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

搜索文档
研讨会︱重建全球:观念的全球流动
搜狐财经· 2025-06-10 18:15
全球思想史研讨会核心观点 - 会议聚焦"全球思想史"研究 探讨观念在全球流动中的吸收与重塑机制 强调从历史进程中寻找重建全球秩序的思想基础 [1][3] - 研究揭示思想流动具有双向性 本土化改造与跨国互动并存 典型案例包括非洲改革思想的本土诠释、中印旅行书写中的他者建构、潘恩思想的全球对话网络 [4] - 方法论反思成为共性议题 学者批判"民族"概念作为研究基础的局限性 提出通过微观史、记忆史等路径突破传统范式 [5] 研究小组专题分析 第一小组(Panel A) - Richard Reid展示19-20世纪非洲改革思想 强调本土理念与全球思想的纠缠融合 转型期非洲对全球思想进行本地化诠释与再利用 [4] - 章可分析19世纪末中印旅行书写 揭示黄楙材等中国旅行者通过建构印度"他者"形象来反思中国现实问题 [4] - Gregory Claeys解读潘恩思想 指出其著作存在跨大西洋对话特征 《人权论》同时批判柏克与约翰·亚当斯 [4] 第二小组(Panel B) - Timothy Baycroft批判民族主义研究范式 强调"民族"是建构性概念 需通过微观史等方法克服其理论局限 [5] - 袁尚梳理思想史三大范式(观念史/语境主义/社会文化史) 提出通过"全球"范畴和长时段视角实现范式更新 [5] 第三小组(Panel C) - 王印研究法国高卢"四条款" 揭示文本如何调和王室集权与教会传统 反映世俗权威与宗教权力的妥协平衡 [8] - 関口佐紀重读卢梭"商议"概念 论证其包含道德与制度设计的互动 投票决策与审查机制构成公共理性逻辑 [8] - 郭小雨分析卢梭"普遍意志" 指出其动态性特征 伴随立约主体实践过程而非静态规范 [8] 第四小组(Panel D) - 黄涛重新诠释霍布斯激情理论 提出"恐惧"具有崇高感审美属性 是自然人接受利维坦权威的情感基础 [9] - 李海默分析沃格林贬抑柏克的原因 指出其认为柏克未触及现代性危机的诺斯替主义核心 [9] - 关依然追踪"劳动分工"概念跨学科旅行 揭示斯密经济学概念如何影响生物学理论并塑造社会进化论 [9] 第五/六小组(Panel E/F) - 小谷英生发掘德国思想家加尔夫的经验主义路径 连接德国通俗哲学与苏格兰道德哲学的隐性对话 [10] - 范丁梁揭示19世纪德意志认同的"复调性" 邦国忠诚、地方记忆与民族认同存在层次互动 [10] - 熊颖哲考察欧文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主义面向 其通过跨洲旅行将社会改革与全球和平愿景结合 [10] 跨文明对话专题(Panel G) - 商兆琦系统梳理丸山真男尊严理论 融合东西方思想资源 构建基于道德自律与民主平衡的尊严观 [12] - 李宏图研究《世界人权宣言》形成史 揭示西方自然权利理论与儒家"仁"理念的协商过程 体现普遍性与文化张力的平衡 [12][13]
无法终结的关税
虎嗅· 2025-06-10 10:01
每当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危机时,其国内容易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分歧: 一种是将危机归结为阶级压迫,要求政府介入掌控经济,重新分配财富,偏向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 另一种是将危机解释为国际或种族矛盾,是外国或国内某个特定群体导致了现状,进而激发(一部分人的)民族主义 情绪。 特朗普显然采取了后一种叙事。 你们为什么失业、收入下降?因为那些贸易顺差国和外来移民抢走了你们的工作。 谁导致了这一切?那群支持"不平等贸易"的民主党政客。 凭借这种简单粗暴且有煽动性的逻辑,特朗普在2016年和2024年大选中横扫了铁锈州,创造了一幕工人齐刷刷投票给 资本家的奇幻画面。 民主党精英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一群铁锈区的落魄选民竟齐刷刷投票给一个高呼减少福利、停止向富人征 税、靠房地产和选美比赛发达的大资本家,难道他们都疯了吗?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进口国,约三成依赖进口,大部分来自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和韩国。 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曾对钢铁征收25%的关税,对铝征收10%的关税,不过当时对一些"友好国家"做了豁免,因此效 果不明显。 第二任期回归以来,特朗普迅速对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 正当加拿大和墨西哥思考如何消化这部分关 ...
历史学家、拳击手、反俄亲美,波兰新总统是谁?
