政策鼓励打造绿电工厂和绿电园区,目标实现100%绿色电力消费 [2] - 云南、河北、陕西等省份已出台绿电直连实施方案 [2] 新能源发展路径 - 行业发展路径强调电与非电并重,推动新能源从单一电力消纳向多能综合利用转变 [2] - 目前新能源非电利用规模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不足1%,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2] 培训核心内容 - 培训涵盖“十五五”电力及新能源发展展望、绿电直连政策研讨及应用场景分析 [4] - 课程包括绿电直连项目投资建设模式、审批流程及配套新能源电站建设等实操内容 [4] - 培训涉及新能源非电利用场景、发展现状与前景及典型案例分析 [4] 目标参与行业 - 培训对象涵盖各省市电力公司、发电集团、新能源企业(风电、光伏、储能等)及电力设计院 [4] - 目标参与者包括用能企业、环保节能企业、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设备商及科研院所等相关产业机构 [4]
IMO净零法案即将提交,绿色甲醇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国投证券· 2025-09-28 22: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A 维持评级 [5] 核心观点 - IMO 净零框架预计 2025 年 10 月提交 若通过将于 2027 年生效 推动航运业减排 绿色甲醇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1] - 航运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 3% 若不控制 2050 年占比或达 5% 叠加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纳入航运 减排需求迫切 [1] - 绿色甲醇需求受航运减碳与清洁能源非电利用双驱动 当前新能源非电利用规模不足全国能源消费总量 1% 发展空间广阔 [2] - 电制甲醇降本空间大 绿电成本是关键变量 当前绿电价格 0.3 元/kWh 时单吨成本约 3950 元 若绿电降至 0.1 元/kWh 成本可降至 1618 元/吨 [3] 绿色甲醇需求驱动因素 - 航运减排需求:全球已运营甲醇燃料船舶 50 艘 载重吨 304 万吨 新船订单 250 艘 全部投运后年需求达 693 万吨 [1] - 清洁能源非电利用:2025 年 1-7 月全国风电利用率 93.8% 同比下降 2.5% 光伏利用率 94.7% 同比下降 2.4% 非电利用可缓解消纳压力 [2] 技术路线与成本分析 - 电制甲醇为主流方向:生物质制甲醇受原料供应限制降本难 电制甲醇依赖绿电降价 氢气成本占比超 80% [3] - 成本对比:北美绿色甲醇价格约 900 美元/吨 国内灰色甲醇约 2300-2400 元/吨 绿色甲醇加注价超 1000 美元/吨 [39] 产能与项目进展 - 全球规划:截至 2025 年 2 月全球可再生甲醇项目 210 个 总产能 3570 万吨 电制甲醇产能 1940 万吨 生物质甲醇产能 1630 万吨 [32] - 国内增速:2025 年上半年新增绿色甲醇项目 51 个 规划产能合计 5346 万吨/年 年内预计 65 万吨产能投产 [32] 政策与市场动态 - 国内政策支持:国家能源局强调拓展新能源非电利用 重点推动绿电制氢氨醇技术 [22] - 碳市场扩大:2024 年全国碳市场成交额 181.14 亿元 创历史新高 2025 年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覆盖 [69] 投资建议 - 绿色甲醇生产商:建议关注金风科技、嘉泽新能、吉电股份、中国天楹、复洁环保等 [10] - 绿电与储能:独立储能纳入市场主体 建议关注西子洁能、林洋能源、晶科科技、天能股份 [13] - 虚拟电厂:电价市场化提升管理需求 建议关注同力日升、合康新能、国能日新 [13] 行业表现与数据跟踪 - 市场表现:9月13-26日公用事业指数下跌1.9% 环保指数下跌0.37% [11] - 电价数据:江苏9月集中竞价电价319.48元/MWh 较标杆下浮12.85% 广东综合价372.4元/MWh 下浮17.79% [14] - 煤炭价格:环渤海动力煤5500K报677元/吨 较月初上涨2元/吨 [14] - 天然气价格:荷兰TTF期货报32欧元/兆瓦时 较月初下降3.68% 中国LNG到岸价11美元/百万英热 下降3.16%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