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活态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深圳商报· 2025-05-28 04:00
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数字敦煌开放素 材库",将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的高清数字资源档案通过素材库向全球开放,满足 大众及科研人员考古、出版、线上展示、线下展览、文创开发等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据苏伯民介绍, 截至目前,该平台的访问量已达543万人次,实现了数字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与传播。 苏伯民现场展示了敦煌研究院推出的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数字藏经洞"利用游 戏引擎和高清扫描技术,1:1复原了藏经洞,支持多语言,通过沉浸式体验促进敦煌文化的全球数字化 传播和跨文明对话。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讯】(记者刘欣怡王海荣)5月27日上午,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上,敦煌研究院院长 苏伯民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为主题进行发言,分享了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的发展历程, 探讨了数字技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 苏伯民在发言中回顾了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的历程。他表示,早在20世纪90年代,敦煌研究院便提出 了"数字敦煌"的概念,经过多年实践,研究院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工作流程。截至2024年底,敦煌研究 ...
文化中国行 | 活态传承 见人见物见故事
广西日报· 2025-05-23 11:06
"要完整制作一件白裤瑶女性衣服'褂衣',须经过采棉花、纺纱织布、浸染、粘膏画、刺绣、缝制 等30多道工序,耗时少则半年,多时达一年之久。"5月22日,在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今年60岁 的何金秀向记者介绍瑶族服饰,言语间满是虔诚。这位有50年绣龄的瑶族服饰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 性传承人,至今还坚持手把手带徒弟、教学员,让大瑶寨里的文明密码代代相传。 何金秀介绍,白裤瑶服饰因富含民族文化,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它已经从深山走向国际,成 为高售价的艺术品。 白裤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人们称之为"人类文明的活 化石",其服饰、铜鼓歌谣、祭祀仪式承载着独特的宇宙观与生命哲学。如何保护与传承这个民族文化 瑰宝? 2004年11月,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在全国白裤瑶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建 成,包含展示中心和怀里村的蛮降、化图、化桥3个自然屯,这是中国第一家瑶族生态博物馆,也是广 西第一家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 "见人,见物,见故事",该博物馆致力打造白裤瑶文化千年传承的活态样本,被誉为"没有围墙的 博物馆"。游客们来到这里,参观完展示中心陈列的181件白裤瑶服 ...
走进“双遗之城”,领略文武风采:沧州何以成文旅新贵
新浪财经· 2025-05-13 10:37
根据不同的标准,城市可以划分不同的类型。 比如,按人口规模划分,有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按地理位置划分,有 沿海城市、内陆城市、边陲城市等;按功能划分,有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港口城市、旅游城市等。 还有一类城市,则因为具有一些特别的天赋和资源,而"另辟蹊径",成为更特殊的存在。如同时拥有世 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城市,就称为"双遗之城"。 216公里长 的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穿城而过。视觉中国 图 去年7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包括"河北沧州南大港 候鸟栖息地"在内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自此,南大港候鸟栖息地成为河北省第一处世界自然遗产,沧州也因此继2014年京杭大运河被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拿下又一个世界遗产,正式晋升为"双遗之城"。 其实,地处华北平原腹地、曾是"海上丝绸之路"北方起点的沧州,一直以来都不缺少"标签"。从"武术 之乡"、"世界杂技艺术的摇篮",到"狮城"、"运河之城"等,都深刻标注着这座城市在历史文化方面的 多元与厚重。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这种深厚的文化 ...
为《苦尽柑来》流干眼泪,但你真的了解海女吗?