观察者网· 2025-06-02 17:16
波兰总统选举结果 - 独立候选人卡罗尔·纳夫罗茨基以50.89%得票率赢得波兰总统选举,公民联盟候选人拉法尔·恰斯科夫斯基得票率为49.11% [1] - 选举结果反映波兰社会深刻分裂,早期出口民调显示恰斯科夫斯基一度领先,但后续数据逆转 [1] - 纳夫罗茨基作为独立候选人获右翼反对党法律与正义党支持,其胜选可能推动波兰转向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道路 [1][7] 波兰总统职权与选举机制 - 波兰总统拥有影响外交政策和否决立法的权力,并非仅具礼仪性质 [3] - 总统任期5年可连任一次,若首轮无候选人得票过半则前两名进入第二轮投票 [3] - 本次选举首轮于5月18日举行,恰斯科夫斯基和纳夫罗茨基因未过半进入6月1日第二轮 [3] 新政府与执政联盟挑战 - 总理图斯克领导的联合政府因意识形态分歧严重,未能兑现放宽堕胎法、同性伴侣法等承诺 [5] - 现任总统杜达的立法否决权阻碍图斯克改革司法体系,该体系被欧盟认定存在政治操控问题 [5] - 法律与正义党若与执政联盟保守派合作,可能导致图斯克政府难以维持至2027年议会选举 [5] 纳夫罗茨基政治背景 - 现任波兰国家记忆研究所所长,主导拆除苏联红军纪念碑并被俄罗斯通缉 [7] - 支持者视其为传统价值观化身,尤其受抵制LGBTQ+平权运动群体拥护 [7] - 竞选期间被指控与犯罪组织有牵连及参与街头斗殴,但未影响右翼选民支持率 [7][9] 国际关系立场 - 获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明确支持,特朗普曾于白宫接见纳夫罗茨基并为其造势 [10] - 美国驻波兰约1万士兵,国土安全部长诺姆称纳夫罗茨基当选或深化两国军事关系 [10] - 在乌克兰问题上承诺继续支持乌但批评泽连斯基,指责乌难民滥用波兰社会福利 [10]
特朗普与哈佛的冲突:3亿美国人的意识形态在分裂
虎嗅APP· 2025-05-30 21:23
哈佛大学与特朗普政府冲突 - 特朗普政府取消哈佛招收国际生资格并要求6800名国际生72小时内转学 哈佛随即向联邦法院起诉 [1] - 联邦法官计划发布初步禁令禁止政府在未遵循法定程序下撤销哈佛SEVP认证 强调"维持现状" [1] - 特朗普政府冻结哈佛26亿美元研究拨款 哈佛2022年政府研发拨款为6.9亿美元 占2024年总收入65亿美元的10.6% [4] - 国际学生每年贡献超3亿美元学费 占哈佛总收入4.6% [4] 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分裂 - 冲突本质是右派与左派意识形态较量 体现为全球主义vs民族主义、自由主义vs保守主义、精英主义vs民粹主义三组矛盾 [5] - 全球主义阵营以哈佛为代表 依托科技巨头、金融资本与跨国企业 主张自由贸易与跨国交流 [7] - 民族主义阵营以特朗普为代表 主张国家利益优先 采取限制外籍劳动力、增加关税等措施 [7] - 自由派集中在高校、科技行业与沿海城市 保守派集中于中西部乡村与传统产业区 [9] - 民粹主义打破传统精英结构 特朗普支持者通过社交媒体形成"认同共同体" 信息生态呈现极化 [12] 政治格局变化 - 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中亚裔支持率达39%(+5ppt) 西裔46%(+14ppt) 非裔13%(+5ppt) 均为历史新高 [14] - 自由派因过度强调DEI与身份政治脱离基层 中间派选民流向共和党 [14] - 美国宪政体制通过博弈实现平衡 保守派与自由派构成国家精神两大支柱 [15][16]
白宫摊牌,特朗普是真怕了,美国拨通北京电话,中方只答应一件事
搜狐财经· 2025-05-27 18:28
中美贸易战影响 - 美国商务部长承认中国关税政策给美国企业带来痛苦 美国总统对此感到恐惧 但认为必须坚持立场 [1] - 中美达成临时贸易协议 同意大幅互降关税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降温 但美国更希望中国签署不平等协议 [1] - 中国在关税问题上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导致中美经贸"脱钩" 美国超市出现货架清空现象 [1] 美国经济受损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萎缩0.3% 创2022年以来最差记录 主因是净出口恶化和联邦政府支出锐减 [3] - 企业因担忧未来税负提前囤货导致进口激增 政府开支紧缩未能被民间投资有效替代 [3] - 特朗普关税政策未能实现"拯救美国制造"目标 反而使国内企业和工人首当其冲 [3] 中美经贸谈判进展 - 中美官员近期进行通话 被视为日内瓦会谈后的积极信号 双方同意保持沟通渠道畅通 [5] - 中美承诺建立机制推动经贸协商 将定期或不定期在两国或第三国开展磋商 磋商呈现制度化趋势 [5] - 特朗普在谈判前声称不会降低对华关税 但最终被迫让步 显示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 [7] 特朗普贸易政策本质 - 特朗普贸易政策基于20世纪经济民族主义 用关税壁垒应对21世纪全球化现实 逻辑存在根本缺陷 [3] - 其贸易观点源于商人思维 关注权力和利润控制 而非现代经济学视角 [3] - 将贸易逆差视为"被欺骗" 制造业流失归咎于中国产业崛起 政策目标与实际效果背离 [3]
几内亚收回51份矿业许可,氧化铝期现货价格飙升,我国超60%铝土矿进口或受影响
华夏时报· 2025-05-22 21:27
几内亚矿业政策变动 - 几内亚政府近期收回51份矿业许可,涉及铝土矿、黄金、钻石、石墨和铁矿 [2] - 几内亚占全球铝土矿储量的25%,是全球第二大铝土矿生产国 [2] - Axis矿区被划归战略储备区,该矿区2024年铝土矿产量达2300万吨,涉及顺达矿业等三家中资企业 [3][5] - 几内亚铝土矿出口占全球近30%,对中国进口铝土矿份额超60% [5] 铝土矿供应影响 - Axis矿区若完全停产将对全球铝土矿供应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2] - 几内亚铝土矿CIF价格已降至70美元/吨,撤销许可证事件将改变铝土矿供需情况 [5] - 市场担忧铝土矿供应短缺,引发氧化铝期货价格大幅反弹 [5] - 5月16日夜盘国内氧化铝期货主力合约半小时内触及涨停板,涨幅超6% [5] 氧化铝价格波动 - 5月22日氧化铝期货主力合约AO2509报3246元/吨,涨幅达3.11% [5] - SMM氧化铝指数5月19日报2988.65元/吨,较5月8日上涨92.29元/吨,涨幅3.19% [6] - 5月22日SMM氧化铝指数进一步涨至3128.57元/吨 [6] - 氧化铝价格上涨预计将压缩电解铝企业吨利润超千元,影响中国4500万吨电解铝产能 [6] 铝产业链概况 - 铝产业链涵盖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精炼、金属铝冶炼等六大环节 [4] - 全球铝土矿储量约300亿吨,几内亚占24.7%,2023年产量占全球24.3% [4] - 中国铝消费占全球总量一半左右,氧化铝和电解铝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 [4] 中国企业海外布局 - 天山铝业在几内亚完成本土矿业公司股权收购,规划年产能500万-600万吨铝土矿 [7] - 中国企业面临资源民族主义冲击,需构建海外资源安全保障新范式 [9] - 2023-2025年中国海外权益矿因政权更替等因素导致的纠纷大幅增加 [8]
全球AI芯片行业,正走到新的十字路口
经济观察报· 2025-05-20 20:52
全球芯片行业动态 - 英伟达CEO黄仁勋罕见批评美国AI扩散规则 认为限制他国使用美国技术是错误策略 应加速技术全球化推广 [2] - 美国商务部撤销原定5月15日生效的《AI扩散规则》 但同步出台更严苛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 包括针对华为昇腾芯片的全面禁令 [2] - 英伟达联合台积电、富士康在中国台湾建设AI超级计算机 巩固其作为AI基础设施核心供应商的地位 [3] 中国企业技术突破 - 华为鸿蒙系统持续迭代 小米重启芯片制造计划 玄戒O1芯片性能参数引发市场期待 [3] - DeepSeek通过开源策略打破AI算力垄断 BAT等公司AI大模型多次登顶技术测评榜单 [3][5] - 中国AI产业进化速度超预期 芯片战略意义从贸易标的升级为决定AI全球化未来的核心要素 [3] 技术竞争格局演变 - 芯片战争进入2.0阶段 地缘竞速取代摩尔定律成为产业主导因素 技术民族主义与开放生态路线形成对立 [3][6] - 硅谷科技巨头面临两难选择 既需要维持技术优势 又无法放弃中国市场的交易场景和数据资源 [5] - 区域技术标准壁垒可能导致AI训练数据流动割裂 对全球技术创新产生系统性负面影响 [5] 产业发展哲学思考 -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封锁会催生替代力量 开放生态才是AI创新的根本源泉 [1][5] - 中国需将市场规模优势转化为开放生态优势 现阶段比自主创新更重要的是推动技术开放 [5] - 行业面临终极抉择:继续技术民族主义路线 或重建基于共同利益的创新共同体 [6]
全球AI芯片行业,正走到新的十字路口 丨小白商业观
经济观察报· 2025-05-20 17:29