36氪· 2025-04-29 14:06
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与海女文化现象 - 豆瓣9.0高分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以济州岛海女群体为暗线,通过三代女性命运接力剧情引发社会共鸣,Netflix榜单热度显著 [1] - 剧中呈现海女日薪仅够换三斗米,但通过代际经济积累为后代女性撕开职业独立裂缝,弹幕评论称其为"女性力量的原始股" [1] - 剧情涵盖爱情、亲情、友情及历史背景下小人物叙事,同时隐含韩国文化厅推广"海女文化"的战略意图 [1][5] 海女群体现状与文化遗产地位 - 济州岛海女数量从20世纪60年代2万余人锐减至2023年3226人,70岁以上占比达64.8%,群体高龄化趋势显著 [3] - 海女文化2015-2023年间实现国内外遗产"四冠王":韩国国家重要渔业遗产、联合国非遗、韩国国家非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3] - 全球变暖导致海洋环境恶化,塑料垃圾污染与珊瑚破坏迫使海女潜入更危险深度作业,职业风险加剧 [3] 海女文化的核心价值 性别叙事与经济主权 - 17世纪起济州海女填补男性劳力空缺,从被污名化的"Dirty Work"演变为经济主导力量,鼎盛时期21%女性岛民从事该职业,贡献济州六成海产量 [7][9] - 形成东亚罕见的"半母系"社会结构,剧中继父对家庭经济支柱丧失的恐慌体现性别权力结构反转 [8][9] - 印证社会学"玻璃悬崖效应",类比近年女性导演在电影工业衰落期的崛起现象 [11] 社会责任感与"契"组织 - 1932年1.7万海女发起230次抗日运动,渔网传情报、夜校掩护革命者,博物馆现存抗争次数纪念碑 [12] -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海女捐献婚戒等金器形成46吨黄金洪流支撑韩元汇率 [14] - "契"组织通过动态分级(上中下军允许3倍收入差)与共餐制实现竞争共生,提供现代企业协作范式 [18][19] 生态哲学与可持续实践 - 祖训"不捕幼贝、不毁珊瑚",木尺丈量贝类尺寸(如鲍鱼≥10cm),比欧盟渔业政策早300年 [20][21] - 6-8月休渔保护繁殖期,工具仅浮漂网袋、钩镰、潜水镜,避免现代渔具机械破坏 [21][23] 非遗活态传承的挑战与创新 现存困境 - 非遗保护陷入"重申报轻传承"怪圈,核心技艺面临断层,市场创新乏力 [25] - 日本三重县"海女表演"旅游项目存在空心化问题,韩国影视传播受热度衰减周期限制 [28][29] 解决方案 - 济州岛设立海女学校系统化传授潜水技术,增设海洋生态学等现代学科提升职业认同 [27] - 借鉴迪士尼IP四步战略:内容生产(影视)→场景延伸(主题乐园)→衍生开发(授权)→用户共创(如玲娜贝儿20亿次同人视频) [32][33] - 建议构建"元叙事"(性别革命/共生哲学/生态智慧)+UGC模式,实现从单向保护到全民共创的转型 [33]
一剪一刻皆是创新空间(新国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28 08:40
太原剪纸艺术 - 太原剪纸拥有超过2000年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史记·晋世家》记载的"剪桐封弟"典故,202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6] - 代表性传承人王银凤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6] - 太原剪纸风格独特,整体有北方剪纸的宏大气势,局部又细致生动,兼具南方剪纸精巧的韵味 [7] 创新与产品开发 - 王银凤能捏住厚度0.015毫米的"手撕钢"剪刻出太原双塔,也能将剪纸应用于丝绸、陶瓷、婚礼贴纸等多种场景 [6] - 开发了画框摆台、卷轴产品、礼品册、剪纸台灯、扇子、文创书签等多种形式的产品 [11] - 根据《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热门IP进行再创作,相关文创产品被迅速抢购一空 [11] - 采用三层套色点染工艺创作《清明上河图》,历时3年完成第7版作品,使平面剪纸呈现立体效果 [12] 市场拓展与传承 - 与山西省内中小学、太原市小店区文化馆等多家单位合作,推动剪纸进校园,已持续十多年 [14] - 带领十几名徒弟进入课堂,接力推动剪纸进校园 [14] - 正在筹备为国内外多家单位提供全会场的剪纸装饰,并尝试与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16] - 女儿郭意鑫在上海体育大学学习期间也不忘传承剪纸文化,与外国留学生合作完成剪纸实践课 [15]