全球芯片行业动态 - 英伟达CEO黄仁勋罕见公开批评美国AI扩散规则 认为限制他国使用美国技术是错误策略 应加速技术全球化推广 [2] - 美国商务部撤销原定5月15日生效的《AI扩散规则》 但同步出台更严苛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 包括针对华为昇腾芯片的禁令和中国AI芯片使用封锁 [2] - 英伟达宣布联合台积电 富士康在中国台湾建设AI超级计算机 强化产业链布局 [3] 中国企业技术突破 - 华为鸿蒙系统持续升级 小米重启芯片制造计划 其玄戒O1芯片性能表现值得期待 [3] - DeepSeek通过开源突破AI算力垄断 BAT等公司AI大模型屡次登顶技术测评榜单 [3][4] - 中国AI产业进化速度加快 正将市场规模优势转化为技术开放生态优势 [4] 行业趋势与挑战 - 芯片行业战略意义已从贸易标的转变为决定AI全球化未来的关键要素 进入"芯片战争2.0"阶段 [3] - 全球技术标准出现区域壁垒可能导致AI训练所需的全球数据流动割裂 对各方均产生负面影响 [4] - 地缘政治因素正在取代摩尔定律成为影响芯片行业发展的更底层变量 [4] 技术创新路径 - 开源生态和开放系统被证明是技术创新的关键源泉 DeepSeek案例显示其能有效打破算力垄断 [4] -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封锁策略往往会催生更强大的替代力量 [4] - 行业面临抉择:继续走向技术民族主义或重建基于共同利益的创新共同体 [4]
莫迪强宣“印军大捷”,印体制为何纵容“自欺式胜利”?
虎嗅· 2025-05-19 18:04
1885年12月28日,来自印度各地的七十余名代表齐聚孟买,召开印度国民同盟成立大会。在这次大会 上,印度国民同盟正式改名为印度国民大会(Indian National Congress),也就是日后的印度国大党。 此时,距离康有为发起创立强学会尚有10年,距离梁启超牵头组建宪友会尚有26年。作为亚洲大陆上第 一个现代政党,国大党的成立得到时任英印总督达弗林(Lord Dufferin)的允许。但是达弗林或许没有 想到在62年后,正是印度国大党最终取代英印政府的殖民统治,成为新生的印度共和国的领导力量。 经过过去几十年印度和西方的宣传,"非暴力不合作"已经成为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标签。然而,如果仅 仅将国大党领导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理解为"圣雄甘地的魔术",则严重简化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复杂 性。 殖民时期的国大党并非单一组织,而是一个汇集了各种不同主张的政治同盟,这当中既有主张暴力反英 的激进派,也有致力于参与殖民政权实现自治的温和派力量。换言之,国大党领导下的印度民族独立运 动既非单纯以非暴力"感化"殖民统治者的天真之举,也非完全自下而上的"革命立国"。而是以上层渗透 和基层动员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整合印度的国家 ...
欧洲紧盯波兰、罗马尼亚总统选举
环球时报· 2025-05-19 06:26
波兰总统选举 - 波兰总统选举共有13名候选人参加 若首轮无人得票过半 得票率前两名候选人将在6月1日进入第二轮角逐 [1] - 主要角逐在"亲欧派"公民纲领党候选人恰斯科夫斯基和"民族主义反对派"法律与公正党候选人纳夫罗茨基之间展开 [1] - 恰斯科夫斯基得到现任总理图斯克支持 纳夫罗茨基则有现任总统杜达支持 [1] - 波兰作为欧盟和北约重要成员 其政局变动关乎整个欧洲格局 选举将是对波兰"亲欧洲愿景"的严峻考验 [1] - 德国媒体称 选举将决定波兰是否会放弃向德国和欧盟靠拢的关键路线 [1] 罗马尼亚总统选举 - 罗马尼亚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于18日举行 由罗马尼亚人团结联盟党主席西米翁和独立候选人达恩角逐 [2] - 去年11月第一轮投票中"亲俄"独立候选人杰奥尔杰斯库领先 亲欧盟的时任总理乔拉库排第三 后宪法法院裁定第一轮投票无效 [2] - 今年5月再次举行投票 乔拉库未能进入决选并宣布辞职 [2] 选举对欧盟影响 - 若纳夫罗茨基和西米翁在本国选举中获胜 或将增强欧盟中"疑欧派"领导人的力量 可能加剧欧盟内部分歧 [2] - 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加强挑战欧盟总体路线的国家的力量 例如匈牙利和斯洛伐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